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必修一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共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1-22 11:44: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同学们能够说出历史上的各个朝代么?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问题导入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封制和宗法制课标重点中国早期文明 夏文化—“偃师二里头文化”二里头夏朝宫殿复原图
(正面俯视)国


织一、夏朝的政治制度1、出现了:
2、出现了:公共权力
传子制度什么是公共权力?
公共权力一般指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禹启传子与禅让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二、商朝的政治制度1、内服与外服制度“服”的本意是指服事天子。内服、外服是指不同部族活动的区域什么是内服,什么是外服?内服和外服的关系是怎么样的?结论:商王对外服的控制力有限(特征一) 殷商时期占
卜用的龟。甲骨文卜辞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是( )甲骨文二、商朝的政治制度2、商王加强控制力的措施(1)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特征二)(2)加强商王军事力量神人兽面形玉饰
(新干方国地区出土文物)鎏金铜面具(蜀方地区出土文物)结论: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三、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宗法制
礼乐制西周政治制度的
主要制定者周公重点封建社会的含义有两种含义:一是国家结构,指的是西欧的中世纪和中国夏商周时期分封制的国家结构,夏商时期以中央王朝和万千方国结合的方式出现,西周则以天子和诸侯国的形式出现。
二是社会形态,指的是以地主阶级剥削农民为经济基础的社会形态,中世纪的欧洲和公元前475年至1840年的中国就是这种社会形态三、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什么是分封制?
分封的目的是什么?
西周的分封对象都是那些人?
西周的诸侯国与商王朝的附属国有何不同?★同姓亲族异姓封国功臣姻亲殷商降族古国巩固自己的统治。即史书上记载的:“封邦建国,以藩屏周”。附属国(主体)目的:分封对象庶人士



卿、大夫天子结果:诸侯★同姓亲族异姓封国功臣姻亲殷商降族古国返回A周王分封土地、物资、武装、人口
给诸侯
B同时诸侯要向周天子履行义务;
C诸侯对下属进行分封,确立诸侯
——卿大夫——士的统治秩序。巩固自己的统治。即史书上记载的:“封邦建国,以藩屏周”。附属国(主体)目的:分封对象内容:第1讲 主题一 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第一单元 探究点一 分封制的特点 材料 西周分封形势图根据所给材料,分析分封的对象包括哪些人?
封国的分布有何特点?其目的是什么?“周王室通过军事殖民方式建立的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形成了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王室分封宗亲功臣的既定制度,辅之以明确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的周礼约束,决定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内在关系,使中央王国对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加强。同时,西周的诸侯国之间多有同宗共祖的宗亲关系或互通婚姻的姻亲关系,横向联系也较以前密切。
——《中国历史·先秦卷》中央与地方纵向联系诸侯之间的横向联系分布特点分封的对象 分封制的特点
(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3)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4)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典例1] (2012?浙江高考)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 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第二步 明考点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第一步 定时空
西周材料一:《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①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②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统治效果得到加强③确立了西周贵族集团的等级
序列返 回分封制的作用:商代的附属国与西周的诸侯国有什么不同?精题点拨①商代附属国与商王没有血缘关系,周朝分封的 主体是同姓亲族②商代附属国保留原有的社会结构,除了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西周周王与诸侯既是家庭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③西周天子与诸侯的义务更加明确④西周诸侯国的建立打破了原有的血缘界限三、西周的政治制度什么是宗法制?
实行宗法制的目的是什么?
什么是大宗、小宗?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怎样?
宗法制度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血缘关系“世卿世禄”制度2、宗法制西周宗法制宗法是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宗法制:目的:含义:
(性质)1、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2、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大宗:周王自称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
称为大宗。小宗:其余庶子被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职位亦由嫡长子继承。宗法制的内容:嫡长子继承制核心:西周宗法制大宗小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西周时期,一个诸侯王生前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后来他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数十年后,这位诸侯王死去,请问他的王位和家业应该由谁继承?如果是现在,这位诸侯王的遗产又该怎样划分? 考一考:(2)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宗法制作用:(1)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宗法制弊端:血缘关系经过几代就会逐渐疏远,中央的控制必然减弱。同时导致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弊端。如重男轻女传宗接代3、礼乐制什么是礼乐制度?起了什么作用?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的工具礼:泛指宗法等级制度的各种典章、规则、礼节、仪式;乐:指音乐、舞蹈、歌咏等。问题导学晋侯苏编钟
(西周) gu?
西周利簋—1976年陕西临潼发现最早的西周青铜器 西周的分封制度、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知识扩展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血缘纽带(里)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表)维护的工具维护的工具夏商周三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早期的政治制度有继承性和发展性
(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课堂小结1、2006年上海A卷《旬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给予他们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2、(2008广东模拟)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周王 B鲁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精题精练3、下列君王中,每日必占卜,遇事必占卜的君王最有可能是:
A、周王 B、商王 C、秦王 D、夏王4、(2008广东佛山)中国人对与父母同辈的称谓非常多,比如“伯伯、叔叔、舅舅、姑妈…“等等,这种现象应该受中国古代哪种制度影响最大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等级制 D礼乐制4.《孟子》中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主要反映了( )
A.西周初年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 B.西周初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
C.诸侯有对周王朝觐述职的义务 D.西周末年周王势力日益衰微
【解析】A。材料反映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权利、义务。根据材料可知,B、D两项的现象并不能体现,排除B、D;从“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一句来看,此时周天子能够节制诸侯。这也是材料要表达的重点。体现西周初年周天具有至尊权威,故排除C选项。正确选项是A。5.《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
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解析】A。从材料看,天有十日,人有十等,表明西周等级制度森严。 6.《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中,记载了贾府在除夕夜隆重祭祀祖先的活动。这种祭祀活动要追根溯源的话,要追溯到(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禅让制 D.礼乐制度【解析】A。祭祀祖先,强调的是血缘关系,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