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鄂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昼夜与四季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下面属于秋季的节气是( )。
A.小暑 B.雨水 C.白露
2.下列现象中,( )是由于地球公转产生的。
A.昼夜交替 B.月亮每天东升西落 C.四季变化
3.节气的应用非常广泛,节气的制定主要依据是( )。
A.月球绕地球公转情况 B.地球绕地轴自转 C.地球绕太阳公转情况
4.下列地区中,最先迎来黎明的是( )。
A.北京 B.乌鲁木齐 C.武汉
5.下列日期中,影子最长的可能是( )。
A.3月21日 B.6月27日 C.12月23日
6.因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的,所以越是( )的地区就越先看到日出。
A.东边 B.西边 C.南边
7.我们这里夏季气温变高的原因是( )。
A.太阳散发热量增多 B.太阳距离地球近
C.阳光照射到地球(北半球)的角度变垂直
8.上海在我国的东面,成都在我国的西面,武汉位于这两个城市之间。你认为哪一个城市先看到日出( )。
A.上海 B.成都 C.武汉
9.会出现极昼极夜的区域是( )。
A.热带 B.温带 C.北极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地球是太阳系里的一颗恒星
B.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C.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叫作公转
二、填空题
11. 是我们的祖先根据昼夜的长短、正午的影长等变化,在一年当中定出的24个时间点。
12.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被太阳光照亮的地方就产生 ,背着太阳光的一面便产生了 。
13.地球 和 倾斜,使得太阳的照射角度和地球上的气温都发生变化,由此便形成 。
14.地球围绕 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 ;地球围绕 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为 。
15.一年四季中,夏天气温高,物体的影子 ;冬天的气温低,物体的影子 。
三、判断题
16.北京是黎明,乌鲁木齐却是黑夜。( )
17.不同地区每天看到日出的时间不同。( )
18.“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节气到立夏,就把小苗挖”……这些谚语对于我国农事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
19.随着太阳东升西落,我们迎来一个个白天和夜晚,看到了周而复始的昼夜交替现象。( )
20.北京和乌鲁木齐两座城市,北京先迎来黎明,因为地球自转方向是由东向西转动。( )
21.在昼夜交替的过程中,夜空中月亮的位置会不断变化。( )
四、简答题
22.夏季来了,在二十四节气歌中“夏满芒夏暑相连”包含哪几个节气?
23.解释北京和乌鲁木齐日出时间不同的原因。
24.解释:地球上的四季变化是怎样形成的?
五、实验题
25.探究:分析下图地球公转模型,填空。
(1)填空:地球沿 的方向围绕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轨道是 形,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 。公转过程中,地轴 ,指向始终不变。
(2)填空:北半球在 节气时气温最高,在 节气时气温最低。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C
【详解】一年四季即春夏秋冬,每个季节3个月。地球上不仅各地区的气候差异很大,就是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气候也是不同的。秋天一共有6个节气,分别为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C选项符合题意。
2.C
【详解】由于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始终指向北,这就使得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高不同,由于太阳高度的变化,造成气温周期性的变化,这便形成了四季。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形成的,月亮每天东升西落与地球公转无关。C符合题意。
3.C
【详解】地球围绕地轴的转动是地球的自转,其产生的地理意义有: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不同经度的时间不同,即不同经度的地方时不同;昼夜更替;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节气的制定主要依据地球的公转情况,故C正确,AB错误。
4.A
【详解】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自西向东,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以上选项中,北京相对在东边,故最先迎来黎明的是北京。
5.C
【详解】一年中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是由于太阳公转导致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夏季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影子最短;而在冬季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影子最长;春分、秋分日影适中。所以12月23日冬至这天影子最长。
6.A
【详解】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也就是逆时针方向,由于相对运动,太阳东升西落,所以东边的地点最先见到日出,东边地点的时刻早。故A正确。
7.C
【详解】阳光照射角度影响吸热,阳光直射,光强,升温快;阳光斜射,光弱,升温慢。以北半球为例,夏季时太阳直射北半球,阳光直射,光强升温快,所以夏季气温变炎热。
8.A
【详解】地球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自转运动是围绕地轴的旋转运动,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周期是一天,约24小时。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太阳东升西落等。因为地球自转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太阳东升西落,东边地点最先见到日出,西边地点后见到日出。因此,同一天中,上海在我国的东面,成都在我国的西面,武汉位于这两个城市之间。所以上海先看到日出。
9.C
【详解】极昼和极夜是极圈内特有的自然现象,极昼和极夜这种特殊的自然现象,是地球沿着倾斜的地轴自转所造成的结果。地球上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是北极圈以北地区和南极圈以南地区,也就是两极地区。会出现极昼极夜的区域是北极,所以C符合题意。
10.A
【详解】像地球这样,自身不发光,围绕太阳运行,且质量足够大的天体,被称为行星。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是太阳系里的一颗行星。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叫作公转。
11.二十四节气
【详解】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的祖先根据昼夜的长短、正午的影长等变化,在一年当中定出的24个时间点。这些时间点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有关。二十四节气是伴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产生的,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春分和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至冬至日之间,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南回归线移动;冬至日至夏至日之间,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北回归线移动。
12. 白昼 黑夜
【详解】由于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太阳光对于地球来说是平行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面积,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昼半球,产生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夜半球,产生黑夜。
13. 公转 地轴 四季
【详解】四季形成的原因: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并且地轴是倾斜的,方向和角度也不变。导致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也有规律地变化,形成四季。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使得太阳的照射角度和地球上的气温都发生变化,由此便形成四季。
14. 地轴 24小时 太阳 365天
【详解】地球自转运动是围绕地轴的旋转运动,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周期是一天,约24小时。地球公转运动是围绕太阳的旋转运动,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周期是一年,约365天。
15. 短 长
【详解】一年四季中,夏天太阳照射北半球,北半球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烈,气温高,正午物体的影子短;冬天太阳照射南半球,北半球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弱,气温低,正午物体的影子长。
16.√
【详解】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经度数越大,日出时间越早,西经度数越小,日出时间越早,越是东边的时区,越先迎来黎明。北京是东八区,乌鲁木齐是东六区,北京在乌鲁木齐的东边,所以北京是黎明,乌鲁木齐却是黑夜。
17.√
【详解】我们每天看到的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是由地球的自转形成的,因为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转动。由此,地球上不同地区每天迎来黎明的时间是不同的,处在地球东边的地区每天太阳升起的时间要早一些,先迎来黎明。例如,北京和乌鲁木齐,北京先迎来黎明。
18.√
【详解】农业谚语是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种固定的语句。俗话说“谷雨前后,种瓜点豆”,寓意谷雨到来雨水增多,是播种移苗点豆的最佳时节。“节气到立夏,就把小苗挖”农时节令到立夏,查补齐全把苗挖。这些谚语对于我国农事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19.√
【详解】地球不透明、不发光,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面积,朝向太阳的一侧是白昼,背向太阳的一侧是黑夜。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运动,造成太阳东升西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迎来一个个白天和夜晚,看到了周而复始的昼夜交替。故题目说法正确。
20.×
【详解】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且太阳东升西落,也就意味着越是东边的时区,越先迎来黎明。北京和乌鲁木齐两座城市,北京在东面,所以北京先迎来黎明。
21.√
【详解】夜空中,月亮的位置在不断自东向西运动着,最后在西方落下,这主要是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运动和月亮绕着地球自西向东运动造成的。
22.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
【详解】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人民根据太阳的周年视运动而确定的,二十四节日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因此,“夏满芒夏暑相连”指的是夏季的节气,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
23.因为北京在乌鲁木齐的东方,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北京先看到日出,乌鲁木齐后看到日出。
【详解】地球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逆时针运动,正好是太阳运动方向相反。我们可以通过世界时区图来判断时间。世界时区图是以地球的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成24个时区。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因为北京在乌鲁木齐的东方,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北京先看到日出,乌鲁木齐后看到日出。
24.地球公转时,地轴倾斜,导致太阳的直射点在地球上移动,形成四季。
【详解】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地球绕太阳的距离远近不同,从而温度不同,日照时间不同。所以,就会产生四季交替变化。
25. 自西向东 椭圆 365天 是倾斜的 大暑 大寒
【详解】地球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公转运动是围绕太阳的旋转运动,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周期是一年,约365天。地球公转运动产生了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等。
(1)地球沿公转轨道自西向东的方向围绕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大约是365天。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北极指向北极星方向,而且指向始终不变。
(2)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制定了二十四节气来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二十四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北半球在大暑节气时气温最高,在大寒节气时气温最低。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