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课标要求
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教学目标
1.阅读教材,识记建国初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革十年和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方针、具体措施和取得的主要成就等。
2.依据教材及导学案中的材料,通过生生共 ( http: / / www.21cnjy.com )议、师生互议、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梳理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脉络,并对各个历史时期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因素归纳总结,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并学会联系现实分析“科教兴国”的现实意义。
学法指导
1.分析“新中国17年教育与旧中国教育发展的比较”表格,充分认识新中国17年教育取得的重大成就。
2.认识“文化大革命”给教育带来的巨大破坏,造成“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带来的严重损失。
3.联系现实分析“科教兴国”战略的伟大意义,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重点难点
1.重点: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探索;迎接挑战的措施。
2.难点:社会主义教育发展探索中成败的原因;教育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之间的辩证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自制本课课件;相关图文资料。
教学方法
以“四导一评”教学模式为主,辅以其它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有机引入】
展示邓小平和江泽民有关教育方面的论述,彰显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引入新课。
我们国家,国力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责任。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邓小平
江泽民同志曾说:“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教育为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就必须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教育摆在现代化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自主学习】带着下列问题,阅读教材P100—103,在书上进行圈、勾、划,对知识点进行记忆与思考。
阅读教材第一目“人民教育的奠基”
A:(1)请简要概述新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立初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教育发展的指导方针、具体措施和主要成就(请注意阅读“前言”、“学思之窗”、图片资料及注释综合思考)。
【3组学生板演预测】
时期 教育方针 具体措施 影响
新中国成立初期 “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办人民的教育; 接管改造旧教育,创建社会主义新教育;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列强手中收回教育事业的自主权;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 教育事业回到人民的手中。确定了教育发展的方向。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49—1965 “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全面发展。 制定新中国的教育方针。发展全日制学校,建立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创办工农速成中学和文化补习学校。 确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扫除文盲,培养人才。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2.阅读教材第二目“动乱中的教育”
A:(1)“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中国教育事业出现了怎样的局面?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局面的出现带来了哪些消极影响?
【2组学生板演预测】表现:学校停课,教育战线一片混乱;1966年废止高考制度;70年代招收不需要文化课考试的“工农兵学员”。
原因:“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文化大革命”的开始。
影响:整个民族文化素质下降;中国教育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3.阅读教材第三目“教育的复兴”
A:(1)“文革”结束后,为实现教育的复兴,党和政府作出了哪些努力(请注意阅读“历史纵横”、“资料回放”、图片资料及注释综合思考)?
【1组学生板演预测】①文革结束后邓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平拨乱反正,全面整顿。恢复高考制度,组织编写新教材,倡导尊师重教。②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量增加教育投入,实行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③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④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A基础教育方面:普及义务教育,制定《义务教育法》;B中等教育方面: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C高等教育方面:增设新兴的边缘学科专业,建立学位制度,改革高校招生与分配制度;D扩大学校办学的自主权;社会办学应运而生;⑤20世纪90年代,为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实施“211工程”计划;⑥启动“希望工程”;⑦ 加大西部教育发展的力度。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合作探究】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经历怎样的历程?我们能从中总结出哪些经验和教训?
【4组学生板演预测】历程:教育兴办;教育挫折;教育繁荣与新发展;
经验教训: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特别提示:全面认识建国后教育领域得两次高潮。
(1)两次高潮:建国后到文革、1978年以后。
(2)主要原因:①政治上,建国到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革这一段时间里,党和政府对积极支持科技文化教育发展:成立中科院,提出“双百方针”,改造发展教育。而在“文革”后,国家和政府又重新重视科技文化的发展,实施了“863计划”,提出重新贯彻“双百方针”,实施“211工程”加大支持教育事业的力度。②经济上,建国之初到66年,我国迫切需要发展国民经济,于是要求科学文化为这一目标服务,如两弹一星,就是为了营造一个安定的国内环境,搞经济建设。此外,双百方针的提出,就是为了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为经济建设服务;文革后,由于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需要,要求我国的科技文化要进一步发展适应新形势,因此,党和政府又再一次地大力发展科技文化,像“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等。
(3)反映的问题: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的科技文化发展,是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体现。
(4)经验教训:教训: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提高国民素质,必须大力发展教育。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知识梳理】【师生互动小结】
阶段 方针政策 成就
新中国建立初期 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的有用经验,借鉴苏联经验 把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造成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毛泽东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
“文革”时期 以阶级斗争为纲,大中小学一度停课,大学招生通过推荐方式招收“工农兵学员” 教育战线一片混乱,人才出现断层
改革开放以来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20世纪90年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211工程”计划 各类教育飞速发展,培养了大批各级各类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无穷活力
【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材料二:2002年9月1日下午,安徽大学招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办公室寄出了一份特别的录取通知书。这份录取通知书给了金寨县一中的高三学生苏明娟(图二)。她被该校录取,成为2002级的新生。
材料三:2001年,18项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中,高校专家作为首席科学家的有8项。国家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高校承担了1/3。当时,“863计划”的250名领导班子成员中,来自高校的有120名。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到22家。请回答:
(1)图一“三个面向”是谁最先提出的?有何重要意义?
【5组学生板演预测】邓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平;它为新时期教育改革提出的总的战略目标和正确方向,改革开放的春风推动了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改革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2)图二是为什么而作的宣传画?此工程有何重要意义?
【6组学生板演预测】希望工程;意义:动员社会援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对普及基础教育作出了重大贡献。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3)据材料三并结合当今世界发展的形势,说明中国教育应采取怎样的发展战略?
【6组学生板演预测】科教兴国,开展素质教育。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教学反思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现代教育发展这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概念,建议首先采用谈话法,了解学生对现代教育发展的含义理解的程度,宏观叙述教育发展状况,然后进入本课学习。引导学生对本课教科书进行课前通读,从总体上宏观概括本课内容包括的三大内容:开基创业、探索发展、迎接挑战。培养学生阅读、概括、记忆等一系列能力。
如何挖掘乡土资源,把地方史料与教材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去探究历史,来思考现实问题。历史教师一定要站在现代课程观的高度上,深入挖掘历史与现实的有机联系,为使学生成为具有时代精神和历史责任感的新世纪人才奠定基础。
关于本课小结。既可用文字总结:过去 ( http: / / www.21cnjy.com )50年,是共和国教育事业在艰难曲折中发展的50年。50年来,在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英明领导下,全党、全社会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艰苦奋斗所赢得的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空前发展的辉煌成就将永载史册。迎着新世纪的曙光,我们豪情满怀。中华民族的未来是辉煌灿烂的,中国教育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我们要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也可以用问题总结:现代中国教育事业是怎样走过来的?你从中能总结出哪些经验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