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五下科学4.1《温度与水的变化》课件(30张PPT)+教案+学习任务单+课后练习+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五下科学4.1《温度与水的变化》课件(30张PPT)+教案+学习任务单+课后练习+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5-12 22:41:41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科学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热
1.种子发芽实验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知道物质通常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态存在,物态变化取决于温度等。
2.理解热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热量变化导致了物体温度变化。
3.分析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情况,知道水的凝固点和沸点。
科学思维
1.尝试从事物的变化以及相互关系的角度中提出可以探究的问题。
2.基于所学的知识,对研究问题做出假设,说明假设的依据。
3.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用酒精灯、三脚架等组成加热装置,开展将水
加热至沸腾的探究活动。
4.通过持续加热和停止加热,记录水沸腾后的温度变化和形态变化,用证据
来检验自己的假设,与同学交流探究的过程与结论。
5.对探究活动进行小结,发现水的温度、形态变化跟热量有关。
探究实践
1.形成对热量与水的温度变化、形态变化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2.通过长时多次的测量和记录,养成认真仔细的实验态度。
3.树立用证据说话的意识,能坚持自己正确的观点。
4.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主动研讨与交流,形成集体的观点。
态度责任
1.了解自然界中的水可以有不同的形态存在。
2.能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自然界中的有关现象。
3.了解科学技术可以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新知导入
双手握住一杯热茶,手会慢慢地热起来;
要是握住一块冰,手就会变得越来越冷。
怎么回事?
新知导入
我们平时说的热,实际上是一种能量。
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新知导入
热在物体间怎样传递?
哪些物体传热性好?
怎样能阻止或减缓热量的传递呢?
让我们从物体的温度的变化和测量开始吧!
自然界中的水是以什么形态存在的?
气态
固态
液态
三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新知导入

水蒸气

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看不到)
新知导入
新知导入
聚 焦
我们已经观察过水的沸腾和凝固成冰的现象,水的这些变化与什么有关呢?
水沸腾了
水结冰了
温度变化!
水沸腾和结冰温度各是多少呢?
新知讲解
探索一
水的形态变化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水蒸气

水结冰的温度和水沸腾的温度是多少?
温度变化
100℃
受热
受冷
温度变化
0℃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0℃,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
新知讲解
水加热后温度上升,达到100 ℃时水沸腾,同时产生大量的水蒸气;
讨论:水的温度发生变化时,水的形态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
水散热后温度下降,降至0 ℃时水凝固变成冰。
怎样证实?
新知讲解
探索二
观察水加热时的变化现象
实验装置
烧杯
石棉网
三脚架
酒精灯
酒精灯、铁架台、三脚架、石棉网、烧杯、温度计、计时器、水、火柴、湿抹布、护目镜、废液缸
新知讲解
实验步骤
1
安装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组成的加热装置。
2
在烧杯中加入少量清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3
使用温度计测量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变化。
待水沸腾时,撤走酒精灯(停止给水加热),测量水的温度变化并记录水形态的变化。
4
5
静置一段时间后,再次给水加热至沸腾,并保持对沸水的持续加热,观测、记录水和温度的变化。
加水少于二分之一,以免水在沸腾时候飞溅出来
新知讲解
①实验过程中操作员要戴护目镜;
②烧杯中的水要低于容量的二分之一,以免水沸腾时的热水飞溅;
③要使用湿布垫衬着撤走酒精灯或移入酒精灯,避免烫伤。
④火柴点燃,灯帽盖灭,不对点,不嘴吹。
⑤温度计玻璃泡不触碰容器底与壁,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温馨提示:
用热水,可以节约加热时间,用小烧杯加热少量的清水,更容易控制实验时间。
注意实验安全,防火防烫。
新知讲解
2分钟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沸腾时
水温变化
水的变化
水加热至沸腾时的变化记录表
92℃
50℃
64℃
78℃
100℃
水在被持续加热的过程中,温度持续上升,到100℃时水沸腾了,沸腾时水中剧烈地冒气泡。
剧烈地冒气泡
新知讲解
水沸腾后的变化记录表
停止加热 继续加热 初始温度 1分钟 2分钟 3分钟 1分钟 2分钟 3分钟
温度变化
水的变化
日期:
100℃
大量气泡
100℃
100℃
大量气泡
大量气泡
93℃
90℃
85℃
没有气泡
没有气泡
没有气泡
我们持续给水加热直到沸腾,水在吸收热量后,温度上升,形态发生变化。停止加热,水不再沸腾,温度下降。
100℃
大量气泡
新知讲解
沸腾前
沸腾时
水沸腾前水的上层水温低,容器底层受热温度稍高一点,水中的气泡上升时,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气泡减小。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的水温度都达到沸点,整个容器中的水都在汽化,汽化成的水蒸气都进入气泡,气泡不断变大。
知识拓展
刚撤掉酒精灯时温度还是100℃,但没有继续沸腾,这说明水的沸腾与什么有关?
水的沸腾与温度(热量)有关,当水的温度达到100℃后,只有继续提供热量,水才会沸腾。
液体沸腾的两个条件:
达到沸点
继续加热
知识拓展
所有液体的沸点都是100℃吗?
知识拓展
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大气压会相应减小,高原海拔高、气压低,因此水的沸点会降低,所以达不到100度,但是在低于100℃时水就会沸腾。
水的沸点总是100℃吗?
当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升高;
当气压减小时,液体的沸点会降低。
高原的水达不到100℃
新知讲解
1.水在被持续加热过程中,温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停止加热后,温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水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2.水的沸腾过程跟什么有关
热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热量变化导致了温度变化。水在被持续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逐渐上升,在100℃左右沸腾,剧烈地冒气泡。水沸腾变成水蒸气。停止加热后,水的温度开始还保持在100℃,之后水温慢慢降低。
温度是影响水沸腾过程的主要因素。
研 讨
新知讲解
探索水从常温持续下降到0℃以下,以及从0℃上升到常温后,水会发生什么变化。
水结成冰和冰融化成水
在水结成冰和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热量是否产生了影响?
结冰
融化
拓 展
课堂总结
知识点总结
1、物质通常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态存在
2、物态变化取决于温度
3、热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
4、热量变化导致了物体温度变化。
课堂总结
知识框架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
1.水的沸腾和凝固成冰的现象与水的 有关。
2.在标准的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沸点)是 水凝固成冰时的温度(凝固点)是 .
3.在标准大气压下,水从常温持续下降到0℃以下,水会 热量,到0℃时水会开始 。从0℃以下上升到常温,冰会 热量,到0℃时冰会开始 。
温度
100℃
0℃
放出
结冰
吸收
融化
课堂练习
1.冰是水的( ) A.固态 B.液态 C.气态
2.标准气压下,水沸腾需要的条件是( )。
A.水的温度达到100℃ B.继续加热 C.水的温度达到100℃且继续加热
3.水在被持续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 )。
A.一直升高 B.一直降低 C.升高到一定程度后保持不变
4.关于水的沸腾和凝固成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沸腾需要放出热量 B.水凝固成冰需要放出热量
C.水的沸腾和凝固成冰都与热量无关
5.在观察水加热的变化现象时,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正确使用酒精灯等仪器,防止烫伤 B.待水沸腾时,可以撤走酒精灯
C.在测量水沸腾时的温度时,为了安全起见,可以将温度计从水中拿出来读数
A
C
C
B
C
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
完成对应课时练习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程基本信息
版本 教科版 学科 小学科学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第二学期
课题 《温度与水的变化》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课程基本信息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1.知道物质通常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态存在,物态变化取决于温度等。 2.理解热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热量变化导致了物体温度变化。 3.分析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情况,知道水的凝固点和沸点。 科学思维1.尝试从事物的变化以及相互关系的角度中提出可以探究的问题。 2.基于所学的知识,对研究问题做出假设,说明假设的依据。 3.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用酒精灯、三脚架等组成加热装置,开展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探究活动。 4.通过持续加热和停止加热,记录水沸腾后的温度变化和形态变化,用证据来检验自己的假设,与同学交流探究的过程与结论。 5.对探究活动进行小结,发现水的温度、形态变化跟热量有关。 探究实践1.形成对热量与水的温度变化、形态变化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2.通过长时多次的测量和记录,养成认真仔细的实验态度。 3.树立用证据说话的意识,能坚持自己正确的观点。 4.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主动研讨与交流,形成集体的观点。态度责任1.了解自然界中的水可以有不同的形态存在。 2.能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自然界中的有关现象。3.了解科学技术可以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课前学习任务
思考:为什么双手握一杯茶,手会热起来;握住一块冰,手会越来越冷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思考:我们已经观察过水的沸腾和凝固成冰的现象,水的这些变化与什么有关。【学习任务二】探究水在被持续加热过程中和停止加热后,水的状态和温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习任务三】探索从常温持续下降到0℃以下,以及从0℃上升到常温后,水会发生什么变化。
推荐的学习资源
1.《科学超入门——热》2.科普绘本《科学小达人·奇妙的物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1.《温度与水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的第1课。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要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热学问题,就要从物体的温度变化和测量开始。本课教材由四部分组成:聚焦部分,提出问题“我们已经观察过水的沸腾和凝固成冰的现象,水的这些变化与什么有关”,引发学生思考。探索部分,让学生先回忆并整理水形态的变化与温度的关系,再让学生设计和进行“观察水加热时的变化现象”的实验。研讨部分,经历探究与观察活动后,让学生思考并发表关于“水在被持续加热过程中和停止加热后,水的状态和温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及“水的沸腾过程跟什么有关”等问题的见解,引导学生发现水的温度、形态变化跟热量有关。拓展部分,引导学生继续探索从常温持续下降到0℃以下,以及从0℃上升到常温后,水会发生什么变化。作为《热》单元的起始课,本课以学生的前概念为起点,通过探究温度的变化和水的形态变化,了解到温度变化表示热量在传递,所以是热量变化导致了物体温度变化的科学概念,并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学情分析】
水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物体,通过三年级上册的学习,学生已经观察过水沸腾过程中会温度慢慢变高,水会逐渐变热,知道水结冰和水沸腾时的温度,也了解了水结冰、水沸腾、冰融化时的现象以及形态的变化,但是较难理解“水的温度、形态变化跟热量有关”。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探究温度的变化和水的形态变化,了解到温度变化表示了热量在传递。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知道物质通常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态存在,物态变化取决于温度等。
2.理解热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热量变化导致了物体温度变化。
3.分析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情况,知道水的凝固点和沸点。
科学思维
1.尝试从事物的变化以及相互关系的角度中提出可以探究的问题。
2.基于所学的知识,对研究问题做出假设,说明假设的依据。
3.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用酒精灯、三脚架等组成加热装置,开展将水
加热至沸腾的探究活动。
4.通过持续加热和停止加热,记录水沸腾后的温度变化和形态变化,用证据
来检验自己的假设,与同学交流探究的过程与结论。
5.对探究活动进行小结,发现水的温度、形态变化跟热量有关。
探究实践
1.形成对热量与水的温度变化、形态变化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2.通过长时多次的测量和记录,养成认真仔细的实验态度。
3.树立用证据说话的意识,能坚持自己正确的观点。
4.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主动研讨与交流,形成集体的观点。
态度责任
1.了解自然界中的水可以有不同的形态存在。
2.能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自然界中的有关现象。
3.了解科学技术可以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给水持续加热、停止加热和继续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和形态发生的变化。
难点: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水的温度、形态变化与热量的关系。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烧杯、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温度计、温度计夹子、热水、护目镜、湿布、记录单等。
教师准备:水在自然环境中存在的课件资料,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出示情景图片:展示自然界中的水以三种形态存在着。
提问一:图片中的水以哪些形态存在?
提问二:水的这些形态会发生变化吗?
2.师生交流后进行小结:自然界的水是以不同的形态在循环运动着,很多生物依靠环境而生活,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关联着的。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水在自然界里运动着,水的形态在发生着变化,水的形态发生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
设计意图:用图片展示自然界中的水以三种形态存在着,引导学生回忆自然界中有不同形态的水。通过让学生思考水的形态是否会变化,引导学生回顾三年级学习的“水沸腾后变成水蒸气,水凝固后变成冰”等实验。通过让学生思考“水的这些变化跟什么有关”,引导学生提出“给水加热”“让水变冷”等想法,充分展露学习热学的前概念。
探索
1.活动一:梳理水形态的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1)聚焦问题:水形态的变化与什么有关?
学生提出:水形态的变化与温度有关,水受冷结冰,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2)提醒学生回忆并说一说:水结冰的温度,水沸腾的温度。
(3)小组讨论:水的温度发生变化时,水的形态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
(4)揭示课题:温度与水的变化。(板书)
2.活动二:观察水加热时的变化现象。
(1)总结学生已有知识:将水加热到 100℃,水开始沸腾,水的形态会转变成水蒸气。
(2)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证实我们的假设?
(3)小组讨论实验步骤,制订实验计划。
(4)出示实验器材,师生确定实验步骤:
①在烧杯中加入少量清水。
②给水加热,持续测量水温直至沸腾。
③停止加热,持续测量水温3分钟,每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④再次加热直至沸腾,持续测量水温3分钟。
⑤观察、记录水的温度和形态变化。
(5)师生讨论,明确注意事项:
①杯内加水少于二分之一,以免水在沸腾时候飞溅出来。
②撤走和移入酒精灯时注意安全。
③规范佩戴护目镜,以防烫伤。
(6)学生分小组开展水加热至沸腾的实验,将实验结果记录在水沸腾后的变化记录表中。
(7)教师巡回指导,并提示先完成实验的小组,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等会儿跟其他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给水持续加热,观察加热后水的温度和形态变化,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容易完成的。五年级学生的科学学习,需要让学生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因此这个实验开始前,教师还应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细化实验步骤,强调实验记录和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
三、研讨
1.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1)指导学生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交流。
思考:给烧杯里的水加热,水的温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停止加热后,水温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和探究记录,研讨温度变化的情况。
(3)师生小结并板书:水在吸收热量后,温度上升。
2.水的沸腾过程跟什么有关?
(1)提问:撤掉酒精灯后,水的温度还在100℃,却不再沸腾了;再次加热,水又沸腾了,说明水沸腾的现象跟什么有关?
(2)师生小结:只有提供热量,水才会沸腾。
(3)提问:当我们给水持续加热,100℃后水沸腾了,水的形态开始发生变化,这又是为什么?
(4)师生小结并板书:水在吸收热量后,温度上升,形态发生变化。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希望学生先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得出“热量变化导致了物体温度变化”的结论,再通过充分交流研讨,引导学生发现水的温度、形态变化跟热量有关,得出“水在吸收热量后,温度上升,形态发生变化”的结论。
四、拓展
1.提问:水结成冰和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是否也存在着热量的作用?
2.学生提出假设后,小组讨论实验方法。
3.师生共同完善探究方案。
4.布置课外拓展活动。
设计意图:课后拓展环节,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水的液态和固态之间的相互变换,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水的温度、形态变化跟热量有关”的概念。
【板书设计】
温度和水的变化
水在吸收热量后,温度上升,形态发生变化。
水在释放热量后,温度下降,形态发生变化。
【记录单】
水沸腾后的变化记录表
停止加热 继续加热
1分钟 2分钟 3分钟 1分钟 2分钟 3分钟
温度变化
水的变化
我们经过测量和观察,发现停止加热,水的温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水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活动手册说明】
观察水加热时的变化,并记录水沸腾后的变化。首先,让学生预测加热后水的温度和形态变化。其次,将烧杯里的热水加热至沸腾后,停止给水加热,观察和记录停止加热 1 分钟、2 分 钟和 3 分钟时水温度的变化以及水的变化。 然后继续给烧杯里的水加热,记录1 分钟、2 分钟、3 分钟时的温度,并观察和记录水的形态变化。最后,学生交流水的沸腾过程跟什么有关。全班根据温度数据和水的形态变化,进行研讨并交流结论。
受热
受冷
水蒸气

温度变化,100℃
温度变化,0℃

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程基本信息
版本 教科版 学科 小学科学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第二学期
课题 《温度与水的变化》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课后练习
一、判断题1.给水加热的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变。( )2.水沸腾后,如果不持续加热,就不会持续沸腾。( )3.当水沸腾时,可以观察到水中有气泡产生,水面上会产生大量白气,水温持续上升。( )4.用酒精灯加热水时,应该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 )二、选择题1.一般情况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A.80℃B.90℃C.100℃2.下列不是水在加热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 )。A.水面有白气出现B.沸腾时没有气泡出现C.温度计示数不断升高3.( A )的变化会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A.温度B.容器C.质量4.某一天,小萌观察到河水结冰了,那天的温度可能是( )。A.5℃B.1℃C.-4℃5.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B. C.6.关于水的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量的多少影响水沸腾时的温度B.水沸腾时,停止加热,水的沸腾也会停止C.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温度会升高7.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时,下列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A. B. C.三、实验探究水的变化下面是某组同学探究水蒸发快慢的实验,请完成相关内容。(1)向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里加入等量的水,标出水的液面位置。(2)用酒精灯加热其中一个杯子,另一个置于常温下。十分钟后,观察到1号杯子里的水( C ),2号杯子里的水( )。A.变少了B.变多了C.没什么变化(3)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发现1号杯子里的水温度低,2号杯子里的水温度高,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在2号杯子上加一个玻璃盖子,可以观察到玻璃盖子的( )有小水珠。A.里面B.外面C.里外都有(5)上题中小水珠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继续加热2号杯子直到水沸腾,此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A.温度计示数为110℃B.水中气泡静止不动C.水面之上有大量白气答案:一、× √ × √二、 C B A C B B B三、(2)A (3)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 (4)A (5)水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盖子凝结成小水珠 (6)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水加热时的变化”探究记录表
记录时间: 年 月 日
探究目标 探究水加热时的变化
一、器材准备温度计、烧杯、热水、三脚架、 酒精灯、火柴、石棉网、护目镜、湿抹布、铁架台二、探究活动(1)安装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组成的加热装置。(2)给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停止加热——继续加热至沸腾,整个过程中,用水温计持续测量记录水温、并观察记录水的形态变化。三、注意事项:(1)杯内加水少于二分之一,以免水沸腾时溅出。 (2)撤走和移入酒精灯时注意安全。 2分钟4分钟6分钟8分钟沸腾时水温变化水的变化 水加热至沸腾时的变化记录表水沸腾后的变化记录表水沸腾后停止加热水沸腾后继续加热1分钟2分钟3分钟1分钟2分钟3分钟水温变化水的变化
探究过程
我的发现 1、水在被加热至沸腾过程中 热量,温度 ,停止加热时, 热量,温度 ,继续加热时温度 。2、水沸腾时,温度 ,需要继续 热量才会沸腾。3、水的温度变化、形态变化与 有关。4、其他发现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