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温“5+1”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期中联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2023年6月,太阳物理学家基斯·斯特朗发现,太阳黑子数达到了163个,这是二十多年来最高的一次,可能会发生灾害性很强的太阳风暴。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太阳黑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生在太阳色球层中 B.标志太阳活动的强弱
C.比周围区域的温度高 D.与耀斑活动周期不同
2.有关太阳风暴对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可信的是( )
A.保障在太空中宇航器的安全 B.两极及赤道地区会出现极光
C.许多地区降水量有异常变化 D.黑龙江漠河会出现极夜现象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2024年1月23日,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22公里。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其中X和Y为地球内部圈层的两个分界面。完成下面上题。
3.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壳由硅镁层⑤和硅铝层④组成
B.地球的内部圈层由①②③④组成
C.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③
D.岩石圈主要由③④⑤三部分组成
4.发生地震时,地震波传播到X界面( )
A.速度突然增加 B.横波突然消失
C.速度突然减小 D.速度匀速不变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2023年8月10日至12日,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举行火把节。村民发现,火把在燃烧过程中,冒出的火星会向上飘。完成下面小题。
5.火星向上飘的主要原因是火把区域( )
A.气压较高 B.温度较高 C.风力强劲 D.亮度较大
6.下图中能反映火把区域及其周边空气运动情况的是( )
A. B.
C. D.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梵净山被誉为贵州第一山,其四周区域皆是喀斯特地貌,唯独梵净山是年代更古老的变质岩地貌,其形成于距今8.7-8.35亿年。图1为梵净山的标志景观——蘑菇石(层状变质岩),图2为地质年代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蘑菇石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风力沉积 C.风化侵蚀 D.流水沉积
8.下列有关梵净山所在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梵净山形成早期出现了蕨类植物
B.该地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蘑菇石为典型的喀斯特溶积地貌
D.该地河流无结冰期,水能资源丰富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下图是2024年3月16日中国气象局发布的衢州市天气预报截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降雨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有( )
A.海陆间循环 B.陆地内循环
C.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 D.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
10.图中天气变化体现的水循环地理意义有( )
①更新陆地淡水资源②塑造城区地表形态
③联系海洋和陆地的唯一纽带④促进水圈、大气圈能量交换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下图为波罗的海及周边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小题。
11.若a、b、c为海水等温线,其温度大小为aA. B.
C. D.
12.下列有关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 )
A.将极地冰川带至低纬区 B.促进纽芬兰渔场的形成
C.使沿岸的气候趋于干燥 D.流经海域冬季多发海雾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泥石流发生时,沟床物质冲出沟口后,在重力作用下逐渐堆积形成由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组成的泥石流扇。松散物质在不同坡度和流量情况下,发生分选。图1为泥石流扇纵剖面图,图2为实验室内流量为3.5L/s时,泥石流体在不同坡度下的分选情况(d>10mm颗粒累积质量含量占比越大,表征泥石流分选情况越好)。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③分别为龙尾、龙身、龙头
B.沟床被泥石流冲刷后,d>10mm颗粒含量占比变小
C.当坡度小于16°时,泥石流分选性随坡度增大而增强
D.流量为3.5L/s时,泥石流物质分选性:龙头>龙身>龙尾
14.下列属于防御泥石流的工程措施有( )
①修建护坡工程②加强宣传教育③清除河道淤泥④开挖导流沟渠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下表为我国四个城市的气候统计资料,其中①地为我国最冷的地方,最低气温可达-52.3℃。完成下面小题。
地点 气温(℃) 降水(mm)
1月 7月 1月 7月
① -30.9 18.4 5.2 103.6
② 3.0 28.8 43.4 190.7
③ -4.6 25.8 2.6 175.6
④ -15.4 23.5 10.4 30.4
15.①、②、③、④分别表示的植被类型是( )
A.温带荒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
B.温带荒漠、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荒漠
D.亚寒带针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荒漠
16.④地植被类型的特征表现为( )
A.终年常绿,多革质叶片 B.根系发达,叶片比较小
C.抗寒抗旱,树种较单一 D.叶片宽阔,季相较明显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电视剧《山海情》讲述了西海固移民们不断克服困难,完成易地搬迁,将“干沙滩”建设成“金沙滩”的故事。西海固生态环境脆弱,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虽有黄河宁夏段最大支流—清水河流经,但河水极为苦涩,难以饮用和灌溉。下图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影响西海固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 )
A.地貌 B.水源 C.热量 D.植被
18.若要提高西海固人口容量,以下措施可行的是( )
①改善生态环境②大力开发水资源
③建设引水工程④实施人工降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2023年吉林省“双喜临门”,一“喜”旅游收入居东三省之冠,二“喜”自2012年以来人口持续流出后,首次实现人口净流入4.34万人,其中高端人才已连续两年进大于出。完成下面小题。
19.吉林省二“喜”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①营商环境优化②生态环境改善③人才政策推行④老龄人口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二“喜”现象对吉林省的有利影响是( )
A.促进产业升级 B.加重人口老龄化
C.保护生态环境 D.增加就业岗位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双城经济圈”是指某区域由两个中心城市构成核心,通过“双核引领,区域联动”的方式促进区域发展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成渝双城经济圈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下图为成渝双城经济圈空间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1.成渝双城经济圈出现两个核心城市的主要原因是两城市( )
A.交通运输便利 B.地域文化迥异
C.相互竞争激烈 D.经济发展互补
22.为促进城市群协调发展,成渝双城经济圈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应该( )
A.培育更多核心城市 B.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
C.各类产业趋同发展 D.引导工业向成都和重庆集聚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攀枝花市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是世界上纬度最高、海拔最高、成熟期最晚的芒果生产基地,生产的芒果具有品质优、价格高等特点,在市场享有盛誉。攀枝花芒果一般比国内其他芒果产区晚熟1~2个月,9~11月才成熟上市,主要销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下图示意攀枝花市的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23.攀枝花市芒果晚熟的自然原因是( )
A.干热河谷,土壤贫瘠 B.纬度位置偏高,生长期长
C.海拔较高,气温较低 D.昼夜温差大,糖分积累多
24.攀枝花芒果价格高的主要原因有( )
①销售环节多,层层加价②品质优良,果农惜售
③距市场远,运输成本高④成熟期晚,错时上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龙井茶是将春天采摘的绿茶立马加工炒制而成,采摘越早,价格就越高,所以茶研所培育出了早熟品种“龙井43号”。为了让新鲜的茶叶尽快送到消费者手中,今年杭州龙井村甚至用上了无人机送货。完成下面小题。
25.无人机能将茶叶精准送达指定位置,主要运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VR C.GIS D.GNSS
26.培育“龙井43号”,体现的农业区位因素是( )
A.自然条件 B.生产技术 C.技术装备 D.市场需求
27.茶叶加工场的布局应接近( )
A.市场地 B.茶园地 C.人口密集区 D.交通枢纽地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2023年12月广西北部湾港集团在陕西西安的无水港揭牌运营。无水港是指在内陆地区建立的具有报关、报验、签发、提单等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相当于把海港搬到了内陆。完成下面小题。
28.西安无水港的建设,主要得益于( )
①高铁运输快速发展②海运成本持续降低
③集装箱运输的发展④多式联运逐步实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9.西安无水港的建设,对北部湾港的影响有( )
①扩大经济腹地②缓解用地紧张
③增加用地成本④提高技术水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0.(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2023年4月28日,位于山东省烟台市以东海域的“耕海1号”海洋牧场综合体二期项目投入运营。“耕海1号”将渔业养殖、海上旅游、科技研发等功能相结合,开创了“蓝色粮仓+蓝色文旅”发展新模式。“耕海1号”的应用,有利于( )
①维护和行使海洋权益②促进海洋能源开发
③增加海洋生物多样性④提升渔业养殖效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3年8月25日,由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六座梯级电站构成的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日发电量达14.68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绿色电力,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紫色土是由紫色或紫红色砂岩、页岩岩层上发育而成的土壤,富含钙、磷、钾等营养元素,矿质养分含量丰富,肥力较高,主要集中分布在图中甲地形区。
材料二:长江清洁能源走廊示意图
(1)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 地区三个区域。图中城镇空间布局具有明显的 指向。
(2)长江经济带的地带性土壤类型主要为 ,影响甲地形区土壤肥力的成土因素主要是 。
(3)梯级电站的建设主要改变了水循环的环节是 ,缓解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主要是 。
(4)从地形和气候两个方面,分析长江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5)从经济和环境角度分析清洁能源走廊建设对长江经济带东部城市群发展的有利影响。
32.(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当地时间2024年3月13日19时10分和19时14分,智利北部城市皮萨瓜以西海域相继发生两次地震,震级分别为4.8级和4.3级。
智利瓦尔帕莱索老城区住房的颜色五彩缤纷,该城市为港口城市,修船工将修船剩下的油漆调为各种颜色涂在自家的房子上。
材料二:南美洲部分区域图
(1)智利多地震,是因为其地处南极洲板块与 板块的挤压碰撞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受图中洋流影响,沿岸海域南北温差 (填“扩大”或者“缩小”)。
(2)由甲至乙,海水温度 (填升高或降低),海水盐度 (填升高或降低)。
(3)智利瓦尔帕莱索老城区住房的颜色五彩缤纷,主要是为了防止 对木制房屋的侵蚀。影响图中铁路线呈南北向延伸的主要自然因素为 。
(4)简述智利南部沿海峡湾的形成过程。
33.(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河县在明清时依托运河,曾经有一段辉煌的历史,到解放前,清河县由于失去了运河码头的优势,是河北省贫困落后县之一。
清河县是传统棉产区,清河羊绒产业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历经四十多年发展,形成了包括原绒采购、分梳、纺纱、织衫、织布、制衣、电子商务等在内的完备产业链条,羊绒产业已成为河北省重要的特色集群产业,清河县被称为“世界羊绒之都”。在传统羊绒产业形成初期,清河县的羊绒产业具有“小规模,大群体”的特征。
材料二:清河县示意图
(1)从明清到解放前,影响清河县城市发展变化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2)指出清河县成为羊绒加工地的区位优势。
(3)分析清河县羊绒产业形成初期呈现“小规模,大群体”特征的原因。
(4)说明清河县形成羊绒特色集群所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C
【知识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点评】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层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光球 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色球 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日珥
日冕 太阳风
1.结合所学知识,太阳黑子位于光球层,太阳黑子比周边温度要低,太阳黑子属于太阳活动的一种类型,标志着太阳活动的强弱,其与耀斑活动周期一致,都是约11周年。B正确。
故答案为:B。
2.结合所学知识,太阳黑子爆发时可能会发生灾害性很强的太阳风暴,不利于太空中宇航器的安全,许多地区降水量有异常变化,两极地区会出现极光现象,赤道地区不会出现,黑龙江漠河(位于北温带)不会出现极夜现象。C正确。
故答案为:C。
【答案】3.C
4.A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点评】地球内部圈层
划分: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圈层名称 位置 厚度 特点
地壳 莫霍界面以上 平均厚度17千米 由岩石组成,大陆厚,大洋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地壳分上层的硅铝层(在大洋底部罕见)和下层的硅镁层。
地幔 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 2800多千米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地核 古登堡界面以下 3400多千米 接近液态,横波不能穿过
3.根据地球的圈层结构可知,图中XY为地球内部圈层的界面,故X为莫霍界面,Y为古登堡界面,XY之间为地幔,①为地核,②层在古登堡界面之上,是下地幔,③位于上地幔的上部,为软流层,④⑤层位于莫霍面之上,属于地壳,⑤圈层为硅铝层的物质组成较轻,位于地壳上部,为硅铝层,硅镁层的物质组成较重,位于地壳下部,故④为硅镁层。地球的内部圈层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其中④、⑤构成地壳,⑤也是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部分;一般认为岩浆的发源地是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岩石圈由地壳和软流层上部岩石组成,软流层不是岩石圈组成部分。C正确。
故答案为:C。
4.图中X为莫霍界面,地震波传播到X界面时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突然增加;横波在古登堡界面突然消失,不是莫霍界面;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是不均匀的。A正确。
故答案为:A。
【答案】5.B
6.B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太阳辐射在地表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气温不同,导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间气压差异,引起大气运动。地面均匀受热时等压面平行地面。当地面某地受热较多时,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其高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另一地受热较少时,冷却下沉在高空形成低压,在近地面形成高压,等压面出现弯曲;在水平方向上气压差异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并造成空气水平运动(由高压流向低压),形成热力环流。上升气流的地方,由于空气上升,气温下降,易形成阴雨天气;空气下沉的地方,气温升高,不易形成降水,多晴朗天气。在局部地区存在热力差异就可能形成热力环流。常见的热力环流有:海陆风、山谷风、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等。
5.结合材料信息可知,点燃火把时,火把区域受热较多,温度较高,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火把火堆越大,篝火中心气温越高,则烟气上升越高,故烟气上升高的主要原因是火把附近气温高。篝火中心气压较低,篝火中心盛行上升气流,风力并不大,火星向上飘与火把的亮度关系不大。B正确。
故答案为:B。
6.结合所学知识,火把堆受热较多,温度较高,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而火堆上空由于空气的不断流入,空气密度相对增大,形成相对于周围同高度大气层的高气压;四周受热较少,温度较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而四周对应的高空,空气密度相对较小,形成低压区。则近地面的空气就从气压较高的四周流向气压较低的篝火堆,高空空气则气压较高的篝火堆流向气压低的周边,从而形成了热力环流。B正确。
故答案为:B。
【答案】7.C
8.D
【知识点】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外力作用
【解析】【点评】地质作用按能量的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常见的外力作用有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
7.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蘑菇石是年代更古老的变质岩地貌,质地坚硬,由于差异侵蚀及风化作用,形成蘑菇石;该地区位于贵州,风力作用较弱,流水作用较强,且蘑菇石属于侵蚀地貌。C正确。
故答案为:C。
8.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梵净山形成于距今8.7-8.35亿年,属于元古宙,蕨类植物出现在古生代;梵净山位于贵州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由材料可知,蘑菇石为变质岩地貌,其周边区域为喀斯特地貌;梵净山位于贵州地区,全年月均温高于0℃,且落差较大,因此该地河流无结冰期,水能资源丰富。D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9.C
10.D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水循环的意义
【解析】【点评】水循环类型:
类型 主要环节 特点 例证
海上内循环 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热量输送有重要意义 海洋上的狂风暴雨;未登陆的台风
海陆间循环 最重要的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长江参与了海陆间循环的地表径流输送,夏季风参与了水汽输送
陆地内循环 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
9.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衢州市位于浙江省,靠近沿海地区,主要参与海陆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C正确。
故答案为:C。
10.结合所学知识,本地区降雨体现的水循环地理意义包括更新陆地淡水资源,通过降水促进水圈、大气圈能量交换;并没有体现塑造地表形态,水循环并不是联系海洋和陆地的唯一纽带。D①④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11.B
12.D
【知识点】洋流成因及其分类;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点评】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方面 具体表现 实例
海洋生物 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 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
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北冰洋南下冷海水)交汇
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
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著名渔场 秘鲁渔场、索马里渔场、本格拉渔场等
海洋污染 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油船泄漏、陆地近海污染
海洋航行 影响航行速度、时间及经济效益 顺洋流加速、逆洋流减速
热带海域寒流流经地区、寒暖流交汇区形成海雾 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海雾较重
洋流从北极挟带冰山南下,对航运不利 拉布拉多寒流常挟带冰山
11.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图中洋流为北大西洋暖流,位于北半球且为暖流。结合题干信息可知,a、b、c为海水等温线,其温度大小为a故答案为:B。
12.结合所学知识,北大西洋暖流由低纬流向高纬,不会将极地冰川带至低纬区,纽芬兰渔场是由寒暖流交汇形成,暖流使沿岸的气候增温增湿,该洋流流经海域冬季多发海雾,D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13.B
14.C
【知识点】滑坡与泥石流;滑坡与泥石流的防避
【解析】【点评】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它的面积、体积和流量都较大,而滑坡是经稀释土质山体小面积的区域,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流水 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通常泥石流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因其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
13.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泥石流发生时沟床物质冲出沟口后,在重力作用下逐渐堆积,形成由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的泥石流扇,因此,龙头颗粒物较大,龙尾颗粒物较小,①②③分别为龙尾、龙身、龙头;沟床被泥石流冲刷后,d>10mm颗粒含量占比变化较小,并没有明显变小,当坡度小于16°时,d>10mm颗粒累积质量含量占比越来越大,分选情况越来越好,因此泥石流分选性随坡度增大而增强 ,流量为3.5L/s时,泥石流物质分选性:龙头>龙身>龙尾。本题要求选择说法错误的选项,符合题意的是B。
故答案为:B。
14.结合所学知识,为防御泥石流可以修建护坡工程,开挖导流沟渠,加强宣传教育不属于工程措施,清除河道淤泥对于防御泥石流影响较小。C①④正确。
故答案为:C。
【答案】15.D
16.B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点评】植被与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自然要素 相互影响
气候 气候对植被 ①热量:热量充足地区,植物种类丰富、生长速度快、植被生物量多
②光照:影响喜光、喜阴植物的生长,喜光植物向阳一侧生长好
③降水:湿润地区易形成森林,半干旱地区形成草原植被,干旱地区形成荒漠植被;同一地点,降水多的年份树木生长好,年轮宽
植被对
气候 植被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缩小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增加降水量等
地貌 地貌对植被 受地形的阻挡,山脉两侧植被不同,如天山北坡有森林分布,南坡则无森林分布
植被对地貌 加快岩石的风化过程,保持水土
水文 水文对植被 植被生长好的地区,水源条件好;水文条件影响水生植物;洋流影响气候,进而影响植被
植被对水文 植被能够涵养水源,降低河流含沙量,调节径流
土壤 土壤对植被 土壤肥力、水分含量、特性等影响植被生长,如酸性土壤有利于马尾松生长
植被对土壤 植被生长可以改变土壤的性质,如大豆可以固氮、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导致土壤有机酸含量增加
15.结合材料信息可知,①地为我国最冷的地方,最低气温可达-52.3℃,位于我国最北方,气温较低,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②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对应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④比③最冷月气温更低,且降水较少,为温带荒漠,③夏季降水集中,为温带落叶阔叶林。D正确。
故答案为:D。
16.结合上题可知,④地植被类型为温带荒漠,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为适应自然环境,因此该植被根系发达,叶片比较小;终年常绿,多革质叶片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植被特征,抗寒抗旱,树种较单一为亚寒带针叶林对的植被特征,叶片宽阔,季相较明显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的植被特征,B正确。
故答案为:B。
【答案】17.B
18.C
【知识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点评】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因素 与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
资源丰富程度 正相关 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科技发展水平 正相关 科技发展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经济发达程度 正相关 经济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人口受教育水平 正相关 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地区开放程度 正相关 地区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生活消费水平 负相关 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17.根据材料“西海固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虽有黄河宁夏段最大支流—清水河流经,但河水极为苦涩,难以饮用和灌溉。”西海固位于黄土高原,降水较少,水源短缺,所以影响西海固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水源,地貌、热量和植被不是影响西海固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B正确。
故答案为:B。
18.西海固地区地处黄土高原,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因此提高人口容量的措施主要是改善生态环境,西海固水源短缺,不能大力开发水资源,建设引水工程,可以增加当地的水资源,人工降雨提供的水源有限,影响时间较短,且不容易利用,不能提高西海固的人口容量。C正①③确。
故答案为:C。
【答案】19.C
20.A
【知识点】人口迁移的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旅游的发展及特点;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解析】【点评】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案例
自然
因素 气候 美国本土老年人在退休后由东北部“冷冻地带”向南方“阳光地带”迁移
水源 塔里木盆地中绿洲地区人口向河流上游移动
土壤 农民因耕地不足发生人口迁移
矿产资源 大庆、攀枝花吸引大量工人、技术人员和家属迁入
生态恶化 20世纪非洲干旱造成的环境难民
经济
因素 经济水平 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致大量人口迁入
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近几个世纪的人口迁移高潮
社会
因素 政治 我国六、七十年代知青下乡
战争 波黑战争引起200多万难民逃离家乡
婚姻 军人家属的从军
19.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吉林省二“喜”现象是指人口出现净流入,且高端人才已连续两年进大于出,主要原因得益于本地区营商环境优化,改善营商环境,吸引人口流入,加上人才政策推行,吸引人才流入;本地区生态环境改善和老龄人口减少对于吸引人口迁入影响较小。C①③正确。
故答案为:C。
20.结合所学知识,二“喜”现象的发展对吉林省来讲,有利于促进区域产业升级。人口流入会使该地区人口老龄化有所缓解,人口流入会加大生态环境的压力,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人口流入并没有增加就业机会。A正确。
故答案为:A。
【答案】21.D
22.B
【知识点】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城市及其辐射功能
【解析】【点评】城市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 分析 举例
自然因素 气候 水热条件良好的中低纬度沿海地区 我国东部城市
热带地区城市建在气候相对凉爽的高山高原上 巴西利亚
地形 地形平坦,地势较高的沿海(河、湖)平原地带 长江沿岸城市
地形有可能会限制城市发展 兰州
自然
灾害 自然灾害可能会摧毁某些城市,但不一定能改变区位选择 希腊克里特文明的毁灭,东京大地震之后的重建
矿产
资源 工业革命后,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会吸引工业集聚从而形成矿业城市,但这些城市容易因资源枯竭而衰落 煤矿 匹兹堡、大同
铁矿 鞍山、攀枝花
石油 大庆、克拉玛依
金矿 南非约翰内斯堡
社会经济
因素
(不同城市具有不同的功能) 政治 政治中心 北京
宗教 伊斯兰教 耶路撒冷
基督教 耶路撒冷
佛教 五台山
军事 军事重镇、驻军基地、边防城市等 圣迭戈
历史文化 保存历史文化的古城,属于文化遗产 大理古城
旅游 旅游资源具有特色,旅游业发达 三亚
科技 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密集,科技力量发达 旧金山
21.根据材料可知,“双城经济圈”的发展方式是“双核引领、区域联动”,由此可知成渝双城经济圈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实现区域联动,从而判断两个核心城市在经济发展上互补;地域文化迥异和相互竞争激烈,并不能带动区域联动发展,甚至可能会出现竞争,交通运输便利能够促进区域联动发展,但前提条件是两地经济发展有差异而且可以互补,A错误。
故答案为:D。
22.培育更多核心城市可能会导致核心城市出现产业趋同而竞争的现象,同时也并不能带动非核心城市的发展,各类产业趋同发展会导致区域范围内竞争加剧,并不能协调发展,成都和重庆作为核心城市,需要发展区域内核心产业,而将其他工业向周围城市转移,从而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B正确。
故答案为:B。
【答案】23.C
24.C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社会经济条件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市场 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运输 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政府政策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劳动力 劳动力的数量、质量、价格影响农业的规模和水平
农业技术 机械 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化肥 提高农业的产量
良种 使单位产量提高
冷藏技术 扩大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历史 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有利于农业发展
2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攀枝花市地处干热河谷,土壤深厚肥沃,纬度位置偏高,芒果生长周期长,而非气候生长期长,攀枝花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导致芒果生长缓慢,因此晚熟,昼夜温差大,糖分积累多是芒果品质好的原因而非晚熟的原因。C正确。
故答案为:C。
2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攀枝花芒果价格高的主要原因是该地距离东部沿海消费市场远,运输成本高;并且由于其晚熟能够错峰上市,竞争较小,物以稀为贵,因此价格较高;信息材料不能支撑销售环节多,层层加价的因素;该地为芒果生产基地,果农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销售盈利。C③④正确。
故答案为:C。
【答案】25.D
26.B
27.B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5种指向型工业区位选择;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解析】【点评】.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 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自然因素 土地 工业需要一定数量、适合建筑的土地,土地的数量、质量和价格是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水源 工业生产需要有近便的、丰富的、优质的水源
原料 原料的种类、数量、质量及其运输成本对工业的区位选择影响较大
人文因素 动力 充足的动力供应是工业生产的必要条件,耗能较大的工业应考虑靠近能源供应地
劳动力 一个地区的劳动力的数量和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劳动技能、工资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等对工业区位的选择都有影响
政策 政府通过政策、法规等方面影响工业生产和分布
交通运输 工业原料、燃料的输入,产品的输出,都需要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沿海、沿江港口和铁路枢纽地区,对工业区位选择有很大的影响
市场 工业靠近市场可以节省运费,及时获取市场信息
其他因素 技术、信息、环境等影响越来越大
25.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无人机能将茶叶精准送达指定位置,具有精准定位的功能,因此主要运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GNSS(全球定位导航系统);RS 为遥感技术,具有监测作用,VR为虚拟现实技术,GIS为地理信息技术,具有分析处理数据功能。D正确。
故答案为:D。
26.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茶研所培育出了早熟品种“龙井43号”,培育良种体现了农业区位因素是生产技术;并没有体现自然条件、技术装备和市场需求等因素。B正确。
故答案为:B。
27.结合所学知识,茶叶加工场将新鲜的茶叶进行加工,为防止茶叶腐烂,因此茶叶加工场的布局应接近原料地附近,即茶园地;市场、人口、交通对于茶叶生产具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影响茶叶加工厂布局的主要条件。B正确。
故答案为:B。
【答案】28.C
29.A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点评】交通运输布局
项目 选址要求
航
空
港 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跑道建设及飞机起飞;坡度适当,以利于排水;
良好的地质条件,以保证地基稳定;
跑道沿盛行风的方向修建,有利于飞机逆风起降;
不应布局在雾日和低云较多的盆地和低地;
航空港噪音较大,应与城市有一段距离,并与快速交通干线连接。
海
港 水域
条件 【航道】港阔水深,便于船只的航行和停泊
【避风】位于海湾,背风、避浪
【结冰】终年不冻(冻结时间较短等)
陆域
条件 【地形】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开阔,利于港口规划建设;
【经济腹地】以城市为依托,有铁路(高速公路、河流等)与其他地区相联系,经济腹地广;
【联运条件】海陆联运或河海联运;
【政策】政策支持(自由贸易港);
河港 要求河宽水深(河流凹岸),位于靠近城市、陆路交通便利的地方
28.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无水港是指在内陆地区建立的具有报关,报检,签发,提单等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相当于把海港搬到了内陆。而西安无水港的建设主要得益于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在内陆地区将产品进行集装整理,加上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出现以及多式联运方式的逐步实现,高铁主要以客运为主,无水港的建设与海运成本关联性小。C③④正确。
故答案为:C。
29.结合所学知识,西安无水港的建设对于北部湾港来讲可以扩大内陆地区的经济腹地,缓解北部湾港地区的用地紧张问题。内陆地区相对沿海地区用地成本较低,无水港的建设并不能提高技术水平。A正确。
故答案为:A。
30.【答案】B
【知识点】海洋能的开发利用;海洋权益
【解析】【分析】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耕海1号”将渔业养殖、海上旅游、科技研发等功能相结合,有利于维护和行使海洋权益,发展渔业养殖,提升渔业养殖效率;“耕海1号”的应用,并没有促进海洋能源开发,也没有增加海洋生物多样性。B①④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的比较
交通运输 围海填海造陆 海底储藏
形式 海港码头、运输船舶、海上航道 围海造地、填海造陆 废弃物处理场
利用空间 海底、海面 浅海 海底
优点 连续性、广阔性 广阔、温度低且变化平稳、远离居民区、缺氧
发展趋势 大型化、专业化、大吨位、速度快、强续航 人工岛、海上人工码头、工厂和作业平台 海底仓库
意义 扩大了活动的范围 扩大了居住和生产空间 扩大物品的储藏空间
31.【答案】(1)西部;滨水
(2)红壤;成土母质
(3)地表径流;全球变暖
(4)流经地势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
(5)增加能源供应,促进二、三产业发展;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大气环境质量。
【知识点】长江经济带战略;长江流域概况及其开发治理
【解析】【分析】(1)长江是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向东注入东海,横跨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城镇空间布局指向有:效率指向、社会公平指向、滨水指向、地形指向、避难指向、交通指向、文化指向、环境指向。根据图示:图中城市主要是临近长江分布,所以城镇布局具有明显的滨水指向。
(2)长江经济带土壤类型多样,广泛分布红壤、棕壤、黄棕壤等,主要为红壤,分布最为广泛。长江中下游流域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多雨,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淋溶作用强,铁、铝的氧化物较丰富,土壤呈现红色。由于淋溶作用较强,红壤有机质较少,养分含量不高,土壤肥力主要来自于成土母质,为其提供矿物质。
(3)河流梯级电站的建设主要是通过提高河水水位产生势能进行发电,影响了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全球大气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酸雨。河流梯级电站,为长江经济带提供了清洁能源,减少了温室气体的释放,缓解了全球气候变暖。
(4)水能资源受到地形、水量的影响,河流落差大、水量大,重力势能强,水能资源丰富。长江流域流经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气候类型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沛,河流补给量大,径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
(5)经济层面:我国长江经济带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能源需求量大,清洁能源走廊能为其提供能源,促进经济发展。环境方面,水电没有碳排放,清洁电能的大量使用,改善能源以煤为主的消费结构,减少碳排放,缓解温室效应,防止全球变暖,确保了环境安全。
【点评】水利工程的评价
(一)可行性评价(水电站的区位条件)
(1)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主要看其资源条件,即水能丰富程度。落差大、流量大的峡谷地带水能丰富。
(2)社会经济条件
①市场条件: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市场广阔。
②工程条件:峡谷河段,筑坝工程量小;地质基础好,安全性好;移民少,淹没农田少;生态破坏小,有利于工程实施。
③技术实力、资金充裕程度、基础设施(道路、输电网络等)完备程度。
(二)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①经济效益:产生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旅游、养殖等综合经济效益。
②生态效益:调节库区气候,缓解生态环境压力;拦截泥沙,降低河流含沙量;改善水质 ①上游地区(库区):库区蓄水会淹没原有生产、生活设施以及文物古迹等;诱发地震,地下水水位变化,改变库区原有生态环境,水域内害虫滋生,可能导致传染性疾病蔓延。
②下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河流携带至下游的泥沙大大减少,土壤自然肥力下降;入海径流量减少,海浪对海岸的侵蚀作用加重,河口三角洲不断缩小;由于海水倒灌、生态破坏和入海营养物质减少,河口渔业资源锐减
32.【答案】(1)美洲;缩小
(2)升高;升高
(3)海风;地形
(4)智利南部纬度、海拔高,冰川发育;冰川向下运动,侵蚀形成U形谷;冰退以后,海水涌入,形成峡湾。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外力作用;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根据板块构造相关知识,智利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挤压碰撞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图中洋流为秘鲁寒流,能够将高纬度的冷海水带至较低纬度地区,从而缩小南北温差。
(2)由甲至乙,纬度逐渐降低,太阳辐射增多,海水温度升高;海水盐度受温度和降水量影响,温度越高、降水量越少,海水盐度越高,由甲至乙,海水温度不断升高,同时沿岸降水减少,导致海水盐度升高。
(3)智利瓦尔帕莱索位于海边,虽然降水量比较少,但是海风仍然具有侵蚀性,能够对老城区的房顶产生破坏作用;图中铁路延伸线以东为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平原呈南北向带状分布于山脉以西,故铁路线呈南北向延伸。
(4)智利南部纬度较高、且峡湾数量较多,判断是冰川侵蚀而形成的。该地纬度较高、海拔也较高,发育有冰川,冰川向下运动,侵蚀形成U形谷;后全球温度上升,冰川消退,海水上涌,形成峡湾。
【点评】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城市建筑 表现 原因
建筑格局 美国城市 市中心区摩天大楼高耸入云,四周建筑物错落其间 城市发展历史短,移民影响大,经济发展快
欧洲城市 市中心区一般很少建现代化高楼大厦,高大楼群聚集的情况更为少见 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城市格局与主体建筑风格已经形成
建筑风格 杭州 将城市有组织地融入自然环境之中的“山水城市” “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响
北京 皇宫建筑群雄踞城市中心,其他重要建筑物则沿城市中轴线排列 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
华盛顿 国会大厦居于高处 体现了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与法制精神
建筑结构 中国 围墙是中国建筑的主要景观,中国园林讲究含蓄、显而不露、引而不发、忌直求曲、忌宽求窄 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封闭性
西方 美国建筑绝少有围墙,西方园林强调整齐划一、直率敞朗、和盘托出 西方文化以外向、开放著称
33.【答案】(1)交通
(2)有纺织工业的基础,技术和协作条件好;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
(3)小规模:初期生产基础弱,没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生产规模小;大群体:生产羊绒的个体众多,集聚在清河县,形成较完善的产业链。
(4)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降低生产成本;节省运输费用;减少交易开支;加强技术协作和信息交流,促进集成创新,增强企业和行业的竞争力。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分析】(1)由材料可知,清河县在明清时依托运河,曾经有一段辉煌的历史,到解放前,清河县由于失去了运河码头的优势,是河北省贫困落后县之一。从明清到解放前,影响清河县城市发展变化的主导区位因素是交通(水运衰落)。
(2)本题考查工业区位优势。由材料可知,清河羊绒产业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历经四十多年发展,有纺织工业的基础,技术和协作条件好;清河县被称为“世界羊绒之都”,市场广阔;如图所示,有青银高速公路和京九铁路经过,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3)羊绒产业的工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多为单户生产,生产规模小且较为分散;当地羊绒加工总量大,吸引大量生产商、企业聚集由此,工业数量多,其关联产业、辅助产业随之发展,形成加工、销售等完整的产业体系,从而形成产业大群体。
(4)本题考查知识点为工业集聚的优点。清河县形成羊绒特色集群能够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清河县形成羊绒特色集群可节省运输费用;减少内部交易成本;加强企业间的技术协作和信息交流,促进集成创新,增强企业和行业的竞争力。
【点评】工业分散的发生原因与工业类型
类型 原因 目的 案例
传统工业发展中的工业分散 工业企业过度饱和,地价、工资上涨,资源紧张,污染严重 利用廉价土地、原材料,占领市场,寻求最优区位,利于环境保护 不少企业由美国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
新兴工业发展中的工业分散 产品轻、薄、短、小且价格昂贵,适宜空运 “硅谷”企业在东南亚、墨西哥设分厂
1 / 1浙江省衢温“5+1”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期中联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2023年6月,太阳物理学家基斯·斯特朗发现,太阳黑子数达到了163个,这是二十多年来最高的一次,可能会发生灾害性很强的太阳风暴。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太阳黑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生在太阳色球层中 B.标志太阳活动的强弱
C.比周围区域的温度高 D.与耀斑活动周期不同
2.有关太阳风暴对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可信的是( )
A.保障在太空中宇航器的安全 B.两极及赤道地区会出现极光
C.许多地区降水量有异常变化 D.黑龙江漠河会出现极夜现象
【答案】1.B
2.C
【知识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点评】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层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光球 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色球 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日珥
日冕 太阳风
1.结合所学知识,太阳黑子位于光球层,太阳黑子比周边温度要低,太阳黑子属于太阳活动的一种类型,标志着太阳活动的强弱,其与耀斑活动周期一致,都是约11周年。B正确。
故答案为:B。
2.结合所学知识,太阳黑子爆发时可能会发生灾害性很强的太阳风暴,不利于太空中宇航器的安全,许多地区降水量有异常变化,两极地区会出现极光现象,赤道地区不会出现,黑龙江漠河(位于北温带)不会出现极夜现象。C正确。
故答案为:C。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2024年1月23日,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22公里。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其中X和Y为地球内部圈层的两个分界面。完成下面上题。
3.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壳由硅镁层⑤和硅铝层④组成
B.地球的内部圈层由①②③④组成
C.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③
D.岩石圈主要由③④⑤三部分组成
4.发生地震时,地震波传播到X界面( )
A.速度突然增加 B.横波突然消失
C.速度突然减小 D.速度匀速不变
【答案】3.C
4.A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点评】地球内部圈层
划分: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圈层名称 位置 厚度 特点
地壳 莫霍界面以上 平均厚度17千米 由岩石组成,大陆厚,大洋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地壳分上层的硅铝层(在大洋底部罕见)和下层的硅镁层。
地幔 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 2800多千米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地核 古登堡界面以下 3400多千米 接近液态,横波不能穿过
3.根据地球的圈层结构可知,图中XY为地球内部圈层的界面,故X为莫霍界面,Y为古登堡界面,XY之间为地幔,①为地核,②层在古登堡界面之上,是下地幔,③位于上地幔的上部,为软流层,④⑤层位于莫霍面之上,属于地壳,⑤圈层为硅铝层的物质组成较轻,位于地壳上部,为硅铝层,硅镁层的物质组成较重,位于地壳下部,故④为硅镁层。地球的内部圈层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其中④、⑤构成地壳,⑤也是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部分;一般认为岩浆的发源地是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岩石圈由地壳和软流层上部岩石组成,软流层不是岩石圈组成部分。C正确。
故答案为:C。
4.图中X为莫霍界面,地震波传播到X界面时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突然增加;横波在古登堡界面突然消失,不是莫霍界面;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是不均匀的。A正确。
故答案为:A。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2023年8月10日至12日,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举行火把节。村民发现,火把在燃烧过程中,冒出的火星会向上飘。完成下面小题。
5.火星向上飘的主要原因是火把区域( )
A.气压较高 B.温度较高 C.风力强劲 D.亮度较大
6.下图中能反映火把区域及其周边空气运动情况的是( )
A. B.
C. D.
【答案】5.B
6.B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太阳辐射在地表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气温不同,导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间气压差异,引起大气运动。地面均匀受热时等压面平行地面。当地面某地受热较多时,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其高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另一地受热较少时,冷却下沉在高空形成低压,在近地面形成高压,等压面出现弯曲;在水平方向上气压差异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并造成空气水平运动(由高压流向低压),形成热力环流。上升气流的地方,由于空气上升,气温下降,易形成阴雨天气;空气下沉的地方,气温升高,不易形成降水,多晴朗天气。在局部地区存在热力差异就可能形成热力环流。常见的热力环流有:海陆风、山谷风、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等。
5.结合材料信息可知,点燃火把时,火把区域受热较多,温度较高,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火把火堆越大,篝火中心气温越高,则烟气上升越高,故烟气上升高的主要原因是火把附近气温高。篝火中心气压较低,篝火中心盛行上升气流,风力并不大,火星向上飘与火把的亮度关系不大。B正确。
故答案为:B。
6.结合所学知识,火把堆受热较多,温度较高,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而火堆上空由于空气的不断流入,空气密度相对增大,形成相对于周围同高度大气层的高气压;四周受热较少,温度较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而四周对应的高空,空气密度相对较小,形成低压区。则近地面的空气就从气压较高的四周流向气压较低的篝火堆,高空空气则气压较高的篝火堆流向气压低的周边,从而形成了热力环流。B正确。
故答案为:B。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梵净山被誉为贵州第一山,其四周区域皆是喀斯特地貌,唯独梵净山是年代更古老的变质岩地貌,其形成于距今8.7-8.35亿年。图1为梵净山的标志景观——蘑菇石(层状变质岩),图2为地质年代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蘑菇石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风力沉积 C.风化侵蚀 D.流水沉积
8.下列有关梵净山所在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梵净山形成早期出现了蕨类植物
B.该地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蘑菇石为典型的喀斯特溶积地貌
D.该地河流无结冰期,水能资源丰富
【答案】7.C
8.D
【知识点】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外力作用
【解析】【点评】地质作用按能量的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常见的外力作用有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
7.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蘑菇石是年代更古老的变质岩地貌,质地坚硬,由于差异侵蚀及风化作用,形成蘑菇石;该地区位于贵州,风力作用较弱,流水作用较强,且蘑菇石属于侵蚀地貌。C正确。
故答案为:C。
8.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梵净山形成于距今8.7-8.35亿年,属于元古宙,蕨类植物出现在古生代;梵净山位于贵州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由材料可知,蘑菇石为变质岩地貌,其周边区域为喀斯特地貌;梵净山位于贵州地区,全年月均温高于0℃,且落差较大,因此该地河流无结冰期,水能资源丰富。D正确。
故答案为:D。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下图是2024年3月16日中国气象局发布的衢州市天气预报截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降雨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有( )
A.海陆间循环 B.陆地内循环
C.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 D.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
10.图中天气变化体现的水循环地理意义有( )
①更新陆地淡水资源②塑造城区地表形态
③联系海洋和陆地的唯一纽带④促进水圈、大气圈能量交换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9.C
10.D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水循环的意义
【解析】【点评】水循环类型:
类型 主要环节 特点 例证
海上内循环 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热量输送有重要意义 海洋上的狂风暴雨;未登陆的台风
海陆间循环 最重要的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长江参与了海陆间循环的地表径流输送,夏季风参与了水汽输送
陆地内循环 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
9.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衢州市位于浙江省,靠近沿海地区,主要参与海陆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C正确。
故答案为:C。
10.结合所学知识,本地区降雨体现的水循环地理意义包括更新陆地淡水资源,通过降水促进水圈、大气圈能量交换;并没有体现塑造地表形态,水循环并不是联系海洋和陆地的唯一纽带。D①④正确。
故答案为:D。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下图为波罗的海及周边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小题。
11.若a、b、c为海水等温线,其温度大小为aA. B.
C. D.
12.下列有关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 )
A.将极地冰川带至低纬区 B.促进纽芬兰渔场的形成
C.使沿岸的气候趋于干燥 D.流经海域冬季多发海雾
【答案】11.B
12.D
【知识点】洋流成因及其分类;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点评】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方面 具体表现 实例
海洋生物 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 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
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北冰洋南下冷海水)交汇
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
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著名渔场 秘鲁渔场、索马里渔场、本格拉渔场等
海洋污染 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油船泄漏、陆地近海污染
海洋航行 影响航行速度、时间及经济效益 顺洋流加速、逆洋流减速
热带海域寒流流经地区、寒暖流交汇区形成海雾 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海雾较重
洋流从北极挟带冰山南下,对航运不利 拉布拉多寒流常挟带冰山
11.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图中洋流为北大西洋暖流,位于北半球且为暖流。结合题干信息可知,a、b、c为海水等温线,其温度大小为a故答案为:B。
12.结合所学知识,北大西洋暖流由低纬流向高纬,不会将极地冰川带至低纬区,纽芬兰渔场是由寒暖流交汇形成,暖流使沿岸的气候增温增湿,该洋流流经海域冬季多发海雾,D正确。
故答案为:D。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泥石流发生时,沟床物质冲出沟口后,在重力作用下逐渐堆积形成由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组成的泥石流扇。松散物质在不同坡度和流量情况下,发生分选。图1为泥石流扇纵剖面图,图2为实验室内流量为3.5L/s时,泥石流体在不同坡度下的分选情况(d>10mm颗粒累积质量含量占比越大,表征泥石流分选情况越好)。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③分别为龙尾、龙身、龙头
B.沟床被泥石流冲刷后,d>10mm颗粒含量占比变小
C.当坡度小于16°时,泥石流分选性随坡度增大而增强
D.流量为3.5L/s时,泥石流物质分选性:龙头>龙身>龙尾
14.下列属于防御泥石流的工程措施有( )
①修建护坡工程②加强宣传教育③清除河道淤泥④开挖导流沟渠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13.B
14.C
【知识点】滑坡与泥石流;滑坡与泥石流的防避
【解析】【点评】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它的面积、体积和流量都较大,而滑坡是经稀释土质山体小面积的区域,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流水 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通常泥石流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因其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
13.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泥石流发生时沟床物质冲出沟口后,在重力作用下逐渐堆积,形成由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的泥石流扇,因此,龙头颗粒物较大,龙尾颗粒物较小,①②③分别为龙尾、龙身、龙头;沟床被泥石流冲刷后,d>10mm颗粒含量占比变化较小,并没有明显变小,当坡度小于16°时,d>10mm颗粒累积质量含量占比越来越大,分选情况越来越好,因此泥石流分选性随坡度增大而增强 ,流量为3.5L/s时,泥石流物质分选性:龙头>龙身>龙尾。本题要求选择说法错误的选项,符合题意的是B。
故答案为:B。
14.结合所学知识,为防御泥石流可以修建护坡工程,开挖导流沟渠,加强宣传教育不属于工程措施,清除河道淤泥对于防御泥石流影响较小。C①④正确。
故答案为:C。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下表为我国四个城市的气候统计资料,其中①地为我国最冷的地方,最低气温可达-52.3℃。完成下面小题。
地点 气温(℃) 降水(mm)
1月 7月 1月 7月
① -30.9 18.4 5.2 103.6
② 3.0 28.8 43.4 190.7
③ -4.6 25.8 2.6 175.6
④ -15.4 23.5 10.4 30.4
15.①、②、③、④分别表示的植被类型是( )
A.温带荒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
B.温带荒漠、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荒漠
D.亚寒带针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荒漠
16.④地植被类型的特征表现为( )
A.终年常绿,多革质叶片 B.根系发达,叶片比较小
C.抗寒抗旱,树种较单一 D.叶片宽阔,季相较明显
【答案】15.D
16.B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点评】植被与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自然要素 相互影响
气候 气候对植被 ①热量:热量充足地区,植物种类丰富、生长速度快、植被生物量多
②光照:影响喜光、喜阴植物的生长,喜光植物向阳一侧生长好
③降水:湿润地区易形成森林,半干旱地区形成草原植被,干旱地区形成荒漠植被;同一地点,降水多的年份树木生长好,年轮宽
植被对
气候 植被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缩小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增加降水量等
地貌 地貌对植被 受地形的阻挡,山脉两侧植被不同,如天山北坡有森林分布,南坡则无森林分布
植被对地貌 加快岩石的风化过程,保持水土
水文 水文对植被 植被生长好的地区,水源条件好;水文条件影响水生植物;洋流影响气候,进而影响植被
植被对水文 植被能够涵养水源,降低河流含沙量,调节径流
土壤 土壤对植被 土壤肥力、水分含量、特性等影响植被生长,如酸性土壤有利于马尾松生长
植被对土壤 植被生长可以改变土壤的性质,如大豆可以固氮、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导致土壤有机酸含量增加
15.结合材料信息可知,①地为我国最冷的地方,最低气温可达-52.3℃,位于我国最北方,气温较低,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②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对应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④比③最冷月气温更低,且降水较少,为温带荒漠,③夏季降水集中,为温带落叶阔叶林。D正确。
故答案为:D。
16.结合上题可知,④地植被类型为温带荒漠,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为适应自然环境,因此该植被根系发达,叶片比较小;终年常绿,多革质叶片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植被特征,抗寒抗旱,树种较单一为亚寒带针叶林对的植被特征,叶片宽阔,季相较明显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的植被特征,B正确。
故答案为:B。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电视剧《山海情》讲述了西海固移民们不断克服困难,完成易地搬迁,将“干沙滩”建设成“金沙滩”的故事。西海固生态环境脆弱,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虽有黄河宁夏段最大支流—清水河流经,但河水极为苦涩,难以饮用和灌溉。下图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影响西海固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 )
A.地貌 B.水源 C.热量 D.植被
18.若要提高西海固人口容量,以下措施可行的是( )
①改善生态环境②大力开发水资源
③建设引水工程④实施人工降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17.B
18.C
【知识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点评】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因素 与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
资源丰富程度 正相关 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科技发展水平 正相关 科技发展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经济发达程度 正相关 经济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人口受教育水平 正相关 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地区开放程度 正相关 地区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生活消费水平 负相关 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17.根据材料“西海固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虽有黄河宁夏段最大支流—清水河流经,但河水极为苦涩,难以饮用和灌溉。”西海固位于黄土高原,降水较少,水源短缺,所以影响西海固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水源,地貌、热量和植被不是影响西海固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B正确。
故答案为:B。
18.西海固地区地处黄土高原,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因此提高人口容量的措施主要是改善生态环境,西海固水源短缺,不能大力开发水资源,建设引水工程,可以增加当地的水资源,人工降雨提供的水源有限,影响时间较短,且不容易利用,不能提高西海固的人口容量。C正①③确。
故答案为:C。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2023年吉林省“双喜临门”,一“喜”旅游收入居东三省之冠,二“喜”自2012年以来人口持续流出后,首次实现人口净流入4.34万人,其中高端人才已连续两年进大于出。完成下面小题。
19.吉林省二“喜”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①营商环境优化②生态环境改善③人才政策推行④老龄人口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二“喜”现象对吉林省的有利影响是( )
A.促进产业升级 B.加重人口老龄化
C.保护生态环境 D.增加就业岗位
【答案】19.C
20.A
【知识点】人口迁移的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旅游的发展及特点;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解析】【点评】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案例
自然
因素 气候 美国本土老年人在退休后由东北部“冷冻地带”向南方“阳光地带”迁移
水源 塔里木盆地中绿洲地区人口向河流上游移动
土壤 农民因耕地不足发生人口迁移
矿产资源 大庆、攀枝花吸引大量工人、技术人员和家属迁入
生态恶化 20世纪非洲干旱造成的环境难民
经济
因素 经济水平 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致大量人口迁入
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近几个世纪的人口迁移高潮
社会
因素 政治 我国六、七十年代知青下乡
战争 波黑战争引起200多万难民逃离家乡
婚姻 军人家属的从军
19.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吉林省二“喜”现象是指人口出现净流入,且高端人才已连续两年进大于出,主要原因得益于本地区营商环境优化,改善营商环境,吸引人口流入,加上人才政策推行,吸引人才流入;本地区生态环境改善和老龄人口减少对于吸引人口迁入影响较小。C①③正确。
故答案为:C。
20.结合所学知识,二“喜”现象的发展对吉林省来讲,有利于促进区域产业升级。人口流入会使该地区人口老龄化有所缓解,人口流入会加大生态环境的压力,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人口流入并没有增加就业机会。A正确。
故答案为:A。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双城经济圈”是指某区域由两个中心城市构成核心,通过“双核引领,区域联动”的方式促进区域发展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成渝双城经济圈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下图为成渝双城经济圈空间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1.成渝双城经济圈出现两个核心城市的主要原因是两城市( )
A.交通运输便利 B.地域文化迥异
C.相互竞争激烈 D.经济发展互补
22.为促进城市群协调发展,成渝双城经济圈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应该( )
A.培育更多核心城市 B.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
C.各类产业趋同发展 D.引导工业向成都和重庆集聚
【答案】21.D
22.B
【知识点】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城市及其辐射功能
【解析】【点评】城市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 分析 举例
自然因素 气候 水热条件良好的中低纬度沿海地区 我国东部城市
热带地区城市建在气候相对凉爽的高山高原上 巴西利亚
地形 地形平坦,地势较高的沿海(河、湖)平原地带 长江沿岸城市
地形有可能会限制城市发展 兰州
自然
灾害 自然灾害可能会摧毁某些城市,但不一定能改变区位选择 希腊克里特文明的毁灭,东京大地震之后的重建
矿产
资源 工业革命后,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会吸引工业集聚从而形成矿业城市,但这些城市容易因资源枯竭而衰落 煤矿 匹兹堡、大同
铁矿 鞍山、攀枝花
石油 大庆、克拉玛依
金矿 南非约翰内斯堡
社会经济
因素
(不同城市具有不同的功能) 政治 政治中心 北京
宗教 伊斯兰教 耶路撒冷
基督教 耶路撒冷
佛教 五台山
军事 军事重镇、驻军基地、边防城市等 圣迭戈
历史文化 保存历史文化的古城,属于文化遗产 大理古城
旅游 旅游资源具有特色,旅游业发达 三亚
科技 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密集,科技力量发达 旧金山
21.根据材料可知,“双城经济圈”的发展方式是“双核引领、区域联动”,由此可知成渝双城经济圈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实现区域联动,从而判断两个核心城市在经济发展上互补;地域文化迥异和相互竞争激烈,并不能带动区域联动发展,甚至可能会出现竞争,交通运输便利能够促进区域联动发展,但前提条件是两地经济发展有差异而且可以互补,A错误。
故答案为:D。
22.培育更多核心城市可能会导致核心城市出现产业趋同而竞争的现象,同时也并不能带动非核心城市的发展,各类产业趋同发展会导致区域范围内竞争加剧,并不能协调发展,成都和重庆作为核心城市,需要发展区域内核心产业,而将其他工业向周围城市转移,从而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B正确。
故答案为:B。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攀枝花市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是世界上纬度最高、海拔最高、成熟期最晚的芒果生产基地,生产的芒果具有品质优、价格高等特点,在市场享有盛誉。攀枝花芒果一般比国内其他芒果产区晚熟1~2个月,9~11月才成熟上市,主要销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下图示意攀枝花市的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23.攀枝花市芒果晚熟的自然原因是( )
A.干热河谷,土壤贫瘠 B.纬度位置偏高,生长期长
C.海拔较高,气温较低 D.昼夜温差大,糖分积累多
24.攀枝花芒果价格高的主要原因有( )
①销售环节多,层层加价②品质优良,果农惜售
③距市场远,运输成本高④成熟期晚,错时上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23.C
24.C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社会经济条件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市场 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运输 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政府政策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劳动力 劳动力的数量、质量、价格影响农业的规模和水平
农业技术 机械 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化肥 提高农业的产量
良种 使单位产量提高
冷藏技术 扩大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历史 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有利于农业发展
2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攀枝花市地处干热河谷,土壤深厚肥沃,纬度位置偏高,芒果生长周期长,而非气候生长期长,攀枝花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导致芒果生长缓慢,因此晚熟,昼夜温差大,糖分积累多是芒果品质好的原因而非晚熟的原因。C正确。
故答案为:C。
2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攀枝花芒果价格高的主要原因是该地距离东部沿海消费市场远,运输成本高;并且由于其晚熟能够错峰上市,竞争较小,物以稀为贵,因此价格较高;信息材料不能支撑销售环节多,层层加价的因素;该地为芒果生产基地,果农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销售盈利。C③④正确。
故答案为:C。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龙井茶是将春天采摘的绿茶立马加工炒制而成,采摘越早,价格就越高,所以茶研所培育出了早熟品种“龙井43号”。为了让新鲜的茶叶尽快送到消费者手中,今年杭州龙井村甚至用上了无人机送货。完成下面小题。
25.无人机能将茶叶精准送达指定位置,主要运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VR C.GIS D.GNSS
26.培育“龙井43号”,体现的农业区位因素是( )
A.自然条件 B.生产技术 C.技术装备 D.市场需求
27.茶叶加工场的布局应接近( )
A.市场地 B.茶园地 C.人口密集区 D.交通枢纽地
【答案】25.D
26.B
27.B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5种指向型工业区位选择;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解析】【点评】.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 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自然因素 土地 工业需要一定数量、适合建筑的土地,土地的数量、质量和价格是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水源 工业生产需要有近便的、丰富的、优质的水源
原料 原料的种类、数量、质量及其运输成本对工业的区位选择影响较大
人文因素 动力 充足的动力供应是工业生产的必要条件,耗能较大的工业应考虑靠近能源供应地
劳动力 一个地区的劳动力的数量和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劳动技能、工资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等对工业区位的选择都有影响
政策 政府通过政策、法规等方面影响工业生产和分布
交通运输 工业原料、燃料的输入,产品的输出,都需要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沿海、沿江港口和铁路枢纽地区,对工业区位选择有很大的影响
市场 工业靠近市场可以节省运费,及时获取市场信息
其他因素 技术、信息、环境等影响越来越大
25.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无人机能将茶叶精准送达指定位置,具有精准定位的功能,因此主要运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GNSS(全球定位导航系统);RS 为遥感技术,具有监测作用,VR为虚拟现实技术,GIS为地理信息技术,具有分析处理数据功能。D正确。
故答案为:D。
26.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茶研所培育出了早熟品种“龙井43号”,培育良种体现了农业区位因素是生产技术;并没有体现自然条件、技术装备和市场需求等因素。B正确。
故答案为:B。
27.结合所学知识,茶叶加工场将新鲜的茶叶进行加工,为防止茶叶腐烂,因此茶叶加工场的布局应接近原料地附近,即茶园地;市场、人口、交通对于茶叶生产具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影响茶叶加工厂布局的主要条件。B正确。
故答案为:B。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2023年12月广西北部湾港集团在陕西西安的无水港揭牌运营。无水港是指在内陆地区建立的具有报关、报验、签发、提单等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相当于把海港搬到了内陆。完成下面小题。
28.西安无水港的建设,主要得益于( )
①高铁运输快速发展②海运成本持续降低
③集装箱运输的发展④多式联运逐步实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9.西安无水港的建设,对北部湾港的影响有( )
①扩大经济腹地②缓解用地紧张
③增加用地成本④提高技术水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28.C
29.A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点评】交通运输布局
项目 选址要求
航
空
港 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跑道建设及飞机起飞;坡度适当,以利于排水;
良好的地质条件,以保证地基稳定;
跑道沿盛行风的方向修建,有利于飞机逆风起降;
不应布局在雾日和低云较多的盆地和低地;
航空港噪音较大,应与城市有一段距离,并与快速交通干线连接。
海
港 水域
条件 【航道】港阔水深,便于船只的航行和停泊
【避风】位于海湾,背风、避浪
【结冰】终年不冻(冻结时间较短等)
陆域
条件 【地形】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开阔,利于港口规划建设;
【经济腹地】以城市为依托,有铁路(高速公路、河流等)与其他地区相联系,经济腹地广;
【联运条件】海陆联运或河海联运;
【政策】政策支持(自由贸易港);
河港 要求河宽水深(河流凹岸),位于靠近城市、陆路交通便利的地方
28.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无水港是指在内陆地区建立的具有报关,报检,签发,提单等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相当于把海港搬到了内陆。而西安无水港的建设主要得益于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在内陆地区将产品进行集装整理,加上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出现以及多式联运方式的逐步实现,高铁主要以客运为主,无水港的建设与海运成本关联性小。C③④正确。
故答案为:C。
29.结合所学知识,西安无水港的建设对于北部湾港来讲可以扩大内陆地区的经济腹地,缓解北部湾港地区的用地紧张问题。内陆地区相对沿海地区用地成本较低,无水港的建设并不能提高技术水平。A正确。
故答案为:A。
30.(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2023年4月28日,位于山东省烟台市以东海域的“耕海1号”海洋牧场综合体二期项目投入运营。“耕海1号”将渔业养殖、海上旅游、科技研发等功能相结合,开创了“蓝色粮仓+蓝色文旅”发展新模式。“耕海1号”的应用,有利于( )
①维护和行使海洋权益②促进海洋能源开发
③增加海洋生物多样性④提升渔业养殖效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海洋能的开发利用;海洋权益
【解析】【分析】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耕海1号”将渔业养殖、海上旅游、科技研发等功能相结合,有利于维护和行使海洋权益,发展渔业养殖,提升渔业养殖效率;“耕海1号”的应用,并没有促进海洋能源开发,也没有增加海洋生物多样性。B①④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的比较
交通运输 围海填海造陆 海底储藏
形式 海港码头、运输船舶、海上航道 围海造地、填海造陆 废弃物处理场
利用空间 海底、海面 浅海 海底
优点 连续性、广阔性 广阔、温度低且变化平稳、远离居民区、缺氧
发展趋势 大型化、专业化、大吨位、速度快、强续航 人工岛、海上人工码头、工厂和作业平台 海底仓库
意义 扩大了活动的范围 扩大了居住和生产空间 扩大物品的储藏空间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3年8月25日,由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六座梯级电站构成的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日发电量达14.68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绿色电力,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紫色土是由紫色或紫红色砂岩、页岩岩层上发育而成的土壤,富含钙、磷、钾等营养元素,矿质养分含量丰富,肥力较高,主要集中分布在图中甲地形区。
材料二:长江清洁能源走廊示意图
(1)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 地区三个区域。图中城镇空间布局具有明显的 指向。
(2)长江经济带的地带性土壤类型主要为 ,影响甲地形区土壤肥力的成土因素主要是 。
(3)梯级电站的建设主要改变了水循环的环节是 ,缓解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主要是 。
(4)从地形和气候两个方面,分析长江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5)从经济和环境角度分析清洁能源走廊建设对长江经济带东部城市群发展的有利影响。
【答案】(1)西部;滨水
(2)红壤;成土母质
(3)地表径流;全球变暖
(4)流经地势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
(5)增加能源供应,促进二、三产业发展;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大气环境质量。
【知识点】长江经济带战略;长江流域概况及其开发治理
【解析】【分析】(1)长江是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向东注入东海,横跨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城镇空间布局指向有:效率指向、社会公平指向、滨水指向、地形指向、避难指向、交通指向、文化指向、环境指向。根据图示:图中城市主要是临近长江分布,所以城镇布局具有明显的滨水指向。
(2)长江经济带土壤类型多样,广泛分布红壤、棕壤、黄棕壤等,主要为红壤,分布最为广泛。长江中下游流域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多雨,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淋溶作用强,铁、铝的氧化物较丰富,土壤呈现红色。由于淋溶作用较强,红壤有机质较少,养分含量不高,土壤肥力主要来自于成土母质,为其提供矿物质。
(3)河流梯级电站的建设主要是通过提高河水水位产生势能进行发电,影响了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全球大气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酸雨。河流梯级电站,为长江经济带提供了清洁能源,减少了温室气体的释放,缓解了全球气候变暖。
(4)水能资源受到地形、水量的影响,河流落差大、水量大,重力势能强,水能资源丰富。长江流域流经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气候类型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沛,河流补给量大,径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
(5)经济层面:我国长江经济带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能源需求量大,清洁能源走廊能为其提供能源,促进经济发展。环境方面,水电没有碳排放,清洁电能的大量使用,改善能源以煤为主的消费结构,减少碳排放,缓解温室效应,防止全球变暖,确保了环境安全。
【点评】水利工程的评价
(一)可行性评价(水电站的区位条件)
(1)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主要看其资源条件,即水能丰富程度。落差大、流量大的峡谷地带水能丰富。
(2)社会经济条件
①市场条件: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市场广阔。
②工程条件:峡谷河段,筑坝工程量小;地质基础好,安全性好;移民少,淹没农田少;生态破坏小,有利于工程实施。
③技术实力、资金充裕程度、基础设施(道路、输电网络等)完备程度。
(二)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①经济效益:产生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旅游、养殖等综合经济效益。
②生态效益:调节库区气候,缓解生态环境压力;拦截泥沙,降低河流含沙量;改善水质 ①上游地区(库区):库区蓄水会淹没原有生产、生活设施以及文物古迹等;诱发地震,地下水水位变化,改变库区原有生态环境,水域内害虫滋生,可能导致传染性疾病蔓延。
②下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河流携带至下游的泥沙大大减少,土壤自然肥力下降;入海径流量减少,海浪对海岸的侵蚀作用加重,河口三角洲不断缩小;由于海水倒灌、生态破坏和入海营养物质减少,河口渔业资源锐减
32.(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当地时间2024年3月13日19时10分和19时14分,智利北部城市皮萨瓜以西海域相继发生两次地震,震级分别为4.8级和4.3级。
智利瓦尔帕莱索老城区住房的颜色五彩缤纷,该城市为港口城市,修船工将修船剩下的油漆调为各种颜色涂在自家的房子上。
材料二:南美洲部分区域图
(1)智利多地震,是因为其地处南极洲板块与 板块的挤压碰撞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受图中洋流影响,沿岸海域南北温差 (填“扩大”或者“缩小”)。
(2)由甲至乙,海水温度 (填升高或降低),海水盐度 (填升高或降低)。
(3)智利瓦尔帕莱索老城区住房的颜色五彩缤纷,主要是为了防止 对木制房屋的侵蚀。影响图中铁路线呈南北向延伸的主要自然因素为 。
(4)简述智利南部沿海峡湾的形成过程。
【答案】(1)美洲;缩小
(2)升高;升高
(3)海风;地形
(4)智利南部纬度、海拔高,冰川发育;冰川向下运动,侵蚀形成U形谷;冰退以后,海水涌入,形成峡湾。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外力作用;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根据板块构造相关知识,智利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挤压碰撞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图中洋流为秘鲁寒流,能够将高纬度的冷海水带至较低纬度地区,从而缩小南北温差。
(2)由甲至乙,纬度逐渐降低,太阳辐射增多,海水温度升高;海水盐度受温度和降水量影响,温度越高、降水量越少,海水盐度越高,由甲至乙,海水温度不断升高,同时沿岸降水减少,导致海水盐度升高。
(3)智利瓦尔帕莱索位于海边,虽然降水量比较少,但是海风仍然具有侵蚀性,能够对老城区的房顶产生破坏作用;图中铁路延伸线以东为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平原呈南北向带状分布于山脉以西,故铁路线呈南北向延伸。
(4)智利南部纬度较高、且峡湾数量较多,判断是冰川侵蚀而形成的。该地纬度较高、海拔也较高,发育有冰川,冰川向下运动,侵蚀形成U形谷;后全球温度上升,冰川消退,海水上涌,形成峡湾。
【点评】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城市建筑 表现 原因
建筑格局 美国城市 市中心区摩天大楼高耸入云,四周建筑物错落其间 城市发展历史短,移民影响大,经济发展快
欧洲城市 市中心区一般很少建现代化高楼大厦,高大楼群聚集的情况更为少见 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城市格局与主体建筑风格已经形成
建筑风格 杭州 将城市有组织地融入自然环境之中的“山水城市” “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响
北京 皇宫建筑群雄踞城市中心,其他重要建筑物则沿城市中轴线排列 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
华盛顿 国会大厦居于高处 体现了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与法制精神
建筑结构 中国 围墙是中国建筑的主要景观,中国园林讲究含蓄、显而不露、引而不发、忌直求曲、忌宽求窄 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封闭性
西方 美国建筑绝少有围墙,西方园林强调整齐划一、直率敞朗、和盘托出 西方文化以外向、开放著称
33.(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河县在明清时依托运河,曾经有一段辉煌的历史,到解放前,清河县由于失去了运河码头的优势,是河北省贫困落后县之一。
清河县是传统棉产区,清河羊绒产业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历经四十多年发展,形成了包括原绒采购、分梳、纺纱、织衫、织布、制衣、电子商务等在内的完备产业链条,羊绒产业已成为河北省重要的特色集群产业,清河县被称为“世界羊绒之都”。在传统羊绒产业形成初期,清河县的羊绒产业具有“小规模,大群体”的特征。
材料二:清河县示意图
(1)从明清到解放前,影响清河县城市发展变化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2)指出清河县成为羊绒加工地的区位优势。
(3)分析清河县羊绒产业形成初期呈现“小规模,大群体”特征的原因。
(4)说明清河县形成羊绒特色集群所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答案】(1)交通
(2)有纺织工业的基础,技术和协作条件好;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
(3)小规模:初期生产基础弱,没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生产规模小;大群体:生产羊绒的个体众多,集聚在清河县,形成较完善的产业链。
(4)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降低生产成本;节省运输费用;减少交易开支;加强技术协作和信息交流,促进集成创新,增强企业和行业的竞争力。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分析】(1)由材料可知,清河县在明清时依托运河,曾经有一段辉煌的历史,到解放前,清河县由于失去了运河码头的优势,是河北省贫困落后县之一。从明清到解放前,影响清河县城市发展变化的主导区位因素是交通(水运衰落)。
(2)本题考查工业区位优势。由材料可知,清河羊绒产业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历经四十多年发展,有纺织工业的基础,技术和协作条件好;清河县被称为“世界羊绒之都”,市场广阔;如图所示,有青银高速公路和京九铁路经过,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3)羊绒产业的工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多为单户生产,生产规模小且较为分散;当地羊绒加工总量大,吸引大量生产商、企业聚集由此,工业数量多,其关联产业、辅助产业随之发展,形成加工、销售等完整的产业体系,从而形成产业大群体。
(4)本题考查知识点为工业集聚的优点。清河县形成羊绒特色集群能够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清河县形成羊绒特色集群可节省运输费用;减少内部交易成本;加强企业间的技术协作和信息交流,促进集成创新,增强企业和行业的竞争力。
【点评】工业分散的发生原因与工业类型
类型 原因 目的 案例
传统工业发展中的工业分散 工业企业过度饱和,地价、工资上涨,资源紧张,污染严重 利用廉价土地、原材料,占领市场,寻求最优区位,利于环境保护 不少企业由美国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
新兴工业发展中的工业分散 产品轻、薄、短、小且价格昂贵,适宜空运 “硅谷”企业在东南亚、墨西哥设分厂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