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县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初三语文试卷
一(20分)
1、请给下面这段话中的两个加点字注音,并改正这段话中的两个错别字。(4分)
清江浦是“中国运河之都”淮安市主城区清河 ( http: / / www.21cnjy.com )、清浦两区的古称。明清时期,由于河务、漕运的繁荣,拥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显赫交通要塞地位的清江浦,达到了鼎盛时期。清江浦城市的繁华,带来了人文汇萃的局面。漕舟云集,市井稠密。由于漕运的畅通与水陆的繁荣,清江浦迅速成为长江以北的重要城市和交通枢钮。
2、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画线句都有语病,请逐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进行修改。(可以调整语序,可以添加、删除或更改词语等,但不得改变原句要表达的意思)(4分)
①为了早日再现运河之都的繁华盛景,今年共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师塔、青龙寺、清江浦博物馆等新项目投入重建。2015年,淮安将迎来清江浦开埠600周年。②届时,里运河文化长廊将成为名符其实的“运河文化国际交流经典空间”,成为“包容天下、崛起江淮”新时期淮安精神。
3、阅读下面两个选段,回答问题。(4分)
选段一:说时迟,那时快,A ( http: / / www.21cnjy.com )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A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
选段二:郑屠当不过,讨饶。B喝道:“咄 ( http: / / www.21cnjy.com )!你是个破落户,若是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叫俺讨饶,洒家却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⑴写出这两个选段所在故事的名称。选段一: ▲ 选段二: ▲ (2分)
⑵选段中A、B两个人物有着怎样相同的性格特点?(2分)
4、诗、文名句填空。(共8分,每题1分。请注意:①—⑥题为必答题;⑦—⑩题为选答题,从中任选两题作答,若答两题以上,只批阅最前面的两道题)
必答题
① 晓战随金鼓, ▲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② ▲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③ ▲ ,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④ ▲ ,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⑤ 落红不是无情物, ▲ 。(龚自珍《己亥杂诗》)
⑥ ▲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选答题
⑦ 泪眼问花花不语, ▲ 。(欧阳修《蝶恋花》)
⑧ ▲ ,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木兰花》)
⑨ 春蚕到死丝方尽, ▲ 。(李商隐《无题》)
⑩ ▲ ,失道者寡助。(《孟子》)
二(70分)
(一)阅读《十五夜望月》一诗,完成5—6题。(4分)
十五夜望月(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5、诗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渲染了怎样的氛围?(2分)
6、最后一句,诗人用“落”字来描写秋思有什么妙处?(2分)
(二)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短文,完成7—10题。(19分)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范公“先忧后乐”之语,盖亦有为而发。夫定州之役,子京增堞籍兵,慰死犒生,边垂以安,而文法吏以耗国议其后。朝廷用人如此,诚不能无慨于心。第以束发登朝,入为名谏议,出为名将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已,不久报政最矣,有何可哭?至若予者,为毛锥子所窘,一往四十余年,不得备国家一亭一障之用。玄鬓已皤,壮心日灰。近来又遭知己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选自袁中道《游岳阳楼记》)
7、解释加点的字词。(4分)
①沙鸥翔集 ②而或长烟一空 ③泫然不能自已也 ④既成
8、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②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③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
9、请结合甲文内容说说为什么迁客骚人登斯楼会“其喜洋洋者矣”?(4分)
10、【甲】【乙】两段文字中都提到了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一事,作用有什么不同?(5分)
(三)阅读《为什么不读经典》一文,完成11—13题。(12分)
为什么不读经典 (彭程)
①“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马克·吐温这句话道出了经典的尴尬处境——没有人否认应该读经典,但真正去读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人们会对经典敬而远之呢?
②因为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不打算讨好人,不千方百计诱惑你去读它。作家在写作时,只是要写出他对生活的所感所思和他自己的欢欣与疼痛。他是写给自己看的,至多是写给他认为可以与之对话的人看的,并没有打算让大量的读者成为自己的粉丝,也没有其他的动机。曹雪芹在“举家食粥”的窘境中写《红楼梦》,只是想写出“一把辛酸泪”,并没有想到把它做成畅销书,赚它个盆满钵满。因此,经典不会时刻想着为你提供方便,不会挖空心思哄你逗你,不会因为你理解不了而降格以求。
③因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对于同一个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经典总能深入其中,烛照事件背后人性的晦明;而平庸的作品只会对那些热闹的戏剧性的过程趋之若鹜,对于故事之外的东西,它没有耐心,更没有能力去做更深入的分析。《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都取材于当时沸沸扬扬的桃色事件,这类故事都足以吸引眼球,受到报纸花边新闻的追逐,但在这些地方人们发现不了那些驱动故事萌生和发展的动力。只有列夫·托尔斯泰和福楼拜这样的作家,凭借他们天才的洞察力,精确地描绘了一个人的热情和梦想、挣扎和无奈,揭示了人性的丰富和局限。经典就是这样,瞩目事物的内部,触及到事物坚硬的内核,揭示出生活的本质。
④因为经典太留意那些本质的东西,所以常常会忽略表层和细节,在表现形式上,有时会显得呆滞笨重,不以轻盈妩媚的姿容愉悦人。就像许多真正大智若愚的人,常常会在小事上犯糊涂,会因某种笨拙的举止而被取笑。倒是那些乖巧机敏的人,待人接物八面玲珑,但如果试图从他们身上发现独特的人格和精神,往往是缘木求鱼。在并不那么具备观赏性的背后,经典体现的是真正的深刻和独特的禀赋。
⑤以上这些特征,使那些渴望阅读之“轻”的读者对经典产生隔膜,使他们无缘分享出自人类杰出头脑的感受、智慧和发现。
⑥因为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面对扑天盖地的碎片化、娱乐化信息,人们没有时间沉潜到情韵悠长的大部头文学作品中;人们静不下心去欣赏一段风光描写,揣摩一种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节奏、韵律、布局谋篇的微妙之处,享受纯粹的文字之美。
⑦我们还可以有这样那样疏远经典的理由,这些理由让我们面对人类精神的优秀成果却漠然视之,让我们和深刻、和睿智、和经由艰苦求索而获得的精神愉悦等美好而珍贵的收获无缘。领悟了这些,我们就应该有所行动。(选自《中华读书报》,有删改)
11、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人们“对经典敬而远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原因。(4分)
12、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4分)
13、下面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⑥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4分)
材料一:传媒学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揭示,这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深刻的思考在迅速地销声匿迹,我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以一种消费的心态,消受那些等而下之的粗浅的读物了。
材料二: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发展和精神生活的丰富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对书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
(四)阅读《雪中六盘》一文,完成14—17题。(17分)
雪中六盘 (张承志)
①我感谢六盘山。
②离开沙沟乡和西吉滩,离开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头戴六角帽的哲合忍耶(宗教名)回民的黄土山庄,在大雪纷扬中,我们穿过了一片片斑驳错落的村寨,来到了单家集。一罐茶只喝了一口,我们便又穿过杨茂、姚杜,在暮色中的好水川旁冻硬的土道上,急急地前进了。白雪使晚暮中的好水两岸依然明亮,干燥的雪在脚下“喳喳”作响,迎接着我们的到来。一路小村瓦顶的高房静静地屹立在庄院一角,切开的山坡上偶有一排废弃的窑洞,仿佛大山的眼睛,含情脉脉地注视着我这个多年前的老友。我们踏着硬硬的薄雪,体味着这一切,继续走向这苍茫雪谷的纵深处。背上行装迈开大步,搭上手扶拖拉机快速前行,我们的心已在六盘。
③人间的事就是这样,当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切都已远逝,当新的世界像江河浪涛一样卷持着自己浮沉而下的时候,人们有时会回忆起一个遥远的印象。随着成年,随着见识和缺憾的积累,人们会开始懂得这印象、这心境的可贵。因为它只这么闪烁一瞬,然后就消失,就熄灭,就永远失而不得了。它在消失和熄灭的时候,带走了你的一份青春和历史,当你知道已经真的失去了它的时候,你会感到额头上又添了一道皱纹,你的生命又衰老了一分。
④我感谢六盘山。因为在我顺着它腰肢的崎岖小道向上攀登时,它为我唤醒了已经沉睡了的一个印象。那是一个十八岁的我,背负着六十斤重的行囊,在岷山山地的一座高山上行走的印象。那一天,我和一个背着一篓煤炭的农民并肩走在大雪覆盖的岷山道上。那农民被压弯的背和煤灰染黑的流淌着道道汗水的脸,还有那双在黑污中朝我闪着善良憨实的目光的眼睛,曾经给年轻的我带来过撞击般的感触。从那以后近二十年过去了,荒凉的岷山道,雪封的远山近村,脚上的冻伤和背上的重负,连同那个脸膛黑污、眼睛和善的驮炭人,都被忙碌的生涯淘去了,淡忘了。我只是朦胧中觉得自己心里似乎还存留着什么,它常常使我在奔波中稍稍定神的一瞬感到惶惑。
⑤所以我感谢六盘山。哪怕是短暂的接触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好,哪怕我还远远不能洞知和理解;尽管我仍然只能再去投身于我的奔波世界,尽管我深知当我们在顶峰欢呼雀跃之后,朝下山道上迈出一步就有可能是对这座山峰的永诀。
⑥我仍然感谢六盘山。它在我成年的心里唤醒的那个印象已经再也不会沉睡了。当我望着在雪幕后雄伟地缓缓升起的、那颜色灰蒙的静默大山,望着它身上鳞甲般的丛丛树木,望着它襟裾下茫茫无际的大地上不可思议的梯田村庄的地图时,我久久地想着这近二十年的时光里经历的一切。从岷山道上那背炭的农民开始,一直到沙沟乡面容坚忍的哲合忍耶回民,许许多多的熟识面影,仿佛在向我启示着什么。
⑦来到和尚铺,回首望六盘,顶峰和山口已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被山峦遮住了。想起昨天夜宿的杨河乡,只觉得天关难越。眼前路道分三岔,固原城举步可接。我知道,此别六盘山就是告别西海固;前面虽路程尚远,但我这次严冬远行的计划已经结束。
⑧巍巍六盘山还在冬雪中无言地默立着,荒瘠的岭脉沿着路左一字排开。我没有多少惊喜或可数的收获,但我的心中是一片踏实的宁静。
⑨再见,我质朴、刚强的六盘山!
14、文中六盘山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15、请从修辞或语言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的加框句子。(4分)
16、文章第④段叙写“我”在岷山道上与背炭农民相遇之事有何作用?(5分)
17、阅读全文,说说文中第⑧段为什么我的心中是一片踏实的宁静?(4分)
(五)阅读《铁圈》一文,完成18—21题。(18分)
铁圈 (索洛杜布)
⑴一天清晨,一位妇人带着一个4岁的小男孩在郊区的街道上散步。那孩子天真活泼,面色绯红。那妇人年龄不大,穿着考究。她一边幸福地微笑着,一边细心地照看着自己的儿子。孩子正在滚着一个黄色的大铁圈,他穿着短裤,挥动着棍棒欢快地笑着,跟在铁圈后面跑。他把棒子举得高高的,本来没有那种必要,可他就是那么做的。
⑵真开心!方才他还没有铁圈,可是现在有了,真叫人高兴!一个双手粗糙、衣服褴褛的老头,身体紧靠栅栏站在十字路口,好让那女人和小孩走过去。老头用那昏花的两眼凝视着孩子,脸上露出呆痴的笑容。
⑶“一个富户人家的公子”,老头心里思忖道,“是个好孩子,你看他多么天真可爱,毕竟是阔人家的孩子!”
⑷当他——这个老头儿——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过的是苦难的日子。即使现在,他虽然不再挨打受饿了,但生活还谈不上美好。在他的孩提时代,他过的是挨打受骂、饥寒交迫的生活。那时,他没有铁圈,也没有其他这类阔少爷的玩具。他整个一生都是在艰辛困苦中度过的。他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事,也没有一件让人高兴的事。
⑸他咧开没有牙齿的嘴朝那小孩微笑着,心里不禁产生了嫉妒。心想:“这种玩艺没有意思。”嫉妒又转而变成了烦恼。于是他回到工作的地方——一家他从幼年起一直工作 到现在的工厂。
⑹那小孩边跑边笑追逐铁圈的情景萦绕在他的脑际,不管机器声多么嘈杂,他都忘不了那个孩子和铁圈,晚上也总梦见他们。
⑺第二天早晨,他又做起白日梦来。机器隆隆的响,工作机械单调,没有必要过多操心,再说他已干惯了这种活。厂房里的空气充满了灰尘,传送带平稳地运转着,远处各个角落声音嘈杂,光线晦暗。人们像鬼魂一样地走来走去,人的说话声淹没在机器声里。
⑻这个老头仿佛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小男孩,他的母亲也是一位贵妇人,他也有一个铁圈和滚铁圈的棒子,他也在穿着白裤衩滚着铁圈玩耍。
⑼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
⑽一天晚上下班回家时,老头在街上看见一个从旧木桶上掉下来的又大又脏的铁箍。老头高兴得发抖,昏花的老眼流下了泪水。一种意外的,几乎没有想过的愿望进入了他的心灵。他小心地四面张望了一下,然后弯下腰哆哆嗦嗦地捡起那个圆箍,虽然他面带笑容,但还是不大好意思地把它拿回家去。
⑾没人看见他,也没有人问他。这与别人有什么相干?一个小穷老头捡了一个无论对谁都没有用处的旧箍,谁会管呢?可他还是提心吊胆地偷偷把它拿走了。他为什么要拣,为什么要把它拿回家,他自己也说不清。只是由于它像那个男孩的玩具,所以他才把它带回家来。
⑿圆箍在老头家破旧的房子里放了几天,闲着没事的时候,他就把它拿出来看看,因为这个肮脏的铁箍对他是个安慰,使那个经常出现在他梦境中的幸福的小男孩,终于变得更加真实了。
⒀一个晴朗、温暖的早晨,当城里树上的鸟正叫得比往常更加欢快的时候,老头早早起了床,洗漱完毕,便拿着他捡来的铁箍出了城。
⒁他一路咳嗽,穿过了枝叶茂密的森林。他不明白这些阴暗的树木为何这样寂静,还散发着奇特的香气,那些昆虫也令他惊奇。露水正像童话中描述的那样。那里既没有嘈杂声,也没有灰尘,树林后面是一片柔和、奇妙而暗淡的景色。老头折下一根干树枝穿上圆箍。
⒂他眼前展现出一片明亮寂静的田野,青草叶上的露珠闪闪发光。老头突然用那根树枝做成的木棒滚起铁箍来,铁箍轻松地在田野里滚动,老头跟在后面跑,他笑逐颜开,像那个跟着铁圈跑的小男孩一样,有时也将棒高高地举过头去。
⒃他仿佛觉得自己再一次变成了一个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养的幸福的小孩,并且好像感到母亲慈祥地微笑着跟在后面。灰白的胡须在憔悴的脸庞上颤抖着,不住的笑声和咳嗽声同时从他那没有牙齿的嘴里迸发出来。
⒄老头喜欢早晨到树林里来滚铁箍,有时他也怕人看见笑话他,一想到这里,他便感到有一种难堪的羞愧。羞愧又进而发展为恐惧,致使双腿开始发软,他一面滚圈,一面警惕地看着四周。
⒅可是没人看见他,也没人听见他。他尽情地玩够了之后,平安无事地走回城去,嘴角上流露出轻松愉快的笑容。
⒆由于没出什么事,他太太平平的一连玩了好 ( http: / / www.21cnjy.com )几天。可是有一天清早他着了凉,好长时间竟卧病不起。在工厂的医院里,当他在陌生的人们中间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脸上还是堆着宁静的微笑。
⒇他感到欣慰,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自己也曾一度做了小孩,由亲爱的妈妈照看着,在树阴下的青草地上嬉戏笑闹。 (选自《小说网》)
18、请简要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4)
19、请赏析第⒆段中加点词语“堆”的表达效果。(4分)
20、结合语境,体会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5分)
21、阅读全文,理解文题“铁圈”的深刻含义。(5分)
初三语文参考答案
1、dǐng chóu 汇-荟 钮—纽
2、①把“重建”改为“建设” ②在“淮安精神”后加“的写照”
3、①武松醉打蒋门神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②嫉恶如仇、勇而有谋、侠肝义胆
4、略
5、渲染了中秋宁静、寂寥、冷清、充满愁绪的氛围。(意对即可)
6、“落”字化抽象为具体(将无形的秋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比喻成有形的景物),给人以动感,生动描写了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洒落人间,含蓄表达了作者的相思之情。(意对即可)
7、①群鸟停息在树上 ②有时 ③停止 ④已经
8、①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②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玉璧。
③我们游览的这一天,风和日丽,湖面像熨烫过一样平坦。
9、阳光明媚,风景秀丽;心情愉快,心旷神怡。
10、【甲】文中交代作记的缘由,借由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劝勉藤子京。【乙】文中借由藤子京的遭遇引起自己的感慨。
11、①经典本身是纯粹的,②它关注事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本质,③在表现形式上不那么具备观赏性,使读者对它产生隔膜,④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现代人习惯了浮光掠影的阅读。
12、先提出观点:经典关注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物本质的东西。接着分析对于同一新闻事件,经典和平庸作品有不同的关注点,突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的本质;然后以两部名著为例加以印证。最后,再次强调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
13、材料一。因为材料一论述的是泛娱乐化的时代使人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阅读粗浅读物,与第⑥段的观点相符。
14、道路崎岖,山势雄伟,植被茂盛;质朴、刚强。
15、运用了拟人、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山坡上的窑洞给大山带来的灵动,也体现了我对大山的亲切之情。
16、说明背炭农民的善良、质朴、刚强给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的印象之深;承接上文“回忆起一个遥远的印象”,为下文作者“感谢六盘山”做铺垫;插叙相遇之事,丰富了文章内容。
17、①六盘山在作者成年的心里唤醒的坚忍善 ( http: / / www.21cnjy.com )良的印象已不再沉睡,②汲取了前行的力量,心灵找到了寄托,③对底层百姓生存状态的关注,所以“我的心中是一片踏实的宁静”。
18、老人看小孩玩铁圈,自己也想玩铁圈,于是捡到旧铁圈,自己玩铁圈。
19、一个“堆”字,表现了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心的极大满足和欣慰。反映了老人临终时内心的欣慰,因为他终于玩了一次幸福、富足孩子才有的游戏,又为自己想象了一个幸福、富足的童年。
20、工厂里嘈杂、晦暗、充满灰尘的环境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老人滚铁圈时的“白日梦”,自己幸福、富足,有母亲的呵护环境描写构成鲜明对比,反衬铁圈给老人精神和生活带来的变化。
21、铁圈让老人从长期单调、麻木的生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状态下醒过来,完成了追寻童年梦想的过程。铁圈是老人憧憬幸福快乐童年的象征,是童年的幸福,是富裕生活的代表,是亲情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