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短歌行》《归园田居》联读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短歌行》《归园田居》联读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1 16:17: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寻找生命的诗意 ——《短歌行》《归园田居》联读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炼字、分析手法等形式鉴赏诗词,感受志士之慨与隐士之情。
2.在诵读中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理解文学作品的丰富内涵和语言的独特表达。
3.体会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理解曹操与陶渊明诗歌中蕴含的生命的诗意,尝试写文学短评。
教学重点
1.理解感受两位诗人身上的应对困难的顽强、面对理想的坚持,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尝试写作文学评论,通过写作展示对诗歌的理解。
教学难点
1.充分理解单元主题“生命的诗意”在诗歌中的表现。
2.根据文学短评要求尝试写作文学短评,通过文学短评来展示“生命的诗意”。
教学方法及工具
1.问答法、合作法、讲授法、诵读法
2.学案、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预设任务、创设情境
1.我班计划展开“寻找生命的诗意”优秀文学作品分享交流会,你和组内的同学计划推荐《短歌行》《归园田居》两首诗,请你为这两首诗或其中的一首来撰写文学短评,展示其中蕴含的生命的诗意。
推荐这两首诗,需要我们先了解这两首诗,感受到这两首诗中生命的诗意。
2.问:进入2024,我们也迈入了16岁的门槛,你对16岁有什么期待呢?你觉得16岁可以做什么呢?
预设答案:十六岁的青春是毛泽东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期望能够通过学习丰富自我将来大有作为。(结合第一单元中的内容)
3.问:我们对16岁充满了美好的想象,但如果是60岁呢?你觉得60岁的生活还会像16岁一样充满充满对未来的期待与想象吗?
二、活动一:围城——直面生命的困境
1.六十岁的人生或许有太多的顾虑,太多的负担。孔子说,四十不惑,但人生真正能够做到不惑的又有多少呢?不要说四十不惑,即使是六十不惑也很难实现,很多人的不惑也并非是实现了精神自洽而是得过且过。可追寻生命的诗意能够建立在脱离现实的乌托邦上吗?寻找生命的诗意,首先需要直面生命的困境。
2.请你放出声音大声读两首诗,找出曹操与陶渊明的生命困境,并找出对应的诗句。
①曹操:生命短暂,求贤不得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贤才不得,功业未就,一统天下的宏远未能实现。
问:曹操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无数人一生都无法企及的高度,他为什么还说自己的生命好像朝露呢?
预设答案:因为他的理想还没有实现,年龄已大,所以内心非常痛苦。
理想越是宏大,追求越是迫切,来自时间的压迫感就越强。
如今的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五十三岁理想还未实现,人生又剩下多少岁月?坚持还是否有意义?这是何等的残酷。请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几个句子。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板书:朝露)
②陶渊明:官场黑暗,穷困潦倒。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问:为什么叫做误?是不小心吗?那是什么意思?
预设答案:错误的
问:一个人否定自己行为叫做——自我批判,可是如果否定掉自己前三十年呢?这意味着什么?
预设答案:这是对自己从小建功立业理想的否定,也是对浪费的青春岁月的悲痛。这是对官场与现实的厌恶,对前半生人生理想青春岁月的否定。谁不曾壮志凌云?谁又不曾豪情万丈?五十三岁,黄粱一梦,何其悲凉。同学们,让我们包含情感,把三十年的“误”读出来。
(板书:误)
三、活动二:殊途——突破生命的困局
人生的路只能自己走,人生的结只能自己解。同学们,我们是做一辈子困在牢笼里的囚徒,还是要冲出去?对,我们要冲出去,我们不能就这样得过且过自暴自弃,陶渊明和曹操也是如此,但破局之道各有不同。
请你结合第一课时学习内容,再次大声朗读,寻找二人的破局之道,完成表格的填写。
①曹操:广求贤才,志在天下。
问:《短歌行》写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前。此时的曹操已经一统北方,意气风发、志得意满,即将挥师南下。但事实确实损兵折将,元气大伤。结合你对《短歌行》的解读,在形势更加危急的状况下,思考曹操会不会放弃理想,甘心作守成之主?
预设答案: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志在天下,《短歌行》中的曹操意志坚定,相信他的本性就是如此,因而绝不会放弃。
曹操在战败之后剖白心志,写下《述志令》,其中有这样一句话:“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虽然在赤壁之战后的国家实力受挫,战败受到质疑,但理想依旧豪气不变,这也正体现在短歌行的最后两句,求天下贤士真英雄是也。
各位同学,请让我们一起带着理想与豪气把它连读三遍,“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板书:求贤)
②陶渊明:远离官场,隐居田园
问:陶渊明用白描手法勾画出了一幅田园美景。请你尝试想象一下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陶渊明每天会做些什么?
预设答案:躬耕田园,与三五好友相聚,欣赏美景。
陶渊明在《饮酒》中写下“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田园生活轻松惬意。
问: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预设答案:生活穷困潦倒,不擅长耕作因而生活艰辛。
同时期创作的另一首《归园田居》中写到“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问:这仿佛才是生活的真相,结合《归园田居》,你觉得陶渊明会因为生活的压力回到官场找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吗?哪一句可以看作他人生的宣言?
预设答案: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是他追求的是田园,也是对小国寡民安居乐业生活理念的坚持,也是与污浊世界的抗争。请让我们一起齐读,读出这种田园的惬意,读出对人格与理想的坚持。
(板书:自然)
四、活动三:同归——寻找生命的诗意
1.面对内忧外患,年过半百的曹操始终不改统一之志;面对官场污浊,穷困潦倒的陶渊明毅然归隐田园。面对人生的困境,他们做出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你更赞许哪一种人生道路?请你尝试和同桌讨论一下。
预设答案:
①更欣赏曹操:在面对东汉末年的混乱,曹操挺身而出,不管遭遇多少困难,都不能改变他一统天下的决心,是真正的英雄。这鼓励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克服苦难,向目标冲击。
②更欣赏陶渊明:陶渊明拒绝为五斗米折腰,不愿意与世俗同流合污,品质高洁,是我们学习的对象,我们绝不能因为名利放弃自己的原则。
③两人都欣赏:不管是曹操的志在天下,还是陶渊明归隐田园,都是对理想的坚守,是对自我的坚守,是拒绝向现实的困难低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十六岁,我们或许每个人都有底气说无所畏惧,说重新来过。但是六十岁呢?但是如陶渊明一般穷困潦倒呢?但是如曹操一般千夫所指呢?但是有这样那样的顾虑,这样那样的困难呢?这就是他们了不起的原因,这就是能够打动我们感染我们原因,这就是黑白世界的一抹亮色,这就是生命的诗意。
(板书:诗)
2.什么是生命的诗意,老师试着用文字写下它的美。请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诗意未必就是诗词歌赋里的青年男女桃红柳绿烟雨蒙蒙情意绵绵。
生命的诗意可以是如曹操一般年过半百之人意气风发,也可以是如陶渊明一般落魄潦倒之人重头再来。
它是李白赐金放还后面对天姥山美景生发无限奇思,是杜甫穷困潦倒登高远眺位卑不敢忘忧国,是苏轼被贬黄州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辛弃疾身老沧州心系天山一生不改北伐之志。
总结:生命的诗意在哪里 在奋斗中的浪漫主义,在坚守中的乐观主义,在现实中的理想主义。
3.找到了生命的诗意,接下来就让我们把它化作文字,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请你为这两首诗,或其中的一首来撰写文学短评。(100字左右)
示例:《短歌行》自比朝露以感慨生命之脆弱短暂,人生的压迫感源于理想丰满而现实骨感,于曹操而言,一统天下之豪情何等壮阔,年过半百的现实就有何等悲痛。然曹操绝非得过且过坐以待毙之人,人生的磨难越是深重,他与之搏击的决心就更坚定,生命的力量可见一斑。
五、结语
在这节课的最后,老师想要改编大象新闻新年献词中的一段话送给同学们,作为我们今天这节课的结束语。
亲爱的同学们,请让我们与生命的诗意同行,带着浪漫、乐观、与理想奋力向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