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 第三单元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教案(人教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 第三单元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教案(人教版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1-20 20:22: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A)
课标要求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教学目标
1.阅读教材,识记汉字的起源及发展脉络, ( http: / / www.21cnjy.com )书法艺术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中国画的发展脉络及基本特征;京剧的发展历程、京剧艺术特点以及艺术家代表;
2.依据教材及导学案中的材料,通过生生共议 ( http: / / www.21cnjy.com )、师生互议、学生质疑,理解书画同源和京剧形成发展的原因;汉字书画的发展历程特点;初步学习欣赏书画艺术;学会欣赏京剧。
学法指导
1.从近年的新课程地区高考的试题看,重点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注中国汉字的发展和绘画艺术的时代特点,特别是典型书法艺术家的作品特点,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绘画的特点以及中西绘画的比较。
2.中国文人画区别于民间和宫廷画师的绘画。其突出特点不是画景而是写意,而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重点难点
1.重点: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京剧产生和发展的历程、京剧艺术的特色和成就
2.难点:理解中国书画和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自制本课课件;相关图文资料。
教学方法
以“四导一评”教学模式为主,辅以其它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有机引入】
问题:北京奥运会会徽《舞动的北京》体现了中国文字的哪些元素
引入:北京奥运会会徽《舞动的北京》体现了中国文字、及其书法艺术和的篆刻艺术。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自主学习】带着下列问题,阅读教材P46-49,在书上进行圈、勾、划,对知识点进行记忆与思考。
1.阅读教材第一目“汉字与书法艺术”(注意“前言”、学思之窗等部分)
A:(1)请依据时序梳理汉字的演变过程。其演变的总趋势是什么(请注意阅读“前言”综合思考)?
【1组学生板演预测】甲骨文→金文→篆书(分大篆和小篆)→隶书→楷书;由繁到简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A:(2)书法艺术经历了哪两个发展阶段?楷书、草书、行书各有什么特点、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请注意阅读图片资料及解读综合思考)?
【2组学生板演预测】分为魏晋前后后两个阶段(自发——自觉);由隶书衍生出楷书、行书和草书。
形体 特点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楷书 笔画详备,结构严整,是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 魏晋有钟繇的《宣示表》和王羲之的《乐毅论》;初唐的欧阳询(欧体)、盛唐的颜真卿(颜体)、晚唐的柳公权(柳体)
草书 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虽难于辨识,实用性不大,却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朝张旭、怀素等
行书 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字体。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 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唐朝颜真卿的《祭姪文稿》——天下第二行书;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合作探究1】汉字为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请注意阅读“历史纵横”综合思考)?
【3组学生板演预测】①汉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复脑文字,激发人的形象思维。②汉字有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为背景,信息含量大,具有丰富的表达能力。③汉字有强大的组合能力,单字相对较少,占空间较小,经济实用。④汉字中的数字有强大的逻辑性。⑤汉字的书法是一门独特高雅的艺术。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2.阅读教材第二目“笔墨丹青中国画”
A:(1)请依据时序梳理中国画在各个历史时期发展的特点、代表作及成就(请注意阅读“历史纵横”、图片资料及解读综合思考)。
【4组学生板演预测】
时期 阶段特征 代表作品
远古 萌芽 《鹳鱼石斧图》
战国 萌芽到成熟,人物肖像为主 《人物驭龙图》《人物龙凤图》
秦汉 门类丰富 《夫妇宴饮图》
魏晋南北朝 理论总结,出现真正的中国画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隋唐 吸收外来风格,中国绘画高峰 《游春图》《步辇图》《送子天王图》
两宋 画学兴起,风俗画为亮点 《清明上河图》
元明清 文人画成就突出 王冕的《墨梅图》;徐渭的《牡丹蕉石图》;郑板桥的《墨兰图》
总特征: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合作探究2】绘画艺术与当时社会有没有关系?请举例说明。
【5组学生板演预测】一定时期的文化是由 ( http: / / www.21cnjy.com )当时政治经济条件决定的。例如宋朝时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增加,文化需求扩大,风俗画开始流行;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画家们多画残山乖水寄托抑郁心情。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合作探究3】在中国书法和绘画史上,自古以来就有“书画同源”的说法,你是如何理解的?
【6组学生板演预测】“起源” :即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说书法与绘画在起源上有相同之处; “形源”:书法与绘画在表现形式方面,尤其是在笔墨运用上具有共同的规律性; “神源”:具有相同的神髓、意境之源; “心源”:成为了人们表达思想、直抒胸臆的桥梁,成为人们宣泄感情的工具。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3.阅读教材第三目“京剧的出现”
A:(1)请依据时序概括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演变。
【1组学生板演预测】原始社会,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戏曲就从原始的歌舞发展而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以乐舞戏谑(xue)为业的艺人,即优伶。元朝时,中国戏曲艺术开始走向真正成熟,出现元杂剧。元代的戏曲形式称为元杂剧。明代时,出现昆曲。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A:(1)请简述京剧的形成、发展(请注意阅读图片资料及解读综合思考)。
【2组学生板演预测】(1)形成:①乾隆末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②道光年间,“徽汉合流”,即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演出。③道光二十年至咸丰十年(1840年~1860年)间,经徽戏、秦腔、汉调的合流,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了京剧。
(2)发展:①同治、光绪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②京剧由北京走向各地,成为全国广为流行的剧种,被称为“国剧”。③民国以来,逐步走向世界,受到各国人民的赞赏。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合作探究】京剧为什么被称为国粹?
【3组学生板演预测】是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它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京剧经过历代艺人的千锤百炼,吸取了众多地方戏曲的精华,逐渐形成了固有的并具有综合性的一种表演程式。从某种意义上说,京剧艺术是中国戏曲艺术,更广泛地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一种浓缩。
另一种原因是因为它被梅兰芳等人传播到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界上,并被世界人民所认可和瞩目。中国的戏曲剧种种类的繁多,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所以把京剧称谓为国粹,引申说是中国戏曲艺术的总代表。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特别提示:生旦净丑。
生:生行分为须生(老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为京剧中的重要行当之一。
须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剧中人,口戴 ( http: / / www.21cnjy.com )胡子(髯口),因性格与身份的不同,可分为安工老生或称唱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将),衰派老生(如扮演穷困潦倒之人等)。
红生:为勾红脸的须生,如扮演关羽、赵匡胤等。
小生:指演剧中的翎子生(带雉翎的大将,王侯等),纱帽生(官生)、扇子生(书生)、穷生(穷酸文人)等。
武生:为戏中的武打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长靠(墩子)武生,穿薄底靴的称短打(撇子)武生。
旦:分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旦角全为女性。
青衣: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母型角色。
花旦:亦叫花衫,以服装花艳为特色,以演皇后、公主、贵夫人、女将、小贩、村姑等角色为主。
武旦、刀马旦:为演武功见长的女性。
老旦:用本噪子演唱,多为中老年妇女。
净:亦叫花脸。净角指脸画彩图的花脸 ( http: / / www.21cnjy.com )角色,看来并不干净,故反其意为‘‘净”净行分如下几种角色:以唱为主的铜锤花脸与黑头花脸;以工架为主的架子花脸,如大将、和尚、绿林好汉及武花脸与摔打花脸等。铜锤花脸称正净,架子花脸叫副净、武工花脸名武净,武二花脸言红净,在表演风格上均有不同的特色。
丑:剧中丑行勾脸,而勾画“三花脸”,面谱与花脸有很大区别。
丑行又分文丑、武丑。文丑中又分为方巾丑(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人,儒生);武丑,专演跌、打、翻、扑等武技角色。根据动物属相,丑属牛,牛性笨,丑为笨的代名词。但舞台上的武丑亦叫开口跳,而能说能跳,表演出活泼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此与牛的丑笨性又完全不同。
【知识梳理】【师生互动小结】
一、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1.起源:由图画、象形字到汉字
2.演变:从甲骨文、钟鼎文、篆书、隶书到楷书
3.总趋势:由繁到简
4.汉字历史地位:最为古老的文字之一,硕果仅存的表意方块字
二、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
1.以魏晋为界,经历了由自发到自觉两个阶段
2.主要书体与名家:楷书:钟繇、王羲之、欧阳询、颜筋柳骨;草书:二王、颠张醉素;行书:王羲之、颜真卿、赵孟頫、文征明等。
三、笔墨丹青中国画
1.起源:原始社会的绘画艺术
2.特点: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3.演变:夏商周三代以人物肖像为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国帛画,标志中国绘画由萌芽走向成熟;秦汉绘画门类丰富;魏晋南北朝士大夫画家活跃于画坛;隋唐五代吸收外来美术风格,是中国绘画高峰;两宋绘画艺术全面发展,宫廷画最活跃,风俗画为最大亮点;元明清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四、京剧的出现
1.中国戏曲发展历程:从原始歌舞、春秋战国优伶、元杂剧、明昆曲到清朝京剧
2.京剧的形成与发展:乾隆末年,徽剧进 ( http: / / www.21cnjy.com )京,风行一时;道光年间,“徽汉合流”;融合兼收,形成新剧种——京剧。同治、光绪年间,走向成熟,出现“同光十三绝”;清末民初,成为全国流行剧种;民国以来,走向世界。
【检测回馈】
1.汉字演变的脉络是( )
①金文 ②甲骨文 ③篆书 ④楷书 ⑤隶书
A.②①③⑤④ B.④⑤①②③ C.⑤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
【4组学生板演预测】A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2.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和“天下第二行书”的作品分别是( )
A.钟繇的《乐毅论》、王羲之的《兰亭序》
B.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姪文稿》
C.王羲之的《兰亭序》、怀素的《自叙贴》
D.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
【4组学生板演预测】B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3.下列关于京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同治、光绪年间是京剧的一个繁盛期,出现“同光十三绝”
B.京剧在道光年间“徽汉合流”博采众长、兼收并蓄而成
C.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成熟,并走向世界
D.形成的关键是乾隆末年徽班进京
【4组学生板演预测】C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课内容应该是比较简单的,学生自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完全可以搞懂。所以,学生在课文中可以找到的问题,教给学生自主学习掌握,课上将学习结果汇报给老师和同学。在重点的地方,老师安排探究问题,适当的拓展延伸,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后,教师精讲点拨。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图片、书画作品、视频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