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表格式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表格式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4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11 23:4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课题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课程标准 2022年版课标:通过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领域的代表性成果,初步理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课标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领域包括:电的应用、内燃机与汽车、化学工业和新材料,其中代表性的成果有电灯、电报、电话、内燃机、汽车、飞机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对人类社会带来重大影响,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但也导致了环境污染、贫富差距过大等社会问题。
教学内容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世界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之一,对世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本单元以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为主要线索。本课位于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化》中的第1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为后面两课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 本课由“电的应用”、“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化学工业和新材料”三个子目构成,三个子目总体遵循并列关系。第一个子目主要介绍了电力的发展,电讯技术的应用;第二个子目主要讲述了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交通工具革新的史实;第三子目主要讲述了化学工业的产生,碱、硫酸等新材料的使用。
学生学情 初三的学生,已经经过两年多的历史学习,具备一定的历史分析能力。其次,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电话、汽车、飞机等事物,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有一定的了解,具有学习的兴趣。但是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的知识抽象,加大对学生的理解难度。
学习目标 (1)通过大事年表梳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识记并复述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成果和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发明家,培养学生提取有效历史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史料,分析并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理解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3)阅读课本、解读史料,理解并复述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同时也辩证看待第二次工业革命,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评价任务 (1)阅读课本,运用大事年表梳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要成果,尝试制作科学技术成就奖图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并完成达标检测1,来检测学习目标1的学习情况。 (2)结合课本,分析史料,思考问题,至少说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个特点,来检测学习目标2的学习情况。 (3)解读史料,至少简述出3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影响,辩证看待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来检测学习目标3的学习情况。
6.学习活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导入新课——问题导入教师活动1 设问: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其间有哪些重要的发明创造?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学生活动1 回顾已学知识,回答问题活动意图说明:回顾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回忆所学基础知识,为后面的学习作知识铺垫,同时快速知道我们需要从哪些知识点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环节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教师活动2 展示PPT,框架梳理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并强调技术走在工业生产之前。 学生活动2 1.结合课本,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活动意图说明:利用框架图梳理该知识点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同时也注重前后知识的连接。环节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教的活动3 1.展示表格:《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 2.PPT展示重点成果的图片,图片更为形象,便于学生记忆;讲述爱迪生的故事,学习他勇于创新、敢于钻研的精神;同时引导学生分析电灯、电话、汽车、飞机等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最后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电力的应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学的活动3 1.阅读课本,自主学习,完善表格,梳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2.了解爱迪生的故事,学习他勇于创新、敢于钻研的精神;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归纳电灯、电话、汽车、飞机等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问题1: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与蒸汽动力相比有哪些优点? 问题2:电力的广泛应用、汽车、飞机的发明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设计意图说明:阅读课本,提取有效信息,完善表格,利用表格归纳梳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清楚明了,同时培养学生提取有效历史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再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了解电灯、电话、汽车、飞机等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拉近历史与实际生活的距离。环节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教的活动4 1.展示材料和图片,引导学生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材料1:在以前时代的大发明中,我们看见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需要常在发明之先。但在19世纪,我们就看见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 ——W.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材料2:《第二次工业革命示意图》 学的活动4 结合前面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再根据材料分析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问题1:结合材料一,思考在两次工业革命期间实际生活与科学技术两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问题2:结合材料二,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生于哪些国家?第一次工业革命呢? 问题3:结合上述两则材料,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何特点?活动意图说明:根据材料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训练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环节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教的活动5: 1.展示材料: 材料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果图 材料4:生产力变化图 材料5: 1870年—1913年英、法、美、德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 学的活动5: 小组合作,根据材料探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设计意图说明: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分析材料,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自主分析材料能力,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7.板书设计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二工的含义 二、二工的成果 (一)电力的发现: (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三)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三、二工的特点 (一)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二)多个国家同时进行 四、二工的影响 1.改善人类生活; 2.生产力大发展; 3.垄断组织,帝国主义阶段; 4.对外扩张增强
【作业设计】
1.下表是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法、美、德四国工业产值变化表。对表中四国工业实力的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
项目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9世纪中期工业产值所占位次 1 2 3 4
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 1.3 1.9 8.1 4.6
1913年工业产值所占位次 3 4 1 2
A.美国的变化主要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 B.德国因拥有最广阔的殖民地而发展迅速
C.英国的变化源于错过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D.法国与美、德相比工业革命发展滞后
2.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在全境“拼尽全力铺设铁路,为的只是能够在更短时间内动员更大规模的士兵奔赴战场”。战争爆发后,技术的进步却让“几千名士兵在几分钟内就可能被机枪扫射殆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科学革命迎来技术发明的高潮 B.一战波及到亚、非、欧和太平洋地区
C.工业革命加剧了战争残酷程度 D.战争粉碎了法西斯德国的侵略野心
3. 20世纪20年代,世界上奔跑的每10辆汽车就有5辆是美国生产的T型汽车,流水线生产出的T型汽车成为美国普通家庭的交通工具。为流水线生产汽车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是( )
A.斯蒂芬森 B.亨利·福特 C.卡尔·本茨 D.莱特兄弟
4.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科学研究取得了巨大进步。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他们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由此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A.几乎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B.电力成为新能源进入生产生活
C.世界各国都取得跨越式发展 D.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参考答案】
1.A 2.C 3.B 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