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二 光伏电站和风能发电
1.光伏电站
(1)光伏电站修建的区位因素
①光伏电站修建占地面积大,需要地形平坦广阔,地质条件稳定。
②多晴朗天气,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
③产业基础较好:发展光伏产业需要大量的光伏硅片、光伏电池和相关部件。
④政府政策支持:国家大力补贴,降低安装成本。
⑤避开居民聚居区、重要自然景观、历史遗迹和自然保护区,避开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地区。
(2)分析光伏电站的弊端
①破坏原有自然景观、破坏地表土壤和稀疏植被,在干旱地区加剧风蚀和荒漠化,使生态环境更加脆弱。
②在东部地区围垦填埋湿地等占用大量天然湖泊湿地,改变原有环境和生态系统;水体光照减少,水温产生变化;对水鸟的栖息和生存造成影响(修建光伏板覆盖湿地减少生物多样性,光污染干扰水鸟栖息、光伏板的镜面温度极高,飞鸟一旦进入会被烧焦)。
③造成光污染:光伏电池材料色彩丰富,有黑色、灰色、白色、蓝色、棕色等且表面有涂层。
④光伏设备生产等产业耗能高、污染环节众多。
⑤光伏电池(含有铅、锑、镉、硫酸等有毒物质)报废后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植被污染等),破坏生态环境。
2.风能发电
(1)建设风能发电基地考虑的条件
①风能资源丰富;地形平坦开阔;资金、技术条件;市场需求及与市场的距离。
②西北地区发展风能发电的利弊。
利:大风天数多,风能资源丰富;地形平坦、土地面积广阔;市场需求量大。
弊:当地经济落后,资金不足,技术水平低;当地人口和城市少,能源需求量少;距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远;输电基础设施不完善。
③东南地区发展风能发电的利弊。
利:风能资源丰富;资金雄厚,技术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弊:用来建设风电场的土地面积小。
(2)分析风能发电今后发展的方向
①进行风能发电与火电互配,提高发电的稳定性。
②加强供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保证供电的稳定进行。
③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促进当地对风能、太阳能的市场需求,延长产业链,提高能源附加值。
【微训练】
光伏电站是利用太阳光能、采用特殊材料诸如硅晶板、逆变器等电子元件组成的发电体系。光伏电站是属于国家鼓励力度最大的绿色电力开发能源项目。光伏电站周边,往往建设水电站以实现“水光互补”发电。下图为“我国某光伏电站瞬时输出功率曲线图”。据此完成1~3题。
1.该光伏电站最可能位于( )
A.帕米尔高原 B.柴达木盆地
C.黄土高原 D.东北平原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光伏电站输出功率最大出现在北京时间14时前后,应该是当地地方时的12时,所以该地应该位于120°E以西30°左右,柴达木盆地符合,B正确;帕米尔高原、黄土高原、东北平原不符合,A、C、D错误。
2.此时,正值( )
A.芒种时节 B.夏至日前后
C.春秋分前后 D.大寒节气
答案 C
解析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当地光伏电站输出功率为正值的时长约为12小时,说明当地昼长约为12小时,该地为我国某地,所以应该是在春秋分前后,C正确,A、B、D错误。
3.“水光互补”发电,说明光伏发电( )
A.需水量大 B.耗能较大
C.易发火灾 D.稳定性差
答案 D
解析 光伏发电站受太阳辐射变化影响较大,稳定性较差,为了维持稳定的输出电量,需要建设其他方式的发电站进行调节,D正确;光伏发电站需水量较小,A错误;光伏发电站耗能较小,B错误;光伏发电站不易发生火灾,C错误。
下图是我国风能及风电场分布和上海市风力电站规划建设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甲、乙两地区都没有大量风电场和风力电站分布,其原因分别是( )
A.甲资金短缺、乙风能短缺
B.甲离市场远、乙资金短缺
C.甲常规能源丰富、乙保护生态环境
D.甲风能短缺、乙离市场远
答案 D
解析 结合图文材料可知,甲地风能资源在50瓦/平方千米以下,风能资源较为贫乏短缺;乙地风能资源在150~200瓦/平方千米,风能资源较为丰富,但该地区地处我国青藏高原,当地对电能需求较小,远离我国电能需求较大的东部地区,D正确。乙地风能资源丰富,A错误;甲地离东部市场较近,B错误;甲地有常规能源,但开发无污染的风能等新能源是大势所趋,乙地虽然需要保护生态环境,但乙地地广人稀,风电站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C错误。
5. 西北地区大量“弃风限电”的原因( )
①东部地区的电力需求减少 ②距东部市场远,长距离输电损耗较大 ③风电难以保存 ④风力发电量不稳定,发电量不足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答案 D
解析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东部地区的电力需求逐渐增大,①错误;西北地区距东部电力消费市场远,长距离输电损耗较大,②正确;风能转换为电能后难以保存,技术难度大,③正确;风力虽然受天气影响大,发电量不稳定,但西北地区风能资源丰富,④错误。(共12张PPT)
微专题二 光伏电站和风能发电
1.光伏电站
(1)光伏电站修建的区位因素
①光伏电站修建占地面积大,需要地形平坦广阔,地质条件稳定。
②多晴朗天气,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
③产业基础较好:发展光伏产业需要大量的光伏硅片、光伏电池和相关部件。
④政府政策支持:国家大力补贴,降低安装成本。
⑤避开居民聚居区、重要自然景观、历史遗迹和自然保护区,避开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地区。
(2)分析光伏电站的弊端
①破坏原有自然景观、破坏地表土壤和稀疏植被,在干旱地区加剧风蚀和荒漠化,使生态环境更加脆弱。
②在东部地区围垦填埋湿地等占用大量天然湖泊湿地,改变原有环境和生态系统;水体光照减少,水温产生变化;对水鸟的栖息和生存造成影响(修建光伏板覆盖湿地减少生物多样性,光污染干扰水鸟栖息、光伏板的镜面温度极高,飞鸟一旦进入会被烧焦)。
③造成光污染:光伏电池材料色彩丰富,有黑色、灰色、白色、蓝色、棕色等且表面有涂层。
④光伏设备生产等产业耗能高、污染环节众多。
⑤光伏电池(含有铅、锑、镉、硫酸等有毒物质)报废后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植被污染等),破坏生态环境。
2.风能发电
(1)建设风能发电基地考虑的条件
①风能资源丰富;地形平坦开阔;资金、技术条件;市场需求及与市场的距离。
②西北地区发展风能发电的利弊。
利:大风天数多,风能资源丰富;地形平坦、土地面积广阔;市场需求量大。
弊:当地经济落后,资金不足,技术水平低;当地人口和城市少,能源需求量少;距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远;输电基础设施不完善。
③东南地区发展风能发电的利弊。
利:风能资源丰富;资金雄厚,技术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弊:用来建设风电场的土地面积小。
(2)分析风能发电今后发展的方向
①进行风能发电与火电互配,提高发电的稳定性。
②加强供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保证供电的稳定进行。
③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促进当地对风能、太阳能的市场需求,延长产业链,提高能源附加值。
B
【微训练】
光伏电站是利用太阳光能、采用特殊材料诸如硅晶板、逆变器等电子元件组成的发电体系。光伏电站是属于国家鼓励力度最大的绿色电力开发能源项目。光伏电站周边,往往建设水电站以实现“水光互补”发电。下图为“我国某光伏电站瞬时输出功率曲线图”。据此完成1~3题。
1.该光伏电站最可能位于( )
A.帕米尔高原 B.柴达木盆地
C.黄土高原 D.东北平原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光伏电站输出功
率最大出现在北京时间14时前后,应该是当地地
方时的12时,所以该地应该位于120°E以西30°左右,柴达木盆地符合,B正确;帕米尔高原、黄土高原、东北平原不符合,A、C、D错误。
C
2.此时,正值( )
A.芒种时节 B.夏至日前后
C.春秋分前后 D.大寒节气
解析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当地光伏电站输出
功率为正值的时长约为12小时,说明当地昼长约为12小时,该地为我国某地,所以应该是在春秋分前后,C正确,A、B、D错误。
D
3.“水光互补”发电,说明光伏发电( )
A.需水量大 B.耗能较大
C.易发火灾 D.稳定性差
解析 光伏发电站受太阳辐射变化影响较大,
稳定性较差,为了维持稳定的输出电量,需要建设其他方式的发电站进行调节,D正确;光伏发电站需水量较小,A错误;光伏发电站耗能较小,B错误;光伏发电站不易发生火灾,C错误。
D
下图是我国风能及风电场分布和上海市风力电站规划建设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甲、乙两地区都没有大量风电场和风力电站分布,
其原因分别是( )
A.甲资金短缺、乙风能短缺
B.甲离市场远、乙资金短缺
C.甲常规能源丰富、乙保护生态环境
D.甲风能短缺、乙离市场远
解析 结合图文材料可知,甲地风能资源在50瓦/平方
千米以下,风能资源较为贫乏短缺;乙地风能资源在
150~200瓦/平方千米,风能资源较为丰富,但该地区
地处我国青藏高原,当地对电能需求较小,远离我国
电能需求较大的东部地区,D正确。乙地风能资源丰
富,A错误;甲地离东部市场较近,B错误;甲地有常规能源,但开发无污染的风能等新能源是大势所趋,乙地虽然需要保护生态环境,但乙地地广人稀,风电站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C错误。
D
5. 西北地区大量“弃风限电”的原因( )
①东部地区的电力需求减少 ②距东部市场远,
长距离输电损耗较大 ③风电难以保存 ④风力
发电量不稳定,发电量不足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解析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东部地区的电力需求逐渐增大,①错误;西北地区距东部电力消费市场远,长距离输电损耗较大,②正确;风能转换为电能后难以保存,技术难度大,③正确;风力虽然受天气影响大,发电量不稳定,但西北地区风能资源丰富,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