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六节 学习与探究——走进埃及 教案初中地理中图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章第六节 学习与探究——走进埃及 教案初中地理中图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5-12 04:5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习与探究——走进埃及》
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地图描述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及其他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2.通过分析图片了解埃及人文和自然环境特色。
3.能够运用数据分析埃及的自然资源情况、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特点。
重点难点
综合运用资料分析埃及自然环境、文化和经济发展特点。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多媒体展示两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埃及。第一组分别是金字塔和阿布辛贝神庙。展示了埃及古老的文明,第二组图展示尼罗河和阿斯旺大坝。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埃及有着古老的文明、炎热的自然环境及肥沃的尼罗河两岸等等。
埃及——众神之国,创造了沙与海的奇迹!
在《尼罗河惨案》《木乃伊》系列等影视作品的耳濡目染下,金字塔、法老、木乃伊、尼罗河、沙漠、神庙……属于埃及的标签,早已概括了这个古国的所有亮点,被大家熟知。
多媒体展示“埃及国旗”介绍埃及的基本概况:
埃及的国名是阿拉伯埃及共和国,陆地面积约100万千米2,2015年人口大约有9151万,首都是开罗,通用语言为阿拉伯语,货币使用埃及镑。
我们本书主要内容是世界地理,在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世界上不同的地区和国家,了解了如何识别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这节课我们将借助埃及这一内容让同学们了解如何实用资料来学习一个国家。
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第二手资料”,介绍在进行学习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第二手资料。第二手资料是了解一个国家的重要途径。第二手资料主要包括文字、地图、图片、图表和统计数据等。我们可以通过书籍、报刊、国际互联网、音像制品等多种渠道,获得有关某一国家的第二手资料。
可以说地图、图片、数据等是了解一个国家重要的第二手资料,因此,学会从地图、图片中获取地理信息是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地理技能。
我们接下来先来学习第一部分内容:使用地图——探究埃及的地理位置
【教学过程】
使用地图——探究埃及的地理位置
多媒体展示“埃及”,要求学生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1.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02页图B,用红色笔迹描出:23.5°N(北回归线)、30°N、30°E。
2.半球位置:
埃及位于东西半球中的 半球,南北半球中的 半球。
3.纬度位置:
埃及大部分位于 纬度。
4.请同学们用红色笔迹描出: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红海。
5.海陆位置:
埃及大部分位于 洲东北部, 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位于 洲所以埃及地跨 两洲;埃及北临 海,东临 海。
生:按要求完成。
师:埃及是非洲国家,大部分国土位于非洲东北部,只有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埃及西邻利比亚,南接苏丹,东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北濒地中海。
通过完成这五个问题,不难看出通过使用地图,我们可以从中获得相应的信息。地图是地理学习的第二语言,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我们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地图,学习使用地图,并从中获得信息将会是我们的生活获得极大的方便。
2.气候特征
多媒体展示“埃及的气候”,要求学生根据之前学习的经纬度位置和读图,了解埃及的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征。
生:按要求完成。
师:埃及境内沙漠广布,北回归线横穿埃及南部,因此,埃及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 气候。地中海沿岸则属地中海气候。
3.地形与河流
多媒体展示“埃及”,要求学生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1)请同学们描述埃及的地形地势特征。
(2)你能推断出尼罗河的流向吗?
生:按要求完成。
师:(1)埃及地形以低矮高原为主,地势南高北低。
(2)尼罗河自南向北,流入地中海,是世界第一长河。
过渡: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我们接着通过读图,进一步了解尼罗河。
多媒体展示“埃及”和“尼罗河”并进一步介绍尼罗河是一条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河流,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尼罗河长667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有两条主要的支流,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的青尼罗河是尼罗河下游大多数水和营养的来源,但是白尼罗河则是两条支流中最长的。尼罗河在印第安人语言叫月亮的眼泪。
有一句谚语“埃及是尼罗河的赠与”我们如何来理解这句话呢?我们接下来一起进一步了解尼罗河。
多媒体展示“埃及农业分布地带”和“埃及主要名胜古迹分布”,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尼罗河对埃及的意义。
师:尼罗河是埃及的主要水源。在尼罗河的滋润下,浩瀚的沙漠中形成了一条形似荷花的绿色长廊。 尼罗河的河水灌溉了两岸的土地,尼罗河谷地和尼罗河三角洲自古以来成为埃及的农业区,尼罗河养育了她的儿女,创造了灿烂的古埃及文化。
过渡:尼罗河对埃及是如此的重要,埃及政府为了进一步开发尼罗河建立了阿斯旺大坝和纳赛尔水库。我们接下来一起来看看。
多媒体展示“埃及”和“阿斯旺水坝”,讲授:阿斯旺水坝位于埃及境内的尼罗河干流上,在首都开罗以南约800km的阿斯旺城附近,是一座大型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具有灌溉、发电、防洪、航运、旅游等多种效益。 阿斯旺水坝建成后形成了纳赛尔水库。
过渡:大坝建成后,有利有弊。我们进一步来了解阿斯旺大坝的给埃及带来的影响。
引导学生阅读:阿斯旺大坝的影响。进一步了解建大坝对地区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阿斯旺大坝建成于1970年,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坝之一。大坝建成后,形成了纳赛尔水库。水库起到调节旱涝的作用,使尼罗河下游的农作物由一年一熟变为一年两熟或三熟。大坝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为尼罗河下游城市提供电力和水源。
阿斯旺大坝建成后也出现了一些不曾估计到的生态问题。例如,过去尼罗河泛滥虽然淹没了农田,但是也带来了肥沃的河泥,大坝修建后,下游的农田失去了天然肥料。
5.埃及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多媒体展示“埃及”“埃及人口分布图”和“埃及夜间灯光图”,引导学生思考埃及人口分布特点。
生:初步感知。
多媒体展示 “埃及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回答:
(1)埃及的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哪里?
(2)埃及人口集中分布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生:(1)尼罗河谷地和尼罗河三角洲。
(2)水源条件较好,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开发历史长,是埃及最富庶的地区。
师:埃及95%以上的人口集中于尼罗河三角洲,经济重心更集中于此。开罗和亚历山大是主要工业中心。
多媒体展示“恒河三角洲卫星图”和“开罗老城区”引导学生阅读开罗,了解这座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
开罗,埃及首都,横跨尼罗河,位于尼罗河三角洲南端,是整个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商业中心。开罗约有1675万人口,是埃及和阿拉伯世界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6.埃及的工业
多媒体展示“埃及工业和主要城市”,要求学生读图,总结埃及工业和城市分布与河流的关系。
生:畅所欲言。
师: 埃及的工业上要集中在尼罗三角洲地区;埃及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尼罗河和苏伊士运河两岸。由此可以看出尼罗河和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的经济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7.苏伊士运河
多媒体展示“苏伊士运河”和“苏伊士运河上的轮船”,要求学生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05图K,完成表格。
学生:填表。
多媒体展示“埃及在世界上的位置”和“亚非航海线路图”,引导学生读图思考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是亚洲与非洲之间的陆路要冲。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大大缩短了地中海、大西洋沿岸各国与印度洋沿岸各国之间的距离,是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海上航线的捷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小结:方法一:使用地图——埃及的地理特征
师:利用地图可确定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及其他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分析得出该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二、使用图片——探究埃及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过渡:除了使用地图,我们还可以通过图片来了解一个国家或者地区。
1.埃及的古代文明
多媒体展示“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阿布辛贝神庙”“卡特巴城堡”和“埃及古代象形文字”,教师通过展示图片使学生感受辉煌的古埃及文明。
2.埃及的宗教信仰
多媒体展示“清真寺”和“穆斯林”,教师通过展示图片使学生了解埃及的宗教。
3.埃及的饮食文化
多媒体展示“烤饼”和“香料”,教师通过展示图片使学生了解埃及的宗教饮食。
4.埃及的自然风光
多媒体展示“尼罗河”和“沙漠”,教师通过展示图片使学生了解埃及的自然风光。
小结:通过分析图片信息,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人文和自然环境特色。图片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一个国家的地理环境。选取的图片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如闻名世界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传统服饰、特色民居、民族庆典、宗教仪式和典型菜肴等。
使用数据——分析埃及的经济
1.埃及的经济特点
多媒体展示表格,要求学生读表并结合课本内容判断埃及目前是工业国还是农业国。
生:埃及虽然有着辉煌的历史,但长期的殖民统治时期,一直停留在农业经济阶段。
师:埃及属于发展中国家,拥有相对完整的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体系。工业部门有石
油、电力、钢铁、机械、纺织、食品等。农产品主要有棉花、玉米、小麦、甘蔗等,尤以盛产优质长绒棉著称。
多媒体展示“长绒棉”,讲授埃及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国,每年的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2/5。
2.埃及的农业
多媒体展示“尼罗河两岸的农田”,要求埃及农田的分布特点。
生:畅所欲言。
师:尼罗河的河水灌溉了两岸的土地,河水定期泛滥,并在河流两岸淤积了肥沃的土壤。因此,尼罗河谷地和尼罗河三角洲自古便是埃及的农耕区。
师:埃及发展农业的有力条件有哪些呢?
生:气候条件:热带沙漠气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条件: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堆积肥沃的土壤;水源条件:尼罗河提供充足的灌溉用水。
3.埃及的经济
多媒体展示表格,要求学生读表格回答问题。
生:通过读表格初步了解埃及的外汇收入来源。
师:逐一介绍。
因地制宜谋发展——旅游业
多媒体展示“埃及的入境旅游人数和国际旅游收入”,讲授2018年旅游业为埃及提供约250万个工作机会,占全国就业岗位的9.5%,为埃及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贡献11.9%。2019埃及的游客总数为1310万,旅游业收入达13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已成为埃及第一大外汇收入。
多媒体展示“埃及主要名胜古迹分布”,提问:
(1)埃及名胜古迹分布有何特点?
(2)埃及发展旅游业有何优势?
生:(1)埃及名胜古迹分布沿尼罗河分布。
(2)①旅游资源丰富
埃及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尼罗河风光秀美,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资源优势。
②市场广阔
埃及距欧洲、西亚较近,吸引了大批游客。
(2)因地制宜谋发展——石油工业
多媒体展示“中东”指出,埃及属于中东国家,石油储量丰富。并介绍埃及已探明石油储量为36亿桶,约5亿吨;待发现储量31.18亿桶,整个石油开发潜力为67.18亿桶,约10亿吨。
埃及的石油产区按地理位置可分为四块,即苏伊士湾产区、西奈半岛产区、西部沙漠和东部沙漠产区。其中以苏伊士产区的原油产量最大,占埃及石油总产量的78%;西奈半岛占5%;沙漠地区共占17%。
(3)因地制宜谋发展——劳务输出
多媒体展示“在中国企业工作的埃及劳工”,讲授埃及在国外有劳工、侨民200万人左右,主要分布在中东地区。这些在侨居国外工作的埃及人将收入汇入埃及本国,就形成了侨汇。
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在海外工作的埃及人向国内汇款264亿美元。侨汇已成为国民收入最主要来源。
(4)因地制宜谋发展——苏伊士运河
多媒体展示“苏伊士运河”,并讲授苏伊士运河收入长期是埃及国民收入和外汇储备的主要来源之一,与石油收入、旅游业收入和侨汇并称埃及经济四大支柱。
2018—2019年苏伊士运河收入达59亿美元,为历史最高水平。地理位置成就了苏伊士运河的生财之道。
小结:统计数据和图表也是了解一个国家的工具之一。通过对数据的解读和分析,可判断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情况、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特点等。
总结:埃及是八年级下册最后一节内容,通过埃及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学习区域地理的三个重要的方法,一是使用地图,二是使用图片,三是使用数据。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子里,想了解世界任何一个地区使用这三种方法一定能让你们准确、全面获取信息。
【课堂总结】
【当堂练习】
1.贝贝的爸爸从北非考察回来,为了考考贝贝,说了些有关埃及的情况。请你帮贝贝判断,贝贝爸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埃及地跨亚、非两大洲
B.苏伊士运河东面的西奈半岛属于非洲
C.埃及是亚、非之间的陆上交通要道
D.埃及的苏伊士运河沟通大西洋与印度洋
2.玲玲有个愿望:骑骆驼欣赏沙漠风光,游览尼罗河,参观金字塔。玲玲最理想的去处是 (  )
A.日本 B.埃及 C.法国 D.中国
3.埃及90%以上是阿拉伯人,大多信奉的宗教是 (  )
A.犹太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佛教
4.埃及的人口、城市主要集中分布在 (  )
A.红海沿岸
B.地中海沿岸
C.尼罗河沿岸和河口三角洲
D.沙漠中的绿洲
【参考答案】
1.B 2.B 3.C 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