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5.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2 17:42: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分值:140分)
一、积累运用(25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行走,是与自己相遇的途径。亲近自然,读书,历练,都是夯实人生基础的课程,让我们走向丰ráo( )和充盈。行走,让人生更精采。孔子周游列国,只言片语汇成儒家经典;王维使至塞上,大漠长河绘出壮美画卷; , ;陶渊明采菊东篱,南山飞鸟寄托隐逸之心。人生无涯,行者无缰。愿你行走的人生xuàn( )丽多姿。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2)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分)
(3)仿照前后句,在横线处续写句子,要求意义连贯,结构一致(两横线处都是主谓宾结构)。(2分)
2.默写。(10分)
(1)   ,左右芼之。(《诗经·关雎》)
(2)蒹葭苍苍,   。(《诗经·蒹葭》)
(3)  ,皆出酒食。(陶渊明《桃花源记》)
(4)皆若空游无所依,   ,影布石上。(柳宗元《小石潭记》)
(5)《诗经·关雎》中表现男子对姑娘思念之深,因“求之不得”而痛苦难眠的句子是“   ”“   ”。
(6)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由写景巧妙过渡到表达从政心愿的句子是“    ,   ”。
(7)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动有趣的句子是“   ,   ”。
3.填入下列语段空缺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在这些美味大餐中,我们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体味人生的千姿百态。
②你将与安东尼奥交流,领悟戏剧中的人生,人生中的戏剧。
③你将与孔乙己对话,体味生命的本质,引发对人生的思考。
④所以,爱语文,就是爱生活,爱人生!
⑤一篇篇文质优美的课文,是一道道视觉美味,也是一道道精神大餐。
⑥在旅行中,你将走进小说天地,登上戏剧舞台。
A.⑤①④⑥②③
B.⑥⑤①③②④
C.⑥③②⑤①④
D.⑤①⑥③②④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位于张家界大峡谷的世界首座斜拉式高山峡谷玻璃桥,总长约430米,宽6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长、最高的全透明玻璃桥之一。
B.计划于今年底开放的长沙市“两馆一厅”将为市民的休闲时光提高浓浓的文化味。
C.实践证明,能否坚持体育锻炼对提高同学们的体育成绩很有成效。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修身养性、完善自我的功能,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精神传承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B.“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二、阅读理解(5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5分)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溪上残春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释:辛夷,木兰树的花。
6.诗中“竹”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阅读,完成题目(16分)
【甲】小石潭记(节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红桥游记
王士祯(清)
循小秦淮折而北,陂岸起伏多态,竹木蓊郁,清流映带。拿小舟,缘河西北行,林木尽处,有桥宛然,如垂虹下饮于涧;又如丽人靓妆袨①服,流照明镜中,所谓红桥也。桥四面皆人家荷塘。六七月间,菡萏②作花,香闻数里。予数往来北郭,必过红桥,顾而乐之。登桥四望,忽复徘徊感叹。当哀乐之交乘于中,往往不能自喻其故。王、谢治城之语,景、晏③牛山之悲,今之视昔,亦有然耶?壬寅季夏之望④,与诸子偶然漾舟,酒阑兴极,援笔成小词二章,诸子倚歌而和之。嗟乎!丝竹陶写,何必中年;山水清音,自成佳话。予与诸子聚散不恒,良会未易遘⑤,而红桥之名,或反因诸子而得传于后世,增怀古凭吊者之感叹,如予今日,未可知也。
[注]①袨,xuàn,华美。②菡萏,荷花。③景、晏,人名,齐景公和晏子。④季夏,夏季的最后一个月,农历六月;望,十五。⑤遘,gòu,相遇。
8.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2分)
①予与诸子聚散不恒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日光下澈 _________ ②凄神寒骨 __________
③缘河西北行_________ ④顾而乐之____________ 
10.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景、晏牛山之悲 具答之(《桃花源记》)
B.循小秦淮折而北 中峨冠而多髯者 (《核 舟 记》)
C.往往不能自喻其故 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D.有桥宛然 佁然不动 (《小石潭记》)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或反因诸子而得传于后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两位作者情感的异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说明文字,完成小题。(6分)
宋代的“话本”是白话小说的老祖宗。话本是“说话”的底本;“说话”略同后来的“说书”,也是佛家的影响。唐代佛家向民众宣讲佛典故事,连带说唱,本子夹杂“雅言”和口语,叫做“变文”,“变文”后来也有说唱历史故事及社会故事的。“变文”便是“说话”的源头;“说话”里也还有演说佛典这一派。“说话”是平民的艺术;宋仁宗很爱听,以后便变为专业,大流行起来了。这里面有说历史故事的,有说神怪故事的,有说社会故事的。“说话”渐渐发展,本来由一个或几个同类而不相关联的短故事,引出一个同类而不相关联的长故事的,后来却能将许多关联的故事组织起来,分为“章回”了。这是体制上一个大进步。话本留存到现在的已经很少,但还足以见出后世的几部小说名著,如元罗贯中的《三国志演义》,明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都是从话本演化出来的;不过这些已是文人的作品,而不是话本了。就中《三国志演义》还夹杂着“雅言”,《水浒传》和《西游记》便都是白话了。这里除《西游记》以设想为主外,别的都可以说是写实的。这种写实的作风在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里得着充分的发展。《三国志演义》等书里的故事虽然是关联的,却不是联贯的。到了《红楼梦》,组织才更严密了;全书只是一个家庭的故事。虽然包罗万有,而能“一以贯之”。这不但是章回小说,而且是近代所谓“长篇小说”了。白话小说到此大成。
(选自朱自清著《经典常谈》)
1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根据文段提供的相关信息,仿照示例,为“近代长篇小说”下一个定义。(2分)
示例:章回小说是由“说话”发展、将许多同类且相关联的短故事组织起来的一个长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关于《经典常谈》,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经典常谈》中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各篇的讨论,尽量采择近人新说。
B.在《经典常谈》的行文过程中,作者专门使用了“拟演说体”,模仿在课堂上传道解惑的说话方式,拉近了与青年读者之间的距离。
C.朱自清在《〈诗经〉第四》中指出:诗的源头是歌谣,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着乐器唱,乐歌是随口唱。
D.朱自清在《〈史记〉〈汉书〉第九》中说到:司马迁的史观是以人物为中心的,他最长于描写,靠了他的笔,古代许多重要人物的面形,至今还活现在纸上。
(四)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17分)
细水长流
蓝雪冰儿
①父亲说,以前有个算命先生说过,他是个苦命的娃。也的确,父亲十二岁丧父,不得不辍学到石灰窑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
②后来,有人说,老刘命好,三个闺女乖巧孝顺;也有人说,老刘命好,夫妻俩没红过脸,恩爱有加;还有人说,老刘命好,从来不跟人闹意见。父亲乐呵呵地说,细水长流嘛。别人不懂父亲这话是什么意思,摸着脑瓜皮说,老刘可真逗,说你命好,你还不乐意咋的?是啊,别人觉得,细水长流和命好放在一起,这是哪跟哪啊?但我最明白,父亲的意思是说,人不要太计较利益得失,水长流,情才会长在。
③初为人妻,继为人母,我也喜欢把“细水长流”挂在嘴上,当然,我收获的也是幸福和快乐。但是,今年夏天,父亲的“细水长流”刚一出口,就被母亲一句话给噎回去了。
④这个夏天,老天爷太吝啬了,一场痛快淋漓的大雨也不下,弄得棒子苗干渴得黄了叶子,打了蔫。视地如命的母亲看着很多人家都浇了地,心急如焚。可是,我们家的地和左右两家的紧挨着,根本修不出渠来。再说,那两家都到城里去住了,平时见不到人。
⑤当管理水渠的人告诉母亲可以去浇地时,母亲要父亲别去上班。父亲得令而行,两人不顾炎炎烈日,在棒子地里穿梭,割伤了脸,衣服都湿透了。最终用三个小时,浇了三家的地。中午,我赶回娘家,替父母准备好午饭。母亲向来身体不好,回到家,已经没有了说话的力气,一个劲擦汗;一向强壮的父亲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喘着粗气。我埋怨他们,这么大的岁数了,别把地看得比命还重要,就是旱死了,不就一年没收成吗?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我不敢再接话,闷着头把午饭端上桌。母亲便自言自语,三个小时,差点把命搭进去,不知道那两家知不知情。父亲说,干了就啥也别说,细水长流。母亲吼道,水都干了,还流啥?父亲一向害怕母亲,见母亲发脾气了,连一口粗气都不敢出。
⑥傍晚,母亲又跟父亲唠叨开了,按理说,他们没出力,总该给点钱吧!父亲说,也不是人家让咱们浇的,爱出不出吧。这次父亲没敢说出细水长流这句话,但还是那个意思。母亲没有像中午那样发火,但心里还是不高兴。
⑦晚饭后,我跟父亲唠嗑,父亲说,这人啊,愿意活得累呢,就会累;愿意活得轻松呢,就会轻松。我说,是啊,细水长流。父亲笑笑说,可是,你妈有的时候,就是不明白这个理。我说,妈活得比你累。父亲说,所以,我愿意什么事都让着她。再说了,夫妻之间也是一样,不能啥都计较,还是那句话,细水长流。父亲说完,嘿嘿笑了几声,好像在女儿面前掩饰对老伴的体贴。
⑧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丫头,还是你爸说得对,真的是细水长流。原来,前几天,左右两户人家赶回来浇地,一看地早就浇了,便把水费给了母亲,还特意拎来了他们从城里带来的新鲜水果,表示感谢。母亲一边给我拿水果,一边说,你也要记住啊,这人啊,可不能太计较。
⑨我瞧了一眼父亲,窗外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
(选文有删改)
16.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结尾写“一缕阳光”正好照在父亲的脸上,有什么深意?(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老刘“命好”体现在哪里?原因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非连续性阅读(8分)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5-18小题,共8分)
材料一
资料显示,中国内地大城市7至18岁的儿童青少年中,100个男生就有12个超重、5个肥胖,100个女生就有7个超重、3个肥胖;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近几年呈快速上升趋势,而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对此,专家指出,国民整体能量摄入提高、洋快餐、含糖和碳酸饮料及甜食摄入增加是重要原因,在生活中应做到以下两点:1.要控制饮食。饮食过量,吃得过饱,是肥胖的主要原因。因米面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多食可在人体内转化成脂肪而积聚在皮下。因此每顿饭以吃八九成饱为宜。同时要限制高脂肪副食品的摄入量。2.要增强运动。每天不仅要增加运动量,而且要延长运动时间。因运动初期是消耗体内的糖类,只有较长时间的运动才能消耗贮存的脂肪。因此每天要坚持运动,而且要选用消耗性较大的运动,如长跑、跳绳、打篮球、踢足球、游泳、爬山等活动,关键在持之以恒。
材料二
图1 某地青少年超重和肥胖发生率比例统计图

图2 老师我跑不动
材料三
膳食平衡避免隐性饥饿(节选)
肥胖也属营养不良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学生营养室副主任张倩表示,儿童处于不同年龄段,需要分阶段补充各种营养。比如2岁至6岁儿童应保证足量食物摄入,并做到平衡膳食,每天饮奶及足量水;6至17岁学龄儿童要三餐合理,不偏食、贪食,保证钙、铁及维生素摄入,并保持适量体重增长。张倩还说,所有儿童都应经常进行户外活动,6岁以上儿童应达到每天至少60分钟的充足运动。当前,我国儿童肥胖问题日趋严重。实际上,肥胖同样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肥胖儿童的营养不均衡问题非常严重,超重者的饮食习惯往往不良,摄入过多高热、高脂食物,却又排斥蔬菜水果等有益身体的食物,再加上运动不足,就造成营养不良的发生。因此,肥胖儿童更需要注意均衡膳食的摄入,减少高热、高脂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增强运动,以达到健康减肥的目的。
重视学生一日三餐
据《北京市2015年度中小学生营养与健康状况报告》显示,北京市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处于全国较高水平,但仍存在膳食结构不尽合理、高强度身体活动少、睡眠不足、肥胖、超重等健康问题,学生们的饮食行为和营养知识有待改善和加强。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主任马冠生指出,应制订学生餐营养需求及营养操作相关标准,同时要加强学生餐供餐管理,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配餐、烹调培训;鼓励学校开设食堂,为不同年级、不同生理状态的学生提供相应的群体配餐。
20.请在材料一中找到一句话,用来说明材料二中图1和图2所表达的信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以上材料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任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但仍存在膳食结构不尽合理、高强度身体活动少、睡眠不足、肥胖、超重等健康问题”一句中“尽”字能否去掉 为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你同意材料三中专家说的“肥胖同样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吗 为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63分)
2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上了年纪的木匠准备退休了。他告诉雇主,他不想再盖房子了,想和他的老伴过一种更加悠闲的生活。他虽然很留恋那份报酬,但他该退休了。雇主看到他的好工人要走感到非常惋惜,就问他能不能再建一栋房子,就算是给他个人帮忙。他答应了。可是,他的心思已经不在干活上了,不仅手艺退步,而且还偷工减料。木匠完工后,雇主来了。他拍拍木匠的肩膀,诚恳地说:“房子归你了,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木匠感到十分震惊:木匠住的房子这么难看,太丢人了呀,要是他知道这是在为自己建房子,他就不会干出这样差的活了。你就是那个木匠,每天你钉一颗钉子,放一块木板,垒一面墙,但往往没有竭尽全力。终于,你吃惊地发现,你将不得不住在自己建的并不尽如人意的房子里。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立题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
参考答案
1.(1)饶 绚
(2)采-彩 缰-疆
(3)参考示例:李白江边送友,孤帆远影牵出依依别情 东坡夜游古寺,月色柏影驱散贬谪之闷 龚自珍黯然离京,片片落红化作多情春泥 杨利伟遨游太空,小小一步开辟航天新篇
2.(1)参差荇菜
(2)白露为霜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4)日光下澈
(5)寤寐思服 辗转反
(6)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7)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3.C
4.D
5.B(欧阳修是宋代的)
6.示例:①具有不从世俗、坚忍不屈、忠贞不渝(或不畏春残、不惧秋寒、不为俗屈)的品性节操;②内在美与外在美共处一身。
7.构思一:全诗紧扣“暮春”,写出了不同景物的不同特征。既合乎自然真实,又巧妙融入主观情感,新颖别致,浑然天成。
  构思二:所见与所感有机结合,“感”因“见”而生,写出了情感意绪的抑扬跌宕,曲折动人。
  写法一:反衬,以黄鸟春花之“改”反衬幽竹之“不改”,突出幽竹对“我”的钟爱及其坚忍不屈、忠贞不渝的精神品质。
  写法二:拟人,表现幽竹“待我”之情及“我”的怜竹之意,生动有趣而耐人寻味。
8.予/与诸子/聚散不恒。
9.①穿透;②使……凄凉;③沿着,顺着;④以……为乐。
10.D
11.①或许反而因我们几个而能够流传到后世。
②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12.相同点:两位作者初逢美景时都心生愉悦快乐之情。
不同点:【甲】文中小石潭凄清的环境让作者联想起自己坎坷的仕途,心情悲伤起来【乙】文中作者登桥四望时,开始时“徘徊感叹”;后来想到,“红桥之名”传于后世,又感到欣慰、豁达、自豪。
13.介绍了白话小说的起源和形成(过程)。
14.示例:近代长篇小说是指由文人撰写、组织严密(或:“故事联贯”“一以贯之”)的章回小说。(近代长篇小说的性质“章回小说”
15.C
16.①内容上交待矛盾冲突的起因(或故事发生的背景):天大旱;邻居又不在家。②结构上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浇地和母亲不理解父亲等情节作铺垫。
17.(1)“急”这里有“着急、生气”的意思,表达了母亲对女儿的不满,突出母亲“视地如命”。(2)“急切”有“迫不及待”的意思,突出母亲内心的兴奋及对父亲言行的认同。
18.①父亲的内心像阳光一样明亮;②父亲的言行像阳光一样温暖了周围的人;③邻居的回馈、母亲的理解像阳光一样让父亲感到温暖、幸福;④进一步升华了“水长流,情长在”的主题。
19.“命好”是指:①闺女乖巧孝顺,夫妻恩爱;②不跟人闹意见(人缘好)。原因:①老刘包容,不争长短;②豁达,不计得失。
20.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近几年呈快速上升趋势,而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
21.举例子:(1)“如长跑、跳绳、打篮 球、踢足球、游泳、爬山等活动,关键在持之以恒。”作用:具体说明了有哪些运动方式。(2)“比如2岁至6岁儿童应保证足量食物摄入,并做到平衡膳食,每天饮奶及足量水;6至17岁学龄儿童要三餐合理,不偏食、贪食,保证钙、铁及维生素摄入,并保持适量体重增长。”作用:具体说明不同年龄段,儿童应补充和保证哪些营养。
列数字:(1)“因此每顿饭以吃八九成饱为宜。”作用:用数字说明每顿饭的适宜饭量。(2)“6岁以上儿童应达到每天至少60分钟的充足运动。”作用:用“60分钟”具体说明儿童每天运动应达到的最低时间(或运动量)。
分类别:“在生活中应做到以下两点:1.要控制饮食。2.要增强运动。”作用:分别从“饮食”和“运动”两个方面说明如何控制肥胖现象。
22.不能删去。这里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不尽”是指不完全如此,去掉“尽”,意思就变了。
23.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宜答“同意”,理由见原文:“肥胖同样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营养不良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