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 学期 秋季
课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教科书 书 名: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出版社:人们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6月
教学目标
1.通过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观点确立的精准力度,感受论点之“力”。 2.通过研读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体悟鲜明生动的语言,探究论证之“力”。 3.尝试运用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和鲜明生动的语言撰写严密有力的论证段落。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把握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探究论证的力度。
教学难点: 养成严密的思维习惯,尝试撰写严谨有力的论证段落。
教学过程
情境主任务: 《在这些领域,中国创下多个“世界第一”!无人表示不服》 《别怕,中国科技实力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 《中国放的这句狠话,美国再听不懂就要出大事了》 这样的文章标题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如果要你写一段文字加以阐述,你将如何确立观点并展开有力的论证呢? (一)学习任务一:梳理结构,感受论点之“力” 1.梳理结构,理清论证思路 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革命导师是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榜样。 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分析】 小标题中用“只能”“最基本”“坚持”“不断”等词语,是为了更好地证明“唯一”这个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词。 2.理解观点,感受论点之“力” “特约评论员”为南京大学哲学系胡福明,他于1977年撰写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后经多次修改,特别经胡耀邦审阅定稿,改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我们如何看待观点中“唯一”二字的增加? 【分析】 (1)“唯一”二字,突出了“实践”这一标准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指出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首要的、最终的、根本的标准。 (2)联系导言——“这些年来,由于‘四人帮’的破坏和他们控制下的舆论工具大量的歪曲宣传,把这个问题(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搞得混乱不堪”。 联系课文——“‘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反革命需要,鼓吹种种唯心论的先验论,反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例如,他们炮制‘天才论’,捏造文艺、教育等各条战线的‘黑线专政论’,……虚构儒法斗争继续到现在的无稽之谈,等等。”(课本P17)“林彪、‘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胡诌什么‘一句顶一万句’,‘句句是真理’。”(课本P21) 联系背景——“文革”结束后,如何从根本上批判“四人帮”,以推动拨乱反正?“两个凡是”问题依然存在,“凡是毛主席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无非是说,毛主席的指示、决策,都是先验的正确的,不需要经过社会实践的检验,因而必须始终遵循,必须永远维护。 所以,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用“唯一标准”去反对和批判“两个凡是”,看似武断,却有明确的针对性,能使观点更加鲜明准确,更具战斗性。 【教师助力】 著名学者于光远在《我亲历的那次历史转折》中说:“我看到那篇文章的题目中有‘唯一’这两个字时,非常高兴。我特别看重‘唯一’这两个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个命题,学习过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人都是比较熟悉的,如果平铺直叙像上哲学课那样去讲,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但在1978年那场讨论中有针对性地、排他地提出实践是‘唯一’的标准,就不是老生常谈,而是有很强的现实性了。有明确的对立面,问题就提得突出、尖锐与彻底。‘唯一’标准要排除的就是‘两个凡是’的标准。” 所以从“唯一”二字我们可以感受到为解决严峻的现实问题,作者提出的论点非常“有力”。 (二)学习任务二:破立结合,探究论证之“力” 时任《光明日报》理论部主任的马沛文在《放言集》中说:“有的人并不反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但却反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惟其“唯一”,需要排他;更因为有人反对“唯一标准”,则更需要排他。而排他的有效途径就是“驳论”,那么作者将如何展开驳论,破立结合,有力地论证观点? 1.迁移运用,回顾相关方法 我们在必修上册学过毛泽东的《反对党八股》,文章具体分析了党八股的八大罪状,其中每一条都是对罪状的弊端和危害的“破除”和解决之道的“确立”入手的,如第一条: 破立罪状 概括罪状分析(根源、表现、危害)解决之道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文章又长又空,既让读者看不下去;又散布坏影响,造成坏习惯。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看情形办理”——按照需求、内容决定长度。
2.破立结合,探究论证有力 (1)第一部分最后一段: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与“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在一个时期内,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没有占主导地位。长期的革命斗争,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是正确的,而“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是错误的。标准是什么呢?只有一个:就是千百万人民的社会实践。 驳论:“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在一个时期内,占主导地位,被认为是正确的。 立论: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经实践检验是正确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千百万人民的社会实践。 驳论 立论 【分析小结】为了更有力地证明“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这一观点,作者在前面引用门捷列夫制定元素周期表、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被证实、马克思主义被承认为真理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等从正面加以论证阐释后,在此处采用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边破边立”,从而证明实践对于检验真理的“普遍性”,也是论证观点的第一步。 (2)第二部分 驳论 立论 驳论 立论 【分析小结】这部分的破立结合是“先破后立”,从批驳四人帮、修正主义等错误观点出发,证明“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也更好地在理论上证明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能是实践。 (3)第四部分 驳论 立论 【分析小结】这部分的破立结合也是“先破后立”,为了论证“任何理论都要不断地接受实践的检验”中“不断”这个点,而“只有实践才是不断发展的”,从而间接但有力地证明了实践对于检验真理的“唯一性”。 综合上述破立结合的论证分析,作者边破边立或先破后立,从论证实践对于检验真理的“普遍性”出发,通过批驳四人帮、修正主义等错误观点,层层递进,反复强调,最终有力证明实践对于检验真理的“唯一性”。 3.感知语言,体会鲜明生动 (1)躺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现成条文上,甚至拿现成的公式去限制、宰割、裁剪无限丰富的飞速发展的革命实践,这种态度是错误的。 【分析】此处体现了议论语言的生动性,“躺在”“宰割”“裁剪”等词语生动形象,是对脱离实践、故步自封、思想僵化的所谓马克思主义者的辛辣讽刺。 (2)“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反革命需要,鼓吹种种唯心论的先验论,反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例如,他们炮制“天才论”,捏造文艺、教育等各条战线的“黑线专政论”,伪造老干部是民主派、民主派必然变成走资派的“规律”,胡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产生新的资产阶级分子的经济基础”的谬论,虚构儒法斗争继续到现在的无稽之谈,等等。所有这些,都曾经被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所谓“理论”,谁反对,就会被扣上反对马列主义、反对毛泽东思想的大帽子。但是,这些五花八门的谬论,根本经不起革命实践的检验,它们连同“四人帮”另立的“真理标准”,一个个都像肥皂泡那样很快破灭了。 【分析】此处体现了议论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在批判“四人帮”的种种歪理邪说时,运用了“炮制”“伪造”“胡诌”“虚构”等词语,唾弃、鄙夷之情溢于言表,态度鲜明。在批判“四人帮”的种种歪理邪说时,用“五花八门”形容他们的谬论,用“一个个都像肥皂泡那样很快破灭了”比喻他们理论失败的彻底。 由此可见,议论语言也需生动形象,感彩强烈,使文章说理免于枯燥、抽象,从而使说理议论更有“力”! 总结 (三)学习任务三:观照现实,尝试论证有“力” 《在这些领域,中国创下多个“世界第一”!无人表示不服》 《别怕,中国科技实力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 《中国放的这句狠话,美国再听不懂就要出大事了》 这样的文章标题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如果要你写一段文字加以阐述,你将如何确立观点并展开有力的论证呢?(可使用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和鲜明生动的议论语言,200字左右) 【教师助力】 这三篇文章是2021年《人民日报》官网特别点名批评的,《人民日报》官网曾连发三文痛批“吓尿体”“哭晕体”“跪求体”等“浮夸自大”文风,并列举“美国害怕了”“日本吓傻了”“欧洲后悔了”之类的“雄文”,痛批其“污染舆论生态,扭曲国民心态,成为民众的‘迷魂汤’、社会的‘分离器’、杀人的‘软刀子’、动乱的‘催化剂’……” 写作过程评价表 达标优秀说明论证思路完成“破立结合”的论述过程。破:分析问题的根源、危害。立:针对“根源、危害”提出具体的解决建议。能准确概括要批驳的问题;能深刻或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根源、危害,并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建议。优秀级同样需要实现“达标”要求。论证方法论述中准确运用一种论证方法论述中准确运用至少两种论证方法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语言表达准确使用逻辑词,整体表达准确流畅。在准确流畅的基础上,语言表达有特色。特色,如深刻、生动、幽默。
【教师思考】 莫让网络浮夸文风带歪了舆论节奏。//究竟是什么让“浮夸自大”之文风成为众多媒体趋之若鹜的对象?又是为何“以偏概全、任意拔高、盲目乐观”会成为舆论的风向标?//“用浮夸文风讲荒诞故事”,只会混淆是非黑白,只会颠覆公众认知,只会极化国民心态。这种画饼充饥、望梅止渴的矫揉造作,毫无裨益可言!(破)// 而要想真正净化网络环境、恢复国民理性、消除外界误解,每一位媒体人都应当扛起记录时代、追寻真相、守护良知的责任,每一位读者都应当具备独立判断、理性思维、综合分析的能力,脚踏实地,方可破自大而立自信。“浮夸自大”风再吹也起不了风浪,因为真理的灯塔屹立不倒,驶向远方的游轮已经启航。(立) (四)结语 40多年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承载的巨大的思想价值、非凡的理论勇气以及它引发的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总是被不同时代的人们提及、宣扬、铭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篇文章仍未磨灭光华,它仍在以极具穿透力的精神锋芒,进入时代现场、回应时代主题、影响时代进程。请同学们课后再好好体味本文“破立结合”达成的严密有力的论证,并能尝试运用到平时的议论文写作中。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共32张PPT)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年 级:高二 学 科:语文(统编版)
《在这些领域,中国创下多个“世界第一”!无人表示不服》
《别怕,中国科技实力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
《中国放的这句狠话,美国再听不懂就要出大事了》
这样的文章标题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如果要你写一段文字加以阐述,你将如何确立观点并展开有力的论证呢?
情境主任务
1.梳理结构,理清论证思路
学习任务一:梳理结构,感受论点之“力”
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革命导师是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榜样
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提出
问题
分析
问题
解决问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梳理结构,理清论证思路
学习任务一:梳理结构,感受论点之“力”
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革命导师是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榜样
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提出
问题
分析
问题
解决问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梳理结构,理清论证思路
学习任务一:梳理结构,感受论点之“力”
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革命导师是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榜样
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提出
问题
分析
问题
解决问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学习任务一:梳理结构,感受论点之“力”
2.理解观点,感受论点之“力”
“特约评论员”为南京大学哲学系胡福明,他于1977年撰写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后经多次修改,特别经胡耀邦审阅定稿,改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何看待观点中“唯一”二字的增加?
(1)“唯一”二字,突出了“实践”这一标准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指出社会实践是认识、检验真理的首要的、最终的、根本的标准。
学习任务一:梳理结构,感受论点之“力”
【导言】“这些年来,由于‘四人帮’的破坏和他们控制下的舆论工具大量的歪曲宣传,把这个问题(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搞得混乱不堪”。
【课文】“‘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反革命需要,鼓吹种种唯心论的先验论,反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林彪、‘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胡诌什么‘一句顶一万句’,‘句句是真理’。”
【背景】“两个凡是”问题——“凡是毛主席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学习任务一:梳理结构,感受论点之“力”
(1)“唯一”二字,突出了“实践”这一标准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指出社会实践是认识、检验真理的首要的、最终的、根本的标准。
(2)用“唯一标准”去反对和批判“两个凡是”,推倒“两个凡是”,看似武断,却有明确的针对性,使观点更加准确,更具战斗性。
学习任务一:梳理结构,感受论点之“力”
我看到那篇文章的题目中有“唯一”这两个字时,非常高兴。我特别看重“唯一”这两个字。……但在1978年那场讨论中有针对性地、排他地提出实践是“唯一”的标准,就不是老生常谈,而是有很强的现实性了。有明确的对立面,问题就提得突出、尖锐与彻底。“唯一”标准要排除的就是‘两个凡是’的标准。
——于光远在《我亲历的那次历史转折》
时任《光明日报》理论部主任的马沛文在《放言集》中说:“有的人并不反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但却反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惟其“唯一”,需要排他;更因为有人反对“唯一标准”,则更需要排他。
排他的有效途径就是“驳论”,那么作者将如何展开驳论,破立结合,有力地论证观点?
学习任务二:破立结合,探究论证之“力”
1.迁移运用,回顾相关方法
《反对党八股》
学习任务二:破立结合,探究论证之“力”
罪状概括 罪状分析(根源、表现、危害) 解决之道
空话连篇, 言之无物 文章又长又空,既让读者看不下去;又散布坏影响,造成坏习惯。 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看情形办理”——按照需求、内容决定长度。
——破立结合
破
立
2.破立结合,探究论证有力
第一部分最后一段: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与“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在一个时期内,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没有占主导地位。长期的革命斗争,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是正确的,而“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是错误的。标准是什么呢?只有一个:就是千百万人民的社会实践。
学习任务二:破立结合,探究论证之“力”
“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在一个时期内,占主导地位,被认为是正确的。
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经实践检验是正确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千百万人民的社会实践。
边破边立
破立结合
驳论
立论
证明实践标准对于检验真理的“普遍性”,也是论证观点的第一步。
第一部分最后一段
学习任务二:破立结合,探究论证之“力”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会削弱理论的意义。
只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才能捍卫真正的科学与理论。
先破后立
破立结合
驳论
立论
第二部分
四人帮鼓吹种种唯心论的先验论,反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自吹自擂证明不了真理,大规模的宣传证明不了真理,强权证明不了真理。他们是政治骗子。
学习任务二:破立结合,探究论证之“力”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会削弱理论的意义。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之所以有力量,正是由于它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客观真理……我们要非常重视革命理论。
先破后立
破立结合
驳论
立论
第二部分
修正主义就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理论去批判的,所以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可以作为武器批判修正主义,是从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中概括起来的,否则不能最终驳倒修正主义。/新的理论概括是否正确,也只能用实践来检验。
在理论上证明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能是实践。
学习任务二:破立结合,探究论证之“力”
林彪、四人帮“一句顶万句”“句句是真理”,他们加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他们设置的不少禁锢人们思想的禁区。
这是谬论,是蒙昧主义、唯心主义、文化专制主义。任何理论都要由实践来检验,并且要不断修正。
先破后立
破立结合
驳论
立论
第四部分
躺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现成条文上,甚至拿现成的公式去限制、宰割、裁剪无限丰富的飞速发展的革命实践。
我们要有共产党人的责任心和胆略,勇于研究生动的实际生活,研究现实的确切事实,研究新的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
“不断接受实践检验”,证明了实践对于检验真理的“唯一性”。
学习任务二:破立结合,探究论证之“力”
边破边立或先破后立,从论证实践对于检验真理的“普遍性”出发,通过批驳四人帮、修正主义等错误观点,层层递进,反复强调,最终有力证明实践对于检验真理的“唯一性”。
学习任务二:破立结合,探究论证之“力”
3.感知语言,体会鲜明生动
躺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现成条文上,甚至拿现成的公式去限制、宰割、裁剪无限丰富的飞速发展的革命实践,这种态度是错误的。
学习任务二:破立结合,探究论证之“力”
3.感知语言,体会鲜明生动
躺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现成条文上,甚至拿现成的公式去限制、宰割、裁剪无限丰富的飞速发展的革命实践,这种态度是错误的。
【分析】议论语言的生动性,“躺在”“宰割”“裁剪”等词语生动形象,是对脱离实践、故步自封、思想僵化的所谓马克思主义者的辛辣讽刺。
学习任务二:破立结合,探究论证之“力”
3.感知语言,体会鲜明生动
“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反革命需要,鼓吹种种唯心论的先验论,反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例如,他们炮制“天才论”,捏造文艺、教育等各条战线的“黑线专政论”,伪造老干部是民主派、民主派必然变成走资派的“规律”,胡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产生新的资产阶级分子的经济基础”的谬论,虚构儒法斗争继续到现在的无稽之谈,等等。……但是,这些五花八门的谬论……一个个都像肥皂泡那样很快破灭了。
学习任务二:破立结合,探究论证之“力”
3.感知语言,体会鲜明生动
“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反革命需要,鼓吹种种唯心论的先验论,反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例如,他们炮制“天才论”,捏造文艺、教育等各条战线的“黑线专政论”,伪造老干部是民主派、民主派必然变成走资派的“规律”,胡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产生新的资产阶级分子的经济基础”的谬论,虚构儒法斗争继续到现在的无稽之谈,等等。……但是,这些五花八门的谬论……一个个都像肥皂泡那样很快破灭了。
【分析】体现了议论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唾弃、鄙夷之情溢于言表,态度鲜明。批判“四人帮”的种种歪理邪说,喻指他们理论的失败是必然的。
学习任务二:破立结合,探究论证之“力”
小结
学习任务三:观照现实,尝试论证有“力”
《在这些领域,中国创下多个“世界第一”!无人表示不服》
《别怕,中国科技实力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
《中国放的这句狠话,美国再听不懂就要出大事了》
这样的文章标题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如果要你写一段文字加以阐述,你将如何确立观点并展开有力的论证呢?(可使用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和鲜明生动的议论语言,200字左右)
【教师助力】
这三篇文章是2021年《人民日报》官网特别点名批评的,《人民日报》官网曾连发三文痛批“吓尿体”“哭晕体”“跪求体”等“浮夸自大”文风,并列举“美国害怕了”“日本吓傻了”“欧洲后悔了”之类的“雄文”,痛批其“污染舆论生态,扭曲国民心态,成为民众的‘迷魂汤’、社会的‘分离器’、杀人的‘软刀子’、动乱的‘催化剂’……”
学习任务三:观照现实,尝试论证有“力”
写作过程评价表
达标 优秀 说明
论证思路 完成“破立结合”的论述过程。破:分析问题的根源、危害。立:针对“根源、危害”提出具体的解决建议。 能准确概括要批驳的问题;能深刻或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根源、危害,并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建议。 优秀级同样需要实现“达标”要求。
论证方法 论述中准确运用一种论证方法 论述中准确运用至少两种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语言表达 准确使用逻辑词,整体表达准确流畅。 在准确流畅的基础上,语言表达有特色。 特色,如深刻、生动、幽默。
学习任务三:观照现实,尝试论证有“力”
【教师思考】
莫让网络浮夸文风带歪了舆论节奏。//究竟是什么让“浮夸自大”之文风成为众多媒体趋之若鹜的对象?又是为何“以偏概全、任意拔高、盲目乐观”会成为舆论的风向标?//“用浮夸文风讲荒诞故事”,只会混淆是非黑白,只会颠覆公众认知,只会极化国民心态。这种画饼充饥、望梅止渴的矫揉造作,毫无裨益可言!(破)// 而要想真正净化网络环境、恢复国民理性、消除外界误解,每一位媒体人都应当扛起记录时代、追寻真相、守护良知的责任,每一位读者都应当具备独立判断、理性思维、综合分析的能力,脚踏实地,方可破自大而立自信。“浮夸自大”风再吹也起不了风浪,因为真理的灯塔屹立不倒,驶向远方的游轮已经启航。(立)
学习任务三:观照现实,尝试论证有“力”
结语
40多年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承载的巨大的思想价值、非凡的理论勇气以及它引发的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总是被不同时代的人们提及、宣扬、铭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篇文章仍未磨灭光华,它仍在以极具穿透力的精神锋芒,进入时代现场、回应时代主题、影响时代进程。
课后作业
一、联课文,固其方
仔细研读文章第二部分,分析批驳的角度。
驳 立
敌论 驳论 批驳角度 己论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会削弱理论的意义。 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科学的理论不害怕实践的检验。 实践会使伪科学、伪理论显出原型。
“四人帮”唯心论的先验论。 像肥皂泡一样很快破灭了。 自吹自擂、大规模的宣传和强权证明不了真理。实践证明他们是政治骗子。
修真主义就是用理论去批判的,所以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用理论去批判修正主义,仍然是基于实践的。 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使这些原理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
课后作业
二、明观点,探其光
正确而深刻的理论文章对国家进步、社会发展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这样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章,在特定历史时期,对人们的思想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文章的观点又不断得到历史的验证。
请联系社会发展实际,或结合其他学科所学,谈谈你对这篇文章核心观点的认识。注意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事实来论证你的观点。
课后作业
三、学方法,巧辩驳
认识事物时,我们的判断常常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笃信古人、权威和书本,听信大多数人的意见等。“自古以来”“著名专家表示”“书上说”“大多数人认为”等常见说法,就体现了这些影响。
1.由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确立观点,并运用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写一段议论性文字,200字左右。
2.请参照评价标准,给同桌提出修改意见,完善作品,制作一期“理性之光”的宣传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