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共23题,共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共30分)
1.(本题3分)华盛顿会议召开前夕订立的《中德协约》是第一个明文规定没有最惠国待遇、没有治外法权和协定关税的平等条约;1919和1920年,苏俄两次发表对华宣言表示放弃旧俄在华特权,1924年的《中俄协定》也成为北京政府与革命国家订立的第一个平等条约。这说明,当时
A.列强传统对华条约体系出现裂痕 B.德俄借此冲破凡尔赛体系束缚
C.《九国公约》对德俄均有重大影响 D.组建国联奠定了欧洲合作基础
2.(本题3分)下图是1915-1949年美国人口出生及死亡统计图,由此可以看出大萧条期间美国( )
A.经济发展产生较大波动 B.生育理念发生巨大变化
C.并未发生大规模的饥荒 D.胡佛经济政策并未起效
3.(本题3分)下表可以用来说明,国际联盟( )
1922年 国际联盟签发南森护照给予无国籍难民,该护照得到52个国家的承认
1932年2月2日 国际联盟组织日内瓦裁军会议
1935年6月 在国际联盟和周边国家的调停下,玻利维亚和巴拉圭双方实现停火
A.发挥了一定作用 B.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
C.关注亚非拉国家 D.竭力阻止法西斯侵略
4.(本题3分)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大陆的政治版图发生了巨大变动。根据如图,分析正确的是
①德国领土被重新划分,国力受到严重削弱
②在民族自决原则上诞生许多新兴独立国家
③德意志、奥匈、奥斯曼、俄罗斯四大帝国解体
④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欧洲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5.(本题3分)某条约规定:“如果缔约国一方或两方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进攻致与两个或两个以上非本条约签订国的大国发生战争,对所有缔约国而言,应立即同时产生履行盟约的理由。”该条约
A.由列强的矛盾和冲突催生
B.在俾斯麦的推动下由德意两国缔结
C.具有明显针对英国的性质
D.标志着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6.(本题3分)如果俄国在胶州湾问题上要价过高,德国可能被迫“支持英国的东亚政策”。这反映出
A.列强在瓜分中国问题上有分歧 B.俄国欲独自占领中国
C.英国是德国与俄国的总后台 D.德国与英国租借胶州湾
7.(本题3分)推行维持欧洲大陆均势政策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8.(本题3分)列宁称……条约是强盗、掠夺者、高利贷者、刽子手和屠夫的和约。他还指出“靠……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材料中的条约指的是
A.《九国公约》 B.《非战公约》
C.《凡尔赛和约》 D.《洛迦诺公约》
9.(本题3分)这场战争改变了欧洲版图,众多王冠纷纷落地,一批批民族国家在帝国的废墟中诞生;这场战争改变了国际格局,弹冠相庆之后,胜利者要惩治战败国,要重建属于他们的国际新秩序。这场战争( )
A.使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两极对峙
B.进一步从政治理论上确立了民族自决原则
C.促进了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
D.英法根据国际法宣布该战争为帝国主义战争
10.(本题3分)以下内容为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世界和平纲领》,即“十四点原则”的部分节选。据此可推断当时( )
(1)公开的和平条约,必须公开缔结。 (2)领海以外,无论平时或战时,必须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 (3)尽可能地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 (4)各国军备必须裁减至符合维持国内安全的最低限度。 (5)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
A.美国积极维护世界和平 B.战后世界贸易空前繁荣
C.美国综合国力迅速上升 D.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瓦解
二、填空题(共15分)
11.(本题3分)一战的导火索
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及夫人在 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2.(本题3分)一战的影响
(1)削弱了帝国主义和 力量,动摇了 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2) 的参战和 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3)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 的运动日益高涨。
13.(本题3分)性质: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 之战。
14.(本题3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4 年6 月28 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 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两大集团利用这一突发事件,推波助澜,导致国际局势迅速恶化,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5.(本题3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促进民族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 和 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三、判断题(共10分)
16.(本题2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斗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
17.(本题2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
18.(本题2分)一战期间马恩河战役标志着德国“速决战”的破产。
19.(本题2分)一战间形成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
20.(本题2分)国际联盟实行“大国一致”原则,有效制裁侵略行为;( )
四、材料分析题(共45分)
21.(本题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9年1月18日,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和会在巴黎召开。威尔逊十分重视这次国际会议,他认为实现他的“十四点”世界计划的时机到来了,因此决定亲自率团参加和会。事前,许多人包括威尔逊的朋友都不赞同总统亲自与会,他们认为总统参加会议,将使美国成为“争吵者中的一员”、而失去“世界仲裁者的地位”。但是固执己见的威尔逊还是率队亲往,企图亲自在和会上推销他的战后世界蓝图。在他率领的代表团中,几乎清一色由民主党组成,只有亨利·怀特一个共和党人,这样,威尔逊的外交行动从一开始就失去了在野党的支持。在他的“十四点”中,他认定“国际联盟”是达到目标的首选途径,因此,他把赌注都押在了国联上。但是事与愿违,在巴黎和会期间,威尔逊步步后退,最终一无所获。
——摘编自王纬、戴超武《美国外交思想史(1775一2005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威尔逊亲自率团参加巴黎和会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威尔逊参加巴黎和会最终一无所获的原因。
22.(本题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战以来,日本利用英、法、德等国忙于欧战无暇东顾之机,攫取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尤其是占领了胶济铁路,这就等于日本在地理位置上对中国占有了绝对优势。日本在华的政治、经济优势地位严重违背了美国一贯的对华政策——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美国国务院认为,美国在一战后的首要任务就是恢复远东因日本不断扩张而受到破坏的均势。巴黎和会没有达到预期的成功,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也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此,华盛顿会议召开的目的之一就是强迫日本把吞入口中的“山东”吐出来,实现亚太地区的利益均沾。为此,英美两国派观察员列席中日会谈,“主要任务是观察以及必要时出面调解纠纷以弥合分歧”。
——摘编自胡洁方《休斯与华盛顿会议期间的美国对华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盛顿会议期间美国对华政策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华盛顿会议期间美国的对华政策。
23.(本题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4~1918年的“大战”深植于帝国主义的土壤之中,发生在世界已经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的时代,战争双方以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世界为目标,因此该“大战”从一开始就具有影响整个人类社会生活的总体性和牵动全球的世界性,成为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然而,这场战争的发展轨迹却完全超出了战争发动者的预料。大战爆发之初,各国的文官政府考虑的是如何及时应战,以避免削弱自己,坐大对手;军方则仍然设想通过一场拿破仑式的战争或普法战争等方式的战争,即靠一两次大的战役便见分晓。然而由于时代的不同,战争的进程完全走向战争发动者的愿望和主观意志的反面:他们抱着短期取胜的侥幸心理,却陷入了长期阵地战的僵局;他们本以为这是单纯的军事较量,它却变成了倾注全部国力的长期消耗的总体战,从而使整个社会基础受到了空前的动摇与毁坏。
——摘编自徐蓝《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美和平运动的发展》
(1)根据材料,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超出战争发动者预料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超出战争发动者预料的原因。
(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
…………○…………内…………○…………装…………○…………订…………○…………线…………○…………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外…………○…………装…………○…………订…………○…………线…………○…………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解题关键为“《中德协约》《中俄协定》为平等条约”。题干中提到的两个条约都是平等条约,这与之前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截然相反,A项正确;凡尔赛体系是帝国主义国家对德国而非俄国的制约,与中国关联性不强,排除B项;《中德协约》签订是在华盛顿会议召开前夕,C项中的《九国公约》与题干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题干中既没有涉及到国联,也没有涉及到欧洲的的合作,排除D项。故选A项。
2.C
【详解】根据统计图可以看出,1929-1932年期间,美国虽然人口出生率减少,但人口死亡率却基本稳定,说明并未发生大规模的饥荒,故C项正确;统计图只能反映美国的人口变化情况,不能反映经济是否产生了大的波动, 排除A项;由统计图可以看出大萧条期间美国的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说明人们为了生计减少了生育,但体现不出生育观念的变化,排除B项;胡佛的经济政策是否起到作用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C。
3.A
【详解】根据材料“国际联盟签发南森护照给予无国籍难民,该护照得到52个国家的承认”“国际联盟组织日内瓦裁军会议”“玻利维亚和巴拉圭双方实现停火”可知,国际联盟在保护难民、组织裁军会议和维护地区和平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A项正确;材料无法看出国际联盟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排除B项;材料无法看出国家联盟对亚非拉国家的关注,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法西斯侵略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4.A
【详解】材料图片是一战前后的对比,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德国领土被重新划分,国力受到严重削弱,①正确;在民族自决原则上诞生许多新兴独立国家也是一战后欧洲版图能体现出来的特点,②正确;德意志、奥匈、奥斯曼、俄罗斯四大帝国解体是一战产生的重大影响,材料也能看出来,③正确;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欧洲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材料图片也可以直接看出来,④正确;①②③④正确,故选A;BCD不全面,排除。
5.A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如果缔约国一方或两方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进攻致与两个或两个以上非本条约签订国的大国发生战争,对所有缔约国而言,应立即同时产生履行盟约的理由”可知,这是德意奥签订的“同盟特约”中的规定,“两个非本条约签订国”指法国和俄国,他们之间是围绕争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引起,故A正确;本题考查的是德意奥的三国同盟形成的原因,“在俾斯麦的推动下由德意两国缔结”没有反映材料主旨,故B错误;该条约是针对法国和俄国的,不是英国,故C错误;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的时间是1907年英法俄三国协约的形成,选项D不合题意,故D错误。
6.A
【详解】材料给出的是俄国和德国对于中国山东问题的不同态度,这种不同的态度反映出列强在瓜分中国过程中存在着一定分歧,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没有凸显出德国和英国的态度;C选项说法错误;D选项与材料无关。
7.A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英国位于英伦三岛,在欧洲大陆之外,所以维持欧洲大陆均势有利于保障英国的安全与地位,故A符合题意;德法都是欧洲大陆国家,意图称霸欧洲,没有维持大陆均势,排除BC;美国是美洲国家,意图插手欧洲事务,建立在欧洲的霸权地位,也没有维持大陆均势,排除D。
8.C
【详解】材料体现出列宁认为靠《凡尔赛和约》维系的国际关系体系是不稳定的,最终必然会崩塌。因为《凡尔赛和约》里面充斥了很多的矛盾。一战后的巴黎和会以及签订的条约,对战败国进行了严厉的宰割,战败国存在严重的复仇心理;战胜国因分赃不均,仍然存在尖锐的矛盾;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新的战争爆发的根源;经济危机、法西斯上台,加剧了世界的不稳定性;大国为保护自身利益而采取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故材料中的条约指的是《凡尔赛和约》,C正确;《九国公约》的核心是肯定美国提出的在华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并赋予它国际协定的性质,限制了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因此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A;《非战公约》提出于1928年,《洛迦诺公约》提出于1925年,而列宁1924年已经去世,故排除BD项。
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世界。材料中的这场战争改变了欧洲版图,这场战争改变了国际格局并且胜利者要惩治战败国,要重建属于他们的国际新秩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有促进了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C项正确;使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两极对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根据所学在二战中为了进一步打败法西斯进一步从政治理论上确立了民族自决原则 ,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英法为一战中协约国一方,为了自身利益,它们不会宣布一战为帝国主义战争,排除D项。故选C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8年(世界)。根据材料“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四点原则”是美国在一战后期提出的对于战后世界秩序的规划,这体现了美国综合国力迅速上升后,对于世界霸权的野心,C项正确;“美国积极维护世界和平”是表面现象,本质还是夺取世界霸权,排除A项;一战结束于1918年11月,时间与材料要求不符,排除B项;“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瓦解”在二战之后,排除D项。故选C项。
11. 1914 萨拉热窝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1914年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及夫人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2. 殖民主义 欧洲 美国 俄国十月革命 反对战争 要求和平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一战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故文中空白处对应的文字依次是,殖民主义、欧洲、美国、俄国十月革命、反对战争和要求和平。
13.帝国主义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14.萨拉热窝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两大集团利用这一突发事件,推波助澜,导致国际局势迅速恶化,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5. 帝国主义 殖民主义
【详解】根据所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促进民族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16.正确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斗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题意说法正确。
17.错误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而不是结束了,故材料说法错误。
18.正确
【详解】据所学,1914年,德军和法军在马恩河激战,德国战败,标志着德国“速决战”的破产。
19.正确
【详解】根据所学,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乘西方列强无暇东顾之机,借口对德宣战,强夺胶济铁路,攻战青岛,夺取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1915年日本逼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形成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因此本题说法正确。故选正确。
20.错误
【详解】根据所学,国联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无法制止战争发生,因此本题说法错误。故选错误。
21.(1)目的:认为实现他的“十四点”世界计划的时机到来了;想在巴黎和会上为美国争取更多的权益;企图构建美国为主导的战后国际秩序。
(2)原因:巴黎和会期间,威尔逊步步后退;一战结束后世界中心依然在西欧;失去在野党的支持。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1919年欧洲。关于威尔逊亲自率团参加巴黎和会的目的。据材料“他认为实现他的‘十四’世界计划的时机到来了,因此决定亲自率团参加和会。”可知,认为实现他的“十四点”世界计划的时机到来了;据材料“但是固执己见的威尔逊还是率队亲往,企图亲自在和会上推销他的战后世界蓝图。”并结合所学可知,威尔逊企图构建美国为主导的战后国际秩序;据所学可知,美国是一战的战胜国,一战期间美国经济实力迅速上升,因此巴黎和会上时任总统威尔逊想要为美国争取更多的权益。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1919年欧洲。关于威尔逊参加巴黎和会最终一无所获的原因,据材料“在巴黎和会期间,威尔逊步步后退,最终一无所获。”可知,巴黎和会期间,威尔逊步步后退;据材料“这样,威尔逊的外交行动从一开始就失去了在野党的支持。”可知,失去在野党的支持;据所学可知,一战期间虽然美国的经济实力迅速上升,综合国力也在稳步前进,当时战后世界中心依然是西欧,当时的英法等国尤其是英国国力依然在美国之上。
22.(1)目的:维护“门户开放”政策;打破日本在华优势,实现利益均沾,维护自身利益;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阻碍中国走向独立自主。
(2)美国的对华政策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其主要目的是维护美国在中国的利益;加剧了美日之间的矛盾和争夺;罔顾中国的真正诉求,使中国又回到了被帝国主义共同宰割的局面;美国凭借其经济实力扩大了在华的影响力。(任答3点即可)
【详解】(1)本题为目的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华盛顿会议期间(美国)。根据材料“日本在华的政治、经济优势地位严重违背了美国一贯的对华政策——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可知维护“门户开放”政策;打破日本在华优势,实现利益均沾,维护自身利益;根据材料“强迫日本把吞入口中的‘山东’吐出来,实现亚太地区的利益均沾”可知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结合美国门户开放的实质可知阻碍中国走向独立自主。
(2)本题为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华盛顿会议期间(美国)。根据材料“日本在华的政治、经济优势地位严重违背了美国一贯的对华政策——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可知美国的对华政策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其主要目的是维护美国在中国的利益;根据材料“强迫日本把吞入口中的‘山东’吐出来,实现亚太地区的利益均沾”可知加剧了美日之间的矛盾和争夺;结合美国门户开放的实质可知罔顾中国的真正诉求,使中国又回到了被帝国主义共同宰割的局面;美国凭借其经济实力扩大了在华的影响力。
23.(1)表现:战争规模空前;波及范围广;具有长期性和极端残酷性。
(2)原因: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具有强烈的侵略性和扩张性;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矛盾日益尖锐,形成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科技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突破地域条件的限制。
【详解】(1)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超出战争发动者预料的表现,学生可根据材料中“然而由于时代的不同,战争的进程完全走向战争发动者的愿望和主观意志的反面:他们抱着短期取胜的侥幸心理,却陷入了长期阵地战的僵局;他们本以为这是单纯的军事较量,它却变成了倾注全部国力的长期消耗的总体战,从而使整个社会基础受到了空前的动摇与毁坏”等信息归纳得出。
(2)关于原因,学生可从当时帝国主义政治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世界联系不断加强、科技应用于战争等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