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周测八(3.1-3.2)
本试卷共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一 、选择题(本题共 14 个小题; 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正确的)
1.对下列物理量的估测中, 你认为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个中学生的质量是 50kg B.一张课桌的高度是 1.6m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是 10m/s D.阜新 4 月的昼夜平均温差约 4℃
2.下列有关运动的描述中, 参照物的选取符合描述的是( )
A.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 ”是以“飞流 ”作为参照物的
B.“钱塘观潮时, 观众只觉得潮水扑面而来 ”,是以“潮水 ”为参照物的
C.“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是以“万重山 ”为参照物的
D.升国旗时, 观察到国旗冉冉升起, 观察者是以“ 国旗 ”为参照物的
3.如图用水平力推矿泉水瓶下部,矿泉水瓶沿桌面滑动,改用同样大小的水平力推矿泉水瓶上部,
矿泉水瓶被推倒。该实验可以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
A.力的大小有关 B.力的方向有关
C.力的作用点有关 D.受力面积有关
4.如图所示为延期举办的杭州亚运会的部分体育图标,其中与其他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 的是( )
A. ①用力拉弓,弓弦弯了
B. ②用力蹬脚踏板,自行车加速前进
C. ③用力垫球,球飞出去
D. ④用力划水,人加速前进
5. “太空快递小哥 ”已到达,天宫二号请签收! 2017 年 4 月 20 日 19 时 41 分发射成功的天舟
第 1 页(共 16 页)
一号,经过一天多的飞行, 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这是天宫二号自 2016 年 9 月 15 日发射入轨以来,首次与货运飞船进行的交会对接, 在对接过程中,若认为天舟一号
是静止的, 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天舟一号 B.天宫二号 C.月球 D.地球
6.如图四个完全相同弹簧秤,甲、乙均水平放置,丙、丁均竖直悬挂,四图中的弹簧秤均处于静 止状态,已知弹簧秤的自身重力是 1N,弹簧秤受到的拉力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弹簧秤的
示数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 4N,乙为 4N B.乙为 3N,丙为 5N
C.丙为 5N,丁为 3N D.丙为 4N,丁为 4N
7.为了践行“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小张、小王、小李从同一地点 A 沿同一道路同时出发,最 终都到达地点 B,小张驾驶电瓶车以 30km/h 的速度匀速前进,小王以 5m/s 的速度跑步匀速前进,
小李以每分钟通过 0.6km 的速度骑自行车匀速前进,则( )
A.小张先到达 B 地 B.小王先到达 B 地
C.小李先到达 B 地 D.三人同时到达 B 地
8.下列关于机械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B.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C.运动和静止是机械运动的两种形式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9.如图所示,某同学在用已校零的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物体的重力时,误将弹簧测力计上下拿反,
把物体挂在了拉环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4.0N,则该物体所受的重力( )
第 2 页(共 16 页)
A.一定等于 4.0N B.一定大于 4.0N
C.一定小于 4.0N D.无法判断
10.如图所示, 两根弹簧完全相同, 在甲下面挂一个钩码,在乙下面挂三个钩码,两根弹簧的伸 长量不相等,对于这个现象的说法有:①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②力产生的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③力产生的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④力产生的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其中正确的是( )
A. 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 D. ①④
11.如图(a)所示,停在公路旁的公安巡逻车利用超声波可以监测车速:巡逻车上的测速仪发出并 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就能测出车速。在图(b)中,P1、P2 是 测速仪先后发出的超声波信号, n1 、n2 分别是测速仪检测到的 P1、P2 经反射后的信号。设测速 仪匀速扫描,P1 与 P2 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0.9 秒,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340 米/秒。
则被测车的车速为( )
A.20 米/秒 B.25 米/秒 C.30 米/秒 D.40 米/秒
12.如图所示为某高速公路上区间测速的警示牌。根据这块警示牌,小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
( )
第 3 页(共 16 页)
A.不应超过 10 min B.不应超过 6 min
C.不应短于 10 min D.不应短于 6 min
13.甲、乙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由图像可知错误的是( )
A.在 0~10s 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的快
B.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 100m 处相遇
C.在 10s~20s 内, 乙同学是静止的
D.在 0~10s 内,乙同学的速度为 10m/s
14.列车匀速前进, 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一头牛在横穿铁道, 司机立即使列车制动,做匀减速运 动, 车未停下时牛已离开轨道,司机又使列车做匀加速运动,直到恢复原速,继续做匀速直线运
动,列车运动的 v-t 图象应是下图中的哪一个( )
第 4 页(共 16 页)
A.
C.
B.
D.
二 、填空题(30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5.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的改变称为 ,简称运动.这里的“另一
个物体 ”被作为参照标准,叫做 .同一个物体的运动,选取的参照物不同,运动的情
况也不同.
16.如图甲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有些下垂,但弹簧和原先一样,是完好的, 当它不测量时, 指针不指零。该弹簧测力计 (填“能 ”或“不能”)拿来直接测量物体的重力或拉力, 需先 ,否则测得的值比真实值偏 。当它未校零受到某一拉力时,指针如图乙
所示, 则这个拉力的大小等于 。
17.2013 年年初, “ 阴霾天气 ”一词进入人们视野,“阴霾天气 ”的衡量指示之一:PM2.5 是指
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它们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
入后会进入血液对人体形成危害.PM2.5 在空中的运动 (属于/不属于) 扩散现象.
18.小柯同学用一根弹簧来制作弹簧测力计, 在弹簧的下端挂不同重力的钩码,对应的弹簧的长 度也不同, 具体数据见下表:
钩码重力 G/N 0 2 4 6 8 10 12
弹簧长度 L/cm 3 4 5 6 7 8 10
(1)小柯制作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 N;
(2)实验时, 小柯先把弹簧放在水平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刻度尺测出弹簧的原长为 L0 ,再 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然后用竖直向下的力 F 拉弹簧下端,测出此时弹簧的长度为 L,则弹簧的 伸长量 X 为 L-L0。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最后作出的 F—X 图象,可能是图 1 中的 图
(其它操作都正确)。
(3)小柯还选了甲、乙两种规格不同的弹簧进行测试, 绘出如图 2 所示的图象, 图象中只有 OA
段和 OB 段是发生弹性形变的。若他要制作精确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弹簧 (选填
第 5 页(共 16 页)
“ 甲 ”或“ 乙”)。
19.用下列方法制作如图所示的“喷气火箭 ”:①将气球吹大,并用夹子把口封紧; ②从一根吸 管上剪取一小段,用胶带把它固定在气球上;③将一根细绳穿过吸管,并水平拉直,作为“喷气 火箭 ”运动的轨道, 把封口的夹子松开, 气球就会向 (填“左 ”或“右”)运动, 使气
球由静止变为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此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三 、实验探究题(16 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20.某同学观察到下列现象, 跳伞运动员在未打开降落伞时, 下落很快,打开伞后,下落速度会
减小; “瓢泼大雨 ”以很快的速度降落到地面,“毛毛细雨 ”则缓慢地飘落到地面。
【查阅资料】物体从高空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大,所受阻力也越来越大,当阻力增大到与重力相
等时, 将以某一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这个速度被称为物质下落的收尾速度。
【提出问题】物体从高空下落时的收尾速度与什么有关?
【建立猜想】①可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②可能与物体的 有关。
【设计方案】同学们经讨论后认为,可以用小球作为理想化模型来代替生活中的不规则物体作为 研究对象进行探究。于是同学们决定取 5 个不同小的球进行实验,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分别从一
定高度(足够高)由静止下落,来研究小球从高空下落时的收尾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小球编号 1 2 3 4 5
小球质量 m(g) 2 5 5 5 20
小球半径 r(m) 0.05 0.05 0.10 0.25 0.20
小球收尾速度 v(m/s) 16 40 10 1.6
【得出结论】
⑴比较 2、3、4 号小球的相关实验数据, 可以得到的结论
是 。
⑵根据表中数据,推测 5 号小球的收尾速度 v= m/s
21.小强探究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关系, 下表是他的实验数据记录:
第 6 页(共 16 页)
钩码质量(千克) O O.1 0.2 0.3 0.4
弹簧受到的拉力(牛) 0 0. 98 1.96 2.94 3.92
弹簧的长度(厘米) 10 12 14 16 18
(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 0.98 牛, 弹簧伸长 厘米。
(2)从数据可以看到弹簧受到的拉力增加一倍,弹簧伸长量也增加一倍,从而可得出弹簧的伸
长量与外力的关系是成 。
(3)这项研究在实际中有何应用?
四 、解答题(12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 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2.在校田径运动会上, 小明和小王在 100 米决赛中分别以 12.4 秒和 13.8 秒的成绩获得冠军和
亚军, 他们的平均速度分别是多少 根据以上数据你能判断在前 50 米中谁跑在前面吗
23.作图题,根据以下要求作图
(1)如下图, S为平面镜 MN前的一个点光源,请画出通过 A点的反射光线。
(2)如图一束平行光入射到凸透镜, 请完成光路图。
(3)运动会上小科用力扔出质量为 10kg 的实心球,不计空气阻力,如图丙所示, 作出实心球在
空中受重力的示意图并标出力的大小。(g 取 10N/kg)
第 7 页(共 16 页)
周周测八(3.1-3.2)答案解析
本试卷共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一 、选择题(本题共 14 个小题; 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正确的)
1.A
【解析】【解答】解:A.成年人的质量在 70kg 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 50kg
左右.故 A 符合实际;
B、中学生的身高在 160cm 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 80cm 左右.故 B 不符
合实际;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 4km/h=4×m/s≈1.1m/s 左右.故 C 不符合实际;
D、阜新 4 月平均温差在 10℃以上.故 D 不符合实际.
故选 A.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
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2.C
【解析】【解答】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 ”是说明飞流相对于大地在高速运动,是以大地为参照 物的,选项 A 错误;“钱塘观潮时,观众只觉得潮水扑面而来 ”,是描述潮水相对于观众在运动 是以观众为参照物的,选项 B 错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描述轻舟相对于“万 重山 ”在运动,是以“万重山 ”为参照物的,选项 C 正确;升国旗时,观察到国旗冉冉升起,观
察者是以大地为参照物的,选项 D 错误; 故选 C。
注意区分研究对象与参照物的不同。
3.C
【解析】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根据题目描述分析哪个因素发生改变即
可。
【解答】先用水平力推矿泉水瓶的上部,再用同样大小的力推矿泉水瓶的上部, 可见力的大小和
方向相同, 而作用点不同,因此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故 C 正确, 而 A.B、D
第 8 页(共 16 页)
错误。
故选 C。
4.A
【解析】①用力拉弓,弓弦弯了,即力改变物体的形状;
②用力蹬脚踏板,自行车加速前进, 即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③用力垫球,球飞出去, 即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④用力划水,人加速前进,即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其中与其它三个力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①。 故选 A.
5.B
【解析】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那么它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
置发生改变,那么它是运动的, 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若认为天舟一号是静止的,那么它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肯定保持不变。因为天舟一号相 对于天宫二号的位置保持不变, 所以所选择的参照物是天宫二号, 故 B 正确,而 A.C、D 错误。
故选 B。
6.D
【解析】甲: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则它的示数等于拉力, 即为 4N;
乙: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它的示数等于挂钩上受到拉力, 即为 2N;
丙:测力计沿竖直方向拉动,它的示数等于挂钩上受到的拉力,为 4N;
丁:测力计沿竖直方向拉动,它的示数等于拉力与测力计的自重之和, 即为:3N+1N=4N。
7.C
【解析】【解答】由题意知,v 小张=30km/h,v 小王=5m/s=18km/h,v 小李=0.6km/min=36km/h,
由速度公式 可知, 时间 ,由于他们的路程 s 相同而小李的速度最大,
则小李的运动时间最短, 小李最先到达 B 地, 选项 C 正确;
故选 C。
求出每个人的速度, 然后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比较运动时间长短。计算时,注意单位的统一。
8.A
【解析】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和参照物及其选择的角度去分析,即可作出判断.运动是绝对的,
静止是相对的,对运动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
第 9 页(共 16 页)
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A.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地球及其它一切天体都在不断的运动和发展当中,
该选项说法正确;
B.运动是绝对的, 静止是相对的,是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来说的, 该选项说法错误;
C.严格说来, 机械运动的形式只有一种, 那就是运动,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A.
9.C
【解析】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等于弹簧相连的挂钩受到的力的大小;将弹簧测力计倒置过来后,再 提着挂钩时,挂钩受到的力应该是物体重力和弹簧测力计本身重力之和.本题考查了弹簧测力计
的使用,解题的关键是要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实质.
【解答】解:当将弹簧测力计倒置过来后,把物体挂在提环上,因为弹簧测力计本身有重力,挂 钩显示的示数等于弹簧测力计自身的重力和物体的重力之和, 即 4.0N 的示数是物重和弹簧测力
计重力之和,所以此时物体的重力要小于测力计示数 4.0N.
故选 C.
10.D
【解析】根据图片提取相关信息,从而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
【解答】①根据图片可知,当弹簧受到钩码重力产生的拉力时,它们都会向下伸长,即发生形变,
故①正确;
②要探究力产生的效果与方向有关,就必须控制拉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相同,而改变力的方向,而
题目中拉力的方向是相同的,故②错误;
③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作用点的关系时,必须控制拉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同,而改变拉力的作用点,
而题目中拉力的作用点相同,故③错误;
④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大小的关系时,必须控制拉力的作用点和方向相同, 而改变拉力的大小,
故④正确。
那么正确的是①④。
故选 D。
第 10 页(共 16 页)
11.A
【解析】据图(a)可知,公安巡逻车第一次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超声波用了 0.3s,
第一次超声波与汽车相遇时汽车到巡逻车的距离: s1 = 1 = × 340m/s × 0.3s = 51m;
第二次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超声波用了 0.2s,
第二次超声波与汽车相遇时汽车到巡逻车的距离: s2 = 2 = × 340m/s × 0.2s = 34m;
汽车在 0.9s 内前进的距离:s 车=s1-s2=51m-34m=17m;
汽车的速度为: v车 = t (s)车 (车) = ≈ 20m/s。
12.C
【解析】根据图片确定车速和路程, 然后根据公式t = 计算即可。
根据图片可知, 高速公路限速 v=120km/h,路程为 20km,
则小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为:t = = = = 10min;
这个速度是汽车的最高速度,则时间为最短时间;
因此这个时间不会短于 10min。
故选 C。
13.A
【解析】(1)根据公式v = 可知,时间相同时路程越大,速度越快;
(2)当两个图像相交时,二者相遇;
(3)根据图像分析 10~20s 内乙的路程变化;
(4)根据v = 计算乙的速度。
【解答】A.在 0~10s 内,乙同学的路程为 100m,而甲的路程小于 100m,根据v = 可知, 甲同
学比乙同学速度慢, 故 A 错误符合题意;
B.两个图像的交点对应的时间为 15s,距离为 100m,则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 100m 处相遇, 故 B
正确不合题意;
C.在 10s~20s 内,乙同学的路程保持 10m 不变,则它是静止的,故 C 正确不合题意; 第 11 页(共 16 页)
D.在 0~10s 内, 乙同学的速度为:v = t (s) = 110s (00m) = 10m/s,故 D 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 A.
14.B
【解析】根据题目描述的过程分析列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即可。
【解答】根据题目描述可知,列车先速度不变,再逐渐减小,再逐渐增大,最后保持不变,故 A.D
错误;
由于减速时列车未停下来,即最小速度不是零,故 B 正确,而 C 错误。
故选 B。
二 、填空题(30 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5.位置; 机械运动;参照物
【解析】物体位置发生了改变叫做机械运动,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我们说的静止实质上是相对
静止; 事先选定的物体, 叫做参照物,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解答】解: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事先选定的物体, 叫做参照物; 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则物体相对于该参照物是运动的; 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
位置不变, 则物体相对于该参照物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 位置;机械运动;参照物.
16.不能; 校零;大;3.4N
【解析】(1)在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首先要观察指针释放对准零刻线。如果没有对准零刻线,
那么需要调零, 否则测出的示数不准确。
(2)根据图乙确定测力计的分度值, 然后根据指针的位置读出示数。
【解答】(1)该弹簧测力计不能拿来直接测量物体的重力或拉力,需先校零,否则测得的值比真
实值偏大。
(2)根据图甲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 0.2N,在不挂物体时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 0.2N。
根据图乙可知, 挂上物体后的示数为 3.6N。则这个拉力的大小为: 3.6N-0.2N=3.4N。
17.不属于
【解析】PM2.5 在空气中的运动是固体颗粒、是分子团的运动,不是分子的热运动;
第 12 页(共 16 页)
【解答】解:PM2.5 是固体颗粒,是分子团的运动而不是分子的热运动.
故答案为: 不属于.
18.(1)10
(2)C
(3)甲
【解析】
(1)根据表格可知, 当弹簧受到的拉力增大 2N 时, 弹簧的长度增大 1cm。当钩码重力由 10N 变 成 12N 时, 弹簧的长度应该为: 8cm+1cm=9cm,而实际上为 10cm,此时弹簧发生塑性形变没那么
该测力计的量程为 10N。
(2)根据题目描述可知,当弹簧被竖直悬挂起来时,弹簧的伸长量不是零, 即当弹簧受到的拉
力为零时, 图像横轴上的 x 不是零, 故选 C。
(3)根据图 2 可知,当受力 4N 时, 甲伸长 6cm,乙伸长 2cm,则甲的形变程度更大,因此选用
弹簧甲制作的测力计精度更高。
19.右;空气; 运动状态
【解析】该实验中,使气球运动的力是空气施加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速度的大
小变化和方向的改变都属于运动状态的改变。
【解答】把封口的夹子松开, 气球向左喷出空气,同时气球也受到了空气对它向右的作用力,气 球就会向右运动; 因此使气球由静止变为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空气,此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
体的。
故答案为: 右; 空气;运动状态。
三 、实验探究题(16 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20.质量大小; 当小球的半径相同时,收尾速度与小球质量成正比;10
【解析】【建立猜想】根据表格内容进行猜想;
【得出结论】(1)找到相同因素和不同因素, 根据控制变量法描述实验结论;
(2)比较编号 1 和 2,确定小球的收尾速度与小球质量的数量关系;比较 2 和 3,确定小球的收
尾速度与小球半径的数量关系, 最后将编号 5 与编号 1 进行比较, 计算出它的收尾速度即可。
【建立猜想】根据表格可知,其中的变量有两个: 小球的半径(体积);小球的质量,因此②可 第 13 页(共 16 页)
能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
【得出结论】(1)比较 2、3 可知,小球的质量相同,当小球半径增大为原来的:0.1m÷0.05m=2 倍时, 收尾速度减小为原来的: 10m/s÷40m/s= = ;比较 2、4 可知, 小球的质量相同, 当小 球半径增大为原来的:0.25m÷0.05m=5 倍时, 收尾速度减小为原来的:1.6m/s÷40m/s= = ;
因此得到结论: 当小球的质量相同时,它的收尾速度与小球的半径的平方成反比;
(2)比较 1 和 2 可知,小球的半径相同,质量增大为原来的:5g÷2g=2.5(倍);小球的收尾速 度变为原来的: 40m/s÷16m/s=2.5(倍),因此得到结论: 当小球的半径相同时,收尾速度与小
球质量成正比。
将编号 5 和编号 1 比较, 小球的质量增大为原来的:20÷2=10(倍),半径增大为原来的:
0.20m÷0.05m=4(倍),因此小球的收尾速度为:16m/s × 10 × = 10m/s。
21.(1)2
(2)正比
(3)制作弹簧测力计
【解析】(1)由表中拉的递增对应长度的递增情况可得出关系;
(2)由拉力与伸长量对应变化关系, 可得到结论;
(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缩短) 与所受的拉力(压力)成正比,这一原理在生活中的
应用主要是测力计。
【解答】(1)根据表格中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 0.98 牛,弹簧的长度增长 2 厘米可知, 弹簧受
到的拉力每增加 0.98 牛,弹簧伸长 2 厘米;
(2)从数据可以看到弹簧受到的拉力增加一倍,弹簧伸长量也增加一倍,从而可得出弹簧的伸
长量与外力的关系是成正比;
(3)这项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有:制作弹簧测力计。
故答案为:(1)2;(2)正比;(3)制作弹簧测力计
四 、解答题(12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 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第 14 页(共 16 页)
22.小明速度: v1=s/t=100m/12.4s=8.1m/s;小王的速度:v2=s/t=100m/13.8s=7.2m/s∵前五十米
中没有具体时间∴无法判断
【解析】主要考察学生对平均速度的计算及运动快慢比较等知识的理解。
【解答】小明速度: v1=s/t=100m/12.4s=8.1m/s;小王的速度:v2=s/t=100m/13.8s=7.2m/s,前五
十米中没有具体时间所以无法判断。
23.(1)解: 如图所示:
(2)解: 如图所示:
(3)解: 如图所示:
【解析】
(1)①通过 S 点做水面的垂线, 然后在这条直线上另一侧根据“物像等距 ”找到像点 S';
②连接 AS',与水面的交点为入射点;
③连接 S 和入射点, 为入射光线。连接入射点和 A,为反射光线, 如下图所示:
第 15 页(共 16 页)
(2)①从凸透镜焦点射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 折射光线与主轴平行;
②射向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如下图所示:
(3)实心球的重力 G=mg=10kg×10N/kg=100N,作用在重心上, 方向竖直向下,如下图所示:
第 16 页(共 1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