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频考点10 古代亚洲、欧洲文明
涉及考点:亚历山大东征、希腊文化、拜占庭帝国、罗马法
1.为保证公民“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伯里克利建立了津贴制度,这一做法有助于( )
A.雅典全体居民参政 B.雅典民主政治发展
C.发展近代西方民主政治 D.公民大会掌握最高权力
2.(新情境·主题学习)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主题学习时,搜集到下列事件。据此判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
佛教的传播 布匿战争 亚历山大东征 阿拉伯数字的传播
A.帝国的崛起与扩张 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亚欧文化双向交流 D.文明的冲突与交流
3.帝国首次将包括欧洲南部在内的以地中海为中心的区域联结成为统一的世界性国家,欧洲文明也由地方性的分散发展转入了欧洲古代一体化发展的高峰。材料中的“帝国”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东罗马帝国 D.奥斯曼帝国
4.(新素材·《西方那一块土》)钱乘旦在《西方那一块土》中写道:“今天人们看到的很多希腊艺术品其实只是罗马的仿制品,希腊原件早已丢失了,可是如果没有这些仿制品,我们就永远也不会知道希腊艺术品是什么模样!”据此可知( )
A.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 B.古希腊文明已经中断
C.古希腊文化广泛传播 D.罗马继承了古希腊文化
5.(新课标·史料实证)庄园的农奴通常每周要花3天时间去为领主无偿耕种自营地。此外,农奴还得负担人头税、婚姻捐、继承捐等各种捐税,还得以实物向教会缴纳什一税。材料反映出( )
A.庄园里的农奴实行集体劳动 B.庄园里的农奴赋税负担沉重
C.庄园里农奴的生活条件较好 D.庄园农奴有权反抗封建领主
6.中世纪城市对于西欧而言,代表着新生事物。除去少数例外的情况,这些城市是独立自主的,真正的商业实体,依靠工商业交易的收益而存在。这表明( )
A.城市建立在商业基础上 B.西欧城市都获得自治权
C.西欧城市以工商业为主 D.城市决定西欧发展方向
7.中世纪大学是一种学者的行会,它致力于知识的传播,不仅促进地区间、国际间的思想文化交流,也带动地区经济贸易的繁荣和发展。中世纪大学还发挥社会批评的职能,从而引发社会政治革新。由此可知,中世纪大学( )
A.源于封建领主支持 B.具有较大的自治权
C.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D.促进市民阶层形成
8.“它是古典文化的宝库。它承上启下,保存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对东欧各国的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并为西方文化的复兴提供了许多素材。”材料中的“它”是( )
A.西罗马文化 B.古埃及文化 C.印度文化 D.拜占庭文化
9.它是当时罗马社会政治斗争,特别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产物。它集中了过去的习惯法,是结合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编纂而成的。它是罗马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的重要标志,是罗马法发展的基础。材料中的“它”是( )
A.万民法 B.《十二铜表法》 C.《法学汇纂》 D.《查士丁尼法典》
10.文明的发展促使阿拉伯的许多学科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并传入欧洲。欧洲中世纪文化的发展能打破黑暗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阿拉伯文化的传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这可以用来说明( )
A.阿拉伯文化得到全面发展 B.阿拉伯帝国沟通东西文明
C.阿拉伯人创造了独特文化 D.阿拉伯文化影响欧洲文化
11. (一材多设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图片源自教材九上P8、P18】材料一 表1文化遗产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
汉谟拉比法典碑,上部是以太阳神授予汉谟拉比权标为主题的浮雕。浮雕下面镌刻的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雅典卫城西北的公共活动空间有雅典广场,那里设有公民陪审法庭及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五百人议事会、十将军委员会等重要权力机构。
材料二 中国的长城、丝绸之路、大运河是线性文化遗产的代表,线性文化遗产因其线状的分布和遗存的特性而备受瞩目。
表2 三大线性文化遗产历史叙述
长城 丝绸之路 大运河
历史现象 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率骑兵出击匈奴。北魏孝文帝把北方各族迁到中原,推行汉化措施。 西汉,张骞通西域后,丝绸等货物经西域转运到欧洲;西域的物产及乐器、歌舞传入中原。 大运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
历史结论 长城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民族碰撞融合的历史见证。 丝绸之路密切了中原与西域的联系,并成为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隋朝政治上的统一,促进了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处文化遗产所代表的古代文明,并概括两种文明的不同特征。(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三大线性文化遗产补充不少于3个相关历史现象,并根据历史结论归纳出三大线性文化遗产所反映的共同主题。(4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2分)
(新考法—撰写宣传语)(4)依据表二,围绕这三个文化遗产各设计一条宣传语。(3分)
参考答案
1. B材料“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伯里克利”“津贴制度”,所学知识伯里克利的津贴制度保证了贫穷公民参政议政,这有助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B符合题意
2. D佛教的传播、阿拉伯数字的传播可知文明的友好交流,布匿战争,亚历山大东征可知文明的冲突,故D符合题意。
3. B 根据材料中“帝国首次将包括欧洲南部在内的以地中海为中心的区域联结成为统一的世界性国家”“欧洲古代一体化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世纪,罗马帝国进人黄金时期,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故选B。
4. D 根据材料中“今天……很多希腊艺术品其实只是罗马的仿制品”“如果没有这些仿制品,我们就永远也不会知道希腊艺术品是什么模样”可知,古罗马继承了古希腊文化。故选D。
5. B
6. C 根据材料中“这些城市是……真正的商业实体,依靠工商业交易的收益而存在”可知,西欧城市以工商业为主,依靠工商业生存,C符合题意。
7. C不仅促进……思想文化交流,也带动地区经济贸易的繁荣和发展,中世纪大学还发挥社会批评的职能,从而引发社会政治革新,中世纪大学可以促进社会思想文化、经济、政治等的发展故C正确。
8. D根据材料中“它承上启下,保存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对东欧各国的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
“为西方文化的复兴提供了许多素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其创造出的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故选D。
9. B 根据材料中“它是当时罗马社会政治斗争,特别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产物”“它是罗马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的重要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平民同贵族进行了长期斗争,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十二铜表法》。故选B。
10. D 根据材料中“欧洲中世纪文化的发展能打破黑暗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阿拉伯文化的传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可知,D符合题意。
11. 评分说明:
(1)能够答出两种文明可得2分,能够答出两种文明的不同特征得2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特征也可以答“君权神授”。
(2)能够答出任意3个历史现象,印证三大线性文化遗产历史结论的可得3分。如:
长城 丝绸之路 大运河
历史现象 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明朝修建长城,在长城附近的多民族聚集区建立农牧贸易场所。 汉朝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沿丝绸之路向西传播;西域都护的设立;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唐朝,玄奘西行;13世纪时,活字印刷术沿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忽必烈时代,马可·波罗沿丝绸之路来到中国。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南粮北运。
共同主题:符合题意可得1分。
(3)历史价值:能够从两个角度谈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言之有理,得2分;角度单一得1分。
(1)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希腊文明。不同特征:古代两河流域文明,通过法典保护奴隶主的利益;古希腊文明,雅典城邦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4分)
(2)历史现象:长城,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丝绸之路,13世纪时,活字印刷术沿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共同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4分)
(3)文化遗产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反映了各区域文明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多元性。(2分)
(4)【示例】
长城:绵延万里,承载中华历史,凝聚智慧汗水。(1分)丝绸之路:驼铃声声,连接中外,共谱文明交流。(1分)大运河:一脉运河通南北,感受千年文化。(1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6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频考点 10 古代亚洲、欧洲文明
涉及考点:亚历山大东征、希腊文化、拜占庭帝国、罗马法
1.为保证公民“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伯里克利建立了津贴制度,这一做法有
助于( )
A.雅典全体居民参政 B.雅典民主政治发展
C.发展近代西方民主政治 D.公民大会掌握最高权力
2.(新情境·主题学习)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主题学习时,搜集到下列事件。据此判断,他们学习
的主题是( )
佛教的传播 布匿战争 亚历山大东征 阿拉伯数字的传播
A.帝国的崛起与扩张 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亚欧文化双向交流 D.文明的冲突与交流
3.帝国首次将包括欧洲南部在内的以地中海为中心的区域联结成为统一的世界性国家,欧洲文明也
由地方性的分散发展转入了欧洲古代一体化发展的高峰。材料中的“帝国”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东罗马帝国 D.奥斯曼帝国
4.(新素材·《西方那一块土》)钱乘旦在《西方那一块土》中写道:“今天人们看到的很多希腊
艺术品其实只是罗马的仿制品,希腊原件早已丢失了,可是如果没有这些仿制品,我们就永远也不会
知道希腊艺术品是什么模样!”据此可知( )
A.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 B.古希腊文明已经中断
C.古希腊文化广泛传播 D.罗马继承了古希腊文化
5.(新课标·史料实证)庄园的农奴通常每周要花 3天时间去为领主无偿耕种自营地。此外,农奴
还得负担人头税、婚姻捐、继承捐等各种捐税,还得以实物向教会缴纳什一税。材料反映出( )
A.庄园里的农奴实行集体劳动 B.庄园里的农奴赋税负担沉重
C.庄园里农奴的生活条件较好 D.庄园农奴有权反抗封建领主
6.中世纪城市对于西欧而言,代表着新生事物。除去少数例外的情况,这些城市是独立自主的,真
正的商业实体,依靠工商业交易的收益而存在。这表明( )
A.城市建立在商业基础上 B.西欧城市都获得自治权
C.西欧城市以工商业为主 D.城市决定西欧发展方向
7.中世纪大学是一种学者的行会,它致力于知识的传播,不仅促进地区间、国际间的思想文化交流,
也带动地区经济贸易的繁荣和发展。中世纪大学还发挥社会批评的职能,从而引发社会政治革新。由
此可知,中世纪大学( )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A.源于封建领主支持 B.具有较大的自治权
C.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D.促进市民阶层形成
8.“它是古典文化的宝库。它承上启下,保存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对东欧各国的文化产生过重大
影响,并为西方文化的复兴提供了许多素材。”材料中的“它”是( )
A.西罗马文化 B.古埃及文化 C.印度文化 D.拜占庭文化
9.它是当时罗马社会政治斗争,特别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产物。它集中了过去的习惯法,是结合当
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编纂而成的。它是罗马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的重要标志,是罗马法发展的基础。
材料中的“它”是( )
A.万民法 B.《十二铜表法》 C.《法学汇纂》 D.《查士丁尼法典》
10.文明的发展促使阿拉伯的许多学科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并传入欧洲。欧洲中世纪文化的发展能打
破黑暗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阿拉伯文化的传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这可以用来说明( )
A.阿拉伯文化得到全面发展 B.阿拉伯帝国沟通东西文明
C.阿拉伯人创造了独特文化 D.阿拉伯文化影响欧洲文化
11. (一材多设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图片源自教材九上 P8、P18】材料一 表 1文化遗产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
汉谟拉比法典碑,上部是以太阳神授予汉谟 雅典卫城西北的公共活动空间有雅典广场,
拉比权标为主题的浮雕。浮雕下面镌刻的法典是 那里设有公民陪审法庭及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
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五百人议事会、十将军委员会等重要权力机构。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材料二 中国的长城、丝绸之路、大运河是线性文化遗产的代表,线性文化遗产因其线状的分布和遗
存的特性而备受瞩目。
表 2 三大线性文化遗产历史叙述
长城 丝绸之路 大运河
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率骑兵 西汉,张骞通西域后,丝绸 大运河连接了海河、黄河、
历史 出击匈奴。 等货物经西域转运到欧洲; 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
现象 北魏孝文帝把北方各族迁到 西域的物产及乐器、歌舞传 系,全长 2700多千米。
中原,推行汉化措施。 入中原。
历史 长城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民 丝绸之路密切了中原与西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隋朝政
结论 族碰撞融合的历史见证。 域的联系,并成为古代东西 治上的统一,促进了南北经
方往来的大动脉。 济和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处文化遗产所代表的古代文明,并概括两种文明的不同特
征。(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三大线性文化遗产补充不少于 3 个相关历史现象,并根据
历史结论归纳出三大线性文化遗产所反映的共同主题。(4 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2分)
(新考法—撰写宣传语)(4)依据表二,围绕这三个文化遗产各设计一条宣传语。(3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参考答案
1. B材料“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伯里克利”“津贴制度”,所学知识伯里克
利的津贴制度保证了贫穷公民参政议政,这有助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B符合题意
2. D佛教的传播、阿拉伯数字的传播可知文明的友好交流,布匿战争,亚历山大东征可知文明的冲
突,故 D符合题意。
3. B 根据材料中“帝国首次将包括欧洲南部在内的以地中海为中心的区域联结成为统一的世界性国
家”“欧洲古代一体化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世纪,罗马帝国进人黄金时期,帝国的版图横
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故选 B。
4. D 根据材料中“今天……很多希腊艺术品其实只是罗马的仿制品”“如果没有这些仿制品,我们
就永远也不会知道希腊艺术品是什么模样”可知,古罗马继承了古希腊文化。故选 D。
5. B
6. C 根据材料中“这些城市是……真正的商业实体,依靠工商业交易的收益而存在”可知,西欧城
市以工商业为主,依靠工商业生存,C符合题意。
7. C不仅促进……思想文化交流,也带动地区经济贸易的繁荣和发展,中世纪大学还发挥社会批评
的职能,从而引发社会政治革新,中世纪大学可以促进社会思想文化、经济、政治等的发展故 C正
确。
8. D根据材料中“它承上启下,保存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对东欧各国的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
“为西方文化的复兴提供了许多素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
洲的大帝国,其创造出的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故选 D。
9. B 根据材料中“它是当时罗马社会政治斗争,特别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产物”“它是罗马习惯法
向成文法转变的重要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平民同贵族进行了长期斗争,公元前 450年
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十二铜表法》。故选 B。
10. D 根据材料中“欧洲中世纪文化的发展能打破黑暗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阿拉伯文化的传入
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可知,D符合题意。
11. 评分说明:
(1)能够答出两种文明可得 2 分,能够答出两种文明的不同特征得 2 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特征也
可以答“君权神授”。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能够答出任意 3个历史现象,印证三大线性文化遗产历史结论的可得 3分。如:
长城 丝绸之路 大运河
历 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 汉朝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沿丝绸之路向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
史 奴,并修筑长城;明朝 西传播;西域都护的设立;佛教经丝绸之路 心,北抵涿郡,南
现 修建长城,在长城附近 传入中国;唐朝,玄奘西行;13 世纪时, 至余杭;南粮北运。
象 的多民族聚集区建立 活字印刷术沿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忽必烈时
农牧贸易场所。 代,马可·波罗沿丝绸之路来到中国。
共同主题:符合题意可得 1分。
(3)历史价值:能够从两个角度谈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言之有理,得 2分;角度单一得 1分。
(1)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希腊文明。不同特征:古代两河流域文明,通过法典保护奴隶主
的利益;古希腊文明,雅典城邦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4 分)
(2)历史现象:长城,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丝绸之路,13世纪时,活字印刷
术沿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共同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
的形成与发展。(4分)
(3)文化遗产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反映了各区域文明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体现了人
类文明的多元性。(2分)
(4)【示例】
长城:绵延万里,承载中华历史,凝聚智慧汗水。(1分)丝绸之路:驼铃声声,连接中外,共谱文
明交流。(1分)大运河:一脉运河通南北,感受千年文化。(1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