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科学阶段测试卷(九)
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我国主要位于( )
A.太平洋板块 B.亚欧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大西洋板块
2.下列地貌类型成因正确的是( )
A.三角洲——流水溶蚀 B.风蚀城堡——风沙沉积
C.角峰——冰川侵蚀 D.临安瑞晶溶洞——流水冲刷
3.我国首都北京(116°E、40°N)位于( )
A.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 B.西半球、北半球、中纬度
C.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 D.西半球、南半球、低纬度
4.下列事物和现象的形成与板块运动无关的是( )
A.高山高原 B.岛弧链
C.火山地震的海螺、海蚌是生活在陆地上的 D. 沙漠戈壁
5.在中学生科普知识交流会上,小强这样描述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你认为有误的是( )
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C.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D.哥伦布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6.下列现象不是由地壳变动引起的是( )
A.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B.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
C.印度洋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 D.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纬度向北增大的是南纬
B.0°经线以东的180°属于东经
C.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愈来愈大
D.当经度向东增加时,其经度所在的范围是东经范围
8.比例尺为十万分之一的地图( )
A.图上1厘米,对应的实地距离为100千米
B.图上1厘米,对应的实地距离为1千米
C.图上1米,对应的实地距离为1千米
D.图上1米,对应的实地距离为100000千米
9. 下列现象能够证明地球的形状是球体的有( )
①我们能观察到的地球以外的天体都是圆形的
②离开港口的船只都是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慢慢消失
③人越往高处去,看见的地平圈越大
④地球在用哈勃天文望远镜拍摄的照片上是圆的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
10.花岗岩、砂岩、大理石分别属于( )
A.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 B.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C.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D.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1.下列关于火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火山是地壳变动的表现之一,其空间分布分散
B.富士山是死火山
C.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地壳
D.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会淹没城市,但火山灰形成的土壤很肥沃
12.下列关于泥石流的应急要点,错误的是( )
A.发现有泥石流迹象,应立即观察地形,向沟谷两侧山脚或低处跑
B.逃生时,要抛弃一切影响奔跑速度的物品
C.不要躲在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下面
D.不要停留在低洼的地方,也不要攀爬到树上躲避
13.如图所示的岩石分布状态图中,黑色代表的是岩浆从地下喷出的通道,甲、乙两处岩石可能分别为( )
A.岩浆岩和变质岩 B.变质岩和沉积岩
C.沉积岩和岩浆岩 D.沉积岩和变质岩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14.在如图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
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 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
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 D.泥石流、崩塌、滑坡、地震
15.下列最符合“大陆漂移说”的说法是( )
A.大陆像一块漂浮在水面上的木板,不断漂来漂去
B.许多小块的大陆不断漂移、碰撞,变成一整块大陆
C.陆地本是一个整体,后来分离漂移形成各小块大陆
D.全球由六大板块构成
16.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A处表示的地形部位是( )
A.山顶 B.山脊 C.山谷 D.陡崖
第16题图 第17题图
17.如图为“经纬网示意图”,图中乙地的地理位置和乙地位于丙地的方位分别是( )
A.(20°S、40°E)、东南方向 B.(20°N、40°W)、东北方向
C.(20°S、40°E)、西南方向 D.(20°N、40°W)、西北方向
18.下列关于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②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绝大部分的地震会造成破坏
③地震中破坏最严重的地点是震中
④地震发生时躲到小开间的房屋里和桌子底下是一种有效措施
⑤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区和地震频繁的地区在分布上没有相同之处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⑤
19.读四幅图幅相同的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表示山顶的是甲地 B.乙处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255米
C.地面坡度最缓的是丙所在的地形图 D.最有可能出现河流的是丁地
20.有关下列四幅地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家住云南的小明想去北京旅游,可从乙图上查找乘车路线
B.小明想知道世界甲型流感的疫情情况,可通过阅读甲图了解
C.小明来到北京后,购买了丁图以便了解旅游景点的分布情况
D.若四幅图的图幅面积相同,则比例尺大小应是甲>乙>丙>丁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44分)
21.某地图的比例尺为1∶2000000,其含义是 。若甲、乙两地的实地距离是60千米,则其在该地图上的图上距离为 。
22.形成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是板块的 和 。板块的张裂处,一般形成了 和 。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巨大的 。
2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认识板块:A ;C ;F 。
(2)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 。
第23题图 第24题图
24.如图是地球的内部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填写各圈层的名称:A ;B ;C 。
(2)假如我们把地球的内部结构与鸡蛋类比的话,那么鸡蛋的蛋白相当于地球的 。
(3)地壳和地幔的顶部共同组成了 。
25.读地貌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
A.甲 B.乙 C.丙 D.无法判断
(2)地貌景观乙和丙的成因是( )
A.流水堆积作用 B.风力堆积作用
C.内力作用,地壳内部活动 D.流水侵蚀,冲刷作用为主
第23题图 第24题图
26.用松散的泥土堆制一个山谷模型,如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
(1)在土质山谷模型的坡面上洒水,在A处发生的现象是 。
(2)若加大洒水的量,使坡面形成比较大的水流,在A处发生的现象是 。
(3)在A处发生的现象是一种类似于泥石流的现象。由此推断,影响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有 。
(4)若在B处坡面上覆盖植物(草皮或苔藓),再向坡面洒较大的水流,A处水流与没有植被覆盖时相比的变化是 。
(5)由此可见, 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27.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观察岩石的外观并根据其外观特征,属于岩浆岩的有 ,判断的依据是 。
(2)观察岩石的外观并根据其外观特征,属于沉积岩的有 ,判断的依据是 。
第27题图 第28题图
28.如图所示是光明社区的平面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表示地图方向的方法 法。
(2)图中还缺少地图三要素中的 。
(3)明明家在信用社的 方向。
2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典型火山是由岩浆通道、③ 、② 三部分组成。
(2)火山喷发出的岩浆来自地幔中的 。
(3)全球火山主要集中在 和 。
第29题图 第30题图
3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B、C三地的地理位置。A.经度 ,纬度 ;B.经度 ,纬度 ;C.经度 ,纬度 。
(2)在A、B、C三地中,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是 地,位于东半球的是 地,位于西半球的是 地。
三、阅读分析题(每空2分,共16分)
31.1975年,我国科学考察登山队在珠穆朗玛峰地区采集的岩石标本中,发现了三叶虫、笔石、菊石、鱼龙等1000多种生物化石。地质学家们经过对已发现的化石和地层构造的全面分析认为:距今4000万年的时候,这里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地壳不断下降,沉积了厚达30000多米的海相地层,以及各地质时期的海洋生物化石。在距今约2000多万年前,地壳发生了一次强烈的构造运动--喜马拉雅运动,使古海区抬升为陆地。从此,喜马拉雅地区结束了海洋史。到距今约300万年的时候,喜马拉雅地区已经抬升变成了海拔约1000米左右的热带草原。其后,地壳迅速抬升,直至全新世,世界上最高最年轻的山脉--喜马拉雅山终于形成了。至今,喜马拉雅山脉仍在继续抬升。
回答下列问题:
(1)科考队在珠穆朗玛峰地区采集的岩石标本中发现了 。
(2)这说明喜马拉雅山地区曾经是 。后来由于 运动,所以地壳 ,从而成为世界上最 的山脉。
(3)从板块构造来说,这是由于 板块和 板块相互 而形成的。
(4)请从这个例子来解释一下“沧海桑田”这个成语的含义 。
九年级(上)科学阶段测试卷(九)
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综合测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C
D
D
D
A
B
B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A
C
C
C
B
D
C
B
D
二、简答题(每空1分)
21、图上的1厘米表示的实地距离为20千米; 3厘米;
22、碰撞; 张裂; 裂谷; 海洋; 山脉;
23、(1)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 美洲板块; (2)太平洋板块;
24、(1)地壳; 地幔;地核; (2)地幔; (3)岩石圈
25、(1)A; (2)D;
26、(1)泥土从山谷上被冲刷到此处;
(2)被冲刷走的泥土更多;
(3)①山区;②地表有碎屑物;③强降水; (4)水流减少; (5)植树造林;
27、(1)CEF; 有气孔或柱状结构; (2)ABD; 层状或含有化石;
28、(1)叫指向标定向;(2)图例与注记;(3)东南;
29、(1)火山口; 火山锥; (2)软流层;
(3)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
30、(1)60°W; 60°N; 0°; 0°; 40°E; 40°S;
(2)B; B、C; A;
三、阅读分析题(每空2分)
31、(1)三叶虫、笔石、菊石、鱼龙等1000多种生物化石;
(2)海洋;板块;上升;高、最年轻;
(3)亚欧;印度洋;挤压;
(4)“沧海桑田”说的是海洋变成陆地或陆地变成海洋,比喻海陆的变迁.
温馨提示:本系列作品由三人行名师科学工作室原创,版权归21世纪教育网和编者(三人行名师科学工作室)所有,谢绝一切形式的转载!http://www.21cnjy.com/book.php?mod=studio&op=detail&stid=5
也可百度搜索(三人行名师科学工作室)
版权所有,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