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增分策略---小说鉴赏题分析
点析结合,做好“审美鉴赏”类题目
【考情分析】
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小说鉴赏题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它考查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于高三学生来说,要想在小说鉴赏题上取得好成绩,就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增分策略。
【应对策略】
1. 点:抓住小说中的关键信息
在解答小说鉴赏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本,抓住小说中的关键信息。这些信息包括人物、情节、环境等。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细致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作者的意图。例如,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我们可以关注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状态等方面,从而深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在分析情节时,我们可以关注故事的发展脉络、高潮和结局等方面,从而把握故事的主题和意义。
2. 析:运用文学理论进行分析
在抓住关键信息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运用文学理论进行分析。这包括对小说的语言风格、叙事技巧、结构安排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运用文学理论,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小说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例如,在分析小说的语言风格时,我们可以关注作者的用词、句式、修辞等方面,从而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和文学功底。在分析小说的叙事技巧时,我们可以关注作者的叙述视角、叙述节奏等方面,从而理解作者的叙事策略和意图。
3. 结合:将点析结合起来
要将点和析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鉴赏过程。这包括对小说的整体把握和局部分析两个方面。在整体把握方面,我们需要关注小说的主题、情节、人物等方面,从而理解小说的整体框架和意图。在局部分析方面,我们需要关注小说的细节描写、语言风格等方面,从而深入理解小说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通过点析结合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小说,从而取得更好的鉴赏效果。
【练习建议】
针对小说鉴赏题的增分策略,学生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练习:
一、多读经典小说
阅读经典小说是提高小说鉴赏能力的基础。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小说进行阅读,例如鲁迅、老舍、巴金等作家的作品。通过阅读经典小说,学生可以了解不同作家的写作风格、叙事技巧以及主题思想,从而加深对小说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注重细节描写
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往往蕴含着作者的情感和意图。因此,在练习小说鉴赏题时,学生需要注重细节描写的分析。可以从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入手,分析这些细节描写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三、加强文学理论学习
文学理论是鉴赏小说的重要工具。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文学理论,了解小说的语言风格、叙事技巧、结构安排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分析小说。同时,学生还可以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鉴赏过程中,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四、多做练习题目
多做练习题目是提高小说鉴赏能力的有效方法。学生可以选择一些历年高考真题或模拟试题进行练习,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反思,逐渐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和解题能力。
要想在小说鉴赏题上取得好成绩,需要掌握有效的增分策略,注重细节描写、加强文学理论学习、多做练习题目等。
【分类例析】
分类例析(一)手法赏析
例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苦恼
契诃夫
暮色昏暗。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车夫约纳·波塔波夫周身雪白,像是一个幽灵。他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身子往前伛着,伛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伛到的最大限度。即使有一大堆雪倒在他身上,仿佛他也会觉得不必把身上的雪抖掉似的……他那匹小母马也是一身白,也是一动都不动。它那呆呆不动的姿势、它那瘦骨棱棱的身架、它那棍子般直挺挺的腿,使它活像那种花一个戈比就能买到的马形蜜糖饼干。
“赶车的,到维堡区去!”约纳听见了喊声,猛地哆嗦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去,看见一个军人,穿一件带风帽的军大衣。
“到维堡区去!”军人又喊了一遍,“你睡着了还是怎么的?到维堡区去!”
为了表示同意,约纳就抖动一下缰绳。那匹瘦马也伸长脖子,弯起它那像棍子一样的腿,迟疑地离开原地走动起来了。
“你往哪儿闯,鬼东西!”约纳立刻听见那一团团川流不息的黑影当中发出了喊叫声。“你连赶车都不会!靠右走!”军人生气地说。
一个赶轿式马车的车夫破口大骂,一个行人恶狠狠地瞪他一眼。约纳在赶车座位上局促不安,像是坐在针尖上似的,往两旁撑开胳膊肘,不住转动眼珠。他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努动他的嘴唇。他分明想要说话,然而从他的喉咙里却没有吐出一个字来,只发出“咝咝”的声音。
“什么?”军人问。
约纳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劲,这才沙哑地说出口:“老爷,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哦!他是害什么病死的?”
约纳掉转整个身子朝着乘客说:“谁知道呢,多半是得了热病吧……他在医院里躺了三天就死了……这是上帝的旨意哟。”
“你拐弯啊,魔鬼!”黑地里发出了喊叫声,“你瞎了眼还是怎么的,老狗!用眼睛瞧着!”
“赶你的车吧,赶你的车吧……”乘客说,“照这样,明天也到不了。快点走!”
后来他有好几次回过头去看他的乘客,可是乘客闭上眼睛,分明不愿意再听了。他把乘客拉到维堡区以后,就把雪橇赶到一家饭馆旁边停下来,坐在赶车座位上伛下腰,又不动了……
“赶车的,到警察桥去!”那个驼子用破锣般的声音说,“一共三个人。二十戈比!”
约纳抖动缰绳,吧哒嘴唇。二十戈比的价钱是不公道的,然而他顾不上讲价了。那几个青年人就互相推搡着,嘴里骂声不绝,走到雪橇跟前,三个人做出了决定:应该让驼子站着,因为他最矮。
“好,走吧!”驼子站在那儿,用破锣般的嗓音说,对着约纳的后脑壳喷气。
约纳感到他背后驼子的扭动的身子和颤动的声音。他听见那些骂他的话,看到这几个人,孤单的感觉就逐渐从他的胸中消散了。驼子骂个不停,诌出一长串稀奇古怪的骂人话。约纳不住地回过头去看他们。
正好他们的谈话短暂地停顿一下,他就再次回过头去,嘟嘟哝哝说:“我的……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大家都要死的……”驼子咳了一阵,擦擦嘴唇,叹口气说,“得了,你赶车吧,你赶车吧!诸位先生,照这样的走法我再也受不住了!他什么时候才会把我们拉到呢?”
约纳回转身,想讲一讲他儿子是怎样死的,可是这时候驼子轻松地呼出一口气,声明说,
谢天谢地,他们终于到了。
约纳收下二十戈比以后,久久地看着那几个游荡的人的背影。他又孤身一人了,寂静又向他侵袭过来。
他的苦恼刚淡忘了不久,如今重又出现,更有力地撕扯他的胸膛。约纳的眼睛不安而痛苦地打量街道两旁川流不息的人群:在这成千上万的人当中有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倾诉衷曲呢?
他受不住了。“回大车店去"他想,“回大车店去!”
那匹瘦马仿佛领会了他的想法,就小跑起来。大约过了一个半钟头,约纳已经在一个肮脏的大火炉旁边坐着了。炉台上,地板上,长凳上,人们鼾声四起。“连买燕麦的钱都还没挣到呢,一个人要是会料理自己的事……让自己吃得饱饱的,自己的马也吃得饱饱的……”他想。墙角上有人站起来,带着睡意嗽一嗽喉咙,往水桶那边走去。
“你是想喝水吧 ”约纳问。
“是啊,想喝水!”
“那就痛痛快快地喝吧。我呢,老弟,我的儿子死了……”
约纳看一下他的话产生了什么影响,可是一点影响也没看见。那个青年人已经盖好被子,连头蒙上,睡着了。
老人就叹气,搔他的身子。如同那个青年人渴望喝水一样,他渴望说话。
他穿上衣服,走到马房里,他的马就站在那儿。“你在吃草吗?”约纳问他的马说,看见了它的发亮的眼睛,“好,吃吧。既然买燕麦的钱没有挣到,那咱们就吃草好了……我已经太老,不能赶车了……该由我的儿子来赶车才对,他才是个地道的马车夫……只要他活着就好了……”约纳沉默了一忽儿,继续说:“我的小母马……约内奇不在了……比方说,你现在有个小驹子,忽然,这个小驹子去世了……你不是要伤心吗?”
那匹瘦马嚼着草料,听着,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气。
约纳讲得入了迷,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
(选自《契诃夫短篇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原创题目】俄国现实主义画家罗宾曾赞叹契诃夫的小说:“一篇如此简单、平淡,甚至可以说是贫乏的小说,怎么弄到最后竟会浮现这样不可抗拒的深刻庞大的具有人类意义的思想,我深感震撼。”请结合本文,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上述评价。
明确:
俄国现实主义画家罗宾对契诃夫小说的评价,凸显了这位文学大师在简洁平淡中蕴藏深刻思想的独特才华。在《苦恼》这篇短篇小说中,契诃夫通过一系列精妙的表现手法,实现了对人类普遍情感和生存状态的深刻揭示,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真实面貌和人性的复杂多样。
首先,契诃夫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在约纳的遭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命运悲惨的马车夫形象。然而,在描述约纳的遭遇时,契诃夫并没有过多地渲染悲伤和痛苦,而是通过对比的手法,将约纳的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形成鲜明的对照。一方面,约纳在遭遇不幸时,渴望倾诉衷曲,寻求理解和安慰;另一方面,周围的人们却对他的痛苦视而不见,甚至冷漠无情。这种对比手法不仅突出了约纳的孤独和无奈,还让我们对周围世界的冷漠和麻木感到震惊。
其次,契诃夫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了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在约纳与乘客、驼子等人物的互动中,我们看到了约纳内心的挣扎和矛盾。他既想倾诉自己的痛苦,又害怕被人嘲笑和轻视;他既想寻求理解和安慰,又无法摆脱内心的孤独和绝望。这种细腻的心理描写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约纳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他的痛苦和无奈。
最后,契诃夫通过寓言式的结尾,将小说的主题升华到了人类普遍情感的层面。在小说结尾部分,约纳向自己的马倾诉衷曲,展现了他对生命的珍视和对亲情的渴望。这种寓言式的结尾不仅让我们对约纳的遭遇产生了共鸣,还让我们思考了人类普遍的情感需求和生存状态。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在生活中遭遇不幸和困境,而面对这些困境时,我们需要的是理解和关爱,而不是冷漠和忽视。
契诃夫在《苦恼》这篇小说中运用了对比、心理描写和寓言式结尾等表现手法,让我们在简单平淡的故事中看到了深刻庞大的人类意义。这种独特的文学魅力让我们对契诃夫这位文学大师产生了由衷的赞叹和敬意。
【失误警示】
在解读契诃夫的小说时,我们需要注意避免以下几个常见的失误点:
首先,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情节描述上,而忽视了小说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契诃夫的小说往往具有多层次的内涵,需要我们深入挖掘和思考。如果只是简单地认为小说讲述了一个简单的故事,那么我们就无法真正领略到契诃夫小说的魅力。
其次,我们要避免将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过于主观化,忽略了小说本身的客观性。契诃夫的小说往往以客观的态度来描绘人物和情节,让我们看到生活的真实面貌和人性的复杂多样。因此,在解读小说时,我们应该以客观的心态去理解和分析,避免过于主观的解读。
最后,我们要注意避免将小说的主题过于狭隘地理解为某个具体的社会问题或现象。虽然契诃夫的小说往往以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为背景,但其所蕴含的思想和意义却具有普遍性。因此,在解读小说时,我们应该从更广阔的视角去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意义,挖掘其中所蕴含的人类普遍情感和生存状态。
总之,要避免在解读契诃夫小说时出现的失误,我们需要保持客观、深入的态度,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和思想内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领略到契诃夫小说的独特魅力,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人类意义。
【增分策略】
在解读契诃夫的小说时,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其独特的文学魅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增分策略:
首先,关注小说的语言特点。契诃夫以其简练、朴素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风格著称。在阅读时,我们可以仔细品味其语言的运用,如何通过简单的词汇和句子结构表达出深刻的情感和思想。这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小说的内容,还能让我们领略到契诃夫独特的文学魅力。
其次,关注小说的情节设置。契诃夫的小说往往以简单的情节为背景,但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在阅读时,我们可以关注情节的展开和转折,思考它们是如何推动故事发展的,并探究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意义。通过对情节的深入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内涵。
再次,关注小说的社会背景。契诃夫的小说往往以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为背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在阅读时,我们可以关注小说的社会背景,了解当时社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环境,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这有助于我们把握小说的时代意义和历史价值。
最后,关注小说的思想内涵。契诃夫的小说往往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通过对人物和情节的描绘,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多样和社会的种种问题。在阅读时,我们可以关注小说的思想内涵,思考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和观点,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意义。这有助于我们提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思考深度。
在解读契诃夫的小说时,关注语言特点、情节设置、社会背景和思想内涵等方面的增分策略,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其独特的文学魅力。通过这些策略的运用,我们能够更好地领略到契诃夫小说的深刻思想和人类意义,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分类例析(二)语言赏析
例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苦恼
契诃夫
(文章见例一)
【原创题目】这篇小说在语言表达上颇具特色,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明确:
这篇小说在语言表达上确实独具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契诃夫运用了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他的文字看似平淡无奇,实则饱含深意。例如,当约纳向驼子倾诉自己的遭遇时,契诃夫用简单的语句描绘出约纳内心的痛苦和绝望,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他的内心世界。这种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风格,使得小说在表达情感时既含蓄又深刻。
其次,契诃夫注重对话的刻画。小说中的对话不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还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心理。例如,约纳与乘客的对话表现出他的孤独和无助,而他与驼子的对话则揭示了他内心的挣扎和矛盾。这些对话的刻画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此外,契诃夫还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他通过对环境、人物动作和神态的细致描绘,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的氛围和人物的情感。例如,小说中对夜晚寒冷和黑暗的描写,不仅烘托出约纳内心的孤独和绝望,还增强了故事的悲剧色彩。
最后,契诃夫的语言风格还具有讽刺意味。他通过对人物行为和社会的描绘,暗示了当时社会的冷漠和麻木。例如,小说中周围人们对约纳的痛苦视而不见的态度,反映了社会的冷漠和无情。这种讽刺意味的语言风格使得小说在表达主题时更加深刻和有力。
【失误警示】
在分析契诃夫小说的语言表达时,我们应避免以下常见失误:
首先,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文字描述上,而忽视了语言背后的深层含义。契诃夫的语言往往含蓄而深刻,需要我们仔细品味,挖掘其背后的思想和情感。如果只是简单地认为他的语言平淡无奇,那么我们就无法真正领略到他小说的魅力。
其次,我们要避免将小说的语言风格过于主观化,忽略了小说本身的客观性。契诃夫的语言风格独特,他善于运用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注重对话的刻画,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等。因此,在分析小说语言时,我们应该以客观的心态去理解和欣赏,避免过于主观的解读。
最后,我们要注意避免将小说的语言风格过于狭隘地理解为某种固定的特点或模式。虽然契诃夫的小说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但其语言表达却是多样化和灵活多变的。因此,在分析小说语言时,我们应该从更广阔的视角去理解其语言风格的特点和魅力,挖掘其中所蕴含的人类普遍情感和生存状态。
总之,要避免在分析契诃夫小说语言表达时出现的失误,我们需要保持客观、深入的态度,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欣赏其语言的特点和魅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领略到契诃夫小说的独特魅力,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人类意义。
【增分策略】
在赏析契诃夫小说的语言表达时,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其独特的魅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增分策略:
首先,注意语言的简练与含蓄。契诃夫往往以简洁的文字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因此我们需要细心品味每个词语背后的含义,理解其如何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这种对语言的敏感度和理解力,将帮助我们更好地领悟小说的深层意义。
其次,关注对话的刻画与人物塑造。契诃夫擅长通过对话来揭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因此我们可以关注小说中的对话部分,分析人物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而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再次,品味细节描写与场景渲染。契诃夫在小说中常常运用细节描写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通过对环境、人物动作和神态的细致描绘,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的氛围和人物的情感。因此,我们可以仔细品味这些细节描写,想象自己置身于小说所描绘的场景中,从而更好地感受人物的情感变化和故事的情节发展。
最后,理解讽刺意味与社会批判。契诃夫的语言风格常常具有讽刺意味,通过对人物行为和社会的描绘,暗示了当时社会的冷漠和麻木。因此,我们可以尝试理解作者通过这些讽刺意味所传达的社会批判和反思,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内涵。这将有助于我们提升对文学作品的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的认识。
通过注意语言的简练与含蓄、关注对话的刻画与人物塑造、品味细节描写与场景渲染以及理解讽刺意味与社会批判等增分策略,我们能够更深入地赏析契诃夫小说的语言表达,领略其独特的文学魅力。这将有助于我们提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思考深度,进一步拓展我们的文学视野和人生体验。
分类例析(三)主题赏析
例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苦恼
契诃夫
(文章见例一)
【原创题目】这篇小说的主旨如何理解?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明确:
这篇小说的主旨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首先,从人物塑造的角度来看,小说通过描绘约纳这一形象,展示了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和内心世界。约纳虽然勤劳善良,但却因为社会地位低下而备受欺凌和忽视,他的内心充满了痛苦和绝望。这种塑造方式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呼唤人们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尊重。
其次,从情节发展的角度来看,小说通过约纳向驼子倾诉遭遇的情节,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冷漠和麻木。周围的人们对约纳的痛苦视而不见,甚至嘲笑他的悲惨遭遇,这种社会氛围的冷漠和无情让人深感震撼。小说通过这一情节暗示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道德沦丧和人性扭曲的问题,呼吁人们反思和改变这种社会现象。
最后,从主题表达的角度来看,小说通过约纳的悲惨遭遇和内心的痛苦,传达了作者对人性、社会和人道主义的深刻思考。小说表达了作者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关注,对冷漠社会的批判和反思,以及对人性美好一面的追求和呼唤。这种主题表达的方式既深刻又感人,让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人类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这篇小说的主旨可以从人物塑造、情节发展和主题表达等多个角度进行理解。它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冷漠和麻木,展示了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和内心世界,呼唤人们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尊重,反思和改变冷漠的社会现象,追求和呼唤人性的美好一面。这种深刻而感人的主题表达让这篇小说具有了重要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失误警示】
在分析这篇小说的主旨时,我们需要注意避免一些常见的失误。首先,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情节描述上,而忽略了小说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情感。例如,我们不能仅仅将约纳的悲惨遭遇看作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应该将其置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中,思考这种遭遇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和人性弱点。其次,我们需要避免过于主观地解读小说的主题。虽然每个人对小说的理解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我们应该尽量客观地分析小说中的情节、人物和语言,从中提炼出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最后,我们还需要注意避免将小说的主题过于狭隘地理解为某种特定的观点或立场。虽然小说可能具有某种明确的主题倾向,但其内涵和意义往往是丰富多样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解读。
在赏析这篇小说的主旨时,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来避免失误。首先,我们可以关注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和人物塑造,从中挖掘出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例如,我们可以分析约纳的内心世界和遭遇,思考这些描写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和人性弱点。其次,我们可以运用批判性思维来分析小说的情节和主题,避免过于简单地接受表面的故事情节,而是深入探究其背后的深层含义和启示。最后,我们还可以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语境来理解小说的主题,从而更好地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文学价值。
在赏析契诃夫小说的主旨时,我们需要保持客观、深入的态度,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欣赏其独特的文学魅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领略到契诃夫小说的深刻思想和人性关怀,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普世价值和人类意义。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避免常见的失误和陷阱,确保我们的赏析过程既准确又深入。
【增分策略】
在深入理解这篇小说的主旨时,可以采取以下增分策略:
首先,注重挖掘作者的情感态度。契诃夫作为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批判和人性关怀。在《苦恼》这篇小说中,作者通过约纳的悲惨遭遇和内心的痛苦,表达了对社会冷漠和麻木的批判,以及对人性美好一面的追求。因此,在赏析过程中,我们可以关注作者的情感态度,深入理解其背后的社会关怀和人性思考。
其次,结合时代背景进行解读。文学作品往往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通过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语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内涵。在赏析《苦恼》时,可以关注19世纪俄国社会的历史背景,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生存状态,从而更好地理解约纳的悲惨命运和内心的痛苦。
最后,运用多种文学理论进行解读。不同的文学理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提供解读作品的视角。例如,可以运用叙事学理论来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和叙事手法,运用文化研究理论来探讨小说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和人性弱点,运用比较文学理论来将这篇小说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对比和分析。通过运用多种文学理论进行解读,我们可以更全面地把握小说的主题和内涵,进一步提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思考深度。
综上所述,通过注重挖掘作者的情感态度、结合时代背景进行解读以及运用多种文学理论进行解读等增分策略,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苦恼》这篇小说的主旨。这将有助于我们提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思考深度,进一步拓展我们的文学视野和人生体验。
分类例析(四)风格赏析
例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苦恼
契诃夫
(文章见例一)
【原创题目】如以“契诃夫严肃冷峻小说风格研究”为题写一则《苦恼》的文学短评,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
明确:
《苦恼》这篇小说充分展现了契诃夫严肃冷峻的小说风格。以下是对其风格的几个评论要点:
1. 深刻的主题思考:契诃夫在《苦恼》中通过约纳的遭遇,深入探讨了社会冷漠和人性扭曲的问题。他借助这一悲剧性的故事,对当时社会的道德沦丧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表达了对人性的深沉思考和对美好人性的呼唤。这种深刻的主题思考使得小说充满了严肃的氛围。
2. 冷峻的笔调:契诃夫在叙述过程中采用了冷静、客观的笔调,没有过多的情感渲染。他通过平实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约纳的痛苦遭遇和内心的挣扎,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这种痛苦和挣扎的沉重。这种冷峻的笔调不仅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也使得作品更具深度和力度。
3. 精准的人物塑造:契诃夫在小说中通过精准的人物塑造,展现了约纳这一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和内心世界。约纳的沉默、忍耐和内心的挣扎,都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和无奈。这种精准的人物塑造不仅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也使得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4. 对社会的深刻揭示:契诃夫在《苦恼》中通过对约纳遭遇的描写,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冷漠和麻木。他通过这一悲剧性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底层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歧视,以及社会整体的道德沦丧和人性扭曲。这种对社会的深刻揭示使得小说充满了批判性和警示性。
5. 独特的叙事手法:契诃夫在《苦恼》中采用了独特的叙事手法,通过约纳向驼子倾诉遭遇的情节,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约纳的内心世界和痛苦经历。这种叙事手法不仅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也使得作品更加具有艺术性和创新性。
《苦恼》这篇小说充分展现了契诃夫严肃冷峻的小说风格。其深刻的主题思考、冷峻的笔调、精准的人物塑造、对社会的深刻揭示以及独特的叙事手法都使得这篇小说成为了一部充满深度和感染力的杰作。这种风格不仅使得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失误警示】
在赏析契诃夫严肃冷峻小说风格时,我们需要避免一些常见的失误和陷阱。
首先,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契诃夫的作品贴上“严肃冷峻”的标签,而忽视了其内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尽管他的作品常常探讨社会问题和人性弱点,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作品都缺乏温情和人性关怀。例如,在《苦恼》中,尽管约纳的遭遇令人心痛,但作者也通过一些细节描写,展现了人性的温暖和善良。因此,在赏析时,我们需要全面、深入地理解作品,避免片面化和简单化。
其次,我们需要注意避免过度解读和主观臆断。虽然契诃夫的作品常常具有深刻的主题和内涵,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随意地赋予作品自己的解读和解释。我们需要结合文本和作者的创作背景,进行客观、理性的分析,避免主观臆断和过度解读。
最后,我们还需要注意避免将契诃夫的作品与其他作家或流派的风格进行简单的类比或对比。尽管他的作品在某些方面与其他作家或流派有相似之处,但契诃夫的独特性和创新性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在赏析时,我们需要注重挖掘契诃夫作品的独特之处和创新之处,避免简单地将其与其他作家或流派进行类比或对比。
在赏析契诃夫严肃冷峻小说风格时,我们需要保持客观、深入的态度,全面理解作品的主题和内涵,避免片面化和简单化。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避免过度解读和主观臆断,以及将作品与其他作家或流派进行简单的类比或对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领略到契诃夫小说的深刻思想和人性关怀,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普世价值和人类意义。
【增分策略】
在赏析契诃夫严肃冷峻小说风格时,为了更好地挖掘作品的主题和内涵,提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思考深度,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增分策略:
首先,注重挖掘作者的情感态度。契诃夫的作品往往蕴含着作者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思考,通过对作品中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其次,结合时代背景进行解读。契诃夫的作品往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和人性弱点,因此,在赏析过程中,我们需要结合时代背景,了解当时社会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等方面的背景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中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以及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再次,运用多种文学理论进行解读。不同的文学理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提供解读作品的视角,如叙事学理论、文化研究理论、比较文学理论等。通过运用多种文学理论进行解读,我们可以更全面地把握作品的主题和内涵,进一步提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思考深度。
最后,注重比较和归纳。在赏析契诃夫的作品时,我们可以将其与其他作家或流派的作品进行比较,归纳出契诃夫作品的独特之处和创新之处。这样不仅可以拓展我们的文学视野,也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契诃夫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通过注重挖掘作者的情感态度、结合时代背景进行解读、运用多种文学理论进行解读以及注重比较和归纳等增分策略,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契诃夫严肃冷峻的小说风格,进一步提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思考深度。这将有助于我们拓展文学视野,丰富人生体验,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普世价值和人类意义。
【巩固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九个水壶
杜伟军
一九五一年七月二十三日,二营四连奉上级命令夺回烽火岭。烽火岭是一座不算很高的小山头,坐落在美军所占制高点与志愿军阵地之间,但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敌我双方都曾反复争夺过。控制了这个山头,就控制住了另一方的进攻路线。
凌晨三点,四连指战员悄然到达了山脚下埋伏好。半小时后,我军的“喀秋莎”火箭炮对敌人主阵地和烽火岭进行了猛烈的轰击。未等我方炮火停止,四连已经开始向敌方阵前移动,最大限度地接近了敌人阵地。炮火刚停,四连就呈散兵队形向敌人阵地发起了猛烈冲击。美军从来不吝啬弹药,在飞机和火炮的配合下拼死抵抗,战斗十分惨烈。从敌人的火力判断,他们大约有一个连在防守。但四连比敌人更顽强,一直苦战到下午四点多,终于攻下了烽火岭。阵地上,硝烟弥漫,敌人尸横遍野,一百多守敌被全歼。四连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原本有一百一十三人,现在仅剩下四十二人。
经过一整天的鏖战,战士们伤痕累累,疲惫不堪,又饥又渴,但依然毫不迟疑地开始抢修工事,准备弹药。正值盛夏时节,官兵们体力透支,急需补充水分。连长仔细观察了周边的地形,从我方主阵地到烽火岭之间,根本就见不到水的影子。但烽火岭到敌人阵地之间横着一条山沟,山沟中间有一片稻田,那里肯定有水。光天化日之下,阵地的下山路线完全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之下,没有办法去弄水。他心想天黑以后,一定要想办法解决水的问题,不然明天的仗没法打。因为事关重大,连长要亲自布置任务。
“渴不渴啊?赛拉。”连长拍了拍赛拉的肩膀问。
“嘶。”赛拉疼得歪了一下肩头,吸了口气。
“怎么啦这是?”连长干咳了几声。
“不,事情没有。”赛拉经常把一句话倒着说。
“这小子肩膀头子让炸起的石头嗨了一下,问题不大。”排长东北口音特别重。
连长这才发现赛拉肩膀处洇出了一大片血。
“轻伤不下火线,连长。”这个口号赛拉没有倒着说。
“你过来。”连长把赛拉叫到阵前,指着山沟里的那片稻田。
“那个大米地里肯定有水,晚上你带个人过去,弄些……”连长咽了口唾沫,接着说,“弄些水回来。”
“事情没有。”赛拉一边点头一边琢磨着。
“看你的了,赛拉。”连长又要拍赛拉的肩头,手在碰到他肩膀前停住了。
天黑前,赛拉和杨福德找遍了让炮火犁过的阵地,好不容易从美军的尸体上搜集到了九个水壶。准备停当,等天完全黑了下来,两人便悄悄爬出阵地下山了。
一弯钩月斜挂在天上,繁星点点。我军阵地已经停止修工事,万籁俱寂。两人生怕弄出声响,行动非常谨慎,以低姿或者匍匐的方式,从阵地右侧挨到了山脚。
前边就是那条山沟,赛拉小心翼翼地从沟沿探出头去,结果吓了一跳,他见到十几步外的沟底闪着一片钢盔上反射的光,敌军的数量还不少,显然这些家伙是要偷袭我军阵地。
赛拉心想,看来取水的事情要先放一放了,眼下最重要的是不能让敌人偷袭成功。他向杨福德耳语道:“一会儿,我打,你就打。”并示意两人拉开一些距离。
赛拉见杨福德已经就位,那些闪光的钢盔都过了侧方,便瞄着离他们最近的鬼子扣动了扳机。
嗒嗒……火舌在喷吐,枪口在跳动。赛拉的枪口向右侧慢慢平着扫了过去。这时,杨福德的枪口也喷出了火舌。
我方阵地上那几挺轻重机枪也开始发言了,疾风暴雨般的弹雨瞬间倾泻过来,敌人吱哇乱叫连滚带爬开始往那条山沟里逃窜。连长他们很会打,一听波波沙的声音,就知道自己人在哪里,机枪只对着阵地正前方和左侧扫射。
没有了敌人的影子和动静,两人不打了。配合连队粉碎了敌人偷袭的阴谋,又消灭了几十个敌人,两位战士特别开心,他俩兴冲冲地回到了阵地。
赛拉和杨福德刚回到山上,战友们便兴高采烈地围了上来,纷纷打听刚才的情况。杨福德眉飞色舞地讲述着战斗经过,连长听了一会儿,反应过来了,问道:“水呢?”
赛拉虽然看不清大家的脸庞,但感觉到大家都在看着他俩。他一时语塞,不知道如何回答连长的问题。是啊,大家都很渴,翘首以盼,水呢?
杨福德憋不住了:“报告连长,刚到沟沟边头,还没见到水,就,就见到了一大片锅盔。我们就,就搂火了。”他一着急,把鬼子的钢盔说成了锅盔。
哈哈哈……战士们小声哄笑起来。
赛拉觉得虽然粉碎了敌人偷袭值得高兴,但取水任务还没完成,连长的责问没啥可说的。于是调头下山,这次从阵地上下来,他们轻车熟路,没有费多大周折便来到了山脚下的大沟边。他们趴在沟沿仔细观察了一阵,见没什么动静,便爬到沟里,匍匐前行。
半夜里,天气凉爽了很多,前面偶尔传来了蛙鸣。他们俩循着蛙声向前爬,还碰到两具美军的尸体。终于,在微弱的月光下,他们见到了一小片水洼。两人高兴啊,赶紧爬过去,不管不顾的,把头埋进水里就喝,直到喝不动了才罢休。
喝饱之后,两人好像在进行某种仪式,把水壶盖子一个一个拧开,轻轻地把整个水壶按进水里,水咕咚咕咚地灌进壶里,待没有了水流进水壶的声音,才从水里拿出水壶拧紧盖子放到一边。按照上面的程序,他们依次灌满了九个水壶,挂到身上并固定好,开始往回爬。
……
(节选自《解放军文艺》,2021年第12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根据开篇的时间“一九五一年七月二十三日”和后文出现的“美军”可知,该故事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
B.虽然美军的火力非常猛烈,但四连的志愿军战士们更加顽强勇猛,经过了苦战后,终于歼灭了全部的美军。
C.经常把“事情没有”倒着说的赛拉,却没有把“轻伤不下火线”的口号倒着说,体现出赛拉坚持战斗的精神。
D.当赛拉为粉碎了敌人的偷袭而感到高兴的时候,连长责问他取水任务还没完成,但赛拉并不因此而心生怨怼。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详细描写志愿军与美军交战场面,不仅有利于突出志愿军战士们的形象,也体现了战争的残酷。
B.文章运用神态描写表现战士们“疲惫不堪,又饥又渴”,但他们依然“抢修工事,准备弹药”,表现出战事的紧张。
C.文章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如用“低姿或者匍匐的方式”写赛拉与杨福德找水时的身姿,体现他俩的小心谨慎。
D.“疾风暴雨般的弹雨瞬间倾泻过来”“两人好像在进行某种仪式”等运用比喻,使文章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3.文章是如何塑造连长这一形象的?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4分)
4.赏析文中两处画横线句子的作用。(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截击
孙犁
第二天,我们在这高山顶上休息了一天。我们从小屋里走出来,看了看吴召儿姑家的庄园,这个庄园,在高山的背后,只在太阳刚升上来,这里才能见到光亮,很快就又阴暗下来。东北角上一洼小小的泉水,冒着水花,没有声响;一条小小的溪流绕着山根流,也没有声响,水大部分渗透到沙土里去了。这里种着像炕那样大的一块玉蜀黍,像锅台那样大的一块土豆,周围是扁豆,十几棵倭瓜蔓,就奔着高山爬上去了!在这样高的黑石山上,找块能种庄稼的泥土是这样难,种地的人就小心整齐地用石块把地包镶起来,恐怕雨水把泥土冲下去。奇怪!在这样少见阳光、阴湿寒冷的地方,庄稼长得那样青翠,那样坚实。玉蜀黍很高,扁豆角又厚又大,绿得发黑,像说梅花调用的铁响板。
吴召儿出去了,不久,她抱回一捆湿木棍:
“我一个人送一把拐杖,黑夜里,它就是我们的眼睛!”
她用一把锋利明亮的小刀,给我们修着棍子。这是一种山桃木,包皮是紫红色,好像上了油漆;这木头硬得像铁一样,打在石头上,发出铜的声音。
这半天,我们过得很有趣,差不多忘记了反“扫荡”。
当我们正要做下午饭,一个披着破旧黑山羊长毛皮袄、手里提着一根粗铁棍的老汉进来了;吴召儿赶着他叫声姑父,老汉说:
“昨天,我就看见你们上山来了。”
“你在哪儿看见我们上来呀?”吴召儿笑着问。
“在羊圈里,我喊你来着,你没听见!”老汉望着内侄女笑,“我来给你们报信,山下有了鬼子,听说要搜山哩!”
吴召儿说:“这么高的山,鬼子敢上来吗?我们还有手榴弹哩!”
老汉说:“这几年,这个地方目标大了,鬼子真要上来了,我们就不好走动。”
这样,每天黎明,吴召儿就把我唤醒,一同到那大黑山的顶上去放哨,山顶不好爬,又危险,她先爬到上面,再把我拉上去。
山顶上有一丈见方的一块平石,长年承受天上的雨水,被冲洗得光亮又滑润。我们坐在那平石上,月亮和星星都落到下面去,我们觉得飘忽不定,像活在天空里。从山顶可以看见山西的大川,河北的平原,十几里、几十里的大小村镇全可以看清楚。这一夜下起大雨来,雨下得那样暴,在这样高的山上,我们觉得不是在下雨,倒像是沉落在波浪滔天的海洋里,风狂吹着,那块大平石也像要被风吹走。
吴召儿紧拉着我爬到大石的下面,不知道是人还是野兽在那里铺好了一层软软的白草。我们紧挤着躺在下面,听到四下里山洪暴发的声音,雨水像瀑布一样,从平石上流下,我们像钻进了水帘洞。
吴召儿说:“这是暴雨,一会儿就晴的,你害怕吗?”
“要是我一个人我就怕了,”我说,“你害怕吧?”
“我一点儿也不害怕,我常在山上遇见这样的暴雨,今天更不会害怕。”吴召儿说。
“为什么?”
“领来你们这一群人,身上负着很大的责任呀,我也顾不得怕了。”
她的话,像她那天在识字班里念书一样认真,她的话同雷雨闪电一同响着,响在天空,落在地下,永远记在我的心里。
一清早我们就看见从邓家店起,一路的村庄,都在着火冒烟。我们看见敌人像一条虫,在山脊梁上往这里爬行。一路不断响枪,那是各村伏在山沟里的游击组。吴召儿说:
“今年,敌人不敢走山沟了,怕游击队。可是走山梁,你就算保险了?兔崽子们!”
敌人的目标,显然是在这个山上。他们从吴召儿姑父的羊圈那里翻下,转到大黑山来。我看见老汉仓惶地用大鞭把一群山羊打得四散奔跑,一个人登着乱石往山坡上逃。吴召儿把身上的手榴弹全拉开弦,跳起来说:
“你去集合人,叫姑父带你们转移,我去截兔崽子们一下。”她在那乱石堆中,跳上跳下奔着敌人的进路跑去。
我喊:“红棉袄不行啊!”
“我要伪装起来!”吴召儿笑着,一转眼的工夫,她已经把棉袄翻过来,棉袄是白里子,这样一来,她就活像一只逃散的黑头的小白山羊了。一只聪明的、热情的、勇敢的小白山羊啊!
她登在乱石尖上跳跃着前进,那翻在里面的红棉袄,还不断被风吹卷,像从她的身上撒出的一朵朵的火花,落在她的身后。
当我们集合起来,从后山上跑下,来不及脱鞋袜,就跳入山下那条激荡的大河的时候,听到了吴召儿在山前连续投击的手榴弹爆炸的声音。
(节选自《吴召儿》)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描写吴召儿姑家的庄园,交代人物活动环境,同时暗写人们奋起抗日的原因。
B.姑父前来报信,既反映出山地人民备战状态,也为后文故事情节发展做铺垫。
C.雨夜放哨交谈,显示吴召儿在恶劣的环境下已经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抗日战士。
D.来不及脱鞋袜就跳入大河,写出形势紧迫,也衬托出吴召儿截击敌人的勇敢。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吴召儿做拐杖、姑父报信、雨夜放哨等情节,看似与“截击”无关,实则环环相扣,息息相连。
B.小说善用侧面烘托手法,虽然没有正面描述日军“扫荡”情况,却让读者时时感受到战争的紧张气氛。
C.小说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详细描述吴召儿的姑父,塑造出一个支持革命的勇敢机智的群众形象。
D.小说从“我”的视角展开叙事,讲述“我”在反“扫荡”时与吴召儿的交往故事,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7.小说中的红棉袄对吴召儿形象的刻画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8.有人评价孙犁的小说为“革命历史的诗意书写,战争年代的纯美绝唱”。请结合小说全文,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金戒指
周立波
我听到了好多的人,谈论和称赞侦察员张海。有的说他身轻如燕,能飞檐走壁。有的说他枪法如神,能百步穿杨。像这样的传说,非常之多。但张海确实是一个有本事的人。他有胆量,心机又足。司令员因此叫他“跳皮鬼”,常常派他去担负一些重要的但是危险的工作。他的妻子张叔贤是一个劳动英雄。她把纺线赚的钱,蓄攒起来,买了一个金戒指,新婚之夜戴在了张海的无名指上。从此以后,金戒指从来没有离开他的手。
我们的支队进到山西平遥县境内,为了通过敌人一条宽阔、复杂和危险的封锁线,要派一个胆大、精细和忠纯的侦察员去侦察沿途的敌情。司令员最初和最后都想起了张海。路程是来回两百四十里,赶路,侦察,休息,又赶路,两天一夜。
第二天清早,雪花没天盖地地飘落着,山野全白了。带着湿味的初冬的雪片飘积在道边群树上。有好几处,发脆的杨木的枝桠被雪压断了。寻食的鸦雀在树木之间展翅,跳跃,振落着树枝上的积雪。远近的几个萧索的山村,全埋在雪里。远处的群峰,在弥漫的雪的烟雾里,变成了灰色,再远的,溶入迷蒙的空际。在山路上,有一个穿着旧的青布棉袄的农民,冒着风雪,正在急急忙忙地赶路。在日落以前,这个人走到了离敌人碉堡只有两里半路的汾河大桥旁,他在桥上来回地走了一次,又横走了一次,用脚步计量了桥的长和宽。在桥的两端,他看了地形,于是,走远一点,蹲在河沿上,从衣兜里掏出本子来,用铅笔把地形做了一些粗略的图书。这时候,一声枪响,子弹嗖嗖地从头上飘过,接着又是一枪。他离开了桥旁,取道另一条山路,往回赶路了。这个赶路的农民,就是张海。
前面是一座松树林子。靠近林旁,张海瞧见了一座村庄,他突然感到了疲倦,他已经走了一百四十里路了。走进村落,看见有一家门外挂着“骡马大店”的木牌,他迈步走进。对这种荒村野店,张海本来是有戒心的。
女人点起蜡油灯,昏黄的灯光中,隐约可以看见壁泥驳落的窑壁和火焰熏黑的窑顶。女人走到炕头的灶下,生起火来,烧炕兼烧水,通红的灶火的光焰,照着肥胖的脸面,蓬乱的头发。水热了,她打一盆水给客人洗脸。绞手巾时,张海露出了他的黄腾腾的金戒指,那女人瞟了一眼,便装做没有看见,卷起一床被,搬到隔壁窑洞里去了。
约莫是半夜,仿佛有人用铁丝把门闩从外边轻轻地拨开,门轻轻地开了,月光涌进门里来。从门外跳进一个黑色的人,提一把短刀,向炕上扑去,月的光亮里,刀光一闪,刀锋剁在炕砖上,冒出了火花。炕上是空的,凶手着了慌,转身要跑,刚奔到门边,听到有人笑。
“饶了我,让我走吧。都是我的掌柜叫我干的。看见了你的金戒指,”她伏到他的肩上,呜咽起来,“我就见财起意。饶了我,让我走吧。”张海心里想:“混蛋,去你的吧,你刚才还要杀我哩。”虽说这样想,张海还是被她的眼泪打动了。张海是一个硬汉,但他怕眼泪,他把她轻轻地但是坚决地推开,把枪倒插在胸前,走出门去。他要在天黑以前,赶回司令部。
走不到半里,他摸摸口袋,吃了一惊,他的记事本子失掉了,凭着侦察员特有的推断力和联想力,他知道是店里那女人扑在他的身上呜咽的时候偷去的。他跑回了店里。
那女人要求用金戒指换本子,张海犹豫了一下,果断地从手上取下戒指,扔到了炕上。女人把戒指戴在手上,立马翻脸不认账了。正在这时,张海一眼瞥见了瓦盆底下露出的本子的一角,他连忙拿起来,走到了门边,心里想着:“留了这女人,是一个祸害。她又看见了本子,可能猜着我军的企图了。”他向着那女人扳一下枪械,头也不回地走了。尖锐的枪声,划破了黎明的山野的沉寂。
他幌荡幌荡地走出村外才清醒。过度紧张之后的过度疲劳,使他昏昏欲睡了。走到松林边,脚踢着一颗松树的盘根,他吃一惊,才清醒了,他摸了摸怀里的本子,忽然想起来,忘记从那女人身上取回金戒指。他要回去取,刚走两步,只听见从东方,从店的近侧,打了枪。紧接着又是一枪。以后是大枪和小枪的乱放。这一定是听到打那女人的枪声,出来救援的敌特。
敌人报复的射击暴雨一般地足足持续一刻钟。有一颗子弹打在他头顶的松枝上,蹦下一块冰块,正打着张海的后脑。
张海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一家老百姓的炕上。“我被俘了。”他想着,立即跳下炕来,往外就跑,在场院里,他碰到了两个司令部的骑兵侦察员。他们把他扶到了炕上,把他昏倒以后的一切情形都告诉了他。
他们奉命来接应张海。走到这近边的店里,发现一个女人,胸部中一弹,躺在地上,但还没有死。她把他们当做她一伙的人,要他们快去追捕一个八路军探子。她说,她已经通知了五个人去追赶他了。她又说,起始,她看见他穿着庄稼人衣服,却又带了一个金戒指,她疑心他。他们给了她一刀,取下了戴在她手上的金戒指。
他们回来以后的第二天午夜,我们的支队开过汾河桥。在前行部队的三个尖兵的前面,有一个穿便衣的小伙子跟着一个向导并排走着,谈谈笑笑,十分潇洒。这个小伙子就是侦察员张海,用我们的司令员的话来说,就是“跳皮鬼”张海。
1947年5月(有删改)
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司令员最初和最后都想起了张海,既说明张海的能力,也暗示他将轻松完成任务。
B.张海对“骡马大店”保持戒心,体现了一个侦察员对敌情的敏锐和对危险的预判。
C.小说取材于战争年代的故事,张海、张叔贤是真实人物,但女人和敌特是虚构的。
D.过汾河桥时,穿便衣的小伙走在支队前面谈谈笑笑,十分潇洒,真是一个跳皮鬼。
10.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以侦察员张海的传说开头,借鉴了中国民间传说写人的手法,有虚有实,虚实相间,故事惊险奇特又富有生活气息,耐人寻味。
B.小说善于用拟声、状貌类词语来营造氛围,如“嗖嗖地”“冒出了火花”“尖锐的”“暴雨一般地”,强化了形势的紧迫感。
C.小说采用通过人物自身行动显示人物的表现手法,如张海的英勇机智在行动中自显,具有传奇色彩,但也重蹈人物模式化的窠臼。
D.小说充分发挥环境描写的作用,如对冬晨雪景的描写,一方面展示了北方风景的独特,另一方面用抒情的笔调推动叙事的进程。
11.小说采用第一人称讲述故事,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6分)
12.小说为什么要以“金戒指”为题?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案与解析
1.B(“终于歼灭了全部的美军”理解错误,根据原文“一百多守敌被全歼”,以及后文的美军偷袭来看,并不是全部的美军被歼灭。)
2.D(“两人好像在进行某种仪式”没有运用比喻。)
3.①运用细节描写:连长又要拍赛拉的肩头时,想到赛拉的伤势,就停住了,体现连长关爱士兵的形象;②运用正面描写:连长听到波波沙的声音也开始对着敌人扫射,“连长他们很会打”,直接体现出连长有勇有谋、果敢的形象;③运用语言描写:连长询问赛拉找水任务的情况,体现出连长沉着冷静的形象。
4.第一处:①通过斜挂的钩月和点点繁星,营造了一种宁静、紧张的氛围;②体现赛拉与杨福德找水时的小心谨慎;③为后文美军摸黑偷袭、两方开火做了铺垫。
第二处:①凉爽天气和蛙鸣声,营造了一种安宁的氛围;②为后文赛拉和杨福德顺着蛙声找到水洼做铺垫;③暗含乐观精神,抗美援朝终将迎来胜利。
5.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C.“已经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抗日战士”错,吴召儿形象是奋起抗日的百姓形象,不是抗日战士形象;而且“已经成长为成熟的战士”过于拔高,吴召儿还在不断的成长中。
故选C。
6.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B.“没有正面描述日军‘扫荡’情况”错,原文“我们看见敌人像一条虫,在山脊梁上往这里爬行”有对日军正面的描写,只是很少。
7.①以翻红棉袄,写出吴召儿的活泼、机智;②将红棉袄比作火花,突出吴召儿的勇敢、热情。(意思对即可)
【解析】
8.①虽以“截击”为题,但情节不以战争为主,而是重点描写“截击”前日常生活的温情;②没有突出战士的英勇善战,而是借吴召儿、姑父等形象反映军民一家的淳朴感情;③山村田园、星夜放哨、雨中夜谈等场景营造出浓郁的诗情画意。(意思对即可)
9.B (A项,“他将轻松完成任务”于文无据,尽管张海出色,但战争年代的侦察任务并不轻松,甚至有生命危险。文中张海在摆脱敌特的围堵中曾经受伤昏倒。C项,“张海、张叔贤是真实人物”有误,小说的人物都是虚构的。D项,选项中的跳皮鬼与司令员给张海取的外号“跳皮鬼”的含义并不相同。)
10.C(“重蹈人物模式化的窠臼”有误,人物在行动中自显,这并不是小说创作的固有模式,但作者在小说中相机运用,使人物的描写活灵活现,并未显出其模式化的特征。)
11.①具有现场效果(1分),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把故事描述得更真实可靠(2分);
②具有代入效果(1分),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迅速融入角色,产生共鸣(2分)。
(每点概括1分,分析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2.①金戒指的得、露、失、找、忘、复得,集中体现了情节的波澜曲折,使主线更明晰、紧凑。
②金戒指既是他的新婚礼物,又与张海的侦察斗争有关,凝聚着人情美和英雄美,有利于刻画张海的人物形象。
③金戒指贯穿于张海的生活和斗争之中,揭示的是他对爱情的忠贞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每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如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