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土地改革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土地改革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12 11:1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 土地改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了解土地改革运动的基本过程;理解土地改革顺利完成的原因和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调查、搜集与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归纳中国历史上有关土地问题的史实,培养学生纵向联系历史知识的认识和能力,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历史责任感;理解基本国情是国家制定政策的依据,认识到了解我国基本国情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土地改革的开展
教学难点:土地改革的背景、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的土地政策。
提示:国共十年对立时期(1927—1937):打土豪,分田地;
抗日战争敌后战场(1937—1945):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耕者有其田
2.教师讲述: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对于中国人来说,尤其是农民,他们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是土地。于是新中国成立后,一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展开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
【新课讲授】
一、土地改革的原因
1.展示材料
材料一 全国土地改革前各阶级占有耕地情况统计表
地主、富农 贫农、雇农
占农户总数(%) 不到7% 57%以上
占农村耕地(%) 50%以上 14%
材料二 据调查,农民一般要向地主缴纳相当于产量50 70%的地租,有的甚至高达70 90% 。农民辛辛苦苦劳作一年,缴纳地租后所剩无几,生活极端贫困。
——沈金生《土地改革运动概述》
2.教师提问: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当时土地大多掌握在哪类人的手中?
提示:土地大多掌握在地主、富农手里。
3.展示地图
“只有农业的发展,才能供给工业以足够的原料和粮食,并为工业的发展扩大市场,使中国工业化,是需要巨大的资金的,而没有资金投资于工业,特别是重工业,那就不要想加快我们的工业化。”
——1950年,刘少奇《国家工业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结合材料和课本,介绍土地改革的背景。
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地主人均占有耕地为贫雇农的二三十倍,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二、土地改革的过程
1.图片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开展情况。
提示: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3.教师讲述: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包括老解放区在内,全国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0多万吨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三、土地改革的意义
1.教师展示史料
材料1: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材料2:毛泽东也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而表示庆贺。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3: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 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所以说,这是一次彻底的最全面的最成功的一次土地改革。”
材料4: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这就是劳动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感觉。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000万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毛主席为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2.教师提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分析土地改革的意义。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课堂小结】
土地改革实现了中国农民两千多年来梦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的梦想。2005年以来,中共中央采取了减免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体现了中共中央对农民殷殷的关怀。“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中共中央新的农村工作方向指导下,我们有理由相信,乡村振兴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