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14.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11 15:10: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共23题,共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共30分)
1.(本题3分)小说《好兵帅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遭遇》中有这样的情节,帅克在酒楼谈论皇帝和皇族的种种丑事,并预言大公一被暗杀,仗就非打不可。酒楼的秘密警察以叛国罪等缘由,逮捕了他。结合所学,对“大公”相关史实判断正确的是( )
A.他是塞尔维亚的爱国青年 B.大公被杀是一战爆发的标志
C.暗杀事件被大国集团利用 D.这次暗杀事件发生于1915年
2.(本题3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既有宣扬基督“爱、拯救和履行”精神为主的基督教和平主义,也有注重人的价值观的人道和平主义和重视个人利益的功利和平主义,又有赞同国际仲裁的国际和平主义的和平主义和强调“穷人”问题的宗教社会主义的和平主义。据此可推知,当时英国( )
A.丧失经济霸主地位 B.反战和平运动高涨
C.战争导致精神危机 D.绥靖政策得到认可
3.(本题3分)列宁说,“现代战争产生于帝国主义”,而“帝国主义最深厚的经济基础就是垄断”。据此可知,列宁意在说明
A.垄断是一战最深厚的经济根源 B.一战推动了帝国主义的发展
C.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一战爆发 D.一战是帝国主义掠夺性战争
4.(本题3分)“1914年6月28日,普林西普就是在这里刺杀了奥地利王储及其夫人。”这段碑文所在的城市是:
A.塞尔维亚 B.启蒙运动 C.布达佩斯 D.布鲁塞尔
5.(本题3分)某一时期,俄国“成立了中央和地方两级军事工业委员会,联合资本家进行军需生产。又成立了由政府高级官员和工业巨头共同组成的国防、燃料、粮食和运输四个专门会议,没收了德国在俄国的企业,并规定把处于前线地区的企业向东部搬迁”。材料所示时期的俄国( )
A.统制经济以应对世界大战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实行新经济政策以恢复国民经济 D.大力推动社会主义工业化
6.(本题3分)1914—1916年美国同交战国双方贸易统计表(单位:美元)
年份 同英、法、俄、意的年贸易额 增长指教(以1914年为100) 同德、奥匈的年贸易额 增长指数(以1914年为100)
1914 824860237 100.0 169289775 100.0
1915 1991747493 241.0 11878153 7.0
1916 3214480547 389.7 1159653 0.68
据此,有学者认为,当美国参战变得不可避免时,其选择的余地并不多。这表明一战期间( )
A.美国与同盟国矛盾不可调和 B.经济利益影响美国政府决策
C.欧洲的经济逐渐被美国控制 D.欧洲经济优势地位依然牢固
7.(本题3分)一个历史事实可以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突袭波兰——德国投降
B.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十月革命——社会主义思潮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会议——《四国条约》
D.罗斯福新政——《全国工业复兴法》——《社会保险法》
8.(本题3分)1917年11月,波兰向美国政府提议,与德国交战的各国应签订一个协议并纳入其战争目标:将克罗地亚及罗马尼亚的领土并人根据其民族而建立的民族国家之中;建立独立的捷克...但美国政府对该提议不予理会。这说明当时
A.美国未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 B.美国希望维持一战前欧洲格局
C.美国尚未决定分裂奥匈帝国 D.协约国因民族自决发生了分裂
9.(本题3分)“20世纪初,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形成但又过时。”导致这种“过时”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列强力量对比的变化
C.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D.局部战争的不断变化
10.(本题3分)“在当代革命中,东方各民族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国发财的对象而参与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了。”材料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是(  )
A.欧洲出现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B.出现了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C.建立了新的国际秩序 D.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
二、填空题(共15分)
11.(本题3分)进程
(1)1914 年,德军进攻法国,双方以150 多万兵力在 激战,德军战败,标志其“速决战”破产。
(2)1914年,对德国宣战的日本占领了德国在中国 的租借地,第二年便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要求, 企图灭亡中国。
(3)意大利在英法拉拢下,加入 一方作战。
(4)1916 年,西线相继发生 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双方均投入巨大兵力,伤亡惨重。
(5)1916年,英德在 海域进行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6)1917 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俄国在 胜利后退出了战争。
(7)1918 年11月11 日,大战以 的失败而结束。
12.(本题3分)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 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13.(本题3分)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世界形势动荡
(1)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 阶段。
(2)列强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
列强矛盾激化
(1)原因:帝国主义各国 ,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2)表现:矛盾重重,形成两大军事集团。
以图解史:
14.(本题3分)削弱了帝国主义和 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15.(本题3分)大战的影响
(1)削弱了 主义和 主义力量,动摇了 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 。
(2) 的参战和 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 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3)这场空前惨烈的战争改变了人们的 ,反对 、要求 的运动日益高涨。
三、判断题(共10分)
16.(本题2分)国际联盟实行“大国一致”原则,是强权政治的产物;( )
17.(本题2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
18.(本题2分)一战期间马恩河战役标志着德国“速决战”的破产。
19.(本题2分)一战间形成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
20.(本题2分)国际联盟实行“大国一致”原则,有效制裁侵略行为;( )
四、材料分析题(共45分)
21.(本题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一战期间,美国一些资产阶级和平团体积极主张建立一个调解国际纠纷的机构。美国总统威尔逊非常赞成这个主张,并将此纳入他的“十四点原则”,力主建立国际联盟这样一个组织。……国联虽然是各国为防止武装冲突、加强普遍和平与安全而建立国际机构的第一次尝试,但在实践中却没有起到维护和平的作用。
——《20世纪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1945年4月至6月在旧金山举行的会议结束时,50多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最后的宪章。……其两大任务:维护和平与安全和妥善处理国际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它的宪章明确规定,这个组织不得“干预基本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范围内的事项”。
维护和平的任务主要交给安全理事会执行;……所有实质性问题的决议必须以5个常任理事国的同意票通过,因为人们已经认识到,只有大国意见一致时和平才能得到维护。
同国际联盟一样,联合国在各种非政治性活动方面十分成功。但又同国联一样,它在执行维持和平这一主要任务方面却成绩时好时坏。……联合国的主要困难在于:在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中,它能提供一台解决争端的机器,但却不能下令使用这台机器。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认为国联“在实践中却没有起到维护和平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这一观点。国联为何没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材料二认为联合国与国联一样,“它在执行维持和平这一主要任务方面却成绩时好时坏。”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其“好”和“坏”历史事件。你认为联合国如何改革才能发挥其作用?
22.(本题15分)海军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的局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英国外交政策的一贯模式来说,与德国作战的可能性太遥远。可是难以置信的事终完成为事实。从英国来看,德国舰队对英国的威胁,不只是单纯的数量压力——当时敌对列强的联合舰队总吨位数已超过英国甚多。英国舰队甚至已无法维持它的最低目标:其海军实力必须超过另外两大强国的总和。同时,德国舰队的基地全在北海,正对英国。海军之于德国,不过是国际地位和全球野心的象征,对于大英帝国的全球性地位却是一种威胁。
——摘编自艾瑞克·霍布斯邦《帝国的时代1875—1914》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英国外交政策的一贯模式”。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德两国在海军方面产生矛盾的原因。
材料二 1915年春,德国领事在《纽约时报》宣告将在“卢西塔尼亚”号驶往英国时将其击沉:它确实这么做了。最后,德国意识到美国加入自己的敌人行列没有好处,而宣告结束这次潜水艇战。1917年2月,德国重新开始了无限制潜艇战。4月,美国对德宣战。由于英国反对护航舰队保护协约国贸易,导致商船大量损失,严重威胁英国经济。后来引进护航舰队,德国潜水艇降至可控的程度。1918年夏季,几乎每个月有25万美国士兵由护航舰队载入欧洲。
——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
(2)根据材料二,概述德国“无限制潜艇战”对英美两国的影响。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概括美国参战的意义。
材料三 除接管德国在山东省原来的特权和进一步扩大对满洲的控制外,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从其他方面大获其利,因为这场战争排除了西方的工业竞争,使日本工业有了更大的发展。日本的出口商品和远洋运输统治了亚洲市场,加强了国内经济力量。1922年英国人和美国人在华盛顿会谈,要求日本对海军按照日本、英国和美国主力舰3:5:5的比例加以限制。
——罗兹·墨菲《亚洲史》
(3)根据材料三,分析当时日本海军力量扩张的背景,并结合所学指出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限制主力舰吨位的条约名称及其对日本海军的影响。
23.(本题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正如劳特派特的归纳,“1928年8月27日的《非战公约》缺点是:禁止诉诸战争在什么程度上包括禁止次于战争的武力措施;没有关于对违反公约的权威断定的任何规定”。更为严重的是,当时主要大国甚至那些倡导国,都对公约作了有利于自己的变通和保留。紧随其后的30年代,是局部战争在全球范围内遍地点燃,并最终走向世界大战的年代。在人类缺乏对和平的共同认同与向往之前,这种在特殊情势下产生的“非战公约”是承受不住历史的宿命的。从审判的整个过程看,正是由于《非战公约》的事先存在以及战胜国的引用,才保证了纽伦堡审判的有法可依、有理为据。《非战公约》的价值和贡献在于,它既是对以往限制战争国际法的总结和概括,更是在它们基础上的提升与飞跃。国际法对战争的价值取向由此而改变,还“在法律上禁止了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手段,从而宣布了侵略战争的非法”。《非战公约》在其性质和目的上是永久的,并且代表着国际社会的法律结构的一个根本改变,它应被视为国际法体系的基石之一。
——摘编自王立桩《<非战公约>历史定位的转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非战公约》不能阻止二战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非战公约》被视为国际法体系基石的历史依据。
(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
…………○…………内…………○…………装…………○…………订…………○…………线…………○…………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外…………○…………装…………○…………订…………○…………线…………○…………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欧洲)。据题干“大公一被暗杀,仗就非打不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大公指的是奥地利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他在1914年6月28日在萨拉热窝刺杀,这一事件被称为萨拉热窝事件,它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索。各大国集团利用此次暗杀作为借口,推动了原有的紧张局势升级,最终引发了世界大战,C项正确;大公是奥匈帝国的皇位继承人,排除A项;大公被杀是导火索,而不是战争爆发的直接标志,排除B项;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在1914年,排除D项。故选C项。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英国,既有基督教和平主义,也有注重人的价值观的人道和平主义和重视个人利益的功利和平主义等等,社会上流行着和平主义思潮,说明英国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涨,B项正确;仅从和平主义的高涨,并不能得出英国丧失霸主地位,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英国的反战和平运动,无法得出战争对精神的冲击,排除C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绥靖政策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3.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列宁说“现代战争产生于帝国主义”,而“帝国主义最深厚的经济基础就是垄断”,这说明列宁认为垄断是帝国主义战争的根源。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矛盾尖锐并最终引发了一战,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一战发生的原因,未涉及“一战推动了帝国主义的发展”,故B项错误;“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一战爆发”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一战的性质,故D项错误。
4.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普林西普刺杀斐迪南大公,成为一战导火线,而普林西普是塞尔维亚人,因此选项A正确;启蒙运动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布达佩斯位于匈牙利、布鲁塞尔位于比利时,与普林西普刺杀斐迪南大公无关,排除C、D。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20世纪上半叶俄国。结合所学,一战时期,沙俄采取没收德国企业,前线企业东迁、加强对经济的管控、保障军工生产等举措满足战时需要,A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将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与“联合资本家进行军需生产”不符,排除B项;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期苏联没有发生大规模长期的战争,与“把处于前线地区的企业向东部搬迁”不符,排除C项、D项。故选A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期间世界。通过观察表中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前期,美国同协约国集团的贸易额迅猛增长,与同盟国成员德国和奥匈帝国的贸易额则锐减,这决定了1917年美国在参加一战时,只能选择协约国一方,表明一战期间经济利益影响美国政府决策,B项正确;材料不足以说明美国与同盟国矛盾不可调和,排除A项;仅有贸易额的变化不能得出欧洲经济逐渐被美国控制的结论,排除C项;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欧洲经济优势地位已逐渐丧失,排除D项。故选B项。
7.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一战签订的凡尔赛和约未能有效解决远东以及太平洋地区的国际秩序问题,因此美国号召召开了华盛顿会议,最终美、日、英、法四国签订了《四国条约》,美国成为华盛顿会议的最大赢家,在远东占据优势。可见《四国条约》是华盛顿会议的重要内容,华盛顿会议又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主要重要组成部分,符合题干要求,故C项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包含德国突袭波兰和德国投降,但德国突袭波兰是德国对外侵略的开始,而德国投降乃是战争的结束,二者之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并列的两个历史事件,不存在等级与层次关系,故A项错误;社会主义思潮在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前就已经出现,十月革命后随着西方社会的深刻变化,又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潮,如民主社会主义、后工业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等,可见其与十月革命不存在等级、层次关系,故B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包含《全国工业复兴法》与《社会保险法》,但是后两者是并列关系,并不存在等级、层次关系,故D项错误。
8.C
【详解】1917年,美国政府对支持奥匈帝国控制下的克罗地亚、罗马尼亚和捷克等民族国家独立的提议不予理会,说明当时美国尚未决定分裂奥匈帝国,C项正确;美国在1917年4月作为协约国成员加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美国希望“维持一战前的欧洲格局”,B项错误;“协约国发生了分裂”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
9.B
【详解】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正确理解“过时”一词的含义。它不是指不需要殖民体系而是说已形成的殖民体系不能适应帝国主义需要了。那么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使列强力量对比发生新变化,后期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故选B。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10.B
【详解】根据“东方各民族”“别国发财的对象”,可以判断是亚洲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参与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反映了这些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为了民族独立而斗争,由此出现了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B项正确;欧洲出现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主要是指俄国的十月革命,而材料与十月革命无关,排除AD;新秩序并没有建立,排除C项。故选B。
11. 马恩河 山东半岛 协约国 凡尔登 日德兰 十月革命 同盟国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一战进程:(1)1914 年,德军进攻法国,双方以150 多万兵力在①马恩河激战,德军战败,标志其“速决战”破产。(2)1914年,对德国宣战的日本占领了德国在中国②山东半岛的租借地,第二年便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要求, 企图灭亡中国。(3)意大利在英法拉拢下,加入③协约国一方作战。(4)1916 年,西线相继发生④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双方均投入巨大兵力,伤亡惨重。(5)1916年,英德在⑤日德兰海域进行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6)1917 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俄国在⑥十月革命胜利后退出了战争。(7)1918 年11月11 日,大战以⑦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12.欧洲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13. 帝国主义 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①处填写帝国主义;
结合所学可知,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②处填写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14.殖民主义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15. 帝国 殖民 欧洲 民族觉醒 美国 俄国 欧洲 观念 战争 和平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主觉醒。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场空前惨烈的战争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16.错误
【详解】国际联盟实行“集体一致”原则,是强权政治的产物;故错误。
17.错误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而不是结束了,故材料说法错误。
18.正确
【详解】据所学,1914年,德军和法军在马恩河激战,德国战败,标志着德国“速决战”的破产。
19.正确
【详解】根据所学,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乘西方列强无暇东顾之机,借口对德宣战,强夺胶济铁路,攻战青岛,夺取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1915年日本逼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形成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因此本题说法正确。故选正确。
20.错误
【详解】根据所学,国联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无法制止战争发生,因此本题说法错误。故选错误。
21.(1)举例: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国联象征性地派出调查团;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英法操纵的国联并未对侵略者采取实质性的制裁措施。(3分)
原因:国联成立后,成为英法争夺霸权、瓜分世界和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客观上推动了二战的爆发。(4分)
(2)举例:好的方面是:通过保持“美苏合作”防止了大国间的全面战争。坏的方面:没有阻止朝鲜战争(或越南战争、两伊战争、美国单边行动等)(4分)
【详解】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关键信息“虽然是各国为防止武装冲突、加强普遍和平与安全而建立国际机构的第一次尝试”、“在实践中却没有起到维护和平的作用”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判断出,题干关于“国联作用”的观点正确,并没有能够阻止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可以例举以下史实给予证明: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国联只是象征性地派出调查团,也无实质性作用; 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英法操纵的国联并未对侵略者采取实质性的制裁措施等。
(2)根据材料二关键信息“维护和平与安全和妥善处理国际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联合国的主要困难”等,本问考查联合国相关内容——在维护世界和平中所发挥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知道,作为一个在“世界大战”中诞生的国际组织,在维护世界和平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体现在,通过保持“美苏合作”,防止了大国间的全面战争。但基于诸多原因,在维护世界和平领域,联合国发挥的作用依然有限,二战后,世界仍然出现了国家间的大规模的局部战争,诸如:联合国没有能够阻止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两伊战争的发生以及美围绕开联合国的单边行动等。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国联;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联合国
22.(1)英国一贯推行欧洲大陆均势政策(或希望欧洲大陆出现强国对峙的局面,以便自己插手欧洲事务。原因:英国失去了舰队数量的优势;德国海军基地的位置威胁到英国;德国海军的发展挑战了英国的国际地位。
(2)影响:破坏了英国的经济;激化德国与美国的矛盾,使美国由孤立转变为正式参战。
意义:抑制德国潜水艇的破坏性;美国派遣大量士兵开赴欧洲战场;增强了协约国一方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使战争局势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面发展。
(3)背景:由于一战,西方暂时放松对亚洲的侵略;日本乘机在亚太地区扩张(或日本 占领原来德国在山东的岛屿,加强对满洲的控制);日本工业发展迅速。名称:《五国条约》(《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影响:限制了日本海军的扩张;英美在海军基地方面对日本做出让步,使日本占有实际的优势;缓解了日本与其他列强在海军军备竞赛上的竞争;但是不可能真正消除这种矛盾。
【详解】(1)一贯模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对待欧洲大陆一贯推行大陆均势政策。
原因:由材料“不只是单纯的数量压力——当时敌对列强的联合舰队总吨位数已超过英国甚多”可知,英国失去了舰队数量的优势;由材料“德国舰队的基地全在北海,正对英国”可知,德国海军基地的位置威胁到英国;由材料“海军之于德国……对于大英帝国的全球性地位却是一种威胁”可知,德国海军的发展挑战了英国的国际地位。
(2)影响:由材料“导致商船大量损失,严重威胁英国经济”可知,无限制潜艇战破坏了英国的经济;由材料“1917年2月,德国重新开始了无限制潜艇战。4月,美国对德宣战”可知,无限制潜艇战激化了德国与美国的矛盾,使美国由孤立转变为正式参战。
意义:由材料“德国潜水艇降至可控的程度”可知,这抑制了德国潜水艇的破坏性;由材料“1918年夏季,几乎每个月有25万美国士兵由护航舰队载入欧洲”并结合所学可知,这导致美国派遣大量士兵开赴欧洲战场,从而增强了协约国一方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使战争局势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面发展。
(3)背景:由材料“接管德国在山东省原来的特权和进一步扩大对满洲的控制”可归纳为日本乘机在亚太地区扩张;由材料“这场战争排除了西方的工业竞争”可归纳为由于一战,西方暂时放松对亚洲的侵略;由材料“日本工业有了更大的发展”可归纳为日本工业发展迅速。
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会议上与限制主力舰吨位这一内容相关的条约是《五国条约》。
影响:从条约的内容及实质来分析影响。从条约内容上看,《五国条约》限制了日本海军的扩张,但英美在海军基地方面也对日本做出让步,使日本占有实际的优势;从条约实质上看,条约是五强迫于形势压力而根据各国海军现有实力状况而实行的一次暂时妥协,它职能暂时缓解日本与其他列强在海军军备竞赛上的竞争;但是不可能真正消除这种矛盾。
23.(1)原因:内容上的先天的不足;主要大国对公约作了有利于自己的变通和保留;30年代局部战争的遍地点燃;人类缺乏对和平的共同认同与向往。
(2)依据:保证了“纽伦堡审判”等对法西斯的国际审判在法理上的顺利进行;是对以往限制战争国际法的总结和提升;在法律上禁止了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手段,从而宣布了侵略战争的非法;其在性质和目的上具有永恒性,代表着国际社会的法律结构的一个根本改变。
【详解】(1)原因:根据“1928年8月27日的《非战公约》缺点是:禁止诉诸战争在什么程度上包括禁止次于战争的武力措施;没有关于对违反公约的权威断定的任何规定”可得出内容上的先天的不足;根据“当时主要大国甚至那些倡导国,都对公约作了有利于自己的变通和保留”得出主要大国对公约作了有利于自己的变通和保留;根据“紧随其后的30年代,是局部战争在全球范围内遍地点燃”得出30年代局部战争的遍地点燃;根据“在人类缺乏对和平的共同认同与向往之前,这种在特殊情势下产生的“非战公约”是承受不住历史的宿命的”得出人类缺乏对和平的共同认同与向往。
(2)依据:根据“才保证了纽伦堡审判的有法可依、有理为据”得出保证了“纽伦堡审判”等对法西斯的国际审判在法理上的顺利进行;根据“它既是对以往限制战争国际法的总结和概括,更是在它们基础上的提升与飞跃”得出是对以往限制战争国际法的总结和提升;根据“还“在法律上禁止了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手段,从而宣布了侵略战争的非法”。”得出在法律上禁止了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手段,从而宣布了侵略战争的非法;根据“《非战公约》在其性质和目的上是永久的”得出其在性质和目的上具有永恒性,代表着国际社会的法律结构的一个根本改变。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