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选择题
1. 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其中出土戍边将士文书883件,文书中多次出现“开元四年”的表述。通过该遗址可了解的朝代是(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2.唐太宗统治期间,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3.《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但也有人认为“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认为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的主要依据是( )
A.创立了选拔人才的科举制
B.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C.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D.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4.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说明唐太宗( )
A.认识到了重视人才的必要性
B.认识到了虚心纳谏的好处
C.认识到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D.认识到了崇尚节俭的重要性
5. “主纳忠谏,臣进直言,蔚然成风”,是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重要原因。当时敢于直言的著名大臣是(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宋璟
6、人们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 )
A.她是我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
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
C.她能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D.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7、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唐宗”指的是(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8、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写到:“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这里的“委员制”指 ( )
A. 三公九卿制 B. 科举制 C. 三省六部制 D. 内阁制
9、历史上把唐朝的鼎盛时期称为(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光武中兴
10、“2004年10月14日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京剧艺术表演家尚长荣出演京剧《贞观盛事》中耿直进谏的名臣……”你知道尚长荣扮演角色是( )
A.杜如晦 B.李世民 C.魏征 D.姚崇
11.唐太宗在位时期,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百姓安居乐业。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 )
A. 贞观之治 B. 开元盛世 C. 贞观遗风 D. 康乾盛世
12.2011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答记者问时说“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其内涵与下列古代思想一致的是( )
A.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D.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3.三省六部制始创于( )
A. 秦 B. 汉 C. 隋 D. 唐
14.武则天统治前期重用酷吏的目的不包括( )
A. 打击反动派势力
B. 打破大族控制政局,垄断高官的局面
C. 为百姓谋福利
D. 巩固其统治地位
15.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有关唐太宗,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
B. 创立了三省六部制
C. 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D. 民族政策开明,被誉为“天可汗”
16.毛泽东曾用“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来评价四位古代帝王,下列史实与“唐宗”有关的是( )
A. 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B. 利用锦衣卫实行恐怖统治
C. 任用房玄龄、魏征等人担任要职,提高行政效能
D. 杯酒释兵权,削夺朝中大将的权力
17.某大学教授做客《百家讲坛》,做了“太宗继位”“房谋杜断”等系列讲座。由此可推断他所讲的主题是( )
A. 文帝建隋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康乾盛世
18.对于武则天的统治,史称有“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下列对于武则天统治及其评价正确的是( )
①武则天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②为唐朝盛世的来临起到承前启后作用
③国内安定,国家空前繁荣,史称“开元盛世”④实际统治中国时间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9.小明以“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为主题进行探究,下列他整理的内容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唐高祖时出现“贞观之治”局面 B. 诗歌作为文人社会交往的方式
C. 唐玄宗时出现“开元盛世”局面 D. 都城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市
20.被唐太宗誉为一面镜子的是( )
A. 唐高宗 B. 郑和 C. 魏征 D. 司马迁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表格的内容为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的统治措施。
唐太宗 唐玄宗
政治 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
经济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化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材料二 唐玄宗本人的变化,是当时社会危机难以克服的主要原因。开元初,他注意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天宝时,则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在用人方面,唐玄宗不再是任人唯贤,而是专用投其所好者……安禄山为了讨好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得知唐玄宗要在华清宫新开浴池后,立即在范阳以白玉石制成鱼龙凫雁,还有石莲花,置于池中,使唐玄宗喜悦异常。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能够出现两个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二,比较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统治的不同之处。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高宗永徽以后,都督带使持节者,始谓之节度使,然犹以名官。景云二年(717年),以贺拔迁嗣为凉州都督、河西节度使。由此而后,接乎开元,朔方、陇右、河东、河西诸镇,皆置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
——《新唐书》卷五十
材料二 至如谋于汉者,昔其臣也,公实弃之;兵于汉者,亦其将也,公不庸之。故曰:“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李观《项籍故里碑铭序》
(1)根据材料一思考,节度使为一级官职始于何时?节度使有什么权力?请举一例证明节度使威胁中央集权的史实。
(2)材料二提出“得人者昌,失人者亡”的观点,试结合唐代前期百余年用人方面的史实加以说明。
(3)综合上述材料,关于选人用人方面,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科举制 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贫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 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的内容。 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①科举制度诞生于哪个朝代?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②根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度有哪些特点?(言之有理,答出两点即可)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不少于两点)
材料二:唐太宗深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人不计资历名望,不计亲疏恩怨,凡有治国安邦之才,都委以重任。
③材料二反映唐太宗重视人才,为选拔官员,他是怎样完善了科举制度的?
材料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④材料三中,诗人肯定了隋炀帝的功绩。请从经济方面举一例说明诗人的观点,并说明其积极作用。
材料四: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⑤材料四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盛世的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
1-5ACDCC 6-10DACCC 11-15ADCCB 16-20CBCAC
21、(1)善于用人,重视经济发展,完善科举制度。
(2)前期:节俭,反对浪费;任人唯贤;励精图治。后期:骄奢淫逸,挥霍无度;任人唯亲;沉迷酒色,不理朝政。
22、(1)始于唐朝。自行委派官吏;不向中央交纳赋税;军队不听中央调遣。唐玄宗时期,节度使安禄山和史思明拥兵自重,并发动叛乱。
(2)唐太宗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虚心纳谏,调整统治政策,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武则天重视人才,任用贤臣,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唐玄宗在开元年间,重视官员的选拔与考核,任用姚崇、宋璟等人为相,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唐玄宗统治后期,任人唯亲,酿成“安史之乱”。
(3)要任用德才兼备、敢言直谏者;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则危害严重。
23、①隋朝,隋炀帝设进士科.
②特点:政府主导、自由报考、公开考试、平等竞争、考试内容丰富、择优录取.(言之有理,答出两点即可)作用: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不少于两点)
③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④开通了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⑤唐玄宗;任用贤臣;整顿吏治;发展经济;改革税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