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共23题,共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共30分)
1.(本题3分)公元前5世纪中期,雅典卫城的建筑在布局上克服了早期追求对称而造成的呆板风格,由以神庙建筑为主转为公共建筑为主,如人民议事厅、图书馆、露天剧场、竞技场、城市园林等。这一布局
A.重视了建筑的实用功能 B.保证了雅典局势稳定
C.是民主政治成熟的标志 D.有助于培养公民意识
2.(本题3分)古代埃及形成了统一的君主制国家;古代希腊发展起众多的城邦,有的实行民主政治。这反映出
A.欧洲文明领先世界 B.古代文明具有多元特征
C.不同文明之间缺乏联系 D.非洲文明相对落后
3.(本题3分)梭伦改革提出把国家置于党派或氏族之上,他要求一切公民都参与国家事务,尤其在立法时规定,一个人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这一规定使一个不关心城邦公共事务的人不配为公民。这反映的理念是( )
A.人人平等 B.分权制衡 C.直接民主 D.集体主义
4.(本题3分)英国学者查尔斯·埃利奥特说:“印度民族心理特别喜爱宗教,并在宗教中获得充分表现,甚于任何其他国家。”以下关于印度宗教,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公元前6世纪,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人们对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不满,佛教产生
②佛教提倡“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
③5世纪时,在婆罗门教的基础上,印度教开始兴起
④桑奇大塔是印度教建筑的代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本题3分)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下列对世界各文明区的文字解读有误的是( )
A.使用楔形文字记载《汉谟拉比法典》
B.印章文字是雅利安人记录事件的载体
C.商周时期的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D.那尔迈调色板是象形文字文物的代表
6.(本题3分)城邦耸立于一切小集团之上,耸立于各种次要的团体之上,它赋予一切集团和团体以意义和价值。最高的幸福在于参与城邦本身的生活和活动,而家庭以及朋友和财产,只有作为这种最高幸福的组成部分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而使人享有乐趣材料反映了当时的希腊
A.家庭财产属于城邦公有 B.公民幸福取决于参与城邦政治
C.城邦利益高于个体自由 D.团体的价值来源于城邦的赋予
7.(本题3分)罗马王政时代实行公民兵制度,公元前2世纪末期,实行募兵制,“任何公民都可以作为志愿兵参加军队”,后来规定自愿加入罗马军团的非罗马人在入伍时即被授予罗马公民权。这反映了罗马
A.统治范围的扩大 B.公民权内容的变化
C.政治体制的变革 D.军队战斗力的提升
8.(本题3分)古希腊城邦政治生态是激情有余,理性欠熟;民主“发达”,法律萎缩。布赖斯理对古希腊城邦的民主状态曾评论道:“他们(人民)作为专制统治者进行统治,不能容忍各种束缚,甚至不能容忍他们通过法律加给自己的束缚。这就证明了一个箴言:没有人能出类拔萃到被授予绝对权力的程度。”这表明古希腊民主政治
A.充分保障了人民的自由 B.制度设计缺乏理性思考
C.全体公民参与政治治理 D.法律制定服从公民意志
9.(本题3分)时至公元前三前二世纪,罗马已成为世界上各个民族和国家进行交易的共同市场。这种商业贸易要求平衡人民或民族间的区别。与此同时,由于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原有的城邦的狭隘的公民观念在逐渐遭到破坏,而罗马公民本身也正被改造为有世界观念的“世界公民”。这一现象可用来说明( )
A.罗马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B.罗马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罗马法律体系比较完善 D.罗马万民法产生的历史背景
10.(本题3分)下列选项中,史实与史论相符合的是( )
史实 史论
A 亚历山大竭力推行马其顿人与东方人融合的政策,倡导马其顿人与东方女子结婚。 亚历山大东征是一场掠夺性战争
B 《汉谟拉比法典》的许多条文涉及土地的转让、继承、出卖和租赁。 汉谟拉比时期土地私有制较为盛行
C 12世纪末,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实权。 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
D 《大宪章》规定未经教、俗贵族开会同意,国王不得向直接封臣征派补助金。 英国君主立宪制得到确立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共15分)
11.(本题3分)古代文明的文明区域: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于 的两河流域、 的尼罗河流域、 的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 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 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
12.(本题3分)古代文明扩展的影响:使不同文明区相互 起来,促进了 制大帝国兴起。
13.(本题3分)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一)多元特点
最初的文明:西亚的 流域,北非的 流域,南亚的 流域,中国的 流域,以及欧洲 南部和爱琴海地区出现了最初的文明。
特点:
(1)社会形态: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把持国家权力,剥削奴隶和平民。
(2)相互关系: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古代各个文明 发展,表现出明显的 特征。
(二)表现
两河流域文明
(1)地理条件:两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2)发展概况:
①文明出现:公元前3500年左右,这里出现了最初的文明。约公元前2900年,两河下游的苏美尔地区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
②古巴比伦王国: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3)文化成就:
①文字与文学:西亚的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
②环境与数学:在与经常泛滥的洪水斗争过程中,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苏美尔人发明了 进位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
古埃及文明
(1)地理条件: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
(2)发展概况:
①文明出现: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
②埃及的统一: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 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
(3)文化成就:
①文字与文学:有丰富多彩的神话和文学故事,使用 文字。
②历法与科技: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 。金字塔的建造,证明埃及人在建筑和数学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③书写材料:尼罗河的特产 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
印度文明
(1)地理条件:最初诞生于印度河流域的大平原上。随着铁器时代的来临,恒河流域逐步得到开发,成为印度历史的中心舞台。
(2)国家出现: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
(3)种姓制度:
①背景: 为种姓制度提供了理论和宗教基础。
②内容:
a.统治阶级: 主掌宗教祭祀; 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
b.劳动阶层: 的大多数是普通劳动者,少部分是富有的商人; 地位最低,需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后来,在四个种姓之外,还出现了“贱民”。他们处在社会的最底层,被认为是“不可接触者”。
③特点: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
④影响:发端于古代的制度延续下来,对印度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4)文化成就:
①佛教产生: 是印度重要的思想流派,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②文学艺术:《摩诃婆罗多》和 是世界著名的史诗。
③科学技术: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 ”,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
古希腊文明
(1)地理条件:古代希腊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
(2)爱琴文明:公元前2千纪,这里曾诞生 文明和 文明。
(3)城邦政治:公元前8-前6世纪,城邦逐渐发展起来,典型特征是 ,公民 参与国家管理。
①类型:斯巴达是由少数人掌握政权的 的代表;雅典是多数公民掌权的 的典型,公民有出席公民大会和担任公职的权利,直接决定城邦的大政方针。
②评价:古希腊城邦的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 ,妇女、外邦人和奴隶都被排斥在公民队伍之外。奴隶缺少最基本的权利。
(4)思想文化:
①文学:古代希腊的神话、 和喜剧等,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启迪了西方的文学创作和思想。
②历史:希罗多德首创“ ”一词,在西方,他被认为是“史学之父”;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
③哲学: 、柏拉图和 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14.(本题3分)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农耕畜牧的产生
(1)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成就:西亚地区最早培植出 、 和 作物,南亚、中国和中南美洲等地也培育出各自的农作物,如南亚的 ,中国的 和 ,中南洲的 和南瓜等。在这些地区,还驯养了 、 和 等动物。最初的 和 逐渐发展并传播开来。
(2)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影响
①社会分工出现: 和 的分工。
②贸易发展:不同地区的 互通有无,促进了 和贸易。
③艺术和科学产生:社会 的发展,让一部分人能够脱离 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 工作。
④早期城市形成:农耕生产需要人们 生活,一些较大的 逐渐发展为早期 。城市是国家出现、文明时代到来的标志。
15.(本题3分)古代中外文化交流
(1)在上图的空白框内,填入汉代丝绸之路最远到达国的名称。
(2)在下列图示的空白框内,填写古代中国通过丝绸之路与外部世界交流的成果。
(3)在丝绸之路中国境内出土了波斯的银币。凭借这些银币是否足以证明汉朝与波斯之间有直接的往来?为什么?
(4)下图所示为唐朝初期绘制的敦煌壁画,描绘了张骞辞别汉武帝,踏上出使西域征途的情景。①有人说,“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属‘无心之举’,他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联合盟友共同抗击匈奴”。这段话用的是
A.动机与后果的分析方法 B.目的与手段的分析方法
C.内因与外因的分析方法 D.相同与不同的分析方法
②该壁画能否作为“丝绸之路是张骞开通的”这一说法的直接证据?为什么?
三、判断题(共10分)
16.(本题2分)农业的出现使人们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
17.(本题2分)雅典的民主政治是面向城邦全体成年男子的。
18.(本题2分)古希腊城邦的“公民”是指居住在本城邦的全体成年男子。
19.(本题2分)希腊的雕刻艺术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
20.(本题2分)雅典民主政治的原则只适用于部分雅典居民。
四、材料分析题(共45分)
21.(本题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罗马道路是罗马统治的一张晴雨表。罗马道路建设是紧随罗马军事扩张而延伸的,军队走到哪里,道路建设就到哪里。正如某些学者所指出的那样:罗马起源于意大利半岛上的拉丁姆平原;人口从早期的意大利奥特人到伊特拉斯坎人,进而把地中海四周的居民都变为罗马公民,越是统治成熟的地方,道路就越宽广和优良,道路就越密集。罗马最主要的优良大道集中在意大利本土。
——摘编自冯定雄《罗马道路与帝国统治》
(1)根据材料,概括罗马道路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罗马道路是罗马统治的一张晴雨表”的理解。
22.(本题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波斯帝国灭亡后,亚历山大继续领兵东进,在粟特遇到当地居民激烈反抗,尤其以地方贵族斯皮泰门领导的起义威胁最大。起义军曾一度收复首都,给远征军以沉重打击。亚历山大在中亚细亚征战两年,方将起义军镇压下去。……据历史文献提供的数字估算,亚历山大在东征过程中,屠杀的平民多达25万人。另外,波斯帝国战败投降后,亚历山大仍然纵兵烧杀抢掠,将富丽堂皇的波斯宫殿付之一炬,最后掳走的黄金数量惊人,需要5000头骆驼和2万头骡子驮运。
——林汉达、曹余章《上下五千年》
材料二 亚历山大的征服战争.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三 亚历山大在东征过程中,先后建立起儿十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希腊化文明城市,分布在从地中海到阿富汗的广大地区,最远的到达吉尔吉斯斯坦和印度。随着亚历山大的东征,大量的希腊手工工匠、商人、学者、医生、冒险家纷纷涌入这些东方城市,不仅扩大了希腊与东方的经济联系,而且把希腊民主政治的传统、希腊文化和风格独特的生活方式直接介绍给了当地人,极大地扩大了希腊文明对东方的影响,而东方的风格传统也日益渗进了希腊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亚历山大东征的性质并说明理由。
(2)概括材料二中作者对古代的征服和扩张战争的观点。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亚历山大的征服战争进行简要评价。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古代不同文明交往的方式,并谈谈你认为在现代文明交流中我们应持什么态度。
23.(本题15分)政治文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古代中西方政治文明曾相映生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北宋)规定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
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用武人。
材料三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予内阁而于军机处。”
——《清史稿》
“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就是就某些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烦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漫画《通途》
——岳麓版《历史》必修Ⅰ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周秦两代所创制的“大变局”。
(2)根据材料二,指出北宋地方官制呈现出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地方官制改革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古代中国和雅典在军国大事决策方式、结果方面的差异;并据漫画《通途》的禁行标志,用史实说明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的问题。
(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
…………○…………内…………○…………装…………○…………订…………○…………线…………○…………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外…………○…………装…………○…………订…………○…………线…………○…………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根据材料“由以神庙建筑为主转为公共建筑为主”可知,雅典这些公共空间的增强,体现了重视公民活动的意识,有利于公民参与公共活动,增强城邦公民的认同感,培养公民意识,故选D;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中“保障了”表述太绝对,错误;这些公共建筑的出现并不能反映民主政治成熟,排除C。
【点睛】
2.B
【详解】埃及形成统一的君主制国家,而希腊则出现了民主制的城邦,这说明古代世界文明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故选B;材料主要反映了古代世界文明的多元化特征,并不能体现欧洲文明领先世界,也不能体现不同文明间缺乏联系,更不能说明非洲文明相对落后,排除ACD。故选B.
3.D
【详解】根据题意“梭伦改革提出把国家置于党派或氏族之上,他要求一切公民都参与国家事务,尤其在立法时规定,一个人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这一规定使一个不关心城邦公共事务的人不配为公民。”可知,梭伦此举是为了培养公民的参政意识,提高公民素养,城邦利益高于一切,提升集体主义的意识,D项正确;古代雅典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民主政治,而且在梭伦改革中是按照财产等级来划分权利,不可能实现人人平等,排除A项;分权制衡体现的是一种权利的制约体系,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直接民主是雅典民主的运作方式,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4.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世纪,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人们对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不满,佛教产生,其中佛教提倡“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①②符合题意,A项正确;印度教开始兴起于4世纪,奇大塔是佛教建筑的代表,③④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
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印章文字是古代印度人记录事件的载体,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汉谟拉比法典》 是古巴比伦的法典,古巴比伦人使用的文字是楔形文字,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商朝出现的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那尔迈调色板属于埃及文明,古埃及人使用的文字是象形文字,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6.C
【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邦高于一切“集团”和“团体”,这体现出城邦利益至上的原则,故C项正确;B项表述明显绝对化了,且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材料并未提及“家庭财产”,排除A项;D项表述不符题意
7.A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罗马的征兵制起初是在罗马公民中征兵,后来规定自愿加入罗马军团的非罗马人在入伍时即被授予罗马公民权,这反映了罗马统征兵范围的扩大,体现了其统治范围的扩大,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罗马统治范围的扩大,没有涉及公民权内容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法看出政治体制的变革,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罗马统征兵范围的扩大,不能说明其军队战斗力提升,排除D项。故选A项。
8.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古希腊城邦政治生态是激情有余,理性欠熟;民主“发达”,法律萎缩。布赖斯理认为古希腊公民作为统治阶级不愿接受法律的束缚,这会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说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制度设计缺乏理性思考,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古希腊民主政治设计的缺陷,无法体现充分保障了人民的自由,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全体公民参与政治治理,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法律制定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
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公元前三世纪的罗马。根据材料“这种商业贸易要求平衡人民或民族间的区别。与此同时,由于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原有的城邦的狭隘的公民观念在逐渐遭到破坏,而罗马公民本身也正被改造为有世界观念的‘世界公民’。”及所学可知,公元前3世纪中叶以前罗马法律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随着罗马对外征服地区的扩大,罗马的社会政治和经济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适应帝国境内复杂的商业贸易及维护统治的需要,罗马逐渐形成了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D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罗马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结论,表述不准确,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相关内容,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罗马法律体系较为完善的结论,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汉谟拉比法典》的许多条文涉及土地的转让、继承、出卖和租赁,说明汉谟拉比时期土地私有制盛行,史实与史论相符合,B项正确;亚历山大竭力推行马其顿人与东方人融合的政策,不能得出亚历山大东征是一场掠夺性战争的史论,排除A项;646年日本大化改新是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12世纪末,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史实与史论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史实与史论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B项。
11. 西亚 北非 南亚 中国 欧洲
【详解】古代文明的文明区域:根据所学,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
12. 连接 奴隶
【详解】古代文明扩展的影响: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奴隶制大帝国兴起。
13. 两河 尼罗河 印度河和恒河 黄河和长江 巴尔干半岛 基本独立 多元 《汉谟拉比法典》 楔形文字 《吉尔伽美什》 60 法老 象形 太阳历 莎草纸 婆罗门教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佛教 《罗摩衍那》 0 克里特 迈锡尼 小国寡民 直接 寡头政治 民主政治 成年男性公民 悲剧 历史 苏格拉底 亚里士多德
【详解】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一)多元特点
最初的文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出现了最初的文明。
特点:
(1)社会形态: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把持国家权力,剥削奴隶和平民。
(2)相互关系: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二)表现
(2)发展概况:
②古巴比伦王国: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3)文化成就:
①文字与文学:西亚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
②环境与数学:在与经常泛滥的洪水斗争过程中,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位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
古埃及文明
(2)发展概况:
②埃及的统一: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法老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
(3)文化成就:
①文字与文学:有丰富多彩的神话和文学故事,使用象形文字。
②历法与科技: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金字塔的建造,证明埃及人在建筑和数学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③书写材料:尼罗河的特产莎草纸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
印度文明
(3)种姓制度:
①背景:婆罗门教为种姓制度提供了理论和宗教基础。
②内容:
a.统治阶级:婆罗门主掌宗教祭祀;刹帝利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
b.劳动阶层:吠舍的大多数是普通劳动者,少部分是富有的商人;首陀罗地位最低,需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后来,在四个种姓之外,还出现了“贱民”。他们处在社会的最底层,被认为是“不可接触者”。
(4)文化成就:
①佛教产生:佛教是印度重要的思想流派,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②文学艺术:《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世界著名的史诗。
③科学技术: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
古希腊文明
(2)爱琴文明:公元前2千纪,这里曾诞生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3)城邦政治:公元前8-前6世纪,城邦逐渐发展起来,典型特征是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①类型:斯巴达是由少数人掌握政权的寡头政治的代表;雅典是多数公民掌权的民主政治的典型,公民有出席公民大会和担任公职的权利,直接决定城邦的大政方针。
②评价:古希腊城邦的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和奴隶都被排斥在公民队伍之外。奴隶缺少最基本的权利。
(4)思想文化:
①文学:古代希腊的神话、悲剧和喜剧等,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启迪了西方的文学创作和思想。
②历史: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在西方,他被认为是“史学之父”;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
③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14. 大麦 小麦 豆类 芋头 水稻 粟 玉米 羊 猪 牛 农业 畜牧业 农业 手工业 产品 交换 经济 社会生产 文化创造 定居 居住点 城市
【详解】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农耕畜牧的产生
(1)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成就:西亚地区最早培植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南亚、中国和中南美洲等地也培育出各自的农作物,如南亚的芋头,中国的水稻和粟,中南洲的玉米和南瓜等。在这些地区,还驯养了羊、猪和牛等动物。最初的农业和畜牧业逐渐发展并传播开来。
(2)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影响
①社会分工出现: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
②贸易发展:不同地区的互通有无,促进了产品和贸易。
③艺术和科学产生:社会交换的发展,让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经济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社会生产文化创造工作。
④早期城市形成:农耕生产需要人们定居生活,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城市是国家出现、文明时代到来的标志。
15.(1)大秦(罗马帝国)。
(2)古代中国传出:冶炼、凿井、建筑技术;“四大发明”等;传入古代中国:良马、毛织品、石榴、苜蓿;佛教等。
(3)不能。无法证明该波斯银币为汉朝时传入;无法证明该波斯银币由波斯人直接带入
(4)①A;②不能。该壁画为唐朝初期所作,距张骞出使西域已过数百年;该壁画只能说明作者的认识。
【详解】(1)结合所学可知,汉代丝绸之路最远到达的国家是大秦,即当时的罗马帝国。
(2)结合所学可知,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传出了冶炼、凿井、建筑技术、“四大发明”等成果。传入古代中国的有良马、毛织品、石榴、苜蓿、佛教等。
(3)凭借这些银币不足以证明汉朝与波斯之间有直接的往来,因为无法证明该波斯银币为汉朝时传入,也无法证明该波斯银币由波斯人直接带入。
(4)分析材料信息可知,这种说法认为张骞出使西域的动机是“只是为了联合盟友共同抗击匈奴”,但后果却是开通了丝绸之路,所以这段话用的是动机与后果的分析方法,因此A选项正确。该壁画不能作为“丝绸之路是张骞开通的”这一说法的直接证据,因为该壁画为唐朝初期所作,距张骞出使西域已过数百年,而且该壁画只能说明作者的认识。
16.正确
【详解】农耕和畜牧业的产生和发展,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生活方式从游牧到定居生活。故说法正确。
17.错误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雅典的民主政治是面向城邦全体公民的。题意说法错误。
18.错误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的公民含义指的是本邦除妇女、儿童、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全体成年男子,因此题干表述错误。
19.正确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希腊的雕刻艺术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的说法符合史实,是正确的。
20.正确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的民主仅适用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故题干表述正确。
21.(1)主要服务于军事征服;延伸至罗马帝国全境;具有地区差异性;以罗马(意大利)为中心。
(2)罗马是西方奴隶制国家的典型代表,奴隶制经济、政治的发展严重依赖对外扩张;罗马道路建设是罗马对外扩张的重要手段;良好的道路建设是罗马对被征服地区的统治,促进了域内的民族交融和经贸往来;但随着罗马对外扩张到极限,奴隶制走向衰落,道路建设也就趋于停滞。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罗马。根据材料“罗马道路建设是紧随罗马军事扩张而延伸的”可知特点是主要服务于军事征服;根据材料“军队走到哪里,道路建设就到哪里”可知特点是延伸至罗马帝国全境;根据材料“越是统治成熟的地方,道路就越宽广和优良,道路就越密集”可知特点是具有地区差异性;根据材料“罗马最主要的优良大道集中在意大利本土”可知特点是怡罗马(意大利)为中心。
(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罗马。从罗马的政权性质角度理解为罗马是西方奴隶制国家的典型代表,奴隶制经济、政治的发展严重依赖对外扩张;从材料“罗马道路建设是紧随罗马军事扩张而延伸的”中得到了理解是罗马道路建设是罗马对外扩张的重要手段;从道路建设的积极影响角度分析是良好的道路建设是罗马对被征服地区的统治,促进了域内的民族交融和经贸往来;最后从道路建设趋于停滞的原因角度分析是但随着罗马对外扩张到极限,奴隶制走向衰落,道路建设也就趋于停滞。
22.(1)性质:是侵略战争(或掠夺战争)。
理由:远征中残酷镇压当地人民的反抗;屠杀大量的平民;抢劫财物;焚烧建筑。(写出二点)
(2)观点:古代的征服和扩张战争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也促进了各地生产技术和文化的传播。
评价:消极:亚历山大东征,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积极:推广了希腊文化;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答出其中一点)
(3)主要方式:暴力冲突、和平交往等。
态度:①人类文明交往所追求的目标是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平等互利。②对自己民族、国家的文明应持自尊、欣赏的态度,对其他民族、国家的文明应持尊重、宽容,乃至欣赏的态度。③要做到文明互鉴,坚持对外开放意识。(答出其中二点)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世界)。第一小问性质:根据材料一“据历史文献提供的数字估算,亚历山大在东征过程中,屠杀的平民多达25万人。”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是侵略战争。第二小问理由:根据材料一“亚历山大在中亚细亚征战两年,方将起义军镇压下去。”得出:远征中残酷镇压当地人民的反抗;根据材料一“亚历山大在东征过程中,屠杀的平民多达25万人。”得出:屠杀大量的平民;根据材料一“亚历山大仍然纵兵烧杀抢掠,将富丽堂皇的波斯宫殿付之一炬”得出:焚烧建筑;根据材料一“最后掳走的黄金数量惊人,需要5000头骆驼和2万头骡子驮运。”得出:抢劫财物。
(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世界)。第一小问观点:根据材料二“亚历山大的征服战争、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得出:古代的征服和扩张战争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也促进了各地生产技术和文化的传播。第二小问评价:根据材料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得出: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根据材料三“随着亚历山大的东征,大量的希腊手工工匠、商人、学者、医生、冒险家纷纷涌入这些东方城市,不仅扩大了希腊与东方的经济联系,而且把希腊民主政治的传统、希腊文化和风格独特的生活方式直接介绍给了当地人,极大地扩大了希腊文明对东方的影响”得出:推广了希腊文化;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亚历山大东征,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3)本题是特点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世界)和现代(世界)。第一小问主要方式:根据材料一“起义军曾一度收复首都,给远征军以沉重打击。”得出:暴力冲突;根据材料二“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得出:和平交往。第二小问态度: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①人类文明交往所追求的目标是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平等互利。②对自己民族、国家的文明应持自尊、欣赏的态度,对其他民族、国家的文明应持尊重、宽容,乃至欣赏的态度。③要做到文明互鉴,坚持对外开放意识。
23.(1)西周:实行了分封制与宗法制;秦朝:实行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或皇帝制度的确立、三公九卿、郡县制)。
(2)特点:①任用文臣担任地方官;②加强对地方的监察;③地方实行分权,相互牵制。
影响:①改变了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②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形成了“三冗”局面。
(3)差异中国:个人决策,容易出现决策失误;雅典:集体决策,可以避免鲁莽行事,使决策具有科学性。
存在问题:漫画说明外邦移民、奴隶、妇女和未成年男性公民等禁止进入公民大会的大门,因而,雅典民主范围狭隘,仅属于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
【详解】(1)西周,根据材料“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结合所学可知,西周时期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和宗法制,代表了西周相比前代的大变局。秦朝,根据材料“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统一后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混战局面,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体制,确立了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度,地方实行郡县制。
(2)特点,根据材料“规定郡长官由文臣担任”可得出任用文臣担任地方官;根据材料“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等信息可得出强对地方的监察,地方实行分权,相互牵制。影响,宋朝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任用文臣担任地方官,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并互相牵制,这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改变前朝藩镇割据局面,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稳定;但为削弱地方权力而实行分权,相互牵制的措施,易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形成了“三冗”局面。
(3)差异,中国,根据材料“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予内阁而于军机处”可知,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不断加强,军国大事的决策方式方面君主决策,这易导致决策的失误;雅典,根据材料“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就是就某些议案展开辩论……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可知,雅典实行民主政治制度,军国大事主要通过集体决策的方式进行决策,这种决策方式可以避免鲁莽行事,使决策相比个人决策来说更具有科学性。存在问题,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雅典城邦的成年男子才有权利享有政治权力,广大奴隶、妇女儿童及外邦人都排除在外,因而,雅典民主范围狭隘,仅属于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