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共23题,共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共30分)
1.(本题3分)从1958年到1968年间,有27个英属殖民地、保护国和托管地宣布独立,遍布亚洲、非洲、南太平洋和加勒比海地区。这表明 ( )
A.英国国力相对衰退 B.第三世界开始崛起
C.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D.世界格局根本改变
2.(本题3分)如表为1990~2009年拉美地区部分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情况(美元)。这可用来说明( )
国家 初次迈入中等收入行列 经济徘徊,无法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高收入国家的标准人均12736美元)
人均国民收入
人均国民收入 1990年 2000年 2009年
墨西哥 1255 (1974年) 2670 5110 8920
巴西 1144 (1975年) 2540 3870 8040
哥伦比亚 1063 (1979年) 1190 2280 4930
阿根廷 1145 (1962年) 3020 7460 7570
A.经济“滞胀”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B.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得到了充分体现
C.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困境
D.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不可阻挡
3.(本题3分)1969年,21个拉美国家召开会议,强调各国有权自由支配其自然资源以及经济合作不能附带政治和军事条件等原则。1975年,拉美23国政府代表签署《巴拿马协议》,宣告拉丁美洲经济体系成立,以协调拉美国家在经济和社会问题上的共同立场。拉美国家的这些做法旨在( )
A.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B.建立合作共赢的秩序
C.合理开发各种资源 D.推动区域经济集团化
4.(本题3分)如图是学者彭树智先生的《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著作中,“世界历史性变化”第五章部分目录的扫描件。观察这一目录可知,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的是
A.缓和与动荡并存的世界局势 B.一战后亚洲殖民运动兴起
C.世界性反殖民主义运动爆发 D.二战后亚洲殖民体系崩溃
5.(本题3分)如图反映了不同年份各个国家或地区在世界贸易中所占份额的变化。据此可知( )
A.世贸组织的成立极大地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增长 B.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在贸易中占比猛增
C.20世纪后期新兴国家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度上升 D.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6.(本题3分)赫鲁晓夫逐步改革农民义务交售农产品的制度,并于1958年最终取消了这一制度,新方法规定由国家用统一的办法向集体农庄收购农副产品。这一做法
A.突破了斯大林模式 B.考虑了苏联经济发展实际
C.为工业提供更多资金 D.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
7.(本题3分)喀麦隆、刚果(金)、索马里等17个国家于同一年独立,因而以“非洲年”载入史册的年份是
A.1950年 B.1955年 C.1960年 D.1971年
8.(本题3分)朝鲜“三一”运动中,起草《独立宣言书》的是:
A.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
B.封建王公的代表
C.农民与义兵的代表
D.无产阶级革命家
9.(本题3分)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定对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进行经济援助,但是援助的前提条件是上述国家必须接受该组织为其提供的改革方案。由此推断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是
A.加剧了价值观的冲突 B.扩大繁荣了世界市场
C.加剧了金融危机程度 D.经济主权受到了威胁
10.(本题3分)20世纪70年代,马来西亚实施新经济政策,从对采矿和农业的依赖转向制造业,创造条件吸引外资,并以出口贸易推动经济增长;新加坡实行工业技术升级,建立高技术、高工艺、高附加值、有出口竞争能力的新兴工业企业。这说明当时两国( )
A.将经济独立作为首要目标 B.自身经济结构存在严重问题
C.强调传统文化创新与发展 D.重视宏观调控以建设现代化
二、填空题(共15分)
11.(本题3分)亚洲的民族独立
(1)印度和巴基斯坦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掀起 。
概况:印度人民在国大党领袖甘地、尼赫鲁和穆斯林联盟领袖 等人的领导下,积极争取独立。
结果: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成为独立的 。20世纪50年代,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成为共和国。
(2)其他地区:印度独立前后, 、老挝、菲律宾、缅甸、锡兰、柬埔寨、马来亚、新加坡等也纷纷独立。
(3)影响: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瓦解。
12.(本题3分)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印度人民在国大党领袖 和穆斯林联盟领袖真纳等人的领导下,积极争取独立。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成为 。20世纪50年代,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成为 。
(2)印度独立前后,印度尼西亚、老挝等也纷纷独立,帝国主义在 瓦解。
(3)1952年, 发动武装起义,第二年成立 。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收回 ,英军撤离运河区,1962年, 独立。
(4)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 。 等国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彻底崩溃。
(5)1959年,以 为首的古巴革命力量进行武装斗争,推翻了 。1961年,卡斯特罗宣布古巴是 。巴拿马人民在1999年从美国手中收回了 。1945—1991年,以惊人的速度摧毁了 。
13.(本题3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表现
国家 文化特征 表现
印度 现代文化呈现 ① 接受西方的 、民族主义和 思想中的一些 基本价值取向,同时注重发展 ,使印度走上了独 特的发展道路。 ②政治体制学习 ,中央与地方分享权力,采取宗教与政治分离政策,官方语言为印地语和英语。 ③崇尚 ,尊重宗教信仰多样性。 ④历史传统中的 仍然影响着政治与社会生活。
新加坡 韩国 与西方文化相结合 ①注意发扬 的精华,诸如宽容和谐、重视教育、社会为先、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 ②注意吸收 的精华,如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竞争意识、高效率作风等。
埃及 具有非洲特点的 ,并带有欧洲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元素 ① 为官方宗教,也有少数人信仰基督教等其他宗教。 ② 为官方语言,但英语和法语也广泛使用。 ③古埃及留下的诸多名胜古迹成为埃及乃至世界的文化遗产,对现代埃及的建筑和艺术等也有很大影响。
14.(本题3分)帝国主义在拉丁美洲的殖民体系瓦解
(1)古巴:1959年,以卡斯特罗为首的古巴革命力量推翻了 扶植的傀儡政权。1961年,卡斯特罗宣布古巴是社会主义国家。
(2)巴拿马:1999年,从美国手中收回了 的全部主权。
15.(本题3分)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
①内容: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加大农业投入、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 ;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打破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②结果
a.改革注入某些 成分,取得了一些成效。改革推进了农业的发展,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有所增加。但改革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比例仍然严重失调。
b.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全面科学的分析,造成严重的后遗症。
(2)勃列日涅夫改革
①前期:在工业领域推行“ ”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但改革只是对传统体制的修修补补,效果有限。
②后期:热衷于树立个人迷信, 日趋严重;各项工作缺乏活力,社会矛盾丛生,发展缓慢。
(3)戈尔巴乔夫改革
①经济领域:承认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成效甚微。
②政治领域: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 ,在意识形态上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行“多元化”,造成思想混乱,民族分离主义随之兴起。
三、判断题(共10分)
16.(本题2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最早在亚洲瓦解,其次是美洲,最后是非洲;( )
17.(本题2分)独立后的西属拉美都建立了共和国,但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
18.(本题2分)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面临多种多样的阻碍发展的问题;( )
19.(本题2分)二战后,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 )
20.(本题2分)发展中国家又称“第三世界”或新兴民族国家;( )
四、材料分析题(共45分)
21.(本题15分)关税水平指一个国家的平均进口税率,用以衡量或比较一个国家进口关税的保护程度,关税水平值越大,国家的贸易保护程度就越高。下图是1820年到1980年美国关税水平变化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料来源:R.E.Caveset.al,WorldTradeandPayments,HarperCollinsCollegerPublishers,1993.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对外贸易逆差不断加重,在世界制成品市场和国内市场上不但面临日本、西欧国家的激烈竞争,还面临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竞争。为了减少贸易逆差,美国一方面迫使对它有巨额贸易顺差的日本等国开放市场,另一方面加强采取限制和报复的进口措施。美国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发源地。1990年代,开放市场、低关税的做法成为世界主流,美国政府仍频频迫使对方国家顺从美国利益,减少对美贸易顺差。
——傅龙海《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1)根据材料一结合并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关税税率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的贸易政策并说明其产生的影响。
22.(本题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0年非洲国家获得独立大事记
时间 史实
1月1日 喀麦隆共和国成立
4月27日 多哥托管地宣布独立,成为多哥共和国
6月 马达加斯加、扎伊尔分别摆脱法国和比利时的殖民统治,宣布独立
7月初 英属索马里和意属索马里先后独立,合并成立索马里共和国
8月 先后有9个法属殖民地国家独立
9月22日 原法属苏丹更名为马里,退出法兰西共同体独立
10月1日 尼日利亚摆脱英国殖民统治,成立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
11月28日 毛里塔尼亚从法国统治下独立
1960年共有17个非洲国家先后获得独立,……在“非洲年”的影响下,整个60年代,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英属和葡属非洲殖民地到处燃起了独立运动的烽火。
——整理自《世界史画卷》
(1)依据材料一,概述1960年非洲国家独立的情况,并简述其影响。
材料二 20世纪后半期亚洲经济有了显著发展。
(2)新加坡和韩国是二战后亚洲各国中经济较早起飞的两个国家,列举它们共同的成功经验。
(3)当今印度经济获得快速发展但还面临着不少问题。下面4幅近年拍摄的照片暴露出印度经济发展中的什么问题?
23.(本题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学者布劳特认为,西方世界的烟起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地理大发现后列强对美洲、非洲和亚洲人民的残酷殖民掠夺与盘剥,是殖民地人民的累累白骨和美洲等地的贵金属及种植园造就了西方世界的整体崛起。到19世纪末,随着德国、日本等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殖民瓜分的行列,要求分享“阳光下的地盘”。这不仅引发了19世纪末帝国主义在非洲和亚洲的瓜分狂潮,也间接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因此,殖民体系也孕育了促使其自身最终走向灭亡的种子。
——摘编自韦宗友《殖民体系、后殖民体系与大国崛起》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获得了独立和解放,殖民体系因此逐渐瓦解。在这一进程中,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政策发生了变化,老殖民主义政策演变为新殖民主义政策。“新殖民主义不进行直接统治,而是承认政治独立”,“采取各种方式尤其是隐蔽的方式进行间接支配”。随着殖民体系的瓦解,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体系中的现代民族国家,不仅把民族国家体系的范围扩大到全球,而且使民族国家体系成为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民族独立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三类国家体系。
——摘编自刘青建《试析发展中国家与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兼论殖民体系瓦解的经济根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殖民体系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及影响。
(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
…………○…………内…………○…………装…………○…………订…………○…………线…………○…………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外…………○…………装…………○…………订…………○…………线…………○…………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8年到1968年(英国)。根据材料“从1958年到1968年间,有27个英属殖民地、保护国和托管地宣布独立,遍布亚洲、非洲、南太平洋和加勒比海地区。”可知,二战后,随着殖民体系的逐渐瓦解,英国原有的殖民地、保护国等纷纷宣布独立,说明英国与以往相比,逐渐国力衰退,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英国的控制力减弱,没有体现第三世界信息,排除B项;27个英属殖民地、保护国和托管地宣布独立,无法判定殖民体系崩溃,排除C项;世界格局根本改变,在材料中没有提及,排除D项。故选A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0~2009年拉美地区部分国家。根据材料可知,墨西哥、巴西、哥伦比亚、阿根廷等拉美国家虽然迈入中等收入行列,但始终无法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体现了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困境,C项正确;经济“滞胀”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困境,未涉及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困境,“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不可阻挡”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
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1969年至1975年的拉美国家。根据材料“强调各国有权自由支配其自然资源以及经济合作不能附带政治和军事条件等原则”可知,拉美国家坚守自由支配自然资源,经济合作不能附带政治军事条件,并且形成了拉丁美洲经济体系,说明拉美国家旨在保障国家经济安全,A项正确;“建立合作共赢的秩序”并不是根本目的,排除B项;“合理开发各种资源”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项;“推动区域经济集团化”并不是根本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
4.D
【详解】从材料“印度重新发现了自己”“以色列的诞生”等内容可以看出,其反映的是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以及新兴国家的诞生,故D项正确;A项是在两极格局瓦解后,排除A;以色列诞生于二战后,排除B;C项是在一战后,排除C。
5.C
【详解】根据题干1995年年各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与1965年相比,非洲、亚洲发展中国家、中东、拉美等新兴国家总体所占份额比例上升,体现出20世纪后期新兴国家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度上升,C项正确;题干数据为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是比例,不能体现世界贸易的增长或减少,排除A项;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西方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排除B项;题干并不能体现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排除D项。故选C项。
6.B
【分析】试题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改革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没有“突破”,故A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取消“农民义务交售农产品的制度”,实施“用统一的办法向集体农庄收购农副产品”可得出是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调整的结果,源于考虑到苏联经济实际发展的结果,故B项符合题意;苏联实施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故C项错误;题干中没有对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进行阐释,故D项错误。
【详解】
7.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60年非洲有喀麦隆、刚果(金)、索马里等17个国家独立,故1960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故C项正确;A、B、D三项时间不符合“1960年”的史实,故排除。故选C。
8.A
【详解】朝鲜“三一”运动中,朝鲜工商企业界一部分人联合起来,自称“朝鲜民族的代表”,起草了《独立宣言书》,所以起草《独立宣言书》的应该是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故排除BCD,A符合题意。
9.D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切入考查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危害,关键信息:但是援助的前提条件是上述国家必须接受该组织为其提供的改革方案。从关键信息分析可知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不利地位,话语权小甚至没有,故D项正确。ABC项无法从题干中的现象反映出来。
考点: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0.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东南亚)。据本题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两国都从国家政策层面实施经济发展方略,以促进本国经济现代化,即国家重视宏观调控以促进经济现代化,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排除A项;材料笼统地述及了两国经济发展方略,但是并不能据此倒推其经济结构“存在严重问题”,排除B项;传统文化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11. 新高潮 真纳 自治领 印度尼西亚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掀起①新高潮。印度人民在国大党领袖甘地、尼赫鲁和穆斯林联盟领袖②真纳等人的领导下,积极争取独立。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成为独立的③自治领。印度独立前后,④印度尼西亚、老挝、菲律宾、缅甸、锡兰、柬埔寨、马来亚、新加坡等也纷纷独立。
12. 甘地、尼赫鲁 独立的自治领 共和国 亚洲的殖民体系 埃及中下层军官 埃及共和国 苏伊士运河主权 阿尔及利亚 “非洲年” 英、法、比、葡 卡斯特罗 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 社会主义国家 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世界殖民体系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印度人民在国大党领袖甘地、尼赫鲁和穆斯林联盟领袖真纳等人的领导下,积极争取独立。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成为独立的自治领。20世纪50年代,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成为共和国。印度独立前后,印度尼西亚、老挝等也纷纷独立,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瓦解。1952年,埃及中下层军官发动武装起义,第二年成立埃及共和国。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英军撤离运河区,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英、法、比、葡等国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彻底崩溃。1959年,以卡斯特罗为首的古巴革命力量进行武装斗争,推翻了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1961年,卡斯特罗宣布古巴是社会主义国家。巴拿马人民在1999年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1945—1991年,以惊人的速度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故填空:1.甘地、尼赫鲁;2.独立的自治领;3.共和国;4.亚洲的殖民体系;5.埃及中下层军官;6.埃及共和国;7.苏伊士运河主权;8.阿尔及利亚;9.“非洲年”;10.英、法、比、葡;11.卡斯特罗;12.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13.社会主义国家;14.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15.世界殖民体系。
13. 多样化 自由主义 社会主义 传统文化 英国 甘地思想 种姓因素 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 西方文化 阿拉伯文化 伊斯兰教 阿拉伯语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印度现代文化呈现多样化,接受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同时注重发展传统文化,使印度走上了独特的发展道路。政治体制学习英国,中央与地方分享权力,采取宗教与政治分离政策,官方语言为印地语和英语。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多样性。历史传统中的种姓因素仍然影响着政治与社会生活。新加坡、韩国儒家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诸如宽容和谐、重视教育、社会为先、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如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竞争意识、高效率作风等。埃及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并带有欧洲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元素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也有少数人信仰基督教等其他宗教。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但英语和法语也广泛使用。故填空1.多样化;2.自由主义;3.社会主义;4.传统文化;5.英国;6.甘地思想;7.种姓因素;8.儒家文化;9.儒家文化;10.西方文化;11.阿拉伯文化;12.伊斯兰教;13.阿拉伯语。
14. 美国 巴拿马运河区
【详解】(1)古巴:根据所学,1959年,以卡斯特罗为首的古巴革命力量推翻了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1961年,卡斯特罗宣布古巴是社会主义国家。
(2)巴拿马:根据所学,1999年,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15. 收购制 市场经济 新经济体制 专制作风 市场调节 多党制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的改革,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等,其改革注入某些市场经济成分,取得了一些成效;勃列日涅夫改革前期,在工业领域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等,后期,热衷于树立个人迷信,专制作风日趋严重;戈尔巴乔夫改革在经济领域,承认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但成效甚微,在政治领域,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等。故文中空白处对应的文字依次是,收购制,市场经济,新经济体制,专制作风,市场调节和多党制。
16.正确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最早在亚洲瓦解,其次是美洲,最后是非洲,因此正确。
17.正确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独立后的西属拉美都建立了共和国,但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因此正确。
18.正确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面临多种多样的阻碍发展的问题。
19.错误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抓住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利用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外国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故题干说法错误。
20.正确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发展中国家又称“第三世界”,是指原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独立后建立的,拥有完整主权的新兴民族国家。
21.(1)变化:美国关税水平呈下降趋势(学生答大幅下降或不断下降亦可)。
原因:经济危机的教训;二战后恢复经济的需要;战后美国在全世界推行贸易自由化;《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签订。
(2)政策: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影响:加剧了贸易争端和摩擦;阻碍了贸易自由化;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美国的利益;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详解】(1)变化:从坐标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美国关税水平呈下降趋势。原因:结合二战后的政策及相关内容概括即可,可从经济危机的教训、二战后恢复经济的需要、战后美国在全世界推行贸易自由化、《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签订等方面概括。
(2)政策:根据“美国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发源地。”得出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影响:结合所学可概括得出加剧了贸易争端和摩擦、阻碍了贸易自由化、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美国的利益、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等。
【点睛】
22.(1)情况:1960年共有17个非洲国家先后获得独立,喀麦隆共和国成立开启良好开端,8月独立运动达到最高潮;毛里塔尼亚成为这一年独立的最后一个国家。
影响:共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被称为“非洲年”。它使非洲独立国家增加到26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并引发了60年代更多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最终导致非洲殖民体系崩溃。
(2)抓住机遇,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审时度势,适时进行经济战略调整;重视发展科教文化事业,努力提高国民素质。(言之成理即可)
(3)农民贫困、人口膨胀、交通设施落后、住房和城市建设破旧、环境污染、童工和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
【详解】(1)情况:根据材料“1960年共有17个非洲国家先后获得独立”可知,1960年共有17个非洲国家先后获得独立。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960年1月1日,喀麦隆共和国成立开启良好开端,8月“先后有9个法属殖民地国家独立”,独立运动达到最高潮;1960年11月28日,毛里塔尼亚从法国统治下独立,成为这一年独立的最后一个国家。
影响:根据材料“1960年共有17个非洲国家先后获得独立”可知,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根据材料“在“非洲年”的影响下,整个60年代,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英属和葡属非洲殖民地到处燃起了独立运动的烽火”可知,非洲年使非洲独立国家增加到26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并引发了60年代更多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最终导致非洲殖民体系崩溃。
(2)经验:根据所学知识,从抓住机遇实现国家工业化、经济结构调整、重视教育以及国民素质角度回答即可。
(3)问题:从图片一、二可以看出印度的农民贫困、人口膨胀、交通设施落后;根据图片三可以看出印度住房和城市建设破旧、环境污染;从图四可以看出,印度存在童工和教育资源不足。
23.(1)特征:不平等:充满暴力(血腥);矛盾复杂;范围广;殖民方式不断更新;西方强国压迫、奴役和剥削落后国家。
(2)原因:两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宗主国的力量;亚非拉人民民族民主意识不断增强;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
影响: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主权获得独立;增强了世界和平与民主的力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进程。
【详解】(1)特征:根据所学可得出不平等:根据“这不仅引发了19世纪末帝国主义在非洲和亚洲的瓜分狂潮,也间接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得出充满暴力(血腥);矛盾复杂;范围广;根据“在这一进程中,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政策发生了变化,老殖民主义政策演变为新殖民主义政策”得出殖民方式不断更新;根据“列强对美洲、非洲和亚洲人民的残酷殖民掠夺与盘剥”得出西方强国压迫、奴役和剥削落后国家。
(2)原因: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获得了独立和解放,殖民体系因此逐渐瓦解。”得出两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宗主国的力量;根据所学,从民族意识觉醒、独立运动高涨、十月革命影响等方面概括。影响:根据“随着殖民体系的瓦解,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体系中的现代民族国家,不仅把民族国家体系的范围扩大到全球,而且使民族国家体系成为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民族独立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三类国家体系。”可得出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主权获得独立;增强了世界和平与民主的力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结合所学可得出推动了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进程。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