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频考点 14 经济大危机与两次世界大战
涉及考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1.(周年热点)米歇尔,博德在《资本主义史》中写道:“每一个强国都缩回到其本国的防护茧壳
内(英国缩回到联邦,法国缩回到帝国范围)或者回到本国的计划项目(美国的‘新政’),而希特
勒的德国则在动员起来争取民族的强大,重新武装,征服,以及主宰欧洲和世界。”导致材料中现象
出现的原因是( )
A.经济大危机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美苏冷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2.罗斯福新政期间颁布《农业调整法》,对自愿减少耕地的农民给予津贴,对与政府合作的农民给
予商品贷款,而将其耕种面积减少 30%的棉花种植者可用其收成作担保。这样做的目的是( )
A.缓解劳动力不足 B.稳定农产品价格
C.给农民增加就业 D.刺激民众消费
3.罗斯福在致国会的咨文中说:“根据我国宪法,联邦政府所以建立的目的之一是‘增进全民之福
利’,提供福利所依存的这种保障也就是我们的明确职责。”为此,罗斯福政府( )
A.规定最低工资标准 B.整顿金融体系
C.推行“以工代赈” D.通过《社会保障法》
4.下表是 1929—1938年美国经济发展情况表。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年份 国民生产总值(亿美元) 失业率
1929年 1 039 3.2%
1933年 560 24.9%
1935年 728 20.1%
1938年 854 19.0%
A.国民生产总值持续下降 B.失业率始终居高不下
C.新政使美国经济缓慢复苏 D.政府固守自由放任政策
5.(周年热点)1904年,英、法两国签订协约,结束了两国在非洲和亚洲的殖民争端。虽然协定中
只字未提共同反对德国的问题,但由于两国在对德问题上有着相同的利害关系,所以协定具有反德性
质。以上材料可用于研究( )
A.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B.两极格局的形成
C.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D.一战爆发的背景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下图所示为某书记述的“纷乱的一周”。该周的事件使( )
纷乱的一周
7月 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7月 30日,俄国开始全国总动员
7月 31日,德国要求俄国 12小时内取消总动员
8月 1日,德国对俄国宣战
8月 3日,德国对法国宣战
8月 4日,英国对德国宣战
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完全衰退 B.俄国工业急速发展
C.世界陷入前所未有的大动乱 D.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
7.《九国公约》规定:“意在中国指定区域内设立势力范围,或相互设有独占之机会者,均不予以
赞助。”这一规定( )
A.维护了中国主权与领土完整 B.使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瓦解
C.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 D.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的关系
8.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苏联强烈谴责德国的侵略行径,并呼吁所有国家采取集体行动制止侵
略活动发展。英国政府以这种“排他性国家集团”的成立“对欧洲和平的前途必然是有害的”为由拒
绝。该材料反映出( )
A.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B.英苏意识形态的对立
C.德英结成了轴心国同盟 D.英国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
9.12月 8日,美、英对日宣战。12月 9日,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12月 11日,德国和意大利轴
心国对美宣战。材料旨在说明( )
A.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B.诺曼底登陆的过程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D.珍珠港事件的影响
10.(新情境《新华日报》评论)1944年某天的《新华日报》评论指出,“穿过英伦海峡,像一道
闪电——第二战场开辟了,像一声破裂地球的巨雷,告诉全世界:全世界反法西斯的人们过去良久苦
思冥索的第二战场,从春望到秋,从秋望到夏,今天,终于开辟了,终于拿事实表现了出来!”材料
评论的是( )
A.斯大林格勒的胜利 B.美英盟军登陆诺曼底 C.苏联红军攻进柏林 D.三巨头齐聚雅尔塔
11.“它确定了最后歼灭德国和打败日本的战略方针,作出了一些符合各国人民要求建立民主和持久
和平的愿望的决定,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材料中“它”是( )
A.开罗会议 B.雅尔塔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波茨坦会议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法国总统戴高乐曾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地球上的力量分配变得再简单不过了,再
粗暴不过了……只有美国和苏联是强国。”这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 )
A.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 B.确立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C.促进了殖民体系的瓦解 D.推动了西欧国家的联合
主题情境新题练
【看电影,学历史】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电影动画片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为美国的战时体制作出了无法估量的贡献。在 1942年的动
画片中,唐老鸭、大力水手、超人等动画形象高调登场,展现了他们与日本敌人斗智斗勇,最终取得
胜利的场面,鼓舞了国民士气。……1942年,迪士尼制作了动画宣传片《元首的脸》,以幽默的笔
触,描绘了唐老鸭在纳粹统治下的悲惨命运。类似的宣传片还有 The Ductators、What's Buzzin
Buzzard,揭露了轴心国奴役人民、玩弄战争把戏的阴险嘴脸,激发了国民的抗战激情。此外,联合
盟友类的动画片也多有出现。
——摘编自苏锋、韩蕉聿《小动画·大威力》
(1)根据材料一,分析美国动画电影的积极作用。(4分)
材料二 20世纪 30年代末到 40年代初电影中的一个明显变化就是,到 30年代末,抽鸦片者、厨师、
洗衣工之类的华人形象开始消逝,取而代之的是神秘的侦探、贫穷但却高尚的农民之类的正面形象。
20世纪 60年代,早期关于中国及华人的反面形象重返美国影坛。而到了 20世纪 70年代……美国电
影对现时中国政治题材的表现越来越少,传统的中国与华人形象又走上银幕。70年代中期,影星布
鲁斯·李(李小龙)所塑造的中国功夫形象风靡一时。
——摘编自张小琳《西方媒体中的中国形象及其文化溯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同时期中国在美国电影中的形象发生变化的原因。(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电影作为史料的价值。(2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参考答案
1. A 通过解读材料可知,部分强国出现了明显的战略收缩,而希特勒的德国开始走上法西斯道路。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英法为缓解危机采取保守
的经济政策,美国则实施罗斯福新政,而德国则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故选 A。
2. B 根据材料中“自愿减少耕地”“将其耕种面积减少 30%的棉花种植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罗斯福新政期间,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以稳定农产品
价格。故选 B。
3. D
4.C 第一步,分析材料内容。根据表格中内容可知,材料反映了 1933—1938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
不断增加,失业率不断降低。
第二步,结合所学知识判断答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美国开始实行罗斯福新政,新政期
间,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C符合题意。
5. D
6. C 根据材料中“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国对俄国宣战”“英国对德国宣战”等可知,材
料记述的事件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使世界陷入前所未有的大动乱。故选 C。
7. C
8. D
9. D
A 1939年 9月,德军闪击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
B 1944年 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
C 1942年 1月,《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
D 根据材料中“12 月 8 日,美、英对日宣战……12月 11日,德国和意大利轴心国对美 √
宣战”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珍珠港事件的影响
10. B 根据材料中“1944 年”“第二战场开辟”可知,材料评论的事件是诺曼底登陆,诺曼底登陆
标志着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故选 B
11. B
12. A 根据材料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地球上的力量分配……只有美国和苏联是强国”可
知,材料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A符合题意。
13.(1)作用:有利于鼓舞国民士气;揭露法西斯的本质;有利于联合盟友,团结力量,共同抗战。
(4分,任答两点即可)
(2)20世纪 30年代末 40年代初;当时正处于二战时期,中国的抗日战争牵制了日军的大部分有生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力量,极大地减轻了盟国的军事压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世纪 60年
代:美苏冷战对峙,美国敌视新中国。20世纪 70年代: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中美关
系开始走向正常化。(4分,任答两点即可)
(3)电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历史;电影作为史料具有主观性。(2分,任答一点即可,其他答案言
之成理亦可)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频考点14 经济大危机与两次世界大战
涉及考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1.(周年热点)米歇尔,博德在《资本主义史》中写道:“每一个强国都缩回到其本国的防护茧壳内(英国缩回到联邦,法国缩回到帝国范围)或者回到本国的计划项目(美国的‘新政’),而希特勒的德国则在动员起来争取民族的强大,重新武装,征服,以及主宰欧洲和世界。”导致材料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经济大危机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美苏冷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2.罗斯福新政期间颁布《农业调整法》,对自愿减少耕地的农民给予津贴,对与政府合作的农民给予商品贷款,而将其耕种面积减少30%的棉花种植者可用其收成作担保。这样做的目的是( )
A.缓解劳动力不足 B.稳定农产品价格
C.给农民增加就业 D.刺激民众消费
3.罗斯福在致国会的咨文中说:“根据我国宪法,联邦政府所以建立的目的之一是‘增进全民之福利’,提供福利所依存的这种保障也就是我们的明确职责。”为此,罗斯福政府( )
A.规定最低工资标准 B.整顿金融体系
C.推行“以工代赈” D.通过《社会保障法》
4.下表是1929—1938年美国经济发展情况表。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年份 国民生产总值(亿美元) 失业率
1929年 1 039 3.2%
1933年 560 24.9%
1935年 728 20.1%
1938年 854 19.0%
A.国民生产总值持续下降 B.失业率始终居高不下
C.新政使美国经济缓慢复苏 D.政府固守自由放任政策
5.(周年热点)1904年,英、法两国签订协约,结束了两国在非洲和亚洲的殖民争端。虽然协定中只字未提共同反对德国的问题,但由于两国在对德问题上有着相同的利害关系,所以协定具有反德性质。以上材料可用于研究( )
A.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B.两极格局的形成
C.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D.一战爆发的背景
6.下图所示为某书记述的“纷乱的一周”。该周的事件使( )
纷乱的一周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7月30日,俄国开始全国总动员7月31日,德国要求俄国12小时内取消总动员8月1日,德国对俄国宣战8月3日,德国对法国宣战8月4日,英国对德国宣战
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完全衰退 B.俄国工业急速发展
C.世界陷入前所未有的大动乱 D.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
7.《九国公约》规定:“意在中国指定区域内设立势力范围,或相互设有独占之机会者,均不予以赞助。”这一规定( )
A.维护了中国主权与领土完整 B.使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瓦解
C.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 D.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的关系
8.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苏联强烈谴责德国的侵略行径,并呼吁所有国家采取集体行动制止侵略活动发展。英国政府以这种“排他性国家集团”的成立“对欧洲和平的前途必然是有害的”为由拒绝。该材料反映出( )
A.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B.英苏意识形态的对立
C.德英结成了轴心国同盟 D.英国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
9.12月8日,美、英对日宣战。12月9日,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12月11日,德国和意大利轴心国对美宣战。材料旨在说明( )
A.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B.诺曼底登陆的过程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D.珍珠港事件的影响
10.(新情境《新华日报》评论)1944年某天的《新华日报》评论指出,“穿过英伦海峡,像一道闪电——第二战场开辟了,像一声破裂地球的巨雷,告诉全世界:全世界反法西斯的人们过去良久苦思冥索的第二战场,从春望到秋,从秋望到夏,今天,终于开辟了,终于拿事实表现了出来!”材料评论的是( )
A.斯大林格勒的胜利 B.美英盟军登陆诺曼底 C.苏联红军攻进柏林 D.三巨头齐聚雅尔塔
11.“它确定了最后歼灭德国和打败日本的战略方针,作出了一些符合各国人民要求建立民主和持久和平的愿望的决定,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材料中“它”是( )
A.开罗会议 B.雅尔塔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波茨坦会议
12.法国总统戴高乐曾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地球上的力量分配变得再简单不过了,再粗暴不过了……只有美国和苏联是强国。”这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 )
A.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 B.确立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C.促进了殖民体系的瓦解 D.推动了西欧国家的联合
主题情境新题练
【看电影,学历史】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电影动画片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为美国的战时体制作出了无法估量的贡献。在1942年的动画片中,唐老鸭、大力水手、超人等动画形象高调登场,展现了他们与日本敌人斗智斗勇,最终取得胜利的场面,鼓舞了国民士气。……1942年,迪士尼制作了动画宣传片《元首的脸》,以幽默的笔触,描绘了唐老鸭在纳粹统治下的悲惨命运。类似的宣传片还有The Ductators、What's Buzzin Buzzard,揭露了轴心国奴役人民、玩弄战争把戏的阴险嘴脸,激发了国民的抗战激情。此外,联合盟友类的动画片也多有出现。
——摘编自苏锋、韩蕉聿《小动画·大威力》
(1)根据材料一,分析美国动画电影的积极作用。(4分)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电影中的一个明显变化就是,到30年代末,抽鸦片者、厨师、洗衣工之类的华人形象开始消逝,取而代之的是神秘的侦探、贫穷但却高尚的农民之类的正面形象。20世纪60年代,早期关于中国及华人的反面形象重返美国影坛。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电影对现时中国政治题材的表现越来越少,传统的中国与华人形象又走上银幕。70年代中期,影星布鲁斯·李(李小龙)所塑造的中国功夫形象风靡一时。
——摘编自张小琳《西方媒体中的中国形象及其文化溯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同时期中国在美国电影中的形象发生变化的原因。(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电影作为史料的价值。(2分)
参考答案
1. A 通过解读材料可知,部分强国出现了明显的战略收缩,而希特勒的德国开始走上法西斯道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英法为缓解危机采取保守的经济政策,美国则实施罗斯福新政,而德国则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故选A。
2. B 根据材料中“自愿减少耕地”“将其耕种面积减少30%的棉花种植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期间,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以稳定农产品价格。故选B。
3. D
4.C 第一步,分析材料内容。根据表格中内容可知,材料反映了1933—1938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不断增加,失业率不断降低。
第二步,结合所学知识判断答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美国开始实行罗斯福新政,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C符合题意。
5. D
6. C 根据材料中“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国对俄国宣战”“英国对德国宣战”等可知,材料记述的事件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使世界陷入前所未有的大动乱。故选C。
7. C
8. D
9. D
A 1939年9月,德军闪击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
B 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
C 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
D 根据材料中“12月8日,美、英对日宣战……12月11日,德国和意大利轴心国对美宣战”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珍珠港事件的影响 √
10. B 根据材料中“1944年”“第二战场开辟”可知,材料评论的事件是诺曼底登陆,诺曼底登陆标志着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故选B
11. B
12. A 根据材料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地球上的力量分配……只有美国和苏联是强国”可知,材料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A符合题意。
13.(1)作用:有利于鼓舞国民士气;揭露法西斯的本质;有利于联合盟友,团结力量,共同抗战。(4分,任答两点即可)
(2)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当时正处于二战时期,中国的抗日战争牵制了日军的大部分有生力量,极大地减轻了盟国的军事压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世纪60年代:美苏冷战对峙,美国敌视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4分,任答两点即可)
(3)电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历史;电影作为史料具有主观性。(2分,任答一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6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