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两种电荷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2.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电荷的概念,元电荷,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难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和摩擦起电。
教学用具: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验电器,乒乓球,散开的塑料包装绳,碎纸屑若干。多媒体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1、电荷
在演示摩擦起电现象前,可先演示多媒体课件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塑料尺、塑料笔杆等物品,做摩擦后吸引小物体(碎纸屑)的小实验,激发学生兴趣,拉近物理与学生的距离。
小实验:
1、用塑料尺、笔杆与头发摩擦,再靠近碎纸屑,观察现象。(纸屑被吸引)
2、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再靠近自来水,观察现象。(水流被吸引)
考考你:你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摩擦起电现象吗?
2、演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玻璃棒跟丝绸摩擦靠近带电的另一根玻璃棒,观察现象。
2.玻璃棒跟丝绸摩擦后靠近带电的另一根橡胶棒,观察现象。
演示两种电荷和电荷相互作用时,要注意实验顺序。
(1)在分别演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 ( http: / / www.21cnjy.com )摩擦过的橡胶棒都能吸引轻小物体后,介绍摩擦起电现象的同时告诉学生:“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接着提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都能吸引轻小物体,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让学生猜想。
(2)做好课本图5.1—2的实验(用丝绸摩 ( http: / / www.21cnjy.com )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分别靠近带电的另一根玻璃棒和橡胶棒),让学生观察到: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相互排斥,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排斥,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悬挂在支架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两棒互相吸引。接着让学生分析讨论:“这个实验说明什么?能否验证你的猜想?为什么?
(3)告诉学生:人们发现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各种各样的物质互相摩擦带的电,或者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带的电相同,或者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相同,没有第三种电荷。所以人们认为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
3.电荷种类:
正电荷: “+”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负电荷: “-”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4.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5.电荷量:电荷的多少(电荷),用Q表示。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小数据: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大约只有10-7C。一片雷雨云带电的电荷,大约有几十库仑。
6.电荷的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相互抵消的现象。
3、元电荷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1856-1940)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的粒子——电子,揭开了原子具有结构的秘密。
演示多媒体课件,通过演示要使学生认识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荷外电子总共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电子是带负的最小电荷的粒子,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结合本节“动手动脑学物理”启发学生从电子的得失方面去猜想摩擦起电现象的产生。
4、电荷在导体中的定向移动
“验电器”教学中,教师要展示实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让学生观察实物并介绍各部分名称,组织学生交流讨论;鼓励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认识到验电器是利用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制成的,可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5、导体 绝缘体
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 如:金属、人体、食盐水溶液等;
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 如:橡胶、玻璃、塑料、陶瓷等;
金属靠自由电子导电;
小结反思
这节课我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讨论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后的性质、带电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知道了怎样判断检验一个物体是否带电和带电的种类。那么摩擦起电的实质到底是什么呢?物体带正电、负电的本质又是什么呢?这些我们将在下一节里进行研究讨论。
板书设计:
一、电荷:
摩擦过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则说明该物体带了电荷。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现象。
1、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电荷量:
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用Q表示;
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C。
4、电荷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相互抵消的现象。
二、元电荷
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常用符号e表示;。e=1.6×10 C。
三、验电器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四、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五、导体与绝缘体
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金属、人体、大地、食盐水溶液等。
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橡胶、玻璃、塑料、陶瓷等。
金属靠自由电子导电。
课堂练习:
1.电荷的多少叫 ,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验室常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叫 ,它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 的原理制成的。(电荷量、验电器、排斥)
2.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带负电。若用摩擦后的毛皮与丝绸靠近会出现 现象。(吸引或排斥)
3.加油站规定:“严禁用塑料桶装汽油”,这样规定的理由是( )
A.塑料和汽油会起化学变化,使汽油变质;
B.汽油会腐蚀塑料,造成漏油。
C.汽油与塑料桶壁不断摩擦,使塑料桶带电产生火花放电,引燃汽油造成火灾;
D.汽油与塑料桶壁不断摩擦,使塑料桶带电,人触桶外壳会造成触电伤害。
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第二节 电流和电路
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电流、电路及电路图。
知道电源和用电器。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
教学重点:认识电路和电路图。
教学用具:干电池,导线,开关,小灯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摩擦起电?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什么?
2.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有哪些?
①用验电器检验;②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③用带电体的性质。
二、进行新课
(一)电流
演示 用导线把小灯泡、电池、开关连接成电路,使小灯泡发光。
小灯泡发光,说明电流流过了小灯泡。
1.电流:电荷的定向流动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当电路闭合时,在电源的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正极——用电器——负极)。电流的内部的电流方向与外部相反。
金属导电时,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
(二)电路的构成
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叫做电源。
电池、发电机等是电源。
实验室常用的电源
干电池:锌筒是电池的负极,铜帽(与碳棒相连)是正极。
学生电源:学生电源把电压很高的照明电变为单向电流,可看作电池。
2.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叫做用电器。
灯泡、电动机、门铃等是用电器。
3.开关:控制用电路通断。
导线:输送电能。
4.电路: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
5.通路、开路和短路
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叫做通路。
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做开路。
短路:把电源的两极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叫做短路。
短路会烧坏电源,所以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直接用导线把电源的两极连接起来。
(用导线直接把用电器的两端连接起来称为用电器短路,此时用电器不工作,没有什么危害)
(三)电路图
画图时……画实物麻烦又不清楚……
1.电路图:利用规定的符号代替实物,把电路表示出来的就是电路图。
电路图的优点:简单,方便,电路连接情况容易辨认。
2.几种常用的元件及其符号。
3.画电路图的要求:元件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整个电路图最好呈长方形,有棱有角,导线横平竖直。
(四)想想议议
课本P104想想议议问题。
三、归纳小结
四、随堂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关合上的电路一定是通路。
B.导线内部断裂时会发生短路。
C.电路发生开路时电流很大会造成事故。
D.电路中连接导线松脱会产生开路。
2.一个电路中有两只灯泡,由一只开关控制,画出电路图,有几种情况?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六、板书设计
二 电流和电路
一、电流
1.电流:电荷的定向流动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二、电路
1.电路: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
2.通路、开路和短路
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叫做通路。
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做开路。
短路:把电源的两极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叫做短路。
短路会烧坏电源,所以绝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直接用导线把电源的两极连接起来。电路: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
三、电路图
1.电路图:利用规定的符号代替实物,把电路表示出来的就是电路图。
电路图的优点:简单,方便,电路连接情况容易辨认。
2.几种常用的元件及其符号。
3.画电路图的要求:元件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整个电路图最好呈长方形,有棱有角,导线横平竖直。
第三节 串联和并联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
2.会读、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3.知道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的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举出生活、生产中简单串、并联电路的实例,培养学生思考并分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的实验活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和兴趣,逐步养成遇事必思,见问必究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教学用具:实物投影仪、电源、灯泡、开关、导线、录像带、电视机、录像机.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黑板上挂两串小灯泡,一串同时亮;另一串小灯泡交替亮]
[师]请同学们观察、对比一下这两串小灯泡电路,引入课题.
二、新课教学
●请同学们分成两人一组,先考虑一下:现有一个电源和两个灯泡,怎样能使两个灯泡同时发光.
学生可能的回答:
[1]我们组认为可以把两个小灯泡一前一后串起来试一下.
[2]我们组和他们不一样,我觉得把两个小灯泡并起来,让电流一块流入,再一起流出.
那大家动手画出每组的电路图,讨论一下是否正确.
(学生画电路图,老师给予指导)
●将其中一组用串联方案的电路图拿上来,放到投影仪上,让大家看清楚.
大家看到了,请你告诉大家你设计的电路图.
学生可能的回答:我设计的电路图是这样的,两个小灯泡一前一后串接后与电源相接.
你们组设计的是两个小灯泡前后串接,也就是“首尾”相连接,我们称为串联电路.
再将一组用并联方案的电路图拿上来,放到投影仪上,让大家看清楚.
“首首、尾尾”相接,我们叫并联,因为两个灯泡“并列地”连接在一起.
●那我们的设计正确吗?两种方案都能让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吗?
让我们用实验验证,但别忘了和上节一样,注意实验警钟: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源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
(学生连接电路,教师给予帮助、指导)
通过实验能得出什么结果呢?谈谈你们的体会吧!
学生可能的回答:
[1]说要使两个灯泡同时亮,既可以串联也可以并联.
[2]我们要先设计电路,画出电路图,经过思考,正确后再动手连接电路,每一步都要认真.
●继续实验:在刚才的电路中各加一个开关,再试验一次,然后,告诉我答案.
现象:
串联电路中,再加一个开关,任一个开关断开,电灯全灭.两个开关全部合上,电灯全亮.
并联时,我发现两个开关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别和灯泡连在一起,两条路径互不影响.当闭合或断开一个开关时,和它相连的灯发光或不亮,但另一个小灯泡不受影响.若接在干路上,则同时控制两个电灯.
师生共同总结,并将串、并联电路的不同之处,填入表格.
三、知识应用
●刚才我们经过共同努力,得出了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谁还能举一些生活当中串、并联电路的实例?
学生可能的回答:
[1]我们家过年的时候挂的彩灯,采用的是串联方法.和老师挂在黑板上的那串一样.
[2]家里的电灯和电视机、冰箱互不影响,是采用了并联电路.
[3]晚上,马路上的灯有亮有灭,它们是并联关系.
[4]教室里的日光灯互不影响,采用的是并联方式.
[5]工厂车间各台机器都要用电,它们工作要互不影响,也要并联.
●看录像:以上的实例演示给同学们,对照一下结论的正确性.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有串联和并联两种.
2.串联时可把元件逐个首尾连接;并联时可把元件首首相连,尾尾相连.
3.串联的用电器互相影响工作;并联的各用电器互不影响工作.
五、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
第四节 电流的测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的单位
2.知道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3.会使用电流表测电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用电流的效应来研究电流的强弱,知道提高学生用间接研究问题,培养转化的思维方法和意识.
2.通过连接电路的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连接电路的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2.在学生对电流表读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电流表,并能准确读数.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电流表.
教学用具:手电筒、玩具小汽车、电池、开关、导线、小灯泡、电路示教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实验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电路示教板)这是一个由池、灯泡、开关、导线构成的电路,当闭合开关时,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生]灯泡亮了.
说明了什么?
[生]电路中有了电流.
你看到电流了吗?你怎么知道电路中有了电流?
[生]电流倒是没看见,但灯泡发光了.
对.如果用手摸灯泡,还会感觉到热,这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电路中通有电流时会产生各种效应,如给灯泡通电后,灯丝会发热,热到白炽状态就会发光,这叫电流的热效应,除此之外,电流还有磁效应和化学效应等.本来电流是看不见、闻不出、听不到的,但我们可以利用电流产生的效应来认识它、研究它.实际上这是一种间接研究问题的巧妙方法.
二、新课教学
●请大家仔细观察桌上的小灯泡,看灯泡上标有什么?
[生]有数字和符号.
灯泡上一部分是它的电流值.I是电流这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理量的符号.0.2 A是同学们实验时用的小灯泡的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值.电流I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安培是法国的科学家,他在物理、化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数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安培在电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尤为突出,被后人称为“电学中的牛顿”.为了纪念他,物理学中用安培作为电流的单位.希望同学们能向安培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开拓和创新.
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本中另外两个电流的单位,并完成下列问题:
[投影]
1.电流的单位还有_______和_________,符号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___.
2.电流单位的换算关系是:
1 A=________ mA
1 mA=_______ μA
3.把《小数据》中计算器中电源的电流值、半导体收音机电源的电流值.手电筒中的电流值分别换算为以安培为单位的电流值.
●同学们阅读了一些电器的电流值,为什么都不一样呢?
说明电流有强有弱.
大家看我手里有两个手电筒当它们的灯发光时,你能判断谁的电流强,谁的电流弱?
实验:现在请同学们用你桌上的灯泡、导线、电池组成电路,先用一节电池供电,再用两节电池供电,注意观察灯泡的亮度.
[生]用两节电池供电时灯泡亮一些,说明电流大.
●现在每组发一个能直接测出电流值的电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电流表.在刚才的电路中,再接入电流表,就可以测出灯泡的电流值.不过,大家要先阅读课本,讨论一下,要注意什么原则才算正确连接电流表.
讨论之后,总结出以下几条规则:
规则1: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串联;
规则2:电流必须从“+”接线柱流进去;“-”接线柱流出来;
规则3: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学生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电流表有两种量程,电流值小时用标着“0.6”的接线柱和“-”接线柱;电流值小于0.6 A时用标着“3”接线柱和“-”接线柱.
规则4: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使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学生实验:掌握电流表的连接后,两人一组开始把你的电流表接入电路中,要注意规则.
(学生实验,教师给予帮助和指导)
●阅读课本:怎样在电流表上读数
读数时,要看清两点:看清所选量程的每一大格、每一小格各表示的电流值;看清测量时表针停在哪个大格、哪个小格上.
继续实验:进行读数,教师让几个小组把测得的灯泡电流值报上来.
讨论出现的问题:
●这个实验中的小灯泡上标有“0.2 A”于是我们选“0.3”接线柱,如果灯泡上不标电流值呢?
这个问题可以用试触法解决,你把两根导线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电流表的两个接线柱只要一接触(不要固定),就可看出电流表的表针是否超过你估计的量程.如表针正好在你估计的量程内,你只要把导线固定好读数即可,相反,不在你估计的量程内呢?
[生]换成另一量程的两个接线柱即可.
注意:这种试触法应该先试触大量程.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可以用电流来表示电流的强弱.
2.正确连接电流表:电流表与被 ( http: / / www.21cnjy.com )测用电器要串联;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进,“-”接线柱出;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不要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3.正确读出电流表的读数.
四、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
第五节 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探究式实验,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2.在实验过程中,巩固连接电路的训练.
3.正确使用电流表,识记使用规则.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包括提问能力、猜想与假设的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等七个要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精神.
2.在实验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与其他同学的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教学难点:恰到好处的指导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用具:电池、开关、灯泡、导线、投影仪、电视机、录像机、录像带.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
同学们看黑板上的电路,从前面学过的知识知道,这是两个小灯泡组成的串联电路,电路中各点的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
●启发猜想与假设
大家现在先来想一下各点的电流有什么关系?(注意猜想与假设要有依据)
学生可能的回答:
[1]我猜想电流是由大到小的,电流每经过一个小灯泡,就消耗一部分电能,回到负极时就小了.
[2]我认为小灯泡一样亮,电路中各点的电流应该相同.
简单分析学生的回答:他们的猜想与假设都有依据,但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
二、新课教学
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
●设计实验
( http: / / www.21cnjy.com )
用电源、导线、开关和两个灯泡组成了串联电路,然后在A、B、C三点分别串联接入电流表,如图所示.再换用两个稍大的灯泡再做一次.
●进行实验
大家的实验计划都制订好了,一定着急要亲自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到底如何.不过,同学们要注意电流表的连接.
[学生开始动手实验,教师给予指导]
●分析论证
每次实验各点电流都相等,但前后两次电流不同。
结论: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相等.
●评估
从以下三个角度看本次探究,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操作中有没有什么失误,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
●交流
课后进行,要求把交流情况记录在实验报告上。
三、布置作业
完成本次探究的试验报告
四、引入新课
上次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现在接着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五、新课教学
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提出问题
发现问题是提出问题的前提条件,但如何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述问题才利于我们顺利地进行科学探究,利于我们提出猜想和假设呢?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是什么,你如何进行猜想和假设,如何进行实验设计?比较困难吧.下面就本次探究进行提问吧.
学生可能仿照上次探究的提问的方式进行提问。
并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有什么关系(如图所示)?
●猜想和假设
注意猜想与假设要有依据
( http: / / www.21cnjy.com )
学生可能的回答:
[1]我在想,是不是和串联时一样,相等.
[2]看起来干路电流分配给两条支路,A点的电流应等于B、C两点电流的和.
●设计实验
同学们仿照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设计,设计一下实验方案.
用电池、导线、一个开关、两个灯泡组成并联电 ( http: / / www.21cnjy.com )路.然后在干路上的A点接入电流表,测出A点的电流;再在两条支路上分别接入电流表,测出两条支路中B点.C点的电流,这样就可得出干路A点电流与支路B点、C点电流的关系了,我们组设计的电路图 如下
更换灯泡后,在测一回.
●进行实验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给予指导
●分析论证
同学们都做完了实验.我相信结果已经出来了,请几位同学说一下你们组的结论吧!(巡视中发现比较成功的实验小组)
学生可能的回答:我们的结论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A点的电流约等于B点和C点电流的和.数据在如下的表格内.(投影)我们发现并联电路中电流和串联电路中电流关系不同.我们分析,A点即干路电流比两支路电流之和稍小些,是由于导线也消耗了一点电能.
结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支路电流的和.
●评估
上面同学虽说进行了简单的评估,但评估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否准确(交流后在讨论)我们暂时不说,评估这个探究实验,我们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考虑,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操作中有没有什么失误,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读数是有误差以及误差的大小。请将评估的过程写在实验报告中。
●交流
课后进行,要求把交流情况记录在实验报告上。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2.并联电路中干路和支路之间的电流关系.
七、布置作业
1.动手动脑学物理
2. 完成本次探究的试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