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夕
拾
专项复习之中考名著复习
朝
花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又被称为“民族魂”。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
作者简介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后改名为《朝花夕拾》。它由十篇散文组成,较完整地记叙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的不同人生阶段的经历。在文中,作者饱含深情地追忆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也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了无情地批判。
创作背景
侧重写人 挖掘普通人身上朴实、善良、高尚的情操。
《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
侧重记事 记叙童年、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表达对旧日美好生活的眷恋,也有对旧礼制的批判。
《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琐记》
侧重议论或记事兼议论 以议论为中心,穿插童年的生活经历,讽刺和批判旧道德。
《狗·猫·鼠》《二十四孝图》《父亲的病》
作品简介
第一类:批判丑恶现象
《狗·猫·鼠》《二十四孝图》
第二类:怀念师长故人类
《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
第三类:追忆旧时生活(童趣类)
《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琐记》
作品简介
《狗·猫·鼠》
辨识关键词:仇猫、“落水狗" 、隐鼠
内容简介: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们在交配时的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隐鼠。虽然后来证实隐鼠并非它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
主旨情感:本文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嘲讽他们散布“流言”,表达了对“猫”一类的人“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同时,字里行间也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作品回顾
鼠:象征弱小者
猫:资产阶级文人,暴虐者。
作品回顾
《二十四孝图》
辨识关键词:《开河记》《儿童世界》 《二十四孝图》、“卧冰求鲤”
内容简介:作品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等孝道故事。
主旨情感:斥责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批判了封建复古主义的倒行逆施。
作品回顾
《阿长与<山海经>》
辨识关键词:长妈妈、福橘、长毛、“三哼经”
内容简介:通过记叙儿时“我”与保姆长妈妈相处时的几件事,着重描写“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刻画了一位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但纯朴善良的旧中国劳动妇女形象。
主旨情感:表达了“我”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怀念和祝愿之情。
作品回顾
鲁迅幼时的保姆,社会底层的劳动妇女。
长妈妈
身份:
情节形象:
①切切察察的毛病
②摆成“大”字的睡相
③“我”所不耐烦的规矩
④讲长毛的故事
⑤谋害“我”的隐鼠
⑥为“我”买《山海经》
饶舌多事
粗鲁、不拘小节
善良真诚
人物形象
无知淳朴
热爱、关心孩子
愚昧迷信
朴实善良
欲扬先抑
《藤野先生》
辨识关键词:东京、樱花、仙台、“胶菜”、讲义、解剖、裹脚
内容简介:文章回忆了“我”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了在仙台学医时老师藤野先生对“我”的教诲,并记述了自己受日本学生的歧视、侮辱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
主旨情感:文章突出表现了藤野先生严谨、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
作品回顾
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解剖老师
藤野先生
身份:
情节形象:
①添改讲义
②纠正解剖图
③关心解剖实习
④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严格要求、循循善诱
热情诚恳、正直无私
人物形象
探索研究、实事求是
正直热情
治学严谨
没有民族偏见
《范爱农》
辨识关键词:范爱农、电报、光复、报馆案
内容简介:在日本留学时,“我”与范爱农在同乡会上为要不要发电报痛斥清政府残忍杀害徐锡麟一事而发生争执,“我”认为他“很可恶”。到革命的前一年,“我”在故乡做教员时又遇到范爱农,两人冰释前嫌,谈起各自的经历,并回忆了在东京产生误会的根源。武昌起义绍兴光复之后,“我”做了师范学校校长,他做监学。他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得可以。在报馆案风波中,范爱农追求革命却备受打击迫害,监学的工作也被设法去掉了。他又成了革命前的爱农,什么事也没得做。后来,几个新的朋友约他坐船去看戏,他却因酒醉落水淹死,“我”疑心他是自杀。
主旨情感:文章表达了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与悼念,揭露了封建社会对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的摧残。
作品回顾
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相识的同乡同学
范爱农
身份:
情节形象:
①同乡会争执(初识范爱农)
②故乡重逢(酒楼叙旧)
③绍兴共事(报案馆风波)
④惊闻噩耗(落水事件)
冷静、对社会认识深刻
苦闷、惘怅
失望、困惑
人物形象
倔强耿直、愤世嫉俗
为人孤傲、正直、倔强
爱国的知识分子
不满黑暗社会
追求革命
《五猖会》
辨识关键词:迎神赛会、《陶庵梦忆》《鉴略》
内容简介:记叙儿时要去看五猖会,想到难逢如此盛大的庙会,“我”笑着跳着,兴奋得不得了。出发前,父亲却命令“我”背书(《鉴略》):“给我读熟。 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一盆冷水把“我”的兴致全浇灭了。待“我”读熟,在父亲面前“梦似的”背完,对去“看会”,已觉索然无味了。
主旨情感:文章批判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作品回顾
刻板、严格、权威(但又有爱)
《无常》
辨识关键词:《玉历钞传》、迎神赛会、活无常、城隍庙、东岳庙、“阴司间”、吊死鬼、科场鬼
内容简介:描述了“我”儿时在乡间迎神赛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主旨情感: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辛辣的讽刺。
对无常显露出难以掩饰的敬佩、赞美和喜爱之情。
作品回顾
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鬼怪
范爱农
身份:
情节形象:
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打了四十大棒。
具有人情味
人物形象
爽直而公正 同情冤魂、惩办恶人
既有同情心又主持公道
既可爱又恐怖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辨识关键词:何首乌、赤练蛇、“美女蛇”、“张飞鸟”、捕鸟、画画
内容简介:文章由两部分构成:“百草园中的游戏玩乐”和“三味书屋中的读书学习”。两部分内容前后连接。展现了一个儿童的成长过程。前半部分写“我”在百草园里的生活。回忆了百草园的景物、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我”跟闰土父亲学捕鸟,乐趣无穷;后半部分选取行礼拜师、问“怪哉”虫、大声读书三个片段来写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枯燥乏味中却充满乐趣。
主旨情感:揭示了儿童广泛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之间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成长的诉求。
作品回顾
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私塾老师
寿镜吾
身份:
情节形象:
①知识渊博,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的问题;
②教学认真,不断增加教学内容;
(循序渐进地教“我”读书)
③读书很投入,但不太束缚也基本上不体罚学生,
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
方正质朴
循循善诱
人物形象
全神贯注、关爱学生
方正质朴、博学,对学生要求严格,思想却开明
《父亲的病》
辨识关键词:名医、陈莲河、药引、“蟋蟀一对”“平地木十株”、《高王经》
内容简介:文章重点回忆少时为父亲求医治病的情景。父亲因得了水肿而求医,却被陈莲河等江湖庸医耽误去世,体现了江湖庸医的无能,他们明知道病已经没法治了,还故意蒙骗,开一些像“败鼓皮丸”之类的药,其实就是故弄玄虚,对治病只是忙于应付而草草了事,给人看病都只为了金钱。
主旨情感:作品批判庸医害人和对封建孝道的不认同。揭示了这些庸医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作品回顾
诊金昂贵、药引奇特的江湖庸医
陈莲河
身份:
情节形象:
①用“蟋蟀一对”“败鼓皮丸”等稀奇物为药引;
②神医天天坐轿子阔气着;
③认为舌乃心之灵苗,建议父亲用一种在舌上的药;
④认为医能事医,不能医命,让父亲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
故弄玄虚
人物形象
愚弄病人
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
封建迷信 草菅人命
鲁迅的父亲,屡应乡试不中,一直闲居在家
周伯宜(父亲)
身份:
情节形象:
①强迫“我”背完《鉴略》才能去迎神赛会;
②拒绝陈莲河舌尖灵丹、请人看一看冤愆的建议。
严厉、有封建传统思想
人物形象
冷静沉着
《琐记》
辨识关键词:衍太太、吃冰、《天演论》、《时务报》、中国袜
内容简介:作品开始回忆了“我”和衍太太相处的几件事(吃冰、打旋子、偷母亲珠宝),后面讲述了“我”为寻找“别一类人们”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描述了当时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以及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主旨情感:歌颂了“不满现状”的青年革命,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作品回顾
鲁迅家的邻居
衍太太
身份:
情节形象:
①在父亲临死时怂恿我一直呼唤父亲;
②鼓励小孩子吃冰;
③鼓励小孩子打旋;
④怂恿孩子看不健康的书籍;
⑤怂恿“我”去偷母亲的首饰,还散布谣言。
封建迷信
喜欢使坏、自私自利
人物形象
爱搬弄是非
自私自利
多嘴多舌
喜欢使坏
表里不一
品德低劣
1.把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如对百草园精细的描述,对捕鸟过程的生动复述,绘声绘色。书中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描写,如藤野先生的治学严谨、长妈妈的质朴善良、衍太太的自私自利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杂文笔法”。回忆往事时,不时插入“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如《狗·猫·鼠》一文既有作者对童年时拥有过的一只可爱的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生动的记叙,同时揭露了现实生活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
3.善于攫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如在《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
人物形象
4.“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反讽。在讽刺、批判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作者多用反讽手法。如在《父亲的病》中,对庸医的医术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无不蕴含着作者的讽刺和批判;如《藤野先生》中用“标致”“精通时事”等词语或短语反话正说,讽刺清朝留学。
5.鲜明生动的对比。作者在散文中常用对比手法,如《藤野先生》中通过青年鲁迅的认真求学和清朝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不学无术的对比,凸显青年鲁迅的忧国忧民之情,《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人”的对比,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的丑恶面目,《五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封建教育扼杀孩子天性的强烈谴责。
【专题一】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鲁迅先生儿时在百草园得到的乐趣,体现了儿童的天真与天性的活泼;也叙述了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乏味生活,揭示了封建私塾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压抑了儿童快乐的天性。
1.反对束缚儿童天性,认同儿童个性发展。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在三味书屋询问心中的疑惑,却得不到先生的解答,挫伤了孩子的求知欲。
2.保护儿童的好奇心,激发儿童的求知欲。
【专题一】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念
①封建礼教对儿童的毒害。《二十四孝图》叙述了“我”幼时看《二十四孝图》的心理,听完二十四个故事后,对于“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尤其是其中“老莱娱亲”“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更是使少年鲁迅产生深深的畏惧。
②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破坏。《五猖会》中父亲要求“我”背《鉴略》,背不熟就不准去看五猖会。“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简单的一句心理描写,就写出了儿童心中不能弥补的裂痕。
3.对旧式教育的批判。
【专题一】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念
《阿长与<山海经>》:
①“我”常常去叔祖的书斋看书,随着自己的兴趣,既看了“制艺和试帖诗”,也看了“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而且还有模有样地评出了自己最爱看的一本。这种读书方式与私塾中、家庭教育中的方式完全不同,“我”非但没有反叛、害怕,反而是主动地找书阅读。
②“我”对《山海经》十分痴迷,在得到它后欣喜若狂。
4.提倡乐学。
【专题二】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的双重转换
《朝花夕拾》中,鲁迅采用了双重视角。他一方面以孩童的眼光、心灵去观察和感受传统文化,展现孩童眼中的风土人情;另一方面,又以成人视角来反观儿童时期的生命体验,以成人视角来思考和反省成长过程,突出传统和乡村的种种弊端。
【专题二】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的双重转换
《五猖会》
儿童视角:以儿童的视角写“我”儿时盼望观看五猖会的急切与兴
奋,以及被父亲强迫背书时的失落和苦恼。
成人视角:以成人的眼光加以审视,批判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
压抑和摧残。
《狗·猫·鼠》
儿童视角:以儿童的视角追忆童年时期“我”的小隐鼠遭受摧残的
事,交代了“我”讨厌猫的原因。
成人视角:以成人的眼光加以审视,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对暴
虐者的讽刺和憎恨。
【专题二】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的双重转换
《父亲的病》
儿童视角:以儿童的视角描写父亲在“我”的大声叫嚷中痛苦地咽
气的惨状。
成人视角:以成人的视角沉痛忏悔,批判了封建孝道,抨击了庸医
误人和封建文化对儿童心灵的腐蚀。
【专题三】撰写人物的方法
①擅长攫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
如在《无常》中,写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既写出了无常富有人情味的特点,又讽刺了生活中虚伪的知识分子;在《阿长与〈山海经〉》中,写长妈妈教鲁迅吃福橘、讲“吉利”话和等待“恭喜”等,表现长妈妈渴望幸福、期待祝福的善良、淳朴。
②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糅合为一体。
如对藤野先生简朴外表的勾勒;对百草园的精细描述,对捕鸟游戏的复述,绘声绘色绘形,喜爱眷念之情溢于言表。
【专题三】撰写人物的方法
③对比、反讽和欲扬先抑的巧妙运用。
对比手法:如《五猖会》“我”前后心境的对比;《无常》中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的对比;《狗·猫·鼠》中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的对比。
反讽手法:如在《藤野先生》中用“标致”“精通时事”来讽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和无聊;《琐记》中写衍太太“和蔼地笑着”、孩子们“总还喜欢到她那里去”,反讽衍太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父亲的病》用“昆虫也要贞洁”“打破的鼓皮”反讽陈莲河故弄玄虚、草菅人命的本质。
【专题三】撰写人物的方法
③对比、反讽和欲扬先抑的巧妙运用。
欲扬先抑:如最初描绘长妈妈时写出“我”对她的不喜欢,然后写她为“我”买来《山海经》;刻画藤野先生时,从他自我介绍被笑、“穿衣服模胡”写起,到后面写他关心“我”的一系列事件;写范爱农时,鲁迅先写在日本认识时觉得他可恶,再写在国内重逢对范爱农的改观。
④通过对典型细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个性。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寿镜吾老先生读书神态、动作的描写。
人生导师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不歧视“我”这个弱国学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朱赫来是保尔革命道路上的引路人。
《骆驼祥子》曹先生:祥子到曹先生家拉包月,曹先生和气待他,祥子摔伤曹先生,曹先生没有责备他。这些让祥子悟出:尊严似乎比命更重要。
人物勾连
《水浒传》:宋江初见李逵即大方赠银;李逵喝酒吃鱼鲁莽行事,宋江仍满足其要求,这让李逵看到了宋江做人的忠义,以此以后,李逵一直以忠诚待宋江,即使最终被宋江毒死,也毫无怨言。
《朝花夕拾》:鲁迅批判封建礼教对儿童的荼毒,反对束缚
儿童天性,认同儿童个性发展。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勇敢、坚强,拥有顽强的毅力,相信自己的力量,并拥有“在任何情况下也不怕困难”的品质。
《简·爱》:简·爱不屈于世俗压力,独立自主、自尊自爱、坚毅执着、积极进取。
1.对青少年成长的教育意义
主题勾连
《朝花夕拾》: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决定“弃医从文”,借文救国,成为一代文豪。
《水浒传》:林冲、柴进、杨志等人被逼上梁山后,走上反抗的道路。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双腿瘫痪,双目失明,选择用文学创作的方式重新参加战斗,获得新生。
《简·爱》:简·爱得知罗切斯特的疯妻还活着后,选择离开,这一选择为她赢得人格独立;罗切斯特失明后,简·爱依然选择嫁给他,最终获得有尊严的爱情。
2.人生选择
《朝花夕拾》:“理性的批判”: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摧残,黑暗现实等,揭露了当时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
《西游记》:批判了明朝后期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封建社会官官相护、徇情枉法、贪赃行贿等黑暗腐败的现实。
《骆驼祥子》:批判了当时剥削和压迫底层劳动者的黑暗社会。
《简·爱》:批判了当时英国资本主义社会以金钱为基础的婚姻和爱情观。
3.批判社会现实
《海底两万里》:批判了沙皇的独裁统治。
《水浒传》:批判了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
《儒林外史》: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的不合理及对士人精神的毒害,追求功名富贵的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