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15《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略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体会构思之妙。
2.细读语段,品析梨花内涵,领悟蕴含之美。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略读,把握文章主要情节及人物,体悟学习雷锋精神。
2.理清作者写作思路,体会作者精妙构思;体会文章以花喻人,寓人于花的象征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春天,各地文旅“千呼万唤”吸引游客,我们湖北文旅就邀约了董宇辉团队来打造知音山水。而云南文旅,另辟蹊径,聚焦群峰竞秀、梨花飘香的小众景点——哀牢山,主打中华美德“雷锋精神”的传承与发扬,相信在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这块神奇而美丽的地方“忽如一夜春风来,驿路梨花处处开”,很快成为网红打卡点。这一切都源于47多年前,作家彭荆风写的小说《驿路梨花》。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穿书,在哀牢山的驿道上,在那些精美和温暖的文字中开启美好的遇见。
二、学情反馈:
同学们读过几遍课文?请将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写在黑板上。在预习中你获得了哪些新知?请从人物、情节、环境等角度简要说说。
那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齐读:(评价:声音洪亮,整齐有力)
三、略读: 倾听一个美丽的故事
下列人物中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呢?
“我”和老余 瑶族老人 一群哈尼小姑娘 解放军战士 梨花
小贴士:略读是一种通过快速阅读文章,了解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
学法指导:
1.不指读,不回读,不出声;
2.通过扫读,选择性地圈画他们为小茅屋做了哪些事,其它内容可以跳读。
出现次序 人物 为茅屋所做的事
1 “我”和老余 发现、借住,修葺小茅屋
2 瑶族老人 曾迷路借住,后专送米,并和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
3 一群哈尼小姑娘 接姐姐的班,照管小茅屋
4 解放军战士 为方便过路人避风雨,建造小茅屋
5 梨花 被雷锋精神感动,照料小茅屋
(评价: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讨论探究: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呢?(贯穿全文的线索)并说说理由。
追问:为什么不直接说是解放军战士建造的?按照小茅屋的修盖、照料、维护的先后顺序,来安排情节,人物的出现次序应该怎么填?
出现次序 人物 为茅屋所做的事
5 “我”和老余 发现、借住,修葺小茅屋
4 瑶族老人 曾迷路借住,后专送米,并和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
3 一群哈尼小姑娘 接姐姐的班,照管小茅屋
1 解放军战士 为方便过路人避风雨,建造小茅屋
2 梨花 被雷锋精神感动,照料小茅屋
追问:在写作顺序当中,这叫什么顺序?作者直接这样安排好吗?为什么?
总结:插叙小茅屋的来历,溯源小茅屋又用了倒叙,所以我们在阅读中一直有一个疑问:“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不断产生的悬念和误会使一个故事引出一个故事,故事中又有故事,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四、细读:品析几处美丽的梨花
过渡:来到哀牢山景点,倾听了一个美丽的故事,当然也不能错过欣赏美丽的梨花,这里的“梨花”究竟靠什么吸引游客呢?
文中多次出现“梨花”,有何用意?请选出你喜欢的一处,品味其妙处。
学法指导:
1.跳读,圈画含“梨花”的句子,可从颜色、气味、感官、意境、象征等角度自主批注分析;
2.小组交流,领悟其蕴含之美,并有感情地朗读,派代表全班分享。
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 "看,梨花!"
赏析示例:在荒无人烟的大山密林里,天色已晚,我和老余急需住宿,“突然”“叫”可以看出老余的惊喜、激动之情,梨花的出现意味着前面有人家,梨花带给了我和老余温暖和希望,所以这里的梨花象征困境中的希望。
预设一:
第4段:“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第6段:“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走着。山间的夜风吹的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引导:我们看到梨花具有洁白、繁多、轻柔、香气四溢的特点。白色梨花是视觉,开满枝头说明梨花之多,走过去我们 会闻到淡淡的香味,这是嗅觉,这些都是从感官的角度赏析的,所以这里的梨花具有感官美。
这一月夜梨花图非常值得我们品味。淡淡的月光、忽明忽暗的梨花林、凉凉的夜风。白色的花瓣轻轻的落在我们的身上,飘在我们的脸颊上,又给我们哪一种感官体验呢?这是多么清幽淡雅的意境啊,所以,梨花还具有意境美。
总结:一指美丽洁白的自然之花。
预设二:
第24、25、27段:“……原来对面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多好的梨花啊!”“那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从中唱歌……”
引导:这里的“梨花”指的是?“好”照应前文第11、12段的哪些话?为什么强调“干”柴?说明哈尼小姑娘的细心。作者为什么给小姑娘取名为“梨花”,“桃花”可以吗?以花喻人,人花合一,纯洁、素雅、不妖艳的梨花,象征着无暇热情淳朴的哈尼姑娘。所以,我做梦都看见了香气四溢的梨花,都被梨花姑娘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打动。
总结:二指热情淳朴的梨花姑娘。
预设三:
第37段: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引导:课文中的梨花姑娘到底是谁?有没有出现?如果将结尾改成:出嫁的梨花姑娘回来了,就站在我们面前,介绍:“我,就是梨花。”好吗?为什么?
梨花不再是单指一个人,而是许多具有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精神的人。
追问:你来到了哀牢山景点,看到了这个小茅屋,你想为它做点什么呢?
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它是一个人的修养,一个人的美好品质,任何时候,任何民族都需要传承与发扬,它是雷锋精神,更是梨花精神。所以,我在我们班看到了许多小“梨花”!齐读37段
补充:标题《驿路梨花——处处开》
助读资料:
我写《驿路梨花》是在被迫搁笔多年后的一九七七年秋。那时,党中央重新提出了学习雷锋。我觉得经历了十年浩劫,社会主义道德风尚被“四人帮”破坏无疑,为了帮助青少年更好地成长,向雷锋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
我在他们竹楼里作过客、养过病,也曾和他们一起跋涉远行,钻老林、爬大山,睡过无人的山间小茅屋,也常在大树下肩并着肩露宿……想到这些,一股无形的力量迫使我立即拿起笔来。
——彭荆风《深情写梨花——谈<驿路梨花>的写作》
作者在历经社会浩劫之后,忆起那些淳朴美好的日子,于是写下了这篇小说,他希望借自己微薄的笔力让雷锋精神能够?请同学们补充完这幅对联,“雷锋精神代代传”。
总结:三指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板书)
标题的妙处:“梨花”含义丰富,一指洁白美丽的自然之花;二指热情淳朴的梨花姑娘;三指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明确故事发生的地点,既是“我”和老余在边疆行走的道路,也是雷锋助人为乐精神长盛不衰的地域见证。将形式与内容、梨花的自然美与人物的心灵美巧妙联系起来。语出陆游诗句,也为文章增添了文化韵味。
五、延读:传播余味悠长的芬芳
过渡:今天,我们跟随彭荆风作家沉浸式深度游览哀牢山,收获颇丰,同学们能否接过“雷锋精神”的接力棒,把它推介给更多人呢?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哀牢山之行真是不虚此行,如何在朋友圈把它推介给更多人呢?请任选1—3个画面,配上旅游文案。看谁获得点赞最多!
要求:
1.突出对象特点或意蕴,可用修辞、引用诗句、抒情议论等方式,写2—3句推介文案。
示例:武大樱花推介:繁花绕千树,闻风十里香。三月的珞珈,一场盛大花事正在酝酿。春色寄情、一觅“樱”踪,这个春天与你相约武汉大学,一起邂逅粉色浪漫。
东湖樱花推介:花界顶流——樱花,如约而至,悄然绽放,每一朵樱花都是春天最美的信使,让我们一起聆听早樱开放的声音,感受春天的脉动。
板书设计:
驿路梨花处处开
雷锋精神代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