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时衔接】
1.(平均速度的测量)如图所示,每隔0.2 s记录一次小球的运动位置,可知小球在水平面上做 直线运动,小球从D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 m/s,比AF整段的平均速度 (选填“小”或“大”)。
【基础通关】
2.在扬声器纸盆内放些碎泡沫,当扬声器发声时出现如图所示的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能听见扬声器发出的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
3.声音在介质中以 的形式传播,通常情况下,声音在15 ℃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m/s;电影里有这样一个镜头:一人把耳朵贴在铁轨上,然后告诉大家火车快到了,果然,过了一会儿就听到火车从远处开来的声音,这是利用了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得 的道理。
4.(教材变式练)学校运动会百米赛上,如果在终点计时的裁判员,在听到起点处的发令枪声开始计时,他计时的成绩比学生真实成绩少 s(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所以裁判员应该以 (选填“看到发令枪冒的烟”或“听到发令枪声”)开始计时。
5.(新素材)如图所示,这是航天员叶光富在空间站用葫芦丝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的情景。“葫芦丝”是靠空气柱 发声的;航天员在舱内相互之间可以直接交流,而在空间站外他们却不能这样直接交流,原因是 。
6.以下几个现象中能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 ( )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钟声明显减弱
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放在塑料袋里后没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C.拉小提琴时,在隔壁房间里也能听到悠扬的琴声
D.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7.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的诗句,小儿面对路人的询问,只是招招手却不作声,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小儿回答路人询问的声音能在水中传播,会惊跑鱼儿
B.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不能在水中传播
C.声波从空气传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不变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素养提升】
8.(教材拓展练)在平静的水池边,一只青蛙蹲在水里,如图甲所示。一会儿后,青蛙发出“呱呱”的叫声,同时出现图乙所示的情景。这两个情景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你判断的依据是 。
9.如图,这是一款新型蓝牙跑步耳机,将耳机贴在颞骨两侧而不是堵塞住耳朵,既可以听到耳机发出的声音,也不影响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以上听到的声音,传播介质分别是 ( )
A.固体 固体 B.固体 气体
C.气体 固体 D.气体 气体
10.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阅读下表中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回答问题:已知在长为 0.884 km的空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 2.43 s。(此时气温为 15 ℃)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1)
空气(0 ℃) 331 冰 3230
空气(15 ℃) 340 铜 3750
煤油(25 ℃) 1324 铝 5000
水(常温) 1500 铁 5200
(1)敲击后声音通过空气传到另一端要多长时间
(2)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 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11.如图甲所示,小明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不与瓶壁和瓶底接触),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
(1)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听到手机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 )
A.手机声音的响度太大
B.手机声音的频率太高
C.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
D.插入广口瓶中的导管不够长
(2)经调整使器件完好后,再次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小明听到手机声音的响度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小明用抽气筒不停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小明还能听到微弱的手机声音。由此现象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推断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4)小明在研究声音是否能够在水中传播的实验中,将一个正在发声的物体A放入装有水的水槽中,如图乙所示,物体A下沉到容器底部,这时小明能够听到物体A发出的声音。于是他得到结论:水能够传声。同学小丽认为通过小明的实验不能得到上述结论。请你根据观察与分析,指出小明的实验的缺陷: 。
12.在研究声音的产生时,我们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进水中,如图所示,我们看到的现象是 ,此现象说明 。水花的作用是把 放大。
13.小明等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4.我们可用下述方法测定钢介质中的声速,在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第一次是由钢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管长1020 m,两次响声间隔2.8 s,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求:
(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
(2)声音在钢管中传播的时间。
(3)声音在钢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15. 2022年2月4日,来自河北省阜平县大山深处的44名孩子,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用希腊语唱起《奥林匹克颂》。他们用歌声走出了大山,走到了世界面前。孩子们的天籁之音是由他们的声带 产生的。
16.观察图甲、乙所示的情景。
(1)图甲的喇叭播放声音时,纸盆上的黄豆“翩翩起舞”,说明 ,所用的物理实验方法是 。
(2)图乙中,用棉线连接两个纸杯制成“土电话”并张紧棉线,能实现10 m间通话,这表明 。
参考答案
课时衔接
1.变速 0.2 大
基础通关
2.振动 空气
3.声波 340 快
4.0.3 看到发令枪冒的烟
5.振动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6.D
7.A
素养提升
8.振动 青蛙在水里发出“呱呱”的叫声后产生水波
9.B
10.解:(1)由v=可知,声音通过空气传到另一端需要的时间:
t1===2.6 s
(2)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时间:
t2=t1-Δt=2.6 s-2.43 s=0.17 s
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
v2===5200 m/s
查表知金属管可能是由铁制成的。
11.(1)C
(2)变小
(3)可以
(4)小明所听到的声音不能排除是固体传声
解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听到手机的声音没有明显变化,说明广口瓶中的气体没有减少,因此导致这种情况的现象为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故选C;(2)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过程中,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减少,小明听到手机声音的响度变小;(3)小明用抽气筒不停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小明还能听到微弱的手机声音,由此现象可以推断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4)小明将一个正在发声的物体A放入水槽的水中,物体A下沉到容器底部,听到的声音可能是通过液体传来的,也可能是通过容器壁传来的。
12.溅起水花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音叉的振动
13.(1)被弹开 物体发声时在振动
(2)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转换法
(3)B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14.【解】(1)由v=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
t空气===3 s。
(2)根据题意可知,两次响声的间隔是t空气-t钢=2.8 s
声音在钢管中的传播时间
t钢=t空气-2.8 s=3 s-2.8 s=0.2 s。
(3)声音在钢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v钢===5100 m/s。
15.振动
16.(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转换法 (2)固体能传播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