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东南亚(第1课时)优秀教案 八年级下册地理中图版

文档属性

名称 6.1东南亚(第1课时)优秀教案 八年级下册地理中图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5-12 00:10: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东南亚》教学方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
了解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地位。
了解东南亚地形与河流的分布特征。
了解东南亚人口的分布的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特点。
2.中南半岛地形地势特点。
难点:1.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中南半岛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教师展示东南亚的景观图
景观照片,可以鲜明地反映一个地方的区域特色。你从下面的图片中感受到了什么?
在东南亚,你可以欣赏迷人的热带风光,体验水上市场的繁华,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东南亚。
一、重要的地理位置
1.东南亚的范围
教师进行课本P18的课前活动探索“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读图并且完成课本要求的题目:马六甲海峡连接哪两个大洋?从地中海出发的商船运送葡萄酒到上海,在图A中找出最短的航线。为什么说马六甲海峡是世界海上运输的咽喉之一。
学生:印度洋和太平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上海;因为它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国际水道,是亚洲、北美洲、大洋洲、欧洲等地沿岸国家往来的重要海上通道。
教师:通过活动,我们知道了位于东南亚的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日本甚至将马六甲海峡视作“海上生命线”接下来我们正式进入东南亚的学习。
多媒体展示地图”东南亚在亚洲的位置”和”东南亚地形图”,要求学生说出东南亚在亚洲的位置和两大组成部分。
学生:东南亚在亚洲东南部,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组成。
2.东南亚的位置
教师:了解了东南亚相对于亚洲的地理方位和范围,我们来了解东南亚的位置,在学习大洲的位置时,我们说过,学习一个大洲的位置主要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三个方面入手。我们学习地区的位置也是如此。
多媒体展示“东南亚在世界的位置”,要求学生找出赤道和东南亚所在的纬度范围,总结东南亚的半球位置和纬度位置。
学生:东南亚地跨南北半球、在10°S-25°N之间
教师:从纬度位置上看东南亚位于低纬度,大部分在热带。接下来我们再看到东南亚的海陆位置,请同学们找出“亚洲”、“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并总结东南亚的海陆位置特征。
学生:东南亚北接东亚,南临大洋洲;
教师:由此可见东南亚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交通要道上,是世界海洋运输的枢纽之一。
3.东南亚的国家
多媒体展示地图“东南亚的地形”,要求学生在图中找到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东帝汶等国家并将它们进行分类。
学生:讨论并完成。
教师:强调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主要信仰伊斯兰教。并进一步要求学生读图找出相应国家的首都并完成表格。
学生:讨论并完成。
教师:首都是一个国家的重要城市且是这个国家的行政中心,这些国家的首都主要分布在平原或有河流经过的地方。具体内容我们接下来会讲到。
中南半岛的地形与河流
学习完东南亚的位置和国家,我们进入地形的学习,根据东南亚的范围组成和具体地理特点,我们将学习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分别是“中南半岛的地形与河流”和“马来群岛的地形与火山”。我们先进入“中南半岛的地形与河流”的学习。中南半岛因位于我国南部而得名,与我国山水相连。它的地形与河流有什么特点呢?
多媒体展示地图“中南半岛地形图”,并要求学生中南半岛上主要的河流及山脉分布并归纳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
学生: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教师:东南半岛上有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它被誉为“东方的多瑙河”,它发源于我国,在我国境内叫做“澜沧江”我们进行阅读对其进行具体的了解。教师组织学生阅读“希望之母”----湄公河”,并指出重要知识点。
在亚洲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地势对河流有深远的影响,中南半岛的地势特征对河流有什么影响呢?教师引导学生将中南半岛分为南北两个部分进行地势的学习,并归纳出地势对河流的影响。并展示中南半岛的3D遥感地形图像。
过渡:一个地区的地形、河流对该地区的城市分布有着直接的影响,我们接下进行活动探究:中南半岛城市分布与河流的关系。教师要求学生1.找出中南半岛的主要河流,看看它们分别注入哪个大洋。 2.结合图中信息,完成表格。
学生:(可能的答案)红河、湄公河、湄南河注入太平洋;萨尔温江。
教师:东南亚的居民沿河而居,有什么利弊呢?提问:中南半岛的城市为什么多分布在沿河平原和河口三角洲?聚落沿河流分布有没有什么弊端?
学生:中南半岛的城市分布在沿河平原和河口三角洲的优势:地势平坦、空间广阔、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农业发达、交通便利等;沿河分布也有弊端,如洪涝、水污染等。
5.马来群岛的地形与火山
学习完“中南半岛地形与河流”我们紧接着进入到“马来群岛与火山”的学习。
多媒体展示地图“东南亚地形图”,要求学生归纳马来群岛的地形特点和找出马来群岛上的火山。
学生:地形崎岖,平原较少,多火山地震。
多媒体展示地图“全球六大板块和火山地震带” 要求学生思考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学生:马来群岛处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三大板块交界处和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的交汇处,地壳不稳定,因而多火山地震。
多媒体展示地图“东南亚地形图”和“东南亚人口密度分布图”,要求学生结合两个地图思考:为什么该地区多火山、地震,人们仍然居住于此?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虽然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但许多山地覆盖着厚厚的火山灰,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因此,很多岛屿上的许多居民宁愿冒火山喷发的危险,也要在此耕种、劳作,常年居住在这些地方。
多媒体展示教学图片“火山附近的民居”和“火山附近的耕地”。
教师总结:当我们在看到地理现象的影响时应从利弊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过渡:我们到这里学习完了本节课第一部分的内容“重要的地理位置”,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东南亚的范围、位置、国家、地形、河流等特点。并进一步探讨了地形与河流对城市的影响、火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将进入到第二部分的学习“人口和城市分布”。
二、人口和城市分布
1. 人口和城市分布的特征
多媒体展示“东南亚地形图”和“东南亚人口分布密度图”,标注出地形图中国家重要城市——首都的位置,要求学生结合两幅图,说出东南亚各国主要城市和人口分布的特征。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之一,人口多分布在平原和河口三角区,城市也主要分布在这里。
2. 华人华侨众多
多媒体展示教学图片“李光耀”和“英拉”的图片,并对人物进行简单的介绍。主要强调这两位国家领导人祖籍都是中国,华人为东南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指出东南亚华人华侨众多这一人口特点。
多媒体展示表格“东南亚部分国家的华人数量以及所占比重”,并结合课文总结。
教师:东南亚是世界上外籍华人和华侨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目前有3300多万人,占世界外藉华人和华侨总数的70%以上。
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活动“东南亚的华人”,简单了解东南亚华人为当地发展的做出的贡献和现今的规模。教师在该阅读活动结束后补充介绍华人和华侨的差别。
华人:在当地长期居住,并取得居住国国籍。
华侨:在当地长期居住,但仍然保留本国国籍。
教师: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人口和城市的分布。下一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东南亚气候特点、经济发展。请同学们做好下一节课的预习工作。
【课堂总结】
【当堂练习】
1.下列首都中被誉为“花园城市”的是( )
A.曼谷 B.河内 C.新加坡 D.内比都
答案:C
解析:新加坡经济发达,重视城市环境建设,终年常绿,岛上花园遍布,绿树成荫,素以整洁和美丽著称,有“花园城市”的美誉。
2.一艘从中东波斯湾往我国运送石油的船需要经过的海峡是( )
A.直布罗陀海峡 B.白令海峡
C.马六甲海峡 D.莫桑比克海峡
答案:C
解析:马六甲海峡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从中东往我国运输石油需要通过马六甲海峡。直布罗陀海峡通往欧洲西部,白令海峡是亚洲和北美的分界线,莫桑比克海峡远在非洲。
3 .华人占本国总人口比重最大的是( )
A.新加坡 B.缅甸 C.老挝 D.泰国
答案:A
解析:华人约占新加坡人口的76%,是以上几个国家中华人所占比重最大的国家。
4.下列“河流—流经城市—流入海洋”的组合中,错误的( )
A.红河—河内—太平洋 B.湄公河—万象—印度洋
C.伊洛瓦底江—内比都—印度洋 D.湄南河—曼谷—太平洋
答案:B
解析:湄公河注入太平洋,属于太平洋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