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34张PPT+1份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34张PPT+1份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1-22 08:31:40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184019491927时间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18951914191919371870①③②④⑤1956观察与思考: 图中五条曲线反映了我国1840年至1956年五种经济形式,指出它们分别是哪一种经济形态?
  毛泽东:中国解放我是很高兴的,但是总觉得中国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

因为中国很落后,很穷,一穷二白。
—《亮剑天安门—从国庆阅兵看新中国武器发展历程》,《世界军事》2012年第8期1949年开国大典上的毛泽东恢复发展时期(1949—1952底)探索一、向社会主义过渡(1949—1956)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 “一化三改”
措施:一五计划(1953—1957)
三大改造(1953—1956 )
特点:建设与改造并举为什么优先
发展重工业?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949——1976)
一五计划的成就和意义 随着工业建设和城市工矿区的发展,城镇人口的迅速增加,国家对商品粮和工业原料的需要急剧增加。然而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难以满足经济建设发展需要。
──《共和国重大事件纪实》
怎么办?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资本主义私有制个体农民私有制个体手工业私有制改造后性质改造前性质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初级阶段)生产合
作社公私
合营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公有制经济资本主义工商业个体农业
个体手工业1952年底各种经济成分意义:
1956年底,中国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
①在较短时间内,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从而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
②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
③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材料一 :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一部分干部滋长了急于求成的情绪,在合作社的发展上有盲目求多求快,强迫农民入社。结果出现了一些农民不积极生产,甚至破坏农具的现象。
材料二 1955年7月,毛泽东约见中央农村工作部负责人邓子恢谈话,主张1956年在现有65万个合作社的基础上发展到100万个。 … …批评邓子恢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像一个“小脚女人”一样走路东摇西摆,老是埋怨别人走快了,走快了,满脑子无穷的忧虑和数不清的清规戒律。
—— 林志坚《新中国要事评述》材料一、二反映什么问题?三大改造后期存在急躁冒进等问题。不足:
在社会主义改造后期,
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化一 等缺点,给社会经济发展遗留下了许多问题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 )
A.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B.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
C.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 D.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A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
该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是指( )
A.1946?????1949????B.1952???1956 C.1966?????1976????D.1978???1982B右图介绍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 )
A.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
B.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
D.国家工作人员遵纪守法B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中共八大
1956“大跃进”
1958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启示一: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为什么会发生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探索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中共八大背景①《论十大关系》发表(阅读)
②三大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内容①正确分析了主要矛盾②提出了主要任务影响: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符合国情的,成为探索中取得
的初步成果。三大改造前:无产阶级三大改造后人民 对于先进工业国的要求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资产阶级
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矛盾。阶级矛盾时间1956年“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原因:后果①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②“大跃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损害农民利益,影响他们的积极性概况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1957年1958年1959年1962年535万吨9000万吨3000万吨1070万吨大跃进时期的炼钢指标“大跃进”运动想一想:
你认为这样炼出的钢质量会如何?
这样炼钢有什么影响?  正如前副总理薄一波所说:“国家花费了宝贵的原材料,制造出大量的废品,现在都塞满了仓库,还要开支保管费。一九五八年生产的“一〇七〇万吨”钢里,有三百多万吨是乡下人砸铁锅,城里人拆钢窗、卸暖气管,用“土高炉”炼出来的,什么用处也没有,至今还埋在草里”。
——中国国家统计局编一九八三年
《中国统计年鉴》特点:
危害:高指标、浮夸风、瞎指挥违背经济规律,浪费了资源,破坏了生产据查:即使在今天,小麦、早稻亩产最多一千斤左右。
那么如此惊人的产量是怎么产生的呢?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 人民公社的“一大”,是指规模大,一般都有4000多户;也指经营范围大,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二公”:指通过收回农民的自留地、家禽家畜等,同时分配上大搞平均主义实行公共食堂,集体劳动,提高公有化程度。“共产风”头遍哨子不买帐,
二遍哨子伸头望,
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时农村的顺口溜鼓足干劲加油干坐吃山空放开肚皮吃饱饭特点:盲目提高公有化程度(共产风),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危害:严重的挫伤人民生产积极性,造成生产力的极大破坏。“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原因: 急于求成、片面追求经济建设发展速度。后果①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②“大跃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损害农民利益,影响他们的积极性认为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的发展。概况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失误: 正确: 中共八大
1956“大跃进”
1958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国民经济的调整
(八字方针)
1960启示一: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三年经济困难
1959-1961启示二:必须遵循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不能急于求成,不可片面追求高速度。启示三: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探索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图6是某杂志的封面。从中获取的历史信息是,当时( )
A.浮夸现象十分盛行
B.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C.中国人造卫星发射升空
D.科教兴国战略初见成效 A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
单位:吨标准煤/万元

图中“单位GDP能耗”出现最高峰值的直接原因是( )
A.实行“二五”计划 B.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建立人民公社 D.开展大跃进运动 D报载,武汉工人提出“车间就是战场,工人就是战斗员,开快机器,多做一件活,就等于于多消灭一个敌人”;鞍山钢铁厂工人“把行李搬到工厂,昼夜守护在高炉旁……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先后生产了大批军锹、军镐、炮弹钢、副油箱等,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质量”。上述场景出现在( )
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抗美援朝时期 D.大跃进时期C在江苏省常熟白茆乡,时人传唱着一首山歌:“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此首山歌( )
A.最早传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 B.富有地域特色
C.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
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D1960年底,毛泽东大力提倡调查研究,并于次年亲自深人农村调查。其目的是( )
A.推动“双百”方针的实行 B.了解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实际成就
C.决定是否在农村推行人民公社体制 D.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倾向 D动乱十年:1966—1976“文革”政治混乱给国民经济发展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中国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而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  (1969年的)7月21日,美国宇航员第一次登上了月球。全世界都通过电视广播关注着这一重大事件的时候,大多数中国人对此一无所知。
60年代末期,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出现了经济振兴迹象,后来被称为“亚洲四小龙”的香港、台湾、新加坡和南朝鲜正是在这时开始起步,日本也摆脱战争的影,开始了经济的复苏。然而,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的脚步却停滞了整整十年。
——陈晓卿《百年中国》50-70年代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一楼: 1956---1976年,这一期间我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有成功也有失误,从中我们应吸取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教训?二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敢于同错误作斗争,及时抓住发展机遇。历史论坛 请你跟帖!(可结合成功的探索和严重的失误、挫折两方面 事例来谈)总结:50-70年代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
1.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不可片面追求高速度;2.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 坚持改革开放4.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5.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50-7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特点的是什么?年代工农业生产总值20世纪50-70年代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图53年 57年 60年 66年  71年  73年75年 社会主义建设 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过渡时期”这一特殊年代的是( )
A.工业化 抗美援朝 三大改造 B.一边倒 人民公社 另起炉灶
C.大跃进 两弹一星 和平共处 D.合作化 求同存异 三个面向A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 )
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 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
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 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D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 )
A B C DC
●探索,永远是曲折的,有成功,也会有失误乃至失败,不曲折的探索是神话。
●探索,永远需要明确的前行方向,因而需要理性的思考与思想的智慧。探索之成功与失误一五计划中共八大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八字方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