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5张PPT)
第二节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运用图文资料,说明自然资源的质量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通过实例,说明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知识点一 自然资源及其属性
知识点二 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
目
录
CONTENTS
///////
///////
课时精练
///////
1
2
5
知识点三 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
///////
3
知识点四 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
4
知识点一 自然资源及其属性
[知能提升]
1.自然资源的概念:指在一定__________条件下,从自然环境中获得并能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______的物质和能量。
经济技术
需求
2.自然资源的分类
(1)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
资源类型 含义
气候资源 指能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提供可开发利用的气候要素的物质、能量和现象的总体,包括太阳辐射、热量、降水、空气及其运动等
生物资源 指生物圈中植物、动物与微生物组成的各种有生命现象的资源,包括动物资源、植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
________ 指可供人类直接利用、有一定数量并能不断更新的淡水,包括浅层地下水、湖泊淡水、土壤水、大气水和河流水等
水资源
资源类型 含义
土地资源 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可为人类利用的土地,是由地形、土壤、植被、岩石、水文和气候等因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
矿产资源 指由______作用形成的,在当前和可预见将来的技术条件下,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呈固态、液态和气态的自然矿物
能源资源 指自然界中能够提供热、光、动力和电能等各种形式的能量的物质资源,包括______、石油、________、风、流水、潮汐、太阳能等
海洋资源 指蕴藏在海洋中人类可能利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主要包括海洋生物、海洋矿物、海水化合物、海洋能以及海洋空间等
地质
煤炭
天然气
(2)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相对性
类型 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相对性 多数可再生资源只有在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下,才可以获得再生,当开发利用不合理时,它们的再生周期就会延长,甚至变成非可再生资源 并非绝对不可再生,只是因为再生的周期太长,相对于短暂的人类历史来说,可以认为是非可再生的
举例 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等 矿产资源
3.属性
(1)自然属性:自然资源的数量、______和空间分布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
(2)社会属性:人类如何利用自然资源,受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的______及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
质量
需求
判断自然资源的方法
判断某种资源是否属于自然资源:
①是否直接从自然界获得;
②能否用于生产和生活。
凡是既符合①,又能满足②的物质或能量,就是自然资源。只符合其中任何一条的,则不属于自然资源。
例如:①汽油虽然能提供动力,但它是人类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不是直接来自自然界,不能称其为自然资源。
②棉花的生长过程离不开人类的管理,因此不是直接来自自然界,也不能称其为自然资源。
③闪电虽然来自自然界,但目前不能被人类利用,不能用于生活和生产中,所以它不属于自然资源。
方法技巧
C
[对点突破]
1.下图示意各概念的相互关系中,图中大圆、小圆、阴影部分依次表示( )
A.自然资源、能源、可再生资源
B.可再生资源、自然资源、能源
C.自然资源、可再生资源、能源
D.能源、自然资源、可再生资源
解析 自然资源包括可再生资源;能源既有可再生的,如生物能、太阳能、风能、水能等,也有非可再生的,如煤、石油、天然气等,还有不属于自然资源的,如汽油、焦炭等。所以大圆是自然资源、小圆是可再生资源、阴影是能源,C正确,A、B、D错误。
A
青海省油气资源比较丰富,加上近年来新能源的开发,出现能源过剩现象。下图是青海省电力构成情况。读图,完成2~3题。
2.图中新能源主要包括( )
A.风能、太阳能 B.核能、太阳能
C.核能、潮汐能 D.风能、地热能
解析 青海位于青藏高原,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图中新能源主要包括风能、太阳能,A对。青海经济技术水平低,不适宜核能发展,B、C错。地热能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D错。
D
3.青海省为解决能源过剩问题应该大力发展( )
A.纺织工业 B.电子工业
C.食品加工工业 D.石油化学工业
解析 根据材料,青海省油气资源丰富,能源过剩,适宜发展高耗能工业,为解决能源过剩问题,应该大力发展石油化学工业,D对。纺织工业、电子工业、食品加工工业耗能少,不适宜解决能源过剩问题,A、B、C错。
知识点二 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
[知能提升]
1.自然资源数量是有限的
(1)在一定时间和______范围内,自然环境能提供的自然资源都有一定的数量限制。
(2)人类利用资源的能力受______条件限制,使得人类能够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的自然资源数量更为有限。
(3)人类不能突破自然环境供给资源的______。
空间
技术
极限
2.自然资源具有稀缺性
(1)原因
①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数量不断______;
②受自然资源有限性的制约,自然资源供给不能________地满足人类需求。
(2)影响
①当自然资源出现稀缺时,其价格往往会______,进一步引起人类社会在______和需求两方面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②良性的响应会优化资源______,从而弥补资源______所带来的限制。
增加
无限度
上涨
供给
配置
稀缺
[拓展延伸]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依据右图,结合社会发展历程,不难分析出自然
资源利用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存在如下关系:
(1)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资源的
依赖程度不断降低。
(2)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所
利用自然资源的分布空间从地表到地下,利用程度从单一到综合。
(3)不同的历史阶段,各种自然资源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有所不同。如能源在当今社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情境] 浅层地下水主要是指埋藏较浅、与当地降水或地表水体有直接补给关系的可再生水资源。在许多城镇和工矿区,当地表水不够用时,就会抽取地下水。地下水抽取过多,会破坏其收支平衡,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形成中间深、四周浅的地下水漏斗。在我国华北地区,地下水漏斗的现象较为常见。
[情境探究]
[探究] (1)说出图中城市地下水埋藏深度的特点,并推测其形成原因。(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提示 特点:东部浅,西部深;以城市为中心,由城市向周围地区变浅。
原因:天津和济南地表水相对较丰富,对地下水开发利用相对较少;北京城市规模大,经济发达,对水的需求量大,开发利用地下水多;石家庄工矿业较发达,需水量较大,对地下水开发利用多。
(2)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可能会引发哪些问题?
提示 地下水位下降会导致地面沉降,形成地下水
漏斗区,影响建筑安全;沿海地区出现海水倒灌,
影响地下水质量,导致缺水,甚至导致土壤盐碱化。
(3)图中对于地下水的利用反映了资源利用的哪些问
题?(人地协调观)
提示 可再生资源并不代表我们人类可以永续利用,
也不代表资源的无限性。可再生资源有其本身的资源再生周期,一旦人类利用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的再生速度,可再生资源也会面临短缺或枯竭。
D
[对点突破]
(2023·浙江杭州联考)下表为我国2017年光伏、风电、火电、水电、核电和总装机位列全国前三位的省区统计表。据此完成1~2题。
省区排名 甲 乙 丙 丁 核电装机 总装机
第一位 山东 四川 内蒙古 山东 M 山东
第二位 江苏 云南 新疆 新疆 福建 内蒙古
第三位 内蒙古 湖北 甘肃 江苏 浙江 江苏
1.表中甲、乙、丙、丁代表的装机类型分别是( )
A.光伏、风电、火电、水电 B.风电、光伏、水电、火电
C.火电、水电、光伏、风电 D.火电、水电、风电、光伏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甲装机类型排名前三位为山东、江苏、内蒙古,山东、江苏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资源需求量较大,火电装机数量较多,内蒙古煤炭资源充足,火电装机量较大,甲为火电;乙装机类型排名前三位为四川、云南、湖北,四川、云南、湖北水能资源充沛,水电装机量较大,乙为水电;丙装机类型排名前三位为内蒙古、新疆、甘肃,内蒙古、新疆、甘肃风能资源丰富,丙为风电;丁装机类型排名前三位为山东、新疆、江苏,新疆太阳能资源丰富,山东、江苏太阳能资源较丰富、科技力量充足,丁为光伏,D正确,A、B、C错误。
C
2.根据能源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状况,表中M代表的省区最大可能是( )
A.山东 B.河北 C.广东 D.广西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M为核电装机第一位,广东常规能源资源短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能源需求量较高,核电装机较多,C正确;山东火电、光伏装机量较大,核电装机量不是很高,A错误;河北、广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能源需求量较少,B、D错误。所以选C。
A
(2023·山西太原期中)太阳能光热发电是利用太阳辐射的热量加热熔盐物质(盐类熔化后形成的熔融体),然后将热量传导到水中使之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柴达木盆地的德令哈建有我国首个大型光热电站。下图示意德令哈的位置及其周边部分地理事物的分布。据此完成3~5题。
3.太阳能光热发电的优势是( )
A.清洁无污染 B.能源分布集中
C.技术要求低 D.不受气象条件影响
解析 太阳能是清洁能源,利用太阳能光热发电过
程中,产生污染较少或不会产生污染,A正确;太阳
能分布相对分散,B错误;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要求较高,C错误;太阳能光热发电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D错误。
A
4.德令哈适合建设大型光热电站,是因为当地( )
①盐类物质多 ②太阳能丰富 ③土地价格低
④市场需求大 ⑤基础设施完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太阳能光热发电是利用太阳
辐射的热量加热熔盐物质”可知,大型光热电站需要盐类,德令哈盐类物质较多;位于青藏高原,空气稀薄,晴天多,降水少,太阳辐射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土地面积广阔,土地价格低,①②③正确;区域人口较少,市场需求量小,基础设施相对较差,④⑤错误。
B
5.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对该地自然环境产生的不利
影响是( )
A.引发水土流失 B.伤害途经飞鸟
C.造成气温升高 D.加剧人地矛盾
解析 太阳能光热电站不会引发水土流失,A错
误;太阳能集热板反光,可能误伤途经的飞鸟,
B正确;太阳能光热电站将热能转换成电能,不会提升地表温度,C错误;太阳能光热电站可以提高区域能源供给,缓解人地矛盾,D错误。
知识点三 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
[知能提升]
1.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的衡量标准
(1)通常用各种自然资源满足人类需求的______程度。
(2)从中获取经济、社会和______效益的多少。
优劣
生态
2.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
(1)自然资源的质量可用一定的______刻画。
(2)不同质量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______是有差别的。人类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帮助人类逐渐利用那些曾经因质量低而难以利用的资源,但相应的经济成本和______成本可能会______。
(3)不同质量的自然资源,因人类需求的差异而有不同的______。
指标
成本
环境
增加
用途
[情境] 生产瓷器的岭土,又称“高岭土”,因发现于我国景德镇市浮梁县高岭村而得名。景德镇境内瓷土矿产资源丰富。依托优质瓷土矿产资源,千百年来,能工巧匠造就了享誉世界的“瓷都”。
[情境探究]
景德镇陶瓷大都是艺术陶瓷、生活用瓷和陈设用瓷,以白瓷著称,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之称。景德镇陶瓷始于汉代,五代时大量烧造优质白瓷。历经漫长时期开发,如今景德镇优质瓷土矿产资源所剩无几,留给高岭村的是大量尾砂和采矿坑洞遗址。2009年,景德镇市被国家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探究] (1)探讨景德镇自宋代以来发展成为我国
“瓷都”的优势条件。(区域认知)
提示 瓷土矿资源丰富且品质优良;加工瓷器历史
悠久,经验丰富,瓷器品质好;地理位置优越,交
通便利;人们对白瓷需求量大。
(2)随着高岭土资源的逐渐枯竭,景德镇如何保持瓷业的高水平发展?(综合思维)
提示 加大科技投入,改进烧制技术,提高陶瓷品质;强化陶瓷产品的设计,提高附加值;优化陶瓷品种,增加艺术陶瓷生产;加强宣传,打造知名品牌,提高知名度;发展制陶体验等与瓷业相关的旅游业;加强对尾砂的综合利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C
[对点突破]
下图为经济上有开采价值的铜矿品位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1~2题。
1.经济上有开采价值的铜矿品位不断下降,其主要原因
是( )
A.资源的枯竭 B.需求量减少
C.科技的发展 D.代替品出现
解析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资源
的开发利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对资源开发的广度和
深度不断加宽加深,因此经济上有开采价值的铜矿的
品位不断下降,C正确;随着技术的发展,勘探到的铜矿资源越来越多,没有产生资源枯竭现象,A错误;需求量减少和替代品的出现会使勘探的动力下降,人们更愿意去勘探、开发简单易开发、耗费成本低的矿藏,会使有开采价值的铜矿的品位上升,B、D错误。
B
2.低品位铜矿的开采利用带来的主要影响可能是( )
A.铜产品的品质不断下降
B.铜生产的生态成本更高
C.铜产品循环利用量降低
D.铜代替品的生产率提高
解析 低品位铜矿的特征是开采成本较高,与铜产品的品质关系不大,A错误;开采难度越大,对环境的影响越大,因此,低品位铜矿生产的生态成本会更高,B正确;低品位铜矿的开采利用与铜产品循环利用量关系不大,C错误;铜的需求上升,会使低品位铜矿的开采增多,铜的供给量上升,因此铜代替品的生产率会下降,D错误。
C
干热岩是指埋藏于地下深处,通常温度大于180 ℃,不含或含少量流体的高温岩体,被认为是极具战略潜力的清洁能源。在我国青海省共和盆地3 705米深处钻获236 ℃的高品质高温干热岩体,这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大规模可利用干热岩。下图为青海省共和盆地及其周边地热资源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共和盆地干热岩开发的主要优势是( )
A.埋藏较深 B.交通便利
C.品质优良 D.技术先进
解析 根据材料“在我国青海省共和盆地3 705米深处钻
获236 ℃的高品质高温干热岩体”可知,埋藏深是干热岩
开发的不利条件,但该地高温干热岩品质高,A错误,
C正确;该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位置偏僻,经济较落后,故交通不太便利,技术水平不高,B、D错误。
D
4.开发共和盆地地热资源面临的挑战有( )
①气候高寒,降水少 ②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③开发工程建设难度大 ④干热岩热能提取
技术要求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该干热岩体埋藏深,开发工
程建设难度大,加上开发的历史较短,技术不成熟,对干热岩热能的提取技术要求高,导致该地区地热资源开发面临挑战,③④正确;据图可知,共和盆地地热资源分布地多有温泉分布,因此该地高寒、降水少不是开发资源的主要挑战,①错误;该地人口少,资源丰富,人均资源占有量高,但人均资源占有量也不是该地开发资源面临的挑战,②错误。
知识点四 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知能提升]
1.空间分布特征
(1)自然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是________的,但有规律可循。
(2)可再生资源:受地球表面水热条件空间分异的影响,它们的分布一般具有明显的________特征。
(3)矿产资源:其形成受地质演化历史的制约,它们往往富集在某些______地区。
不均匀
地带性
特定
2.空间差异产生的影响
(1)自然资源分布的空间差异,是导致社会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2)自然资源__________的地区:可形成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优势。
(3)自然资源__________的地区:常常得到优先开发,成为同时期人口集中分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
高度集中
组合较好
3.自然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产生的影响
(1)使不同地区间形成资源______与贸易的需求,导致资源在空间上的流动,促进了区域间的______和全球化进程。
(2)一些资源可以通过经济、______手段直接在不同地区与国家间进行流动。
(3)有些自然资源可以通过产品______间接进行流动。
调配
联系
技术
贸易
4.我国及世界主要自然资源分布及合理利用
自然资源 我国分布 世界分布 合理利用
水 资源 夏秋多、冬春少,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就国家而言,巴西最丰富,其次是俄罗斯;就大洲而言,亚洲最丰富,大洋洲最少 修建水库,改变水资源的时间分配;跨流域调水,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土地 资源 东部季风区多耕地,西北内陆多草地 耕地多分布在亚洲东部、南部的季风气候区和美洲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草地主要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区和温带大陆内部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防止土地资源被污染或破坏
自然资源 我国分布 世界分布 合理利用
森林 资源 东北、西南、东南地区 南美洲、非洲等热带雨林气候区和亚欧大陆北部、北美北部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 既要重视其经济效益,也要重视其环境效益;利用时要做到采育结合;同时要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矿产 资源 煤炭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石油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华北,铁矿分布在辽宁、河北、四川等地 煤炭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北美大陆,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沿岸、墨西哥湾沿岸和北海等地区,铁矿主要分布在巴西、印度、澳大利亚等国 开采时要注意不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利用时要充分合理,提高利用率,不浪费;针对地区分布不均,可合理地进行资源调配
5.主要能源的特点和分布
能源 主要特点 分布 世界 中国
煤炭 非可再生能源;分布广、储量大、开发和利用难度不大,发热量和燃烧效率不高,输送和使用不方便,灰渣、粉尘多,易污染 北半球的亚洲和欧洲;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和南非 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山西、陕西、河南、内蒙古等省自治区较丰富
石油 非可再生能源;发热量高,开采、运输、使用方便,属于高质量的能源,会产生污染 主要分布在中东波斯湾沿岸 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华北地区
能源 主要特点 分布 世界 中国
水能 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 中国居首位,其次为俄罗斯、巴西、美国、加拿大等 主要分布在西南、中南和西北黄河上游
太阳 能 能量分散;投资大、效率低、占地广、储能难,能量巨大,清洁能源,前景广阔 降水少的沙漠地区,如非洲撒哈拉沙漠、美国西部和澳大利亚的西部沙漠 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西藏南部一线以西、以北地区
能源 主要特点 分布 世界 中国
风能 蕴藏量巨大,可再生,分布广泛,没有污染;但密度较低,不稳定,地区差异大 主要分布在沿海和开阔大陆的收缩地带,如美国西部、西北欧沿海、黑海地区 主要分布在“三北”(东
北、华北、西北)地区、东南沿海、近海地区
[拓展延伸] 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问题
地区 自然资源优势 自然资源劣势 资源问题
北方地区 土地资源多,能源和铁矿丰富 水资源缺乏,磷矿、有色金属矿少 地多水少,水土配合不佳
南方地区 水资源丰富,有色金属、磷矿丰富 土地资源少,能源缺乏 地少水多,易发生洪涝灾害
东部地区 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 土地资源缺乏 人地矛盾突出
地区 自然资源优势 自然资源劣势 资源问题
西部地区 能源资源丰富 水资源短缺 水土资源不匹配,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瓶颈”
华北地区 平原面积广阔 水资源短缺 人地矛盾突出,水土配置不佳,人口与资源矛盾加剧
[情境] 北京和湖北分别位于我国北方、南方,受自然环境、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影响,水资源总量和供水量差异大。
[情境探究]
地区 水资源总量/亿m3 人均水资源量m3/人 人均用水量m3/人 供水总量/亿m3 总量 地表水 地下水 其他
北京 35.1 161.6 178.6 38.8 11.3 17.5 10.0
湖北 1 498 2 552.6 480.5 281.9 273.1 8.8 -
[探究] (1)比较北京、湖北水资源总量、供水总量与人均水资源量的差异。(区域认知)
提示 与湖北相比,北京水资源总量少,供水总量少,人均水资源量少。
(2)北京供水总量为什么超出当地的水资源总量?(综合思维)
提示 ①北京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总量少,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水资源总量少;
②北京是我国首都,人口多且密度大;
③经济水平高,产业发达;
④生产生活用水量大于当地水资源总量,缺水严重;
⑤由于国家采取跨流域调水向北京供水,所以北京供水总量大于水资源总量。
C
[对点突破]
(2023·河北石家庄联考)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我国重点缺水地区的分布地区。读图,回答1~2题。
1.对各地区缺水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地农业用水量大
B.②地距海较远,降水量较少
C.③地资源型缺水
D.④地工业用水量大
解析 ①地位于华北地区,农业用水量大,A正确,不符合题意;②地距海较远,降水量较少,B正确,不符合题意;③地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水污染严重,属于水质型缺水,C错误,符合题意;④地位于重庆市,工业用水量大,D正确,不符合题意。
B
2.解决①地缺水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增加人工降雨 B.跨流域调水
C.大力开采地下水 D.修建梯田
解析 人工降雨需当地水汽含量充足,且需满
足一定的气象条件,不能作为长期有效的措施,
且华北地区缺水主要在春季,春季空气水汽含
量小,人工降雨效果较差,A错误;①地区为
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最有效的解决措施是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工程),B正确;大力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引发一系列生态问题,C错误;修建梯田可减少水土流水,但不能增加水资源量,且①地主要位于华北地区,地形平坦,梯田主要修建于缓坡丘陵处,D错误。
B
下图为2015年世界铁矿石主要流向及流量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3.根据右图,对铁矿石资源分布及供需描述合理的
是( )
①澳大利亚、俄罗斯、巴西、中国、日本都属于
铁矿石资源大国 ②铁矿石主要消耗地区集中在
亚洲和欧盟 ③澳大利亚是第一大铁矿石输出国,
中国是第一大铁矿石输入国 ④铁矿石在不同国家之间的流动主要依托海运,其次才是铁路运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日本铁矿石资源缺乏,①错。根据图中铁矿
石的汇入地可知,铁矿石主要消耗地区集中在亚洲
和欧盟地区,②正确。根据图中铁矿石流出和流入
的数量可知,澳大利亚是第一大铁矿石输出国,中
国是第一大铁矿石输入国,③正确。铁矿石的运量大,不同国家之间的流动主要依赖海运(海运的运量大,运费低),其次才是铁路运输,④正确。
D
4.下列交通枢纽中,与2015年中国铁矿石进口关联
最密切的是( )
A.马六甲海峡 B.苏伊士运河
C.曼德海峡 D.龙目海峡
解析 由图可知,2015年中国铁矿石的最主要进口国是澳大利亚。马六甲海峡偏离中澳铁矿海运线路,且由于马六甲海峡宽度较窄,深度较浅,通常20万吨以上的货轮会考虑选择龙目海峡,A错,D正确。中澳海运线路并不经过苏伊士运河或曼德海峡,B、C错。
课堂小结
素养达标
素养提升
C
【素养达标】
(2023·山东菏泽期中)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海岸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下沉 B.全球变暖
C.流水堆积 D.海水沉积
解析 读图可知,图中海岸线位于波斯湾沿岸,位于两河
入海口,现今海岸线较古海岸线,在河口位置处向海洋延
伸,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河流挟带泥沙在入海口处堆积,
C正确;地壳下沉,海岸线向陆地退缩,A错误;全球变暖,海平面上涨,海岸侵蚀会加剧,海岸线向陆地退缩,B错误;河口处地形为河口三角洲,不是海水沉积,D错误。
C
2.图示地区具有世界意义的自然资源是( )
A.热带经济作物 B.海洋渔业
C.油气资源 D.黄金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示地区位于波斯湾沿岸,
具有世界意义的自然资源是油气资源,C正确;热带
经济作物不是自然资源,A错误;海洋渔业资源不具有世界意义,B错误;图示区域位置很少有黄金分布,D错误。
B
自然资源一直被认为是影响经济增长极其重要的一个因素。但纵观世界,既有依靠丰富自然资源走向发达的“资源福音”现象,也有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却经济表现糟糕的“资源诅咒”现象。下图示意某年我国8个省级行政区人均GDP增长率和年均煤炭产量占全国产量比重。据此完成3~4题。
3.图示8个省级行政区中,内蒙古人均GDP增长率较高的
主要原因是( )
A.畜牧业发达,奶制品产量大
B.煤炭产量较大,人口总量小
C.工业基础雄厚,制造业发达
D.环境承载力大,资源较丰富
解析 内蒙古畜牧业发达,奶制品产量大是客
观事实,但材料和图示显示的是煤炭与人均GDP,
没有显示畜牧业与人均GDP增长的联系,A错
误;人均GDP增长率高于其他7个省级行政区主要是因
为内蒙古人口总量小,煤炭资源丰富且产量大
(由图中看出内蒙古煤炭产量占全国产量比重排
第二),故人均GDP增长率相对较高,B正确;内蒙古地处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工业化水平较低,C错误;内蒙古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小,D错误。
C
4.与山西相比,内蒙古( )
A.煤炭产量较大
B.煤炭工业较为落后
C.煤炭产业链较长
D.能源消费市场差别大
解析 由图中看出山西煤炭产量占全国产量比重
排第一,内蒙古煤炭产量占全国产量比重排第二,A错误;两省区的能源消费市场主要为京津冀经济圈等,能源消费市场相近,D错误;与山西相比,内蒙古煤炭工业并不落后,B错误;内蒙古能源外调比例远低于山西,表明内蒙古将更多的煤炭资源留在当地进行开发利用,即煤炭产业链延伸的力度更大,煤炭工业较为发达,C正确。
D
(2023·吉林白城统考)盐穴是古人利用水溶开采方式在地下较厚的盐层或盐丘中采矿后形成的地下洞穴,体积巨大,密封性好,具有将裂缝自动愈合的特点。它可用于支撑电网削峰填谷,也可用于为电网提供备用电源。其运行原理如图。据此完成5~6题。
5.空气储能电站的运行时间( )
A.用电低谷时耗电放气 B.用电低谷时充电充气
C.用电高峰时发电充气 D.用电高峰时发电放气
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分析可知,空气储能电站的运行时间应当是:用电低谷时耗电充气,用电高峰时发电放气,以支撑电网削峰补枯,D正确,A、B、C错。
B
6.盐穴空气储能电站( )
A.在西北地区分布较广 B.能源浪费降低
C.占用土地较多 D.投资成本较高
解析 结合材料信息分析,盐穴是古人利用水溶开
采方式在地下较厚的盐层或盐丘中采矿后形成的地
下洞穴,所以盐穴空气储能电站可以利用废弃空间,
减少对地面空间的占用,降低投资成本,C、D错;由于盐穴体积巨大、密封性好、具有将裂缝自动愈合的特点,故用盐穴储能,电能转换效率高,能源浪费降低,B正确;盐穴储能项目是储能领域“前沿中的前沿”,目前盐穴空气储能电站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故盐穴空气储能电站在西北地区分布较广的结论不正确,A错。
磷矿是制造磷肥等的主要矿物原料,在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作用。分布在俄罗斯西北部科拉半岛的希宾磷矿是世界著名的磷灰石矿,已探明磷矿石储量大,矿石品位高。该矿区除磷灰石外,还有霞石、钛磁铁矿等多种伴生矿。下图为希宾磷矿分布的位置图。据此完成7~8题。
A
7.希宾磷矿开采的不利条件是( )
A.冬季寒冷漫长
B.磷矿外运困难
C.伴生矿多,品位低
D.国内市场需求小
解析 读图可知,希宾磷矿位于北极圈内,纬度高,气温低,冬季寒冷漫长,不利于磷矿开采,A项正确。希宾磷矿分布区附近有不冻港——摩尔曼斯克港,磷矿外运方便,B项错误。由材料可知,希宾磷矿矿石品位高,C项错误。俄罗斯经济发达,对资源的需求量大,市场广阔,D项错误。
C
8.该地区开发利用磷矿资源对当地的有利影响
是( )
A.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B.促进人口大量迁入
C.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D.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解析 该地区磷矿矿石品位高、储量大,故该地区的磷矿资源开采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C项正确。生态环境的恶化属于不利影响,A项错误。人口大量迁入是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并存的,B项错误。该地磷矿丰富,易形成以磷矿开采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D项错误。
9.(2023·重庆沙坪坝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西海固是宁夏南部西吉、海原、固原等9个县市的统称。1972年联合国粮食开发署将“西海固”确定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清水河是“西海固”地区的主要河流,该河河水苦涩,矿化度高,一般不能直接饮用。下图示意清水河水系分布,下表是清水河主要水利工程统计资料。
中型水库 小型水库 塘坝 机井 水窖
数量(个) 7 64 38 731 83 748
蓄水量(万m3) 4 114 3 017 417 1 858 265
(1)概括西海固地区的水资源特点。
答案 水资源总量(和人均)少(匮乏);地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时间分配不均,季节(和年际)变化大;矿化度高,水质差。
中型水库 小型水库 塘坝 机井 水窖
数量(个) 7 64 38 731 83 748
蓄水量(万m3) 4 114 3 017 417 1 858 265
解析 从图示材料信息可知,西海固地区位于西北内陆地区,远离海洋,海洋上的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人均水资源匮乏;结合清水河水系分布图可知,清水河水系南密北稀,根据400 mm年等降水量线走向和我国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规律,西海固地区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区,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说明降水时间分配不均,水资源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清水河河水苦涩,矿化度高,不能直接饮用,水质差。
中型水库 小型水库 塘坝 机井 水窖
数量(个) 7 64 38 731 83 748
蓄水量(万m3) 4 114 3 017 417 1 858 265
(2)推测该地区水资源利用不当可能导致的生态问题。
答案 干旱地区盲目扩大耕地灌溉面积易造成土地荒漠化;引用河水灌溉和只灌不排,易造成土地盐碱化;大量开采地下水,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
解析 据材料经纬度及图中400 mm年等降水量线分析,西海固地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地带,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夏季光照充足,蒸发旺盛,因此在干旱地区盲目扩大耕地灌溉面积易造成土地荒漠化;引用河水灌溉和只灌不排等不合理活动,易造成土地盐碱化;地表水缺乏,大量开采地下水,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引发地面沉降等。
中型水库 小型水库 塘坝 机井 水窖
数量(个) 7 64 38 731 83 748
蓄水量(万m3) 4 114 3 017 417 1 858 265
(3)该地区家家户户在院落里面建有水窖,用来蓄积各种淡水,供人畜饮用。分析夏冬季节水窖淡水的补给来源。
答案 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可以蓄积雨水(地表径流);冬季河流结冰,可开凿河冰,放入冰窖,冰块融化后使用;也可蓄积少量的积雪。
解析 据材料分析,西海固地区位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可以建设水窖蓄积雨水,因此夏季水窖淡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冬季河流结冰,可开凿河冰,放入冰窖,冰块融化后使用,也可蓄积少量的积雪,因此冬季水窖淡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积雪融水和开凿河冰。
中型水库 小型水库 塘坝 机井 水窖
数量(个) 7 64 38 731 83 748
蓄水量(万m3) 4 114 3 017 417 1 858 265
B
(2023·湖南益阳联考)分布式能源是指设在用户附近、所发电能就地利用的发电项目。其中,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是指利用天然气为燃料,通过冷、热、电三联供等方式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在负荷中心就近实现能源供应的现代能源供应方式。下图为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工作模式图。据此完成10~11题。
【素养提升】
10.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优点是( )
A.发电量大且稳定 B.提高了能源综合利用率
C.便于污染物的集中处理 D.发电过程清洁无污染
解析 由材料“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是在负荷中心就近
实现能源供应的方式”可知,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电
量稳定,但发电量较小,A错误;天然气分布式能源
的优点是能效利用合理,比传统发电效率高,损耗小,
污染小,运行灵活,系统经济性好等,提高了能源综
合利用率,B正确;该方式侧重对资源的利用,而不是对污染物的集中处理,且该方式导致的污染较为分散,不利于集中处理,C错误;天然气发电过程也会有一定污染,D错误。
A
11.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在下列城市发展迅速的是( )
A.北京 B.乌鲁木齐
C.昆明 D.太原
解析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在电力供应紧张、制冷取暖
等电力需求较大的城市发展迅速,A正确,B、C、D错误。
A
(2023·河南洛阳期末)鄂尔多斯煤炭资源丰富,煤炭曾是其支柱产业。但在近年来“双碳”目标背景下,其支柱产业开始由煤炭向新能源方向转型。2021年,我国首个“零碳产业园”落户该市。下图为鄂尔多斯市及“零碳产业园”位置图。据此完成12~14题。
12.下列属于鄂尔多斯市可以开发利用的新能源类型是
( )
A.风能 B.生物能
C.天然气 D.地热能
解析 鄂尔多斯市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
旱,风力大,可开发利用风能,A正确;当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稀疏,不适合开发利用生物能,B错误;天然气不属于新能源,C错误;地热能主要分布于板块交界处或断裂带附近,鄂尔多斯市不在板块交界处或断裂带附近,地热能少,D错误。
C
13.鄂尔多斯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为保证能
源的持续稳定供应,应采取的措施是( )
A.提高发电技术 B.开拓用电市场
C.增加储能设备 D.产业工人培训
解析 由上题分析可知,鄂尔多斯市主要开发风
能,风力不稳定,导致供应不稳定,为保证能源持续稳定供应,应增加储能设备,C正确;提高发电技术、开拓用电市场、产业工人培训均对保证能源持续稳定供应作用不大,A、B、D错误。
A
14.“零碳产业园”是实现区域产业双碳目标的重
要举措,下列不属于“零碳产业园”建设中应采
取的措施是( )
A.分散供冷供热
B.采用清洁能源
C.行驶氢能汽车
D.建筑物增加保温外墙
解析 分散供冷供热,不能减少碳排放,A符合题意;采用清洁能源、行驶氢能汽车、建筑物增加保温外墙,均可以减少传统能源的使用,减少碳排放,B、C、D不符合题意。
B
(2023·山东威海期末)页岩气是从页岩层或泥岩层中开采出来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成分以甲烷为主。川南地区页岩气资源丰富,下图示意该地区深层页岩气资源丰度分布(资源丰度指资源的富集和丰富程度)。据此完成15~16题。
15.结合页岩埋深和页岩气资源丰度考虑,应优
先勘探开发的地区是( )
A.威远—绥江 B.泸县—泸州
C.合川—重庆 D.赤水—叙永
解析 由埋藏深度可知,合川、重庆、赤水、
叙永等地埋藏深度均接近或大于4 500米,不适
合优先勘探开发,C、D错误;结合资源丰度等值线可知,泸县、泸州的资源丰度要远远大于威远和绥江,故最适合优先勘探开发的地区是泸县、泸州,A错误,B正确。
D
16.川南地区页岩气开发将( )
①加大酸雨危害 ②导致大规模地面沉降
③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④缓解能源供给压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由材料可知,页岩气的成分以甲烷为主,
氮、硫元素含量少,故页岩气开发不会加大酸雨危害,①错误;页岩气存在于页岩层或泥岩层中,开发页岩气后,页岩层和泥岩层仍在地下,故页岩气开发不会导致大规模地面沉降,②错误;页岩气的开发利用可减少常规能源的使用,可缓解能源供给的压力,优化能源消费结构,③④正确。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巴是加勒比海地区最大的国家,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自然资源丰富,油气等常规能源资源主要依赖进口。目前,古巴电力主要由火力发电和生物质能(蔗渣燃烧)发电两部分构成,其中火力发电占比超过90%。近年来,古巴政府十分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沼气等的开发利用确定为优先发展产业,鼓励外资投资可再生能源项目。下图示意古巴地理位置。
(1)古巴生物质能发电量远超太阳能、风能,推测主要原因。
答案 古巴受资金和技术限制,可再生能源基础薄弱;太阳能、风能发电的技术要求较高,生物质能发电技术要求较低;太阳能、风能发电受到天气状况影响大,发电量不稳定,而生物质供应稳定,发电量稳定。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巴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资金和技术力量薄弱,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状况较差,基础薄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能、风能为新能源,开发利用所需的技术较高,古巴技术条件不满足;生物质能为传统能源,开发利用的技术要求较低;太阳能、风能受天气状况影响较大,能源供应不稳定;生物质能受天气状况影响较小,能够实现电力供应的稳定等。
(2)分析古巴政府十分重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的原因。
答案 火力发电占比高,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
重;本国油气等常规能源资源短缺,主要依赖
进口;油气等常规能源资源进口消耗大量外汇;
本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目前,古巴电力主要由火力发电和生物质能(蔗渣燃烧)发电两部分构成,其中火力发电占比超过90%”可知,古巴的电力供应中,火力发电的占比较高,环境污染问题严重;根据材料信息“油气等常规能源资源主要依赖进口”可知,古巴的油气等常规能源主要依靠进口,造成巨大的贸易逆差,不利于经济发展;根据材料信息“古巴是加勒比海地区最大的国家,太阳能、风能、生物等自然资源丰富”可知,古巴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能够提供巨大的能源供给。
(3)指出古巴政府鼓励外资投资可再生能源项目
的目的。
答案 缓解资金不足;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
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度;增加收益、提高
能效等。
解析 根据第(1)题分析可知,古巴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资金力量不足,鼓励外资投资可以缓解资金不足的状况;古巴的技术水平较低,外来资本投资可以带来发达的技术和设备;外来资本投资能够加大古巴的可再生资源投资力度,促进能源供应的稳定;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提高收益;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第二节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运用图文资料,说明自然资源的质量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通过实例,说明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知识点一 自然资源及其属性
1.自然资源的概念: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从自然环境中获得并能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需求的物质和能量。
2.自然资源的分类
(1)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
资源类型 含义
气候资源 指能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提供可开发利用的气候要素的物质、能量和现象的总体,包括太阳辐射、热量、降水、空气及其运动等
生物资源 指生物圈中植物、动物与微生物组成的各种有生命现象的资源,包括动物资源、植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
水资源 指可供人类直接利用、有一定数量并能不断更新的淡水,包括浅层地下水、湖泊淡水、土壤水、大气水和河流水等
土地资源 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可为人类利用的土地,是由地形、土壤、植被、岩石、水文和气候等因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
矿产资源 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在当前和可预见将来的技术条件下,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呈固态、液态和气态的自然矿物
能源资源 指自然界中能够提供热、光、动力和电能等各种形式的能量的物质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风、流水、潮汐、太阳能等
海洋资源 指蕴藏在海洋中人类可能利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主要包括海洋生物、海洋矿物、海水化合物、海洋能以及海洋空间等
(2)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相对性
类型 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相对性 多数可再生资源只有在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下,才可以获得再生,当开发利用不合理时,它们的再生周期就会延长,甚至变成非可再生资源 并非绝对不可再生,只是因为再生的周期太长,相对于短暂的人类历史来说,可以认为是非可再生的
举例 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等 矿产资源
3.属性
(1)自然属性: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
(2)社会属性:人类如何利用自然资源,受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的需求及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
判断自然资源的方法
判断某种资源是否属于自然资源:
①是否直接从自然界获得;
②能否用于生产和生活。
凡是既符合①,又能满足②的物质或能量,就是自然资源。只符合其中任何一条的,则不属于自然资源。
例如:①汽油虽然能提供动力,但它是人类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不是直接来自自然界,不能称其为自然资源。
②棉花的生长过程离不开人类的管理,因此不是直接来自自然界,也不能称其为自然资源。
③闪电虽然来自自然界,但目前不能被人类利用,不能用于生活和生产中,所以它不属于自然资源。
1.下图示意各概念的相互关系中,图中大圆、小圆、阴影部分依次表示( )
A.自然资源、能源、可再生资源
B.可再生资源、自然资源、能源
C.自然资源、可再生资源、能源
D.能源、自然资源、可再生资源
答案 C
解析 自然资源包括可再生资源;能源既有可再生的,如生物能、太阳能、风能、水能等,也有非可再生的,如煤、石油、天然气等,还有不属于自然资源的,如汽油、焦炭等。所以大圆是自然资源、小圆是可再生资源、阴影是能源,C正确,A、B、D错误。
青海省油气资源比较丰富,加上近年来新能源的开发,出现能源过剩现象。下图是青海省电力构成情况。读图,完成2~3题。
2.图中新能源主要包括( )
A.风能、太阳能 B.核能、太阳能
C.核能、潮汐能 D.风能、地热能
答案 A
解析 青海位于青藏高原,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图中新能源主要包括风能、太阳能,A对。青海经济技术水平低,不适宜核能发展,B、C错。地热能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D错。
3.青海省为解决能源过剩问题应该大力发展( )
A.纺织工业 B.电子工业
C.食品加工工业 D.石油化学工业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青海省油气资源丰富,能源过剩,适宜发展高耗能工业,为解决能源过剩问题,应该大力发展石油化学工业,D对。纺织工业、电子工业、食品加工工业耗能少,不适宜解决能源过剩问题,A、B、C错。
知识点二 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
1.自然资源数量是有限的
(1)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自然环境能提供的自然资源都有一定的数量限制。
(2)人类利用资源的能力受技术条件限制,使得人类能够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的自然资源数量更为有限。
(3)人类不能突破自然环境供给资源的极限。
2.自然资源具有稀缺性
(1)原因
①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数量不断增加;
②受自然资源有限性的制约,自然资源供给不能无限度地满足人类需求。
(2)影响
①当自然资源出现稀缺时,其价格往往会上涨,进一步引起人类社会在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②良性的响应会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弥补资源稀缺所带来的限制。
[拓展延伸]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依据上图,结合社会发展历程,不难分析出自然资源利用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存在如下关系:
(1)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
(2)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所利用自然资源的分布空间从地表到地下,利用程度从单一到综合。
(3)不同的历史阶段,各种自然资源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有所不同。如能源在当今社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情境] 浅层地下水主要是指埋藏较浅、与当地降水或地表水体有直接补给关系的可再生水资源。在许多城镇和工矿区,当地表水不够用时,就会抽取地下水。地下水抽取过多,会破坏其收支平衡,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形成中间深、四周浅的地下水漏斗。在我国华北地区,地下水漏斗的现象较为常见。
[探究] (1)说出图中城市地下水埋藏深度的特点,并推测其形成原因。(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提示 特点:东部浅,西部深;以城市为中心,由城市向周围地区变浅。
原因:天津和济南地表水相对较丰富,对地下水开发利用相对较少;北京城市规模大,经济发达,对水的需求量大,开发利用地下水多;石家庄工矿业较发达,需水量较大,对地下水开发利用多。
(2)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可能会引发哪些问题?
提示 地下水位下降会导致地面沉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影响建筑安全;沿海地区出现海水倒灌,影响地下水质量,导致缺水,甚至导致土壤盐碱化。
(3)图中对于地下水的利用反映了资源利用的哪些问题?(人地协调观)
提示 可再生资源并不代表我们人类可以永续利用,也不代表资源的无限性。可再生资源有其本身的资源再生周期,一旦人类利用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的再生速度,可再生资源也会面临短缺或枯竭。
(2023·浙江杭州联考)下表为我国2017年光伏、风电、火电、水电、核电和总装机位列全国前三位的省区统计表。据此完成1~2题。
省区排名 甲 乙 丙 丁 核电装机 总装机
第一位 山东 四川 内蒙古 山东 M 山东
第二位 江苏 云南 新疆 新疆 福建 内蒙古
第三位 内蒙古 湖北 甘肃 江苏 浙江 江苏
1.表中甲、乙、丙、丁代表的装机类型分别是( )
A.光伏、风电、火电、水电
B.风电、光伏、水电、火电
C.火电、水电、光伏、风电
D.火电、水电、风电、光伏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甲装机类型排名前三位为山东、江苏、内蒙古,山东、江苏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资源需求量较大,火电装机数量较多,内蒙古煤炭资源充足,火电装机量较大,甲为火电;乙装机类型排名前三位为四川、云南、湖北,四川、云南、湖北水能资源充沛,水电装机量较大,乙为水电;丙装机类型排名前三位为内蒙古、新疆、甘肃,内蒙古、新疆、甘肃风能资源丰富,丙为风电;丁装机类型排名前三位为山东、新疆、江苏,新疆太阳能资源丰富,山东、江苏太阳能资源较丰富、科技力量充足,丁为光伏,D正确,A、B、C错误。
2.根据能源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状况,表中M代表的省区最大可能是( )
A.山东 B.河北
C.广东 D.广西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M为核电装机第一位,广东常规能源资源短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能源需求量较高,核电装机较多,C正确;山东火电、光伏装机量较大,核电装机量不是很高,A错误;河北、广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能源需求量较少,B、D错误。所以选C。
(2023·山西太原期中)太阳能光热发电是利用太阳辐射的热量加热熔盐物质(盐类熔化后形成的熔融体),然后将热量传导到水中使之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柴达木盆地的德令哈建有我国首个大型光热电站。下图示意德令哈的位置及其周边部分地理事物的分布。据此完成3~5题。
3.太阳能光热发电的优势是( )
A.清洁无污染 B.能源分布集中
C.技术要求低 D.不受气象条件影响
答案 A
解析 太阳能是清洁能源,利用太阳能光热发电过程中,产生污染较少或不会产生污染,A正确;太阳能分布相对分散,B错误;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要求较高,C错误;太阳能光热发电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D错误。
4.德令哈适合建设大型光热电站,是因为当地( )
①盐类物质多 ②太阳能丰富 ③土地价格低 ④市场需求大 ⑤基础设施完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太阳能光热发电是利用太阳辐射的热量加热熔盐物质”可知,大型光热电站需要盐类,德令哈盐类物质较多;位于青藏高原,空气稀薄,晴天多,降水少,太阳辐射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土地面积广阔,土地价格低,①②③正确;区域人口较少,市场需求量小,基础设施相对较差,④⑤错误。
5.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对该地自然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是( )
A.引发水土流失 B.伤害途经飞鸟
C.造成气温升高 D.加剧人地矛盾
答案 B
解析 太阳能光热电站不会引发水土流失,A错误;太阳能集热板反光,可能误伤途经的飞鸟,B正确;太阳能光热电站将热能转换成电能,不会提升地表温度,C错误;太阳能光热电站可以提高区域能源供给,缓解人地矛盾,D错误。
知识点三 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
1.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的衡量标准
(1)通常用各种自然资源满足人类需求的优劣程度。
(2)从中获取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多少。
2.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
(1)自然资源的质量可用一定的指标刻画。
(2)不同质量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成本是有差别的。人类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帮助人类逐渐利用那些曾经因质量低而难以利用的资源,但相应的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可能会增加。
(3)不同质量的自然资源,因人类需求的差异而有不同的用途。
[情境] 生产瓷器的岭土,又称“高岭土”,因发现于我国景德镇市浮梁县高岭村而得名。景德镇境内瓷土矿产资源丰富。依托优质瓷土矿产资源,千百年来,能工巧匠造就了享誉世界的“瓷都”。
景德镇陶瓷大都是艺术陶瓷、生活用瓷和陈设用瓷,以白瓷著称,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之称。景德镇陶瓷始于汉代,五代时大量烧造优质白瓷。历经漫长时期开发,如今景德镇优质瓷土矿产资源所剩无几,留给高岭村的是大量尾砂和采矿坑洞遗址。2009年,景德镇市被国家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探究] (1)探讨景德镇自宋代以来发展成为我国“瓷都”的优势条件。(区域认知)
提示 瓷土矿资源丰富且品质优良;加工瓷器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瓷器品质好;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人们对白瓷需求量大。
(2)随着高岭土资源的逐渐枯竭,景德镇如何保持瓷业的高水平发展?(综合思维)
提示 加大科技投入,改进烧制技术,提高陶瓷品质;强化陶瓷产品的设计,提高附加值;优化陶瓷品种,增加艺术陶瓷生产;加强宣传,打造知名品牌,提高知名度;发展制陶体验等与瓷业相关的旅游业;加强对尾砂的综合利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下图为经济上有开采价值的铜矿品位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1~2题。
1.经济上有开采价值的铜矿品位不断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
A.资源的枯竭 B.需求量减少
C.科技的发展 D.代替品出现
答案 C
解析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对资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宽加深,因此经济上有开采价值的铜矿的品位不断下降,C正确;随着技术的发展,勘探到的铜矿资源越来越多,没有产生资源枯竭现象,A错误;需求量减少和替代品的出现会使勘探的动力下降,人们更愿意去勘探、开发简单易开发、耗费成本低的矿藏,会使有开采价值的铜矿的品位上升,B、D错误。
2.低品位铜矿的开采利用带来的主要影响可能是( )
A.铜产品的品质不断下降 B.铜生产的生态成本更高
C.铜产品循环利用量降低 D.铜代替品的生产率提高
答案 B
解析 低品位铜矿的特征是开采成本较高,与铜产品的品质关系不大,A错误;开采难度越大,对环境的影响越大,因此,低品位铜矿生产的生态成本会更高,B正确;低品位铜矿的开采利用与铜产品循环利用量关系不大,C错误;铜的需求上升,会使低品位铜矿的开采增多,铜的供给量上升,因此铜代替品的生产率会下降,D错误。
干热岩是指埋藏于地下深处,通常温度大于180 ℃,不含或含少量流体的高温岩体,被认为是极具战略潜力的清洁能源。在我国青海省共和盆地3 705米深处钻获236 ℃的高品质高温干热岩体,这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大规模可利用干热岩。下图为青海省共和盆地及其周边地热资源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共和盆地干热岩开发的主要优势是( )
A.埋藏较深 B.交通便利
C.品质优良 D.技术先进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在我国青海省共和盆地3 705米深处钻获236 ℃的高品质高温干热岩体”可知,埋藏深是干热岩开发的不利条件,但该地高温干热岩品质高,A错误,C正确;该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位置偏僻,经济较落后,故交通不太便利,技术水平不高,B、D错误。
4.开发共和盆地地热资源面临的挑战有( )
①气候高寒,降水少 ②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③开发工程建设难度大 ④干热岩热能提取技术要求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该干热岩体埋藏深,开发工程建设难度大,加上开发的历史较短,技术不成熟,对干热岩热能的提取技术要求高,导致该地区地热资源开发面临挑战,③④正确;据图可知,共和盆地地热资源分布地多有温泉分布,因此该地高寒、降水少不是开发资源的主要挑战,①错误;该地人口少,资源丰富,人均资源占有量高,但人均资源占有量也不是该地开发资源面临的挑战,②错误。
知识点四 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1.空间分布特征
(1)自然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但有规律可循。
(2)可再生资源:受地球表面水热条件空间分异的影响,它们的分布一般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
(3)矿产资源:其形成受地质演化历史的制约,它们往往富集在某些特定地区。
2.空间差异产生的影响
(1)自然资源分布的空间差异,是导致社会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2)自然资源高度集中的地区:可形成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优势。
(3)自然资源组合较好的地区:常常得到优先开发,成为同时期人口集中分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
3.自然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产生的影响
(1)使不同地区间形成资源调配与贸易的需求,导致资源在空间上的流动,促进了区域间的联系和全球化进程。
(2)一些资源可以通过经济、技术手段直接在不同地区与国家间进行流动。
(3)有些自然资源可以通过产品贸易间接进行流动。
4.我国及世界主要自然资源分布及合理利用
自然 资源 我国分布 世界分布 合理利用
水 资源 夏秋多、冬春少,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就国家而言,巴西最丰富,其次是俄罗斯;就大洲而言,亚洲最丰富,大洋洲最少 修建水库,改变水资源的时间分配;跨流域调水,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土地 资源 东部季风区多耕地,西北内陆多草地 耕地多分布在亚洲东部、南部的季风气候区和美洲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草地主要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区和温带大陆内部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防止土地资源被污染或破坏
森林 资源 东北、西南、东南地区 南美洲、非洲等热带雨林气候区和亚欧大陆北部、北美北部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 既要重视其经济效益,也要重视其环境效益;利用时要做到采育结合;同时要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矿产 资源 煤炭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石油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华北,铁矿分布在辽宁、河北、四川等地 煤炭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北美大陆,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沿岸、墨西哥湾沿岸和北海等地区,铁矿主要分布在巴西、印度、澳大利亚等国 开采时要注意不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利用时要充分合理,提高利用率,不浪费;针对地区分布不均,可合理地进行资源调配
5.主要能源的特点和分布
能源 主要特点 分布
世界 中国
煤炭 非可再生能源;分布广、储量大、开发和利用难度不大,发热量和燃烧效率不高,输送和使用不方便,灰渣、粉尘多,易污染 北半球的亚洲和欧洲;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和南非 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山西、陕西、河南、内蒙古等省、自治区较丰富
石油 非可再生能源;发热量高,开采、运输、使用方便,属于高质量的能源,会产生污染 主要分布在中东波斯湾沿岸 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华北地区
水能 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 中国居首位,其次为俄罗斯、巴西、美国、加拿大等 主要分布在西南、中南和西北黄河上游
太阳 能 能量分散;投资大、效率低、占地广、储能难,能量巨大,清洁能源,前景广阔 降水少的沙漠地区,如非洲撒哈拉沙漠、美国西部和澳大利亚的西部沙漠 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西藏南部一线以西、以北地区
风能 蕴藏量巨大,可再生,分布广泛,没有污染;但密度较低,不稳定,地区差异大 主要分布在沿海和开阔大陆的收缩地带,如美国西部、西北欧沿海、黑海地区 主要分布在“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东南沿海、近海地区
[拓展延伸] 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问题
地区 自然资源优势 自然资源劣势 资源问题
北方地区 土地资源多,能源和铁矿丰富 水资源缺乏,磷矿、有色金属矿少 地多水少,水土配合不佳
南方地区 水资源丰富,有色金属、磷矿丰富 土地资源少,能源缺乏 地少水多,易发生洪涝灾害
东部地区 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 土地资源缺乏 人地矛盾突出
西部地区 能源资源丰富 水资源短缺 水土资源不匹配,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瓶颈”
华北地区 平原面积广阔 水资源短缺 人地矛盾突出,水土配置不佳,人口与资源矛盾加剧
[情境] 北京和湖北分别位于我国北方、南方,受自然环境、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影响,水资源总量和供水量差异大。
地区 水资源总量/亿m3 人均水资源量m3/人 人均用水量m3/人 供水总量/亿m3
总量 地表水 地下水 其他
北京 35.1 161.6 178.6 38.8 11.3 17.5 10.0
湖北 1 498 2 552.6 480.5 281.9 273.1 8.8 -
[探究] (1)比较北京、湖北水资源总量、供水总量与人均水资源量的差异。(区域认知)
提示 与湖北相比,北京水资源总量少,供水总量少,人均水资源量少。
(2)北京供水总量为什么超出当地的水资源总量?(综合思维)
提示 ①北京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总量少,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水资源总量少;
②北京是我国首都,人口多且密度大;
③经济水平高,产业发达;
④生产生活用水量大于当地水资源总量,缺水严重;
⑤由于国家采取跨流域调水向北京供水,所以北京供水总量大于水资源总量。
(2023·河北石家庄联考)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我国重点缺水地区的分布地区。读图,回答1~2题。
1.对各地区缺水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地农业用水量大
B.②地距海较远,降水量较少
C.③地资源型缺水
D.④地工业用水量大
答案 C
解析 ①地位于华北地区,农业用水量大,A正确,不符合题意;②地距海较远,降水量较少,B正确,不符合题意;③地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水污染严重,属于水质型缺水,C错误,符合题意;④地位于重庆市,工业用水量大,D正确,不符合题意。
2.解决①地缺水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增加人工降雨 B.跨流域调水
C.大力开采地下水 D.修建梯田
答案 B
解析 人工降雨需当地水汽含量充足,且需满足一定的气象条件,不能作为长期有效的措施,且华北地区缺水主要在春季,春季空气水汽含量小,人工降雨效果较差,A错误;①地区为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最有效的解决措施是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工程),B正确;大力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引发一系列生态问题,C错误;修建梯田可减少水土流水,但不能增加水资源量,且①地主要位于华北地区,地形平坦,梯田主要修建于缓坡丘陵处,D错误。
下图为2015年世界铁矿石主要流向及流量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3.根据上图,对铁矿石资源分布及供需描述合理的是( )
①澳大利亚、俄罗斯、巴西、中国、日本都属于铁矿石资源大国 ②铁矿石主要消耗地区集中在亚洲和欧盟 ③澳大利亚是第一大铁矿石输出国,中国是第一大铁矿石输入国 ④铁矿石在不同国家之间的流动主要依托海运,其次才是铁路运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B
解析 日本铁矿石资源缺乏,①错。根据图中铁矿石的汇入地可知,铁矿石主要消耗地区集中在亚洲和欧盟地区,②正确。根据图中铁矿石流出和流入的数量可知,澳大利亚是第一大铁矿石输出国,中国是第一大铁矿石输入国,③正确。铁矿石的运量大,不同国家之间的流动主要依赖海运(海运的运量大,运费低),其次才是铁路运输,④正确。
4.下列交通枢纽中,与2015年中国铁矿石进口关联最密切的是( )
A.马六甲海峡 B.苏伊士运河
C.曼德海峡 D.龙目海峡
答案 D
解析 由图可知,2015年中国铁矿石的最主要进口国是澳大利亚。马六甲海峡偏离中澳铁矿海运线路,且由于马六甲海峡宽度较窄,深度较浅,通常20万吨以上的货轮会考虑选择龙目海峡,A错,D正确。中澳海运线路并不经过苏伊士运河或曼德海峡,B、C错。
课时精练
【素养达标】
(2023·山东菏泽期中)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海岸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下沉 B.全球变暖
C.流水堆积 D.海水沉积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图中海岸线位于波斯湾沿岸,位于两河入海口,现今海岸线较古海岸线,在河口位置处向海洋延伸,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河流挟带泥沙在入海口处堆积,C正确;地壳下沉,海岸线向陆地退缩,A错误;全球变暖,海平面上涨,海岸侵蚀会加剧,海岸线向陆地退缩,B错误;河口处地形为河口三角洲,不是海水沉积,D错误。
2.图示地区具有世界意义的自然资源是( )
A.热带经济作物 B.海洋渔业
C.油气资源 D.黄金
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示地区位于波斯湾沿岸,具有世界意义的自然资源是油气资源,C正确;热带经济作物不是自然资源,A错误;海洋渔业资源不具有世界意义,B错误;图示区域位置很少有黄金分布,D错误。
自然资源一直被认为是影响经济增长极其重要的一个因素。但纵观世界,既有依靠丰富自然资源走向发达的“资源福音”现象,也有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却经济表现糟糕的“资源诅咒”现象。下图示意某年我国8个省级行政区人均GDP增长率和年均煤炭产量占全国产量比重。据此完成3~4题。
3.图示8个省级行政区中,内蒙古人均GDP增长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畜牧业发达,奶制品产量大
B.煤炭产量较大,人口总量小
C.工业基础雄厚,制造业发达
D.环境承载力大,资源较丰富
答案 B
解析 内蒙古畜牧业发达,奶制品产量大是客观事实,但材料和图示显示的是煤炭与人均GDP,没有显示畜牧业与人均GDP增长的联系,A错误;人均GDP增长率高于其他7个省级行政区主要是因为内蒙古人口总量小,煤炭资源丰富且产量大(由图中看出内蒙古煤炭产量占全国产量比重排第二),故人均GDP增长率相对较高,B正确;内蒙古地处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工业化水平较低,C错误;内蒙古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小,D错误。
4.与山西相比,内蒙古( )
A.煤炭产量较大 B.煤炭工业较为落后
C.煤炭产业链较长 D.能源消费市场差别大
答案 C
解析 由图中看出山西煤炭产量占全国产量比重排第一,内蒙古煤炭产量占全国产量比重排第二,A错误;两省级行政区的能源消费市场主要为京津冀经济圈等,能源消费市场相近,D错误;与山西相比,内蒙古煤炭工业并不落后,B错误;内蒙古能源外调比例远低于山西,表明内蒙古将更多的煤炭资源留在当地进行开发利用,即煤炭产业链延伸的力度更大,煤炭工业较为发达,C正确。
(2023·吉林白城统考)盐穴是古人利用水溶开采方式在地下较厚的盐层或盐丘中采矿后形成的地下洞穴,体积巨大,密封性好,具有将裂缝自动愈合的特点。它可用于支撑电网削峰填谷,也可用于为电网提供备用电源。其运行原理如图。据此完成5~6题。
5.空气储能电站的运行时间( )
A.用电低谷时耗电放气 B.用电低谷时充电充气
C.用电高峰时发电充气 D.用电高峰时发电放气
答案 D
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分析可知,空气储能电站的运行时间应当是:用电低谷时耗电充气,用电高峰时发电放气,以支撑电网削峰补枯,D正确,A、B、C错。
6.盐穴空气储能电站( )
A.在西北地区分布较广 B.能源浪费降低
C.占用土地较多 D.投资成本较高
答案 B
解析 结合材料信息分析,盐穴是古人利用水溶开采方式在地下较厚的盐层或盐丘中采矿后形成的地下洞穴,所以盐穴空气储能电站可以利用废弃空间,减少对地面空间的占用,降低投资成本,C、D错;由于盐穴体积巨大、密封性好、具有将裂缝自动愈合的特点,故用盐穴储能,电能转换效率高,能源浪费降低,B正确;盐穴储能项目是储能领域“前沿中的前沿”,目前盐穴空气储能电站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故盐穴空气储能电站在西北地区分布较广的结论不正确,A错。
磷矿是制造磷肥等的主要矿物原料,在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作用。分布在俄罗斯西北部科拉半岛的希宾磷矿是世界著名的磷灰石矿,已探明磷矿石储量大,矿石品位高。该矿区除磷灰石外,还有霞石、钛磁铁矿等多种伴生矿。下图为希宾磷矿分布的位置图。据此完成7~8题。
7.希宾磷矿开采的不利条件是( )
A.冬季寒冷漫长 B.磷矿外运困难
C.伴生矿多,品位低 D.国内市场需求小
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希宾磷矿位于北极圈内,纬度高,气温低,冬季寒冷漫长,不利于磷矿开采,A项正确。希宾磷矿分布区附近有不冻港——摩尔曼斯克港,磷矿外运方便,B项错误。由材料可知,希宾磷矿矿石品位高,C项错误。俄罗斯经济发达,对资源的需求量大,市场广阔,D项错误。
8.该地区开发利用磷矿资源对当地的有利影响是( )
A.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B.促进人口大量迁入
C.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D.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答案 C
解析 该地区磷矿矿石品位高、储量大,故该地区的磷矿资源开采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C项正确。生态环境的恶化属于不利影响,A项错误。人口大量迁入是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并存的,B项错误。该地磷矿丰富,易形成以磷矿开采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D项错误。
9.(2023·重庆沙坪坝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西海固是宁夏南部西吉、海原、固原等9个县市的统称。1972年联合国粮食开发署将“西海固”确定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清水河是“西海固”地区的主要河流,该河河水苦涩,矿化度高,一般不能直接饮用。下图示意清水河水系分布,下表是清水河主要水利工程统计资料。
中型水库 小型水库 塘坝 机井 水窖
数量(个) 7 64 38 731 83 748
蓄水量(万m3) 4 114 3 017 417 1 858 265
(1)概括西海固地区的水资源特点。
(2)推测该地区水资源利用不当可能导致的生态问题。
(3)该地区家家户户在院落里面建有水窖,用来蓄积各种淡水,供人畜饮用。分析夏冬季节水窖淡水的补给来源。
答案 (1)水资源总量(和人均)少(匮乏);地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时间分配不均,季节(和年际)变化大;矿化度高,水质差。
(2)干旱地区盲目扩大耕地灌溉面积易造成土地荒漠化;引用河水灌溉和只灌不排,易造成土地盐碱化;大量开采地下水,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
(3)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可以蓄积雨水(地表径流);冬季河流结冰,可开凿河冰,放入冰窖,冰块融化后使用;也可蓄积少量的积雪。
解析 第(1)题,从图示材料信息可知,西海固地区位于西北内陆地区,远离海洋,海洋上的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人均水资源匮乏;结合清水河水系分布图可知,清水河水系南密北稀,根据400 mm年等降水量线走向和我国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规律,西海固地区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区,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说明降水时间分配不均,水资源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清水河河水苦涩,矿化度高,不能直接饮用,水质差。第(2)题,据材料经纬度及图中400 mm年等降水量线分析,西海固地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地带,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夏季光照充足,蒸发旺盛,因此在干旱地区盲目扩大耕地灌溉面积易造成土地荒漠化;引用河水灌溉和只灌不排等不合理活动,易造成土地盐碱化;地表水缺乏,大量开采地下水,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引发地面沉降等。第(3)题,据材料分析,西海固地区位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可以建设水窖蓄积雨水,因此夏季水窖淡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冬季河流结冰,可开凿河冰,放入冰窖,冰块融化后使用,也可蓄积少量的积雪,因此冬季水窖淡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积雪融水和开凿河冰。
【素养提升】
(2023·湖南益阳联考)分布式能源是指设在用户附近、所发电能就地利用的发电项目。其中,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是指利用天然气为燃料,通过冷、热、电三联供等方式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在负荷中心就近实现能源供应的现代能源供应方式。下图为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工作模式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优点是( )
A.发电量大且稳定
B.提高了能源综合利用率
C.便于污染物的集中处理
D.发电过程清洁无污染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是在负荷中心就近实现能源供应的方式”可知,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电量稳定,但发电量较小,A错误;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优点是能效利用合理,比传统发电效率高,损耗小,污染小,运行灵活,系统经济性好等,提高了能源综合利用率,B正确;该方式侧重对资源的利用,而不是对污染物的集中处理,且该方式导致的污染较为分散,不利于集中处理,C错误;天然气发电过程也会有一定污染,D错误。
11.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在下列城市发展迅速的是( )
A.北京 B.乌鲁木齐
C.昆明 D.太原
答案 A
解析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在电力供应紧张、制冷取暖等电力需求较大的城市发展迅速,A正确,B、C、D错误。
(2023·河南洛阳期末)鄂尔多斯煤炭资源丰富,煤炭曾是其支柱产业。但在近年来“双碳”目标背景下,其支柱产业开始由煤炭向新能源方向转型。2021年,我国首个“零碳产业园”落户该市。下图为鄂尔多斯市及“零碳产业园”位置图。据此完成12~14题。
12.下列属于鄂尔多斯市可以开发利用的新能源类型是( )
A.风能 B.生物能
C.天然气 D.地热能
答案 A
解析 鄂尔多斯市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风力大,可开发利用风能,A正确;当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稀疏,不适合开发利用生物能,B错误;天然气不属于新能源,C错误;地热能主要分布于板块交界处或断裂带附近,鄂尔多斯市不在板块交界处或断裂带附近,地热能少,D错误。
13.鄂尔多斯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为保证能源的持续稳定供应,应采取的措施是( )
A.提高发电技术 B.开拓用电市场
C.增加储能设备 D.产业工人培训
答案 C
解析 由上题分析可知,鄂尔多斯市主要开发风能,风力不稳定,导致供应不稳定,为保证能源持续稳定供应,应增加储能设备,C正确;提高发电技术、开拓用电市场、产业工人培训均对保证能源持续稳定供应作用不大,A、B、D错误。
14.“零碳产业园”是实现区域产业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下列不属于“零碳产业园”建设中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分散供冷供热 B.采用清洁能源
C.行驶氢能汽车 D.建筑物增加保温外墙
答案 A
解析 分散供冷供热,不能减少碳排放,A符合题意;采用清洁能源、行驶氢能汽车、建筑物增加保温外墙,均可以减少传统能源的使用,减少碳排放,B、C、D不符合题意。
(2023·山东威海期末)页岩气是从页岩层或泥岩层中开采出来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成分以甲烷为主。川南地区页岩气资源丰富,下图示意该地区深层页岩气资源丰度分布(资源丰度指资源的富集和丰富程度)。据此完成15~16题。
15.结合页岩埋深和页岩气资源丰度考虑,应优先勘探开发的地区是( )
A.威远—绥江 B.泸县—泸州
C.合川—重庆 D.赤水—叙永
答案 B
解析 由埋藏深度可知,合川、重庆、赤水、叙永等地埋藏深度均接近或大于4 500米,不适合优先勘探开发,C、D错误;结合资源丰度等值线可知,泸县、泸州的资源丰度要远远大于威远和绥江,故最适合优先勘探开发的地区是泸县、泸州,A错误,B正确。
16.川南地区页岩气开发将( )
①加大酸雨危害 ②导致大规模地面沉降 ③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④缓解能源供给压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可知,页岩气的成分以甲烷为主,氮、硫元素含量少,故页岩气开发不会加大酸雨危害,①错误;页岩气存在于页岩层或泥岩层中,开发页岩气后,页岩层和泥岩层仍在地下,故页岩气开发不会导致大规模地面沉降,②错误;页岩气的开发利用可减少常规能源的使用,可缓解能源供给的压力,优化能源消费结构,③④正确。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巴是加勒比海地区最大的国家,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自然资源丰富,油气等常规能源资源主要依赖进口。目前,古巴电力主要由火力发电和生物质能(蔗渣燃烧)发电两部分构成,其中火力发电占比超过90%。近年来,古巴政府十分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沼气等的开发利用确定为优先发展产业,鼓励外资投资可再生能源项目。下图示意古巴地理位置。
(1)古巴生物质能发电量远超太阳能、风能,推测主要原因。
(2)分析古巴政府十分重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原因。
(3)指出古巴政府鼓励外资投资可再生能源项目的目的。
答案 (1)古巴受资金和技术限制,可再生能源基础薄弱;太阳能、风能发电的技术要求较高,生物质能发电技术要求较低;太阳能、风能发电受到天气状况影响大,发电量不稳定,而生物质供应稳定,发电量稳定。
(2)火力发电占比高,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本国油气等常规能源资源短缺,主要依赖进口;油气等常规能源资源进口消耗大量外汇;本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
(3)缓解资金不足;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度;增加收益、提高能效等。
解析 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巴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资金和技术力量薄弱,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状况较差,基础薄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能、风能为新能源,开发利用所需的技术较高,古巴技术条件不满足;生物质能为传统能源,开发利用的技术要求较低;太阳能、风能受天气状况影响较大,能源供应不稳定;生物质能受天气状况影响较小,能够实现电力供应的稳定等。第(2)题,根据材料信息“目前,古巴电力主要由火力发电和生物质能(蔗渣燃烧)发电两部分构成,其中火力发电占比超过90%”可知,古巴的电力供应中,火力发电的占比较高,环境污染问题严重;根据材料信息“油气等常规能源资源主要依赖进口”可知,古巴的油气等常规能源主要依靠进口,造成巨大的贸易逆差,不利于经济发展;根据材料信息“古巴是加勒比海地区最大的国家,太阳能、风能、生物等自然资源丰富”可知,古巴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能够提供巨大的能源供给。第(3)题,根据第(1)题分析可知,古巴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资金力量不足,鼓励外资投资可以缓解资金不足的状况;古巴的技术水平较低,外来资本投资可以带来发达的技术和设备;外来资本投资能够加大古巴的可再生资源投资力度,促进能源供应的稳定;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提高收益;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