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教学设计
课题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课程标准①内容目标:了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纳粹德国对外扩张;知道德国、日本、意大利侵略集团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②认知目标:能说出德、意、日法西斯上台的原因。③课标解读:通过引导学生对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和经过的思考,培养学生客观具体地分析和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德、日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的史实,使学生认识:严重的经济危机必然导致政治危机;德、意、日法西斯疯狂扩军备战,给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本课课标共分为四点核心内容,第一点“了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纳粹德国对外扩张”——内容:识记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希特勒和纳粹党在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日本军部法西斯上台的基本史实;认知程度:记忆;第二点“知道德国、日本、意大利侵略集团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内容: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法西斯上台的重要原因;知道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新的世界大战已经不可避免;认知程度:记忆、比较、分析;
教学内容本课位于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内容分为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三部分。三者的内容分别介绍了意大利、德国和日本这三个国家法西斯政权的建立过程和此后的侵略扩张。本课在教材中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德、日两国受到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建立起法西斯政权。两国的侵略扩张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临近中考,因而学习积极性、自主性较之前有所增强,知识的分析、概括能力有所提高,但也存在学生素质两级分化加剧的趋势。由于年龄的原因,九年级的学生普遍会出现“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想难”的现象。因此对知识点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对一些知识做必要的回顾;对于难点知识学生不易理解,教学中老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学习目标1.能够说出意、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时间与标志性事件(注重:时空观念、唯物史观)2.能够说出德国“国会纵火案”和纳粹党迫害犹太人的史实(注重:历史解释)3.能说出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原因。(注重: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评价任务1.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地图,了解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过程;通过归纳的方式,让学生比较意大利、德国、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方式的异同。(学习目标1)2.通过聆听教师讲述,能够说出德国“国会纵火案”和纳粹党迫害犹太人的史实。(学习目标2)3.通过阅读教材和图片,并结合教师的提示,能说出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原因(学习目标3)
6.学习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新课导入教师活动1希特勒、墨索里尼、东条英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三大法西斯头目,由于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不断向外侵略扩张,给世界人民带来了空前灾难。那么,恶魔一般的法西斯政权是怎样上台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来重温那段历史。学生活动1看图,思考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历史图片和问题导入所学内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进入新情境开展有效教学环节二:新课讲授: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教师活动2教师简述法西斯由来,引导学生自主分享。教师引导阅读教材,提问:根据材料所示并结合课本内容回答:意大利法西斯建立的背景?出示材料。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本内容回答:意大利法西斯建立后的内外政策是什么?采取了哪些行动?同时配合地图给学生讲解战争经过总结过渡学生活动2学生分享他所知道的有关“法西斯”的相关史实。学生阅读课本和史料,分析数据,认识到意大利法西斯建立的背景。材料一:世界大战给意大利带来了高达140亿里拉的财政赤字,战争结束后,军事订货停止,主要工业部门衰退,意大利欠英美战债40亿美元,200万复员军人成为失业大军,经济陷入危机之中…煤铁依靠进口,军费占据国家预算50%,外贸一直入超,通货膨胀,里拉很不稳定,工人实际工资降低,农民丧失生计… 1919年中,意大利南部发生农民起来夺取土地的斗争,与此同时工人罢工斗争广泛开展。史料,分析数据,认识意大利法西斯的内外政策材料一:意大利的统治阶级采取的扶植法西斯势力镇压革命运动的政策。墨索里尼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醉心于扩张,梦想恢复古代罗马帝国的疆界、地位和威严。材料二:1923年,墨索里尼确定扩张方法,把大而弱的埃塞俄比亚作为扩张的首要目标,叫嚣必需征服埃国,以建成一个名副其实的殖民帝国。1935年,墨索里尼在威尼斯宫宣布战争总动员,嚣张地宣称:已经忍耐了13年了不能再忍了。1936年5月,疯狂的意大利法西斯竟用瓦斯弹、芥子气弹等化学武器,向埃国河湖和田野里倾撒毒物,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占领埃国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建立了短暂的“东非帝国”活动意图说明:以故事吸引学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用设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鼓励同桌探究,培养协作精神,开发思维;补充史料,培养阅读和概述史料的能力。环节三:新课讲授: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教师活动出示材料,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所示并结合课本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的背景。教师结合图片,介绍法西斯德国的独裁统治。并出示图片,提问:归纳法西斯德国在二战前侵略扩张的过程?学生活动学生浏览材料,小组讨论。材料一材料二 《凡尔赛和约》对德国进行了严厉的惩罚,大量的赔款,七分之一的土地,十分之一的人口全部失去了,列宁把它叫对德国进行敲骨裂髓的盘剥。这样,德国的社会矛盾就非常尖锐,非常大。观察图片,结合课本最后一段,利用大事年表法归纳法西斯德国在二战前侵略扩张的过程。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对教材和材料的解读,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列表总结,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构建时空观。环节四: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教师活动教师出示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导学生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内容回答: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的背景。教师简述日本法西斯形成的过程。教师出示两则材料,引导学生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内容归纳: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后对外扩张的史实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及教师的提示,思考并总结答案。材料一: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1927年《田中奏折》材料二:持续萧条的日本经济,遭到惨重的打击…1929年丝价平均每捆1350日元,1930年3月跌至1058日元,9月跌至500日元…1929年至1931年间,工业总产值下降了32.9%…失业人数达250万根据教师讲述,厘清关键信息学生阅读史料,分析、总结。材料一: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1927年《田中奏折》材料二 七七事变图活动意图说明:通过问题使学生学会识别各种类型的材料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环节五:小结教的活动5总结本课,指导学生完成表格。政权背景建立标志建立时间内外政策影响意大利德国日本学的活动5完成表格。活动意图说明:利用表格总结课堂内容,清晰明了,便于学生掌握板书设计7.教学反思与改进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经济大危机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固有的政治经济矛盾,意大利、德国和日本相继建立起法西斯政权,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促使法西斯野心膨胀,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分析二战起因,还原历史真相,有助于反思战争,维护和平。课堂最后。可以以“二战的硝烟已经远去,但二战的影响至今仍在”过渡,出示德、日两国对战争的不同反思,并且引入美国新闻中的言论,组织学生用研讨的方式回答“二战究竟起源于哪些因素?美国为什么会如此总结二战?”通过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的方式,从多个方面总结二战的起源问题。并分析美国的言论,认识到国家立场不同,对历史的解释也会有差异。
作业设计
【课标要求】
了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纳粹德国对外扩张;知道德国、日本、意大利侵略集团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作业目标】
作业目标1:能掌握并准确说出欧洲、亚洲世界大战策源地形成的标志
作业目标2:能列举二战中大量人口“被残忍地杀害”的史实。
作业目标3:能分析比较德、日两国政府对战争罪行的态度。
作业目标4:能从法西斯的悲剧中吸取教训。
【必备知识】
知识点一 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最早)
1.原因:巴黎和会中,意大利的利益没有满足,引起意大利民众的不满。一战后,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墨索里尼组织法西斯党。
2.法西斯政权的确立: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墨索里尼)
3.对外扩张: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年,吞并埃塞俄比亚。
(妄图独霸地中海,重新瓜分东非和北非的英、法殖民地)
知识点二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德国
1.原因:
①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德国,经济倒退,社会矛盾激化。
②希特勒组织纳粹党,利用群众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煽动复仇情绪。
2.形成的标志: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掌握国家大权,建立了法西斯专政,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3.德国纳粹党统治措施:
①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
②解散一切工会。
③焚毁进步书籍,加强思想控制.
④屠杀犹太人。(杰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流亡美国)
⑤希特勒大力发展军事工业,积极备战
4.侵略扩张
1936年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1938年吞并奥地利;1939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知识点三 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原因:1.日本早有侵略中国的野心。2.经济危机重创日本经济。
2.侵略扩张:①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三省,蚕食华北地区;
②1937年,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3.形成的标志: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
【作业内容】
85年前,日本法西斯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今天,日本“右翼”势力极其猖獗,军国主义思想泛滥。以史为鉴,我们要警惕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结合所学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2 840万人的伤亡人数相比,这次大战(二战)的伤亡人数达到了5 000万人……最令人震惊的是,在这5 000万伤亡人数中,有近五分之一的人是被残忍地杀害的。这1 000万受害者是因种族、宗教、政治或其他原因而被当作“不受欢迎的人”被灭绝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德国对历史上曾经发动的两次世界大战的罪行都有深刻的认识,上至国家元首,下至普通百姓,对受害国人民都有一种深重的历史负罪感,并对被害国人民进行赔偿。同样是二战的主要发动国,日本却是右翼言行频出:近年来,每年都有一些政府要员参拜供奉有第二次世界大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安倍首相发表“日本殖民侵略定义未定”等言论。
根据材料回答:
(1)根据材料一欧洲、亚洲世界大战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二战中大量人口“被残忍地杀害”的史实。
(3)概括材料三中德、日两国政府对战争罪行的态度。
(4)通过以上探究,你觉得怎样才能让法西斯的悲剧不再重演?
建立背景
意大利法西斯政权
的对外扩张
建立标志
内外政策
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德国法西斯专政的统治
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对外扩张
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
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标志
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对外扩张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