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共23题;共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共30分)
1.(本题3分)19世纪和20世纪初,在南非的开普敦、德班和伊丽莎白港等城镇,英国殖民政府对于亚洲人和非洲人居住区采取防疫措施,将其居住区视为传染病滋生地,并将亚洲人重新安置到远离欧洲人居住区的地方。殖民者的防疫措施( )
A.增强了殖民地民众的民族和独立意识 B.改变了殖民地民众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C.促进了殖民地之间跨地域的人口迁移 D.强化了殖民城镇中的种族和文化差异
2.(本题3分)王延庆《瘟疫与西罗马帝国的衰亡》一文认为,罗马历史上有三次大瘟疫——塔西佗《编年史》记载的公元65年大瘟疫、公元2世纪中后期的“安东尼瘟疫”(又称“盖伦医生疫病”)和公元250年的西普里安瘟疫。当然,除了这三次大的瘟疫外,还有诸多其他瘟疫发生。这些周期性爆发的瘟疫对罗马帝国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瘟疫也是导致其衰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B.瘟疫导致罗马帝国人口大量减少
C.瘟疫是罗马帝国衰亡的最主要原因
D.瘟疫导致了罗马帝国经济的衰退
3.(本题3分)2020年,疫情突然来袭。面对危难,白衣“逆行者”、疫区“守护员”、最美“建设者”纷纷出现,无数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筑起了生命健康的防护墙;爱心口罩、爱心蔬菜、爱心药物等,无数个暖人心房的“小举动”,描绘了同舟共济的画面。据此可知( )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践行 B.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C.艰苦奋斗精神是时代精神主流 D.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十分成功
4.(本题3分)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建设公共卫生事业,各级人民政府培训了大量掌握基本技能的医护工作者,以集中力量实施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项目。改革开放后,“赤脚医生”、社区医生转变为基层医生,继续行走在基层医疗第一线,推动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这表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
A.立足基层,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B.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均衡医疗资源布局
C.提高技术,攻克诊疗疑难杂症
D.预防与治理相结合,完善公共卫生体系
5.(本题3分)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导引图》记载了世界上最早的医疗体操。练习者利用肢体、攀悬、跳跃并结合人体呼吸运动,有些甚至模仿动物做出姿态各异的动作用来医疗和保健身体。医疗体操的出现( )
A.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念 B.见证了中华先民对卫生保健的重视
C.证明了中医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D.有效地避免了大型疫病的广泛传播
6.(本题3分)西周设巫祝,负责驱除疠疫,人们通过表演“傩”戏取媚神祇;西汉元康二年宫帝诏:“其令郡国被灾甚者,毋出今年租赋。”《唐律疏议》载:“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主司不禁,与同罪。”这反映出中国古代( )
A.疫情防控带有迷信色彩 B.政府注重减轻百姓负担
C.疫情防控法制化 D.政府重视疫情防控
7.(本题3分)两汉科技成就突出。其中,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的《黄帝内经》( )
A.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B.奠定了中医理论基础
C.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D.介绍了西方医学知识
8.(本题3分)美国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在《瘟疫与人》曾说,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的价值变迁,绝不可能仅仅取决于瘟疫;然而瘟疫流行以及城市当局应对瘟疫的成功方式,肯定对欧洲意识形态的划时代转变发挥过重大作用。材料中能够体现唯物史观的是( )
A.经济基础对意识形态具有决定作用
B.瘟疫是引起物质生活方式变迁的内因
C.文艺复兴运动决定了城市经济水平
D.生活方式变迁不能影响意识形态变化
9.(本题3分)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对“大卫生、大健康”观念理解正确的是
A.建立“福利国家” B.深化全民公共卫生意识
C.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D.以救死扶伤为宗旨
10.(本题3分)东汉后期的70多年中,有疫病流行记载17次,且多数为连年的大疫病;唐初的60年间,仅有5次疫病记载,且蔓延范围较小;安史之乱后,疫病接连发生,一些地区甚至发生了“死者半”的大疫。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战争是疫病发生的根源 B.疫病流行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C.地理条件影响疫病传播速度 D.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疫病频发
二、填空题(共15分)
11.(本题3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
(1)促进了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
①西方发达国家的 医学突飞猛进,世界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增长。
②中国医疗技术发展迅速,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了 国家水平。
(2)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注重 的建设,培养个人卫生习惯。
(3)强化了全民的卫生意识:公共卫生观念日益深化。 成为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注重精神卫生,普及精神医学知识。
12.(本题3分) 逐渐建立起来。国家搭建起 ,大力推行 ,积极 ,把 视为重要的工作。
13.(本题3分)历史上的疫病:影响:给人们的 带来巨大威胁,甚至导致政治、经济的变动。
14.(本题3分)疫病的概念:由细菌、 等强烈致病性微生物感染人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15.(本题3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
项目 西方 中国
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 领域的新技术广泛应用到临床中 许多国家把防疫工作视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中之重 孕产妇与初生婴儿死亡率大大降低。 世界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延长。 ①医疗技术发展迅速,在断肢再植手术、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人造瓣膜、试管婴儿等领域,都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 ②人民健康状况明显改观,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达到了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生活方式改变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和地区注重公共卫生的建设,净化饮用水,科学处理垃圾等许多做法在城市中推广开来,并影响到乡村。 ②乡村居的卫生条件都有所改观。 ③刷牙、洗手等行为成为个人卫生习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开展形式多样的清理环境、预防疾病、保护健康的爱国卫生运动,有助于人民群众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
全民的卫生意识 (1)许多国家的 日益深化,传染病的预防、食品药品与公共卫生的监管,以及卫生知识的宣传取得巨大进步。 成为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 (2)在压力日益增大的现代社会,不少国家也越来越注重 ,大力普及精神医学知识,提倡对精神障碍早发现、早治疗,促使精神疾病患者早日康复。而普通人也能够重视心理健康,采取有效方式预防精神疾患,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工作生活,从而实现身心幸福。
三、判断题(共10分)
16.(本题2分)疫病客观上促进了医学和公共卫生的进步;
17.(本题2分)中国古人发明了人痘接种,在此基础上英国医生琴纳发明牛痘接种法;
18.(本题2分)伍连德等在1910年东北鼠疫防控过程中,确定了许多国际通行的防疫准则,推动了中国近代公共防疫事业的发展。
19.(本题2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建立起来;
20.(本题2分)鸦片战争后,西医传入中国;
四、材料分析题(共45分)
21.(本题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先民为抵御疫情,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周易·既济》就指出:“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秦律中明确规定了严格的传染病疑似患者的报告制度,如果一旦发现了疑似疫病患者,就要及时报告并采取隔离措施。《礼记·内则》:“疾病,外内皆帚。”将打扫卫生和病联系起来,可见已明确认识到环境卫生对身体健康的密切关联。东汉末年瘟疫盛行,张仲景愤力写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辨证施治”的基础;其中的经方清肺排毒汤对这次新冠肺炎的有良好的医疗效果。葛洪用青蒿治疗疟疾的发现和医学先辈用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的发明,是我国传统医学对人类抗疫事业的两大杰出贡献。
——摘编自王星光《中国古代的疫病探求与防治应对》
材料二 19世纪后半叶,英国在城市化迅猛发展的进程中,一系列公共卫生问题日益显现,公众对城市公共卫生问题的关注度逐渐增加,推动了政府干预公共卫生。英国在流行病肆虐的恐慌中,开始出现政府干预控制疫情的迹象。《1848年公众健康法》是英国第一次从国家层面干预公共卫生,提出建立卫生管理机构的必要性。英国从1841年就开始免费实施疫苗接种,政府直接参与推广。1865年,英国开始着手组建以实验室研究为主的研究体系,这种科学的预防与控制疾病,推动了英国的公共卫生朝着科学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赵玉兰、吴俊《英国公共卫生运动的领导者:约翰·西蒙》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20多年里,通过政府的统一规划、组织和大力投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形成了包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学、科研等在内的比较完整的、布局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政府通过计划手段进行管理,确保医疗卫生事业的资金投入。全国绝大部分人口在发生疾病风险时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费用保障。全国绝大多数居民都能够得到最低限度的医疗卫生服务,确保了医疗卫生服务在全国范围的公平供给。
——摘编自牟海林《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公平取向及其实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防治疫病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英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历史上疫病防治对现代疫情防控的启示。
22.(本题15分)疫病的流行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公元2世纪,35°N附近的东西方,几乎同时降生了两位医学巨人,他们在中西医学的发展进程中如此重要,以致被分别尊为“PrinceofPhysicians”和“医圣”。
材料一:盖仑(129-216?)出生于罗马帝国鼎盛时期,自幼接受希腊哲学、数学和文学教育,青年时辗转各地学习医学知识。他承袭“医学之父”希腊人希波克拉底的“四体液”病理学说,但绝非对波氏医学的教条研究。在亚历山大城接受的动物解剖训练,使他能够从具体器官、部位的损害或病变来探明病因,进而开展大量巧妙的生理学实验,探索各组织器官的功能。他积极践行亚里士多德“实践研究与科学逻辑相统一”的观点,以数学推理式的严谨思维来保证医学研究和临床医疗的准确性。这些空前的成就使他出人头地、成为御医,但他始终坚持着“有治无类”的行医准则。他著述颇丰,据说超过300本,传世经典《论身体各部分的功用》是西医必读书籍。盖仑医学被教会势力长期奉为不容触犯的金科玉律,因此其学术价值在近代遭到不公贬损,但更多学者将其视为西方近代医学的起点。
——摘编自(英)罗伊 波特《剑桥插图医学史》等
材料二:成书于西汉的《黄帝内经》等标志着中医基本理论体系的建立;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等则反映出当时临床医疗的发展。东汉后期,天灾与战乱致使疫疾连年,张仲景(148-219)因近百名族人死于伤寒而立志从医,他反对“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务”之人,主张“精研方术,爱人知人”。他以医经为指导,总结荟萃经方家们与自己的实践经验,熔于一炉,著成《伤寒杂病论》。他的贡献不仅在于一病一证(症状、体征等)、一方一药的正确论述,更重要的是创造性地提出“辨证施治”范例,成为后世医家临证诊疗的重要准则。
——摘编自常存库《中国医学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盖仑和张仲景作为伟大医学家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环境、关注重点、后世影响等角度简析盖仑医学与同一时期中医药学的差异。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医发展的重要贡献和意义。
23.(本题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慈善药房的兴起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8世纪英国城市人口的医疗需求急剧增长,但英国传统的医疗服务体系不能满足城市下层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此后随着工业化的推进,英国城镇的大规模发展,成倍地增加了对健康的威胁。药房的兴起是18世纪英国慈善事业向医疗市场领域扩散的产物……与此同时,宣扬启蒙运动社会政治观的思想家们热衷于促进世俗福利、健康和国家财富,他们也非常重视人道主义和慈善事业。药房的出现既丰富了英国下层民众的医疗服务供给,也促进了英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摘编自元鹏成《论近代英国慈善药房的兴起》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医进入中国,中医学的有识之士迫于生存压力,提出了中医“科学化”的口号。北洋政府开设新式学校,但把中医药排除在教育体系之外,中医界人士意识到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遂有业界名流向政府请愿,也有一些人开始着手筹建学校。到了20世纪20年代,上海中国医学院、浙江中医专门学校等纷纷成立。学校的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等方面,高度重视传统经典的教授,如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开设了金匮要略等17门中医课程,也教授学生西医知识。中医在推行学校教育的同时,仍继承了师徒相传的模式,部分名医公开教学之余,仍带徒授业。民国中医学校重视临床能力培养,各校都设有临床实践季度,部分学校甚至安排半天课堂教学半天随师临床时间的教学模式。
——摘编自朱建平《百年中医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近代慈善药房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中医学教育得到发展的原因并分析其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西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给你带来的启示。
(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
…………○…………内…………○…………装…………○…………订…………○…………线…………○…………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外…………○…………装…………○…………订…………○…………线…………○…………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殖民政府把亚洲人和非洲人的居住区视为传染病滋生地,将亚洲人安置到远离欧洲人居住区的地方,用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的做法防疫,强化了殖民城镇中的种族和文化差异,D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防疫措施对殖民地民众民族意识的影响,排除A项;仅此防疫措施不能说明民众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有所改变,排除B项;促进了殖民地之间跨地域的人口迁移与“将亚洲人重新安置到远离欧洲人居住区”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C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罗马帝国的衰亡是经济、军事、政治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瘟疫虽然是罗马帝国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把瘟疫作为罗马帝国衰亡的唯一或者最主要原因是错误的。C项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瘟疫导致罗马帝国人口大量减少和人们体质下降,因为大量人口的死亡,严重削弱了罗马的军事实力;瘟疫造成罗马帝国.政局的动荡和混乱,瘟疫也是导致其衰亡的重要因素之一,A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瘟疫导致罗马帝国人口大量减少和人们体质下降,B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为大量人口的死亡以及经济秩序的混乱,所以罗马的经济衰退,D项说法正确,排除D项。故选C项。
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20年(中国)。据本题材料“面对‘新冠’疫情的危难,白衣‘逆行者’、疫区‘守护员’、最美‘建设者’纷纷出现,无数个‘小人物’,筑起了生命健康的防护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爱国、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材料做法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A项正确;材料做法并不是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体现,排除B项;面对疫情,普通民众的挺身而出体现的是爱国、敬业,并不是艰苦奋斗,排除C项;材料主要反映了民众面对“新冠”疫情做出的贡献,并没有说明是否是因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成功实施,即没有体现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根据材料“各级人民政府培训了大量掌握基本技能的医护工作者,以集中力量实施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项目。‘赤脚医生’、社区医生转变为基层医生,继续行走在基层医疗第一线”等信息判断,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突出特点是立足基层,以人民健康为中心,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及医疗资源布局的调节,无法得出均衡医疗资源布局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医疗技术和疑难杂症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疾病预防和治理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5.B
【详解】材料“练习者利用肢体、攀悬、跳跃并结合人体呼吸运动,有些甚至模仿动物做出姿态各异的动作用来医疗和保健身体”体现的是中华先民对卫生保健的探索重视,对于推动我国医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医疗保健操,非中医药的发展,排除C项;D项说法过于绝对,当时的医疗水平不可能完全避免大型疫病的广泛传播,排除D项。故选B项。
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类试题。根据材料概括得出共同结论结论:古代中国政府采用多种方式应对疫情,非常重视疫情防控,D项正确;根据材料“西周设巫祝,负责驱除疠疫,人们通过表演“傩”戏取媚神祇”可知西周疫情防控带有迷信色彩,但不适用其他朝代,排除A项;根据材料“西汉元康二年宫帝诏:‘其令郡国被灾甚者,毋出今年租赋。’”可知西汉政府疫情防控重视减轻负担,同样不适用其他朝代,扩大范围,排除B项;根据材料《唐律疏议》载:‘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主司不禁,与同罪。’”可知唐朝用法律管控疫情,无法得出其他朝代,排除C项。故选D项。
7.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战国至西汉(中国)。据本题信息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主要结论: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的《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B项正确;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是《神农本草经》,排除A项;《唐本草》是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排除C项;明末清初西方医学知识传入,《黄帝内经》不可能介绍西方医学知识,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8.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的价值变迁,绝不可能仅仅取决于瘟疫;然而瘟疫流行以及城市当局应对瘟疫的成功方式,肯定对欧洲意识形态的划时代转变发挥过重大作用”及所学可知,经济基础对意识形态具有决定作用,由瘟疫引发的物质生活方式变迁对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意识形态有巨大的影响,瘟疫只是引起物质生活方式变迁的外因,其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A项正确;瘟疫是引起物质生活方式变迁的外因,排除B项;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排除C项;中世纪市民生活方式的变迁影响着意识形态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
9.B
【详解】题干材料“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等,反映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应有助于人民群众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推动全民卫生意识的强化,逐渐形成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大卫生、大健康”观念,故B项正确;ACD对“大卫生、大健康”观念的理解均不正确,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
10.B
【详解】根据材料“东汉后期的70多年中,有疫病流行记载17次,且多数为连年的大疫病”“安史之乱后,疫病接连发生,一些地区甚至发生了‘死者半’的大疫”可知,东汉后期和安史之乱后,社会环境动荡,如战争频繁、流民迁徙等等,使得疫病大规模流行,因此,疫病流行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B项正确;A项说法绝对,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地理条件对疫病传播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强调疫病流行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
11. 基础 世界中等发达 公共卫生 讲卫生
【详解】西方发达国家基础医学突飞猛进,自然科学领域的新技术广泛应用到临床,为治疗一系列威胁人们健康的疑难杂症奠定了基础;重视防疫工作,长期困扰人类的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乃至较彻底的消除,世界人口的平均寿命大幅增长。现代中国医疗技术发展迅速,在断肢再植手术、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人造瓣膜、试管婴儿等领域取得世界领先的成就,人民健康状况明显改观,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许多国家的公共卫生观念日益深化,传染病的预防、食品药品与公共卫生的监管,以及卫生知识的宣传取得巨大进步。故①②③④应该分别填写为:基础;世界中等发达;公共卫生;讲卫生。
12. 基本医疗卫生体系 覆盖全国的医疗网络 计划免疫 防治传染病 食品、饮用水、药品的安全监督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①基本医疗卫生体系逐渐建立起来,国家搭建起②覆盖全国的医疗网络,大力推行③计划免疫,积极④防治传染病,把⑤食品、饮用水、药品的安全监督视为重要的工作。
13.健康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历史上的疫病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甚至导致政治、经济的变动。
14.病毒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疫病指由细菌、病毒等强烈致病性微生物感染人体而引起急性传染病,人类饱受疫病的折磨。
15. 自然科学 公共卫生观念 讲卫生 精神卫生
【详解】结合课本知识可知,在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方面,西方国家在自然科学领域的新技术广泛应用到临床中许多国家把防疫工作视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中之重。
在全民的卫生意识方面,(1)许多国家的公共卫生观念日益深化,传染病的预防、食品药品与公共卫生的监管,以及卫生知识的宣传取得巨大进步。讲卫生成为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2)在压力日益增大的现代社会,不少国家也越来越注重精神卫生,大力普及精神医学知识,提倡对精神障碍早发现、早治疗,促使精神疾病患者早日康复。而普通人也能够重视心理健康,采取有效方式预防精神疾患,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工作生活,从而实现身心幸福。
16.正确
【详解】根据材料“疫病......医学和公共卫生的进步......”可知,瘟疫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给人类政治、经济发展造成消极影响,但人们在不断攻克和战胜疫病过程中,客观上促进了医学与公共卫生的进步。故题目正确。
17.正确
【详解】根据所学,中国古人发明了人痘接种,在此基础上英国医生琴纳发明牛痘接种法,故正确。
18.正确
【详解】根据所学,伍连德等在1910年东北鼠疫防控过程中,确定了许多国际通行的防疫准则,推动了中国近代公共防疫事业的发展,故正确。
19.正确
【详解】根据所学,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建立起由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合作医疗等组成的福利性医疗保障体系。故说法正确。
20.错误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把西方近代医学知识介绍到中国来,因此西医传入中国不是在鸦片战争后,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21.(1)措施:预防为先;通过立法防控;早察疫情,隔离患者;净化环境,提倡卫生;积极探索治疗和免疫方法。意义: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人口增长;有利于政权稳定和社会发展;促进中医学的发展;为后世疫病防治提供借鉴;为世界医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任答3点)
(2)背景: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城市化引发公共卫生问题;公众对城市公共卫生问题关注度逐渐增高;政府对公共卫生事业日益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3)启示:政府重视和干预,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建立健全疫病防治制度;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强立法;加强科学研究,积极应对。
【解析】(1)
关于措施:根据材料一“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得出预防为先;根据材料一“秦律中明确规定了严格的传染病疑似患者的报告制度”得出通过立法防控;根据材料一“如果一旦发现了疑似疫病患者,就要及时报告并采取隔离措施”得出早察疫情,隔离患者;根据材料一“将打扫卫生和病联系起来,可见已明确认识到环境卫生对身体健康的密切关联”得出净化环境,提倡卫生;根据材料一“辨证施治”“其中的经方清肺排毒汤对这次新冠肺炎的有良好的医疗效果”得出积极探索治疗和免疫方法。关于意义:根据材料一“是我国传统医学对人类抗疫事业的两大杰出贡献。”和措施可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人口增长;有利于政权稳定和社会发展;促进中医学的发展;为后世疫病防治提供借鉴;为世界医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等方面分析作答。
(2)
根据材料二“19世纪后半叶,英国在城市化迅猛发展的进程中,一系列公共卫生问题日益显现”得出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城市化引发公共卫生问题;根据材料二“公众对城市公共卫生问题的关注度逐渐增加”得出公众对城市公共卫生问题关注度逐渐增高;根据材料二“开始出现政府干预控制疫情的迹象”“《1848年公众健康法》”得出政府对公共卫生事业日益重视;根据材料二“英国从1841年就开始免费实施疫苗接种,政府直接参与推广。”得出科学技术的发展。
(3)
关于历史上疫病防治对现代疫情防控的启示,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政府重视和干预,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建立健全疫病防治制度;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强立法;加强科学研究,积极应对等方面思考作答。
22.(1)都以广泛吸收前人成果为基础,并进行创造性发展;都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都有重要著作传世;都具备崇高医德,治病救人;都推动医学体系完善,成为后世准则。
(2)盖仑医学产生于罗马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时期,而同一时期,东汉社会矛盾积聚、战争频繁、疫病流行为中医药学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实践机会;盖仑医学继承了亚历山大医学的解剖传统,侧重探索人体结构和功能,而同一时期的中医药学关注具体疾病的有效防治,侧重方剂汤药的配伍;盖仑医学是近代解剖学复兴的前提和催化剂,开创实验医学之先河,而同时期的中医药学尽管影响深远,但未能推动后世近代医学革命的发生。
(3)贡献和意义:在实践中建立了独特的理论体系;积累了大量的诊断防治经验;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学;为中国和世界的医学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推动医疗和公共卫生水平的提高,为人类健康做出积极贡献;有利于社会政治、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为近现代医学和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提供了力量等。
【详解】(1)共同之处:根据材料一“盖仑……承袭‘医学之父’希腊人希波克拉底的‘四体液’病理学说,但绝非对波氏医学的教条研究……”和材料二“……张仲景……主张‘精研方术,爱人知人’。他以医经为指导,总结荟萃经方家们与自己的实践经验……”,可知,盖仑和张仲景都以广泛吸收前人成果为基础,并进行创造性发展;根据材料一“……在亚历山大城接受的动物解剖训练,……他积极践行亚里士多德‘实践研究与科学逻辑相统一’的观点,以数学推理式的严谨思维来保证医学研究和临床医疗的准确性……”和材料二“……他以医经为指导,总结荟萃经方家们与自己的实践经验,熔于一炉……”,可知,盖仑和张仲景都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根据材料一“……他著述颇丰,据说超过300本,传世经典《论身体各部分的功用》是西医必读书籍……”和材料二“……他以医经为指导,总结荟萃经方家们与自己的实践经验,熔于一炉,著成《伤寒杂病论》……”,可知,盖仑和张仲景都有重要著作传世;据材料一“……这些空前的成就使他出人头地、成为御医,但他始终坚持着‘有治无类’的行医准则……”和材料二“……张仲景(148-219)因近百名族人死于伤寒而立志从医,他反对‘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务’之人,主张‘精研方术,爱人知人’……”,可知,盖仑和张仲景都具备崇高医德,治病救人;根据材料一“……盖仑医学被教会势力长期奉为不容触犯的金科玉律,因此其学术价值在近代遭到不公贬损,但更多学者将其视为西方近代医学的起点”和材料二“……他的贡献不仅在于一病一证(症状、体征等)、一方一药的正确论述,更重要的是创造性地提出‘辨证施治’范例,成为后世医家临证诊疗的重要准则”,可知,盖仑和张仲景都推动医学体系完善,成为后世准则。
(2)差异:根据材料一“盖仑(129-216?)出生于罗马帝国鼎盛时期……”和材料二“……东汉后期,天灾与战乱致使疫疾连年……”,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环境的角度简析盖仑医学与同一时期中医药学的差异,如:盖仑医学产生于罗马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时期,而同一时期,东汉社会矛盾积聚、战争频繁、疫病流行为中医药学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实践机会。根据材料一“……在亚历山大城接受的动物解剖训练,使他能够从具体器官、部位的损害或病变来探明病因,进而开展大量巧妙的生理学实验,探索各组织器官的功能。他积极践行亚里士多德‘实践研究与科学逻辑相统一’的观点,以数学推理式的严谨思维来保证医学研究和临床医疗的准确性……”和材料二“……他以医经为指导,总结荟萃经方家们与自己的实践经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关注重点的角度简析盖仑医学与同一时期中医药学的差异,如:盖仑医学继承了亚历山大医学的解剖传统,侧重探索人体结构和功能,而同一时期的中医药学关注具体疾病的有效防治,侧重方剂汤药的配伍。根据材料一“……盖仑医学被教会势力长期奉为不容触犯的金科玉律,因此其学术价值在近代遭到不公贬损,但更多学者将其视为西方近代医学的起点”和材料二“……成为后世医家临证诊疗的重要准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后世影响的角度简析盖仑医学与同一时期中医药学的差异,如:盖仑医学是近代解剖学复兴的前提和催化剂,开创实验医学之先河,而同时期的中医药学尽管影响深远,但未能推动后世近代医学革命的发生。
(3)贡献和意义: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在实践中建立了独特的理论体系;积累了大量的诊断防治经验;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学;为中国和世界的医学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推动医疗和公共卫生水平的提高,为人类健康做出积极贡献;有利于社会政治、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为近现代医学和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提供了力量等方面说明古代中医发展的重要贡献和意义。
23.(1)原因:人口增加,特别是城市人口激增,公共卫生状况恶化;传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不足;工业革命的开展,进一步加剧了城市公共卫生问题;慈善事业的扩展;有识之士的推动;启蒙思想的影响。
(2)原因:随着西医的广泛传播,中医的生存与发展受到挑战;中医界有识之士顺应时代变革,求变图存,提出“科学化口号”;积极争取中医教育的合法地位;创办多所中医学校;探索完善中医学校教育课程和内涵;重视临床能力的培养。
特点:中医学校以学校教育为主,师带徒为辅;主张中西汇通,崇尚经典;重视临床,加强实践。
(3)启示:政府在维护公共医疗卫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注重发动群众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作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强科学研究。
【详解】(1)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
根据材料“18世纪英国城市人口的医疗需求急剧增长”可知,人口增加,特别是城市人口激增,公共卫生状况恶化;根据材料“英国传统的医疗服务体系不能满足城市下层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可以得出,传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不足;根据材料“此后随着工业化的推进,英国城镇的大规模发展,成倍地增加了对健康的威胁”可以得出,工业革命的开展,进一步加剧了城市公共卫生问题;根据材料“药房的兴起是18世纪英国慈善事业向医疗市场领域扩散的产物”可以得出,慈善事业的扩展;根据材料“宣扬启蒙运动社会政治观的思想家们热衷于促进世俗福利、健康和国家财富,他们也非常重视人道主义和慈善事业”可以得出,有识之士的推动,启蒙思想的影响。
(2)本题是原因类和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民国时期的中国。
原因: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后,西医进入中国,中医学的有识之士迫于生存压力”可知,随着西学东渐,西医在社会各层面的广泛传播,中医的生存与发展面临抑制和挑战;根据材料“提出了中医科学化的口号”可以得出,面对逆境,中医界顺应时代变革,求变图存,提出“科学化”口号;根据材料“有业界名流向政府请愿,也有一些人开始着手筹建学校”可以得出,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积极争取中医教育的合法地位;根据材料“到了20世纪20年代,上海中国医学院、浙江中医专门学校等纷纷成立”可以得出创办了多所中医学校;根据材料“高度重视传统经典的教授,如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开设了金匮要略等17门中医课程,也教授学生西医知识”可以得出,在兴校办学的过程中,中医界勇于转变观念,授受新知,探索完善学校教育内涵;根据材料“民国中医学校重视临床能力培养,各校都设有临床实践季度”可知,重视临床能力的培养。
特点:根据材料“中医在推行学校教育的同时,仍继承了师徒相传的模式”可以得出,中医学校以学校教育为主,师带徒为辅;根据材料“高度重视传统经典的教授……也教授学生西医知识”可知,主张中西汇通,崇尚经典;根据材料“民国中医学校重视临床能力培养,各校都设有临床实践季度,部分学校甚至安排半天课堂教学半天随师临床时间的教学模式”可知,重视临床,加强实践。
(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今世界。
结合所学可知,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性公共卫生是关系到一国或一个地区人民大众健康的公共事业,政府在维护公共医疗卫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不能盲目照搬他国的发展模式;注重发动群众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作用,完善基层医疗服务;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强科学研究,提升医学水平。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