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押题卷一参考答案
语文
1.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相关内容。
4.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内容,分析
D项,“追求流量,以适应数字化载体的传播
图表。A项,商业化生产运营只是汉服消费
需求”逻辑关系不当,根据原文“为了让好内
需求上升的原因之一,还离不开文化自信的
容获得大流量…国风文艺需要适应手机
提升、文化认同感的增加。
等数字化载体的传播需要”可知,获得流量
5.【答案】①针对创新不足和审美疲劳的问题,
才是目的。
建议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造,从
2.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观点。
当代审美出发,满足当代人的情感需求。
A项,“根本原因”错,根据材料一第二段“而
②针对过度商品化、忽视文化内涵的问题,
‘国潮’崛起,正是国人文化自信显著提升的
建议重视商品文化价值的表达,不做表面功
直接结果”可知,应为“直接原因”。C项,
夫。③针对“伪国风”把流量作为唯一追求
“无法让传统文化触达当代人的情感需求,
的问题,建议重视内容设计、视觉创新、表达
更不能构建艺术审美空间”错,根据材料二
方式、审美形态等,让好内容获得大流量。
第二段的相关内容可知,表达过于绝对。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D项,“他们对国风的热爱决定了中华优秀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运用材料内容。根据
传统文化发展的方向”错,根据材料二第四
材料一最后一段可知,当今国潮国风面临创
段“要让青少年群体在国风文化消费浪潮中
新不足、审美疲劳、过度商品化的问题,材料
获得高品质体验和高水平审美素养,增强他
二第三段存在“伪国风”过度追求流量的问
们对真国风的热爱,不断激发他们在中华优
题。从材料二第二段可以找到①②的解决
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的创新创造潜能”可
知,此处夸大了青少年的作用。故选B项。
办法,从第三段可找出③的解决办法。作答
3.A【解析】本题考查论点、论据、论证。材料
时,要进行具体阐释。
一关于国潮开发的观点即标题“‘国潮’开发
6.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内容
有‘潮’无‘国’是大忌”,也就是批判“侧重于
B项,“同时也是以此羞辱丈夫钱谦益,让他
商业价值的开发,淡化了商品文化价值的
抗击清军”错,羞辱钱谦益是阮大铖的目的,
表达”的行为。A项,某影视作品堆砌中国
柳如是是为了抓住机会鼓舞士气。C项,
元素讲述的却是好菜坞故事,没有深挖传
“只好挟持丈夫以身殉国”错,柳如是并没有
统文化,是国潮开发的反例。B项,是西方
挟持丈夫,而是晓之以理。D项,“她因不
对中国文化的简单处理。C项,是用日本
能…所以…”错,柳如是跳湖的原因是
文化代替中国文化。D项,是正面论据。故
对丈夫怯战畏敌的失望和她情怀社稷、宁死
选A项。
不屈的民族气节。故选A项。
·语文押题一答案(第1页,共5页)·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押题卷一
语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
职
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近些年来,“国潮”逐渐成为文化消费市场上的热词。“国潮”将中国特有的文化元素融入品牌
设计,使各类产品充满“中国味”和文化情怀,这在消费市场上掀起了一阵旋风。
“国潮”崛起,与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家实力的提升密不可分。中国经济经历了几十年的高速
发展,逐渐从“世界工厂”变为全球经济创新的中坚力量,人均国民收入显著提升,为国人的文化生
活提供了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也捉升了国人的文化自信。而“国潮”崛起,正是国人文化自信显
著提升的直接结果一文化自信使大众有了在日常生活中彰显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的需求,品牌
方在产品设计中注入中国文化元素,并对其进行创新表达,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彰显认同的需求,更
进一步激发了社会对于民族文化的热情和认同。
基于此,社会各界纷纷参与到“国潮”品牌的推进之中,使其不是仅仅成为商业领域独有的现
象,而是成为一种社会表达,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华传统文化与商业生产的结合。值得一提的是,对
于商业领域来说,“国潮”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谓“国潮”,并非简单的文化符号的堆积,而
是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融合创新、赋能品牌形成的独特审美语境,因此备受欢迎。“国潮”对当下
中国品牌设计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引导着品牌塑造的新方向。
不过,在当下的发展中,“国潮”同样面临着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反思。其中,创新不足和
审美疲劳是关键问题。一类“国潮”设计成功,跟风之作随之大范围出现,导致“国潮”市场出现同
质化的问题。紧随而来的是消费者的审美疲劳,消费者难以感知产品的独特魅力,使消费需求下
降。另外,过度商品化同样是“国潮”发展的“大忌”,一些“国潮”生产商和设计方对中华传统文化
认知肤浅,只看重“国潮”的“潮”而忽略了“国”一侧重于商业价值的开发,淡化了商品文化价值
的表达,这就使“国潮”消费与文化情感脱节,品牌文化内涵缺失,难以真正满足大众的文化消费
需求。这种情况下,很多主打“文化牌”却过度商品化的品牌快速地走向消亡也是情理之中的
数
事了。
(摘编自赵罡《“国潮”开发,有“潮”无“国”是大忌》)
语文试题一第1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