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秩序的形成 同步练习(含解析)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秩序的形成 同步练习(含解析)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12 15:08: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7.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秩序的形成
共18题;共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共50分)
1.(本题5分)1941年4月13日,苏联与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并同时声明:“苏联政府保证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则保证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这反映了
A.苏日两国已正式结成军事同盟
B.日本得到世界正义力量的支持
C.苏联牺牲它国利益以避战自保
D.苏联正在加紧建立“东方战线”
2.(本题5分)以下关于二战期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下图上标识正确的是
①二战全面爆发 ②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③二战的转折点 ④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A.① B.② C.③ D.④
3.(本题5分)二战中某次战役又被德国称之为“堡垒”行动,其战役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对该战役说法正确的是
A.是德国陆军在二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
B.对推动整个反法西斯战局变化具有深远影响
C.德军此战配备新型的“虎”式“豹”式坦克
D.此战德国失败,但仍有机会夺回战场主动权
4.(本题5分)1907年海牙第五公约规定:“交战国必须尊重中立国的主权,并避免在中立国领土或领水内,从事任何可能构成违反中立的行为。”观察如图,图中标识的国家属于中立国的是二战时期欧洲和北非战场示意图(局部)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5.(本题5分)“二战”后期,盟国曾召开一次代号为“公共交通起讫点”的会议,杜鲁门认为它“只是一次炒冷饭,是一次把已有的协定付诸实施的会议”。这次会议是指
A.德黑兰会议
B.开罗会议
C.波茨坦会议
D.雅尔塔会议
6.(本题5分)《亚威农少女》是第一张被认为有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画家把五个少女的身体分解,以夸张的二维几何形体重新组织、交错叠放,创造出一个多维空间的绘画特色。下列和这种绘画风格的产生最相关的可能是
A.文艺复兴 B.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C.启蒙运动 D.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7.(本题5分)1940年6月,当法国政府战败投降之际,戴高乐将军发起了“自由法国”运动,向法国人民打出了坚持抵抗的号召。1944年10月,英、苏、美等国先后承认了法国临时政府。联合国成立后,法国和美、英、苏、中一起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法国重新被其他国家认可主要是由于( )
A.法国是历史悠久的大国 B.法国是资本主义国家
C.大国平衡势力的需要 D.法国在二战中的贡献
8.(本题5分)下图是某场具有世界影响的战役的地图,据记载,7月到11月是这次战役的防御阶段,也是最为艰苦的阶段。苏联人拼命抵抗让德军束手无策,侵苏德军军团长威廉·霍夫曼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他们不是人,而是某种钢铁铸成的东西;他们不知疲劳,不怕炮火。”下列有关该战役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苏德战场局势发生根本转折 B.美英联军正在西西里岛登陆
C.德军失去了苏德战场主动权 D.该战役后德军无力全线进攻
9.(本题5分)训诂是释读古语、探析历史的有效方法,“训”是用通俗的语言解释词义,"诂"是用当代的话语解释古代的语言。对文献名词中较难的字进行逐一的训诂,可以增强对历史概念的精准把握。下列对历史概念的训诂与阐释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绥靖政策:衰落的英法美帝国主义为自保,以牺牲他国利益为手段换取妥协的政策
B.泛非主义:主张黑人与白人应享有同等权利,提出“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口号
C.希腊化时代:从亚历山大远征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间约300年
D.垄断资本主义: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由国家掌控的一种资本主义经济
10.(本题5分)“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归还中华民国。”这是下列哪一国际文献的规定
A.《大西洋宪章》 B.《联合国家宣言》
C.《开罗宣言》 D.德黑兰会议决议
二、判断题(共20分)
11.(本题4分)为了既能增加就业、又能刺激消费和生产,罗斯福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12.(本题4分)1942年美英苏中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13.(本题4分)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引发两次世界大战
14.(本题4分)联合国吸取国联教训,确立“大国一致”原则,使和平解决争端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
15.(本题4分)二战后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三、材料分析题(共30分)
16.(本题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中,士兵死亡上千万,战争耗费近3600美元,无数城镇化为废墟。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土崩瓦解,第一个社会主义共和国诞生。英、法在战争中消耗了大量财富,美国则从债务国一跃成为债权国,并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金融剥削的中心。由于战争,列强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战后初期,相继爆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埃及的独立运动等。战后,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维持战后的世界和平。
——摘编自卢文璞《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现代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材料二 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市崩盘。到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德国、日本等法西斯政权先后建立,它们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加紧侵略扩张。
——摘编自史仲文《世界全史》
材料三 德国的征服国策,英国的绥靖国策,就像两股并行的溪水在奔流,它们将在一个交叉点,即“慕尼黑”结合起来,并成了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摘编自【英国】约翰·惠勒——贝内特《慕尼黑——悲剧的序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爆发的原因。
17.(本题10分)二战的反思
新华网东京2015年3月9日电,在今年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特殊日子里,德国首相默克尔到访日本后,一天内两次公开提到历史认识问题。默克尔在东京的一场演讲会上指出,实现战后和解的前提是正视历史。德国坦率面对历史,并由此得到邻国谅解,德国才得以重新被国际社会接纳。在与安倍首相的会谈中,她介绍了德国如何清算纳粹分子实施的犹太人大屠杀等可怕罪行。
材料一:“……作为当今之策,我国不应犹豫,与其坐等邻国的开明,共同振兴亚洲,不如脱离其行列,而与西洋文明国共进退。对待支那、朝鲜的方法,也不必因其为邻国而特别予以同情,只要模仿西洋人对他们的态度方式对付即可。与坏朋友亲近的人也难免近墨者黑,我们要从内心谢绝亚细亚东方的坏朋友。”
——1885年【日】福泽谕吉《脱亚论》
材料二:德国失业人数和纳粹党人数统计表
1929~1932年德国失业人数统计表
年 份 1929年 1930年 1931年 1932年
人 数 130万 300万 435万 800万
1929~1933年纳粹党人数变化表
年 份 1929年9月 1930年9月 1932年3月 1933年1月
人 数 15万 30万 100万 140万
材料三:“希特勒并没有制定征服世界或关于别的任何事情的计划。他认为,别人会提供机会,并且他会抓住它们。……因此我们一定要在别处寻找那个提供机会的人,这个机会希特勒会利用的,而那个人也就这样给走向战争以第一推动。显而易见,尼维尔·张伯伦是这一地位的候选人。”
——【英】泰勒《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回答:
(1)材料一《脱亚论》是日本哪一重大事件的行动纲领?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德国社会怎样的状况?试分析这一状况的原因
(3)结合以上材料,以“二战给我们的启示”为题,谈谈你的认识。
18.(本题10分)战争的多元视角
材料一 有学者在其研究文章中,对一战产生的重要影响进行了如下六点分析:①欧洲淡出世界舞台中心;②世界霸权转移到美国;③俄罗斯(苏俄、苏联)与西方对抗长期化;④帝国解体一发不可收;⑤一战之后还会有二战;⑥世界大战会“过时”。
材料二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的各种观点
起点 主要的主张者
1931年九一八事变 部分中国学者
1937年七七事变 部分中国学者
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 国际上大部分学者
1940年德国进攻西欧 部分欧洲学者
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 前苏联和俄罗斯学者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 部分欧美学者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及其首都柏林被美国、苏联、英国和法国分区占领,后来美、英、法的占领区合并为西占区。1948年6月,柏林西占区单独实行币制改革,引发苏联不满。苏联封锁了西柏林与外界的水、陆交通,切断了对西柏林的电、煤、食品等供应。美国通过“空中走廊”向西柏林的居民提供生活必需品。这是美苏在冷战中的第一次严重对峙,即第一次柏林危机。德国的分裂已不可避免。
(1)依据材料和所学,从上述分析中任选其二,进行说明。要求:史实清晰,史论结合。
(2)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存在多种观点,分析其原因。
(3)依据材料和所学,简述第一次柏林危机出现的原因、表现及直接影响。
(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
…………○…………内…………○…………装…………○…………订…………○…………线…………○…………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外…………○…………装…………○…………订…………○…………线…………○…………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属于法西斯国家,但是苏日两国达成协定,签订《苏日中立条约》,体现的是苏联牺牲它国利益以避战自保,C选项符合题意。AB选项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东方战线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苏联在欧洲东部扩大领土,侵略东欧诸国,D选项排除。
2.D
【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苏联攻占德国领土,英美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缓解了苏联的压力,而且对德国形成战略夹攻,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④正确,选D项;德国奔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①错误,排除A项;1938年9月,决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与图示不符,②错误,排除B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部战线的转折点,也是整个二战的转折点,与图示不符,③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3.C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堡垒”行动指的是库尔斯克会战,在这次战役中德军配备了新型的“虎”式“豹”式坦克,故选C;德国陆军在二战中的第一次重大失败是莫斯科保卫战,排除A;库尔斯克会战是德军最后一次对苏联发动的战略性大规模进攻,对推动整个反法西斯占据变化已经没有决定性影响,排除B;这次战役失败后德军永远失去了战场主动权,排除D。故选C。
4.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在二战中保持中立的国家是①④⑤,即瑞士、西班牙、土耳其,故选B;②③分别是意大利和保加利亚,二者不是中立国,故排除ACD。
5.C
【详解】1945年7月的波茨坦会议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因此杜鲁门认为它“只是一次炒冷饭;是一次把已有的协定付诸实施的会议”。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B、D项。
6.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以《亚威农少女》为代表的立体主义绘画中,画家(毕加索)把绘画对象分解成几何形体,并用“夸张”手法将其“重新”组织、交错叠放,创造与正常视角不同的“多维空间”的创作风格,明显受到了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启发,B项正确;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与印象画新的时空观、物质观无关,A项错误;立体主义绘画的“夸张”等风格与启蒙运动提倡的理性主义不符,C项错误;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中的绝对时空观与“多维空间”不符,D项错误。
7.C
【详解】据材料“1940年6月,当法国政府战败投降之际,戴高乐将军发起了‘自由法国’运动……联合国成立后,法国和美、英、苏、中一起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并结合所学可知,1940年6月,当法国政府战败投降之际,戴高乐将军发起了“自由法国”运动继续坚持抵抗,并得到美英苏等国的承认,而且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是因为随着二战接近尾声,英美等西方国家需要联合法国对抗苏联,这是大国平衡势力的需要,C项正确;据材料“联合国成立后,法国和美、英、苏、中一起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并结合所学可知,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这与法国历史是否悠久无关,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法国重新被其他国家承认,与社会性质有关,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二战刚刚开始,法国就沦亡,因此其重新被其他国家承认余“其在二战中的贡献”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8.A
【详解】由材料可知这场战役是苏德斯大林格勒战役,它是二战的转折点,是近代史上最为血腥的战役,战役从1942年7月打到1943年2月,历时6个半月,A项正确;1943年7月至8月间,美英盟军为保证地中海海运安全,在此进行了大规模登陆战役,成功夺取西西里岛,排除B项;斯大林格勒会战战果:德军失去了大量有生力量,排除C项,该战役后德军无力全线进攻,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9.A
【详解】本题是反向类的选择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世界现代史。绥靖政策是衰落的英法帝国主义为自保,以牺牲他国利益为手段换取妥协的政策,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迅速发展,非衰落的帝国主义,A项不正确,符合题意,选择A项;B、C、D选项都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10.C
【详解】1943年,当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曙光初露的时候,中美英三国首脑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于1943年12月1日在开罗发表宣言,宣示了协同对日作战的宗旨,承诺了处置日本侵略者的安排。这就是有名的《开罗宣言》。《开罗宣言》中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台湾等岛屿归还中国。所以选C。
11.错误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大危机期间,为了既能增加就业、又能刺激消费和生产,罗斯福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以工代赈”,所以说“为了既能增加就业、又能刺激消费和生产,罗斯福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的说法是错误的。
12.正确
【详解】1942年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故正确。
13.正确
【详解】 所有战争的起因都是利益,正是因为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才导致世界资源的重新分配,重新分配的办法就是战争。一战和二战前,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国家要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殖民地,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的愈演愈烈,导致两次世界大战爆发。因此“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引发两次世界大战”这一说法正确。
14.正确
【详解】据所学,联合国吸取国联教训,确立“大国一致”原则,使和平解决争端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15.正确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因此正确。
16.(1)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或德意志、奥匈帝国战败,英法受到重创);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或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战后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2)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力量发展的不平衡;凡尔赛体系埋下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1929~1933年经济危机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法西斯国家到处侵略扩张,成为发动二战的罪魁祸首;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
【详解】(1)根据“士兵死亡上千万,战争耗费近3600美元,无数城镇化为废墟”得出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根据“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土崩瓦解,第一个社会主义共和国诞生”得出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根据“英、法在战争中消耗了大量财富,美国则从债务国一跃成为债权国,并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金融剥削的中心”得出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根据“列强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战后初期,相继爆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埃及的独立运动等”得出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根据“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维持战后的世界和平。”得出战后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2)根据所学得出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力量发展的不平衡;根据“德国的征服国策,……就像两股并行的溪水在奔流”得出凡尔赛体系埋下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根据“美国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市崩盘。”可得出1929~1933年经济危机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根据“德国、日本等法西斯政权先后建立,它们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加紧侵略扩张。”得出法西斯国家到处侵略扩张,成为发动二战的罪魁祸首;根据“英国的绥靖国策”可得出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
17.(1)事件:明治维新
(2)状况:失业人数增加,纳粹党人数增长迅速。
原因:作为一战的战败国,受到“凡—华”体系的压制,民族复仇情绪高涨。经济危机使社会生产力急剧下降,工人失业,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希特勒鼓吹的民族主义,鼓吹“生存空间”,向工人和农民许诺土地和面包,具有很大的欺骗性。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实行一党专政,扩大了纳粹党的势力。(其它言之成理的史实观点也可赋分)
(3)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
【详解】(1)根据“只要模仿西洋人对他们的态度方式对付即可。与坏朋友亲近的人也难免近墨者黑,我们要从内心谢绝亚细亚东方的坏朋友”、“1885年”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脱亚论》是日本明治维新的行动纲领。
(2)根据德国失业人数和纳粹党人数的变化可以看出,当时德国社会失业人数不断增加,纳粹党的人数也迅速增长。结合所学内容可从德国受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约束、民族复仇情绪高涨、经济危机影响、社会矛盾激化、希特勒鼓吹民族主义和纳粹党实行一党专政等方面总结概括其原因。
(3)二战的启示可结合所学,从二战爆发的背景、过程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如要对法西斯主义和狂热的民族主义保持警惕,要反对绥靖政策,要注意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交流沟通化解矛盾,避免战争的爆发等。言之有理即可。
18.(1)欧洲淡出世界舞台中心
一战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战后欧洲不再是世界唯一的中心。如原为世界霸主的英国,其政治、经济影响力出现严重衰落。
世界霸权转移到美国
一战削弱了传统欧洲强国。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实力强大),为后来美国获得世界霸权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俄罗斯与西方对抗长期化
一战期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此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历史发展的重要内容。
帝国解体一发不可收
一战后期,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等纷纷解体。随后民族民主运动风起云涌,推动了世界政治版图的变化。
一战之后还会有二战《凡尔赛条约》对德国做出了严苛制裁,而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也未能解除。一战后以强权政治原则建立的国际秩序,为新的世界冲突埋下祸根。
世界大战会“过时”
经历了世界大战的浩劫,人们普遍认为:在伤亡及损失巨大的战争中没有胜利可言。一战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呼吁和平,反对战争的运动日益高涨。对于持久和平的期待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2)需从客观进程复杂性及主观分析多样性两个角度作答。
示例: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局部战争逐步演变为全球范围的世界大战,并且存在欧洲战场、东方战场等多个战场,战争曲折复杂的过程在客观上使认定二战起点有很大难度,会存在不同观点;研究者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对各国在二战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不同、观察战争进程的角度不同、判断战争起点的标准不同等,也导致出现多种关于二战起点的观点。
(3)原因:二战后,美苏变为竞争对手,德国被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分区占领;柏林西占区进行币值改革。(答“冷战”)
表现:苏联对西柏林进行局部封锁;美国进行大规模空运。
影响:分裂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详解】(1)说明:任选两个观点,说明一战的重要影响。如:欧洲淡出世界舞台中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战后欧洲不再是世界唯一的中心。如原为世界霸主的英国,其政治、经济影响力出现严重衰落。如:世界霸权转移到美国;一战削弱了传统欧洲强国。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为后来美国获得世界霸权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如:帝国解体一发不可收;一战后期,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等纷纷解体。随后民族民主运动风起云涌,推动了世界政治版图的变化;《凡尔赛条约》对德国做出了严苛制裁,而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也未能解除。一战后以强权政治原则建立的国际秩序,为新的世界冲突埋下祸根。可以任选其二,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原因:可以从战争起点和战争主要主张者角度分析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局部战争逐步演变为全球范围的世界大战,并且存在欧洲战场、东方战场等多个战场,战争曲折复杂的过程在客观上使认定二战起点有很大难度,会存在不同观点;研究者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对各国在二战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不同、观察战争进程的角度不同、判断战争起点的标准不同等,也导致出现多种关于二战起点的观点等。
(3)原因: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及其首都柏林被美国、苏联、英国和法国分区占领,后来美、英、法的占领区合并为西占区。1948年6月,柏林西占区单独实行币制改革,引发苏联不满。”可知二战后,美苏变为竞争对手,德国被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分区占领;柏林西占区进行币值改革等带来了第一次柏林危机。表现:根据“苏联封锁了西柏林与外界的水、陆交通,切断了对西柏林的电、煤、食品等供应。美国通过“空中走廊”向西柏林的居民提供生活必需品。”可知表现为苏联对西柏林进行局部封锁,美国进行大规模空运。影响:根据“德国的分裂已不可避免。”可知第一次柏林危机造成分裂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