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频考点 8 新中国的经济建设
涉及考点:土地改革、“一五”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等
1.从 1950年冬开始,各地政府都派出大批机关干部、知识分子(包括大学教授)和许多民主党派成
员组成工作队深入广大农村地区,投身到这场伟大斗争。“这场伟大斗争”是指( )
A.三大改造 B.“一五”计划 C.抗美援朝 D.土地改革
2.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就讲过:“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
家的富强。”但是到 1952年,我国工业水平仍然很低,现代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占
43.1%,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只占 35.5%。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 )
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开展“大跃进”运动
C.实行三大改造 D.实行改革开放
3.(新课标·唯物史观) “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
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材料论述的是(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4.出现下图所示现象主要是由于( )
A.农村经济取得较大的发展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5.1980年 5月,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肯定了农民的改革创举。他说:“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
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
增产幅度很大。‘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
面貌。”这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A.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C.使土地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D.是从安徽农村开始实施的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新情境·制作思维导图)小明同学学完某课后制作了下面的知识结构图。该图应纳入的学习主
题是()
主题:
单一公有制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政企不分——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平均分配——企业自负盈亏,企业经营效益决定职工收入
增强企业活力
A.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7.(新课标·历史解释)下表是 1977—1992年中国进出口总额数据表,表格中数据变动的主要原因
是( )
时间 出口总额(人民币)(亿元) 进口总额(人民币)(亿元)
1977年 139.7 132.8
1978年 167.6 187.4
1984年 580.6 620.6
1990年 2 985.8 2 574.3
1992年 4 676.3 4 443.3
A.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 B.推广包干到户
C.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D.加入世贸组织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部分经济数据对比表
国内生产总值 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
1980年 1985年 年均增长率 1953—1980 年 1981—1985年
4 588亿元 9099亿元 10.6% 2.6% 8.75%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
材料二 20世纪 80年代,中国城乡社会呈现新的气象。不少人开始告别“铁饭碗”,纷纷“下海”;
每年春节前后的务工人员返乡和入城高峰,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人口流动的独特景观;喇叭裤、红裙子、
文化衫、牛仔裤等风靡一时;社会上出现“读书热”和“外语热”,欣赏电影、电视剧、流行歌曲日
益成为大众热衷的文化生活方式。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据材料一,概括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2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城乡社会呈现了哪些方面的新气象。(3分)
(3)从材料一与材料二内容的联系中,你能得到怎样的认识?(1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参考答案
1. D 根据题干中“从 1950年冬开始”“深入广大农村地区”可知,“这场伟大斗争”是指
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故选 D。
2. A第一步,分析材料内容。根据材料中“没有工业……便没有国家的富强”“到 1952 年,我国工
业水平仍然很低,现代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占 43.1%,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只占
35.5%”可知,工业对国家发展极其重要,但是我国工业水平低,工业落后。
第二步,结合所学知识判断答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有计划地进行社会
主义建设,我国从 1953年开始实施“一五”计划。故选 A。
3. B
4. D 根据柱状图可知,与 1978 年相比,1984年我国经济作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和全国村
办工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都呈上升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央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 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发展起来,
D正确。
5. B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土地使用权,而不是土地所有权 ╳
B 根据“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安徽肥西县 √
绝大多数生产队摘了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也是一年翻身,改变制貌”可知,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C 土地的性质没有发生改变,仍是集体所有 ╳
D 从材料中得不出 ╳
6. D
7. A第一步,分析材料。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 1977—1992 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大大增长,尤其是 1978年以后增长迅猛。
第二步,结合所学知识判断答案。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我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设立经济
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等,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进出口总额也大幅提升。故选 A
8. (1)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增长;居民消费水平迅速提高。(每点 1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就业;人口流动;服饰;文化生活。(3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
可)
(3)经济改变生活。(1分,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频考点8 新中国的经济建设
涉及考点:土地改革、“一五”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等
1.从1950年冬开始,各地政府都派出大批机关干部、知识分子(包括大学教授)和许多民主党派成员组成工作队深入广大农村地区,投身到这场伟大斗争。“这场伟大斗争”是指( )
A.三大改造 B.“一五”计划 C.抗美援朝 D.土地改革
2.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就讲过:“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但是到1952年,我国工业水平仍然很低,现代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占43.1%,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只占35.5%。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 )
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开展“大跃进”运动
C.实行三大改造 D.实行改革开放
3.(新课标·唯物史观) “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材料论述的是(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4.出现下图所示现象主要是由于( )
A.农村经济取得较大的发展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5.1980年5月,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肯定了农民的改革创举。他说:“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这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A.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C.使土地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D.是从安徽农村开始实施的
6.(新情境·制作思维导图)小明同学学完某课后制作了下面的知识结构图。该图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主题:
单一公有制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政企不分——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平均分配——企业自负盈亏,企业经营效益决定职工收入
增强企业活力
A.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7.(新课标·历史解释)下表是1977—1992年中国进出口总额数据表,表格中数据变动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出口总额(人民币)(亿元) 进口总额(人民币)(亿元)
1977年 139.7 132.8
1978年 167.6 187.4
1984年 580.6 620.6
1990年 2 985.8 2 574.3
1992年 4 676.3 4 443.3
A.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 B.推广包干到户
C.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D.加入世贸组织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部分经济数据对比表
国内生产总值 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
1980年 1985年 年均增长率 1953—1980年 1981—1985年
4 588亿元 9099亿元 10.6% 2.6% 8.75%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中国城乡社会呈现新的气象。不少人开始告别“铁饭碗”,纷纷“下海”;每年春节前后的务工人员返乡和入城高峰,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人口流动的独特景观;喇叭裤、红裙子、文化衫、牛仔裤等风靡一时;社会上出现“读书热”和“外语热”,欣赏电影、电视剧、流行歌曲日益成为大众热衷的文化生活方式。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据材料一,概括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2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城乡社会呈现了哪些方面的新气象。(3分)
(3)从材料一与材料二内容的联系中,你能得到怎样的认识?(1分)
参考答案
1. D 根据题干中“从1950年冬开始”“深入广大农村地区”可知,“这场伟大斗争”是指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故选D。
2. A第一步,分析材料内容。根据材料中“没有工业……便没有国家的富强”“到1952年,我国工业水平仍然很低,现代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占43.1%,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只占35.5%”可知,工业对国家发展极其重要,但是我国工业水平低,工业落后。
第二步,结合所学知识判断答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从1953年开始实施“一五”计划。故选A。
3. B
4. D 根据柱状图可知,与1978年相比,1984年我国经济作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和全国村办工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都呈上升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央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发展起来,D正确。
5. B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土地使用权,而不是土地所有权 ╳
B 根据“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摘了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也是一年翻身,改变制貌”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
C 土地的性质没有发生改变,仍是集体所有 ╳
D 从材料中得不出 ╳
6. D
7. A第一步,分析材料。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1977—1992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大大增长,尤其是1978年以后增长迅猛。
第二步,结合所学知识判断答案。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我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设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等,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进出口总额也大幅提升。故选A
8. (1)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增长;居民消费水平迅速提高。(每点1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就业;人口流动;服饰;文化生活。(3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3)经济改变生活。(1分,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5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