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3张PPT)
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
崔颢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地上,积淀了五千年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亭台楼阁比比皆是。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江南三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含义。
那么有谁知道“中国江南三大名楼”呢?
滕王阁
岳阳楼
黄鹤楼
黄鹤楼
崔 颢(唐)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
岳阳楼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滕王阁
—王勃《滕王阁序》
滕王阁面临赣江,处于赣江和抚河交汇处。由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都督时,于公元653年下令在江西南昌修建。以封号为名。
江南名楼--滕王阁
此楼在历史上迭废迭兴达28次。现在的滕王阁楼于1989年10月8日竣工,全楼九层,高57.5米,背城临江,距唐代遗址百余米。
滕王阁之所以享有巨大名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阁序》。
传说当时诗人王勃探亲路过南昌,正赶上阎都督重修滕王阁后,在阁上大宴宾客,王勃当场一气写下这篇令在座宾客赞服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王勃作序后,又有王仲舒作记,王绪作赋,历史上称为“三王文章“。
暮秋之后,鄱阳湖区将有成千上万只候鸟飞临,那将构成一幅活生生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图,成为滕王阁的一大胜景。
王勃简介
王勃,字子安,唐代诗人,初唐四杰之一。六岁便善写文章。人称神童。据说 约十五岁时被荐于朝任职。后因写文章得罪权贵而被革职。约二十六岁时前往交趾探望家父,路过南昌,赴都督阎某在滕王阁的宴会,赋诗并作序。后在赴探亲途中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二十六。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袖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瞿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即亟宴所,极欢而罢。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戏为六绝句》
(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
关于序
序是写在文章前面的文字,用于说明书籍写作或出版的意图、宗旨、过程、编排体例等内容。由作者本人写(自序),也可由他人代写(代序)。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赠,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要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这就是宴集序。
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
骈文
骈体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特有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骈文多以四六字句为主,兼用杂言,所以唐宋以后也称骈文为“四六文”。这种文体的基本特点在于:全篇以对偶句为主,注重辞采,句法整齐,多用典故,讲究声律。骈体文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是全盛时代,成为文章的正宗,中唐古文运动兴起才逐渐走向衰落。
(1)语句方面的特点:骈偶与“四六”。
A.骈偶:即对仗。骈偶的基本要求是句法结构的相互对称,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复句对复句。
B.“四六”:即骈体文一般是四字句和六字句。“四六”的基本结构有五种:①四四;②六六;③四四四四;④四六四六;⑤六四六四。这就决定了对仗的句式特点相应为四字句对四字句,六字句对六字句……
骈文的特点
(2)用词方面的特点:用典与藻饰。
A.用典:骈体文用典目的主要在于使文章委婉、含蓄、典雅、精练。
B.藻饰:即追求词藻华丽。颜色、金玉、灵禽、奇兽、香花等类词是骈体文用得最多的词语。
朗读课文
棨戟qǐjǐ 懿范yì 襜帷chānwéi 笺jiān
翼轸yìzhěn 襟jīn 三江 鹤汀tīng
凫渚fú zh 川泽纡yū 孤鹜wù 潦水lǎo
骖騑cān fēi 绣闥tà 雕甍méng 舸gě 蠡lǐ
遄飞chuán 睢suī 邺yè 睇眄dì miǎn
南溟míng 阍hūn 舛chuǎn 赊shē
樽zūn 迥ji ng 慤 què 簪笏zān hù
掌握字词
赏析全文
襟三江而带五湖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3.腾蛟起凤
都为名词作状语,像雾、流星那样
都为意动,以······为襟、以······为带
第一段
都为使动,使······腾飞、起舞
1.交代南昌的地理环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历史久远
界域辽阔
地势宏伟
2.交代地灵人杰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物产丰富
人才杰出
地 人
3. 交代参加宴会的人员(贤主嘉宾)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
4.交代自己参加宴会的原因: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最后一句是谦恭的话,表明自己年纪轻轻就有幸参加这次盛会。
归纳第一段:
第一段以“人杰地灵”四字为纲,对胜地、贤主、嘉宾、良宴进行了称赞。首句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切题,先写滕王阁所处之地势,能不黏着于题目,拓开境界,颇有大家风范。接着采取由远及近,由面而点的手法,逐渐落实到写作目标上。在对地、主、客进行赞颂后自谦地提到自己,彬彬有礼,文雅尽现。而恰当地运用诸多典故,更显示了作者超凡的才华及渊博的知识。
俨骖腓于上路
云销雨霁
川泽纡其骇瞩
第二段:
通“严”,整齐
通“消”,消散
使动,使···感到惊骇
1.交代时间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2.描绘秋景
3.王勃赴阁途中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4.滕王阁及其周围的景色
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
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1)楼阁四周山水
(2)登阁远眺所见
披绣闼,俯雕甍。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第三段:
提示: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的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美景。
前人写水天(或天地)相接景象的句子很多,阅读下面三句子说说王勃的句子好在哪里。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花月夜》)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与朱元思书》)
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马射赋》)
评:意境和谐美,自然生动,色彩明丽。
落霞自天而下,孤鹜自下而上,故曰齐飞;
秋水碧而连天,长天净而映水,故曰一色。
解读:对仗美 色彩美 动静美
虚实美 立体空间美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对仗工整,几近“工对”。上句的“落霞”、“孤鹜”与下句的“秋水”、“长天”都是名词性短语,对仗考究。而更绝地是,上下句中又各自成对,也就是格律上要求较高的“句中自对”:“落霞”可对“孤鹜”,“秋水”正对“长天”。
一、对仗美
夕阳之下,晚霞绚烂耀眼,孤鹜、落霞、碧空构成最强的对比,在效果上,能使双方达到最大的鲜明度。王勃巧妙地运用了这一对比,使整个图案显得格外地鲜明而美丽。
二、色彩美
孤鹜是在“飞”的,云霞是在“落”的,只有天空是凝然不动的。秋水虽然平静,但并不是冬天的止水,水面上不会死气沉沉。微风过处,秋水上会不断地泛起涟漪,涟漪过处,平滑如镜的水面上倒映着的景物会被荡开,依稀透出水下的景物:水草、乃至鱼虾等等。这分明是一幅流动着的美丽图画。
三、动态美
碧空高深无比,红霞稍低些,而孤鹜又更低,这就有了三个层次,而它们下边又有秋水。秋天的水是宁静的,当“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时,天上的画卷自然地映在水中,所谓“天光云影共徘徊”,水中又有了三个层次。而且,在天上越高的景物,在水中的倒影就越深。这就构成了实景与虚景的对比。况且微风过处,秋水泛起涟漪,平滑如镜的水面上倒映着的景物会被荡开,依稀透出水下的景物:水草、乃至鱼虾等等,这和水面上的映像同样构成了一种虚实之美。
四、虚实美
在天边,天空和水面、地面这两个本来并不相交的平面经过持续的变形相交了,这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并能使人感到整个画面具有三维立体空间的真实感。不仅如此,“秋水共长天一色”把人们的视线引到水天相接之处,这是人们视线所能达到的最远的地方。而“落霞与孤鹜齐飞”又把人们的视线引到天顶,这是人们视野中最高之处。这一景象又映在秋水中,使具有最大高度的景物又有了最大的深度。有远有高有深,境界开阔,给人一种强烈的立体美。
五、立体空间美
登临之状:披闼 俯甍
远望之景
山川之美
山原旷 川泽纡
人烟之盛
闾阎扑地 舸舰弥津
雨后天晴
云 雨 彩 区 落霞孤鹜 秋水长天
人鸟共乐
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第四段:
第四段笔锋一转,由外景描写转至宴会场面及作者所生发的感慨上。箫管齐鸣,清风徐来,如天籁般的歌声似乎能阻住行云。环顾四座,佳宾贤主,俱才气横溢,在这样欢乐畅快的场面中,作者感到好景不能永久拥有,留恋之情顿生,由个人际遇引发对人生、宇宙的思考,“宇宙无穷”“盈虚有数”,感到自己在“命运”面前的无奈。
“望长安”以下,作者将自己比做屈原、贾谊等前贤,委婉地表达了对“圣主”“明时”的不满,情绪转为悲愤。
1.写宴会盛况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怀远俯视,胸襟舒畅,兴致飘逸,急速飞扬。
萧管奏鸣忽高忽低,引来清风阵阵,歌声悠扬柔美,遏止了白云运行。
管弦之盛歌声之美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二难并。
盛宴堪比睢园中的竹林聚会,酒兴可以压倒陶渊明;
雅情恰似邺水畔的建安才子,文采能够超过谢灵运 。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全都具备,贤主嘉宾聚集在一起。
宴会豪华人物高雅
兴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2.兴尽悲来
宇宙无穷,个人渺小之悲
(1)由宴会引出感慨
设问:悲从何来?因何而悲?
(2)抒发身世之感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人生无常,盛衰有时,怀才不遇,报国无路。
用典
第五段依然抒发感慨之情。作者并不是一味低沉感伤,在列举到终老始见功名的冯唐,难封侯爵的李广,逃避海曲的梁鸿等典故后,笔势锋回路转。这样,前面的失意悲哀是对时代的批判;后面的积极壮怀,有入世的乐观精神,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生机勃勃、不断向上的精神状态。这种处卑位而思有为的心胸,千百年来引起了许多文人的共鸣。如韩愈曾称其“壮其文辞”“读之可以忘忧”。
第五段:
屈贾谊于长沙
窜梁鸿于海曲
使动,使······屈居
使动,使······窜逃
第五段: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引用典故抒怀
怀才不遇,功业无成之悲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
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
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冯唐易老
李广难封
何知七十战,白首未封侯。
——陈子昂《感遇》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屈贾谊于长沙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过秦论》
窜梁鸿于海曲
字伯鸾,东汉扶风平陵人,过
京师,作《五噫歌》,讽刺朝廷奢
侈,不体恤民生艰难。汉章帝读后
甚为不满,派人寻找他。他更改姓
名,与妻子孟光避居齐鲁,后移居
吴地。海曲:即滨海之地。
勉励自己守节不变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处境困厄,壮志弥坚 。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身处困境,志节不移;逆境之中,乐观开怀。
——信心未泯,乐观向上
——反用典故,以二人的消极反衬出自己积极向上的情怀。
情感变化
宴会欢娱
怀才不遇
壮志弥坚
兴
乐
悲
情感变化
宴会盛况(过渡-奏乐-饮酒-赋诗-总概)
怀才不遇(过渡-遥远-难越-孤独-无期-用典)
壮志弥坚(守志-乐观-信念-坚强)
兴
乐
悲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我王勃是一个身分低微的文弱书生。
虽然与年轻的终军同龄,却没有机会求得捆缚南越王的长绳;
第六段:
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也怀着投笔从戎的壮志,很羡慕宗悫乘长风破万里浪的雄心。
如今抛舍了人生百年的富贵爵禄,去探望侍奉万里之外的父亲。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今晨捧袂,喜托龙门。
虽不是玉树般的谢家子弟,却也愿学孟母结交贤者为邻。
不久便要“趋庭鲤对”,承受严父的教导;
今天有幸“喜登龙门”,拜见高雅的主人。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
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如果遇不到杨得意的推荐,就只能抚摸着凌云之作为自己惋惜;
既然已遇见了钟子期,奏起那高山流水之曲又有何愧?
写自己有幸与会,应命做诗。
“无路请缨”四句再说自己的遭遇。
(用典—怀才不遇)
“舍簪笏”以下八句,说自己路过滕王阁,把当时的宾主合在一起说。
“杨意不逢”等四句表明自己愿意作诗。
(用典—知音难觅,伯乐难寻)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
唉!美好的景致不能常存,盛大的宴会也难再遇,
兰亭集会的雅兴已经过去,金谷园林的楼阁已成废墟。
临别的赠言,在这盛大的宴会上侥幸受到都督的恩遇。
第七段
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敢竭鄙诚,恭疏短引。
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登临滕王高阁撰写诗赋,这期待着诸位先生各显奇才。
我竭尽自己的卑陋诚意,恭谨地写成这篇短序。
一言定题,都来赋诗,四韵八句,都已写成: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寥寥数语,写尽古今盛会曲终人散、无迹可寻的凄凉。
“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归结到写诗做序的本事上来,从对宇宙人生的无限感慨中回到现实情境。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是说自己不避浅近,先写了序和诗。
“请洒潘江,各倾陆海”是期望在坐的嘉宾各展文才,各赋所怀。(用典)
1、句式错落,节奏分明;
2、骈俪藻饰,辞采华美;
3、运用典故,简练含蓄。
总结本文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应用典故,简练含蓄
作用:加强论证,借古写怀,内容充实,联想丰富,语言简练,风格典雅。
如历史故事: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如前人文句: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二、找一下,文中运用了哪些典故?
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
高朋满座 钟鸣鼎食
命途多舛 萍水相逢
老当益壮 投笔从戎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本文运用的成语
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之人偶然相遇 。
钟鸣鼎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器。击钟列鼎而食。
物华天宝:指各种珍美的宝物。物华:万物的精华;天宝:天然的宝物。
人杰地灵:指有杰出人降生或到过的地方因而出名。也指杰出的人物生于灵秀之地。 “杰”是指有杰出才能的人;“灵”是特别美好的意思。
老当益壮:年纪虽老而志气更豪壮。(老:老年;当:应该;益:更加;壮:强壮,雄壮。
穷且益坚: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穷:穷困;益:更加。
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 原指在某处先有所失,在另一处终有所得。后喻在某一面有所失败,但在另一面有所成就,常用此语。
高朋满座:形容宾客很多。高:高贵。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
命运多舛:命运充满不顺。指一生坎坷,屡受挫折。 舛:不顺,不幸。
天高地迥: 天空深邃遥远,大地平坦辽阔。
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在着意铺叙美景之后,以腾挪跌宕的笔势,由逸游的豪兴,陡然引出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坠的执着态度。“望长安于日下”四句,抒写了远离京城、失意流落之情。接着从关山难越,念及英雄失路,连用屈原、贾谊、冯唐、李广四人的典故,借怀才不遇的人物,表达自己有志难伸的悲愤。至“所赖”一提,振起全篇。“老当益壮”几句,勉励人们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为全篇警策。接着又以“大鹏”作比,表明凌云之志,又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成句,表明自己信心未泯。同时,又反用“贫泉”“涸辙”、阮籍的典故,说明遇困顿而清操不移,处逆境而壮志弥坚。作者就是如此展示其抑扬升沉的情感发展轨迹,披露了交织于内心的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感情。
但本文的难得之处就在于并不是一味自伤自怜,能及时调整心态,转向乐观,表示了一种奋发向上不甘沉沦的决心。这样,文章的基调就与以往登高必然怀乡、离远必然伤别的文章区别开来,表现出积极用世的有为精神。读者在体会到文章一波三折之美时也在精神上受到启发,领悟到不怕挫折勇往直前的情怀和远大心胸。由此,文章的整体情调也由悲转为乐,而且因为作者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向上精神,所以才会对不能实现而且无法改变的现状产生失望,但他并不因此就放弃理想抱负,就此消沉下去,而是能将过去破灭的希望转移到未来。所以说二者并不矛盾,反而达到悲怆与奋进的统一,低沉与昂扬的统一。
文章抒情部分先后表现出两种感情基调:一方面因怀才不遇而感伤失落,另一方面保持乐观心态,对未来寄予希望。这二者是否矛盾
明确:这并不矛盾。相反,二者具有一致性。作者的感伤心态源于对良时胜景的无比留恋,对好景不长的惋惜。又由此提升到对人生宇宙的思索上,想到生命的短暂、个体的易逝,如果在这样有限的生命中,不能赶快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那么个体的人生将很快湮没在时光的洪流中,归于空虚。而作者偏是满腹才华而重视功名的人,社会与统治者不能给他提供这种施展才能的机会,所以他焦急失望乃至失落,以李广、贾谊等高才不遇的人暗托胸怀,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岳云中学杨光辉课件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