15.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共23题,共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共30分)
1.(本题3分)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写道:“这一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远比1789年更为深远……(它们)都建立于众人共享的价值观念及希望,也就是启蒙时代和革命时代的意义。”“这一事件”是指
A.俄国十月革命 B.俄国二月革命
C.巴黎公社 D.空想社会主义
2.(本题3分)1927 年之前,斯大林主张对小农经济改造的“出路就在于逐步地然而一往无前地……用示 范和说服的方法,将农业经济缓慢地然而彻底地纳入社会主义建设总体系。”这一主张
A.反映了苏联渐进式的农业改造思想 B.促进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C.确立了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 D.牺牲农民利益支持国家工业化建设
3.(本题3分)前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1932年,用四年零三个月提前完成)和我国的第 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其目标都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
A.粮食生产 B.国防工业 C.轻工业 D.重工业
4.(本题3分)阅读世界主要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均增长率比较表。与其他国家相比,促进苏联工业年均增长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与资本主义展开和平竞争 B.苏联实施工业主导发展战略
C.资本积累和资源调配方式不同 D.西方国家遭受经济危机打击
5.(本题3分)下表是20世纪40年代苏联与西方主要飞机性能对标表,表中信息集中反映了苏联( )
螺旋桨式战斗机 机型 全长(米) 最大起飞重量(吨) 最大功率(千瓦) 最高飞行速度(千米/小时) 作战航程(公里)
拉—7(苏联) 8.67 3.24 1850 677 660
BF109(德国) 9.07 4.4 1850 710 700
“喷火”(英国) 9.54 3.6 1650 660 765
P40(美国) 9.66 4 1150 580 1100
A.航空工业落后于西方国家 B.市场经济体制的改善
C.工业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 D.新经济政策的优越性
6.(本题3分)20世纪20年代初期,随着经济形势的逐渐恶化和生活必需品的日益缺乏,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爆发了诸多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与此同时,占苏俄总人口80%的农民,也因新的经济困难逐渐失去了对扩大生产的兴趣。为此苏维埃政府( )
A.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推行了新经济政策
C.掀起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D.开展了“一五”计划
7.(本题3分)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这段话说明苏联实行的经济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经济
D.计划经济体制
8.(本题3分)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准许农民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并以租让制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这一政策( )
A.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D.保证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9.(本题3分)1921年始,苏俄大部分文化艺术企业被取消并收归国有,但是允许私人或集体电影企业的存在。为了利润,一些私人电影企业以少量的资金到外国购买现成的影片,结果导致了庸俗化的外国电影广泛上映,助长了上层建筑领域资产阶级思潮的泛滥。“电影实际上已成为资产阶级影响的传教士或是劳动群众的腐蚀剂”。1923年俄共(布)十二大后,苏联开始生产自己的电影。这一历程表明此时的苏俄( )
A.新经济政策已经彻底废除 B.政府重视意识形态的影响
C.文化市场受到西方控制 D.文化宣传成为中心工作
10.(本题3分)2016年7月3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登上“阿芙尔号”巡洋舰视察,并颁布纪念俄国革命100周年筹建措施命令。他还说:“在我国历史上既有光辉的一页,也有悲剧性一面。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100 年留给我们的主要历史教训就是防止社会的分裂,达成社会的和谐。”下列关于俄国革命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二月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
B.《四月提纲》中,列宁主张推翻罗曼诺夫王朝
C.七月事件后决定采取武装起义的方式
D.为巩固政权俄国继续参加一战
二、填空题(共15分)
11.(本题3分)十月革命的背景
(1)二月革命胜利后,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同时并存。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的领导人认为俄国无产阶级尚无能力管理国家,将政权交给 ,自己则处于 地位。
(2)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 ,一直没有满足人民群众对“和平、面包和土地”的要求,并镇压人民的反抗。
(3)1917年4月,列宁提出了将俄国革命从 革命向 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
12.(本题3分)十月革命的意义
(1)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俄国与 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
(2)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 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 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 的新纪元。
(3)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 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
(4)从此,资本主义和 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
13.(本题3分)背景
(1)两个政权并存:二月革命胜利后,彼得格勒 的领导人将政权交给临时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它继续进行 战争,并镇压人民的反抗。
(2)指明革命方向:1917年4月, 提出了将俄国革命从 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
14.(本题3分)苏联模式
(1)背景: 年1月,列宁逝世。斯大林领导苏联。
(2)内容
①实施“ ”。
②实施“ ”。
(3)成果
①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
②在很短时间内从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为世界 。
(4)“苏联模式”:斯大林领导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体制机制,后被称为“苏联模式”。
①经济上表现为 ,实行自上而下的 。
②政治上表现为 。
(5)评价
①苏联模式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 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
②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频发的状况形成鲜明的对比,令世界瞩目。
③苏联模式排斥 经济,片面发展 ,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 手段,导致国民经济 ,农业和轻工业长期 ,消费水平相对较低。这些问题影响了苏联的发展。
15.(本题3分)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1)十月革命胜利后,为了集中力量击败国内外的敌对势力,苏维埃政权实行 政策,其中最重要的是 ,但却严重损害了 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 年,苏俄政府决定实行 政策,调整国家与 的关系,通过 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同时允许 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以 制等形式引入外国资本。
(3) 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 ”。列宁逝世后,在 领导下,苏联先后实施“社会主义 ”和“农业 ”。经过两个“ 计划”,到 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 ”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 首位、世界第 位。
(4)斯大林领导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体制机制,后被称为“ 模式”。它在经济表现为 公有制,实行 的指令性计划体制;政治上表现为权力高度 ,使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基础,为取得 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但这种模式排斥 经济,片面发展 工业,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 手段,导致 比例失调,水平相对较低,影响了苏联以后的发展。
三、判断题(共10分)
16.(本题2分)十月革命后,迫于三年国内战争形势的需要,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7.(本题2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虽然有助于苏俄国内战争的胜利,但其继续执行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18.(本题2分)斯大林模式形成之初就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19.(本题2分)在“四月提纲”里,列宁提出通过暴力方式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20.(本题2分)“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表现是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调节,优先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
四、材料分析题(共45分)
21.(本题15分)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变革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社会秩序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它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它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卢梭
自由是按法律的要求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如果一个人做法律禁止的事,那他就不再自由了,因为其他人都拥有这个权利。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 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之上的,无产阶级的目的就是要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和政治民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无产阶级手里,并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共产党人应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1)依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结合所学分析其产生背景。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分析启蒙运动的影响。
(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说明该思想是如何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
22.(本题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与苏俄经济的发展,市场化中计划化的倾向慢慢地表现了出来。在新经济政策实施期间非但没有形成为新经济政策所必须的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民主化的政治制度,政治的集中倾向反而进一步趋于制度化。斯大林认为新成长起来的“富农”是新生的“资产阶级”,认为富农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政权的威胁,应该进一步强化阶级斗争观念,强化专政中暴力镇压的部分。1929年,斯大林决定加快农业集体化的速度,结束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从此,苏联社会主义进入了斯大林体制的轨道,苏联在斯大林体制下实行现代化,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摘编自孙旭东《新经济政策实施困境分析》
材料二 在私人企业发展过程中,联邦政府除了不断地制定扶植政策之外,不对经济活动做任何干预,这造就了一大批企业巨头、家族财团和金融寡头。30年代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由政府出面,运用行政手段来监控全国市场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新政时期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不仅仅是暂时应付危机的手段,而且是使国家对经济干预走向全面化、经常化的开始,它不只是行政性的手段,而是通过立法程序化、法律化,它不仅涉及流通领域,而且还参与到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再生产过程。
——摘编自沈亚男《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现代化新模式》
(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上半期苏俄与美国经济政策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苏两国政府调整经济的影响。
23.(本题15分)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1933年与1928年相比,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44%,德国下降45%,法国下降25%,英国下降20%。……苏联的生铁产量从1928年的330万吨增加到1932年的620万吨,钢产量从430万吨增加到590万吨,轧钢生产从340万吨增加到440万吨。机器制造业的水平也达到世界第二位。
——摘编自《回望1929:苏联何以成大萧条中的大赢家》
材料二 在苏联,约有2/3的大型企业是在美国的帮助或技术援助下建成的……其余的,也大多是在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技术援助下建立的。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是卖给苏联。1929—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是销往苏联,到1932年这个数字为90%。1931年,世界机器出口总量的30%是销往苏联,1932年这个数字上升到50%。
——摘编自[美]萨顿《西方技术与苏联经济的发展(1930—1945年)》
材料三 与机器设备的进口一样,苏联在一五期间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规模也是空前的还在1928年时联共(布)中央就提出要有系统地吸收外国专家到我国企业中工作利用外国的技术帮助来解决某些任务……扩大并改进不断派遣我们的专家出国学习最新技术成就的工作,1929—1931年,苏联先后从德国、奥地利、英国、意大利、美国、芬兰、日本、挪威、瑞典、丹麦、比利时、法国等十几个国家的私人银行获得贷款,到1933年底,苏联获得的贷款总计已达14亿卢布。
——摘编自姚海《1929—1933年苏联与西方的经济关系》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出现经济差异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苏联实行的对外经济举措。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能给我们提供的借鉴。
(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
…………○…………内…………○…………装…………○…………订…………○…………线…………○…………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外…………○…………装…………○…………订…………○…………线…………○…………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都建立于众人共享的价值观念及希望”,说明是为建立体现社会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制度而开展的斗争,即俄国十月革命。故答案为A项。俄国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最终失败,排除C项;空想社会主义不可能让社会主义制度成为现实,排除D项。
2.A
【详解】据材料“逐步地然而一往无前地……用示范和说服的方法,将农业经济缓慢地然而彻底地纳入社会主义建设总体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斯大林主张用渐进式的方法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故A项正确;苏联农业集体化方针不利于农业的健康发展,故B项错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确立了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故C项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牺牲农民利益的做法,故D项错误。故选A。
3.D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苏联和我国在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前都面临这国内工业基础薄弱,国际环境严峻的局面,因此苏联和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都集中目标首先发展重工业,故选D;粮食生产、国防工业和轻工业都不是两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优先发展的领域,排除ABC。故选C。
4.C
【详解】1928—1940年间,苏联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通过国家集中计划的方式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美德日等资本主义国家以来市场调节不同,所以C项符合题意;苏联经济的增长并不是由于和资本主义的竞争,排除A;此时的苏联经济发展主要是得益于计划经济的模式,并不仅仅是由于实施工业主导,排除B;西方国家遭受经济危机打击实在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以后,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D。
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20世纪40年代苏联。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二战期间苏联与西方飞机性能对比相差不大。结合所学可知,到1937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C项正确;材料中反映苏联与西方飞机性能不相上下,而不能得出苏联航空工业发展落后于西方,排除A项;这一时期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排除B项;列宁时期,实行新经济政策。而材料是斯大林执政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6.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20年代初期(苏联)。据本题材料“20世纪20年代初期”“苏俄”“失去了对扩大生产的兴趣”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处于十月革命后,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社会矛盾逐渐加剧,为稳定和恢复国民经济、巩固苏维埃政权,苏维埃政府实施了新经济政策,用市场手段协调国民经济,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1918—1920年实行的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取代了之前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A项;1934年苏联政府宣布农业集体化基本实现,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在1928年至1932年,苏联共产党和政府为摆脱苏联落后的农业国面貌而实行的大规模有计划的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排除D项。故选B项。
7.B
【详解】从题干信息中“在许多经济问题上, 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可以看出这符合新经济政策中,允许本国资本家和外国资本家来经营企业,故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允许资本主义经济经营,A错误;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排斥资本主义经济,C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市场、货币等发展资本主义政策,不是计划经济体制,D错误。
8.C
【详解】根据材料“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准许农民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并以租让制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可知促进了这一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C项正确;这一周政策提高了农民积极性,排除A项;社会主义工业化是苏联通过五年计划的工业化建设完成的,排除B项;这时国内战争已经胜利,排除D项。故选C项。
9.B
【详解】“取消收归国有”“私人或集体电影企业”体现了文化艺术领域的新经济政策,面对由此带来的西方文化的冲击,苏联加强自身文化产业建设,表明意识形态逐步受到政府重视,故选B;新经济政策到1928年才被废除,排除A;苏俄(联)政府并未放弃对文化市场的控制,排除C;新经济政策主要是为了恢复发展国民经济,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电影实际上已成为资产阶级影响的传教士或是劳动群众的腐蚀剂”,进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
10.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七月事件表明和平过渡取得政权的已经不可能,于是决定通过武装起义的方式夺取政权,故选C;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A错误;1917年4月发表了《四月提纲》,1917年3月,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B错误;俄国十月革命后,为巩固政权,俄国退出了一战,D错误。
11. 临时政府 次要 帝国主义战争 资产阶级民主 社会主义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二月革命胜利后,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同时并存。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的领导人认为俄国无产阶级尚无能力管理国家,将政权交给临时政府,自己则处于次要地位, ①处填写临时政府;②处填写次要;
结合所学可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一直没有满足人民群众对“和平、面包和土地”的要求,并镇压人民的反抗,1917年4月,列宁提出了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③处填写帝国主义战争;④处填写资产阶级民主;⑤处填写社会主义。
12. 世界 无产阶级 现实 社会主义道路 帝国主义 社会主义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从此,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
13. 工兵代表苏维埃 帝国主义 列宁 资产阶级
【详解】(1)两个政权并存:根据所学。二月革命胜利后,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的领导人将政权交给临时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它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镇压人民的反抗。
(2)指明革命方向:根据所学,1917年4月,列宁提出了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
14. 1924 社会主义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 工业强国 生产资料公有制 指令性计划体制 权力高度集中 卫国战争 市场 重工业 强制 比例失调 落后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24年1月,列宁逝世。斯大林领导苏联,苏联模式内容是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①处填写1924;②处填写社会主义工业化;③处填写农业集体化;结合所学可知,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在很短时间内从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为世界工业强国,④处填写工业强国;结合所学可知,“苏联模式”经济上表现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政治上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⑤处填写生产资料公有制;⑥处填写指令性计划体制;⑦处填写权力高度集中;结合所学可知,苏联模式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频发的状况形成鲜明的对比,令世界瞩目,苏联模式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这些问题影响了苏联的发展, ⑧处填写卫国战争;⑨处填写市场;⑩处填写重工业; 处填写强制; 处填写比例失调 ; 处填写落后。
15. 战时共产主义 余粮收集制 农民 1921 新经济 农民 粮食税 私营 租让 1922 苏联 斯大林 工业化 集体化 五年 1937 工业化 欧洲 二 苏联 生产资料 自上而下 集中 卫国 市场 重 强制 国民经济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胜利后,为了集中力量击败国内外的敌对势力,苏维埃政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中最重要的是余粮收集制,集体化但却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1921年,苏俄政府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同时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以租让制等形式引入外国资本。
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列宁逝世后,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先后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工业化”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
斯大林领导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体制机制,后被称为“苏联模式”。它在经济表现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政治上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使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基础,为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但这种模式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水平相对较低,影响了苏联以后的发展。
16.错误
【详解】十月革命后,迫于三年国内战争形势的需要,苏俄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非新经济政策,故本题是错误的。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迫于国内战争形势的需要,苏俄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7.正确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人力、物力、财力,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巩固了政权,但其继续执行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如农民、水兵起义等,故本题表述正确。
18.错误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模式在初期使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故题干表述错误。
19.错误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月提纲》中列宁主张和平过渡,故题干表述错误。
20.正确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表现是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强调政府的作用,排斥市场调节,优先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因此题干描述正确。
21.(1)内涵:以人为中心,提倡人,肯定人的价值;反对禁欲主义,追求现世幸福。
背景: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古典文化的遗存;教会的精神束缚。
(2)内容: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主权在民、社会契约、权力制衡。
影响:传播自由平等思想,冲击封建专制统治;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做了理论准备;推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争取民族独立提供精神武器。
(3)思想主张:无产阶级应该用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剥削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号召无产阶级加强国际合作。
说明:1871年,巴黎工人发动起义,建立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1917年的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
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成立,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的国际工人联合组织。
【详解】(1)内涵:依据材料“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可知,以人为中心,提倡人,肯定人的价值;依据“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可知,反对禁欲主义,追求现世幸福。背景:结合文艺复兴的背景从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古典文化的遗存;教会的精神束缚等角度分析。
(2)内容:依据材料“社会秩序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可知,提倡天赋人权;依据“它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可知,自由、平等;依据“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可知,社会契约;依据“它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可知,主权在民;结合启蒙运动的内容可知,法治、权力制衡。影响:结合第一问的内容和所学从传播自由平等思想,冲击封建专制统治;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做了理论准备;推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争取民族独立提供精神武器等角度分析。
(3)思想:依据材料“无产阶级的目的就是要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和政治民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无产阶级手里,并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可知,无产阶级应该用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剥削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依据“共产党人应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可知,号召无产阶级加强国际合作。说明:结合所学从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第一国际成立等角度解答。
22.(1)苏俄:由新经济政策转到斯大林体制。原因:外部环境受帝国主义的威胁;国家落后需要发展重工业;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没有转变思想观念。美国:由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转向国家干预。原因: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自由放任的政策难以应对经济危机。
(2)美国: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立法保障,长期实施.影响:美国经济恢复发展,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苏联:政府实行高度集中计划经济(指令性计划),具有强制性。影响,苏联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同时,也带来了发展不均衡、降低了人民生活水平、压制了农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详解】(1)苏俄经济政策的转变:由材料“随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与苏俄经济的发展,市场化中计划化的倾向慢慢地表现了出来”“苏联社会主义进入了斯大林体制的轨道”,可知由新经济政策转到斯大林体制。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原因是外部环境受帝国主义的威胁,国家落后需要发展重工业,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没有转变思想观念。英国经济政策的转变:由材料“不对经济活动做任何干预”“新政时期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可知由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转向国家干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自由放任的政策难以应对经济危机。
(2)对苏俄的影响:由材料“苏联社会主义进入了斯大林体制的轨道,苏联在斯大林体制下实行现代化”,可知政府实行高度集中计划经济(指令性计划),具有强制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影响是苏联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同时,也带来了发展不均衡、降低了人民生活水平、压制了农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对美国的影响:由材料“不只是行政性的手段,而是通过立法程序化、法律化,它不仅涉及流通领域,而且还参与到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再生产过程”,可知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立法保障,长期实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影响是美国经济恢复发展,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23.(1)背景:经济大危机的冲击;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提高关税和进行贸易战;苏联进行工业化建设等。
(2)举措:引进西方国家技术和机器设备;引进西方国家的专家;派遣本国专家外出学习;获得西方国家贷款等。
(3)借鉴:经济政策制定要符合国情;加大对外开放步伐;注重对先进技术的引进等。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背景:根据材料“ 1933年与1928年相比,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44%,德国下降45%,法国下降25%,英国下降20%”“……苏联的生铁产量从1928年的330万吨增加到1932年的620万吨,钢产量从430万吨增加到590万吨”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经济大危机的冲击、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提高关税和进行贸易战及苏联进行工业化建设等角度进行分析。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举措:根据材料“在苏联,约有2/3的大型企业是在美国的帮助或技术援助下建成的”可知,引进西方国家技术和机器设备;根据材料“提出要有系统地吸收外国专家到我国企业中工作利用外国的技术帮助来解决某些任务”可知,引进西方国家的专家;根据材料“扩大并改进不断派遣我们的专家出国学习最新技术成就的工作”可知,派遣本国专家外出学习;根据材料“苏联获得的贷款总计已达14亿卢布”可知,获得西方国家贷款等。
(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借鉴:结合上述分析可知,认识如经济政策制定要符合国情;加大对外开放步伐;注重对先进技术的引进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