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12 19:47: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历史 年级 初一 学期 春季
课题 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科书 书 名: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1.结合文物图片、视频、文献资料,学生对宋代经济发展的空前繁荣有较为深入的认识。 2.通过地图的静态展示、动态演变,以及学生与地图的交互,学生提升其识读地图、概括地图关键信息的能力,并能了解到宋代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在空间上不断变化的历史过程,反映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以及南移最终完成。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宋代商业的发展表现
教学难点: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 1.请学生结合第一单元学习的内容,用一句话来说说盛唐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2.出示学者的看法。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的巅峰在宋朝,余秋雨最向往的朝代也是宋朝。由此引出问题:宋代相对于唐代有怎样的发展?在经济上如何体现? 【设计意图】 通过制造矛盾,引发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活动1:农业之变 1.请学生结合已经完成的预习任务,完成基础知识填空。 2.出示《宋代经济的发展》、《宋代棉花和茶树的种植》两幅地图以及《唐、宋茶叶产地和年产量》表格,请学生完成以下任务: (1)概括宋代粮食主产区的分布位置; (2)概括宋代棉花种植的推广路线; (3)概括宋代茶树种植的发展特点。 3.利用希沃白板中的动画地图,向学生展示由盛唐至南宋,粮食主产区、棉花种植区、茶树种植区的区域变化过程。 小结:宋代农业重心向南方转移。 【设计意图】 该环节旨在通过地图识读,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学生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使其认识到宋代农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地理重心的变化。 学生活动2:手工业之变 1.通过相关照片、视频,展现宋代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1)出示宋代的丝绸、棉毯等出土文物的照片,向学生介绍宋代纺织业的发展状况。 (2)出示宋瓷介绍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宋代瓷器的发展水平。 (3)出示泉州宋代古船照片,引导学生思考船中横木的作用,并认识到我国造船业水平在世界居于领先地位。 2.出示地图《宋代丝织业和制瓷业的发展》,请学生观察两宋的丝织业和制瓷业发达区有何区域上的变化。同时在希沃白板中展示盛唐时期丝织业和制瓷业发达区的区域分布,再将地图改绘为南宋丝织业和制瓷业发达区的区域分布图。 3.请学生阅读教材,找到造船业发达的城市及其地理位置。 小结:宋代手工业发展迅速,手工业重心向南方转移。 【设计意图】 该环节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使学生了解宋代手工业的发展水平。 学生活动3:商业之变 1.创设历史情境,1—3组为唐朝人,4—7组为宋朝人,分别在各自的时代开店,并向学生提出三个问题: (1)你能在哪些位置开店? (2)你的营业时间如何设定? (3)你用什么货币来进行交易? 2.展示唐长安城和宋东京城地图,分别请“唐朝人”和“宋朝人”回答问题1。出示清明上河图局部街景,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宋代商业的空间限制被打破。 3.出示材料。《唐六典》:“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请“唐朝人”回答问题2。出示清明上河图局部图,引导学生从灯箱的出现认识到宋代商业的时间限制被打破。 4.出示两段材料。《旧唐书·食货志》:“(唐)武德四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文献通考》:“(北宋)初蜀人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分别请“唐朝人”和“宋朝人”根据材料回答问题3。出示唐开元通宝文物照片以及宋交子、会子的拓印图,向学生介绍我国是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并请学生回答问题:为什么宋代开始使用纸币?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随着宋代商业的空前发展,交易量极大增加,纸币的使用有利于交易量限制的打破。 5.出示《货郎图》以及城市-市镇-草市结构图,讲授草市和市镇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到宋代的商业已经深入国家的每一处空间。
6.请学生阅读教材,找到宋代海外贸易的范围、著名商港以及外贸管理机构。并通过蒲亚里的故事,请学生分析南宋重视海外贸易的原因。 7.利用希沃白板中的动画地图,向学生展示由盛唐至南宋,主要商业城市的区域变化过程。 小结:宋代商业空前繁荣,商业重心向南方转移。 【设计意图】 该环节利用真实的历史情境,配合画作、文献等丰富的资料,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唐宋之际商业出现的重大发展。 学生活动4:经济重心南移 1.利用希沃白板中的动画地图,请学生观察,由唐至宋,中国的经济区域总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认识到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2.出示两段材料。《中国古代经济史》:“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陷入长期藩镇割据混战中,此时的南方保持了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方掀起了水利建设的高潮,水稻生产技术逐步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南方农业的发展,加速经济重心南移”;部编版七下教材:“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加之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请学生根据材料思考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 3.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梳理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逻辑。 【设计意图】 该环节通过对材料进行阅读,旨在锻炼学生从中搜索、归纳关键信息的能力。 总结:你会怎么选择? 1.请学生自由分享,自己是更愿意生活在盛唐还是两宋。 2.根据学生的分享,总结:经济的繁荣关乎老百姓的切身生活,而政治军事的强大是这一切的后盾,现在的我们必须同时重视两者的协调发展。 【设计意图】 通过自由分享,回到最开始的矛盾,并由该矛盾引发对现在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