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强盛的政权,也是我国封建史上最后一个汉人政权。鼎盛时期的明朝曾威震东亚,扬威海外,北伐蒙古、南下西洋、东逐日本、西平乌斯藏,世界约60%的白银都流向中国,但是如此强盛的大明朝却说亡就亡了。那么强盛的大明帝国因何而亡?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1.能通过文字、图片、表格等资料,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拥有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2.通过观看视频、图片等,提炼有关信息,制作李自成起义和满清崛起的时间轴,将历史发展带入时间空间之中,形成时空观念。(史料实证、时空观念)
3.根据相关材料,掌握准确的历史分析方法,拥有历史解释能力,分析明朝灭亡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史料实证)
4.通过学习明朝的灭亡,了解中国历代兴衰变幻,掌握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并从中得到的历史启示和经验。(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素养目标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84-85页,简述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
明宣宗
好斗蟋蟀
(第5位皇帝)
明武宗之豹房
尚武爱玩乐
(第10位皇帝)
明世宗
好炼丹
(第11位皇帝)
明神宗
不爱上朝
(第13位皇帝)
明熹宗
喜好木工
(第15位皇帝)
政治①皇帝多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魏忠贤为首的“阉党”血腥镇压东林党,分歧演变成为明朝末年激烈的竞争局面。
东林党:匡正时弊、讽议朝政、廉正奉公、开放言路,反对权贵贪赃枉法,遭到宦官及各种依附势力的激烈反对。
政治②大臣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明神宗时期(爷爷) 南京一带有的富豪之家占地7万顷
明熹宗时期(哥哥) 一次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
明崇祯时期(自己) 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1/3
富者动连阡陌,贫者地鲜立锥。
——《明清史料》甲编
材料反映了明朝统治的什么情况?这会带来什么后果?
经济③土地兼并加剧,导致大量流民产生,激化社会阶级矛盾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之间是什么关系?
政治腐败是明朝衰亡的根源;
土地兼并严重是政治腐败的必然结果,是农业生产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
最终导致社会动荡,经济衰败。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任务一:根据材料,思考: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明朝末年)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常闻鬼哭。 ——《豫变纪略》
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根本原因
材料二: 公元1628年陕西北部遭受旱灾后的情形: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陕西通志》
②陕西北部连年大旱,官府催征如故。——直接原因
农民起义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李自成起义
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李自成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的主力军。
◎李自成像
李自成出身于陕西米脂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童年给地主放羊,长大后当过兵。陕西爆发农民起义后,他投奔起义军。由于他英勇善战,被称为“闯将”。后来他成为起义队伍的领袖,人称“李闯王”。
任务二:阅读课本,梳理李自成起义的经过?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陕北起义
进军中原:
提出“均田免赋” 口号
攻克西安:
1644年初,建立政权,
国号:大顺
攻克北京:
1644年4月
明朝灭亡
崇祯帝自缢,统治276年的明朝灭亡
北京
西安
把对土地的要求作为一个口号明确提出来,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是第一次,标志着中国农民斗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材料研读
当时流行着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想一想: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
①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
②军纪严明,严禁抢掠;
③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④明末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材料:是故明之亡,亡于流贼,而其致亡之本,不在于贼也。
——《明史·流贼》
材料的认识正确吗 你认为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谈谈明朝的灭亡,对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哪些借鉴之处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任务一:自主阅读课本,梳理满洲兴起的进程。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努尔哈赤率军与明朝交战,接连取胜,使明朝的背部受到严重威胁
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八旗制度是清朝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建立。即把所属人员编为八个旗,将生产、行政、军事三种功能结合在一起,实行兵民合一、军政一体,旗人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八旗制度是清王朝统治全国的重要军事支柱,曾在中国历史上起过积极和进步的作用,为发展和巩固多民族统一的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
八
旗
制
度
任务二:自主阅读课本,了解清兵入关。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吴三桂降清
联合
清军入关
山海关之战
李自成交战失利
李自成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合作探究
曾深得民心的李自成,为什么会兵败?
攻入北京前
提出“均田免赋”
军纪严明
发钱发粮
攻入北京后
“以李自成为首的起义军将领却被暂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几十万大军屯驻于京城中享乐……”
——《中国古代史》
(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2)清兵和汉族官僚地主的联合进攻。
(3)没有统筹全局的观念和政治智慧,没有高瞻远瞩的政治谋划。
巩固练习
1.“万历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三年,共增赋五百二十万;崇祯三年,又加赋一百六十万两,共六百八十万,谓之辽饷。后来又加练饷、剿饷,先后共加赋一千六百七十万……明朝这个天下,自然是无从收拾了。”由此可推断
A.明朝末年经济发展缓慢 B.明朝末年朝廷赋税沉重
C.明朝末年军事实力增强 D.农民大力支持朝廷剿匪
B
巩固练习
2.明末,陕北连年遭遇灾荒。崇祯元年,延安府“一年无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间,百姓食尽蓬草,再剥树皮;年终,剥光树皮,不得已吃山中石,而地方官员仍然催租索赋农民遂纷纷举行起义。由此可见,李自成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灾害频繁影响生产 B.政治腐朽社会矛盾激化
C.农民反抗意识逐渐觉醒 D.外族入侵民族危机加重
B
巩固练习
3.毛泽东评价李自成说,“李自成始终是好的,老百姓都称赞他,因为他代表农民利益向地主阶级造反”。下列能体现李自成“代表农民利益”的是
A.建立大金政权 B.提出均田免赋
C.带军英勇作战 D.抗击倭寇侵略
B
巩固练习
4.据表可知,当时的政治局势特点是
A.外重内轻 B.王室衰微
C.政权更迭 D.南北对峙
C
本课小结
政治腐败
导致
赋税沉重
根本原因
社会动荡
严重天灾
李自成起义
满洲兴起,进攻明朝
明朝
灭亡
直接原因
间接原因
联合下的颠覆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感谢大家聆听!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16课 三国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