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的人文环境和地域差异》
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能说明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了解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净增加数之间的关系,理解人口过多带来的资源和环境等问题。
2.了解亚洲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初步学会分析不同地域文化产生的自然环境背景,培养尊重各国家风俗的良好习惯。
3.通过阅读地理图表、分析数据,了解亚洲各国间经济发展的差异。
重点难点
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理解不同国家的自然、社会、历史条件差别很大,文化、经济也有很大不同,对各区域间的差异性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多媒体展示亚洲不同区域的两组图片,分别展示亚洲不同地区之间服装和饮食的差异,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其间差异并与当地自然环境特征联系起来。
教师:我们第一节课了解了亚洲的自然环境,同学们还记得亚洲的地形、河流和气候特征吗?
学生:亚洲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亚洲大江大河众多,内流区域广阔。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四周的海洋。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泛。
多媒体展示“亚洲地理分区”,指出亚洲六大分区。
教师:亚洲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各地区差别显著。我们根据地理位置和地理特点,通常把亚洲分为东南亚、南亚、东亚、北亚、中亚和西亚六个地区。
过渡:我们这节课将来学习亚洲的人文环境,学习完本课程我们会了解亚洲人口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人种分布及差异;亚洲灿烂的古代文明及其形成的条件;亚洲经济发展特点。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亚洲的人口。
众多的人口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多媒体展示“全球人口密度分布图”和“世界人口增长率和人口分布图”,要求学生读图说出亚洲的人口特点。
学生:亚洲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总人口数约为43.9亿(2015年),约占世界总人口的3/5,有6个国家的人口超过1亿。
要求学生进一步读图,说出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亚洲国家有哪几个。
学生:读图回答。
思考:亚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各大洲中处于怎样的水平?会有什么问题?
学生:亚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会有人口问题。
思考: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哪些问题?应采取什么措施?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引导学生。
(人口增长过快会有住房紧张、就业困难、交通拥堵等问题。主要措施是计划生育。) 拓展: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
说明:本知识点为教师用书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也是本课难点。
教师:人口自然增长率为年内出生人数减去年内死亡人数除以年平均人口数乘以百分之百。也就是人口出生率减去人口死亡率。如果人口自然增长率>0,人口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越高,人口的增长速度越快;人口自然增长率=0,人口停止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0,人口减少,出现负增长。
亚洲人口的分布
多媒体展示“亚洲人口分布”,要求学生说出亚洲人口稠密的地区在哪里?为什么?
学生:人口稠密区有东亚、东南亚和南亚。
要求学生说出亚洲人口稀疏的地区在哪里?
学生:内陆地区;高原山地地区、沙漠地区;原始森林。
多媒体展示“亚洲地形图”和“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要求学生思考东亚、南亚和东南亚人口稠密的原因?
学生:主要原因是这里地形平坦;纬度适中,气候温和湿润;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悠久,工农业较为发达。
进一步要求学生思考亚洲部分地区人口稀疏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内陆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高山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沙漠地区气候干旱;原始的热带雨林区气候湿热。这些地区自然环境都较为恶劣,不适宜人类居住。
教师:从中能看出自然环境优越的地方人口稠密,自然环境恶劣的地方人口稀疏。
亚洲的人种分布
多媒体展示“世界人种分布图”,向学生讲授亚洲是世界黄色人种的故乡,南亚和西亚主要分布着白色人种。
过渡:亚洲区域广阔、自然环境复杂。这样的自然特征下会孕育出什么样的文明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亚洲古老的文明。
古老的文明
文明的发源地
多媒体“亚洲三大古代文明发祥地”,要求学生说出亚洲的三大文明发祥地分别在哪里?你能否从纬度位置、地形、河流和气候等方面分析这三个地区的共性?
学生:亚洲三大古文明主要发源于美索不达米业平原、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三个地方都在中低纬度,又处于近海平原、河流众多、气候适宜。
2.宗教的发源地
教师:要求学生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发源地在哪里?你说说还有哪些主要的宗教发源地在亚洲吗?
学生:亚洲是世界三大宗教的发祥地,也是印度教、犹太教和道教等民族宗教的发祥地。
经济发展不平衡
1.亚洲不断发展的经济
多媒体展示“亚洲经济占世界比重的变化”,讲授从17世纪起到二战结束,西方列强先后对亚洲侵略扩张,多数亚洲国家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严重阻碍了亚洲社会济的正常发展,致使许多国家和地区一直处于贫穷和落后的态。二战后,亚洲各国先后逐步摆脱了殖民统治,根据自己条件和环境不断推进经济的发展。
引导学生得出二战后,亚洲经济不断发展的结论。
多媒体展示“世界六大洲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多和最少的国家(2010年)”引导学生读图并指出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亚洲有的国家是发达国家,如日本;但大部分国家是发展中国家。亚洲各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差悬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多与最少的国家相差100多倍。
2.亚洲各国的发展差异
多媒体展示“日本商业区”并介绍日本的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内容为日本GDP和外汇储备以及金融机构。
日本人均GDP居世界之首,2010年为43 063美元。
2010年外汇储备排名世界第2位,达10 490亿美元。
世界前30家大商业银行中,日本占18家。
多媒体展示“上海的夜景”和“云南的梯田”,指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补充:我国仍然处于发展中的阶段,经济总体相对落后,人均收入有待提高。
多媒体展示“巴以冲突”和“叙利亚战争”指出亚洲还有一些国家饱受战火的摧残。
总结:亚洲各国国情各异,发展水平不一,文化多样。正是这种多样性和互补性,亚洲各国需要加强交流,寻找符合各国特点的合作途径与方法,发挥各国经济的互补性,实现共同繁荣。
亚洲作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之一,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如何在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的情况下,做到可持续发展,是亚洲各国面临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课堂总结】
【当堂练习】
1.根据地理位置和地理特点把亚洲分为了六个区域,中国属于( )
A.东南亚 B.南亚 C.东亚 D.北亚
2.亚洲人口分布不均匀,下列地区属于人口稀疏区的是( )
A.东亚 B.东南亚 C.南亚 D.西亚
3.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人口稠密的自然原因是( )
A.开发历史悠久
B.工农业发达
C.交通便利
D.地形平坦,气候温和湿润
4.发源于南亚的宗教是( )
A.印度教和伊斯兰教 B.佛教和印度教
C.犹太教和伊斯兰教 D.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5.下列关于亚洲的叙述, 错误的是( )
A.绝大多数属于发达国家 B.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大
C.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 D.主体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6.西亚地区的主要人种是( )
A.白色人种 B.黄色人种 C.黑色人种 D.混血人种
【参考答案】1.C 2.D 3.D 4.B 5.A 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