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学方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说出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构成。
2.掌握日本的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及影响。
3.了解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以及日本先进的防震工作。
重点难点
了解日本的海岸线特点和自然环境特点。
掌握有关地震灾害的常识,掌握地震逃生避险的知识。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教师多媒体展示几组日本的图片,并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日本的景观和文化特点。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历史关系源远流长,日本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国家之一。一说起日本我们就会想起那里的美丽的樱花、富士山还有古朴的寺庙、繁荣的银座以及动漫。可以说,日本是一个环境优美、商业、文化繁荣的国家。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走近日本。
首先我们来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一、亚洲东部的岛国
1.日本的位置
(1)半球位置
多媒体展示“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图,明确日本位于东亚,并且引导学生得出日本的半球位置。
教师:日本在赤道以南,东经160°以西,我们可以判断出日本分别在哪两个半球?
学生:北半球;东半球。
(2)经纬度位置
多媒体展示课本“日本的地形”图,引导学生读取日本的经纬度位置。
教师:从图上看我们可以看出日本经度位置大致在东经130°到东京145°之间,纬度位置大致在北纬30°到北纬45°之间。日本在哪个温度带?
学生:日本在中纬度属于北温带。
(3)海陆位置
多媒体展示“日本卫星影像图”,演示日本周边的国家和海洋。
教师:日本东部和南部为一望无际的太平洋,西临日本海、东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别和朝鲜、韩国、中国和俄罗斯等国相望。
小结:学习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我们应从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入手。这与分析大洲和区域的地理位置思路是一致的。
2.日本的范围
多媒体展示“日本地形图”,要求学生读图找出日本的主要岛屿、首都和富士山。
学生:完成要求,并回答日本的四个大岛从北到南分别是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和九州岛。其中本州岛是日本面积最大的岛屿。
教师:日本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岛国,轮廓南北狭长,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附近许多小岛构成,陆地面积37.7万平方千米,与中国云南省的面积大致相等,人口约1.27亿。总的来说日本是一个东亚岛国。
思考:日本的海岸线有什么特点?对其经济发展有什么有利影响?
海岸线非常曲折,多优良港湾,对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二、日本的自然环境
1.日本的地形
多媒体展示“日本地形图”,要求学生读图找出关东平原和富士山,并说出日本地形的特点。
学生:日本多山、平原面积狭小。
教师: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4。平原狭小,仅分布在沿海地区。这样的地形对河流有什么影响呢?
2.日本的河流
在“日本地形图”演示日本的河流,要求学生读图说出日本河流的特点。
学生:日本河流多而短小。
教师:日本河流流量大、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
3.日本的气候
多媒体展示“亚洲的气候类型”,要求学生读图找出日本的气候类型。
学生:日本北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教师:日本地处东亚季风区,四面临海,海洋性气候特征明显。我们接下来一起学习这两种气候类型的特点。
多媒体展示“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曲线图和等降水量线柱状图”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曲线图和等降水量线柱状图”。要求读图分析这两种气候类型特征。
教师: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教师:我们国家的首都北京和日本的首都东京纬度相近同为温带季风气候,但是气温和降水量却有着显著的差别。我们一起来读表格内容,思考两个问题:
从降水量、气温变化幅度两方面比较东京和北京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
分析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学生:与北京相比,东京降水量大,气温变化小;日本为岛国,受海洋影响显著,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明显。
教师:与同纬度的亚洲大陆相比,日本冬季较温和,夏季较凉爽,降水较多。
过渡:了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候的影响,我们再来了解季风对日本的影响。
多媒体展示“日本简图”和“新潟与东京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等降水量线柱状图”要求学生对照新潟与东京的气候统计图,结合两地的海陆和地形位置,分析日本东西两侧的主要气候差异及原因。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新潟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冬季风通过日本海时带来大量水汽,在迎风坡地带常形成暴雪,带来丰沛的降水,因此新潟冬季降水量多于夏季;而东京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夏季风通过太平洋地区时带来大量水汽,多台风。因此东京夏季降水量多于冬季。
春天是日本人赏樱的季节。每年当第一朵樱花在九州南部绽放后,日本媒体就开始向人们播报樱花开放时间逐渐北移的路线。思考:读图,说一说日本樱花开花的时空变化规律和原因。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日本樱花开花时间由南向北推迟,主要原因是日本领土狭长,南北纬度跨度较大,南部春季升温早,北部春季升温晚。
4.日本的森林资源
多媒体展示“全球森林资源分布图”,介绍日本陆地面积的2/3被森林覆盖,森林资源丰富,主要原因是日本十分重视对本国森林资源的保护。
三、地震频发的国家
1.日本的地震
多媒体展示日本地震盘点的表格,指出日本是个“地震国”,每年有感地震多达1500多次,一天平均4~5次。地震给日本的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多媒体展示地震带来的危害。
多媒体展示日本因地震造成的核泄漏,并介绍2011年的日本大地震。并提出问题:日本地震频发的原因?
2.地震频发的原因
多媒体展示“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图,并找出日本的位置,解释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全球约有85%的地震发生在板块边界上。
3.日本的火山
多媒体展示日本的富士山和九州岛的新燃岳火山。日本目前共有200多座火山,其中活火山80座,类型全、分布广。
过渡:日本地震频发、火山众多,日本平时是怎么应对的呢?
4.应对措施
多媒体展示日本的传统民居和日本学生地震演习,指出日本传统的民居,多使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以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每年9月1日,日本全国上下动员起来,举行大规模防震演习。
多媒体展示日本救灾车和有序避险的日本人民,这组图片主要展示日本灾后应对的能力。
教师:我们国家也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1.加强防震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针对性演练。
2.设计防震建筑,提高建筑质量。
3.加强对地震前兆的监测预报。
4.遇到地震时不要惊慌,迅速撤到空旷地带或躲到墙角处。
结束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日本的位置和范围,了解分析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特点。还学习了日本的自然环境,了解了日本的地形、河流、气候和森林资源特征。同时我们还知道日本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地震带来了灾难也使得日本的防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下一节课我们将来学习日本的经济和文化。
【课堂总结】
【当堂练习】
1.日本河流湍急的主要原因是( )
① 由岛屿组成,陆地面积狭小
② 季风气候,气候干旱
③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起伏较大
④ 植被覆盖差,泥沙淤积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D
解析:日本河流短小湍急的主要原因是陆地面积狭长,多丘陵,平原面积小。
2.日本四大岛屿南北延伸,为了更长时间地欣赏樱花,旅游时( )
A.从南向北 B.从北向南 C.从东向西 D.从西向东
答案:A
解析:日本国土狭长,气温由南向北逐渐回升,为了更长时间地欣赏樱花,旅游时应该从南往北走。
3.日本国地震多发的原因是( )
A.处在板块的内部 B.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C.都是太平洋上的岛国 D.处在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答案:B
解析:日本地震多发的原因是该国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