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考点6 近代列强的侵略与人民的抗争 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频考点6 近代列强的侵略与人民的抗争 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13 11:41:1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频考点 6 近代列强的侵略与人民的抗争
涉及考点:《辛丑条约》、五四运动、抗日战争
1.1839年,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纷纷致书英国政府,叫嚷:“大不列颠现在极应以武力向中国要求
‘恢复名誉’了。”这是针对( )
A.鸦片战争 B.金田起义 C.虎门销烟 D.义和团运动
2.(新课标·历史解释)西方商人将大量棉纺织品和其他工业品运往中国销售。据统计,英国输华
商品总值,1837年为 90多万英镑,1843年增加到 145.6万英镑,1845年为 239.4万多英镑。这一
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清王朝仍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B.中国社会性质的改变
C.中国被迫开放五个通商口岸 D.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3.1860年,《纽约时报》的新闻记者直接以《侮辱恭亲王》为标题报道了一次签约过程。“签约”
是指( )
A.签订《南京条约》 B.签订《北京条约》
C.签订《马关条约》 D.签订《辛丑条约》
4.(新课标·学业要求)左宗棠认为,“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亦将无晏眠之日”“以俄人
狡焉思逞,宜以全力注重西征,西北无虞,东南自固”。这反映出他主张( )
A.创办福州船政局 B.收复新疆失地
C.成立海军衙门 D.加强东南海防
5.1896年,13名中国青年受清政府的派遣,随中国驻日公使裕庚东渡日本留学,成为第一批中国官
派留日学生,揭开了中国人留学日本的历史序幕。其时代背景是( )
A.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惨败 B.日本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C.洋务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D.《马关条约》签订改善了中日关系
6.(新素材·口述史料)赵三多收到亲友来信:“干就干,不要怕,军队也和你一事,不干就远走
高飞,别在家了。别喊‘扫清灭洋’,应是‘助清灭洋’,喊扫清,军队就不好帮忙了。”在此信鼓
励下,赵三多打着“助清灭洋,杀尽天主教”的口号,决定发起( )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7.1900年 8月 15日凌晨,大清国实际掌舵人西太后慈禧挟持着名义皇帝光绪化妆成普通老百姓逃出
了紫禁城。据此可知( )
A.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慈禧策划戊戌政变 D.义和团运动迅猛发展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为了给予支持义和团的大臣和各级官员最严厉的惩罚,彻底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让清政府
各级官员成为侵略者的驯服工具,帝国主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五四运动是“中国国家感情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
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这段话反映了五四运动
( )
A.是一场广大人民参与的爱国主义运动 B.是一场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思想解放运动
C.是一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运动 D.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10.(新课标·史料实证)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桥梁。下
列图片史料可以用来佐证( )
1938年沿海工厂物资运往前线 宋美龄在香港创建保卫中国大同盟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A.正面战场的抗战 B.敌后战场的抗战 C.全民族坚持抗战 D.国际战场的开辟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以下是周云同学学习“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设计的手抄报内容。请你阅读后完成以
下学习任务。(12分)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时间轴
史海拾贝
浮雕(义勇军歌祭)
《义勇军进行曲》的传唱
在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鼓舞下,中国电通影片公司拍摄了电影《风云儿女》,由田
汉作词聂耳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是该片主题歌。铿锵有力的歌声唱出了亿万
中华儿女反抗外敌侵略、誓死保卫祖国的心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印度、英国、
美国等国广播电台也经常播放这首歌曲。
知识延伸
抗日根据地人民积极参军,替军队运输粮食;游击队、民兵和自卫军广泛展开袭
击和爆破,侦察敌情,清除奸细,运送和保护伤员,直接帮助军队作战。抗战后期,
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共抗击和钳制了侵华日军三分之二的兵力。日军惊呼,敌后战场
是 “没有战场的战场”,随时随地都有灭顶之灾。
地图中的历史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你认为在时间轴上还可以增加哪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并简单说明理由。(10分。要求:选取中
华民族抗日战争期间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在时间轴上分别标注出这两个历史事件;时间轴上事
件顺序要正确)
(2)阅读手抄报后,谈谈你对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有了什么进一步认识。(2分)
(新考法—设问新词·分析用意)(3)结合所学,分析周云同学选用“时间轴”“地图中的历史”
作为手抄报内容的用意。(6 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参考答案
1. C 根据题干中“1839 年”“英国”“武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39年 6月 3日至 25日,在
林则徐的主持下,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这成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
2. C第一步,分析材料内容。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1843年以后,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大幅增加。
第二步,结合所学知识判断答案。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中国被迫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
为通商口岸,便利了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C符合题意。
3. B 材料中时间信息:1860 年,关键人物:恭亲王,所学知识,1860年,恭亲王奕诉代表清政府签
订《北京条约》,B符合题意。
4. B根据材料中“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西征”“西北无虞,东南自固”可知,材料反映出
左宗棠力主加强西北塞防,收复新疆。
5. A
材料中,时间信息:1896年,关键信息:中国人留学日本,结合所学知识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
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的加深,使清政府采取向日本学习的措施,A符合题意。
6. C由题干中关键信息“助清灭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故选 C。
7. A
8. D 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给予支持义和团的大臣和各级官员最严厉的惩罚”“让清政府各级官员
成为侵略者的驯服工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各种
形式的反帝活动,该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故选 D
9. A
10. C
11. (1)【示例】事件:九一八事变。(2 分)理由: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
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增加该事件可以体现出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开始最早,历时最长
的国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2分)
事件:西安事变。(2分)理由: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
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增加该事件可以说明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完整考查抗日战争历史。(2分)
评分说明:选取的历史事件是抗战时期的,理由说明表达出该事件的影响(作用、意义、地位等)即
可。标注重大历史事件且标注事件的时序正确,各 1分。
(2)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离不开全民族坚持抗战;离不开敌后战场广大军民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的团结协作,英勇作战。(2 分)
(3)用意: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百团大战是 1940年 8月至次年 1 月,八路军总
部在彭德怀指挥下对日军发动的一场大规模进攻,战果辉煌,有力打击了日本的侵略气焰。1945年,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 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 8年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浴
血奋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6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频考点6 近代列强的侵略与人民的抗争
涉及考点:《辛丑条约》、五四运动、抗日战争
1.1839年,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纷纷致书英国政府,叫嚷:“大不列颠现在极应以武力向中国要求‘恢复名誉’了。”这是针对( )
A.鸦片战争 B.金田起义 C.虎门销烟 D.义和团运动
2.(新课标·历史解释)西方商人将大量棉纺织品和其他工业品运往中国销售。据统计,英国输华商品总值,1837年为90多万英镑,1843年增加到145.6万英镑,1845年为239.4万多英镑。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清王朝仍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B.中国社会性质的改变
C.中国被迫开放五个通商口岸 D.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3.1860年,《纽约时报》的新闻记者直接以《侮辱恭亲王》为标题报道了一次签约过程。“签约”是指( )
A.签订《南京条约》 B.签订《北京条约》
C.签订《马关条约》 D.签订《辛丑条约》
4.(新课标·学业要求)左宗棠认为,“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亦将无晏眠之日”“以俄人狡焉思逞,宜以全力注重西征,西北无虞,东南自固”。这反映出他主张( )
A.创办福州船政局 B.收复新疆失地
C.成立海军衙门 D.加强东南海防
5.1896年,13名中国青年受清政府的派遣,随中国驻日公使裕庚东渡日本留学,成为第一批中国官派留日学生,揭开了中国人留学日本的历史序幕。其时代背景是( )
A.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惨败 B.日本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C.洋务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D.《马关条约》签订改善了中日关系
6.(新素材·口述史料)赵三多收到亲友来信:“干就干,不要怕,军队也和你一事,不干就远走高飞,别在家了。别喊‘扫清灭洋’,应是‘助清灭洋’,喊扫清,军队就不好帮忙了。”在此信鼓励下,赵三多打着“助清灭洋,杀尽天主教”的口号,决定发起( )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7.1900年8月15日凌晨,大清国实际掌舵人西太后慈禧挟持着名义皇帝光绪化妆成普通老百姓逃出了紫禁城。据此可知( )
A.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慈禧策划戊戌政变 D.义和团运动迅猛发展
8.为了给予支持义和团的大臣和各级官员最严厉的惩罚,彻底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让清政府各级官员成为侵略者的驯服工具,帝国主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五四运动是“中国国家感情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这段话反映了五四运动( )
A.是一场广大人民参与的爱国主义运动 B.是一场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思想解放运动
C.是一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运动 D.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10.(新课标·史料实证)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桥梁。下列图片史料可以用来佐证( )
1938年沿海工厂物资运往前线 宋美龄在香港创建保卫中国大同盟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A.正面战场的抗战 B.敌后战场的抗战 C.全民族坚持抗战 D.国际战场的开辟
11.以下是周云同学学习“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设计的手抄报内容。请你阅读后完成以下学习任务。(12分)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浮雕(义勇军歌祭)
(1)你认为在时间轴上还可以增加哪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并简单说明理由。(10分。要求:选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期间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在时间轴上分别标注出这两个历史事件;时间轴上事件顺序要正确)
(2)阅读手抄报后,谈谈你对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有了什么进一步认识。(2分)
(新考法—设问新词·分析用意)(3)结合所学,分析周云同学选用“时间轴”“地图中的历史”作为手抄报内容的用意。(6分)
参考答案
1. C 根据题干中“1839年”“英国”“武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39年6月3日至25日,在林则徐的主持下,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这成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
2. C第一步,分析材料内容。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1843年以后,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大幅增加。
第二步,结合所学知识判断答案。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中国被迫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便利了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C符合题意。
3. B 材料中时间信息:1860年,关键人物:恭亲王,所学知识,1860年,恭亲王奕诉代表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B符合题意。
4. B根据材料中“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西征”“西北无虞,东南自固”可知,材料反映出左宗棠力主加强西北塞防,收复新疆。
5. A
材料中,时间信息:1896年,关键信息:中国人留学日本,结合所学知识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的加深,使清政府采取向日本学习的措施,A符合题意。
6. C由题干中关键信息“助清灭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故选C。
7. A
8. D 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给予支持义和团的大臣和各级官员最严厉的惩罚”“让清政府各级官员成为侵略者的驯服工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该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故选D
9. A
10. C
11. (1)【示例】事件:九一八事变。(2分)理由: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增加该事件可以体现出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开始最早,历时最长的国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2分)
事件:西安事变。(2分)理由: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增加该事件可以说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完整考查抗日战争历史。(2分)
评分说明:选取的历史事件是抗战时期的,理由说明表达出该事件的影响(作用、意义、地位等)即可。标注重大历史事件且标注事件的时序正确,各1分。
(2)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离不开全民族坚持抗战;离不开敌后战场广大军民的团结协作,英勇作战。(2分)
(3)用意: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百团大战是1940年8月至次年1月,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对日军发动的一场大规模进攻,战果辉煌,有力打击了日本的侵略气焰。1945年,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8年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6分)
时间轴
史海拾贝
《义勇军进行曲》的传唱
在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鼓舞下,中国电通影片公司拍摄了电影《风云儿女》,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是该片主题歌。铿锵有力的歌声唱出了亿万
中华儿女反抗外敌侵略、誓死保卫祖国的心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印度、英国、美国等国广播电台也经常播放这首歌曲。
知识延伸
抗日根据地人民积极参军,替军队运输粮食;游击队、民兵和自卫军广泛展开袭击和爆破,侦察敌情,清除奸细,运送和保护伤员,直接帮助军队作战。抗战后期,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共抗击和钳制了侵华日军三分之二的兵力。日军惊呼,敌后战场是“没有战场的战场”,随时随地都有灭顶之灾。
地图中的历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7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