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新高考语文考前30天好题攻略专题四:诗歌鉴赏+名句默写(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新高考语文考前30天好题攻略专题四:诗歌鉴赏+名句默写(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2.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3 13:47:0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四:诗歌鉴赏+名句默写
(解析版)
一、(2024届甘肃兰州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渔家傲·福建道中①
陈与义
今日山头云欲举,青蛟素凤移时舞。行到石桥闻细雨,听还住,风吹却过溪西去。
我欲寻诗宽久旅,桃花落尽春无所。渺渺篮舆②穿翠楚③。悠然处,高林忽送黄鹂语。
[注]①这首词是词人南渡后“避乱襄、汉,转湖、湘,逾岭峤”而经过福建时所作。②篮舆:竹轿。③翠楚,碧林。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写途中所见景象,笔下的画面随行程逐次展开,画面清净自然,意味隽永。
B.“移时舞”紧承“云欲举”以“青蛟”“素凤”喻指天空低垂飘动、奔涌翻腾的云。
C.词人想以“寻诗”来宽慰旅途之长,然而遗憾的是,途中桃花已落,春天正在消逝。
D.词人用“渺渺”“穿”写山路难行,以示路途艰辛;用“黄鹂语”衬托山中的幽静。
16.有评者说:“这首词借写自然中瞬息变化的景象来寄托超然自得的人生态度。”结合本词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题型:诗歌内容理解】
【答案】15.D 16.①山行遇雨原本可以赏雨,不料转瞬间山雨却风吹而过,天气转晴;②桃花落尽原本以为春已不在,不料碧林处却有黄鹂高鸣,传来春意;③得与失总是在变化中,不执着于一时的得失,也就会在领略自然美景的过程中自得其乐,怡然自足。(每点2分)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D.“以示路途艰辛”“衬托山中的幽静”错误,诗句意思是,乘坐小小的篮舆穿行于青翠丛莽之间,悠然闲适之时,高密树林忽然送来黄鹂的啼鸣,原来春天还在。表达的是悠闲喜悦之情。
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及情感的能力。
上阕,词人穿山行走途中忽觉天气转阴,云动风起;风吹青蛟,青蛟飞舞,风动素凤,素凤摇摆;此刻身边的植物都在风的作用下左右飘摆,随风起舞;词人在经过石桥时,恰好听到阵阵细雨飘落的声音,不禁停下回望,却见风吹动阴云向溪西走远了,天也放晴了。山行遇雨原本可以赏雨,不料转瞬间山雨却风吹而过,天气转晴;
下阕,我想要踏上舒缓而长久的旅程寻找作诗的灵感,但桃花落尽、春亦无踪,乘坐小小的篮舆穿行于青翠丛莽之间,悠然闲适之时,高密树林忽然送来黄鹂的啼鸣。桃花落尽原本以为春已不在,不料碧林处却有黄鹂高鸣,传来春意;
诗人穿越闽中山水,乍雨还晴,不禁心态悠然;悠闲地穿越树林,正感叹于春的逝去,却忽得听闻黄鹂的鸣叫,这种失而复得的美好感觉让诗人欣喜。诗人感到欣喜得与失总是在变化中的,所以不必执着于一时的得失,顺其自然,泰然处之,在领略自然美景的过程中自会自得其乐,怡然自足。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登泰山记》中,姚鼐在介绍完自己选择的登山路线后,用“ , ”两句写自己登山时攀登的艰难之状。
(2)杜甫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描写秋日景象,与黄庭坚《登快阁》中“ , ”两句所营造出的意境非常相似。
(3)班级准备开展“古诗里的音乐”专题活动,小刚在他准备的发言稿中写到:在古人的名句中,常借乐器之声来抒发情感,如:“ , ”两句。
【答案】 道中迷雾冰滑 磴几不可登 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注意容易写错的字:磴、澄、怨、度、僻、牍。
二、(2024届·山东临沂·统考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催租行
范成大
输租得钞①官更催,踉跄里正敲门来。手持文书②杂嗔喜,我亦来营醉归耳。
床头悭囊③大如拳,扑破正有三百钱。不堪与君成一醉,聊复偿君草鞋费④。
【注】①钞,官府收到租后发给的凭据。②文书,官府催租的文件;也有观点认为应与“钞”同义。③悭囊,钱罐。④草鞋费,从前公差敲榨勒索时巧立的一种名目。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写农人缴了租税后得到完税的“收据”,照理本应该暂时安生,但是里正又来催租。
B.第四句写里正催收理由是为让军营将士有酒喝,妙在使用直接引语且带有语气,生动形象。
C.第五、六句中“大如拳”言钱罐小,“三百钱”言存钱少。农人忍痛“扑破”,其间透着无奈。
D.第七、八句表面上是农人对里正的客套之语,实际上声声含泪,蕴含着农人的辛酸和苦楚。
16.关于第三句的主语,有人理解为里正,有人理解为农人。你作何理解?请表明观点并分析。
【答案】15.B 16.示例一:主语应该是农夫。①这样“文书”就可理解成“钞”,与首句内容呼应;又紧承第二句,刻画出农夫面对里正的态度。②农夫面对官府再次催租,心中有怒却只能笑脸相迎,形象地刻画出农夫的处境和心态。
示例二:主语应该是里正。①这样“文书”就可理解成“收租文件”,与前后句主语均一致,从不同角度刻画了里正嘴脸。②本句是写里正既狐假虎威,凶相横生;又因醉酒,嬉皮笑脸,丑态毕现,非常形象。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内容、情感和语言的能力。
B.“为让军营将士有酒喝”错。“营”,意为“谋求”。第四句是说我来只不过是要找杯酒喝而已。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首先要表明个人观点,可以认为主语应该是农夫,也可以认为主语应该是里正。然后结合诗句说出理由即可。
(1)如果认为主语应该是农夫,在解释理由时,要注意到前后语意衔接或呼应之处即可。
结合注释②“文书……也有观点认为应与‘钞’同义”分析,“文书”理解成“钞”,就与首句“输租得钞官更催”内容呼应;又紧承第二句“踉跄里正敲门来”,刻画了农夫面对官府里正再次催租,心中有怒却只能笑脸相迎的态度。这样,第三句“手持文书杂嗔喜”就理解成:农夫拿着收据看了看,又是发怒又是笑。形象地刻画出农夫面对里正上门讨要收据的处境和心态。
(2)主语应该是里正,在解释理由时,必须对“嗔”和“喜”作出合理解释。
结合注释②分析,如果“文书”是指官府催租的文件,那么前句“踉跄里正敲门来”和后句“我亦来营醉归耳”的主语就都是“里正”,这三句的意思是:里正踉踉跄跄忽然又来敲门,他拿着收据看了看,又是发怒又是笑,他此来只不过是要找杯酒喝。“嗔”写出了里正狐假虎威,凶相横生的态度,“喜”写出了里正因醉酒,嬉皮笑脸的丑态,这就从不同角度刻画了里正丑恶的嘴脸。
(2024届·广东·统考一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王安石用“ ”收束了对金陵秋景的描写;而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用“ ”收束了对赤壁美景的描写。
(2)《屈原列传》中,“ , ”两句揭示了《离骚》言浅意深、言近旨远的艺术风格。
(3)在学校举办的“中国古典诗词游艺会”上,小刚来到“品意象,吟诗句”专区,取下写有“松”字的意象牌,脱口吟出两句:“ , 。”
【答案】 画图难足 江山如画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 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明月夜,短松冈/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指、迩、盈、冈。
三、(2024·山东泰安·二模)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卖花声 题岳阳楼
张舜民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注:张舜民做过监察御史,因党争遭贬迁。这首词是公元1083年(宋神宗元丰六年)作者被贬官郴州途中,登临岳阳楼时所作。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起首二句借洞庭叶落、水空迷蒙的景象,烘托了作者的悲凉心境。
B.词人正在楼内饮宴,因其身份,且又将离此南行,使宴饮气氛沉闷。
C.下片起首两句写词人带着醉意凭栏独立,仰望天淡云闲,胸中宠辱皆忘。
D.“何人此路得生还”概括了古往今来迁客的命运,倾吐了词人压胸底的心声。
16.请结合词上片的最后两句和下片的最后两句,简析词人抒写的思想情感。
【答案】1.C
2.词上片最后的两句熔自我解嘲与讥讽当局于一炉,正话反说,语直意婉,抒发了胸中久抑的悲慨。词下片最后的两句使用典故,表达了词人对故都的眷恋,对遭贬的怨愤,对君王的期待。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C.“胸中宠辱皆忘”错误,后文说“何人此路得生还”,倾吐了词人压胸底的心声,负载着无尽的悲哀与痛楚,可见此处没有“宠辱皆忘”,只是浓烈的抒情中插入写景,使感情更为顿宕。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词上片最后两句意思是:我不是当年王维在渭城送别西出阳关的元二,而是即将南下的迁客,不唱《阳关》也罢。这看是一句表面话,但其中却饱含着作者的无奈、辛酸和愤慨。熔自我解嘲与讥讽当局于一炉,正话反说,语直意婉,抒发了胸中久抑的悲慨;
词下片最后的两句写回望处,夕阳映红了天边,那里应该是我离开的京都长安。此处词人营造萧瑟悲壮之感,夕阳西下,回望长安,词人远离政治中心,仕途失意,内心的悲愤尽显。长安是借指宋朝的汴京,以“长安”的典故表达了词人复杂的情感。作者因回首夕阳而念及家国,这既有难言的怨愤,也有无限的眷恋,满含对君王的期待。
四、(2024·山东潍坊·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送石曼卿①
范仲淹
河光岳色过秦关,英气飘飘酒满颜。
贾谊书成动西汉,谢安人笑起东山。
亨途去觉云天近,旧隐回思水石闲。
此道圣朝如不坠,疏封宜在立谭②间。
【注】①康定元年,西夏战事骤起,宋军大败,52岁的范仲淹复官,同年好友石曼卿因曾“上书言十事”,奉吏河东,路过范仲淹所在的陕西。②谭:通“谈”。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采用虚写的方式,想象友人将路过秦关,沿途会有山、河等壮丽之景为伴。
B.友人英姿飒爽、意气风发,暗示其定将大有作为,虽贾谊、谢安不可与之相比。
C.“旧隐”“亨途”两词,交代出了友人过去所处和现在所临的两种不同的状态。
D.诗人认为友人此行如果能够不辱没朝廷使命,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朝廷册封。
16.前人评价此诗:“此托送友以抒己志。”结合本诗主题,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5.B
16.①诗歌通过写石曼卿敢于直言进谏,在国家危难之时投身仕途的行为,表达了对友人的肯定和赞赏;
②勉励友人此行不辱使命,并祝愿他能进一步得到朝廷重用;
③寄寓了诗人心系国家、为国分忧,期待建功立业的志向。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虽贾谊、谢安不可与之相比”错误。“贾谊书成动西汉,谢安人笑起东山”表明友人会像贾谊能够用文章惊动朝廷,像谢安东山再起打败苻坚一样成功。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根据注释“康定元年,西夏战事骤起,宋军大败,52岁的范仲淹复官,同年好友石曼卿因曾‘上书言十事’,奉吏河东”可知,诗歌通过写石曼卿敢于直言进谏,在国家危难之时投身仕途的行为,希望友人像“贾谊书成动西汉,谢安人笑起东山”一样,表达了对友人的肯定和赞赏;
“此道圣朝如不坠,疏封宜在立谭间”如果这条明路圣朝能够坚持不倒,荣耀的封赏应该很短时间内就会送达。勉励友人此行不辱使命,并祝愿他能进一步得到朝廷重用;
“此托送友以抒已志”对朋友远赴战场的行为的肯定也寄寓了诗人心系国家得志向,祝愿他能进一步得到朝廷重用也寄寓了诗人想要为国分忧,期待建功立业的志向。
17.(2024·山东泰安·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IT行业人才辈出,出现了学生业绩赶超师傅的事例,许多师傅用韩愈的《师说》中两句话发感慨,这两句是“ , ”。
(2)《念奴娇 过洞庭》中的 “ , ”两句,说明诗人已忘情于月白无风之夜,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3)杜甫在《登高》中借“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两句描写了自己晚年孤独病弱的境况,其《登岳阳楼》中“ , ”两句也写出了类似的境况。
【答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扣舷独啸 不知今夕何夕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有:“贤”“舷”“啸”“夕”“孤”。
五、(2024届贵州贵阳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渔家傲①
黄庭坚
踏破草鞋参到了,等闲拾得衣中宝。遇酒逢花须一笑。长年少,俗人不用嗔贫道②。
何处青旗夸酒好,醉乡路上多芳草。提着葫芦行未到。风落帽,葫芦却缠葫芦倒③。
【注】①本词是一首俳谐戏谑词,词前有小序云:“余尝戏作诗云……或请以此意、依声律作词,使人歌之,为作渔家傲。”②贫道:僧人自称的谦辞,词中指词人自谦。③前一“葫芦”指沽酒的葫芦,后一“葫芦”则是对光头僧人的戏称。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人先写自己踏破草鞋来参禅悟道,又以“衣中宝”比喻佛法,既形象又贴切。
B.词人遇酒逢花开怀大笑,是因自己年少之时就领悟了佛法,尽显通达洒脱之态。
C.词人使用拟人法写招展的酒旗似在夸自家酒好,含蓄表现他看到酒旗时的欣喜。
D.词人借助“多芳草”的细节把无形的醉乡写得生动可感,流露出对醉乡的沉迷。
16.本词是一首俳谐戏谑词,“俳谐戏谑”体现在什么地方?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6分)
【答案】15.B 16.词人在词中戏称自己为“葫芦”(僧人),真葫芦(装酒的葫芦)、假葫芦(僧人)交混在一起,滑稽感顿生,令人忍俊不禁,给人戏谑感。(3分)词人在词中借助鲜花美酒、放浪形骸、落拓不羁的生活描写表达了对失意人生、社会不平的反抗,是戏谑式的抗争。(3分)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B.“自己年少之时就领悟了佛法”错误,“长年少”意思是虽年长,但心态仍年轻。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写法和作者情感的能力。
“俳谐戏谑”指诙谐幽默。
词中最明显的“俳谐戏谑”在下阕“提着葫芦行未到。风落帽,葫芦却缠荫芦倒”一句。下阕具体描摹诗人打酒路途上的情形:诗人还没有走到酒家,清风早早吹落了诗人的帽子,露出了诗人白发萧萧近乎光光的头颅,恰恰此时,酒葫芦的带子缠住了诗人,诗人一下子就倒在了地上,一时间,酒葫芦和诗人光光的头颅相映成趣。葫芦,谐音“糊涂”,诗人把自己比作葫芦,除了形象上的相似外,也包含着些许自嘲意味,真葫芦(装酒的葫芦)、假葫芦(僧人)交混在一起,滑稽感顿生,令人忍俊不禁,给人戏谑感。
在这里,诗人使用比喻、双关等手法,使用幽默的语言,展现了趣味横生的打酒之旅,既展露了诗人不拘形迹、任情率真的豁达与通透,又表现了诗人放浪形骸、狂放不羁的疏狂与孤高,还折射出诗人失意落魄、人生空老的无奈与苦闷。从诗人表面的放浪形骸,我们可以窥见其内心的失意无奈。比如词中写词人遇酒逢花开怀大笑的情态,含蓄地表现了诗人放旷不羁的一面。同时,借助写俗人面对诗人“嗔”的情态,间接表现了诗人的狂放。透过词人放浪形骸、落拓不羁的生活,我们可以看出其内心的失意,他在以这样的形式来表现对社会不平的反抗,是戏谑式的抗争。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啸,是人们抒发情感的特别方式,张孝祥“扣舷独啸”抒发出满腔豪情,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 ”则借“啸”寄寓自己的志趣。
(2)归有光《项脊轩志》“ , ”通过写家中鸡和狗的不同活动,表达了对大家庭中道破落、衰败的深深感慨。
(3)小刚读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时,又想到了用笔相似、同样以草木繁茂却带给人荒凉衰败之感的《扬州慢》中的两句词“ , 。”
【答案】 登东皋以舒啸 临清流而赋诗 东犬西吠 鸡栖于厅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皋、吠、栖、厅、荠。
六、(2024·山东济宁·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赠河东虞押衙二首(其一)①
许浑②
长剑高歌换素衣,君恩未报不言归。
旧精鸟篆谙书体,新授龙韬识战机。
万里往来征马瘦,十年离别故人稀。
生平志气何人见,空上西楼望落晖。
【注】①虞押衙,工书善文,即将奉使从军,作者题诗送别。②许浑,晚唐诗人,年轻时屡试不第,后长年奔波仕途。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不提眼前离别情景,而直接描写友人换上素衣、挥剑高歌的形象,手法新奇。
B.次句以议论入诗,既是对友人身许君国的称赞,也包含对友人不辱使命的期望。
C.颔联写虞押衙不仅精通书法,还能演习兵书战法,赞扬友人文武兼备的非凡才能。
D.颈联分别从空间和时间上着笔来表情达意,与杜甫《登高》一诗的颈联手法类似。
16.有人认为尾联两句在内容和情感上无关送别,与前三联有脱节之嫌。你同意这一说法吗 请联系全诗说明理由。
【答案】15.A
16.示例一:不同意。①内容上前后贯通。前三联围绕送别友人展开,尾联则是对友人离去后自身处境的设想,是前三联内容的自然延伸;②情感上前后相关。前三联表达对友人的称赞与祝福,尾联写自身的怀才不遇,隐含像友人一样建功立业的渴望。
示例二:同意。①前三联围绕送别友人,表达了对友人升迁的祝福、对友人杰出才干的赞扬,以及对友人的离别不舍之情;②尾联突然写自身不被理解,只能登楼怅望,内容上与送别无关,情感上也与前三联不太谐调。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A.“换上素衣”错,应该是“脱掉素衣,换上朝服”。
故选A。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尾联“生平志气何人见,空上西楼望落晖”写诗人在落日余晖中登楼远望,一个“空”字表达自己怀才不遇、不被赏识和理解的惆怅。
如果不同意,则认为尾联与前三联联系紧密,没有脱节。从内容看,前三联主要写工书善文的友人将奉使从军,是从友人角度落笔,而尾联是从诗人自身落笔,由友人的境况联想到自身的处境,前后逻辑贯通;从情感表达看,前三联表达对友人身许君国的称赞,对友人不辱使命的期望,赞扬友人文武兼备的非凡才能;尾联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更有一种建功立业的渴望,情感上也能贯通。
如果同意,则认为前后脱节。从内容看,本诗是友人即将奉使从军,作者题诗送别,前三联侧重赠友送别,尾联则突出自身的境遇和惆怅,内容上与情感上不连贯,与诗歌主题不协调。
17.(2024·山东潍坊·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雍也》中“ , ”两句说明君子既不能过于鄙俗,也不能过于浮夸。
(2)清早醒来,天已放晴,窗外鸟雀鸣啭,面对此情此景,你不由地咏起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中的“ , ”。
(3)古人常常以“芙蓉”这一意象人诗,或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或体现人格的高洁……如“ , ”两句。
【答案】 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鸟雀呼晴 侵晓窥檐语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示例二: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示例三: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侵”“凤”“裳”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七、(2024届黑龙江哈尔滨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白沟行
王安石
白沟河边蕃塞地,送迎蕃使年年事。蕃马常来射狐兔,汉兵不道传烽燧。
万里锄鞭接塞垣,幽燕桑叶暗川原。棘门灞上徒儿戏,李牧廉颇莫更论。
【注】①嘉佑五年春,王安石奉命伴送辽国贺正旦使回国,本诗在出京往返途中所写。②幽燕: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唐以前属幽州,战国时属燕国,故名幽燕。当时沦为辽国统治区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描写自己伴送辽使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逐次展开,并且带有明显边境特色。
B.诗歌开篇写实简洁,揭示了白沟特殊地理位置,也写出了伴送辽使回国的心情。
C.颔联点出了当时边疆局势的紧张,辽国军队常来侵扰,北宋军队不断沿路报警。
D.尾联使用典故,含义深远。“徒儿戏”引人深思,彰显了诗人对边疆守将的态度。
16.这首诗的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6分)
【答案】15.C 16.(1)南北边境地区情况的对比,突出宋朝边防松懈、无险可守,而辽国则深不可测、暗伏杀机的严峻现实。(2)古今将领的对比。诗人指责宋朝边将轻敌麻痹,视边防如同儿戏,同时也批评轻视边防、不用良将的宋朝统治者。(每点3分)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艺术手法的能力。
C.“北宋军队不断沿路报警”错,“汉兵不道传烽燧”意思是:边界上的驻军却不知道点燃烽火发出警报。“不道”,不说,不认为有必要。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
颈联“万里锄鞭接塞垣,幽燕桑叶暗川原”意思是:边塞护卫着广阔的农业生产地区,幽燕两州的蚕桑生产又占据极重要的地位。颈联写宋辽边疆万里农田,无险可据;幽燕则桑林密蔽川野,不知能埋伏多少精兵强将。诗人通过南北边境地区情况的对比,突出宋朝边防松懈、无险可守,而辽国则深不可测、暗伏杀机的严峻现实,表现了诗人的担忧。
尾联“棘门灞上徒儿戏,李牧廉颇莫更论”意思是:可是边界上的守将对此毫无所知,他们把自己的工作当儿戏,如果想找像李牧、廉颇那样的良将,那就更是找不到了。写的是棘门、灞上这等重要的军事地区的守将把守卫边疆的要务当成是儿戏,不予重视。诗人感叹连一个能把本职工作做好的尚且找不到,更不用说像李牧廉颇这样守家卫国为良将了。这两句通过古今将领的对比,传达出诗人对于宋朝边将轻视边防重务、麻痹大意的不满,同时也是对宋朝统治者不善用人,不重视边防的一种批评。同时表现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也传达出诗人对宋朝统治者对异邦采取妥协、退让、苟且偷安政策的一种强烈不满。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将进酒》中表现作者对权贵的否定,又无法改变现实,只能以消极的方式反抗的诗句是:“ , ”。
(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描写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的句子是:“ , ”。
(3)二十八星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古代的天文、宗教、文学等,古诗文中有许多含有二十八星宿的句子,如:“ , 。”
【答案】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引壶觞以自酌 眄庭柯以怡颜 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馔”“觞”“眄”“膺”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八、(2024·广东汕头·二模)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赠徐安宜(节选)
李白
白田见楚老,歌咏徐安宜。
清风动百里,惠化闻京师。
浮人若云归,耕种满郊岐。
川光净麦陇,日色明桑枝。
大车扬飞尘(节选)
李白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
【注】①徐安宜,指在安宜(地名)任职县令的徐氏。②浮人,在外流浪的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风徐徐,吹拂百里。《赠徐安宜》三、四句写安宜自然环境怡人,为后文写川光、日色等景象作铺垫。
B.浮人若云,返乡耕耘。《赠徐安宜》五、六句描写的情境氛围与张若虚诗句“白云一片去悠悠”迥异。
C.大车经行,飞尘蔽空,道路晦暗。《大车扬飞尘》起笔虽不直接写人,但已渲染出车中人的声势。
D.同样是刻画宦官的权势,“行人皆怵惕”与《卖炭翁》“回车叱牛牵向北”一句运用的手法不同。
16.孔子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其中“观”与“怨”,前人释为“观风俗之盛衰”“怨刺上政”。李白这两首诗正好分别对应诗歌这两种功能。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答案】15.A
16.李白的这两首诗分别对应了诗歌的“观”和“怨”两种功能,既展现了社会风俗的兴盛,又表达了对上政的怨刺和不满。在《赠徐安宜》一诗中,李白通过对徐安宜治下的安宜县境的描写,展现了一片和平繁荣的景象。这正是“观风俗之盛衰”的体现,展现了社会风俗的兴盛。而在《大车扬飞尘》一诗中,李白则通过描绘宦官权势嚣张等场景,揭示了宦官权势的嚣张跋扈,对百姓的欺压和恐吓,这正是“怨刺上政”的体现。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A.“三、四句写安宜自然环境怡人”错误,诗中的“清风动百里,老化闻京师”并非直接描写安宜的自然环境怡人,而是借清风之动,形容徐安宜的政绩已经影响到百里之外,甚至京师也有所耳闻。以此夸赞徐县令的政绩。
故选A。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孔子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其中“观”指的是观察社会风俗的盛衰,“怨”则是表达对上政的怨刺。李白的这两首诗正好分别体现了这两种功能。
在《赠徐安宜》一诗中,李白通过对徐安宜治下的安宜县境的描写,展现了一片和平繁荣的景象。他描述了清风拂面、百姓安居乐业、田野耕种繁忙、自然景色优美的画面,这正是“观风俗之盛衰”的体现,展现了社会风俗的兴盛。
而在《大车扬飞尘》一诗中,李白则通过描绘大车扬起的飞尘、道路晦暗、宦官权势嚣张等场景,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黑暗面的不满和怨刺。他用生动的笔触揭示了宦官权势的嚣张跋扈,对百姓的欺压和恐吓,这正是“怨刺上政”的体现。
因此,李白的这两首诗分别对应了诗歌的“观”和“怨”两种功能,既展现了社会风俗的兴盛,又表达了对上政的怨刺和不满。
17.(2024·山东济宁·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 , ”两句中认为自己所处的社会现状是世俗之人善于取巧,做事违背规矩。
(2)以“云”譬喻女子浓密柔软的头发,在古诗文中数见不鲜。如《阿房宫赋》中的“ ”和温庭筠《菩萨蛮》中的“ ”,均借以描绘了女子晨起梳妆的景象。
(3)“瀚海”一词常见于古代典籍,在唐朝诗人的边塞诗中也时有出现,如“ , ”。
【答案】 固时俗之工巧兮 偭规矩而改错 绿云扰扰 鬓云欲度香腮雪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偭、扰、鬓、腮、尉、猎、阑、惨。
九、(2024届吉林省白山市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送钱穆父①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与苏轼同朝为官,因直言得罪权贵而被外放。②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首句“三改火”“天涯踏尽”,写时空角度的旷远,暗含离别沧桑又不失洒脱。
B.“有节是秋筠”句,既赞美了钱穆父坚贞耿介的操守,也暗含二人志同道合之意。
C.“尊前不用翠眉颦”句,与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劝慰意有共通处。
D.词的最后一句格局大开,表示在这人世间皆为过客,应该直面困难,迎难而上。
16.本词虽是赠别词,却蕴含哲理,于日常送别中写出新意。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认识。(6分)
【答案】15.D 16.①送别从回忆写起,赞友人虽三年宦海沉浮,仍保持耿介风节和达观心态;写眼前别离,孤帆夜行、月色微云,歌姬蹙翠眉,虽惆怅惜别,却言不用为此悲戚。②结尾逆旅喻人生,既然人人皆过客,又何必述离殇,以对友人的慰勉和开释,收束全词,表达得失两忘、万物齐一的人生态度。(每点3分)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D.“直面困难,迎难而上”错。最后一句的含义是说“人生就是座旅店,我也是匆匆过客”,表达的对钱穆父的劝慰,洒脱旷达,并非“直面困难,迎难而上”之意。
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一句,描绘出一种凄清幽冷的氛围,渲染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无欢的心情。“樽前不用翠眉颦”一句,由哀愁转为旷达、豪迈,说离宴中歌舞相伴的歌妓用不着为离愁别恨而哀怨。这一句,其用意一是不要增加行者与送者临别的悲感,二是世间离别本也是常事,则亦不用哀愁。这二者似乎有矛盾,实则可以统一在强抑悲怀、勉为达观这一点上,这符合苏轼在宦途多变之后锻炼出来的思想性格。
词末二句言何必为暂时离别伤情。其实人生如寄。人人都是天地间的过客,又何必计较眼前聚散和江南江北呢?词的结尾,以对友人的慰勉和开释胸怀总收全词,既动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两忘、万物齐一的人生态度。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孝”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对做人、立身、处世的基本要求,是天经地义的人类本性,正如李密在《陈情表》中,表达尽孝道、抚养祖母终老时说“ , ”。
(2)改革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答司马谏议书》中“ , ”,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概括。
(3)古典诗词常以“水”这一意象来表达文人生活况味,这样的诗句不胜枚举,如“ , ”。
【答案】 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 度义而后动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乌、乞、萧、滚、鸥。
十、(2024·广东深圳·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剑州道中见桃李盛开而梅花犹有存者
唐庚
桃花能红李能白,春深何处无颜色。
不应尚有数枝梅,可是东君①苦留客。
向来开处当严冬,桃李未在交游中。
即今已是丈人行②,肯与年少争春风
[注]①东君:指司春之神。②丈人行:指父辈,长辈。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生动描绘了桃李花开之绚烂,第二句又进一步表现桃李花开之盛大。
B.“不应”承接前句“春深”构成语意的转折,“尚有”又强化这种意味。
C.因为一直在寒冷的冬天开放,所以与桃李甚少往来,对此梅花深感遗憾。
D.梅花与桃李象征着不同之人,而诗人对梅花的理解,含有以梅自喻之意。
16.罗大经的《鹤林玉露》记载,当朝权贵见此诗,“恶其自尊”,遂将唐庚贬黜。诗中哪些地方体现唐庚“自尊”之意?请结合诗歌分析。
【答案】15.C
16.①梅花在桃李花开之时开放,显得不合时宜,暗示诗人也是一个不合于俗的君子。②向来梅花只在严冬开放,不会与桃花来往,暗示诗人孤芳自赏,不愿与小人交往。③梅花身为长辈,不屑与桃李争妍,暗示自己也不屑与小人争权,对得势小人有轻蔑之意。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对此梅花深感遗憾”错,“桃李未在交游中”表现的是梅花的高洁孤傲,没有遗憾之情。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注意,“自尊”借助梅花来表现,是托物言志,需要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诗句加以分析。
①“桃花能红李能白,春深何处无颜色。不应尚有数枝梅,可是东君苦留客”,正是桃李争妍的春深之际,竟然还有几支梅花在盛开,诗人感到很奇怪,难道是东君苦留的结果?梅花应在严冬开放,而这几支梅花却在桃李花开之时开放,显得不合时宜。梅花就是诗人的化身,暗示诗人也是一个不合于俗的君子。
②“向来开处当严冬,桃李未在交游中”,向来梅花只在严冬开放,不会与桃花来往。这里的“桃李”代表权贵或者世俗之人,而身为“梅花”的诗人向来不与之交往,暗示诗人孤芳自赏,不愿与小人交往。
③“即今已是丈人行,肯与年少争春风 ”,“丈人行”就是“长辈”,因为梅花在严冬开放,比在春天开放的桃李开得早,故有此一说;“年少”指的就是晚开的桃李了,因桃李开得正绚烂,春风得意,此处可以理解为当权者或者得势小人。此句是说梅花身为长辈,不屑与桃李争妍。“肯与”就是“不与”,暗示自己也不屑与小人争权,对得势小人有轻蔑之意。
17.(2024·广东汕头·二模)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双减”政策是国家教育部发布的旨在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政策。《种树郭橐驼传》一文中提到种树要顺应植物天性的观点句“ , ”对“双减”背景下的育人方式有启示意义。
(2)《登快阁》中“ , ”两句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
(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增强忧患意识的思想光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比如:“ , 。”
【答案】 能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焉尔 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焉”“澄”“盛”“衰”“逸豫”。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四:诗歌鉴赏+名句默写
(原卷版)
一、(2024届甘肃兰州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渔家傲·福建道中①
陈与义
今日山头云欲举,青蛟素凤移时舞。行到石桥闻细雨,听还住,风吹却过溪西去。
我欲寻诗宽久旅,桃花落尽春无所。渺渺篮舆②穿翠楚③。悠然处,高林忽送黄鹂语。
[注]①这首词是词人南渡后“避乱襄、汉,转湖、湘,逾岭峤”而经过福建时所作。②篮舆:竹轿。③翠楚,碧林。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写途中所见景象,笔下的画面随行程逐次展开,画面清净自然,意味隽永。
B.“移时舞”紧承“云欲举”以“青蛟”“素凤”喻指天空低垂飘动、奔涌翻腾的云。
C.词人想以“寻诗”来宽慰旅途之长,然而遗憾的是,途中桃花已落,春天正在消逝。
D.词人用“渺渺”“穿”写山路难行,以示路途艰辛;用“黄鹂语”衬托山中的幽静。
16.有评者说:“这首词借写自然中瞬息变化的景象来寄托超然自得的人生态度。”结合本词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登泰山记》中,姚鼐在介绍完自己选择的登山路线后,用“ , ”两句写自己登山时攀登的艰难之状。
(2)杜甫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描写秋日景象,与黄庭坚《登快阁》中“ , ”两句所营造出的意境非常相似。
(3)班级准备开展“古诗里的音乐”专题活动,小刚在他准备的发言稿中写到:在古人的名句中,常借乐器之声来抒发情感,如:“ , ”两句。
【答案】 道中迷雾冰滑 磴几不可登 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注意容易写错的字:磴、澄、怨、度、僻、牍。
二、(2024届·山东临沂·统考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催租行
范成大
输租得钞①官更催,踉跄里正敲门来。手持文书②杂嗔喜,我亦来营醉归耳。
床头悭囊③大如拳,扑破正有三百钱。不堪与君成一醉,聊复偿君草鞋费④。
【注】①钞,官府收到租后发给的凭据。②文书,官府催租的文件;也有观点认为应与“钞”同义。③悭囊,钱罐。④草鞋费,从前公差敲榨勒索时巧立的一种名目。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写农人缴了租税后得到完税的“收据”,照理本应该暂时安生,但是里正又来催租。
B.第四句写里正催收理由是为让军营将士有酒喝,妙在使用直接引语且带有语气,生动形象。
C.第五、六句中“大如拳”言钱罐小,“三百钱”言存钱少。农人忍痛“扑破”,其间透着无奈。
D.第七、八句表面上是农人对里正的客套之语,实际上声声含泪,蕴含着农人的辛酸和苦楚。
16.关于第三句的主语,有人理解为里正,有人理解为农人。你作何理解?请表明观点并分析。
(2024届·广东·统考一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王安石用“ ”收束了对金陵秋景的描写;而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用“ ”收束了对赤壁美景的描写。
(2)《屈原列传》中,“ , ”两句揭示了《离骚》言浅意深、言近旨远的艺术风格。
(3)在学校举办的“中国古典诗词游艺会”上,小刚来到“品意象,吟诗句”专区,取下写有“松”字的意象牌,脱口吟出两句:“ , 。”
三、(2024·山东泰安·二模)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卖花声 题岳阳楼
张舜民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注:张舜民做过监察御史,因党争遭贬迁。这首词是公元1083年(宋神宗元丰六年)作者被贬官郴州途中,登临岳阳楼时所作。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起首二句借洞庭叶落、水空迷蒙的景象,烘托了作者的悲凉心境。
B.词人正在楼内饮宴,因其身份,且又将离此南行,使宴饮气氛沉闷。
C.下片起首两句写词人带着醉意凭栏独立,仰望天淡云闲,胸中宠辱皆忘。
D.“何人此路得生还”概括了古往今来迁客的命运,倾吐了词人压胸底的心声。
16.请结合词上片的最后两句和下片的最后两句,简析词人抒写的思想情感。
四、(2024·山东潍坊·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送石曼卿①
范仲淹
河光岳色过秦关,英气飘飘酒满颜。
贾谊书成动西汉,谢安人笑起东山。
亨途去觉云天近,旧隐回思水石闲。
此道圣朝如不坠,疏封宜在立谭②间。
【注】①康定元年,西夏战事骤起,宋军大败,52岁的范仲淹复官,同年好友石曼卿因曾“上书言十事”,奉吏河东,路过范仲淹所在的陕西。②谭:通“谈”。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采用虚写的方式,想象友人将路过秦关,沿途会有山、河等壮丽之景为伴。
B.友人英姿飒爽、意气风发,暗示其定将大有作为,虽贾谊、谢安不可与之相比。
C.“旧隐”“亨途”两词,交代出了友人过去所处和现在所临的两种不同的状态。
D.诗人认为友人此行如果能够不辱没朝廷使命,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朝廷册封。
16.前人评价此诗:“此托送友以抒己志。”结合本诗主题,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7.(2024·山东泰安·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IT行业人才辈出,出现了学生业绩赶超师傅的事例,许多师傅用韩愈的《师说》中两句话发感慨,这两句是“ , ”。
(2)《念奴娇 过洞庭》中的 “ , ”两句,说明诗人已忘情于月白无风之夜,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3)杜甫在《登高》中借“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两句描写了自己晚年孤独病弱的境况,其《登岳阳楼》中“ , ”两句也写出了类似的境况。
五、(2024届贵州贵阳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渔家傲①
黄庭坚
踏破草鞋参到了,等闲拾得衣中宝。遇酒逢花须一笑。长年少,俗人不用嗔贫道②。
何处青旗夸酒好,醉乡路上多芳草。提着葫芦行未到。风落帽,葫芦却缠葫芦倒③。
【注】①本词是一首俳谐戏谑词,词前有小序云:“余尝戏作诗云……或请以此意、依声律作词,使人歌之,为作渔家傲。”②贫道:僧人自称的谦辞,词中指词人自谦。③前一“葫芦”指沽酒的葫芦,后一“葫芦”则是对光头僧人的戏称。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人先写自己踏破草鞋来参禅悟道,又以“衣中宝”比喻佛法,既形象又贴切。
B.词人遇酒逢花开怀大笑,是因自己年少之时就领悟了佛法,尽显通达洒脱之态。
C.词人使用拟人法写招展的酒旗似在夸自家酒好,含蓄表现他看到酒旗时的欣喜。
D.词人借助“多芳草”的细节把无形的醉乡写得生动可感,流露出对醉乡的沉迷。
16.本词是一首俳谐戏谑词,“俳谐戏谑”体现在什么地方?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啸,是人们抒发情感的特别方式,张孝祥“扣舷独啸”抒发出满腔豪情,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 ”则借“啸”寄寓自己的志趣。
(2)归有光《项脊轩志》“ , ”通过写家中鸡和狗的不同活动,表达了对大家庭中道破落、衰败的深深感慨。
(3)小刚读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时,又想到了用笔相似、同样以草木繁茂却带给人荒凉衰败之感的《扬州慢》中的两句词“ , 。”
六、(2024·山东济宁·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赠河东虞押衙二首(其一)①
许浑②
长剑高歌换素衣,君恩未报不言归。
旧精鸟篆谙书体,新授龙韬识战机。
万里往来征马瘦,十年离别故人稀。
生平志气何人见,空上西楼望落晖。
【注】①虞押衙,工书善文,即将奉使从军,作者题诗送别。②许浑,晚唐诗人,年轻时屡试不第,后长年奔波仕途。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不提眼前离别情景,而直接描写友人换上素衣、挥剑高歌的形象,手法新奇。
B.次句以议论入诗,既是对友人身许君国的称赞,也包含对友人不辱使命的期望。
C.颔联写虞押衙不仅精通书法,还能演习兵书战法,赞扬友人文武兼备的非凡才能。
D.颈联分别从空间和时间上着笔来表情达意,与杜甫《登高》一诗的颈联手法类似。
16.有人认为尾联两句在内容和情感上无关送别,与前三联有脱节之嫌。你同意这一说法吗 请联系全诗说明理由。
17.(2024·山东潍坊·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雍也》中“ , ”两句说明君子既不能过于鄙俗,也不能过于浮夸。
(2)清早醒来,天已放晴,窗外鸟雀鸣啭,面对此情此景,你不由地咏起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中的“ , ”。
(3)古人常常以“芙蓉”这一意象人诗,或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或体现人格的高洁……如“ , ”两句。
七、(2024届黑龙江哈尔滨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白沟行
王安石
白沟河边蕃塞地,送迎蕃使年年事。蕃马常来射狐兔,汉兵不道传烽燧。
万里锄鞭接塞垣,幽燕桑叶暗川原。棘门灞上徒儿戏,李牧廉颇莫更论。
【注】①嘉佑五年春,王安石奉命伴送辽国贺正旦使回国,本诗在出京往返途中所写。②幽燕: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唐以前属幽州,战国时属燕国,故名幽燕。当时沦为辽国统治区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描写自己伴送辽使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逐次展开,并且带有明显边境特色。
B.诗歌开篇写实简洁,揭示了白沟特殊地理位置,也写出了伴送辽使回国的心情。
C.颔联点出了当时边疆局势的紧张,辽国军队常来侵扰,北宋军队不断沿路报警。
D.尾联使用典故,含义深远。“徒儿戏”引人深思,彰显了诗人对边疆守将的态度。
16.这首诗的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将进酒》中表现作者对权贵的否定,又无法改变现实,只能以消极的方式反抗的诗句是:“ , ”。
(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描写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的句子是:“ , ”。
(3)二十八星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古代的天文、宗教、文学等,古诗文中有许多含有二十八星宿的句子,如:“ , 。”
八、(2024·广东汕头·二模)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赠徐安宜(节选)
李白
白田见楚老,歌咏徐安宜。
清风动百里,惠化闻京师。
浮人若云归,耕种满郊岐。
川光净麦陇,日色明桑枝。
大车扬飞尘(节选)
李白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
【注】①徐安宜,指在安宜(地名)任职县令的徐氏。②浮人,在外流浪的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风徐徐,吹拂百里。《赠徐安宜》三、四句写安宜自然环境怡人,为后文写川光、日色等景象作铺垫。
B.浮人若云,返乡耕耘。《赠徐安宜》五、六句描写的情境氛围与张若虚诗句“白云一片去悠悠”迥异。
C.大车经行,飞尘蔽空,道路晦暗。《大车扬飞尘》起笔虽不直接写人,但已渲染出车中人的声势。
D.同样是刻画宦官的权势,“行人皆怵惕”与《卖炭翁》“回车叱牛牵向北”一句运用的手法不同。
16.孔子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其中“观”与“怨”,前人释为“观风俗之盛衰”“怨刺上政”。李白这两首诗正好分别对应诗歌这两种功能。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17.(2024·山东济宁·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 , ”两句中认为自己所处的社会现状是世俗之人善于取巧,做事违背规矩。
(2)以“云”譬喻女子浓密柔软的头发,在古诗文中数见不鲜。如《阿房宫赋》中的“ ”和温庭筠《菩萨蛮》中的“ ”,均借以描绘了女子晨起梳妆的景象。
(3)“瀚海”一词常见于古代典籍,在唐朝诗人的边塞诗中也时有出现,如“ , ”。
九、(2024届吉林省白山市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送钱穆父①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与苏轼同朝为官,因直言得罪权贵而被外放。②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首句“三改火”“天涯踏尽”,写时空角度的旷远,暗含离别沧桑又不失洒脱。
B.“有节是秋筠”句,既赞美了钱穆父坚贞耿介的操守,也暗含二人志同道合之意。
C.“尊前不用翠眉颦”句,与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劝慰意有共通处。
D.词的最后一句格局大开,表示在这人世间皆为过客,应该直面困难,迎难而上。
16.本词虽是赠别词,却蕴含哲理,于日常送别中写出新意。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认识。(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孝”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对做人、立身、处世的基本要求,是天经地义的人类本性,正如李密在《陈情表》中,表达尽孝道、抚养祖母终老时说“ , ”。
(2)改革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答司马谏议书》中“ , ”,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概括。
(3)古典诗词常以“水”这一意象来表达文人生活况味,这样的诗句不胜枚举,如“ , ”。
十、(2024·广东深圳·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剑州道中见桃李盛开而梅花犹有存者
唐庚
桃花能红李能白,春深何处无颜色。
不应尚有数枝梅,可是东君①苦留客。
向来开处当严冬,桃李未在交游中。
即今已是丈人行②,肯与年少争春风
[注]①东君:指司春之神。②丈人行:指父辈,长辈。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生动描绘了桃李花开之绚烂,第二句又进一步表现桃李花开之盛大。
B.“不应”承接前句“春深”构成语意的转折,“尚有”又强化这种意味。
C.因为一直在寒冷的冬天开放,所以与桃李甚少往来,对此梅花深感遗憾。
D.梅花与桃李象征着不同之人,而诗人对梅花的理解,含有以梅自喻之意。
16.罗大经的《鹤林玉露》记载,当朝权贵见此诗,“恶其自尊”,遂将唐庚贬黜。诗中哪些地方体现唐庚“自尊”之意?请结合诗歌分析。
17.(2024·广东汕头·二模)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双减”政策是国家教育部发布的旨在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政策。《种树郭橐驼传》一文中提到种树要顺应植物天性的观点句“ , ”对“双减”背景下的育人方式有启示意义。
(2)《登快阁》中“ , ”两句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
(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增强忧患意识的思想光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比如:“ ,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