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保密★启用前
2024年江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预测卷(三)
化学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第1-5题1分,第6-10题2分,共1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D A C A A B C B
二、选择填充题(每空1分,共6分)
11. B 3/三
12. A 分解反应
13. B 肥皂水
三、填空与说明题(每空1分,方程式2分,共24分)
14.(1)Cl-
(2)pH试纸
(3)A
(4)糖类 H 减缓温室效应加剧
15.(1)天然
(2)
(3)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 还原 碳/C
16.(1)1:2
(2)不能
(3)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4)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17.(1)玻璃棒(合理即可)
(2)
(3)BaCl2
(4)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
(5)不会
四、实验与探究题(每空1分,方程式2分,共15分)
18.(1)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或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2)溶质
(3)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体飞溅
(4) 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产生,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Fe>Cu>Ag
19.(1)MgCl2+2NaOH=2NaCl+Mg(OH)2↓
(2)NaOH
(3)红
(4) 产生白色沉淀 二
(5) 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承接滤液的仪器不干净,答案合理即可)
除去过量的NaOH
五、综合计算题(每空1分,共10分)
20.(1)胶头滴管/量筒
(2)154.0
(3)4
(4)解:生成碳酸钙沉淀的质量=10g+90g+100g-192.0g=8.0g
设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x
=
x=84.8%
答: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4.8%。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024年江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预测卷(三)
化 学 答 题 卡 缺考填涂标记 15.(1)
(2)
学校:
姓名: (3)
班级:
贴条形码区
1、主观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
注 2、不得使用涂改液、修正带。
16.(1)
意 3、不得在打分框内书写、涂抹。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事
项 (2)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一、 单项选择题 (3)
1 A B C D 6 A B C D (4)
2 A B C D 7 A B C D
3 A B C D 8 A B C D
17.(1)
4 A B C D 9 A B C D
5 A B C D 10 A B C D
(2)
二、 选择填充题
(3)
11.
(4)
12.
(5)
13.
三、 填空与说明题 四、 实验与探究题
14.(1) 18.(1)
(2) (2)
(3) (3)
(4) (4)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边框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边框的答案无效
2024·JXZK·HX 第1页(共4页) 第2页(共4页)
19.(1)
(2)
(3) 请
(4)
(5) 勿
五、 综合计算题
20.(1) 在
(2)
(3) 此
(4)
区
域
作
答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边框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边框的答案无效
2024·JXZK·HX 第3页(共4页) 第4页(共4页)保密★启用前
2024年江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预测卷(三)
化 学 试 题
学校: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本试卷五大题。满分70分,考试用时65分钟。
2.答单项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答除单项选择以外的题时,答案用0.5毫米黑色笔迹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Al-27 Mg-24 S-32 Cl-35.5 Fe-56 Zn-65 Cu-64 Ba-13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1~5每题1分,6~10每题2分,共15分)
1.(本题1分)下列措施不利于保护空气资源的是( ▲ )
A.植树造林 B.使用清洁能源 C.露天焚烧垃圾 D.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2.(本题1分)“重庆火锅”麻辣鲜香,走在重庆的大街小巷很远就能闻到火锅的香味,这说明( ▲ )
A.分子体积很小 B.分子质量很小
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3.(本题1分)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相同 B.冰和干冰组成元素相同
C.汽油和洗涤剂都能溶解油污 D.钢和生铁都是合金
4.(本题1分)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保证。以下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测溶液pH B.量取液体 C.稀释浓硫酸 D.收集氧气
5.(本题1分)分辨物质是学习化学的基本要求。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 )
A.液氮 B.稀有气体 C.氧化镁 D.澄清石灰水
6.(本题2分)某实验室在加速器中用氦原子核轰击镶原子制得了101号元素,并命名为钔以纪念伟大的门捷列夫。如图为销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钔原子的核外有101个电子 B.钔的原子核内有101个中子
C.钔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58.0g D.锿制成钔时核内质子数不变
7.(本题2分)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中包含很多化学知识。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
A.《本草纲目》:“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碱”是KOH
B.《华阳国志》:“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斗盐”—加热蒸发可得食盐
C.《周易》:“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池中有机物发酵产生可燃性气体
D.《梦溪笔谈》:“熬胆矾铁釜,久之易化为铜”—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
8.(本题2分)电解水时,使用催化剂能大大降低施加的电压。用A、B两种不同催化剂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
B.参加反应的和生成的的分子个数比为
C.催化剂A和B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
D.从施加电压的角度分析,使用催化剂B需要的电压更小
9.(本题2分)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
A.石墨、金刚石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则两种物质的性质一定不同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高锰酸钾、氯酸钾分解都能产生氧气,则两种物质一定都含有氧元素
D.测得某溶液的pH为12,则该溶液的溶质一定是碱
10.(本题2分)向盛有啊ag氢氧化镁与硫酸钡固体混合物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该过程中剩余固体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M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
B.N点时,剩余固体中只含一种物质
C.N→P过程中,溶液的逐渐增大
D.原固体混合物中硫酸钡的质量为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选择和填充各1分,共6分)
11.(本题2分)维生素A(C20H30O)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肝脏中,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下列关于维生素A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维生素A中的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0:30:1
B.1个维生素分子由20个碳原子、30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C.维生素A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D.维生素A ▲ 种元素组成
12.(本题2分)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14 B.乙一定是催化剂
C.甲可能是单质 D.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
13.(本题2分)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烧碱样品是否完全变质 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是否变色
B 区分固态化肥氯化铵和硝酸钾 分别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C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现象
D 检验水样是否为软水 取样,加入 ▲ ,振荡
三、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4分)
14.(本题6分)“一稻济世,万家粮足”。袁隆平院士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的科学精神,激励着青少年不断勇攀科学高峰。
(1)农业上可用氯化钠溶液来选种。氯化钠中含有的阴离子为 ▲ 。
(2)水稻适宜在接近中性的土壤里生长。粗略地测定土壤酸碱度的方法是使用 ▲ 。
(3)水稻等农作物生长期间常需施加一些肥料,下列物质属于复合肥料的是___▲ __(填序号)。
A.KNO3 B.CO(NH2)2 C.K2SO4 D.Ca3(PO4)2
(4)水稻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六大基本营养素中的 ▲ 。2021年我国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C6H10O5)n]的从头合成,合成过程中必须添加的元素是 ▲ (填元素符号)。实验分析表明人工合成的淀粉与天然淀粉成分非常接近,请你试着写出一条该项研究成果可能带来的实际应用价值 ▲ 。
15.(本题6分)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很多诗句和典籍中都蕴含着化学知识。
(1)“春蚕到死丝方尽”所描述的蚕丝属于 ▲ (填“天然”或“合成”)纤维。
(2)“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统烧若等闲”中“烈火焚烧”是指高温煅烧石灰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3)《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古法炼铁”如图1和“炒钢法”如图2。
①在图2的炉中鼓入与矿物逆流而行的空气,“逆流而行”的目的是 ▲ ;再利用生成的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单质,此反应中体现了一氧化碳的 ▲ (填“氧化”或“还原”)性。
②“炒钢法”即“持柳棍疾搅即时炒成熟铁,炒过稍冷之时,或有就塘内斩划方块者”。不断翻炒液态生铁,是为了降低生铁中 ▲ 元素的含量。
16.(本题6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为电解水的装置,a、b两支玻璃管内生成气体的体积比为 ▲ 。
(2)图2实验 ▲ (填“能”或“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3)图3实验中两种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其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 。
(4)图4中酒精灯上加金属网罩的作用是 ▲ ;试管中木炭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17.(本题6分)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还含有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钠等可溶性杂质。某提纯粗盐的工艺流程如图。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 (填一种)。
(2)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步骤③中加入过量试剂A是为了除去硫酸钠杂质,试剂A是 ▲ (填化学式)溶液。
(4)步骤④中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 ▲ 。
(5)步骤⑤中若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 (选填“会”或“不会”)影响精盐的纯度。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5分)
18.(本题7分)下图所示实验是九年级化学重要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实验证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只答一条),写出铜片上白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
(2)图2实验中,发现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碘却可以溶解在汽油中,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 (填溶质或溶剂)的性质有关。
(3)图3实验是蒸发食盐水的操作,玻璃棒的作用: ▲ 。
(4)图4实验探究中光亮铁丝插入硝酸铜溶液中的实验现象: ▲ ,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 。
19.(本题8分)为除去某海盐(主要成分为NaCl)样品中含有的少量杂质MgCl2,小强向样品溶液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后,过滤。他认为滤液中的溶质只含有NaCl,蒸发后即可达到实验目的,而小英对其滤液成分提出了质疑。为此同学们进行了下列实验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完成相关问题。
(1)小强认为滴加NaOH溶液可以除去MgCl2的原因是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MgCl2溶液显弱酸性,Mg(OH)2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猜想与假设】
(2)猜想一:溶质只有NaCl
猜想二:溶质有NaCl和MgCl2
猜想三:溶质有NaCl和 ▲
【实验探究】
(3)甲、乙、丙三个小组同学分别取上述适量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组别 甲 乙 丙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无现象 溶液变为 ▲ 色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猜想三正确
【反思交流】
(4)若甲、乙两组同学的实验均无明显现象,则猜想一正确。若甲组同学的实验现象为 ▲ ,则猜想 ▲ 正确。因此大家认为滴加适量试剂很难把握,小英的质疑是合理的,三种猜想结果都有可能。
(5)同学们经过进一步讨论,设计出一个可以除去NaCl中少量MgCl2的合理方法如下:
在上述设计的方法中,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 ▲ ,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的目的是 ▲ 。
五、综合计算题(共10分)
20.(本题10分)现有一家庭食用纯碱,其中含少量杂质氯化钠。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用沉淀法测定该品牌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取10g样品加90g水完全溶解制成溶液,逐次滴加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氯化钙溶液,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CaCl2溶液的质量/g 20.0 20.0 20.0 20.0 20.0
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g 118.0 136.0 M 172.0 192.0
请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解答下列问题:
(1)取用一定量的CaCl2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任填一种)。
(2)表中数据M的值为 ▲ 。
(3)第 ▲ 次恰好完全反应。
(4)计算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化学试题·2
【JX】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化学试题·3
【JX】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保密★启用前
2024年江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预测卷(三)
化 学 试 题
学校: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本试卷五大题。满分70分,考试用时65分钟。
2.答单项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答除单项选择以外的题时,答案用0.5毫米黑色笔迹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Al-27 Mg-24 S-32 Cl-35.5 Fe-56 Zn-65 Cu-64 Ba-13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1~5每题1分,6~10每题2分,共15分)
1.(本题1分)下列措施不利于保护空气资源的是
A.植树造林 B.使用清洁能源 C.露天焚烧垃圾 D.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答案】C
【详解】A. 积极植树、造林、种草可以净化空气,故有利于保护空气资源;
B. 使用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有利于保护空气资源;
C. 露天焚烧垃圾可以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故不利于保护空气资源;
D. 加强大气质量监测可以随时检测大气质量,有利于及时治理,故有利于保护空气资源;
故选:C。
2.(本题1分)“重庆火锅”麻辣鲜香,走在重庆的大街小巷很远就能闻到火锅的香味,这说明
A.分子体积很小 B.分子质量很小
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答案】D
【详解】能闻到火锅的香味,是因为香味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特殊的香味,与分子体积很小、质量很小、分子间有间隔无关;
故选:D。
3.(本题1分)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相同 B.冰和干冰组成元素相同
C.汽油和洗涤剂都能溶解油污 D.钢和生铁都是合金
【答案】D
【详解】A、金刚石和石墨组成元素相同,但原子排列不同,因而物理性质不同,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冰由氢氧元素组成,干冰由碳氧元素组成,组成元素不同,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汽油洗油污属于溶解现象,洗涤剂能去油污利用了乳化原理,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钢和生铁都是铁的合金,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4.(本题1分)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保证。以下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测溶液pH B.量取液体
C.稀释浓硫酸 D.收集氧气
【答案】A
【详解】A、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正确;
B、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错误;
D、氧气密度大于空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把导气管伸入集气瓶的底部,使空气顺利排出,错误。
故选A。
5.(本题1分)分辨物质是学习化学的基本要求。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A.液氮 B.稀有气体 C.氧化镁 D.澄清石灰水
【答案】C
【详解】A、液氮是氮气的液态形式,是由氮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不符合题意;
B、稀有气体是由氦气、氖气、氩气等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C、氧化镁是由镁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符合题意;
D、澄清石灰水是由氢氧化钙和水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本题2分)某实验室在加速器中用氦原子核轰击镶原子制得了101号元素,并命名为钔以纪念伟大的门捷列夫。如图为销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钔原子的核外有101个电子 B.钔的原子核内有101个中子
C.钔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58.0g D.锿制成钔时核内质子数不变
【答案】A
【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钔的原子序数为101,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钔原子的核外有101个电子。符合题意;
B、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钔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58.0。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258.0-101=157,不符合题意;
C、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钔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58.0,单位是“1”,不是“g”。不符合题意;
D、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锿和钔是不同种元素,则质子数不同,所以锿制成钔时核内质子数改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本题2分)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中包含很多化学知识。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本草纲目》:“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碱”是KOH
B.《华阳国志》:“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斗盐”—加热蒸发可得食盐
C.《周易》:“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池中有机物发酵产生可燃性气体
D.《梦溪笔谈》:“熬胆矾铁釜,久之易化为铜”—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
【答案】A
【详解】A、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碳酸钾溶于水,溶液呈碱性,所以“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碳酸钾,化学式为K2CO3,故错误;
B、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斗盐”,描述的是通过蒸发结晶的方式,使氯化钠析出,故正确;
C、“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是因为池中有机物发酵产生可燃性气体甲烷,故正确;
D、“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就是说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说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铜,故正确;
故选:A。
8.(本题2分)电解水时,使用催化剂能大大降低施加的电压。用A、B两种不同催化剂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
B.参加反应的和生成的的分子个数比为
C.催化剂A和B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
D.从施加电压的角度分析,使用催化剂B需要的电压更小
【答案】B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发生改变,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水和生成的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2:2=1:1,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由催化剂的定义可知,催化剂A和B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从施加电压的角度分析,使用催化剂B需要的电压更小,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本题2分)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石墨、金刚石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则两种物质的性质一定不同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高锰酸钾、氯酸钾分解都能产生氧气,则两种物质一定都含有氧元素
D.测得某溶液的pH为12,则该溶液的溶质一定是碱
【答案】C
【详解】A、石墨和金刚石都为碳单质,由于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则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但由于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碳单质,则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该选项推理不正确;
B、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也生成盐和水,该选项推理不正确;
C、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高锰酸钾、氯酸钾分解都能产生氧气,则都含有氧元素,该选项推理正确;
D、pH>7的溶液显碱性,碱溶液显碱性,但显碱性的不一定为盐,也可能为显碱性的盐溶液,如碳酸钠,该选项推理不正确。
故选C。
10.(本题2分)向盛有啊ag氢氧化镁与硫酸钡固体混合物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该过程中剩余固体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 B.N点时,剩余固体中只含一种物质
C.N→P过程中,溶液的逐渐增大 D.原固体混合物中硫酸钡的质量为
【答案】B
【详解】A、向氢氧化镁与硫酸钡固体混合物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只有氢氧化镁和硫酸反应,反应产生硫酸镁和水,因此M点时氢氧化镁剩余硫酸不足,则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镁,故A错误;
B、向氢氧化镁与硫酸钡固体混合物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只有氢氧化镁和硫酸反应,反应产生硫酸镁和水,N点时,氢氧化镁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故此时剩余固体中只含硫酸钡,故B正确;
C、N点氢氧化镁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为硫酸镁溶液,P点时所加稀硫酸过量,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有硫酸镁和硫酸,溶液显酸性,pH<7,N→P点时,溶液的酸性增强,pH减小,故C错误;
D、根据A项的分析可知,原固体混合物中硫酸钡的质量bg,氢氧化镁的质量为(a-b)g,故D错误。
故选B。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选择和填充各1分,共6分)
11.(本题2分)维生素A(C20H30O)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肝脏中,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下列关于维生素A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维生素A中的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0:30:1
B.1个维生素分子由20个碳原子、30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C.维生素A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D.维生素A 种元素组成
【答案】 B 3/三
【详解】A、维生素A中的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说法错误;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个维生素A分子是由1个维生素分子由20个碳原子、30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说法正确;
C、维生素A中的C、H、O三种原子的质量比=,碳元素所占质量比最大,维生素A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说法错误;
D、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维生素A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答案:B;三
12.(本题2分)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14 B.乙一定是催化剂
C.甲可能是单质 D.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答案】 A 分解反应
【分析】由于该反应在密闭容器内进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有20g+3g+5g+3g=3g+3g+Xg+11g,解得X=14,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20g-3g=17g,故甲是反应物;反应前后乙的质量不变,故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与反应;反应前后丙的质量增加了14g-5g=9g,故丙是生成物;反应前后丁的质量增加了11g-3g=8g,故丁是生成物;所以该反应为甲分解生成丙和丁。
【详解】A、由分析可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有20g+3g+5g+3g=3g+3g+Xg+11g,解得X=14,故A正确;
B、反应前后乙的质量不变,故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与反应,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该反应为甲分解生成丙和丁,故甲不可能为单质,甲属于化合物,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该反应为甲分解生成丙和丁,符合“一变多”的特点,故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故填:A;分解反应。
13.(本题2分)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烧碱样品是否完全变质 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是否变色
B 区分固态化肥氯化铵和硝酸钾 分别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C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现象
D 检验水样是否为软水 取样,加入 ,振荡
【答案】 B 肥皂水
【详解】A、烧碱和烧碱变质生成的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都能够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能检验烧碱样品是否完全变质,选项错误;
B、氯化铵能够与熟石灰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而硝酸钾与熟石灰不反应,所以分别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能够区分固态化肥氯化铵和硝酸钾,选项正确;
C、氮气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二氧化碳能够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有沉淀能够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现象不能鉴别,选项错误;
D、软水遇到肥皂水产生较多的泡沫,硬水遇到肥皂水产生较少泡沫,所以取样,加入肥皂水,振荡能够检验水样是否为软水;
故选:B;肥皂水。
三、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4分)
14.(本题6分)“一稻济世,万家粮足”。袁隆平院士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的科学精神,激励着青少年不断勇攀科学高峰。
(1)农业上可用氯化钠溶液来选种。氯化钠中含有的阴离子为 。
(2)水稻适宜在接近中性的土壤里生长。粗略地测定土壤酸碱度的方法是使用 。
(3)水稻等农作物生长期间常需施加一些肥料,下列物质属于复合肥料的是______(填序号)。
A.KNO3 B.CO(NH2)2 C.K2SO4 D.Ca3(PO4)2
(4)水稻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六大基本营养素中的 。2021年我国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C6H10O5)n]的从头合成,合成过程中必须添加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实验分析表明人工合成的淀粉与天然淀粉成分非常接近,请你试着写出一条该项研究成果可能带来的实际应用价值 。
【答案】(1)Cl-
(2)pH试纸
(3)A
(4) 糖类 H 减缓温室效应加剧
【详解】(1)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物质,其中含有的阴离子为Cl-,故填:Cl-;
(2)用pH试纸测量酸碱度,故填:pH试纸;
(3)A、KNO3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正确;
B、CO(NH2)2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错误;
C、K2SO4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错误;
D、Ca3(PO4)2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错误;
故选:A;
(4)水稻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六大基本营养素中的糖类,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C6H10O5)n]的从头合成,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淀粉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合成过程中必须添加的元素是氢元素(H),在实验室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可以减缓温室效应加剧,故填:糖类、H、减缓温室效应加剧。
15.(本题6分)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很多诗句和典籍中都蕴含着化学知识。
(1)“春蚕到死丝方尽”所描述的蚕丝属于 (填“天然”或“合成”)纤维。
(2)“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统烧若等闲”中“烈火焚烧”是指高温煅烧石灰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古法炼铁”如图1和“炒钢法”如图2。
①在图2的炉中鼓入与矿物逆流而行的空气,“逆流而行”的目的是 ;再利用生成的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单质,此反应中体现了一氧化碳的 (填“氧化”或“还原”)性。
②“炒钢法”即“持柳棍疾搅即时炒成熟铁,炒过稍冷之时,或有就塘内斩划方块者”。不断翻炒液态生铁,是为了降低生铁中 元素的含量。
【答案】(1)天然
(2)
(3) 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 还原 碳/C
【详解】(1)蚕丝属于天然纤维。
(2)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①“逆流而行”的目的是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充分反应;
高温时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单质和二氧化碳,在该反应中,一氧化碳夺取了氧化铁中的氧,体现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生铁和钢均为铁合金,但生铁的含碳量较高,而不断翻炒液态生铁,会使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则能降低生铁中碳元素的含量。
16.(本题6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为电解水的装置,a、b两支玻璃管内生成气体的体积比为 。
(2)图2实验 (填“能”或“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3)图3实验中两种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其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
(4)图4中酒精灯上加金属网罩的作用是 ;试管中木炭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1)1:2
(2)不能
(3)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4) 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详解】(1)电解水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为1:2;a管内产生的气体较少为氧气,b管为氢气,故a、b两支玻璃管内生成气体的质量比为体积比为1:2;
(2)木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内外不会产生压强差,故不能用木炭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4)酒精灯火焰加上网罩后火焰会集中,从而提高了火焰的温度;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7.(本题6分)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还含有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钠等可溶性杂质。某提纯粗盐的工艺流程如图。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填一种)。
(2)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步骤③中加入过量试剂A是为了除去硫酸钠杂质,试剂A是 (填化学式)溶液。
(4)步骤④中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 。
(5)步骤⑤中若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选填“会”或“不会”)影响精盐的纯度。
【答案】(1)玻璃棒(合理即可)
(2)
(3)BaCl2
(4)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
(5)不会
【详解】(1)过滤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
(2)步骤②中,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则试剂A为BaCl2。
(4)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则碳酸钠的作用为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
(5)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具有挥发性,则蒸发过程中,过量的盐酸会挥发,故盐酸过量也不会影响精盐的纯度。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5分)
18.(本题7分)下图所示实验是九年级化学重要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实验证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只答一条),写出铜片上白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图2实验中,发现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碘却可以溶解在汽油中,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 (填溶质或溶剂)的性质有关。
(3)图3实验是蒸发食盐水的操作,玻璃棒的作用: 。
(4)图4实验探究中光亮铁丝插入硝酸铜溶液中的实验现象: ,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
【答案】(1)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或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2)溶质
(3)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体飞溅
(4) 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产生,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Fe>Cu>Ag
【详解】(1)图1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白磷燃烧,而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红磷不燃烧,对比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未与氧气接触,不燃烧,对比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
(2)图2实验中,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碘却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变量是溶质种类不同,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种类有关;
(3)图3实验是蒸发食盐水的操作,蒸发过程中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4)图4实验中,左边试管中:铁和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亚铁,观察到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右边试管中:银和硝酸铜不反应,观察到银丝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铜的活动性比银强,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是:Fe>Cu>Ag。
19.(本题8分)为除去某海盐(主要成分为NaCl)样品中含有的少量杂质MgCl2,小强向样品溶液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后,过滤。他认为滤液中的溶质只含有NaCl,蒸发后即可达到实验目的,而小英对其滤液成分提出了质疑。为此同学们进行了下列实验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完成相关问题。
(1)小强认为滴加NaOH溶液可以除去MgCl2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MgCl2溶液显弱酸性,Mg(OH)2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猜想与假设】
(2)猜想一:溶质只有NaCl
猜想二:溶质有NaCl和MgCl2
猜想三:溶质有NaCl和
【实验探究】
(3)甲、乙、丙三个小组同学分别取上述适量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组别 甲 乙 丙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无现象 溶液变为 色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猜想三正确
【反思交流】
(4)若甲、乙两组同学的实验均无明显现象,则猜想一正确。若甲组同学的实验现象为 ,则猜想 正确。因此大家认为滴加适量试剂很难把握,小英的质疑是合理的,三种猜想结果都有可能。
(5)同学们经过进一步讨论,设计出一个可以除去NaCl中少量MgCl2的合理方法如下:
在上述设计的方法中,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 ,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的目的是 。
【答案】(1)MgCl2+2NaOH=2NaCl+Mg(OH)2↓
(2)NaOH
(3)红
(4) 产生白色沉淀 二
(5) 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承接滤液的仪器不干净,答案合理即可) 除去过量的NaOH
【详解】(1)NaOH溶液与MgCl2反应生成Mg(OH)2沉淀和NaCl,反应化学方程式为MgCl2+2NaOH=2NaCl+Mg(OH)2↓。
(2)MgCl2与NaOH反应生成Mg(OH)2沉淀和NaCl,MgCl2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为NaCl;MgCl2过量时,溶质为NaCl、MgCl2;NaOH过量时,溶质为NaCl、NaOH,即猜想三:溶质有NaCl和NaOH。
(3)结论为猜想三正确,即溶质为NaCl和NaOH,溶液呈碱性,则加入酚酞溶液后,溶液变为红色。
(4)若甲、乙两组同学的实验均无明显现象,则猜想一正确。若猜想二正确,即溶质有NaCl和MgCl2,则加入NaOH溶液即甲组同学的实验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
(5)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①滤纸破损,②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承接滤液的仪器不干净。滴加过量NaOH溶液,NaOH与MgCl2反应生成Mg(OH)2沉淀和NaCl,过滤,除去Mg(OH)2,可除去MgCl2,滤液中含有NaCl、NaOH,NaOH可与稀盐酸反应生成NaCl与水,可除去NaOH,稀盐酸具有挥发性,蒸发过程中,HCl会挥发出去,从而除去杂质,即加入过量稀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NaOH。
五、综合计算题(共10分)
20.(本题10分)现有一家庭食用纯碱,其中含少量杂质氯化钠。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用沉淀法测定该品牌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取10g样品加90g水完全溶解制成溶液,逐次滴加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氯化钙溶液,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CaCl2溶液的质量/g 20.0 20.0 20.0 20.0 20.0
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g 118.0 136.0 M 172.0 192.0
请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解答下列问题:
(1)取用一定量的CaCl2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任填一种)。
(2)表中数据M的值为 。
(3)第 次恰好完全反应。
(4)计算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答案】(1)胶头滴管/量筒
(2)154.0
(3)4
(4)解:生成碳酸钙沉淀的质量=10g+90g+100g-192.0g=8.0g
设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x
=
x=84.8%
答: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4.8%。
【详解】(1)取用一定量的氯化钙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有胶头滴管、量筒等,故填胶头滴管或量筒。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第一次加入20.0g氯化钙溶液,生成沉淀的在质量=10g+90g+20g-118.0g=2.0g,第2次加入20.0g氯化钙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118.0g+20.0g-136.0g=2.0g,同理第3次生成沉淀的质量=136.0g+20.0g-M=2.0g,则M=154.0g,故填154.0。
(3)由图可知,第四次生成沉淀的质量=154.0g+20.0g-172.0g=2.0g,第五次生成沉淀的质量=172.0g+20.0g-192.0g=0g,所以可判断第4次恰好完全反应,故填4。
(4)见答案
试卷第2页,共11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保密★启用前
2024年江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预测卷(三)
化 学 试 题
学校: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本试卷五大题。满分 70 分,考试用时 65 分钟。
2.答单项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答除单项选择以外的题时,答案用 0.5 毫米黑色笔迹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Al-27 Mg-24 S-32 Cl-35.5 Fe-56
Zn-65 Cu-64 Ba-13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小题,1~5每题 1分,6~10每题 2分,共 15分)
1.(本题 1 分)下列措施不利于保护空气资源的是( ▲ )
A.植树造林 B.使用清洁能源 C.露天焚烧垃圾 D.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2.(本题 1 分)“重庆火锅”麻辣鲜香,走在重庆的大街小巷很远就能闻到火锅的香味,这说明( ▲ )
A.分子体积很小 B.分子质量很小
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3.(本题 1 分)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相同 B.冰和干冰组成元素相同
C.汽油和洗涤剂都能溶解油污 D.钢和生铁都是合金
4.(本题 1 分)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保证。以下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测溶液 pH B.量取液体 C.稀释浓硫酸 D.收集氧气
5.(本题 1 分)分辨物质是学习化学的基本要求。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 )
A.液氮 B.稀有气体 C.氧化镁 D.澄清石灰水
6.(本题 2 分)某实验室在加速器中用氦原子核轰击镶原子制得了 101 号元素,并命名为钔以纪念伟
大的门捷列夫。如图为销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钔原子的核外有 101 个电子 B.钔的原子核内有 101 个中子
C.钔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58.0g D.锿制成钔时核内质子数不变
化学试题·1
【JX】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 舟 共 理 工 作室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本题 2 分)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中包含很多化学知识。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
A.《本草纲目》:“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碱”是 KOH
B.《华阳国志》:“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斗盐”—加热蒸发可得食盐
C.《周易》:“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池中有机物发酵产生可燃性气体
D.《梦溪笔谈》:“熬胆矾铁釜,久之易化为铜”—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
8.(本题 2 分)电解水时,使用催化剂能大大降低施加的电压。用 A、B 两种不同催化剂电解水的微
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
B.参加反应的H2O 和生成的H2 的分子个数比为1: 2
C.催化剂 A 和 B 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
D.从施加电压的角度分析,使用催化剂 B 需要的电压更小
9.(本题 2 分)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
A.石墨、金刚石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则两种物质的性质一定不同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高锰酸钾、氯酸钾分解都能产生氧气,则两种物质一定都含有氧元素
D.测得某溶液的 pH 为 12,则该溶液的溶质一定是碱
10.(本题 2 分)向盛有啊 ag 氢氧化镁与硫酸钡固体混合物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该过程中剩余
固体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M 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
B.N 点时,剩余固体中只含一种物质
C.N→P 过程中,溶液的 pH 逐渐增大
D.原固体混合物中硫酸钡的质量为 (a-b)g
化学试题·2
【JX】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 舟 共 理 工 作室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共 3小题,每小题 2分,选择和填充各 1分,共 6分)
11.(本题 2 分)维生素 A(C20H30O)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肝脏中,缺乏维生素 A,会引起夜盲症。下列
关于维生素 A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维生素 A 中的 C、H、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20:30:1
B.1 个维生素分子由 20 个碳原子、30 个氢原子、1 个氧原子构成
C.维生素 A 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D.维生素 A ▲ 种元素组成
12.(本题 2 分)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
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14 B.乙一定是催化剂
C.甲可能是单质 D.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
13.(本题 2 分)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烧碱样品是否完全变质 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是否变色
B 区分固态化肥氯化铵和硝酸钾 分别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C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现象
D 检验水样是否为软水 取样,加入 ▲ ,振荡
三、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共 4小题,共 24分)
14.(本题 6 分)“一稻济世,万家粮足”。袁隆平院士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的科学精神,激励
着青少年不断勇攀科学高峰。
(1)农业上可用氯化钠溶液来选种。氯化钠中含有的阴离子为 ▲ 。
(2)水稻适宜在接近中性的土壤里生长。粗略地测定土壤酸碱度的方法是使用 ▲ 。
(3)水稻等农作物生长期间常需施加一些肥料,下列物质属于复合肥料的是___▲ __(填序号)。
A.KNO3 B.CO(NH2)2 C.K2SO4 D.Ca3(PO4)2
(4)水稻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六大基本营养素中的 ▲ 。2021 年我国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
化学试题·3
【JX】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 舟 共 理 工 作室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C6H10O5)n]的从头合成,合成过程中必须添加的元素是 ▲ (填元素符号)。
实验分析表明人工合成的淀粉与天然淀粉成分非常接近,请你试着写出一条该项研究成果可能带来的
实际应用价值 ▲ 。
15.(本题 6 分)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很多诗句和典籍中都蕴含着化学知识。
(1)“春蚕到死丝方尽”所描述的蚕丝属于 ▲ (填“天然”或“合成”)纤维。
(2)“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统烧若等闲”中“烈火焚烧”是指高温煅烧石灰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 。
(3)《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古法炼铁”如图 1 和“炒钢法”如图 2。
①在图 2 的炉中鼓入与矿物逆流而行的空气,“逆流而行”的目的是 ▲ ;再利用生成的一
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单质,此反应中体现了一氧化碳的 ▲ (填“氧化”或“还原”)性。
②“炒钢法”即“持柳棍疾搅即时炒成熟铁,炒过稍冷之时,或有就塘内斩划方块者”。不断翻炒液
态生铁,是为了降低生铁中 ▲ 元素的含量。
16.(本题 6 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根据下图所示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图 1 为电解水的装置,a、b 两支玻璃管内生成气体的体积比为 ▲ 。
(2)图 2 实验 ▲ (填“能”或“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3)图 3 实验中两种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其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 。
(4)图 4 中酒精灯上加金属网罩的作用是 ▲ ;试管中木炭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17.(本题 6 分)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还含有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钠等可溶性杂质。某
提纯粗盐的工艺流程如图。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化学试题·4
【JX】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 舟 共 理 工 作室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 (填一种)。
(2)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步骤③中加入过量试剂 A 是为了除去硫酸钠杂质,试剂 A 是 ▲ (填化学式)溶液。
(4)步骤④中加入过量 Na2CO3溶液的目的是 ▲ 。
(5)步骤⑤中若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 (选填“会”或“不会”)影响精盐的纯度。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 2小题,共 15分)
18.(本题 7 分)下图所示实验是九年级化学重要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 1 实验证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只答一条),写出铜片上白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
式: ▲ 。
(2)图 2 实验中,发现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碘却可以溶解在汽油中,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
(填溶质或溶剂)的性质有关。
(3)图 3 实验是蒸发食盐水的操作,玻璃棒的作用: ▲ 。
(4)图 4 实验探究中光亮铁丝插入硝酸铜溶液中的实验现象: ▲ ,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
是 ▲ 。
19.(本题 8 分)为除去某海盐(主要成分为 NaCl)样品中含有的少量杂质 MgCl2,小强向样品溶液
中加入适量 NaOH 溶液后,过滤。他认为滤液中的溶质只含有 NaCl,蒸发后即可达到实验目的,而
小英对其滤液成分提出了质疑。为此同学们进行了下列实验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完成相关问题。
(1)小强认为滴加 NaOH 溶液可以除去 MgCl2的原因是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MgCl2溶液显弱酸性,Mg(OH)2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化学试题·5
【JX】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 舟 共 理 工 作室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猜想与假设】
(2)猜想一:溶质只有 NaCl
猜想二:溶质有 NaCl 和 MgCl2
猜想三:溶质有 NaCl 和 ▲
【实验探究】
(3)甲、乙、丙三个小组同学分别取上述适量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组别 甲 乙 丙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无现象 溶液变为 ▲ 色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猜想三正确
【反思交流】
(4)若甲、乙两组同学的实验均无明显现象,则猜想一正确。若甲组同学的实验现象为 ▲ ,
则猜想 ▲ 正确。因此大家认为滴加适量试剂很难把握,小英的质疑是合理的,三种猜想结果都
有可能。
(5)同学们经过进一步讨论,设计出一个可以除去 NaCl 中少量 MgCl2的合理方法如下:
在上述设计的方法中,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 ▲ ,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的目的是 ▲ 。
五、综合计算题(共 10分)
20.(本题 10 分)现有一家庭食用纯碱,其中含少量杂质氯化钠。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用沉淀法测定
该品牌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取 10g 样品加 90g 水完全溶解制成溶液,逐次滴加溶质质量分
数相同的氯化钙溶液,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第 1 次 第 2 次 第 3 次 第 4 次 第 5 次
加入 CaCl2溶液的质量/g 20.0 20.0 20.0 20.0 20.0
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g 118.0 136.0 M 172.0 192.0
化学试题·6
【JX】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 舟 共 理 工 作室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请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解答下列问题:
(1)取用一定量的 CaCl2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任填一种)。
(2)表中数据 M 的值为 ▲ 。
(3)第 ▲ 次恰好完全反应。
(4)计算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化学试题·7
【JX】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 舟 共 理 工 作室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化学试题·1
【JX】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 舟 共 理 工 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