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十二章
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
第 1 课时 熔 化
物理观念
1.知道熔化现象;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熔化吸热;
2.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过程的区别;知道晶体的熔点;
3.能用熔化知识解释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热现象。
科学思维
1.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比较的方法得出物体熔化规律;
2.培养学生将熔化知识运用到生活、生产中解决新问题的思维。
重点
学习目标
科学探究
1.经历熔化的实验探究过程,认识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
2.通过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实验探究过程,加强学生对熔化现象的观察能力以及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
1.结合熔化特点,培养关注生活与生存环境、社会发展的品质;
2.尝试对生态环境中的熔化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观念与责任。
难点
自然界的冰雪消融
金属变水
火山爆发熔岩浆横流
导入新知
小学科学课程中的物质存在的状态有哪几种?
冰变水
金箔变金水
蜡烛变蜡水
雪糕熔化
固态物质可以变成液态物质。
固态、液态、气态。
固态物质可以变成液态物质吗?如果可以请举例子说明。
望着这气势磅礴的滔滔大江,同学们可曾想到,这万古不竭的巨流最初的水源竟是各拉丹冬雪山冰雪消融后形成的呢?在刚才的视频里,固态的皑皑冰雪、冰川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液态的江水。
①物质在熔化前处于何种状态?
②熔化后物质处于何种状态?
固态
液态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
任务一、认识熔化现象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并回答。
讲解新知
任务一、认识熔化现象
学以致用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文化,它的雏形距今已有三千多年。“二十四节气歌”中有“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的描述,立春后冰河解冻,这属于物态变化中的_________现象。
熔化
①物质的熔化有怎样的规律呢?
②不同物质的熔化是否存在差异呢?
1.结合物质的熔化现象,思考问题。
任务二、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
针对现象,进行有依据的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猜想与假设:
不同物质熔化过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熔化时温度可能保持不变,也可能发生变化。
实验仪器:
铁架台;烧杯;试管;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秒表;石蜡;海波
任务二、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用如图所示装置,分别加热海波和石蜡,多次测量其加热过程中的温度,比较其温度变化规律。
(1)将海波(石蜡)和温度计放入试管,按照课本组装实验器材,用水浴法给碎冰加热。
(2)记录整个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
(3)将数据填入表中,并在坐标纸上描出个点。
观察要领
观察对象:①海波的状态②温度计的示数
观察时间:①熔化前②熔化中③完全熔化后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任务二、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
①通过实验探究,你发现海波的熔化过程有着怎么的规律?
②实验中,你发现石蜡的熔化过程有着怎么的规律?
③两类物质的熔化说明它们的熔化特点是否相同?
海波熔化图像
石蜡熔化图像
海波熔化时有一段时间温度不变;
石蜡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
两者熔化特点不同
重点
重点
任务二、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
晶体:像海波那样,在熔化过程中尽管外界不断加热,但其温度仍保持不变,这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
非晶体:有些固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而是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由硬变软,最后变成液体,在熔化过程中,外界不断加热,其温度会持续上升,这类固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称为非晶体。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2.认识晶体、非晶体、熔点
重点
任务二、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
3.阅读教材,“拓展一步”。
任务二、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
固态、吸热温度升高
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液态、吸热温度升高
B
D
C
A
温度/℃
时间/min
48
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3.针对图像,深化对熔化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AB、BC、CD段分别表示物质处于何种状态?
难点
任务二、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
总结晶体的熔化和非晶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任务二、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
固体分类 举例 熔化过程 是否吸热 温度变化情况 有无熔点
晶体
非晶体
查看不同物质的熔点表,并回答:
①请你将玻璃、冰,沥青、铜、海波、铁、松香、食盐这些物质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
②在寒冷的南极应该使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为什么?
③白炽灯发光时灯丝温度在2 500℃以上,应该选用哪种材料做灯丝,为什么?
任务二、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
熔化吸热在具体实际生活中有什么应用?
任务三、应用熔化知识解释现象
鱼放入冰块中保鲜
夏天吃冰棍解暑
任务三、应用熔化知识解释现象
学以致用
如图是1978年湖北省随县曾侯乙楚墓出土的一件“铜冰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冰箱。它是一件双层器,方鉴内套有一方壶。夏季,壶内装酒,鉴、壶壁之间可以装冰,冰在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过程中,需要_________大量的热,使壶内酒的温度降低,饮用口感更佳。
熔化
吸收
任务三、应用熔化知识解释现象
学以致用
重点
在运输食品过程过程中,常利用冰块保鲜,请阐述原因。
冰块易熔化,熔化时从外界吸收热量,使食品温度降低
从固态变为液态
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熔点
熔化
熔化
熔化规律
熔化的应用
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如冰的熔化
归纳新知
1.物质由________变为_______的过程称为熔化,熔化______热量。
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热量,温度____________;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热量,温度__________。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金属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保持不变
B.物质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升高
C.任何情况下,水的熔点都是0℃
D.冰的温度一定低于0℃
固态
液态
吸收
吸收
保持不变
吸收
不断升高
A
课堂练习
4.冰的熔点是0℃,则0℃的水( )
A.一定是液态
B.一定是固态
C.一定是固液共存状态
D.以上三种都可能
D
5. 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对釜的铸造有“铁化如水,以
泥固纯铁柄杓从嘴受注”(如图)这样的记载。其中反映“铁化如
水”时温度—时间变化图像正确的是( )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