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生物河北中考样卷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
一、选择题
1.每年5-7月是荔枝成熟的季节,荔枝在分类上属于( )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藻类植物
2.在进行“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湿度”的实验时,某班级同学设置了一组对照,以下符合实验要求的一组是( )
A.清晨的裸地与中午的裸地
B.中午的灌木丛与傍晚的灌木丛
C.清晨的草地与中午的灌木丛
D.中午的草地与中午的灌木丛
3.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始大气与现代大气的成分相同,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B.米勒的模拟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
C.测定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可以准确判断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D.通过研究化石,可知哺乳类是由古代鸟类经过长期进化而来的
4.在学校举行的舞蹈大赛中,参演者在台上听到舞蹈配乐开始,立即做出相应动作。下列有关该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属于复杂反射
C.生来就有 D.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5.在校园绿化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有( )
A.注意教室内的采光和通风
B.以原有校园环境布局为基础
C.综合考虑花草树木的生长周期
D.A、B、C三项都正确
6.我国的“三北”防护林是一项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工程,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建设工程”。下列关于植树造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
B.能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C.能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
D.能获取大量的木材,创造巨大的经济利润
7.“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一个白胖子”这是从小就常听到的一则谜语,谜底是花生。“麻屋子”“红帐子”“白胖子”依次属于( )
A.子房、子房壁、胚珠 B.果皮、珠被、受精卵
C.果皮、种皮、胚 D.种皮、果皮、胚乳
8.某生物兴趣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他们将桂花、狗、花生归为一类;将鲤鱼、荷花、草履虫归为另一类,他们的归类方法是( )
A.按生物的用途 B.按生物的生活环境
C.按生物形态结构 D.按生物的个体大小
9.茅膏菜的叶片呈盘状,其边沿和中间长有腺毛。当昆虫触及叶片后,会被腺毛分泌的黏液缠绕,随后被分解。这体现了茅膏菜( )
A.能够繁殖后代 B.能够生长和发育 C.能够影响环境 D.具有应激性
10.垃圾分类,变废为宝。塑料、旧报纸应该投入的垃圾箱是( )
A. B. C. D.
11.一氧化碳中毒事故时有发生,原因是一氧化碳容易与( )结合,使得氧无法与其结合,最终造成人体缺氧窒息死亡。
A.血红蛋白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蛋白
12.2020年为脱贫攻坚决胜年。种植大棚有机蔬菜进行产业扶贫,实现了扶贫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下列措施不利于提高大棚蔬菜产量的是( )
A.适度增加灯光照射 B.适量增施农家肥
C.保持棚内持续低温 D.适时松土、浇水
13.黑斑蛙的红细胞在单独培养时,既不分裂也不分化。1978年我国科学家童弟周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将黑斑蛙的红细胞核移植到去核卵细胞中,细胞核变的活跃并开始分裂,这个换了核的卵细胞能发育成蝌蚪;②将未受精卵细胞的核移植到黑斑蛙的去核红细胞中,该红细胞未能进一步发生分化和发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核控制细胞的分裂与分化,只要有细胞核,细胞就具备分化的能力
B.实验①换了核的卵细胞发育成蝌蚪,是因为红细胞核具有全部的遗传物质
C.与单独培养相比,实验①中细胞核变的活跃,说明细胞质能影响细胞核作用
D.实验②换了核的红细胞未能进一步发育是因为卵细胞未受精
14.梅州蜜柚甘甜可口,蜜柚果肉中甘甜的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的( )
A.细胞膜 B.液泡 C.叶绿体 D.细胞核
15.2024年世界湿地日主题为:湿地与人类福祉,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 )
A.制氧之库 B.绿色水库 C.地球之肾 D.地球之肺
16.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及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白酒的酿造过程是制曲→发酵→糖化→蒸馏
B.利用无土栽培技术可以培养无毒植株
C.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胰岛素
D.克隆技术、试管婴儿技术都属于无性生殖
17.下列基因组合中,性状表现相同的是( )
A.RR和rr B.Rr和rr
C.Rr和RR D.Rr和DD
18.无性生殖的意义是( )
A.繁殖速度快,能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
B.产生的种子和果实可耐受不良环境
C.有利于种子的传播,扩大分布范围
D.使后代具有亲代双方的遗传特性,适应能力增强
19.被子植物进行分类的重要依据( )
A.根、茎、叶 B.花、果实、种子
C.叶、花、果实 D.叶、果实、种子
20.根据下图动物颌骨可以判断,该动物可能是( )
A.藏羚羊 B.野狼 C.蒙古野驴 D.野牦牛
21.图中I、Ⅱ、Ⅲ分别代表某个概念或器官,下列能构成图中关系的是( )
A.I:脊椎动物、Ⅱ:爬行动物、Ⅲ:节肢动物
B.I:肾单位、Ⅱ:肾小球、Ⅲ:肾小管
C.I:血液、Ⅱ:血浆、Ⅲ:血细胞
D.I:运动系统、Ⅱ:骨、Ⅲ:骨骼肌
22.中国航天营养与食品工程研究室为神舟十五号3名航天员准备了丰富多样的食物,以保证航员在轨飞行期间的营养需求,下列营养物质中,能被航天员直接吸收的是( )
A.水、脂肪、蛋白质、糖类
B.水、维生素、蛋白质
C.水、维生素、无机盐
D.水、脂肪、无机盐、维生素、糖类
23.人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场所、胎儿发育的场所分别是( )
A.卵巢、子宫 B.子宫、子宫
C.输卵管、子宫 D.卵巢、输卵管
24.下列关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操作的顺序为④②③①
B.叶片中的叶绿素可以溶解在碘液中
C.步骤③小烧杯中的液体是清水
D.步骤②是对实验材料进行黑暗处理
25.如图是晴朗的白天绿色植物几个主要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的物质错误的是( )
A.①—二氧化碳 B.②—氧气
C.③—无机盐 D.④—有机物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综合题
26.获得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大卫·朱利叶斯利用辣椒素(一种来自辣椒的刺激性化合物,可引起灼热感)发现了辣素受体的通道,为慢性疼痛疾病的治疗奠定基础。辣椒果实的颜色多种多样,科研人员用红色辣椒与黄色辣椒进行果实颜色遗传规律的研究,杂交过程及结果如下图。请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细胞中决定辣椒果实颜色的物质主要储存在 。
(2)根据图中遗传规律可推测辣椒果实的 是显性性状。
(3)若用A、a表示控制果实颜色的基因,则子二代红色辣椒的基因组成为 。
(4)有的红辣椒在成熟时,遇缺磷和低温会呈现出紫红色,而不是原来的鲜红色。说明生物的性状是 共同作用的结果。
27.下列图示中,图一为玉米种子的基本结构模式图;图二为玉米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图三为玉米植株;图四是玉米的一个叶肉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玉米种子萌发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图一中的 (填标号)。
(2)图二中的 C是由图一中的⑥ (填名称)发育而来的。
(3)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有:适宜的 、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4)图三中的玉米果穗常有缺粒现象,主要由于 引起的。
(5)农民适时给玉米地松土,能增加土壤中的空气,促进根的 ,从而有利于玉米植株生长。
(6)制作玉米叶肉细胞临时装片时,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在载玻片的中央应滴加 (“生理盐水”或“清水”)。
(7)新鲜的嫩玉米吃起来有甜味,这些甜味物质主要储存于图四 F 内的细胞液中。
(8)细胞内的染色体主要存在于图四 C 中,染色体是由 和 两种物质组成的。
三、资料分析题
28.类器官是由干细胞在体外环境下培育形成的一种“微器官”,其包含多种组织特异的细胞类型,可以部分模拟原生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目前已成功建立了人与鼠的胃、小肠、肝脏、胰腺、前列腺等类器官模型。请根据资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1)在利用干细胞培养类器官的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不同的组织,说明该过程发生了细胞 。除此之外,细胞还会进行 。
(2)组成类器官的各种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填“相同”或“不相同”)。
(3)利用小肠建立的类器官模型中有部分细胞具有分泌功能,它属于 组织。
(4)类器官模型相较细胞能准确地反映体内环境;相较动物实验可以缩短研究周期,显著降低成本,你认为类器官模型可以用于哪些方面的研究呢? 。
29.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棉花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在我国广泛栽培。棉花的花、果实的部分结构如图所示。棉纤维是由棉纤维细胞构成,棉纤维细胞是由胚珠的表皮细胞经伸长、加厚而成。
天然彩棉在棉纤维发育过程中会形成棕色色素。天然彩色棉纤维无需染色,不含化学毒素,因此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但天然彩棉的纤维品质与白色棉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纤维偏细,强度低。科研人员通过棕色棉和白色棉进行杂交来提高彩棉纤维品质,其中两组杂交的结果如下表。
组别 亲本 子代
棕色 白色 总数
第一组 棕色×白色 85 82 167
第二组 棕色×棕色 92 28 120
在棉花成长过程中,棉铃虫是常见害虫。我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Bt毒蛋白基因,成功培育出了转基因抗虫棉。
(1)棉花的果实称为棉桃,棉桃内具有由 (填序号)发育而来的棉籽(种子)。呈絮状的棉纤维是纺织业的主要原料,它由 发育而来。
(2)由第 组实验结果可知,棕色棉为显性性状。第二组中子代棕色棉的基因组成为 (显、隐性基因分别用A、a表示)。
(3)我国转基因棉花抗虫的变异是 (填“可以”或“不可以”)遗传的。利用转基因棉株细胞通过组织培养获得大量抗虫棉的过程属于 生殖。
四、实验探究题
30.“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请勿吸烟”,这是世界卫生组织在1988年对全世界发出的倡议,并且把每年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为了证明吸烟确实有害健康,某生物实验小组的同学探究了烟草浸出液对金鱼呼吸频率的影响。请你也参与进来,共同完成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烟草浸出液对金鱼的呼吸频率有影响吗?
作出假设:烟草浸出液会影响金鱼的呼吸频率。
实验材料及用具:品种相同大小相似且健康的小金鱼15条、清水若干mL、烟草浸出液若干mL,500mL烧杯5只、量筒,计时器等。
实验步骤:
①取容积为500mL的烧杯5只,分别编号A,B,C,D,E;
②向5只烧杯中依次加入烟草浸出液0mL,100mL,200mL,300mL,400mL;
③再向5只烧杯中依次加清水400mL,300mL,200mL,100mL,0mL;
④同时向5只烧杯中各放进1条金鱼,稍作停顿,待金鱼的游动稳定下来后,一位同学计时,另外五位同学同时分别统计5条金鱼在1分钟内的呼吸次数(金鱼鳃盖的一张一合为一次呼吸);
⑤各组更换新的金鱼,重复上述实验三次并计算某值,实验结果如下表: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1分钟内呼吸次数(第一次实验) 108 120 135 165 180
1分钟内呼吸次数(第二次实验) 107 117 138 167 182
1分钟内呼吸次数(第三次实验) 110 123 136 170 186
某值 108.33 120 136.33 167.33 182.67
结果分析:
(1)该实验变量是 。
(2)实验中编号A组烧杯起 作用,实验步骤②和③中,加入的烟草浸出液和清水的量呈现阶梯型变化,是为了液体总量 (填“相同”或“不同”)。
(3)重复实验的目的是 。为了减小误差,表格中的某值是指 值。
(4)通过比较数据可以得出结论:一定浓度范围内, ,因此吸烟有害身体健康。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分析】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被,种子裸露。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高大;裸子植物只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无花,种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实;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
【详解】荔枝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且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2.D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A.清晨的裸地与中午的裸地,变量是时间,A不符合题意。
B.中午的灌木丛与傍晚的灌木丛,变量是时间,B不符合题意。
C.清晨的草地与清晨的裸地,草地和裸地不是不同植被,C不符合题意。
D.中午的草地与中午的灌木丛,变量是不同植被环境,D符合题意。
故选D。
3.C
【分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生命起源的四个阶段都是在原始海洋中进行的。
【详解】A.原始大气包括水蒸气、氢、氨、甲烷等,与现代大气相比没有氧气,故A错误。
B.米勒实验证明在生命起源中,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合成有机小分子的化学过程是完全可能的,故B错误。
C.根据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对不同种属生物体中有关蛋白质和核酸的化学结构和含量进行测定和比较,从而得出的差异,可确定不同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故C正确。
D.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
哺乳类和鸟类是由古代爬行类经过长期进化而来的,故D错误。
故选C。
4.C
【分析】反射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的各种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包括简单反射与复杂反射,简单反射与复杂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简单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复杂反射。
【详解】A.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A正确。
BCD.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在舞蹈大赛中,参演者在台上听到舞蹈配乐开始,立即做出相应动作,这是人出生以后形成的复杂反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BD正确,C错误。
故选C。
5.D
【分析】绿化是指栽植花草树木以美化环境的活动,绿化可改善环境卫生并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起多种作用。
【详解】校园环境绿化是以绿色的各类花草树木为主,以其特有的美化和防护作用起到净化空气、减少噪音、调节气候等改善环境的功能,使学校成为清洁,优美的学习环境活动场所。因此在进行校园绿化设计时,尽量不要对校园环境布局做大的改动,应充分利用立体空间,应注意花草树木的生长周期,注意教室内的采光和通风和综合考虑花草树木的生长周期 ,尽量避免选择名贵树种,以减少开支,校园绿化设计不仅是园艺工人的事,每个学生也应发挥主人翁精神,积极参与其中,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6.D
【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②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方面起重要作用;③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详解】“三北”防护林是一项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工程,建设“三北”防护林的目的并不是利用森林的经济价值,而是利用它的生态价值: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故ABC正确,D错误。
故选D。
7.C
【分析】当一朵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花瓣、雄蕊、柱头、花柱凋落,只有子房发育为果实,胚珠发育为种子。
果实种子的形成过程如图:
【详解】花生的果实包括果皮和种子,由子房发育而来;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胚珠发育成种子。“红帐子”位于种子的最外面一层属于种皮,麻屋子是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白胖子是种子的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来,花生是双子叶植物,没有胚乳,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8.B
【分析】生物的分类依据很多,(1)按形态结构特点可分为:植物、动物、其他生物等;(2)按生活环境分:水生生物、陆生生物等;(3)按用途分:作物、家畜、家禽、宠物等。
【详解】A.生物按用途分:作物、家畜、家禽、宠物等,将桂花、狗、花生归为一类;将鲤鱼、荷花、草履虫归为另一类,不符合按生物的用途分类,A错误。
B.生物按生活环境分:水生生物、陆生生物等,将桂花、狗、花生归为一类,他们均生活在陆地;将鲤鱼、荷花、草履虫归为另一类,他们均生活在水中,B正确。
C.生物按形态结构特点可分为:植物、动物、其他生物等,从分类来看,两类均有动物和植物,C错误。
D.将桂花、狗、花生归为一类,这类生物中既有个体大的,也有个体小的;将鲤鱼、荷花、草履虫归为另一类,这类生物中既有个体大的,也有个体小的,D错误。
故选B。
9.D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根据题目信息:“茅膏菜的叶片呈盘状,其边沿和中间长有腺毛。当昆虫触及叶片后,会被腺毛分泌的黏液缠绕,随后被分解。”可见茅膏菜能对昆虫的刺激做出反应,体现了生物具有应激性的特征,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0.A
【分析】分类回收处理垃圾,能减少垃圾产生量、提高资源化利用、降低垃圾对生物的危害,可变废为宝,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及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
【详解】A.塑料、旧报纸属于可回收垃圾,A项所示为可回收垃圾,A正确。
B.B项所示厨余垃圾,塑料、旧报纸属于可回收垃圾,B错误。
C.C项所示有害垃圾,塑料、旧报纸属于可回收垃圾,C错误。
D.C项所示其他垃圾,塑料、旧报纸属于可回收垃圾,D错误。
故选A。
11.A
【分析】一氧化碳极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失去了携氧能力,造成生物体内缺氧,而发生中毒现象。
【详解】血红蛋白在含氧量高的地方能与氧气结合,而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比氧气强200多倍,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失去了携氧能力,造成生物体内缺氧而发生中毒现象。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是:一氧化碳容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得氧气无法与其结合,最终造成人体缺氧而窒息死亡,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2.C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里。呼吸作用的原理是在线粒体里在氧气的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可见要想提高作物的产量就要想办法促进光合作用,并抑制呼吸作用。由其原理可知促进光合作用的措施有:增加光照、增加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我们知道适当提高温度可以促进生物的生命活动,因此适当增加白天的温度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而夜晚适当降温则可以抑制其呼吸作用。
【详解】A.光照时间越长,植物光合作用的时间越长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适度增加灯光照射能增产,A不符合题意。
B.合理施肥,能提高土壤肥力,适量增施农家肥能够提高作物产量,B不符合题意。
C.白天气温高光合作用旺盛制造的有机物多,到了夜间温度低可有效地抵制蔬菜呼吸作用,减少因为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使有机物得到更多地积累。所以适当提高昼夜温差可以提高大棚蔬菜产量,而保持大棚内保持棚内持续低温,不利于提高大棚蔬菜产量,C符合题意。
D.适时松土,利于根的呼吸作用,浇水,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A
【分析】细胞核是贮存和复制遗传物质的场所,细胞的分裂和代谢等活动受到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控制,同时也受到细胞质抑制。
【详解】A.细胞分化除了需要具有完整的细胞核外,还需要一定的营养物质和适宜的条件,A错误。
B.红细胞由受精卵分裂、分化而来,因此具有全部的遗传物质,可以进行分裂、分化,最后发育成蝌蚪,B正确。
C.红细胞在单独培养时既不分裂也不分化,但将其细胞核移到去核卵细胞中时,细胞核变得活跃并开始分裂,说明细胞质能够影响细胞核作用,C正确。
D.未受精的卵细胞核中只含有遗传信息的一半,只有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后才能进一步发育,D正确。
故选A。
14.B
【分析】植物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线粒体,各有不同的功能。
【详解】A.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选择透过性)。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开,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A错误。
B.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营养物质等;因此,梅州蜜柚甘甜可口,蜜柚果肉中甘甜的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的液泡,B正确。
C.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是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C错误。
D.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D错误。
故选B。
15.C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既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详解】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能调节区域小气候,有“地球之肾”之称,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6.C
【分析】(1)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科学的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
(2)克隆技术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而获得新个体的方法,属于无性生殖。
【详解】A.酿酒一定要加入酒曲,酒曲中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和霉菌,其中霉菌主要起到糖化的作用,把米中的淀粉转化成葡萄糖,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再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白酒的酿造过程是制曲→糖化→发酵→蒸馏,故A错误。
B.培养无病毒植株是利用组织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培养获得的,因此必须采用组织培养,不属于无土栽培技术,故B错误。
C. 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的生物技术。由于细菌繁殖速度很快,科学家把人的胰岛素基因转移到大肠杆菌中,使大肠杆菌表达出了人的胰岛素,故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胰岛素,C正确。
D.克隆技术属于无性生殖,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的一部分发育为新的个体,试管婴儿技术是有性生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为新的个体,故D错误。
故选C。
17.C
【分析】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显性基因,小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
【详解】A.RR显示基因R控制的性状、rr显示基因r控制的性状,A不符合题意。
B.Rr显示基因R控制的性状、rr显示基因r控制的性状,B不符合题意。
C.RR和Rr,都显示基因R控制的性状,C符合题意。
D.Rr显示基因R控制的性状、DD显示基因D控制的性状,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A
【分析】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无性生殖的优点:后代保持亲本优良性状,繁殖速度快等。
【详解】A.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叫无性生殖,主要有扦插、嫁接、分根、组织培养等。无性生殖的优点是繁殖速度快,有利于亲本性状的保持,缺点是因为子代和母代遗传特性毕竟无变化,变异性降低,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便降低,A符合题意。
BC.产生的种子和果实可耐受不良环境,种子的传播,扩大分布范围,都与无性繁殖生殖无关,BC不符合题意。
D.有性生殖后代的遗传物质来自于亲代双方的遗传特性,变异性较大,适应能力增强,由于无性生殖不易发生变异,适应外界环境条件差,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9.B
【分析】生物学家在对被子植物分类时,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据此解答。
【详解】被子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结构特征,都可作为分类的依据。但主要以花、果实和种子作为主要依据,因为生殖器官比营养器官在植物一生中出现得晚,生存的时间比较短,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小,形态结构也比较稳定,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0.B
【分析】肉食性哺乳动物的牙齿分化为门齿、犬齿、臼齿。门齿开头像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的咀嚼面宽阔,适于磨碎食物;犬齿尖锐锋利是肉食性动物的特点,适于撕裂食物,而草食性动物的牙齿没有犬齿。
图中动物具有犬齿。
【详解】藏羚羊、蒙古野驴、野牦牛都是草食性动物,没有犬齿,只有臼齿和门齿,而图中该动物的牙齿有犬齿,所以应为野狼的牙齿,因为野狼为肉食性动物,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1.C
【分析】图中:Ⅰ仅包含Ⅱ和Ⅲ,而Ⅱ和Ⅲ是并列关系。
【详解】A.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身体中无脊柱,是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A错误。
B.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通。可见,每个Ⅰ肾单位由Ⅱ肾小球、肾小囊和Ⅲ肾小管组成,B错误。
C.Ⅰ血液由Ⅱ血浆和Ⅲ血细胞组成,血细胞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C正确。
D.人等动物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骼与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与骨连结。骨连结有不活动的、半活动的和活动的三种形式,其中活动的骨连结叫关节。可见,Ⅰ运动系统主要是由Ⅱ骨、关节和Ⅲ骨骼肌组成的,D错误。
故选C。
22.C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食物中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可以不经消化,在消化道内直接被吸收。
【详解】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中,水、无机盐、维生素是小分子的物质能够直接被人体消化道吸收,而蛋白质、淀粉和脂肪是大分子物质需经过消化后分别变成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因此选项中能被航天员直接吸收的是水、维生素、无机盐。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3.C
【分析】女性的生殖系统主要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女性的性腺,能够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输卵管能输送卵细胞,是受精的场所;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
【详解】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形成组织,并进一步形成器官,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怀孕到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即分娩。可见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场所是输卵管,当着床后到分娩前的一段时间(即胎儿发育)是在母体的子宫内,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4.D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A.《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图中①漂洗加碘,②暗处理,③酒精脱色,④部分遮光,可见正确顺序:②④③①,A错误。
B.叶绿素能够溶解在酒精中,不能溶解在碘液中,B错误。
C.步骤③小烧杯中的液体是酒精,大烧杯中是清水,C错误。
D.步骤②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这样才能说明检验的淀粉是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而不是原先储存的,D正确。
故选D。
25.C
【分析】(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3) 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
【详解】分析图示可知,①来自大气,并被叶片利用,是二氧化碳。
②由叶片产生,应该是氧气。
③来自土壤,通过叶片散失,应该是水。
④由叶片产生,自上而下运输,应该是有机物。
故C错误,ABD正确。
故选C。
26.(1)细胞核
(2)红色
(3)AA或Aa/Aa或AA
(4)基因和环境
【分析】(1)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基因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中既有显性基因,也有隐性基因,是杂合体;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亲代有二种性状,而子代全部只有一种性状,子代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在子代中没有出现的是隐性性状。
【详解】(1)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因此,细胞中决定辣椒果实颜色的物质主要储存在细胞核中。
(2)亲本为红色和黄色个体,杂交后子一代均为红色;红色个体自交,子代出现黄色,且红色:黄色≈3:1,因此可以推断红色为显性性状,黄色为隐性性状。
(3)根据第(2)的分析可知,红色为显性性状,黄色为隐性性状;亲代黄色个体的基因组成为aa,则子一代红色个体一定含有一个a基因,即子一代红色个体的基因组成为Aa,其自交遗传图解如下图:
由此可见,子二代红色辣椒的基因组成为AA或Aa。
(4)环境和基因都会影响生物性状,基因改变导致性状改变的是可遗传变异,由环境引起的性状的改变是不可遗传的;红辣椒在成熟时,遇缺磷和低温会呈现出紫红色,说明生物的性状在受基因控制的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即生物的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7.(1)②
(2)胚根
(3)温度
(4)传粉不足
(5)呼吸作用
(6)清水
(7)液泡
(8) 细胞核 DNA 蛋白质
【分析】图一为玉米种子的基本结构模式图,①是果皮和种皮、②是胚乳、③是子叶、④是胚芽、⑤是胚轴、⑥是胚根。
图二为玉米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A是叶、B是茎、C是根。
图四是玉米的一个叶肉细胞,其中,A是细胞壁、B是细胞膜、C是细胞核、D是细胞质、E是叶绿体、F是液泡。
【详解】(1)玉米属于单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里,因此玉米种子萌发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图一中的②胚乳。
(2)种子萌发过程中,胚芽将来发育成新植物的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新植物体的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因此图二中的 C根是由图一中的⑥胚根发育而来的。
(3)种子的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活的、发育成熟且完整的胚、足够的营养储备、不在休眠期。
(4)花开放后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作用后才能结出果实,图三中的玉米果穗常有缺粒现象,主要是由于自然状态下传粉不足引起起的,可通过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解决。
(5)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植物的根需要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农民适时给玉米地松土,能增加土壤中的空气,促进根的呼吸作用,从而有利于玉米植株生长。
(6)由于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壁具有支持作用,因此在制作玉米叶肉细胞临时装片时,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在载玻片的中央滴加清水。
(7)植物细胞的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新鲜的嫩玉米吃起来有甜味,这些甜味物质主要储存于图四 F液泡内的细胞液中。
(8)C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细胞核中有许多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就是染色体,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
28.(1) 分化 生长和分裂(缺一不可)
(2)相同
(3)上皮
(4)①药物研发②癌症治疗(或疾病治疗)③器官功能研究(写两个即可)
【分析】除病毒以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组织,组织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系统是由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的。类器官模型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工程技术,模拟了动物组织、器官的形成过程。
【详解】(1)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变化的过程;细胞分裂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细胞生长是指细胞吸收营养物质,体积增大的过程。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分不开的。干细胞是未分化的细胞,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组织,在利用干细胞培养类器官的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不同的组织,说明该过程发生了细胞分化,除此之外,细胞还会进行生长和分裂。
(2)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样就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时,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不变。因此通过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形成的类器官中各种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相同。
(3)动物的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其中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和分泌的功能,因此,利用小肠建立的类器官模型中有部分细胞具有分泌功能,能够分泌消化液,它属于上皮组织。
(4)类器官模型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工程技术,因其能够更精确地模拟体内环境和较快的研究速度,在多个研究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价值,如①药物研发,②癌症治疗(或疾病治疗),③器官功能研究等多个领域均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有望成为未来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29.(1) (5) 子房壁
(2) 二 AA或Aa
(3) 可以 无性
【分析】图中①柱头,②花柱,③子房,④花药,⑤胚珠,⑥子房壁。
【详解】(1)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都纷纷凋落。 子房继续发育成果实。 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里的⑤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的受精卵发育成胚。 呈絮状的棉纤维主要是棉花果实的果皮,它是由子房壁发育来的。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因此由第二组实验结果可知,棉色棕色为显性性状。 如用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那么棕色棉色的基因型是AA或Aa,白色棉色的基因型是aa。 由题意可知第二组亲代的棕色基因型是Aa。 遗传图解为:
第一组亲代棕色基因型是AA或Aa。
(3)我国转基因棉花抗虫的变异改变了遗传物质,因此可以遗传。 利用转基因棉株细胞通过组织培养获得大量抗虫棉,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因此属于无性生殖。
30.(1)烟草浸出液的浓度
(2) 对照 相同
(3) 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可信度 平均
(4)烟草浸出液浓度越高,金鱼的呼吸频率越快/烟草浸出液会影响金鱼的呼吸频率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详解】(1)探究实验主要是对照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他量皆相同的实验。本实验提出的问题是:烟草浸出液对金鱼的呼吸频率有影响吗?因此该实验的变量是烟草浸出液的浓度。
(2)A烧杯加入的烟草浸出液是0mL,作为对照组,起到对照的作用。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根据假设可知变量是烟草浸出液的浓度不同,其他量应都相同。因此5只烧杯中的液体总量都应该是相同的。
(3)将上述实验重复做三次的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可信度;表格中的某值是指平均值,可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4)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烟草浸出液的浓度由A组到E组逐渐增大,金鱼的呼吸次数逐渐增加。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的实验结论是:烟草浸出液会影响金鱼的呼吸频率(或“烟草浸出液会增加金鱼的呼吸频率”、“烟草浸出液浓度越大,金鱼呼吸频率越快”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