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走向生态文明 (课件+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1 走向生态文明 (课件+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5-11 19:19:22

文档简介

(共51张PPT)
第四章 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
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学习目标 1.运用图文资料,说明人类走向生态文明的过程。
2.结合实例,解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的内涵,举例说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化的途径。
3.联系实际,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
知识点一 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知识点二 生态文明下的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CONTENTS
///////
///////
课时精练
///////
1
2
3
知识点一 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知能提升]
1.人类社会发展史
社会阶段 主导产业 资源基础 环境问题 人与自然的关系
原始社会 ____、狩猎 自然植物、动物 对自然的破坏较小且发生在_____ _______自然
农业社会 种植、_____ 作物、 驯化动物、土壤、气候 对自然的破坏有限,出现_______生态危机 _______自然
工业社会 工业、现代农业、服务业 _________ 对自然资源掠夺式开发,在全球尺度上改变自然环境 _______自然
采集
局地
依附
养殖
区域性
半依附
矿产资源
征服
2.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1)途径:走____________道路,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2)生态文明的意义:意味着人与自然是____________,人类既要开发利用自然,也要遵循自然规律,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__________。
(3)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将生态文明建设与______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__________,明确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__________。
可持续发展
生命共同体
和谐共生
经济
总体布局
千年大计
[情境] 被动屋,也叫被动式房屋、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是集高舒适度、低能耗、经济性于一体的节能建筑。之所以称其为被动屋,是因为它不需要主动向外界索取能源,更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空调和暖气,基本上依靠被动收集的热量就可以使屋内一年四季保持舒适的温度。在理想状态下,被动屋正常运作时,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合适的材料,只靠人体和室内电器余热,就能保持室温25 ℃左右,大幅降低冬季采暖与夏季制冷的能耗。
被动屋1991年源于德国法兰克福。作为低
能耗和高舒适度的节能建筑,被动屋已在
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地开始推广。一般
而言, 被动屋比普通建筑可节省高达90%
的能耗,理论上可将采暖和供热能耗降低到
零或接近零的水平。
[情境探究]
[探究] (1)和主动屋相比,被动屋主要有哪些减少能耗的途径?(综合思维)
提示 ①高性能玻璃、厚隔热层、石板地板与墙面等外围结构具有较高的保温隔热性能;
②连接点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减少热能损失;
③由于房屋气密性好,屋顶内侧安装了通风换气系统,室内废气可回收转换为热能,室外新鲜空气经过滤后进入室内,保证了室内空气质量;
④考虑窗户的朝向和大小、屋檐的宽度,以被动合理利用不同季节的太阳能。
(2)你还能举出其他体现生态文明的生产或生活方式的实例吗?(人地协调观)
提示 低碳出行、自备布袋购物、绿色社区建设、绿色学校建设、光伏公路建设等。
C
[对点突破]
人地关系在范畴上含“人”和“地”两个主体,两个主体间通过一定的结构和功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人地关系的主要内容。如图为人地“三元”结构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人地关系内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兼具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
B.“地”是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合体
C.人地关系协调与否,取决于“地”
D.人地关系是动态、开放、复杂的系统
解析 “人”兼具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其本质内涵是人类社会,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地”是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相互交织、叠加、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地理环境综合体;人地关系协调与否,取决于“人”,不取决于“地”;人地关系是动态、开放、复杂的系统。
D
2.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村凸显的人地矛盾主要表现为(  )
A.劳动力不足
B.土地价值衰落
C.生态破坏严重
D.人多地少
解析 改革开放前,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户籍限制而无法自由流动,农村劳动力被束缚在土地上,人多地少,导致农村“隐性失业”严重;劳动力不足、土地价值衰落和生态破坏严重不是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村凸显的人地矛盾主要表现。
C
阅读材料,回答3~5题。
①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第26个“世界湿地日”主题)
②地球上各个荒无人烟的角落几乎都有了捕鲸船的“足迹”,它发现了大量不为外人所知的洋面和岛屿。如今欧美的兵舰在那些地方纵横驰骋,他们大约应该为早期的开发者、探路人——捕鲸者——鸣炮致敬吧!(梅尔维尔《白鲸》)
③打死虎,打死豹……分肠肚,分骨头,饱饱吃,啾!啾!啾!(傣族古歌谣《欢乐歌》)
④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3.四段文字中,描述采猎文明时期生活场景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四段文字依次描述了后工业文明、工业文明、采猎文明和农业文明的生产生活场景。
C
4.材料②描述的生产场景体现人类______的态度。 (  )
A.依赖自然 B.改造自然
C.征服自然 D.善待自然
解析 在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是征服自然。
A
5.亟待解决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出现在______描述的文明时期。(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亟待解决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出现在后工业文明时期。
知识点二 生态文明下的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知能提升]
1.生态文明的体现
人与自然__________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
2.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
(1)资源、环境安全的本质就是寻求自然环境服务的________利用和__________最大化的平衡。
(2)应在地球资源、环境所允许的边界内,避免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____________构成威胁。
(3)应避免资源安全和环境安全问题对__________、区域稳定和__________构成威胁。
和谐共生
可持续
服务效益
可持续发展
国家安全
国际安全
3.保障资源、环境领域的国家安全
(1)根本措施: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变革发展模式。
(2)具体措施
①要推进__________的绿色化,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__________,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②要推进__________的绿色化,加快形成勤俭节约、__________、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生产方式
绿色产业
生活方式
绿色低碳
(3)生产方式绿色化的途径
绿色农业 农业生产资源利用______化;农业生产过程______化;农业废弃物处理资源化和______化,加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
绿色工业 ______开采;提高资源利用率;推行______生产,对排放的废弃物进行______处置
绿色服务业 发展____消耗低污染的服务业;服务过程清洁化;流通领域__________;优化运输结构
节约
清洁
无害
绿色
清洁
环保

节能减排
[拓展延伸] 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情境] 2022年6月,武汉市获“国际湿地城市”称号。11月5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武汉开幕。某中学开展了主题为“国际湿地城市——武汉”的调研。下图为武汉水系及湿地公园分布图。
[情境探究]
[探究] 结合实例,论述武汉成为国际湿地城市对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地理意义。(从地域文化、大都市辐射功能、碳排放等视角展开论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提示 武汉成为国际湿地城促使武汉辐射能力增强,促进武汉城市圈协调发展;促进了武汉地域文化的传播,增加了武汉的文化影响力;改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
A
[对点突破]
(2023·山东日照联考)十八洞村位于湖南省湘西,是一个由诸多自然寨组成的纯苗族村。该村地处高寒山区,生态环境优美,自然景观独特。下图为该村近年来的空间演变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十八洞村产业发展的特点有(  )
①多元化 ②非农化 ③市场化 ④组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读图可知,十八洞村发展了苗绣加工、特色种养区、农旅产业区、农家乐、旅游核心区、猕猴桃基地、生态休闲区等,产业发展多元化,①正确。十八洞村发展手工加工业、旅游业,产业发展的特点有非农化,农产品面向市场销售,有市场化,②③正确。组织化就是趋于正规管理化的程度,十八洞村产业发展是村集体引导下,村民自发参与,不具备组织化,④错误。
C
2.十八洞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
A.基础设施完善
B.农业经济发展
C.生态环境保护
D.乡村空间规划
解析 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可持续,因此十八洞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环境保护,C正确。基础设施完善,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条件,A、B错误。乡村空间规划,便于村民生产生活,有利于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目的,D错误。
C
(2023·甘肃武威期末)下图为“我国珠三角某农村生产联系图”,鱼塘右岸为重要的人工多层经济林区。读图,回答3~5题。
3.图中牧草地所起的环境作用主要是(  )
A.防风固沙 B.净化空气
C.保持水土 D.净化水质
解析 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于降水较多的地区,而且图中显示牧草生长的地方是坡地,易产生水土流失问题,因而可判断图中草地所起的环境作用主要是保持水土,C正确;珠三角地区风力侵蚀较弱,因此不是用来防风固沙,A错误;牧草地对于空气和水质的影响较小,B、D错误。
D
4.沼气是我国农村地区积极推广的新能源之一。就沼气开发利用与气候条件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方比南方光照强,利用沼气时间长
B.北方冬季晴天较多,沼气产气量较大
C.南方夏季降水较多,沼气产气量较小
D.南方比北方气温高,开发利用条件好
解析 影响沼气分布的因素主要有适宜的温度、厌氧环境、丰富的有机物等;所以开发利用沼气与光照、降水基本无关,A、C错误;北方冬季气温低,所以沼气产气量较小,B错误;南方比北方气温高,有利于秸秆等有机物分解、发酵,产生的沼气多,开发利用条件好,D正确。
C
5.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根本区别在于(  )
A.粮食产量高
B.种植业比重下降,而林、牧业发达
C.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
D.机械化、电气化水平高
解析 生态农业的目的在于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C正确;传统农业和生态农业的产量并没有明显区别,A错误;生态农业注重因地制宜,不一定会导致种植业比重下降,B错误;部分传统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也较高,D错误。
课堂小结
素养达标
素养提升
B
【素养达标】
(2023·广东清远联考)龙脊梯田位于广西桂林,有2 000多年的开垦历史。1999年以前,当地居民多外出务工维持生计,大量梯田被撂荒。后来,当地以旅游业为主导,带动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形成了“四态均衡”共生模式(如图)。2018年,龙脊梯田被联合国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据此完成1~3题。
1.历史上,龙脊梯田的主要功能是(  )
A.保持水土
B.生产粮食
C.传承文化
D.美化环境
解析 材料中显示:龙脊梯田有2 000多年的开垦历史,当时为农业社会,梯田的主要功能就是生产粮食,B正确。当时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文化保护意识不强,梯田的主要功能不是保持水土、美化环境和传承文化,A、C、D错误。
D
2.1999年之前,导致龙脊梯田大量撂荒的根本原因是当地(  )
A.产业升级需要
B.劳动力短缺
C.耕地面积减少
D.生产效益低下
解析 材料“1999年以前,当地居民多外出务工维持生计,大量梯田被撂荒”表明土地撂荒的直接原因是劳动力缺乏,B错误。而劳动力外出的根本原因是当时梯田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低下,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居民外出维持生计,D正确。当地以农业生产为主,居民外出后,梯田撂荒,没有进行产业升级,A错误。利用梯田发展粮食种植扩大了耕地面积,而不是减少了耕地面积,C错误。
A
3.“四态均衡”共生模式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  )
A.生态 B.形态
C.业态 D.文态
解析 任何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都是以生态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生态是形态、业态、文态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当地“四态均衡”共生模式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生态,A正确。
A
以人为本,合理布局生活垃圾收集点,并对垃圾分类回收,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途径。读下图,完成4~5题。
4.四图中垃圾收集点布局较为合理的有(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解析 从图中看,甲、乙两图中垃圾收集点较均匀地分布于居民区内,方便居民放置垃圾,较为合理,A正确;丙图垃圾收集点布局在小河边,可能会造成河水污染,不合理,B、C错;丁图中小河西岸没有垃圾收集点,小河西岸的居民放置垃圾不方便,不合理,D错。
D
5.小区按规划合理布局了垃圾分类回收箱,但使用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可能有(  )
①居民环境保护意识较差 
②生活垃圾数量较少
③垃圾分类回收箱布局不合理 
④居民对垃圾分类标准模糊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垃圾分类回收箱的使用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差、对垃圾分类标准模糊,①④正确;由材料可知,小区按规划合理布局了垃圾分类回收箱,其主要原因不可能是垃圾分类回收箱布局不合理,③错;生活垃圾数量较少,应该更有利于垃圾分类,②错。
B
绿色化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其内容涵盖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全面绿色转型。下图为2015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绿色化等级分布图。据此完成6~8题。
6.2015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绿色化空间分异格局是(  )
A.山东省绿色化水平低于河南省
B.青海省绿色化水平高于河北省
C.陆地边境省区绿色化水平较高
D.绿色化水平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解析 读图可知,山东省绿色化水平高于河南省,A错误;陆地边境省级行政区中,新疆、广西属于中等水平区,C错误;青海省属于高水平区,河北省属于低水平区,B正确;图示我国绿色化水平分布不均,并未呈现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分布情况,D错误。
D
7.东南沿海地区绿色化水平高的主要原因是(  )
A.森林面积较大
B.公园数量较多
C.人口增长较快
D.经济水平较高
解析 结合材料可知,东南沿海地区属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由于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可以促进全面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D正确。森林面积、公园数量、人口增长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B、C错误。
8.西南省级行政区实施区域化绿色发展战略的措施
合理的是(  )
A.加大重工业基地的建设
B.加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C.注重城市化速度的提升
D.注重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
解析 实施区域化绿色发展战略要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西南省级行政区自然环境多样,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应加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B正确。加大重工业基地的建设、注重城市化速度的提升、注重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会加剧环境问题出现,片面注重经济发展,忽视了环境保护,A、C、D错误。
B
9.(2023·辽宁大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大连市鼓励发展生态农业。普兰店新引入的“鱼菜共生”农业模式让一池碧水循环使用,鱼肥菜壮。它通过一系列的精巧设计实现了“种菜不施肥,养鱼不换水”,打造成一个低碳环保、产出高效的生态链。下图为“鱼菜共生示意图”。普兰店区是大连市辖区,原来与庄河市、瓦房店市并称北三市,是北三市中距离大连市中心最近的。
(1)简述普兰店发展该农业模式的优势社会经济条件。
答案 距城区近,绿色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政策
支持;技术水平较高。
解析 由材料“普兰店区是大连市辖区,原来与庄河
市、瓦房店市并称北三市,是北三市中距离大连市中心最近的”可知,普兰店距城区近,绿色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由材料“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大连市鼓励发展生态农业”可知,普兰店该农业生产模式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由材料“它通过一系列的精巧设计实现了‘种菜不施肥,养鱼不换水’,打造成一个低碳环保、产出高效的生态链”可知,技术水平较高。
(2)该模式产品从普兰店运到大连市区适宜用什么交通方式,并说明理由。
答案 公路运输。距离短,运量较小,公路运输速度快,灵活性强。
解析 由材料“普兰店区是大连市辖区,原来与庄河市、瓦房店市并称北三市,是北三市中距离大连市中心最近的”可知,普兰店距离大连市区近,运输距离短,往城市运送的是鲜活的农副产品,运量较小,并且公路运输速度快,灵活性强,可以实现“门到门”的运输,因此适宜用的交通运输方式是公路运输。
(3)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该农业模式的效益。
答案 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品种类和产量,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为居民提供绿色食品。低碳环保,有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
解析 读图并结合材料“普兰店新引入的‘鱼菜共生’农业模式让一池碧水循环使用,鱼肥菜壮。它通过一系列的精巧设计实现了‘种菜不施肥,养鱼不换水’,打造成一个低碳环保、产出高效的生态链”可知,该生产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品种类和产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了多种经营,提供就业机会,为居民提供绿色食品,促进了社会可持续发展。该生产模式是一个低碳环保,产出高效的生态链,而且产出的是绿色食品,并且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还遵循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因此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促进了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C
(2023·山东威海联考)下图是重庆某有机生态农场的循环经济示意图。读图,完成10~12题。
10.该生态农场远离主城区,主要考虑的条件是郊区(  )
A.人口稠密、地价便宜
B.交通便利、离市场近
C.污染较少、环境优美
D.地形多样、气候宜人
解析 该生态农场远离主城区,主要考虑的因素是郊区污染较少、环境优美,有利于保证产品的质量,C项正确;郊区人口密度较小,A项错误;远离主城区,距离市场较远,B项错误;地形多样、气候宜人,对生态农业生产影响较小,不是主要考虑的条件,D项错误。
【素养提升】
B
11.沼气池在该农场实现有机生态的目标中作用重大,具体体现在(  )
A.为农场各生产环节提供充足的能源
B.提供有机肥料,减少了化肥的使用
C.使用传统方法生产,减少科技使用
D.收集废弃物,增加废弃物处理成本
解析 据图可知,该农场需要从外部输入煤电能源,说明沼气池提供的能源不充足,A项错误。沼气池产生的沼液和沼渣可为农业发展提供有机肥,减少了化肥的使用,使沼气池在该农场实现有机生态的目标中作用重大,B项正确。图示生态农场主要采用现代方法生产,科技含量高,C项错误。增加废弃物处理成本不利于该农场实现有机生态的目标,D项错误。
A
12.图中湿地景观的作用不包括(  )
A.直接处理产生的沼液,减轻污染
B.提供灌溉水源,促进农场发展
C.减轻农场雨涝,维护生物多样性
D.美化农场环境,调节局部小气候
解析 从图中看,沼液主要输入到绿化工程,没有直接排入湿地,故A符合题意;湿地可以提供灌溉水源,促进农场的发展;湿地蓄积雨水,调节旱涝不均的情况,且具有维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湿地能够美化农场环境,调节局部小气候,故B、C、D不符合题意。
A
(2023·浙江杭州联考)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
概念,在滨海地区建设海绵城市需要克服一些困难,
图为滨海海绵城市常规绿化结构模式图。据此完
成13~14题。
13.由材料可知滨海海绵城市建设需克服的主要困难是(  )
A.土地盐碱化 B.水土流失 C.台风威胁 D.水体污染
解析 结合材料可知,滨海城市临海,受海水影响较大,土壤盐碱化严重,且绿化结构中有排盐管沟,A正确;滨海城市,地形平坦,水土流失问题不突出,B错误;滨海海绵城市常规绿化结构模式受台风影响小,C错误;由图示可知,滨海海绵城市可以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D错误。
D
14.针对该问题,以下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客土栽植,保障植物生长
B.抬高地形,远离高盐地下水
C.铺设暗管,排走土体盐分
D.多栽乔木,净化地下水质
解析 客土栽植,土壤盐分少,保障植物正常生长,A措施合理;抬高地形,远离高盐地下水,减轻土地盐碱化的影响,B措施合理;铺设暗管,排走土体盐分,可以降低土壤盐度,C措施合理;多栽乔木,净化地下水质,但对土地盐分影响小,甚至乔木会受土壤盐碱化影响无法成活,D措施不合理。
A
为了解决海洋塑料垃圾收集难、高值利用难、缺乏长效多元共治体系的困境,浙江省台州市积极探索,打造海洋塑料污染治理“蓝色循环”新模式。目前已有4 352艘渔船,沿海镇村500多名困难群众加入“蓝色循环”,设立海洋垃圾暂存点16个、回收点11个,试点三个月共收集海洋垃圾1 560吨。下图为“蓝色循环”流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蓝色循环”能够实施主要依赖于(  )
A.统筹管理 B.交通便利
C.市场广阔 D.劳动力充足
解析 “蓝色循环”主要是政府协调多主体参与海洋垃圾回收工作,该模式能够实现主要依赖于统一的协调管理规划,A正确;垃圾回收主要发动渔民、村民自发回收,最后销售主要是政府协调国际组织企业交易,虽然需要人力、交通条件与市场,但不是其能实现的主因,B、C、D错误。
B
16.相较于普通的垃圾回收模式,目前“蓝色循环”优势主要为(  )
①实现远洋回收 ②提高回收效率 
③居民获益面广 ④垃圾生产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蓝色循环”无法减少垃圾的生产而是会增加垃圾的回收,④错误;相比较以往的政府主导的垃圾回收模式,这一模式通过增加居民获益面(经济效益)来激发其参与积极性,提高回收的效率,②③正确;在目前阶段主要还是以沿海垃圾的回收为主,远洋回收并不是其主要优势,①错误。
17.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安吉县地处浙江西北部,北靠天目山,面向沪宁杭,植被覆盖率为75%,以毛竹、白茶和生态旅游为支柱产业。近些年,随着区域产业的发展,更高更陡的一些山区天然植被被人工竹林、茶园所代替,水土流失呈现恶化趋势。下图示意安吉县的相对地理位置及地形地势。
材料二 浙江安吉县余村三面环山,溪水长流,竹林茶园广布,耕地稀少。安吉县余村在20年前采过石灰岩,建过石灰窑,办过水泥厂,溪流浑浊,烟尘漫天,集体经济一路红火,曾是浙江著名的富裕村。在文明村镇创建过程中,余村结合自身优势,从“卖石头”中脱离出来,逐步走上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1)据图说明安吉县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并分析可能带来的危害。
答案 原因:植被破坏,植被覆盖率大幅度降低;区域地形崎岖,降水丰富集中。危害: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减产;太湖蓄洪调洪能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
解析 结合水土流失的成因,从降水、地形、植被等角度分析。安吉县地处浙江省西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集中。结合信息“更高更陡的一些山区天然植被被人工竹林、茶园所代替”可知,其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由材料可知,该地地形起伏大,容易导致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是会使山区表层土壤流失,肥力下降,导致农作物减产;流失的土壤在太湖淤积,会使其调蓄能力下降,生态功能降低,从而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2)简述余村因地制宜走绿色发展之路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答案 关闭矿山和污染企业,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利用低山丘陵,积极发展立体农业;发展茶叶、竹品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充分利用绿水青山,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充分利用气候和生物资源,发展沼气等清洁能源。
解析 因地制宜走绿色发展之路,要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协调发展。从材料可知本村存在的问题是环境污染,优势资源是竹林茶园广布、森林广布、三面环山。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应该关闭矿山和污染企业,治理环境污染;大力发展立体农业;延长茶叶、竹品产业链;利用当地的青山绿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由于当地森林多,枯枝落叶多,还可以开发利用沼气,发展清洁能源等。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学习目标 1.运用图文资料,说明人类走向生态文明的过程。 2.结合实例,解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的内涵,举例说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化的途径。 3.联系实际,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
知识点一 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1.人类社会发展史
社会阶段 主导产业 资源基础 环境问题 人与自然的关系
原始社会 采集、狩猎 自然植物、动物 对自然的破坏较小且发生在局地 依附自然
农业社会 种植、养殖 作物、驯化动物、土壤、气候 对自然的破坏有限,出现区域性生态危机 半依附自然
工业社会 工业、现代农业、服务业 矿产资源 对自然资源掠夺式开发,在全球尺度上改变自然环境 征服自然
2.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1)途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2)生态文明的意义:意味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既要开发利用自然,也要遵循自然规律,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明确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情境] 被动屋,也叫被动式房屋、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是集高舒适度、低能耗、经济性于一体的节能建筑。之所以称其为被动屋,是因为它不需要主动向外界索取能源,更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空调和暖气,基本上依靠被动收集的热量就可以使屋内一年四季保持舒适的温度。在理想状态下,被动屋正常运作时,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合适的材料,只靠人体和室内电器余热,就能保持室温25 ℃左右,大幅降低冬季采暖与夏季制冷的能耗。
被动屋1991年源于德国法兰克福。作为低能耗和高舒适度的节能建筑,被动屋已在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地开始推广。一般而言, 被动屋比普通建筑可节省高达90%的能耗,理论上可将采暖和供热能耗降低到零或接近零的水平。
[探究] (1)和主动屋相比,被动屋主要有哪些减少能耗的途径?(综合思维)
提示 ①高性能玻璃、厚隔热层、石板地板与墙面等外围结构具有较高的保温隔热性能;
②连接点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减少热能损失;
③由于房屋气密性好,屋顶内侧安装了通风换气系统,室内废气可回收转换为热能,室外新鲜空气经过滤后进入室内,保证了室内空气质量;
④考虑窗户的朝向和大小、屋檐的宽度,以被动合理利用不同季节的太阳能。
(2)你还能举出其他体现生态文明的生产或生活方式的实例吗?(人地协调观)
提示 低碳出行、自备布袋购物、绿色社区建设、绿色学校建设、光伏公路建设等。
人地关系在范畴上含“人”和“地”两个主体,两个主体间通过一定的结构和功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人地关系的主要内容。如图为人地“三元”结构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人地关系内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兼具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
B.“地”是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合体
C.人地关系协调与否,取决于“地”
D.人地关系是动态、开放、复杂的系统
答案 C
解析 “人”兼具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其本质内涵是人类社会,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地”是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相互交织、叠加、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地理环境综合体;人地关系协调与否,取决于“人”,不取决于“地”;人地关系是动态、开放、复杂的系统。
2.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村凸显的人地矛盾主要表现为(  )
A.劳动力不足 B.土地价值衰落
C.生态破坏严重 D.人多地少
答案 D
解析 改革开放前,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户籍限制而无法自由流动,农村劳动力被束缚在土地上,人多地少,导致农村“隐性失业”严重;劳动力不足、土地价值衰落和生态破坏严重不是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村凸显的人地矛盾主要表现。
阅读材料,回答3~5题。
①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第26个“世界湿地日”主题)
②地球上各个荒无人烟的角落几乎都有了捕鲸船的“足迹”,它发现了大量不为外人所知的洋面和岛屿。如今欧美的兵舰在那些地方纵横驰骋,他们大约应该为早期的开发者、探路人——捕鲸者——鸣炮致敬吧!(梅尔维尔《白鲸》)
③打死虎,打死豹……分肠肚,分骨头,饱饱吃,啾!啾!啾!(傣族古歌谣《欢乐歌》)
④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3.四段文字中,描述采猎文明时期生活场景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C
解析 四段文字依次描述了后工业文明、工业文明、采猎文明和农业文明的生产生活场景。
4.材料②描述的生产场景体现人类______的态度。(  )
A.依赖自然 B.改造自然
C.征服自然 D.善待自然
答案 C
解析 在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是征服自然。
5.亟待解决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出现在______描述的文明时期。(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A
解析 亟待解决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出现在后工业文明时期。
知识点二 生态文明下的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1.生态文明的体现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
2.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
(1)资源、环境安全的本质就是寻求自然环境服务的可持续利用和服务效益最大化的平衡。
(2)应在地球资源、环境所允许的边界内,避免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3)应避免资源安全和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区域稳定和国际安全构成威胁。
3.保障资源、环境领域的国家安全
(1)根本措施: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变革发展模式。
(2)具体措施
①要推进生产方式的绿色化,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②要推进生活方式的绿色化,加快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3)生产方式绿色化的途径
绿色农业 农业生产资源利用节约化;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农业废弃物处理资源化和无害化,加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
绿色工业 绿色开采;提高资源利用率;推行清洁生产,对排放的废弃物进行环保处置
绿色服务业 发展低消耗低污染的服务业;服务过程清洁化;流通领域节能减排;优化运输结构
[拓展延伸] 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情境] 2022年6月,武汉市获“国际湿地城市”称号。11月5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武汉开幕。某中学开展了主题为“国际湿地城市——武汉”的调研。下图为武汉水系及湿地公园分布图。
[探究] 结合实例,论述武汉成为国际湿地城市对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地理意义。(从地域文化、大都市辐射功能、碳排放等视角展开论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提示 武汉成为国际湿地城促使武汉辐射能力增强,促进武汉城市圈协调发展;促进了武汉地域文化的传播,增加了武汉的文化影响力;改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
(2023·山东日照联考)十八洞村位于湖南省湘西,是一个由诸多自然寨组成的纯苗族村。该村地处高寒山区,生态环境优美,自然景观独特。下图为该村近年来的空间演变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十八洞村产业发展的特点有(  )
①多元化 ②非农化 ③市场化 ④组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十八洞村发展了苗绣加工、特色种养区、农旅产业区、农家乐、旅游核心区、猕猴桃基地、生态休闲区等,产业发展多元化,①正确。十八洞村发展手工加工业、旅游业,产业发展的特点有非农化,农产品面向市场销售,有市场化,②③正确。组织化就是趋于正规管理化的程度,十八洞村产业发展是村集体引导下,村民自发参与,不具备组织化,④错误。
2.十八洞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
A.基础设施完善 B.农业经济发展
C.生态环境保护 D.乡村空间规划
答案 C
解析 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可持续,因此十八洞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环境保护,C正确。基础设施完善,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条件,A、B错误。乡村空间规划,便于村民生产生活,有利于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目的,D错误。
(2023·甘肃武威期末)下图为“我国珠三角某农村生产联系图”,鱼塘右岸为重要的人工多层经济林区。读图,回答3~5题。
3.图中牧草地所起的环境作用主要是(  )
A.防风固沙 B.净化空气
C.保持水土 D.净化水质
答案 C
解析 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于降水较多的地区,而且图中显示牧草生长的地方是坡地,易产生水土流失问题,因而可判断图中草地所起的环境作用主要是保持水土,C正确;珠三角地区风力侵蚀较弱,因此不是用来防风固沙,A错误;牧草地对于空气和水质的影响较小,B、D错误。
4.沼气是我国农村地区积极推广的新能源之一。就沼气开发利用与气候条件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方比南方光照强,利用沼气时间长
B.北方冬季晴天较多,沼气产气量较大
C.南方夏季降水较多,沼气产气量较小
D.南方比北方气温高,开发利用条件好
答案 D
解析 影响沼气分布的因素主要有适宜的温度、厌氧环境、丰富的有机物等;所以开发利用沼气与光照、降水基本无关,A、C错误;北方冬季气温低,所以沼气产气量较小,B错误;南方比北方气温高,有利于秸秆等有机物分解、发酵,产生的沼气多,开发利用条件好,D正确。
5.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根本区别在于(  )
A.粮食产量高
B.种植业比重下降,而林、牧业发达
C.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
D.机械化、电气化水平高
答案 C
解析 生态农业的目的在于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C正确;传统农业和生态农业的产量并没有明显区别,A错误;生态农业注重因地制宜,不一定会导致种植业比重下降,B错误;部分传统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也较高,D错误。
课时精练
【素养达标】
(2023·广东清远联考)龙脊梯田位于广西桂林,有2 000多年的开垦历史。1999年以前,当地居民多外出务工维持生计,大量梯田被撂荒。后来,当地以旅游业为主导,带动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形成了“四态均衡”共生模式(如图)。2018年,龙脊梯田被联合国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据此完成1~3题。
1.历史上,龙脊梯田的主要功能是(  )
A.保持水土 B.生产粮食
C.传承文化 D.美化环境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显示:龙脊梯田有2 000多年的开垦历史,当时为农业社会,梯田的主要功能就是生产粮食,B正确。当时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文化保护意识不强,梯田的主要功能不是保持水土、美化环境和传承文化,A、C、D错误。
2.1999年之前,导致龙脊梯田大量撂荒的根本原因是当地(  )
A.产业升级需要 B.劳动力短缺
C.耕地面积减少 D.生产效益低下
答案 D
解析 材料“1999年以前,当地居民多外出务工维持生计,大量梯田被撂荒”表明土地撂荒的直接原因是劳动力缺乏,B错误。而劳动力外出的根本原因是当时梯田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低下,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居民外出维持生计,D正确。当地以农业生产为主,居民外出后,梯田撂荒,没有进行产业升级,A错误。利用梯田发展粮食种植扩大了耕地面积,而不是减少了耕地面积,C错误。
3.“四态均衡”共生模式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  )
A.生态 B.形态
C.业态 D.文态
答案 A
解析 任何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都是以生态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生态是形态、业态、文态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当地“四态均衡”共生模式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生态,A正确。
以人为本,合理布局生活垃圾收集点,并对垃圾分类回收,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途径。读下图,完成4~5题。
4.四图中垃圾收集点布局较为合理的有(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答案 A
解析 从图中看,甲、乙两图中垃圾收集点较均匀地分布于居民区内,方便居民放置垃圾,较为合理,A正确;丙图垃圾收集点布局在小河边,可能会造成河水污染,不合理,B、C错;丁图中小河西岸没有垃圾收集点,小河西岸的居民放置垃圾不方便,不合理,D错。
5.小区按规划合理布局了垃圾分类回收箱,但使用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可能有(  )
①居民环境保护意识较差 ②生活垃圾数量较少 ③垃圾分类回收箱布局不合理 ④居民对垃圾分类标准模糊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D
解析 垃圾分类回收箱的使用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差、对垃圾分类标准模糊,①④正确;由材料可知,小区按规划合理布局了垃圾分类回收箱,其主要原因不可能是垃圾分类回收箱布局不合理,③错;生活垃圾数量较少,应该更有利于垃圾分类,②错。
绿色化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其内容涵盖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全面绿色转型。下图为2015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绿色化等级分布图。据此完成6~8题。
6.2015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绿色化空间分异格局是(  )
A.山东省绿色化水平低于河南省
B.青海省绿色化水平高于河北省
C.陆地边境省区绿色化水平较高
D.绿色化水平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山东省绿色化水平高于河南省,A错误;陆地边境省级行政区中,新疆、广西属于中等水平区,C错误;青海省属于高水平区,河北省属于低水平区,B正确;图示我国绿色化水平分布不均,并未呈现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分布情况,D错误。
7.东南沿海地区绿色化水平高的主要原因是(  )
A.森林面积较大 B.公园数量较多
C.人口增长较快 D.经济水平较高
答案 D
解析 结合材料可知,东南沿海地区属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由于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可以促进全面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D正确。森林面积、公园数量、人口增长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B、C错误。
8.西南省级行政区实施区域化绿色发展战略的措施合理的是(  )
A.加大重工业基地的建设
B.加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C.注重城市化速度的提升
D.注重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
答案 B
解析 实施区域化绿色发展战略要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西南省级行政区自然环境多样,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应加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B正确。加大重工业基地的建设、注重城市化速度的提升、注重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会加剧环境问题出现,片面注重经济发展,忽视了环境保护,A、C、D错误。
9.(2023·辽宁大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大连市鼓励发展生态农业。普兰店新引入的“鱼菜共生”农业模式让一池碧水循环使用,鱼肥菜壮。它通过一系列的精巧设计实现了“种菜不施肥,养鱼不换水”,打造成一个低碳环保、产出高效的生态链。下图为“鱼菜共生示意图”。普兰店区是大连市辖区,原来与庄河市、瓦房店市并称北三市,是北三市中距离大连市中心最近的。
(1)简述普兰店发展该农业模式的优势社会经济条件。
(2)该模式产品从普兰店运到大连市区适宜用什么交通方式,并说明理由。
(3)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该农业模式的效益。
答案 (1)距城区近,绿色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政策支持;技术水平较高。
(2)公路运输。距离短,运量较小,公路运输速度快,灵活性强。
(3)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品种类和产量,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为居民提供绿色食品。低碳环保,有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
解析 第(1)题,由材料“普兰店区是大连市辖区,原来与庄河市、瓦房店市并称北三市,是北三市中距离大连市中心最近的”可知,普兰店距城区近,绿色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由材料“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大连市鼓励发展生态农业”可知,普兰店该农业生产模式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由材料“它通过一系列的精巧设计实现了‘种菜不施肥,养鱼不换水’,打造成一个低碳环保、产出高效的生态链”可知,技术水平较高。第(2)题,由材料“普兰店区是大连市辖区,原来与庄河市、瓦房店市并称北三市,是北三市中距离大连市中心最近的”可知,普兰店距离大连市区近,运输距离短,往城市运送的是鲜活的农副产品,运量较小,并且公路运输速度快,灵活性强,可以实现“门到门”的运输,因此适宜用的交通运输方式是公路运输。第(3)题,读图并结合材料“普兰店新引入的‘鱼菜共生’农业模式让一池碧水循环使用,鱼肥菜壮。它通过一系列的精巧设计实现了‘种菜不施肥,养鱼不换水’,打造成一个低碳环保、产出高效的生态链”可知,该生产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品种类和产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了多种经营,提供就业机会,为居民提供绿色食品,促进了社会可持续发展。该生产模式是一个低碳环保,产出高效的生态链,而且产出的是绿色食品,并且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还遵循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因此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促进了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素养提升】
(2023·山东威海联考)下图是重庆某有机生态农场的循环经济示意图。读图,完成10~12题。
10.该生态农场远离主城区,主要考虑的条件是郊区(  )
A.人口稠密、地价便宜
B.交通便利、离市场近
C.污染较少、环境优美
D.地形多样、气候宜人
答案 C
解析 该生态农场远离主城区,主要考虑的因素是郊区污染较少、环境优美,有利于保证产品的质量,C项正确;郊区人口密度较小,A项错误;远离主城区,距离市场较远,B项错误;地形多样、气候宜人,对生态农业生产影响较小,不是主要考虑的条件,D项错误。
11.沼气池在该农场实现有机生态的目标中作用重大,具体体现在(  )
A.为农场各生产环节提供充足的能源
B.提供有机肥料,减少了化肥的使用
C.使用传统方法生产,减少科技使用
D.收集废弃物,增加废弃物处理成本
答案 B
解析 据图可知,该农场需要从外部输入煤电能源,说明沼气池提供的能源不充足,A项错误。沼气池产生的沼液和沼渣可为农业发展提供有机肥,减少了化肥的使用,使沼气池在该农场实现有机生态的目标中作用重大,B项正确。图示生态农场主要采用现代方法生产,科技含量高,C项错误。增加废弃物处理成本不利于该农场实现有机生态的目标,D项错误。
12.图中湿地景观的作用不包括(  )
A.直接处理产生的沼液,减轻污染
B.提供灌溉水源,促进农场发展
C.减轻农场雨涝,维护生物多样性
D.美化农场环境,调节局部小气候
答案 A
解析 从图中看,沼液主要输入到绿化工程,没有直接排入湿地,故A符合题意;湿地可以提供灌溉水源,促进农场的发展;湿地蓄积雨水,调节旱涝不均的情况,且具有维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湿地能够美化农场环境,调节局部小气候,故B、C、D不符合题意。
(2023·浙江杭州联考)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在滨海地区建设海绵城市需要克服一些困难,下图为滨海海绵城市常规绿化结构模式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由材料可知滨海海绵城市建设需克服的主要困难是(  )
A.土地盐碱化 B.水土流失
C.台风威胁 D.水体污染
答案 A
解析 结合材料可知,滨海城市临海,受海水影响较大,土壤盐碱化严重,且绿化结构中有排盐管沟,A正确;滨海城市,地形平坦,水土流失问题不突出,B错误;滨海海绵城市常规绿化结构模式受台风影响小,C错误;由图示可知,滨海海绵城市可以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D错误。
14.针对该问题,以下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客土栽植,保障植物生长
B.抬高地形,远离高盐地下水
C.铺设暗管,排走土体盐分
D.多栽乔木,净化地下水质
答案 D
解析 客土栽植,土壤盐分少,保障植物正常生长,A措施合理;抬高地形,远离高盐地下水,减轻土地盐碱化的影响,B措施合理;铺设暗管,排走土体盐分,可以降低土壤盐度,C措施合理;多栽乔木,净化地下水质,但对土地盐分影响小,甚至乔木会受土壤盐碱化影响无法成活,D措施不合理。
为了解决海洋塑料垃圾收集难、高值利用难、缺乏长效多元共治体系的困境,浙江省台州市积极探索,打造海洋塑料污染治理“蓝色循环”新模式。目前已有4 352艘渔船,沿海镇村500多名困难群众加入“蓝色循环”,设立海洋垃圾暂存点16个、回收点11个,试点三个月共收集海洋垃圾1 560吨。下图为“蓝色循环”流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蓝色循环”能够实施主要依赖于(  )
A.统筹管理 B.交通便利
C.市场广阔 D.劳动力充足
答案 A
解析 “蓝色循环”主要是政府协调多主体参与海洋垃圾回收工作,该模式能够实现主要依赖于统一的协调管理规划,A正确;垃圾回收主要发动渔民、村民自发回收,最后销售主要是政府协调国际组织企业交易,虽然需要人力、交通条件与市场,但不是其能实现的主因,B、C、D错误。
16.相较于普通的垃圾回收模式,目前“蓝色循环”优势主要为(  )
①实现远洋回收 ②提高回收效率 ③居民获益面广 ④垃圾生产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B
解析 “蓝色循环”无法减少垃圾的生产而是会增加垃圾的回收,④错误;相比较以往的政府主导的垃圾回收模式,这一模式通过增加居民获益面(经济效益)来激发其参与积极性,提高回收的效率,②③正确;在目前阶段主要还是以沿海垃圾的回收为主,远洋回收并不是其主要优势,①错误。
17.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安吉县地处浙江西北部,北靠天目山,面向沪宁杭,植被覆盖率为75%,以毛竹、白茶和生态旅游为支柱产业。近些年,随着区域产业的发展,更高更陡的一些山区天然植被被人工竹林、茶园所代替,水土流失呈现恶化趋势。下图示意安吉县的相对地理位置及地形地势。
材料二 浙江安吉县余村三面环山,溪水长流,竹林茶园广布,耕地稀少。安吉县余村在20年前采过石灰岩,建过石灰窑,办过水泥厂,溪流浑浊,烟尘漫天,集体经济一路红火,曾是浙江著名的富裕村。在文明村镇创建过程中,余村结合自身优势,从“卖石头”中脱离出来,逐步走上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1)据图说明安吉县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并分析可能带来的危害。
(2)简述余村因地制宜走绿色发展之路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答案 (1)原因:植被破坏,植被覆盖率大幅度降低;区域地形崎岖,降水丰富集中。危害: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减产;太湖蓄洪调洪能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
(2)关闭矿山和污染企业,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利用低山丘陵,积极发展立体农业;发展茶叶、竹品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充分利用绿水青山,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充分利用气候和生物资源,发展沼气等清洁能源。
解析 第(1)题,结合水土流失的成因,从降水、地形、植被等角度分析。安吉县地处浙江省西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集中。结合信息“更高更陡的一些山区天然植被被人工竹林、茶园所代替”可知,其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由材料可知,该地地形起伏大,容易导致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是会使山区表层土壤流失,肥力下降,导致农作物减产;流失的土壤在太湖淤积,会使其调蓄能力下降,生态功能降低,从而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第(2)题,因地制宜走绿色发展之路,要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协调发展。从材料可知本村存在的问题是环境污染,优势资源是竹林茶园广布、森林广布、三面环山。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应该关闭矿山和污染企业,治理环境污染;大力发展立体农业;延长茶叶、竹品产业链;利用当地的青山绿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由于当地森林多,枯枝落叶多,还可以开发利用沼气,发展清洁能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