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4.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11 19:36:39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导入
第十三课
东汉的兴衰




1
2
3
知道东汉建立的基本概况、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及其影响
通过学习东汉的兴衰史,认识到社会安定是国家富强的基础和前提
了解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和黄巾起义的基本史实
重走东汉兴亡路
以史为尺量得失
东汉前期
①新朝、东汉的建立
②光武中兴
东汉中后期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东汉末年
黄巾起义
人物大揭秘——刘秀
公元前6年
刘秀出生;宗室子弟
推恩令
没落的皇族
公元3年
刘钦去世,年仅9岁的刘秀被寄养在叔父刘良家,靠西汉宗室拨款过日子
日子太难了,幸好我还有低保
公元前6年
公元3年
啊......这这......到底发生了什么?
小刘秀按月领取西汉宗室拨款。可是在公元9年,发放拨款的官员却对他说:“你走吧!皇帝都不姓刘了!以后啊,再也不会给你钱了。”
外戚·王莽
公元9年
王莽建新,西汉灭亡。
人家拼爹我拼姑
皇帝的母族、妻族被称为外戚。
刘秀从没落皇族变成了庄稼汉
人物大揭秘——刘秀
公元前6年
公元3年
公元9年
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市道。
——《汉书·王莽传》
社会动荡不安,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公元23年
新朝灭亡
“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
人物大揭秘——刘秀
王莽改制
公元前6年
公元3年
公元9年
公元23年
时间:
都城:
建立者:
洛阳
东汉
长安
西汉
公元25年
东汉建立
25年
洛阳
刘秀(光武帝)
人物大揭秘——刘秀
“······兵连不息,刑法弥深,赋敛愈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田畴芜秽” —《后汉书·桓冯列传》
汉光武帝对于面临的困境,他又采取哪些措施巩固政权的?
社会状况
译文:战争不息,刑法更加残酷,赋税更加严重。人民流离失所,村落成了废墟,田地荒芜。
材料研读
建武六年(公元30年),下诏恢复西汉前期三十税一的赋制。省减刑罚,还多次宣布释放刑徒,即“见徒免为庶民”。
刘秀连续下达了六道释放奴婢的命令,使得自西汉末年以来农民沦为奴婢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解决了战乱之后土地荒芜而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①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
材料研读
光武帝下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这样极大的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注意整顿吏治,躬行节俭,奖励廉洁,选拔贤能以为地方官吏;并对地方官吏严格要求,赏罚从严。
②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材料研读
东汉政府把羌人内迁,把南匈奴内迁,把乌桓内迁,把鲜卑内迁,“鲜卑大都护偏何遣使奉献,愿得归化”。
③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
>
>
民族关系
经济
政治
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巩固措施(光武中兴)
巩固措施
小组讨论:
光武中兴 文景之治 相同措施
1、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 2、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 督,惩处贪官污吏 3、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1、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2、重视“以德化民”,废除酷刑,提倡勤俭治国
1、减轻农民负担
2、重视农业生产,发展经济
3、减轻刑法,维护社会安定
1、重视农业,发展经济
2、维护社会安定、维护国家统一
光武中兴、文景之治启示:
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光武中兴
在光武和明帝时期,人民免去了“兵革之祸”,而有“乐生之念”。光武以后的若干年内,“五谷登衍”,“蚕麦善收”,“吏称其官,民安其业”,出现了“天下安平”的景象。
—《后汉书·刑法志》
收获渔猎画像砖
东汉宁城图
东汉说唱俑
光武中兴的影响:
重走东汉兴亡路
以史为尺量得失
东汉前期
①新朝、东汉的建立
②光武中兴
东汉中后期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即位年龄 寿命(岁)
和帝 10 27
殇帝 1 2
安帝 13 31
顺帝 11 30
冲帝 2 3
质帝 8 9
桓帝 15 36
灵帝 12 34
少帝 14 14
献帝 9 54
直接原因:
皇帝年幼
不能主政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皇帝早逝
幼主继位
母后临朝
外戚专权
军权旁落
皇帝长大
依靠宦官
诛杀外戚
夺回君权
宦官得宠
把持朝政
根本原因:
君主专制制度
直如弦,死道边。
曲如钩,反封侯。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
导致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
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给东汉带来什么影响?
东汉前期
重走东汉兴亡路
以史为尺量得失
①新朝、东汉的建立
②光武中兴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东汉末年
黄巾起义
东汉中后期
黄巾起义
观看视频,填充表格内容 原因
领导者
时间
特点
结局
影响
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
阅读教材,填充表格内容 原因
领导者
时间
特点
结局
影响
①朝政腐败;
②自然灾害频发
张角
184年
有组织、有准备
失败
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张角-太平道
公元220年,曹丕建立魏国,东汉灭亡。
东汉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改刺史为州牧。
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地方州郡乱作一团。
州牧割据,加速东汉王朝瓦解
黄巾起义
2
3
4
1
前期—东汉
中后期—
末期—黄巾起义
课堂小结(思维导图)
东汉的兴衰
巩固措施
建立
25年-刘秀-洛阳
光武中兴
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原因
表现
影响
东汉中后期继位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
外戚宦官交替专政
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领导者
特点
结果
影响
张角
有组织,有准备
失败
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训练提升
1、夺取西汉政权的是( )
A.刘邦 B.刘秀 C.嬴政 D.王莽
4、东汉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残暴的统治 B.自然灾害频发 C.黄巾起义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3、东汉的治世局面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汉武帝的大一统 D.开皇之治
2、黄巾起义的领导人是( )
A.陈胜 B.项羽 C.吴广 D.张角
D
D
B
D
中考演练
2.(2021·广西玉林·2)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臣不能正常地执行职权。由此导致( )
A.百家争鸣出现 B.东汉走向衰亡
C.民族政权并立 D.藩镇割据形成
1.(2021·山西省·2)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称为(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B
B
课后作业
作业:同学们思考,本节课我们讲到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时的根本原因是君主专制制度,那么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人们是否能改变这种制度?为什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东汉的兴衰
【课标要求】。
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
【教学内容分析】
以时间轴及知识点中的逻辑关系为主线索,让学生了解从西汉灭亡到东汉灭亡这两百多年间的朝代兴替、社会状态。主要了解东汉王朝从公元25年刘秀建立到公元220年曹丕篡汉,长期统治中国195年,是中国又一重要的封建朝代。东汉建立以后,汉光武帝刘秀针对西汉末年及新莽时期严峻的社会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安定民心,重整秩序,社会状况整体好转,史称“光武中兴”。东汉中期后,皇帝大多年幼即位,母后临朝,外戚专政,幼帝成年以后又往往依靠宦官诛杀外戚夺回政权,形成了外戚和宦官轮流专权的恶性循环。在这些内斗中,东汉逐步走向衰亡,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直至曹丕篡夺东汉政权,中国历史走入下一个阶段——三国两晋南北朝。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初一学生,其认知水平、综合分析能力有限,又接触历史学科不久,学习方法尚难掌握。因此,在讲课中教师适当运用音像、图片、材料资料,帮助学生感知历史,激发学生兴趣,适当选取文字资料(注意难易程度、与授课内容的契合度及对于学生的吸引程度),帮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并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学生初步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此外,创设情境,尝试让学生自主推导出历史现象可能产生的影响,加深学生对于本课知识的理解性记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东汉建立的相关情况,能说出“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及表现;了解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形成过程和危害;知道黄巾起义的原因、经过、特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史料,提高获取信息、分析归纳的能力;
(2)通过表格、视频、材料等多种历史素材的学习,学生初步认知和解读相关历史信息;
(3)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获得知识,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政治动荡对国家兴衰重要影响,从而认识到发展民生对于稳定社会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光武中兴的措施
2.难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及影响。(这部分内容对于初一学生来说还比较难理解,由于学生对东汉历史缺乏了解,难以将历史现象与时代背景紧密联系,因此需要借助图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从而突破难点。)
【方法与媒体】
讲解法、引导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材料分析法、多媒体教学等。
【设计理念与思路】
体现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运用问题探究式等方法,以及多种教学手段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识图、分析、比较、想象、语言表达等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生观看黄巾起义的图片
学生阅读材料并聆听其意思学生简要了解和教师一起回忆本科知识内容回答问题 通过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交代背景(从上一课汉武帝时期西汉的强盛过渡到本课内容)引入新课开拓视野、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利用直观图像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帮助学生加强对于该知识点的记忆情景设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材料的意义培养学生理解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论从史出锻炼学生相关类型题理解能力译文对比材料,更加直观感受引导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要素。培养学生阅读文本、信息提取及归纳等能力,从而掌握汉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培养学生从内容属性上归类的能力,架构学生的历史归类内容体系,在遇到相关题目时能够准确提取问题含义,并再次展示本节课教学重点通过已学知识点的对比,既突破了重点又培养了学生的对比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答题技巧指导培养学生看图及材料学习历史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历史事件逻辑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叙述历史事件能力培养学生提取表格内容并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根据史实材料总结归纳能力培养学生建立历史内容间的逻辑关系能力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问题观看使学生观看时能够抓住重点直观感受黄巾起义的形势培养学生看图学习历史的能力。考试可能以此为材料出现相关试题建立与后面课程的联系回顾知识,再次强化本课所学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解决本课难点后将难点再度升华,使学生开始思考相关的社会条件条件对于国家乃至整体历史的影响,并理解历史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以东汉历史事件间的逻辑关系为主线索,从西汉末年一直到黄巾起义。主要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架构属于自己的历史脉络。在授课过程中展示大量视频、材料及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这段时期的历史现象,使学生真正的学习历史、触摸历史到最终的感悟历史。并在讲课中贯穿一些理解材料、记忆知识点、处理相关试题的方法技巧,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并最终从多方面理解本课内容。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