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同步练习(含解析) 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17.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同步练习(含解析) 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12 21:10: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7.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共23题,共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共30分)
1.(本题3分)1940年5月26日晚至6月4日上午,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进行了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6月1日,美国《纽约时报》载文:“只要英语这门语言不消亡,‘敦刻尔克’一词就包含着崇敬……这是民主的伟大传统,是未来,是胜利。”6月5日,德国一杂志说:“对于我们德国人来说,‘敦刻尔克’这个词语代表的是这次伟大的战争将名留青史。”对此最正确的理解是( )
A.新闻报道服务政治需要 B.历史事件难以形成共识
C.评价角度影响战争性质 D.历史认识具有多元性
2.(本题3分)1929年,美国国会议员提案:提高农产品关税,保护本土农民利益。但其他州的议员觉得这对非农业强州并不公平,便要求所有产品一起加税,所以当法案最终通过的时候,涉及的1125种商品中增加税收的就高达890种,于是引发全球贸易战。由此可以看出( )
A.罗斯福新政存在弊端 B.民主政治存在非理性面
C.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D.华盛顿体系已趋于崩溃
3.(本题3分)1945年3月,国民政府参加筹备建立联合国,代表团成员全部为国民党员,中国共产党提出严重抗议。在罗斯福总统的压力下,国民政府修改了参会名单,其中有解放区代表董必武。这说明当时( )
A.国共双方积极斡旋一致对外 B.通力合作符合国际大势
C.中国政局动荡内战一触即发 D.美国明确支持中国统一
4.(本题3分)如图所示是1944年10月斯大林与丘吉尔会面时达成的瓜分东欧的内部协议,由丘吉尔标注的百分比方案得到了斯大林的勾画确认。罗斯福没有参加这次会议。该协议
A.奠定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 B.剥夺了美国在东欧的利益
C.直接导致了战后欧洲分裂 D.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
5.(本题3分)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有其共同特征,即
A.四大帝国土崩瓦解 B.战争罪犯受到国际审判
C.世界形成两极格局 D.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进展
6.(本题3分)1943年10月,意大利新政府向德国宣战,意大利被同盟国承认为“共同参战国”。这意味着( )
A.德国失去北非战场的主动权 B.北非战场宣告胜利结束
C.北非战场形势发生重大转折 D.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7.(本题3分)1933年底,美国经济形势刚有好转,就已有人怀念自由市场经济,一位国会议员说“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正在成长,他已使希特勒、墨索里尼十分妒忌,私营企业的独立性已成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已。”这位国会议员的主旨是
A.讽刺希特勒、墨索里尼独裁 B.肯定罗斯福新政挽救了美国经济
C.反对实行自由市场经济 D.批评罗斯福扩大联邦政府权力
8.(本题3分)1935年,美国通过第一个中立法,正式宣布对埃塞俄比亚和意大利实行军火禁运。1936年,英、法纠集二十七个国家签订不干涉协定,禁止向西班牙运送武器和战略物资。1938年,英、法、德、意四国签署了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这些做法( )
A.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 B.有效维护了欧美国家的利益
C.推动了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D.反映了欧洲经济的急剧下滑
9.(本题3分)面对新政危机,上任伊始的罗斯福先后向国会提出数十个法案,引起了最高法院的强烈不满,频频以“违宪”要求罗斯福撤回提案。但奇特的是,拥有立法权的国会并未弹劾总统,而是巧妙的成立特别委员会,在配合法案的同时牵制总统的权力。该材料表明
A.国会赋予了总统更大的行政权 B.新政最大阻力来自联邦法院
C.罗斯福新政对旧秩序产生冲击 D.三权分立体制制约美国发展
10.(本题3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反法西斯战争,以法西斯势力的彻底失败而告终。下列史实与结论的搭配,哪一项是法西斯彻底失败的主要原因
A.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的转折点
B.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C.雅尔塔会议——协调了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
D.《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正义力量的联合
二、填空题(共15分)
11.(本题3分)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评价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世界 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 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但是,它也是大国相互 的产物,带有明显的 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
12.(本题3分)英法绥靖政策
1938年,德国吞并 ,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英法实行绥靖政策,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把 等地区割让给德国,更加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
13.(本题3分) 的胜利(填战役名称)标志着德军“闪电战”的破产
14.(本题3分) 军事和政治十分强大,特别是由于它在战争中的巨大贡献而赢得很高威望。
15.(本题3分)规模扩大
(1)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 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
(2)1941年12月,日本挑起 ,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三、判断题(共10分)
16.(本题2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从局部战争逐渐发展到全球战争的过程。( )
17.(本题2分)“凡-华”体系和雅尔塔体系都是战后形成的国际新秩序;( )
18.(本题2分)1942年美英苏中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19.(本题2分)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引发两次世界大战
20.(本题2分)一战和二战都是帝国主义战争;( )
四、材料分析题(共45分)
21.(本题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由于意识形态等原因,以英国、法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与苏联的矛盾激化,到20世纪30年代末,英、法的主要战略对手是苏联,而在东欧地区的问题上又与纳粹德国发生冲突。而纳粹德国向来仇视共产主义,而纳粹德国的崛起更是直接威胁到苏联的国防安全。故此,西方、德国与苏联三方之间的博弈与斗争便开始了。
1939年3月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后继而把目标对准波兰,国际局势骤然紧张起来。为维护自身安全,英国的“反绥靖派”强烈要求政府与苏联携手,双方经过相互试探并进行了长达几个月的马拉松谈判,却没有会谈成功,苏联于1939年8月23日与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的》。
——摘编自百度百科及孙旗红《苏联与绥靖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39年英苏谈判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39年英苏谈判的实质及谈判失败的影响。
22.(本题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正式参加二战,美国政府建立战争信息署作为国家战争宣传机构。战争信息署在国内运用多种媒介向民众进行战争动员,战争海报宣传得益于其灵活的特性与一战时良好的宣传成效,在二战期间再次得到美国政府的青睐。国内的爱国艺术家依据政府的战争需求绘制相应主题的战争宣传海报,美国童子军在全国各地及时分发宣传海报以确保民众获悉国家政策。战争宣传海报色彩丰富,形象生动,表现手法幽默夸张,有利于民众快速解读政府的战时需求。民众与政府紧密合作下的战争海报宣传,对美国赢得民众对政府参战支持起到了促进作用。
——摘编自高宁馨《二战时期美国海报宣传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时期美国战争海报宣传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争海报宣传的作用。
23.(本题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英国海军战略的转变,使英国在远东更迫切希望得到美国的援助。慕尼黑会议后,英国频频向美国提出海军参谋会谈的要求。由于英美海军战略大致的相合,英国争取美国在远东合作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美国的合作只能暂时遏制日本的南下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英国在远东的军事地位。……“七七事变”后,英国一直拒绝对华援助,一则担心中国很快崩溃;二则唯恐激怒日本损害英日之间的关系。中日战争进入相持状态后,英国对中国战场的作用予以重新估计,认为中日之间的对峙将有利于英国在远东的利益。因此,英国开始和美国一起援助中国。当然这些援助是极其有限的,由于英国远东军事地位的虚弱以及欧洲局势的牵制,使它极力避免与日本发生冲突。
——摘编自周旭东<二战爆发前后英国海军战略与远东政策的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爆发前英国远东政策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爆发前英国远东政策变化的原因。
(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
…………○…………内…………○…………装…………○…………订…………○…………线…………○…………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外…………○…………装…………○…………订…………○…………线…………○…………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940年(英法德美)。据材料“‘敦刻尔克’......民主......名留青史”可知,美国最有权威的报刊对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的军事撤退进行了正面的报道和肯定,籍此宣传民主制度必然战胜法西斯的信念,德国的报道则极力渲染法西斯的军事胜利,说明新闻报道服务政治需要,故选A项;对历史事件认识的形成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事件可以形成共同的认识,历史事件难以形成共识的说法太绝对了,排除B项;战争的性质取决于战争的政治目的,评价角度不能影响战争的性质,排除C项;一国权威性的报刊杂志是政府的宣传工具,美德两国对同一事件的报道,分别体现了反法西斯国家和法西斯国家的政治需要,历史认识具有多元性与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9年(美国)。据题干所述可知,在制定应对经济危机措施的过程中,国会为平衡不同州之间的利益,扩大了加征关税清单,这偏离了原本的意图,加剧了经济危机,体现了民主政治存在非理性面,B项正确;罗斯福新政开始于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时间不符,排除A项;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材料主旨是美国民主政治的弊端,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无关,也与经济危机爆发根源无关,排除C项;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确立的帝国主义国际关系新秩序,其崩溃的标志是日本偷袭珍珠港,时间不符且与材料内容经济危机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3.B
【详解】材料体现二战后期美国支持中国共产党加入联合国筹建的参会名单,这符合二战中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合作要求,B项正确;材料“国民政府参加筹备建立联合国,代表团成员全部为国民党员,中国共产党提出严重抗议”体现国共两党出现分歧,排除A项;此时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未结束,国共两党以合作为主,排除C项;美国只是支持共产党参与筹建联合国,并非明确支持中国统一,排除D项。故选B项。
4.D
【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二战后期大国利益的划分。根据材料“1944年10月斯大林与丘吉尔会面时达成的瓜分东欧的内部协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二战后期西方大国对势力范围的确定和划分,希腊属于西方国家的势力范围,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是苏联的势力范围,这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故D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苏联和英国瓜分东欧的内部协议,没有体现两极格局的框架,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通过苏联和英国瓜分东欧的内部协议,体现了大国强权色彩,没有体现剥夺美国在东欧的利益,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二战后期苏联和英国瓜分东欧的内部协议,无法成为战后欧洲分裂的主要原因,故C选项错误。
5.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期,地处欧洲东部边陲的俄国无产阶级在帝国主义的链条上打开了薄弱的一环,取得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二战期间及以后,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和鼓舞下,东欧和亚洲大陆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在各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壮大,越出了一国范围,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综上所述,D项正确;四大帝国土崩瓦解是一战的影响,排除A项;二战后,战争罪犯受到国际审判,排除B项;二战后,世界形成两极格局,排除C项。故选D项。
6.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意大利以前是轴心国集团,意大利投降并对德国宣战,说明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故D项正确;题干表现的是意大利加入同盟国作战,德国丧失北非的主动权是阿拉曼战役失败,排除A项;北非战场胜利结束与承认意大利为反法西斯同盟参战国无关,排除B项;北非战场形势发生重大转变,是在意大利加入盟国参战之前,排除C项。故选D
7.D
【详解】这位议员批评罗斯福是独裁者,这主要是因为罗斯福新政中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扩大了政府的权力,故D项正确;材料未讽刺希特勒、墨索里尼独裁,故A项错误;议员在批评罗斯福,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说明该议员主张实行自由市场经济,故C项错误。
8.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5年至1938年(中国)。根据材料“正式宣布对埃塞俄比亚和意大利实行军火禁运”“英、法纠集二十七个国家签订不干涉协定,禁止向西班牙运送武器和战略物资”签署了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希特勒上台后,在德国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并不断地对外扩张,致使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为避免影响本国经济以及希望祸水东引,英、法等国采取了牺牲小国为代价的绥靖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的积极推行者是英国、法国和美国,材料正式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的表现,《慕尼黑协定》更是将绥靖政策推到了顶峰,大大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特别是德国的侵略野心,A项正确;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并没有有效维护欧美国家的利益,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亚洲,排除C项;材料并没有反映欧洲经济的发展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
9.A
【详解】材料信息是,上任伊始的罗斯福先后向国会提出数十个法案,却未遭到国会的弹劾,反而国会成立特别委员会,在配合法案的同时牵制总统的权力。这说明尽管最高法院的强烈不满,国会还是认可了这些法案,表明国会赋予了总统更大的行政权,故A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新政最大阻力来自联邦法院,故B错误;材料信息体现不出罗斯福新政对旧秩序的冲击,故C错误;这也不能说明三权分立体制制约了美国发展,故D错误。
10.D
【详解】根据材料问题“法西斯彻底失败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可知《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体现了正义力量的联合,这是法西斯彻底失败的主要原因,D项正确;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但不是法西斯彻底失败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诺曼底登陆标志着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加速了法西斯的失败,排除B项;雅尔塔会议协调了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的问题,加速了法西斯的失败进程,排除C项。故选D项。
11. 和平 社会制度 妥协 强权政治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但是,它也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
12. 奥地利 苏台德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英法实行绥靖政策,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更加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
13.莫斯科保卫战
【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开展闪击战,屡获成功,在1941年10月的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希特勒的“闪电战”战无不胜的神话。
14.苏联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军事和政治十分强大,特别是由于它在战争中的巨大贡献而赢得很高威望。
15. 苏联战场 太平洋战争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德国迅速占领欧洲大部分地区后,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①苏联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主战场。
根据所学可知,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挑起②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16.正确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了侵华战争,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一个从局部战争逐渐发展到全球战争的过程。题干叙述正确。
17.错误
【详解】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了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而二战后期美英苏等国通过召开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确立了雅尔塔体系。故说法错误。
18.正确
【详解】1942年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故正确。
19.正确
【详解】 所有战争的起因都是利益,正是因为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才导致世界资源的重新分配,重新分配的办法就是战争。一战和二战前,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国家要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殖民地,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的愈演愈烈,导致两次世界大战爆发。因此“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引发两次世界大战”这一说法正确。
20.错误
【详解】根据所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因此本题说法错误。故选错误。
21.(1)原因:德国法西斯的侵略威胁到英、苏等国的利益;英法绥靖政策未取得预期效果;维护自身安全,英国“反绥靖派”的强烈要求和苏联领导人的推动。
(2)实质:国家利益至上,维护国家安全,共同对付德国的威胁。
影响:苏德和解,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英法等国自食其果,遭受法西斯德国的侵略。
【详解】(1)根据“在东欧地区的问题上又与纳粹德国发生冲突。而纳粹德国向来仇视共产主义,而纳粹德国的崛起更是直接威胁到苏联的国防安全”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39年苏英谈判的原因主要和德国法西斯的威胁、绥靖政策的失败、“反绥靖派”的推动等因素有关。
(2)根据“为维护自身安全,英国的‘反绥靖派’强烈要求政府与苏联携手”可知1939年英苏谈判的实质主要是国家利益至上,维护国家安全,应对德国的威胁。影响根据“苏联于1939年8月23日与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的》”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由于英苏谈判失败,苏德最终和解,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英法等国自食其果,遭到法西斯德国的侵略。
22.(1)特点:受到官方意识形态的影响;主体多元;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宣扬团结,丑化敌人;利用童子军分发宣传。
(2)作用: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促进了民众与政府的紧密合作,赢得了民众对政府参战的支持;客观上推动了二战的胜利。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美国政府建立战争信息署作为国家战争宣传机构”可知,设立专门机构;受到官方意识形态的影响;根据材料“战争海报宣传得益于其灵活的特性与一战时良好的宣传成效,在二战期间再次得到美国政府的青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灵活性,主题多元;根据材料“。战争宣传海报色彩丰富,形象生动,表现手法幽默夸张,有利于民众快速解读政府的战时需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宣扬团结,丑化敌人;根据材料“美国童子军在全国各地及时分发宣传海报以确保民众获悉国家政策”可知,利用童子军分发宣传。
(2)作用:海报宣传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根据材料“有利于民众快速解读政府的战时需求。民众与政府紧密合作下的战争海报宣传,对美国赢得民众对政府参战支持起到了促进作用。”可知,促进了民众与政府的紧密合作,赢得了民众对政府参战的支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客观上推动了二战的胜利。
23.(1)变化:加强与美国军事合作;由拒绝对华援助到对华进行有限援助。
(2)原因:海军战略转变;国际局势日趋严峻;英美双方具有共同利益基础;维护国家利益需要;中国战场作用凸显。
【详解】(1)根据材料“英国海军战略的转变,使英国在远东更迫切希望得到美国的援助。慕尼黑会议后,英国频频向美国提出海军参谋会谈的要求。”、“……“七七事变”后,英国一直拒绝对华援助,”,可见,二战爆发前英国远东政策的变化是加强与美国军事合作;由拒绝对华援助到对华进行有限援助。
(2)根据材料“英国海军战略的转变……由于英美海军战略大致的相合,英国争取美国在远东合作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认为中日之间的对峙将有利于英国在远东的利益。因此,英国开始和美国一起援助中国。”、“中日战争进入相持状态后,英国对中国战场的作用予以重新估计,”、“由于英国远东军事地位的虚弱以及欧洲局势的牵制,使它极力避免与日本发生冲突。”,再结合所学可知,可以概括二战爆发前英国远东政策变化的原因是海军战略转变;国际局势日趋严峻;英美双方具有共同利益基础;维护国家利益需要;中国战场作用凸显。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